• 大兴新晋“TOD综合体”,撞不进“潮爸潮妈”的心巴?

    热点聚焦 2022-11-17
    北京朝阳区、东城区被“宠幸”多年后,城南的大兴区又被开发商寄予厚望。今年9月,发力北京的中海商业也在这片区域落子,开发了其新一代环宇坊的首发之作——瀛海环宇坊。瀛海环宇坊是中海商业在北京布局的第三个商业体,此前已带来两座布局核心商务区的商办配套商业“环宇荟”。该项目的另一层意义还在于,融入了对于当下城市高端社区友好商业的期待,承担着打造社区商业“新范本”的重任。中海商业在打造瀛海环宇坊项目时紧跟行业流行趋势,将其建造为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TOD综合体(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紧邻亦庄西地铁8号线瀛海站,地理位置优越。 尽管构建TOD综合体已经成为“商业+”模式中的热点之一,但这类拥有复杂而全面业态的新模式项目,在运营和规划层面具有一定挑战,虽然处于红利期,但想打造成功并不容易。 这意味着,尽管瀛海环宇坊目前是大兴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TOD综合体,但是能否得到周边社区的认可仍难以预测。01、锚定家庭客群,关注80、90后消费需求北京瀛海环宇坊位于大兴区京福路与瀛永街交汇处,距离8号线首发站瀛海站仅200m,项目周边3-5公里范围内汇集了瀛海家园融园、瀛海家园畅园等多个成熟社区,社区居民成为瀛海环宇坊的客流自来水。与此同时,由于8号线经过天安门、王府井、奥森等多个热门站点,为瀛海环宇坊引入外来客流打下了基础。在众多消费群体中,瀛海环宇坊主攻家庭消费群体,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一个以“北京城南精致温情共享客厅”的亲子家庭型购物中心。该定位与项目所处的位置有关。Quest Mobile数据显示,该项目周边3公里的住宅人群中,25-35岁的青年家庭占比达40%。这些80、90后组建的家庭在消费方面注重体验,强调高品质。为了满足这些消费需求,瀛海环宇坊在业态组合、空间构建上下了不少功夫。「氢消费」在走访时观察到,整个购物中心采取了双首层的建筑结构,空间视觉以浅色为主,显得更为明朗。从中庭悬挂360°可见的圆柱形LED屏、楼层间极具创意的立柱以及充满时尚气息的吊灯可以看出,瀛海环宇坊在努力迎合潮爸潮妈们的审美。△瀛海环宇坊圆柱形LED屏,图/氢消费摄△瀛海环宇坊的网红风立柱和吊灯,图/氢消费摄不仅是空间的设计与装饰,各个楼层的门店也别具一格。该购物中心的营业区域为地下1层至地上5层,第1层主要以金银首饰、服饰等零售品牌为主;3层主打儿童零售以及儿童娱乐;负1层和4、5层集中了各大餐饮品牌。与其他购物中心不同,入驻瀛海环宇坊的很多品牌门店都有着浓浓的网红风,尤其是餐饮店和饰品店,精美、个性化的装修很容易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而在业态组合上则紧紧围绕自身定位。 △入驻瀛海环宇坊饰品店,图/氢消费摄 基于瀛海环宇坊亲子家庭型购物中心的定位,该项目在招商时以“家庭生活”“社交体验”“儿童成长”为关键点,最终形成了以永辉Bravo YH精品超市、幸福蓝海国际影城、国潮主题儿童乐园乐立方、国图书店购物中心首店为四大主力门店的超150家品牌商户的业态组合。150多家品牌商户中不但有隐厨、姜虎东白丁烤肉等人气餐饮品牌,还有乐客VR、TOPTOY等符合年轻人消费趋势的沉浸式体验项目以及正当红的潮玩品牌。与此同时,瀛海环宇坊还引进了不少与儿童有关的零售、教育、娱乐等品牌,包括GB好孩子、贝趣空间等。这种业态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个年轻家庭的一站式消费需求。为了更好的吸引消费客群,瀛海环宇坊的150余家品牌商户中,有45%为京南/大兴区域首店、25%为区域旗舰品牌。不过,「氢消费」在走访时发现,虽然购物中心已经正式运行近1个半月,作为主力店之一的幸福蓝海国际影城却还处于即将开业的状态。△幸福蓝海国际影城“即将开业”告示牌,图/氢消费摄 除了室内消费,瀛海环宇坊还大力构建室外空间,试图产生室内外联动效应,以此提高目标客群的消费体验、激发消费欲望。