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康加购Lordstown股票;运去哪与速达非达成战略合作

    热点聚焦 2022-11-09
    2022年11月9日精选资讯如下:  【互联网新鲜事】  小鹏汇天获60亿元银行授信,推进飞行汽车研发生产  近日,小鹏汇天银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广州小鹏汇天总部举行。仪式上,小鹏汇天与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以及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市分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四家银行联合向小鹏汇天提供授信额度合计人民币60亿元,以支持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研发及将来的生产制造。  支付宝旗下吱信网络经营范围新增动漫游戏开发业务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吱信(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互联网游戏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动漫游戏开发;软件开发等。吱信(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法定代表人陈冠华,注册资本1.53亿人民币。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股东为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者由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运去哪与速达非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运去哪与新兴市场头部物流服务企业速达非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拓非洲、中东及南亚等新兴市场全链路跨境电商物流数智化服务。同日,运去哪与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港口协会、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联合发布《2022国际物流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  【上市公司动态】  春雪食品:公司部分区域经销商在与当地供销社进行合作业务洽谈  春雪食品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部分区域经销商(如广州)在与当地供销社进行合作业务洽谈。公司目前尚无进军社区食堂的计划。  特斯拉已上线现车限时提车保险补贴方案  据特斯拉官博,特斯拉现车限时提车保险补贴方案已上线。11月8日(含)至11月30日(含),购买现车及合作保险机构车险组合并按期完成提车,尾款可减8000元;12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尾款可减4000元。  富士康斥资1.7亿美元加购Lordstown股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富士康计划斥资1.7亿美元,购买Lordstown普通股和新设立的优先股,为其提供新的资金注入,以提高其首款车型Endurance的产量。其还表示,双方将共同开发第一辆电动汽车,但并未提供有关项目的进一步细节。Lordstown表示,计划用股权出售所得聘请工程师,并为运营提供资金,包括生产首批500辆皮卡。  【企业投融资资讯】  “科骏”完成最新一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  近日,江西科骏实业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最新一轮数亿元人民币的融资,由天使投资人龚虹嘉完成投资。此次融资获得的资金将用于国产自有产品研发,推动VR教育产业发展。  “士泽生物”获超2亿元A1轮融资  专注iPS衍生细胞药研发和产业化的“士泽生物”已完成超2亿元A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金圆展鸿、中新资本共同领投,元禾控股、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方正和生)、钧山资本联合投资,峰瑞资本、红杉中国、嘉程资本等继续追加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推进士泽生物iPS衍生细胞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管线的临床前药研工作、扩充专业团队及试生产士泽生物临床级iPS衍生细胞药产品。  客户体验管理平台“卓思”完成战略融资  CEM(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客户体验管理)平台北京卓思天成数据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由张家口金融控股集团独家投资的战略融资,具体金额未透露。据介绍,该资金主要用于升级核心技术、产品研发、行业拓新及市场推广。来源:艾媒网
