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聚焦
  • 数据报告
  • 政策法规
  • 教学案例
  • 年薪120万招来霸王茶姬创始人,海底捞看中了什么?

    热点聚焦 2024-08-29
    海底捞招了一名特殊的“员工”。8月27日,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入职”海底捞,成了后者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自8月27日起为期三年,而且还拿了高薪。海底捞和霸王茶姬到底有什么渊源?海底捞为什么让一家新茶饮创始人作为董事会成员,他们各自都在打着什么算盘?01   海底捞“联姻”霸王茶姬据联商网消息,8月27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宣布委任霸王茶姬品牌创始人张俊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即日起生效。据介绍,张俊杰主要负责监督海底捞董事会并提供独立判断。根据公告,张俊杰原名张军,现年29岁,张俊杰已与海底捞订立委任函,自2024年8月27日起计为期三年,须根据海底捞组织章程细则轮值退任及膺选连任。根据委任条款,张俊杰有权收取年度薪酬120万元。这消息很劲爆,更让人深感意外,霸王茶姬什么时候跟海底捞纠缠到一起了,而且以这样罕见的方式——创始人在别的公司出任高管。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公司董事会成员一般均代表股东方利益,独立董事一般为外部金融、法律或其他领域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据海底捞2023年财报透露,其执行董事分别为董事局主席张勇、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杨利娟女士、李朋、宋青女士、高洁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蔡新民医生、许廷芳、齐大庆、马蔚华、吴宵光。在五位独立非执行董事中,前三位都具有国际背景,蔡新民是澳洲皇家兽医学院成员,许廷芳是新加坡律师,齐大庆是长江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而马蔚华曾经是招商银行行长,吴宵光是腾讯的高级副总裁。在这一众金光闪闪的董事和独立董事当中,新增加的张俊杰是最年轻的。据同花顺的信息公示,海底捞的董事会成员中,张勇的薪水最高,为年薪5493万元,其次为宋青1716万。原海底捞CEO杨利娟在今年职务调整之后已不在董事之列,新任CEO苟轶群未公布年薪。几位独董年薪并没有120万,而均为98.5万。信息显示,张俊杰目前担任Chagee Holdings Limited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hagee Holdings Limited是在香港注册的一家公司,为霸王茶姬母公司。在目前的中国新茶饮市场,霸王茶姬显然并不是规模最大的,也不是第一品牌。作为餐饮界的“榜一大哥”,海底捞会什么会邀请这个“小弟”入局共商大事?有分析人士认为,张俊杰是四川成都人,而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亦为四川人,两人可能早就认识。而草根出生的张俊杰创业经历跟曾经开火锅店的张勇颇为类似,两人都是从最底层干起。2010年,17岁的张俊杰加入一家名为“大维奶茶”的台式奶茶连锁店做店员。2010年至2013年,张俊杰从店员做到了奶茶店长、区域督导、区域运营负责人等岗位。2017年,张俊杰在云南创办霸王茶姬,2021年6月份,张俊杰将霸王茶姬的总部从云南昆明搬到了四川成都。02  海底捞最能挣钱,霸王茶姬最会开店8月2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214.91亿元,同比增长13.8%;期内净利为20.33亿元,同比下滑10%;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0.38亿元,同比下滑9.7%;核心经营利润达27.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关于上半年期内净利下滑,海底捞表示,主要原因是受到净汇兑损益变动和中国大陆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取消的影响。据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底捞营收创历史新高,净利虽然同比小幅下滑但仍处历史高位。海底捞2024上半年的财报显示,海底捞依然是备受大众消费者向往的餐饮品牌,虽然客单价下降,但是翻台率提高了。财报显示,海底捞大中华区上半年所有餐厅接待顾客总数超过2亿人次,翻台率达4.2次/天,去年同期为3.3次/天。此次为时隔四年多翻台率再次突破4次/天。上一次为2019年的4.8次/天,彼时海底捞全球门店数量为768家。在客单价上,上半年顾客人均消费97.4元,去年同期为102.9元,可见消费降级影响还是不小。当前,海底捞餐厅在中国大陆市场二三线城市的收入分别占比近四成,其中二线城市翻台率最高,达4.3次/天。海底捞成为中国本土餐饮品牌中最能挣钱的企业。横向比较来看,全聚德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87%;归母净利润2933.56万元,同比增长5.08%。九毛九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九毛九实现营收30.64亿元,同比增长6.42%;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间溢利7229.1万元,同比减少67.47%;经调整纯利7715.4万元,同比减少68.88%。呷哺集团日前发布盈利预警称,2024年上半年,集团预计收入约为24亿元,同比减少约15.9%,净亏损约2.6亿元-2.8亿元,今年上半年其亏损幅度已超去年全年。