02、发力室外空间,打造公园景观近年来,屋顶天台成为购物中心开发利用的热点,屋顶花园、屋顶球场、屋顶农场、屋顶餐厅已经成为购物中心天台的常规配置,本质上是想利用这一块户外场地让客群接触自然,提升购物中心的消费体验,增强客群的粘性。相比其他购物中心,瀛海环宇坊对于户外空间似乎更加重视。据中购联报道,瀛海环宇坊打造的公园景观场景总面积近1.5万方,占整体项目建筑总面积14%。 瀛海环宇坊在这片区域打造出极光探索、街头潮玩、城市酷动、火星运动场、探险登高、迷藏时光6大场景景观空间。其中,作为火星运动场的3500㎡屋顶花园包含了“星空剧场、太空探索、星球穿梭、火星运动”四大主题区,2000㎡+的景观露台也被当做是吸引客群的一个点。此外,瀛海环宇坊甚至还构建了北京首个跨层户外登高楼梯,长度从一楼延伸至楼顶花园。不过,「氢消费」走访当日发现,这块给人无限美好遐想的空间已经被关闭了,通往户外区域的大门被遮挡起来。△屋顶花园入口被遮挡,图/氢消费摄 禁止进入屋顶花园的原因或许与疫情有关,但决定该区域是否能实现四季运营的因素却并不只有疫情。北方的天气问题一直是各大购物中心发展“天台经济”的阻碍,龙湖北京房山天街就曾因为受到季节限制,将天台的运营主题改为“应季花材”。如今即将步入冬季,瀛海环宇坊的屋顶花园势必进入淡季。 而在刚开业的10月,也就是户外运营的旺季,瀛海环宇坊利用室内外空间所做的活动确实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在户外,瀛海环宇坊打造了一场超1000㎡的草坪露营生活节,以mini复古派对、躺平系列音乐会等活动营造气氛,在室内举办“四季光音”曹轩宾线上线下联动音乐会,该音乐会的线上活动一度成为抖音流行乐主播北京区热度第一。据公开数据,国庆假期及周末客流始终稳定在日均4W+。 但也许是因为笔者走访时间正值工作日,且最近疫情又趋于严峻,即便是在饭点儿,整个商场十分冷清,消费者也寥寥无几。只有地下一层的永辉超市和汇集大量儿童消费品牌的3层能看到一些客流。这也从侧面说明,瀛海环宇坊注重家庭客群中的儿童群体是正确的。 03、聚焦儿童群体在一个亲子家庭型购物中心中,孩子是核心客群。为了满足这些群体吃喝玩乐的需求,瀛海环宇坊占用整个3楼为其构建了一站式消费场所。引入了包括GB好孩子、丽家宝贝、泰兰尼斯TATANIS在内的儿童服饰品牌,乐立方、超U探索家在内的游乐项目等。其中的乐立方更是被瀛海环宇坊的四大主力门店之一,也是北京首家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游乐场景中的“国潮”主题儿童乐园,其面积超1000㎡,独有的10米超高游乐空间成为该购物中心在儿童群体中的一大竞争力。 △“国潮”主题儿童乐园乐立方,图/大众点评这只是瀛海环宇坊面向儿童消费提供的一部分服务,对于该项目来说,运营儿童客群最核心的关键词是“儿童成长”,这意味着购物中心不能缺乏教育类的消费项目。在寓教于乐,重视教育成为新的育儿理念的背景下,瀛海环宇坊还引入了国图书店、东方美画、宝贝王、老约翰绘本馆等儿童体验成长品牌,以满足儿童和家长们的多样化消费诉求。其中的国图书店也是四大主力门店中的一员。注重打造社交场景的瀛海环宇坊方便了亲子互动,大范围的空白区域满足了亲子休憩、互动、游乐的需求,此外,该购物中心还针对亲子修建了母婴室。为了吸引儿童群体,瀛海环宇坊此前还开办了“抱抱熊与某某兔”全国购物中心主题展、蒸汽朋克嘉年华——木偶大马戏、魔幻泡泡秀、千人恐龙彩绘等活动。根据公开资料,在后续运营中,瀛海环宇坊也将依托国图书店、乐立方等儿童特色品牌打造多样化亲子活动,深化项目家庭亲子友好型标签;运用多种场景及特色活动,持续加强周边儿童的互动感和体验感,打造家门口的“游乐场”和社交中心。从瀛海环宇坊的种种举动可以看出,作为大兴区唯一一个TOD综合体,瀛海环宇坊在服务、空间美学以及品牌引进上投入了很多精力,试图围绕教育、娱乐、时尚等细分领域,打造一站式家庭生活中心。但是目前为止,周边居民对于刚开业不久的瀛海环宇坊,认可度还不高。住在这附近的司机告诉我们,周边社区的居民大部分都去附近的新开龙湖亦庄天街了,当问及原因时,这位司机表示,面积太小、品牌太少,“他有的亦庄天街基本也都有,即便没有也能替代,而且没有太多抓人的亮点。”据了解,同为今年9月份开业,当时龙湖已有300多个精选品牌入驻,龙湖亦庄天街的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 这意味着瀛海环宇坊的TOD模式虽好,但并不容易跑通。来源:DoNews