  • 2022临近岁末,关于零售的12点感想

    热点聚焦 2022-11-08
    受疫情影响,零售行业已进入无自主的“开关店”状态,何时能开?何时要关?完全不由自主。这还是小难!大难在于:疫情改变了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频繁地往线上走。但是,未来线上购物一定会比线下贵,有时候线下更便宜。如果贵还要往线上走,那就更难了。1、如果真要洞悉消费者需求,先从收阅用户的投诉信息开始。国外很多著名零售公司的营运管理者甚至高管,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收阅用户的投诉信息。用户使用商品(服务)后的意见,是最最真实的诉求,是企业持续改进与创新的一座金矿。有不少企业,对顾客公诸于众的投诉意见避重就轻,躲躲闪闪,口口声声讲“用户第一”,实则是“自我第一”。这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会受到消费者的惩罚。2、做产品要走入生活。零售企业商品开发部门的人员越来越年轻化,而且以女性很多,这是一种好现象,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她(他)们关注时尚,更了解青年消费者的需求,但往往缺乏对日常家庭生活的透彻感悟,由此导致有些产品的设计中看不中用。如炒花生,内包装用一张软纸包裹,外包装做成了牛皮纸小房子,还用麻绳捆扎,不开封就会还潮,一打开就全散了,这是中看不中用的包装。日前我买了张小泉铁锅与锅铲,有三个明显缺陷:冒烟;锅柄太粗,加大了握柄力度;锅铲莫名其妙的比别的锅铲长一截,用起来不顺手。3、都搞DTC(Direct-to-consumer),那么,批发与零售都不要了。这样折腾,整个社会的流通效率会提高吗?不会!要不要中间商,关键看中间商能否比DTC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此外,中间商综合经营,往往能通过自身的创新,促进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改进与升级。几年前在一个论坛中,叮咚买菜在生鲜传奇发言后指出:实体店是打水模式,叮咚是自来水模式。言下之意是:自来水模式比水井打水模式更先进。我很看好叮咚模式,但不认同到家模式比到店模式更先进的观点。到家模式与自来水模式有很大差距,自来水管道一次投资可以使用几十年,到家模式的管道特征是:订单越多,管道成本也越大,社会总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当然,有些人愿意支付服务费用,这种模式就有生存发展的机会。4、有人说:商品动销率是评价商品的核心要素。商品动销当然很重要,但不是核心,还要看是怎么动销的,靠优惠、补贴、忽悠人的概念,甚至靠雇人排队而动销,就不会有复购。能续费、能复购,才是基础。但商品经营的核心永远是“平衡”两字:销售、毛利、周转,库存,费用、损耗、采购成本、更新率、淘汰率、复购率,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相互平衡的要素。流量、私域、公域,是骗子,总有一天会被顾客戳穿!零售有两个基本原理,一是销售杠杆原理,二是采购杠杆原理。如果说还有第三个,那就是服务杠杆原理。销售额的小幅下降将会大导致净利润大幅度下降。采购成本小幅下降将会导致净利润大幅度提高。服务状态的下降将会大幅度下降净利润。买东西就在一念之差。一个温馨的设置、举动、话语、配置等等,都能感动顾客。我想,从胖东来的服务与业绩就可以验证这一条。5、商科大学都在开一门通识课《商业伦理》,有些甚至把这门课当做了商业道德课或思政课。商业伦理与社会公德是有区别的。这是一门追求有关经济、法律、社会、公益等四大责任相互平衡的课程。开酒吧的老板决定不提供停车服务,其商业伦理是:为了预防酒后驾车。能依法赚钱的企业就是道德的。但有些企业不光是为了赚钱,他们还考虑到了更多的商业平衡元素。6、做书店只是一种宁静的归宿。年初有人问我:有一家网红书店,最近因为关店、欠薪等问题被关注。您如何看待网红书店的经营方式?我以为:网红如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书店是需要静养的,在当下嘈杂浮躁加碎片化阅读的互联网背景下,读书人教书人也很少读纸质书,书店的冷落有必然性。我国很多书是只印不读的!书店不景气的最根本原因是:烂书太多,好书不多,读书无用,中国人还没有达到追求“无用之用”的境界。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过两个读书热潮,一是文革时期,主要是读毛泽东选集,二是恢复高考那会,新华书店门口通宵排队买数理化丛书。后来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狂热的读书热!只有经商热,没有读书热!书店在我国要扭转乾坤实现大发展是很难的!不要想通过什么营销办法,让书店成为网红店就能起死回生。书店经营者应该很有经济实力,把经营书店作为一种副业一种爱好一种休闲,把书店作为朋友聚会聊天的场所。大部分图书都可以在线销售,只有特定的一些图书才需要线下销售,如定制版、签名版、个人图书等等,即有特色的图书。