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问”正式上线,阿里要认真做一款AI应用了

    热点聚焦 2025-11-18
    《智能涌现》获悉,11月17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千问”项目,千问APP公测版已上线。阿里将此举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要用最先进的模型,打造“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战略目标是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这也是阿里全力进军AI To C市场,统一AI To C品牌的最新举措。上周,阿里已经悄悄更新了对“千问”App的相关描述。在App Store,“千问”定位为“阿里最强大模型官方AI助手”,具备对话问答、智能写作以及多模态的全能相机功能。据彭博社,这次的“千问”App更新,由阿里巴巴董事长兼CEO吴泳铭亲自带队,该项目集结了100多名工程师,在杭州总部两层专属办公区,已秘密研发数月。市场对“千问”最关心的另一个功能,是即将上线的购物Agent。阿里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为千问增加Agentic AI(智能体)功能,支持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上,用自然语言购物,比如直接跟AI说“帮我买个适合冬天穿的羽绒服”,AI会自动帮你搜索、比价、下单。据《智能涌现》了解,千问App未来还将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接入千问APP,让其具备更强大的办事能力。从产品矩阵来看,目前,阿里的AI To C布局,包含从千问这样的AI助手,到AI眼镜等硬件业务,这些业务线都由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吴嘉统管。吴嘉在阿里工作15年,曾任淘宝用户事业部负责人,他在2024年11月回归智能信息事业群,专注AI To C方向的探索。统一品牌,补齐C端影响力推出“千问”App,这也普遍被认为是阿里全面对标ChatGPT,发力C端应用市场的决心。在开源领域,Qwen已经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模型系列。根据阿里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9月,Qwen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已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过17万个,在HuggingFace社区2024年全球模型下载量中占比超30%。阿里早在2023年4月就推出过原“通义”App,是第一批推出AI助手应用的国内大厂,比字节旗下的豆包早了约4个月,比在C端市场最早打响知名度的Kimi,也早了近半年。不过,阿里在早期并没有投入太多到To C侧的AI 应用上。一位前通义团队人士对36氪表示,早期的阿里云通义实验室,主要着力在基座大模型的训练和迭代,对To C App的运营相对“佛系”,更多的作用是“秀肌肉”——通过展示模型的各项功能来吸引用户,还凭借“全民舞王”、”兵马俑跳科目三”等内容策划一度出圈。另一方面,阿里此前推出的模型和产品数量众多,记忆有一定难度。比如,阿里推出的大模型家族也叫“通义”,旗下还有众多子品牌,如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视频模型“通义万相”、语音模型“通义百聆”等等。阿里也在对体系内的To C产品进行归类、整合,以达到统一应用出口的目的。比如,曾经的“通义听悟”就是一款独立产品,在2024年推出。现在,通义听悟的相关能力也已经被整合到“千问”App中。AI产品做增长,更多靠模型能力提升从通义到如今的千问,转变所体现的行业共识是:一款AI产品能获得多少C端用户,已经不能再依靠投流和运营,更多要借助底层模型的能力提升。DeepSeek就是最好的案例。2025年春节,DeepSeek横空出世,没花一分钱广告费,在短短7天内就完成了1亿用户的疯狂增长,这也是因为模型能力断层领先,带来了更好的产品体验。这也让各个厂商把焦点转向模型能力突破。比如,Anthropic在推出Claude 4.5,由于编程能力有大幅提升,迅速带动Anthropic的收入,从9月初的约50亿美元增长到10月中旬接近70亿美元,增幅约40%。在DeepSeek带飞用户大盘后,大厂的另一个动作是,加速To C产品的投入和组织整合。比如,今年2月,腾讯将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产品全部转入CSIG,与元宝形成四大产品矩阵;百度则将百度网盘从智能云调至移动生态事业群,与文小言统一管理。