在中国市场,能够比海底捞强的,估计只有百胜餐饮,2024年上半年百胜中国实现营收56.37亿美元(约4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经营利润同比下降5%至6.4亿美元;实现利润4.99亿美元(约4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拆分来看,肯德基中国上半年营收为42.44亿美元(约302亿人民币),必胜客中国上半年营收11.35亿美元(约80亿人民币)。对比来看,海底捞比肯德基中国略逊一筹,在营收上差了大约80亿人民币。海底捞疯狂赚钱,霸王茶姬则疯狂开店。2020年底,霸王茶姬还不到200家门店,可短短几年后,其全球门店数量暴涨22.5倍,至逾4500家。据窄门餐眼数据,仅2023年,霸王茶姬新增门店2317家,这一数字是其过去五年开店数总和的近2倍。今年5月21日,张俊杰公布霸王茶姬2023年的GMV(总销售)已成功突破百亿,达108亿元。据晚点LatePost报道, 2023年霸王茶姬营业收入为40亿元左右,净利润在8亿-10亿元。在目前中国“卷出天际”的新茶饮赛道,霸王茶姬人如其名,应该是成为那个最“霸蛮”的——呈现出疯狂扩张势头,一时风头最盛的新茶饮品牌。今年5月,张俊杰在一次活动上表示,按照霸王茶姬目前的增速,2024年全年GMV将超过200亿元,并现场喊话要超过星巴克中国。03  海底捞为什么需要张俊杰从经营规模比较,霸王茶姬跟餐饮大哥海底捞比差了很多。张勇为什么邀请张俊杰这个小老乡“入朝为官”,恐怕跟海底捞的年轻化以及第二品牌创新创业战略需求有关。这些年来,海底捞不遗余力推动餐饮第二品牌。在最新的财报中,海底捞特别提到了“红石榴计划”。该计划主要目的是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的餐饮新品牌,推动餐饮服务创新。据称,目前海底捞已经有5个创业项目在运营,包括烤肉、中式快餐等不同类型。海底捞想要打破自己餐厅堂食的固化模式。从去年开始海底捞在全国各地开设多家露营火锅、校园火锅、企业火锅等,而且还推出外卖形式。这一系列创新,主要是为了满足年轻人群的多元化消费场景需求。据海底捞财报透露,为支持“红石榴计划”的高效实施,海底捞也在计划进行新一轮组织创新。财报指出,由新任首席执行官苟轶群领导创新创业委员会,在集团层面整合资源,领导和推动新品牌及新业务的孵化与发展。在未来展望方面,海底捞表示,继续探索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例如餐饮创业品牌的挖掘、餐厅加盟业态的探索等;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资产,进一步丰富餐饮业务形态和顾客基础。作为发展势头迅猛的新茶饮品牌创始人,90后的张俊杰加入海底捞董事会,在一众70后、60后董事人群中显然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思路和氛围。这与当下海底捞年轻化、不断孵化新项目的二次创业战略是吻合的。但是,对于张俊杰来说,新茶饮赛道近些年以来竞争加剧,霸王茶姬的生存空间恐怕并没有那么自在。信息显示,2023年开始,市场上一直都有霸王茶姬计划赴美上市的传闻,近期有媒体报道,霸王茶姬正紧锣密鼓筹备进军香港市场。但如今新茶饮品牌似乎已经不怎么受资本待见。8月份,据港交所官网显示,继蜜雪冰城、古茗之后,沪上阿姨递交的IPO申请文件亦已失效。霸王茶姬上市融资之路恐怕更加遥遥无期。另外,在8月21日,“新茶饮第二股”茶百道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24年上半年录得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不超过36.45%,为3.80亿元至4.10亿元。8月27日,“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为25.44亿元,同比下滑1.9%;亏损4.38亿元。头部茶饮品牌遭遇了业绩挑战也从侧面印证了行业的凶险。不过,海底捞牵手霸王茶姬,对双方而言似乎都是好事,但如何联动如何赋能,在战术层面的落地执行上可能还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来源:联商网
  • 破解健身房预付费难题,杭州已有10万人吃上改革“红利”

    热点聚焦 2024-08-26
    “你经常健身的健身房还在吗?”——从近些年不少健身连锁品牌的困局来看,除了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外,更多的矛头指向了健身行业赖以生存的预付费模式。实际上,预付费模式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对商家来说,预付费模式是提升经营的有效手段,能够为经营者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不过,不少商家将精力更多放在办卡推销,而不是提升服务方面。预付费模式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和制约,甚至是低价套路消费者,也会让快速扩张的健身连锁企业戛然而止,甚至暴雷,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健身行业经营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消费者担心商家跑路成为消费一大阻碍。数据显示,近年来健身房关店后选择“不处理”的商家比例明显上升,其中仅8.5%健身房会直接退款,消费者呼唤更合理的预付费模式。白皮书同时呼吁,健身行业商家亟需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以及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来适应市场变化,保持市场竞争力,以期实现更为稳定、可持续的增长经营目标。有业内人士表示,健身行业经营者应将重点放在提升经营效益上,当下很难看到健身房通过单纯并购去壮大体量,而是需要更在意经营思路的调整。一个可以感知到的消费趋势变化是,健身作为“非刚需”项目,往往是消费者率先要砍掉的消费支出。而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少健身者在健身消费上的投入变少,并更加看重健身服务的性价比。在这种趋势变化之下,有两种创新方式正在受到消费者欢迎。一是“月付”方式正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对于消费者而言,“月付”方式既能以优惠价享受服务,还可以不充值、不办卡,并且可以先享受服务后付款,并按实际情况选择月付。