书店应该向差异化方向发展,可以为个人定制图书,如小孩成长手册,图文并茂。我觉得书店未来还是一地鸡毛。想做轻资产坐享其成,谁会给你去背锅?!也许是想忽悠加盟者,这种所谓轻资产的加盟,根本不靠谱,自己心中没有赚钱的底,就想通过轻资产把风险转移给投资者的模式,都是“流氓”与“强盗”行为。凡是自己都无法确定能否盈利的模式就想做轻资产,基本就是扯淡,说得严重一点就是诈骗。7、中国市场这么大,每一个细分市场都能做得很大。过去,中国零售业的成功者基本上都是多业态经营。为什么要多业态?因为没有一种业态能做到极致,所以,多开垦一点土地,广种薄收。但外资进入中国零售行业,基本上都是单一业态。中国市场这么大,我们的零售业还做不大一种业态,为什么?竞争过度与无序是一个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缺乏专业化能力,没有做成特色,没有护城河,大家都在一个跑道上,就会出现恶性竞争。到最后即使有能力,也干不成,这叫“劣币驱逐良币”。这与规制及其执行也有很大关系。选择性立法与选择性执法,导致行业出现了很多怪现象。只有大生态转好,小生态才能深耕。疾风暴雨的打压,对全行业都有极大的损害。在大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做好三件事:技术层面,如何冲破技术边界线;战略层面,如何在专业领域深耕,向专业精细诚信的品牌经营方向发展;策略层面:如何培育一支深得人心的服务团队。8、做预制菜,其实是高难度的良心活。有一家做预制菜的公司,在菜场售卖大包装冷冻与小包装常温预制菜,当天卖不完解冻预制菜就冷冻或冷藏起来第二天再卖。但这回味不一定能保证。如果添加太多的料,口味不错,回味很差,就会减少复购。口味与回味之间如何平衡是一个大问题。有人分析说,常温与冷冻的预制菜占八成,是红海;冷藏鲜食预制菜才是蓝海。我以为,冻品本身没啥问题,贵在符合人性与良心。9、做个商业资本家就不错了!超越时代的很多想法最后必然落空。伟人也只是稍微比众人领先半步到一步,这样大家都跟得上,结果,民心被调动起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果一个人遥遥领先,就会孤独无助!因为成功,所以失败!过去25年我国零售业,有太多这样的教训。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有老板说:我说煤球是白的,那就是白的。如今还是有老板说:入我门,从我道。开展经营活动,首先要合规,你的道是否合法?即使法律没有禁止,有些事也不能打擦边球。所以,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运气,更不要过分迷信自己的才智与判断,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绝对真理”,能做一个等价交换、信守承诺的商业资本家,就已经很不错了。10、自有品牌开发的三个要件。国外自有品牌的发展路径是:第一阶段是低价策略,与品牌商同类产品相比,自有品牌的价格更低,但消费者却认为,虽然价格较低,但质量不如品牌商品。发展到第二阶段,不仅价格具有优势,质量也达到了品牌商品的同等水平,而且获得了消费者认可。第三阶段则是全面超越品牌商品,获得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与复购。如果要全面超越品牌商品,需要把握三个要件:一是要像平装书那样简约,二是要像铅那样厚重,三是要像越狱那样精心策划。这三点的英文缩写都是“PB”,这就是自有品牌(PB)的三要件。11、别把“故事”弄成“事故”。经过疫情,消费者越来越理性,靠营销、靠故事、靠忽悠,常常是三不靠,没有良好的产品,所有故事最终都将被消费者戳穿,故事将会变成事故。开发自有品牌,需要从“营销导向”转变为“营运导向”,用深耕供应链,做良心产品,用真心真情真实的故事,打动消费者。如果消费者不信,你的自信就一钱不值。所以,自信要以他信为基础。在未来,别再把你自己也不信的故事讲给消费者听,别再把自己也不吃的商品推荐给消费者吃。没有他信,何来自信。12、产品的最高境界是“刚刚好”。高质量当然好,但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最终必然由消费者买单。我们要探究、挖掘与满足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潜需求,去感应、互应他们的呼唤,化繁为简与化简为繁相结合。生活需要快慢结合,快节奏的生活需要极简的商品和服务,慢节奏的生活则需要精致与考究。好汤是熬出来的,但我们有时候也需要调制出来的汤。我们需要培养“六边形战士”,力量、技巧、速度、发球、防守与经验融于一身。六边形战士营造出来的商品应该是:刚刚好。不多不少,不大不小,不咸不淡,一切都刚刚好。来源:联商网
  • 2022年中国快递物流行业趋势分析:“快递物流”市场下沉,同城配送需求兴起