  • 品质主义是零售企业必做的“核酸检测”

    热点聚焦 2022-11-15
    出差,去了几年没去过的城市,回头看了一些彼时常去学习的老店铺,店还在,只是感觉衰败了很多,现场有升级,却感觉退步了(也许是我们见的好店多了)!普遍的是快消还算整齐,但新品淹没在老环境里;生鲜大部分没有鲜度,现场服务没有改善,销售感缺失,员工进一步老龄化,营销还是海报,现场一如既往的冷漠;网上搜搜,基本是线下转场的影子,不像新生儿那么活泛,总体而言,是业态基本没有非位置竞争力。当然,可能是我们的心理期望变化了,没客流,一切好像都不对劲了。回城后隔离几天,特意点了不同品牌超市的外卖,一比较下来,差距还真不小!同样的哈密瓜,包装、口味、配件明显能看出三六九等,想反馈一下,粉丝群或客服倒是都有,响应差别很大,还有不理你的!一般态度都还好,但能感受到他的话语里,你的投诉或反馈就是一个麻烦,我正忙着,赶紧哄走解决了拉倒!再想开来,过去还遇到一些看似合理,却似乎又不合理的事情:A. 有些超市配置了自助收银机,但高峰期就是不开B. 有的企业直播,放到早上9:00开始C. 有些门店,空的时候找不到人,忙的时候忙不过来D. 有些外卖到店自提的货,让你等着,员工会给你现场打包E. 保质期新鲜的货永远藏在最里面F. ......可能顾客也没这么矫情,没想怎样,我们也理解超市成本控制、人少的背后逻辑,有时只是想说说而已,有被倾听,被回馈,感觉会好很多!到后来就成了用脚投票,形成了刻板印象!零售企业一直在想着给顾客打标签,但最应该的还是从顾客的角度给自己打一些标签,去努力撕掉或者夯实某些特质,那样可能更好!说通俗些,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落地问题!因为不同的渠道场景不同,为了便于聊天,我们把一切品质,都归集和定义到和消费者的交接面——“消费触点”上。到店,是现场购物的峰终体验,线上,是交付拆包的峰终感受。今天,如果说创新走到临界点,业态机会红利尽失,供给过剩严重,流量进入失速区,我们不如在品质上多做些文章。不同的业态,不同的产品属性和价值逻辑,我们只是探索一下品质背后的品质思维!一、首先,什么是品质?海底捞服务好是品质,巴奴说服务不过度,毛肚很好吃,可能也是品质!品质很多时候是比较出来的,也是个兼容的价值体,就像“美”一样!我们可以从横纵两个维度看:1、品质的横轴:品质=基本面X卓越点基本面不行,卓越点往往也没什么价值;基本面好,没什么卓越点,表现也可能平平淡淡。说穿了,是差异化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逻辑!而“有”“优”需要企业自知,更需要顾客来感知。到这个阶段,管理品质,大家的组织、流程、制度肯定都有,但品质还是不行,而且这个“不行”,往往成了习得性无助,我们相信很多公司的高层,对此是有所知,但感受却不一定深!节点太多了,没办法,就这样吧,反正平平常常也能过,最后,形成了企业稳定的自我构建。今天,很多行业面临着困境,都在想法自救,效果却衰减。如果追究过去,我们不够优秀可能是关键!路径依赖加上惯性定式,在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分级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需求和供应两线脱轨的情况。所谓适应消费趋势,很多时候代表企业在点线面上的全面进步。有人说外国是线下打败线上,而中国是线上打败线下。在全渠道融合的今天,在消费者份额的争夺中,如果真的有品牌能线下打败线上,那才是真正的到位。我们说的这个“到位”,是指在顾客的全渠道场景中,占据主场景份额!拿家庭来举例子,比如张先生、张太太、小明、张父、张母一家5口,可能有以下A/B两种场景:在上述的场景中,B可能是我们期望的场景份额。社区超市(新鲜、便利)、大卖场(丰富、新鲜、优质)、专业店(优质、专业)、购物中心(丰富、体验)应该都是可以有到店、到家服务的,那么谁又是有品质优势的呢?现阶段,可能都有,也都没有。我们做个核心判断:进顾客的胃、上顾客的身、占顾客的地、抓顾客的眼、粘顾客的手,顾客愿意首选并近场交付,就是品质优秀的标准!做到了,那么衰减就是个小概率事件。 今天,全渠道选择太多、内卷,拉高了品质的基础面,也顶高了卓越点的要求,更在数量和频率上提高了要求:2、品质的纵轴:品质=数量X频率有人说,所谓品质,是指高水平的、稳定的持续输出。