《智能涌现》了解到,千问App的国际版正在同步研发中,希望借助Qwen模型在开发者圈的影响力,与ChatGPT在海外市场直接竞争。在2025年,AI领域的一大主题是:中国的开源模型,进一步缩短了和世界顶尖闭源模型的差距,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上。阿里无疑是这股力量的的主力军。从4月上线的Qwen 3,到9月云栖大会的“泄洪式发布”——推出了Qwen3-Max、Qwen3-Next及系列模型、千问编程模型Qwen3-Coder等等,进一步拓宽了阿里在开源社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开发者社区。近期硅谷热议的一个趋势是,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基于Qwen来开发AI应用——这会成为阿里AI做国际化的难得机遇。外部竞争依旧是激烈的,如今的ChatGPT,早已不局限于基座模型上领先。近期,OpenAI发布的新应用层出不穷,如浏览器ChatGPT Atlas、AI视频应用Sora等等,甚至开始接入电商,这都意味着AI To C领域的竞争再度提速。今天,每一代模型所能领先的周期进一步缩短,某种程度上,模型已经是一家厂商最大的“产品”。阿里如今在To C App上整合品牌,也是适应这一趋势的选择——在模型急速换代的同时,如何能够更大范围地获取用户,迅速建立起商业闭环,这会是大厂AI竞赛的下一个赛点。来源:36氪智能涌现
  • 京东外卖独立APP上线,京东承诺点评“永不商业化”

    热点聚焦 2025-11-18
    11月17日,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在京东三亚品酒会上抛出两个重磅消息,京东外卖独立APP正式上线,推出京东点评。京东承诺,京东点评永不商业化。刘强东在演讲中明确,京东外卖上线独立APP,是因为“之前很多人搜京东外卖发现没有独立APP,导致很多用户找不到我们的外卖入口,根据用户的需求,我们把京东外卖APP独立了出来,对于经常点外卖的朋友会更加方便容易。”对于京东点评,刘强东表示,“我们的点评业务永远不会做商业化。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大家追求商业利益,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我坚定地认为,企业不能什么都以利润为导向,什么都只看钱,什么都要拿来赚钱。该你赚的钱当然可以赚,但如果你给用户提供排名、提供点评,还要从中赚钱,那内容就注定不可能真实。”此外,他还宣布,京东正式推出旗下现制饮品品牌“七鲜咖啡”,称“只用鲜奶”。具体来看,京东点评设立找美食、住酒店、挑好物、去哪玩、选家政五大子频道;推出“万人共荐,不说假话”的京东真榜,招募10万名京东求真官进行盲测,并创新性打造国内第一个榜单AI大模型——AI全网评,每日可对数亿评价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提炼,旨在生成最真实、客观、全面的评价内容。其中,针对当前市面上的点评产品依然存在着不少水军评论、刷单买榜、虚假榜单等乱象,京东点评创新打造AI全网评,整合京东自产评价内容,更借助客观中立的AI技术实现全网信息洞察与聚合分析,对正向、负向评价一视同仁,全面展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真实、客观、全面的参考建议。此外,AI全网评还致敬古今知名美食家,构建起“京东美食八大家”虚拟人格,其中六大家已首发上线,两款神秘人格则会根据后续用户投票产生。用户点击进入AI全网评能看到“万人共荐,不说假话”的客观点评,还可根据自己的偏好设置AI评论风格,生成趣味犀利的点评内容。进入门店详情页可见客观犀利的AI全网评“京东美食八大家”虚拟人格京东真榜作为京东点评的首期力作,打造“AI全网评+复购+用户盲测”测评模型,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募10万名京东求真官,进行严格的“买吃分离”盲测, 对菜品进行严格挑选和真实点评,实现万人共荐,不说假话,现阶段已公布真榜入围菜品名单。根据介绍,京东求真官招募不限职业,不限年龄,入选者享有免费吃住玩等权益;也必须遵循“三真原则”,即行为真实、立场真实、表达真实,保证真榜的真实性。来源:联商网
  • 3亿新老人,撑起餐饮新蓝海

    热点聚焦 2025-10-31