    热点聚焦 2022-11-04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宅经济的兴起,人们越来越趋向于选择便捷舒适的生活方式。在快递物流行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快递行业收入规模快速提升。《2022-2023年中国快递物流行业市场创新与标杆企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显示,1—5月份,全国物流总额128.8万亿元,同比增长3.0%,物流需求总体保持扩张态势,5月当月物流增速止跌回升,物流运行的积极变化增加,保通保畅成效显现。  中国快递业务量踏入千亿级别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2022年中国快递服务行业业务量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2021年由于疫情的反复,中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以29.9%的增速增长至1083.1亿件。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12.2亿件,同比增长率为3.7%。中国快递业务累计收入达到4982.2亿元,同比增长2.9%。中国消费者使用快递频率数据显示,2022年每天使用快递服务的中国消费者占比为44.6%;而经常使用快递服务的消费者占比为34.6%;很少使用快递服务的消费者仅占6.3%。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网购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使用快递物流的频率将会不断增加。中国消费者最常使用快递物流方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消费者最常使用快递物流方式是普通快递,占比为53.3%;其次是同城配送和时效快递,占比为48.1%和40.3%。随着宅经济的兴起和居民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更趋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在疫情常态化管理下,人们对同城配送和时效快递的需求不断增加,同城配送和时效快递将会进一步发展。2022-2023中国快递物流行业趋势分析“快递物流”市场下沉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等下沉市场的快速成长,在让消费者享受到经济网购服务的同时,也令快递市场获得了新的规模扩张。2021上半年我国乡(镇)网点覆盖率达98%。目前寄递网络由下乡向进村迈进,通过邮快合作、快商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推进快递下乡,现在已实现了10万个行政村的邮快合作,2022年力争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同城配送需求兴起疫情加速居民消费线上化,线上下单、线下送达成为后疫情。新冠疫情期间,大量线下业态陷入停摆状态,促使各行各业的商户积极拥抱线上化。 同时,由于全国多地小区的封闭化管理措施,居民即时消费行为逐渐由线下切换为线上。供需双方的共同推动,同城即时消费在疫情期间迎来爆发。即使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线下活动日渐恢复,供给端的结构性变化与需求端习惯的养成使得线上下单、线下送达模式已然成为新常态。来源:艾媒网
  • 市值狂跌1.5万亿,股价“腰斩”,茅台不败神话破灭

    热点聚焦 2022-11-03
    A股“股王”贵州茅台没能延续去年的劲头,最近股价跌到与一瓶“普飞”(53度普通飞天茅台)官方指导价不相上下。截至11月2日收盘,茅台股价报收1471.96元,微涨0.18%,市值为1.85万亿元。而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茅台整体呈现下跌趋势,仅有1个交易日实现收涨,其余均下跌。一月内股价共下跌约28%,市值蒸发6552亿元。与2021年2月的最高点2586.91元/股相比,茅台股价已经跌去超过四成,近乎“腰斩”,市值更是缩水约1.5万亿。此前,中国酒业协会曾发文力挺称,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稳中向好的根本趋势没有改变。对于近期资本市场变化,茅台回应称,尽管当前白酒板块资本市场波动较大,但白酒行业发展稳中向好的根本趋势没有改变,茅台产销势头良好,有信心、有能力确保股份公司未来实现持续稳健增长,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从2001年上市,茅台股价从31.39元一路狂飙到2021年最高点的2586.91元,市值最高甚至突破3万亿元。二十多年时间,茅台营收翻了接近70倍,净利润翻了近160倍。不过,一代“股王”为何不灵了?01茅台为何“跌跌”不休?有业内人士表示,最近一个多月来的的茅台大跌,主要受到相关资本撤离、疫情以及消费疲软等原因综合所致。从茅台财报来看,虽然表现“优秀”,但已经快近乎天花板。茅台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显示,期内营收897.86亿,同比增长16.52%;归母净利润444亿,同比增长19.14%,毛利率略微提升至91.87%(上年同期是91.19%)。第三季度,茅台营收为295.43亿元,同比增长15.61%;净利润为146亿元,同比增长15.81%。茅台全年营收计划是1258.84亿元,对比前三季度数据来看,茅台四季度需要完成360.98亿元营收,对应季度增速为11.37%,想要完成全年营收计划,已经没有悬念。民生证券认为,经济结构转型给白酒行业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但茅台市场价格与出厂价差大,转移风险能力强,业务成长确定性较强。