好的一盒哈密瓜,应该是包装好、切的好、有叉子、包装量适中、有产地说明、能激发顾客再买,今天明天后天买都很甜.....品质,代表企业对某个价值的指标定义,一定是要比顾客想到的更多!并且,从一个品、一个类、一个店、一个城到一个系统,还要有百人一步的复制能力!很多公司有样板店撑门店,但大部分店很糟,可能也无法进入美誉阵列。按照逻辑,今天企业有很多的数字化工具,管理能力肯定要强于过去!我们需要的自评是:我们是否有很多点让用户觉得品质优异?我们的卓越点是什么?我们有否在现有成本上做到品质更好?如果有,一定是量和频率积累的强度形成的。二、其次,今天怎么做品质?翻新一间旧房,有时比建新房更麻烦,要先拆再建,更要全新设计,今天,品质工作应该也是一样。第一、资源投入,长期主义花钱的核心,可能是企业愿意把数倍于对手的资源投在那,单点击穿,企业才有可能有品质的迸发。A、找到击穿点。最近看了很多胖东来的文章和评论,由爱击穿服务,开始是成本,从组织、商品、体系方方面面的投入,经时间发酵,形成卓越,然后基础面和卓越点一同进化。我们看到了一些重新装修和变革的企业,但生活习惯,却还是在老家时代。那我们企业的击穿点在哪里呢?是商品研发?店铺现场、供应链、物流?是顾客服务?是员工技能?还是价格?......B、坚持长期主义。对现有的企业来说,这中间其实有大把的结构化空间,特别是当下数字化加持的情况下,就看谁能坚持长期主义!就是那个企业认为是恒定不变的“一”,是企业抵抗周期的北极星,是所有人都放在心里口里的“原则”,更是企业特质的“底层逻辑”。当前的困局,是整体经济发展周期中的必然过程,即使不遇疫情,经济也不可能一直高涨,这是宇宙、生命乃至商业的必然规律。当下的零售认知,就像基础物理学一样,处于知识锁定阶段,在元宇宙未来的当下时代,品质仍可以作为零售的护城堤坝,进行铸造和夯实。第二、梳理链路,治理流程拿商品品质来说,做过生鲜采购的都知道,我们在源头或者批发市场看到的货都是好好的,企业都有采购、物流、质检、运输及门店收货,但到店展示给顾客,千差万别!不同公司,组织部门差不多,为什么结果差那么大呢?甚至同一品牌的不同城市,因为人的不同,也能有几种花样,为什么?品质,是组织流程作业的结果,而组织流程,又是企业基因生长的结果。尤其对现在规模企业来说,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讨论规模陷阱的问题,而事实上,我们讲企业认知、底层逻辑这些东西决定着战略和格局,而流程决定着品质,决定着执行力,品质不佳,也就意味着企业管理、治理和运营能力不佳。A、流程接口错位。接口,大部分是内部职能权责利对接的问题。比如服务品质,很多企业是:客服部接投诉→反馈运营部门解决→运营部门再找采购或招商→再反馈客服与顾客交流。许多企业会因内部流程不畅,导致对外服务低效,显然,流程接口是需要重新设计的;而大量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的不满,没有发泄入口或者发泄成本太高,最后必然是企业不自知,品质就会越来越衰。有没有胆量把入口打开?把后场也打开?B、流程结构有问题。我们所说的转型,大部分应该是要素的关系进行重组,流程进行重构!就像很多零售,商品从进到出,要经过一道道职能深井,所以搞的库存问题很重,品质必然低下。不避讳风控问题,哪里要快,哪里要慢,结构该有重点!另一方面,单个流程的封箱内部,也有小流程的效率问题,如实体店内,商品打理、服务加工、客诉等,也应该有同样的结构逻辑。C、反馈闭环系统出问题。所有的品质,一定是有完整的闭环才能有品质进化。零售业每天会做出很多决策,会有很多流程在运营,但回馈系统,决定了这些策流的效率是衰减、增加、调节或是滞后。还拿商品来说,除了正常的周转结果,我们是否知晓关于顾客反馈的结果,反馈后处理的结果,处理后改正的结果,改正后固化的结果,固化后提升的结果!而反馈的第二层含义,是颗粒度的显性化,虽然数据是最直接的结果反馈,但数据也一定程度上虚化、泛化甚至掏空反馈系统的丰富性,如果企业不能进行内容整理和挖掘,往往也会失去很多结构化或边缘创新的机会。如果组织有、流程有,但品质还是差,或者不稳定,我们还是要让流程回到时间开始的地方。就像一盒哈密瓜,从产地到仓的时候,就已经定义了基础品质,然后经过包装、运输、到店存放,然后打理。关键的节点能保证它的性征是稳定的,温度合适、没有受到挤压;而员工打理那个环节,是有标准、有要求、有流程的,员工怎样切、用什么盒子、贴什么标、装盘顺序怎样;送到顾客手里会不会颠来倒去......