    苏州观前街的“壹天聚乐部”里,李阿姨和老同事围坐在餐桌前,享受着美食。用餐完毕后,李阿姨还能继续跟跟同事们免费唱两小时老歌。这个100多就能购买的“餐饮+社交”套餐是她与老同事们的每月必约。同一时间,在长沙的东茅街茶馆里,王大爷正享受着一碗主打低盐低脂,且煮至软烂的全家福粉面。在吃完这碗面后,王大爷继续悠闲地喝着茶,并闭目养神,在茶桌前悠哉悠哉地欣赏舞台上的戏曲。海底捞北京昌平区的全国首家社区门店里,刘奶奶则带着孙女也在享用着午餐。用完餐后,刘奶奶则打算带着孙女去补习班上课。这一幕幕画面的背后,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银发餐饮消费正在被关注和发掘。越来越多餐企正在发力银发消费红餐网盘点发现,近两年来,越多越多的餐企,正有意加快“新老人”餐饮消费的落地布局。比如与“新老人”餐饮消费天然匹配的一批茶馆,当前就以“市井气+老味道”,正在重构银发餐饮消费体验。这批茶馆中,长沙的东茅街茶馆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据了解,在产品上,东茅街茶馆不仅深挖传统饮食符号,推出烟熏茶、芝麻豆子茶以及可去骨、煮至软烂全家福粉面等适老产品,食材采购更是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只为适配老年人口味与健康需求。为了能让更多适应更多的银发消费习惯,东茅街茶馆采用“排队自取+人工点单”模式,并支持现金支付,贴合老人消费习惯的同时,还允许老人在指定区域抽烟打牌等,还原老长沙茶馆的市井氛围,契合老人社交需求。东茅街茶馆这样的适老消费模式成效明显。数据显示,该茶馆日均客流量最高达1.5万人次,其中本地退休银发群体占比超40%,60岁以上老人平均停留时间6-8小时。东茅街茶馆的爆火并不是个例。湖北黄石的“二湖一川”茶馆大牌档、长沙蔡二茶馆、成都的工人村社区茶馆等,一批茶馆抓住银发消费的趋势,获得了不错的市场认可。发力银发餐饮消费的还有一批快餐连锁品牌。比如老乡鸡,早在去年10月,老乡鸡就在上海150余家门店启动“长者服务餐厅”项目,为65周岁以上的用餐老人提供85折优惠。再比如真功夫,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真功夫在广州、深圳两个城市新增了50家“社区长者饭堂”。另据相关数据,老乡鸡“长者服务餐厅”项目启动后,上海门店老年顾客占比从不足5%跃升至12%-15%,部分社区店午市时段银发族占比超20%。而据南沙街道今年4月份公布数据,南沙街道引入真功夫连锁餐饮推出“社区长者饭堂”后,累计服务辖区长者约1800人,提供餐饮服务达4.8万餐次。而随着茶馆、社区食堂以及长者饭堂这样的银发餐饮消费越来越被重视,餐饮行业甚至还延伸出了针对银发群体的“百元一日聚”餐饮消费模式。据扬州晚报报道,去年8月,苏州一家名为“壹天俱乐部”的门店开业,开业那段时间,其每天预订都满员,平均一天接待大约300名顾客。另据新民晚报报道,上海的“百元一日聚”品牌馨乐汇去年开业后生意一直不错,其负责人鱼晓辉表示,目前已开设和正在筹备的有5家门店,会员超4万人。相比普通餐饮店,这些提供“百元一日聚”的门店业态更丰富,不止能吃饭,还能唱歌、跳舞、打牌。随着“百元一日聚”的热度越来越高,部分传统酒楼甚至也推出相关套餐,比如苏州的大鸿运大酒店、五福楼大酒店,无锡的迎宾楼,宁波的宁波宴,南京的雁城味道等。越来越多的“百元一日聚”餐饮业态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流行。从长者食堂到百元一日聚,为何餐企扎堆抢滩银发消费?早在今年年初,山东凯瑞商业集团董事长赵孝国就在2025中国餐饮产业节上表示,当前餐饮消费结构已经从过去的“哑铃型”变成“葫芦型”。在他看来,了解当下餐饮的消费画像非常重要。其中他特别强调,未来餐饮行业的破局点可能在“新老年人”和“新年轻人”这两个消费群体。赵孝国的观点不无道理。据《2025年银发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过3.1亿,其中处于55-75岁区间的“新老人”占比超过70%。另据AgeClub数据显示,2024年,银发家庭餐饮消费的增速达到了9%,这一增速远远超过了整体快消品1.7%的增速。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来推算,在2025年,银发餐饮市场规模有很大希望突破5000亿元,从而成为推动餐饮行业发展的“增量引擎”。基于这样的趋势下,不少餐饮业内人士认为,银发餐饮消费已然从曾经的餐饮“可选赛道”彻底转变为当下的“必争赛道”。餐饮行业下一个新的蓝海已经出现!比如在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上,万店盈利智库创始人&CEO陈志强针对银发餐饮消费,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别强调,未来的10到20年,老年食堂以及长者食堂是上海、广州等高线城市餐饮业的下一个风口。在他看来,许多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白领,由于无力抚养子女,只能将孩子送回老家由祖辈照顾。为此大量老人不得不从乡村迁至乡镇甚至县城,形成“陪读型迁移”。这些家庭集中在县城生活多年,直至孩子完成高中学业。陈志强:“当前中国还有约3亿银发正处在进城过程”。这意味着,当这3亿“银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时,对于餐饮行业而言是莫大的市场机遇。认为餐饮人要抓住银发餐饮消费趋势的,还有中国餐饮营销专家申晨。在他看来,当前的餐饮行业要重新定义老年人和老年经济,在读懂银发餐饮消费趋势,把现有的经验跟新的趋势相结合,就是当前餐饮行业的机会。他还强调,当前的趋势下,餐饮人要认真考虑如何为银发消费做一些新的尝试。