不过,茅台业绩增速已经放缓,第三季度15.61%的营收增速,远低于第一、第二季度的23.58%和17.29%,为今年最低增速。不少机构对茅台今年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预测是19%,想要达到这种水平,仍有一定挑战。业绩仍然增长,但股价却持续下跌,这也引发了投资者的疑问。近期,有投资者在交流平台提出,在业绩不错的情况下,贵州茅台股价连续大幅度下跌,是否存在重大问题或不利因素。对此,茅台回应称,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而对于股价不断下跌原因,也众说纷纭。从市场大环境来看,最近两年白酒板块开始出现大幅回调,除了茅台,行业老二五粮液股价早已“膝盖斩”,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高端白酒龙头的股价多数也“腰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社零同比增长4.9%,虽然与9月份的2.5%相比有所回升,但仍低于8月5.4%的增长速度。而前9个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6%,9月同比增速为-1.7%,烟酒类9月销售额仅为46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8%。对于消费者来说,烟酒并非消费必需品,当消费者感受到寒意时,最先减少支出的就是烟酒类商品消费。而餐饮是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与之关联的酒类消费自然难以幸免。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面上,有不少资金在抛售茅台。北向资金动向方面,10月北向资金大部分时间都在卖出茅台。市场消息预计外国投资者将大幅抛售茅台股票,再加上“禁酒令”传闻,白酒股股价下挫,这也导致茅台股价暴跌。华创证券食品饮料团队的研报显示,10月来白酒板块大幅回落源自三方面:一是国庆期间疫情多点散发,旺季预期落空,节后经销商库存及现金流压力有所提升,且淡季茅台批价有所回落压制,加之明年春节较早,部分投资者对12月开始的春节回款产生担忧;二是行业不利传闻发酵,导致板块短期避险情绪加重;三是受美元加息预期及对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外资近期流出较快。不过,不少券商仍然对白酒市场看好。东莞证券认为,短期看,白酒板块受市场情绪扰动更大,从业绩来看,大部分白酒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基本面彰显韧性。如果后续疫情出现边际改善拐点,预计白酒消费场景将陆续恢复,需求有望复苏回暖。02重启电商半年:增速快,但难以挑大梁今年3月28日,茅台宣布,历经半年时间筹备的茅台数字营销APP“i茅台”于3月31日正式上线。而“i茅台”的业绩也表现不俗。财报显示,茅台自营电商平台“i茅台”前三季度收入84.62亿元,通过加大商超直营、新零售、“i茅台”三大直销渠道投放力度,直销收入高达318.82亿元,2020年占比还不到14%,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占比已高达36.58%,同比去年同期大增117%。不过,“i茅台”季度收入环比下滑明显,第二季度营收入约为44.16亿元,第三季度收入为40.45亿元。业绩之外,消费者的爱茅之心也难以阻挡。据悉,i茅台申购首日,1小时有超600万人次涌入。上线4个多月,i茅台注册用户数超过2000万,火热依然。在不断加大直销渠道的同时,茅台也在不断减少传统经销商数量。数据显示,2020年开始,贵州茅台已经减少了632个经销商,经销商的话语权逐步被削弱。茅台前三季报财报显示,批发渠道收入为550.59亿元,同比下降约8%,而直销渠道收入为318.82亿元,同比增长117%。不过,从目前来看,经销商仍然是茅台营收的最主要渠道,未来,如何平衡线上线下渠道及各方利益关系,对于茅台来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前,茅台曾组建电商公司,不过随后因为高管受贿等多重原因被官方解散。2006年,茅台上线B2B业务,2010年开始搭建B2C电商平台,2013年开设天猫官方旗舰店,2014年6月正式组建茅台集团电商公司,2016年6月茅台云商APP上线。需要指出的是,茅台电商公司是茅台集团下属的合资公司,主营业务是通过官方线上销售茅台集团旗下酒类产品。经营模式有B2B、B2C及O2O等。除茅台商城和茅台微商城外,还运营了包括天猫、京东、苏宁、国美、唯品会等14家第三方平台的官方旗舰店。茅台商城、微商城是茅台电商业务重要B2C销售平台,第三方平台官方旗舰店构成茅台电商B2C板块。茅台云商则是茅台集团集B2B、B2C、O2O和P2P等营销模式于一体的“茅台集团物联网云商平台”,茅台云商旗舰店是云商平台在茅台商城中所设面向客户的网店。为何此前茅台电商公司存在诸多问题?白酒行业资深分析师蔡学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茅台云商是为了解决茅台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销售问题,设置之初就是为了规避线下渠道商的惜售与囤货违规现象。