这个长链中,有节点因素,更有时间因素。第三、保持稳定,在时间的维度上用数字化加持行业里还是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抓一下,质量好一些,不抓,又坏掉了。如果一个东西老是做不好,要么证明不值得做,要么就是流程有问题。就像促销,我们做了,生意就好一些,不做,生意就差。可能事情的本来面目,是我们的品牌失去了顾客的信任,所以只有我们再投饵的时候顾客才来,而过后,顾客知道品质也一定好不到哪去,所有客流就骤减。震荡过大,大部分是基础太差造成的。所以,保持稳定,回头还是基础的问题,一类是链条节点需要治理,其次单点封箱内部需要动力,并且有长远决议。从时间维度上:A、资源投入有持续性:我们要抓商品更新换代,就不是一个项目工程;我们要抓终端服务,也不是一阵风的评比检查能够解决的。B、破题耐力要足够:食品安全中的食品保质期检查,我们一直奇怪,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好的新技术,不能把日期通过条码方案进行解决,亦或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C、用技术细化颗粒度:在新的人力、技术和经营环境下,全国、大区、城市、片区等组织幅度及运营品质,可以有新的颗粒度组合,这也是数字化工程需要不断深入的。比如业绩,精确到分秒,我们就能管到分秒的库存、销量、客流及客服状态,用技术加持,也是品质提升非常关键的方面!而最重要,是颗粒度细化之后团队需要新的运营思维,就像战争,从冷兵器到火器,从机械战到海陆空立体作战,从信息化到分布式智能作战,不同阶段,需要的思路和逻辑是不一样的。零售事实是每天依靠员工动能重复一些事情,所以,现在很多时候我们讲的品质,也没有很复杂的方向,核心是如何破解企业在执行过程中的衰减!我们很多公司最大的挑战,不在于看见天上的太阳月亮,而是处理空中的灰尘。只有让无时无刻不在的动作,叠变为乘法效应,优秀才可能生发。品质肯定是个需要时间发酵的东西,但它的底层决定了零售未来成长和稳定的方向,对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创新选择,那就选择新的品质主义吧,这是未来每个企业都必须展开的修炼!最后我们想说,可能品质也只是个伪命题,因为它本是我们企业的本事,既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又要员工的积极动能,如果能好,谁愿意差呢!谈这个话题,算是一次“核酸检测”吧,知道是红是绿,可能我们需要的,不是品不品质,而是只管不停的优秀。来源:联商网
  • 这次双11,阿里上新了Serverless这把牛刀

    热点聚焦 2022-11-14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落下了帷幕,不过与往年不同,今年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并未公布最终的“成绩单”,自然也没有了实时直播的交易额,还有激烈的“口水战”,显得平静了许多。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变化在悄然发生——促销高峰时的手机卡顿,没了;购物车的空间上限,也没了;直播变得更多,更流畅,连快递送到的时间,似乎也更快乐些。这些细微的变化,从淘宝发布的数据中可以得到验证,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支付宝就启动了“川流计划”,用于保证峰值时刻下的消费者体验;“双11”期间,天猫用户的购物车也突破了以往120个的限制;截至11月10日12点,淘宝新主播的日均观看人次同比增长了561%;菜鸟CEO万霖也表示,今年双11期间菜鸟运送包裹超过2亿个,达到历史新高。不难看出,“双11”全球最大电商购物节的地位并没有被撼动,而是从“更大的交易额”向“更好的消费体验”转变,甚至在购物功能和消费者体验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场景的复杂度还要明显上升。