从低价健康再到为情绪买单,银发餐饮消费正经历价值重构在红餐网看来,当前的银发餐饮消费,正经历价值由内到外的价值重构。同年轻人消费一般,银发餐饮消费的情绪价值也同样越来越被强调。比如“百元一日聚”餐饮消费模式,花100多就能吃两顿正餐,还能包下场地玩一天,有舞厅、KTV、棋牌室等娱乐配套设施。这样的消费模式,一方面解决了新老人“社交场景缺失”的痛点;另一方面,区别于传统社区食堂“一人一餐”的孤独感,“百元一日聚”通过“餐饮+娱乐”的场景捆绑,打造了属于新老人老友相聚、兴趣社群的“专属社交空间”。再比如长沙的东茅街茶馆,为了吸引更多的适老消费者,则定期在茶馆内举办老年友好活动。“老长沙童谣演唱”“毛主席求学经历戏剧表演”等,都是东茅街茶馆的常见互动节目。此外,东茅街茶馆还每月邀请社区医生开展“茶歇健康讲座”,将餐饮消费与文化、健康服务绑定。而海底捞,今年重阳节,全国多地海底捞门店就通过丰富的场景打造,推出了丰富的敬老活动。比如西安的多家海底捞门店,设置“丢掉烦恼”沙包投掷区,老人们将写有“病痛”“皱纹”“白头发”等字样的沙包投入洞内,即可赢得鸡蛋、小米或餐券等奖品;重庆海底捞部分门店则主打一个“送礼送到心坎上”,为到店用餐的“银发族”赠送鲜鸡蛋和杂粮米……从以上的案例来看,“新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力正在被餐饮行业看见和挖掘。同时,新老人们也明显不愿被贴上“老年标签”,反而热衷尝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过,在红餐网看来,尽管当前银发餐饮市场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前景,但餐饮企业在布局这一领域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首先是市场定价难题。尽管新老人餐饮消费呈现了不少“新”的趋势,但本质上依然是银发消费范畴,不能脱离“低价惠民”的定价逻辑。其次是服务断层,造成专业不足与信任缺失的双重考验。比如此前,江苏某“一日聚”门店,因诱导老人购买高价床垫而被相关部门查处,这一行为严重拖累了整个行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最后是供应链难题。众所周知,老年餐对食材的“低盐、低脂、软烂、易咀嚼”要求,与常规餐饮供应链存在本质冲突。如果为此单独打造“适老”供应链,成本可能还会“不降反升”。小结消费者既追求美味,也注重情绪价值,这并非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同样如此。真正成功的餐饮企业,不仅要实现美味与情绪的融合,更应进一步激发顾客情感,使之成为忠实客户,这是修练内功的关键。可以肯定的是,最后能在银发餐饮市场站稳脚跟的企业,必然是“适老”“懂老”与“可持续”的。期间,餐饮行业怎么找到自己针对银发消费的“适老”模式,仍需要更多的探索。来源:联商网
  • 天猫双11开卖首小时80个品牌成交破亿

    热点聚焦 2025-10-21
    10月20日晚8点,2025天猫双11正式开卖,品牌爆发速度更快,增长更猛。开卖首小时,苹果、源氏木语、珀莱雅、修丽可、斐乐、雅诗兰黛、兰蔻、欧莱雅、海蓝之谜、石头、耐克、lululemon等80个品牌成交破亿,30516个品牌成交翻倍,均超去年开卖首日,18919个品牌首小时成交即超去年全天。美妆品牌领跑,爆发速度比去年更快。开卖6分钟,珀莱雅率先破亿,随后,雅诗兰黛、SK-II、修丽可、兰蔻、欧莱雅等纷纷破亿。开卖10分钟,8个美妆品牌破亿,超去年同周期。开卖首小时,SK-II、娇韵诗、肌肤之钥等头部品牌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同频、达尔肤、花知晓等品牌首小时成交超去年开卖首日。运动户外品牌在天猫双11迅速爆发。开卖6分钟斐乐成交破亿、12分钟耐克成交破亿、15分钟lululemon成交破亿,开卖30分钟内,adidas、安踏、骆驼、迪桑特纷纷破亿。开卖首小时,迪桑特、亚瑟士、Puma等头部运动户外品牌同比高双位数增长。昂跑、Hoka One One、Helly Hansen等品牌首小时成交超去年开卖首日。国补叠加天猫双11优惠,低至5折,家电家装家居品牌迎来全年最大规模换新消费,开售首小时,海尔、美的、源氏木语、石头等品牌迅速破亿。新品带动3C数码品牌成交爆发,iPhone17系列在天猫全球首发,双11开售不到两小时,苹果Apple Store官旗iPhone系列成交额超去年全天。AirPods 4、Apple Watch S11、iQOO15、任天堂Switch、小米17 ProMax等单品首小时成交破千万。开卖首小时,淘宝直播李佳琦Austin、香菇来了、蜜蜂惊喜社、烈儿宝贝、陈洁KiKi、胡可、交个朋友 、所有女生的衣橱 、林依轮等直播间率先破亿,破亿数量超去年开卖首日。立减85折叠加9折消费券,全周期发放500亿消费券,全年最优惠的天猫双11,让消费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价格优惠。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