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飞天茅台酒的畸形价格、市场投机行为,以及产品管理、技术等手段的失效,该平台并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反而成为了炒家的另一个囤货渠道。茅台重启电商,表明茅台渠道改革进程加速。“i茅台”改变了过往传统的服务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打通的联动机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便捷的购酒新平台。从茅台一系列举措来看,“i茅台”另一个目的还是在于管控销售市场诉求,从而遏制渠道销售乱象。据了解,茅台在市场上投放的畅销款白酒,在末端销售环节大多出现过炒作和倒卖。飞天茅台系列便是一个例证,在一些炒作者眼中,茅台酒已经成为理财杠杆的硬通货。据了解,曾有经销商透露,市场上飞天茅台的终端售价抬升,很大程度上是经销商、黄牛等合力进行炒作的结果。此前,针对黄牛倒卖和炒作行为,茅台曾采取多重措施对终端进行控量和限价,但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炒作涨价问题。市场上存在供需平衡关系,茅台产品稀缺性与市场上强大的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供需严重不对等的状态下,茅台成为“奇货”的情形,一直都存在。从财报数据来看,茅台的市场管控能力在不断增强,未来经销商或许会越来越难。03增速到顶了?茅台的最大优势是“存货不减值”,放的越久越值钱,这也是茅台被称为硬通货的主要原因。从头部白酒销量来看,泸州老窖和洋河不断下降,但茅台、汾酒等上升明显,市场处于不断分化态势。据悉,洋河销量从2018年的21.4万吨下降至2021年的18.4万吨,泸州老窖从2018年的15.4万吨下滑至2021年7.78万万吨。而茅台的“烦恼”并非是销量,而是产能跟不上。2021年,茅台酒、系列酒的基酒设计产能分别为4.27万吨、3.17万吨,实际产能分别为5.65万吨、2.82万吨,茅台酒的产能利用率达132%,系列酒的产能利用率为89%,几乎满产。茅台前董事长李保芳曾表示:“茅台酒的生产,受气候变化,粮食供应,水资源状态,以及茅台镇本地独有的微生物环境所限制,不可能无限扩产。”而这也表明,茅台的产量很难有大的上升空间。从上市白酒企业前三季度业绩来看,多家企业营收、净利均保持双位数增长。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20家白酒上市企业实现总营收2684.52亿元,总净利润为1000.52亿元。其中,茅台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97.86亿元,同比增长16.52%,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19.14%,营收和净利润位居行业第一。五粮液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57.8亿元,同比增长12.19%,净利润199.89亿元,同比增长15.36%。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6家酒企营收均突破百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达到两位数增速。不过就茅台而言,业绩增长多以涨价来推动。数据显示,茅台2021年的销量同比增速仅为3.7%。同花顺数据显示,茅台的吨价从2017年的96.85元,提升至2021年的159.83%,涨幅为65%。虽然茅台业绩仍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但同比2017年近50%的营收增速和60%的净利润增速相比,想象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窄。此前,在多元化探索方面,茅台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还在金融、大健康、旅游、物流等相关领域进行了布局。不过效果并不明显。截至2022年上半年,贵州茅台“茅台酒+其他系列酒”的营收占比达到99.91%,其他业务占比仅为0.09%。就在近期,中国酒业协会联合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等6大白酒龙头发文称:“中国白酒产业是充分市场化的长周期产业,呼吁广大投资者及消费者,可以站在更长时间轴上,以历史的眼光和产业发展长周期思维,理性看待资本市场变化,客观分析产业发展态势,合理调整基本投资策略,共同塑造良好产业生态。”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腰部品牌增速放缓,白酒行业近两年的高增速将回落,行业将回归高端化产品拓展以及市场存量博弈的格局。长城证券认为,由于消费人群的扩大化和复杂化,以商务和大众消费承接的整体需求、消费意愿和购买力具备更强韧性,在白酒市场挤压式增长背景延续的背景下,周期性减弱及企业表现分化或将成为行业新常态。茅台虽然依然坚挺,但是茅台的神话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      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