过去十四年,阿里巴巴成长最迅速的两块业务——电商和云计算,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在11月6日的一次采访中,在两块业务都待过的阿里云智能基础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蒋江伟表示:“是阿里云的技术成就了天猫的双11,还是阿里巴巴的电商成就了阿里云的技术?我觉得还是阿里巴巴的电商的技术成就了阿里云的技术。”没有电商业务对计算力的需求,互联网公司就很难迈出走向云计算的那一步,亚马逊云计算的崛起,还有阿里云在国内云厂商中的一枝独秀,不得不说和主营电商业务是分不开的。不过,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将开始引领商业的新发展,阿里巴巴CTO程立表示,今年双11前,淘宝首页已完成了全面Serverless化,在提升架构一致性的基础上,不同团队可以更高效地升级基础软件版本通过下沉通用软件模块,双11筹备期间应用部署时长缩短了50%,未来淘宝核心链路将100%Serverless化。“阿里巴巴正在享受云上研发带来的技术红利。”程立说。作为全球最大、最复杂的电商交易系统,淘宝首页的这项成就,在用户端甚至都无法被感知到,但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意义却远远超出了电商的范畴——这是淘宝的一小步,更是云计算迈向未来的一大步。什么是Serverless?目前业界也没有特别统一的定义,对云计算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终极答案”。如果做个简单的区别的话,“传统”的云计算一般被理解为“将服务器搬到云上”,计费方式也是按照预先分配的计算资源来计算( IaaS/PaaS ),而Serverless的直译就是“无服务器”,全称是Serverless computing(无服务器运算),终端用户不需要部署、配置或管理服务器服务,只需要将提供服务的代码在云上运行,然后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而非云主机来付费。较早应用Serverless模式的案例,可以追溯到2006年的Zimki公司,他们推出的代码执行平台就是按使用收费。2012年,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Iron.io BD 的副总裁Ken Fromm发表了名为《Why The Future Of Software And Apps Is Serverless》的文章,在开头他就提出:“即使随着云计算的兴起,世界仍然围绕着服务器运转。但这不会持续下去。云应用正在进入一个无服务器的世界,这将给软件和应用的创建和分发带来重大影响。”2014年,亚马逊推出了AWS Lambda,这是Serverless最早的框架产品,之后短短数年间,Google Cloud Functions 、 Azure Funcions 、IBM OpenWhisk 、 阿里云函数计算等Serverless产品纷纷被推出,全球主流云厂商无一落后。对用户来说,Serverless能让他们不再参与基础设施和软件的维护,尤其在大规模的集群运营上成本大幅降低,由于操作的是服务化的组件,开发难度和成本也大幅降低。而且Serverless按请求次数及运行时间计费的模式,能真正“按需付费”,最大化利用资源,对与厂商来说也能够大幅提升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在2009年发布的《The Berkeley View on Cloud Computing》一文中,预测了云计算的发展;2019年,伯克利又在《A Berkeley View on Serverless Computing》一文中,定义Serverless为 FaaS + BaaS(Backend as a Service)构成的软件架构,并预测 Serverless 将成为未来云计算的主宰。这一观点,也基本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识。阿里云Serverless研发负责人杨皓然2010年加入阿里云,最早参与飞天操作系统的研发,2016年开始转向 Serverless 。2017年阿里云推出的首款 Serverless 产品——函数计算,就是他参与研发的,“这款产品的形态和底层需要的技术比较复杂,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研发。”杨皓然回忆道。截至目前,阿里云拥有超过20款Serverless产品,包括函数计算FC、Serverless 应用引擎SAE、Serverless容器服务ASK、PolarDB数据库、AnalyticDB数仓等。回到文章开头,实际上,淘宝对Serverless的应用,早在2020年就开始,2021年的双11,阿里云函数计算与阿里巴巴运维体系全面实现标准化对接,首次实现了业务全链路“ FaaS + BaaS ”的Serverless体系化研发,当年实现了百万 QPS 的突破,人效提升40%。2022年的双11,据阿里巴巴预计,淘宝首页采用Serverless架构后,全链路快速调整容量的能力让业务资源成本下降了18%,另一方面,研发、交付效率的提升,让应用的部署时长缩短了50%。“从‘阿里巴巴上云’到‘云上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正走向深度用云,通过Serverless化,研发更专注上层应用的开发,使得应用具备更轻量的架构、极致弹性能力和灵活用云的能力。只有全面Serverless化才能实现真正的深度用云。”程立总结道。从云计算或者说整个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Serverless正在成为最重要的软件研发范式之一。从物理机到 IaaS/PaaS ,再到Serverless,打个比方,就像是从买车到租车,再到打车,对用户来说效率越来越高,且按需付费,按需弹性。图片来源:阿里巴巴也因此,Serverless将成为云厂商的下一块“必争之地”。目前全球范围内,亚马逊在Serverless上处于领先位置,而阿里云可以说紧随其后,2021年,阿里云在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 FaaS 平台评估报告中,比肩亚马逊成为全球前三的FaaS领导者,这也是国内科技公司首次进入FaaS领导者象限。在11月3日的2022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明确表示,以云为核心的新型计算体系正在形成,阿里云将坚定推进核心产品全面Serverless化,“我们希望让用户做得更少而收获更多,通过Serverless化,用云就像用电一样简单。”这也是国内首次有主流云厂商表示将“All in Serverless”,将Serverless提升到战略高度上。图片来源:阿里巴巴有趣的是,据蒋江伟在采访中透露,他们一直有很强烈的紧迫感:“说来非常的惭愧,一家中国的公司用了一些海外产品后跟我们说,未来是这个样子(Serverless)的,你们(阿里云)现在只有20几款产品支持,我虽然用的产品不多,但刚好有几款产品你们没有支持Serverless。这也倒逼我们要扩大Serverless覆盖面。”阿里向Serverless架构演进,并不只是受自身电商业务的驱动,这种驱动力同样来自于外部企业的需求。比如一家电商企业,如果需要构建中等规模的交易系统,所用到的中间件、数据库等基于Serverless,那么所有的组件也要基于Serverless,这样才能真正大幅降低复杂系统的开发门槛,就像“木桶定律”,短板影响整体。这意味着随着理念的推广和技术的成熟,Serverless的普及速度可能极快,也因此,只有像阿里云这样全面 Serverless化,才能更好满足届时企业对Serverless产品多样化的需求。2022年是阿里云转向Serverless的关键一年,很可能也会成为国内Serverless深化和普及的元年,未来已来,云计算是如此,Serverless也是如此。来源:DoNews
  • vivo发布第二代自研影像芯片;OPPO折叠屏设备新专利获授权

    热点聚焦 2022-11-11
       2022年11月11日精选资讯如下:  【互联网新鲜事】  vivo发布第二代自研影像芯片V2  日前,vivo举办“双芯x影像技术沟通会”,介绍了与联发科的深度合作,并发布了第二代自研影像芯片V2。据介绍,自研芯片V2对片上内存单元、AI计算单元、图像处理单元进行大幅升级。提出FIT双芯互联技术,在自研芯片V2与天玑9200旗舰平台之间建立起全新的高速通信机制,使两颗架构和指令集完全不同的芯片在1/100秒内完成双芯互联同步,实现数据和算力的优化协调与高速协同。  去哪儿:今冬团建沉浸游项目火热,20人小团订单同比涨两成  据去哪儿大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平台接到的团建定制游需求订单(10.27-11.9)环比前两周(10.13-10.26)增长三成。平台上团建定制游项目平均每人每天花费500元,城市周边团建出行距离在300公里以内。受出行距离影响,今年团建定制游订单中“小团队深度游”趋势明显。下半年以来定制游团建订单中,住宿支出占比增加14%,20人以下的团建订单占比同比去年增长二成。  OPPO与Unity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OPPO宣布与全球实时3D引擎巨头Unity达成战略合作。据介绍,OPPO将自研光线追踪算法集成至Unity游戏开发引擎中,此外双方技术合作还包括Adaptive Performance(ADP)插件技术开发。ADP插件允许三方游戏根据手机当前状态动态地进行画质参数调整,达到降低功耗、提高帧率的目的,游戏能以较小的工作量快速适配。  【上市公司动态】  高盛:维持瑞声科技“买入”评级,目标价22港元  高盛研究报告称,维持瑞声科技“买入”评级,预测2023至24年收入将同比增长约23%及15%,目标价22港元。公司今年9月底止第三季收入同比增长27%,较该行及市场预期高出18%/10%。毛利率按季增长0.7个百分点至19%,是自2021年毛利率下降以来首次出现连续回升。营运支出率达14.4%,也较上季及去年同期有所改善。该行表示第三季业绩显示其业务有所改善,仍看好在镜头及模组市场份额增长。  理想L8正式开启用户支付  据理想汽车官方消息,11月10日,家庭智能豪华六座SUV理想L8正式开启用户支付。该车于2022年9月底正式发布,共推出Pro和Max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35.98和39.98万元。  OPPO新专利折叠屏设备电池可拆卸  据天眼查App显示,11月8日,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专利获授权。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柔性显示屏、控制电路板、可拆卸功能模组。该电子设备将电池等功能模组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壳体的外侧,在不设置可拆卸功能模组的情况下不影响电子设备正常功能的使用,可以实现折叠屏电子设备折叠后厚度降低,减少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和重量。  【企业投融资资讯】  新材料公司“大毛牛”完成1.2亿元B轮融资  新材料公司“大毛牛”已完成B轮1.2亿元人民币融资,投后估值近20亿元,投资方为毅达资本、国晟资本、方道资本及相关产业背景基金,老股东坤泰资本持续加注。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创造性的工艺成本优化、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源节约装置定制及产能扩充等方面。  “博泰车联网”获数亿元战略融资  近日国内车联网企业“博泰车联网”获得了数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为瑞安富海股权投资基金。这是继东风集团、一汽集团、上海国盛等之后,博泰车联网再次获得的国有资金主导的产业战略合作。博泰车联网主要从事智能化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和制造,并提供后期配套服务。  AI角色生成引擎服务商“心识宇宙”连获近亿元投资  日前据悉,AI角色生成引擎服务商“心识宇宙”宣布接连完成近亿元天使及天使+轮融资,天使+轮融资由银杏谷资本领投,璞跃中国、天使轮投资方线性资本超额跟投,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迭代、算法升级、商务拓展。来源:艾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