二是以信用和金融体系为依托的“安心付”模式。今年5月,支付宝联合银行机构推出“安心付”产品,旨在通过创新模式和技术能力,保障消费者一次性买断资金安全,提升消费信心,建立消费者与商家间的互信。数据显示,目前仅杭州地区尝试“安心付”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数十万、接入品牌数千家。在安心付产品模式下,用户一次性支付资金会直接转入商家指定的银行账户。商家并不能直接提取消费者的支付资金。平台和商家会联合银行共同约定,只有当用户在商家侧确认享受服务后,商户才能按实际消费金额扣减用户支付资金,并由银行完成用户单次享受服务的资金划拨。这一模式对商家而言,也是一种长期的良性循环:用户决策门槛变低了、消费意愿更强,商家更容易锁客;同时,商家降低了相关的推广营销成本,可将重心回归到提升服务质量上。预付式消费乱象多仅8.5%健身房关店后会选择退款如今,预付式消费经营模式已从最初的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逐步扩展至几乎所有消费领域,吸纳的资金量也在成倍增长。然而,预付模式也引发了一些消费投诉。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受理健身、教培、美容美发等领域预付式消费投诉14176件,占服务类投诉比例达23.8%。以健身行业为例,艾瑞咨询白皮书显示,近两年头部品牌相继出现爆雷、关店等现象,放大了消费者的不安情绪。数据显示,未选择传统健身房的用户中,41.1%是因为担心商家跑路。此外,仅8.5%关店的健身房选择退款,“不处理”的商家呈现上升趋势。广东健身联盟秘书长韩城是一位18年行业老兵,见证了中国健身行业的发展。在他看来,过去在健身行业野蛮生长过程中,不少经营者会把手中的现金流当做开店成本,最后发现开店供过于求时,面临资金链危机。“健身行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商家需要把资金放到监管账户,这样会更加利好消费者。”三体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窦赢表示,近年来,传统运营模式弊端凸显,健身行业面临深度“洗牌”。品牌也在寻求更稳健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亟需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保持市场竞争力。种种现象表明,预付模式正面临新挑战。调研显示,年卡预付模式周期长、用户决策成本高,让消费者存在较大顾虑,48%的用户最期待更合理的消费模式。“安心付”探索之路:杭州数千品牌接入、数十万用户尝试目前,全国多地正持续探索预付式消费创新改革。其中,支付宝上线“安心付”,并已在杭州先行先试,消费者可在商家处用支付宝扫“安心付”码购卡,预付资金进入银行专用账户,用户消费一笔、资金“解冻”一笔,消费笔笔透明、记录余额可查、商家关店可退款,从而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支付宝健身行业负责人陈伟透露,目前,杭州已有数千商家接入“安心付”,用户规模达到数十万。“接入‘安心付’的机构和商家更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有效提升经营效率10%-40%不等。”艾瑞研究院首席分析师李超表示,引入“安心付”是保证健身市场稳定、正向发展的一大有力措施,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产品降低了门槛,吸引更多消费者;改善商家负债经营现象,让财务趋于正向发展;降低消费者资金安全风险,从而减少投诉。作为“安心付”首批试水企业,铁森林董事长周晶表示,疫情后公司率先数字化转型并开始在私教等课程推行“安心付”,目前使用率达95%,因大大降低消费门槛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到店,同时资金有保障让消费者更安心,预计2024年销售额同比将实现翻倍,“健身行业还是应该回归服务的初心,一家店可以只有教练和保洁员且实现盈利。”位于杭州的6号健身房,因竞争者众多一度遭遇生存危机。2023年,六号健身房转型为智能健身房,产品模式和支付方式同步转型,接入“安心付”让会员可以按月支付,将到店转化率提升至80%。目前,公司已成功转亏为盈,今年还新拓展了2家店。为提升用户和服务业商家的产品体验,今天,“安心付”产品经理赵宇烽表示,产品正在持续迭代升级。目前,消费者不仅可以线上购卡,还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周围接入“安心付”的商家地图。此外,智能卡片功能也已在部分商圈试点,消费者走进商圈,首页将自动推荐“安心付”商家。此外,商家接入流程也在持续优化。一方面,降低接入门槛,保证商家约半小时即可开通;同时,开放了“安心付”API接口,支持SaaS和代运营服务商接入、帮商家运营;另外,线上阵地通过流量分发为商家引流,助力吸引更多顾客;此外,产品种类继续丰富,支持自定义期数、灵活改价等。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宇峰表示,当前,消费者的整体消费意愿还是积极的,但在消费的选择上会更谨慎。传统预付式行业如健身、美容等大多属于高消费,加上关店跑路等事件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热情。平台应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的驱动作用和生活服务能力等优势,商家也要积极使用数字化工具,多方协同、共同助力消费信心提振。来源:联商网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

    政策法规 2024-03-0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科技厅(局)、财政厅(局)、国资委、总工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了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2024年1月30日   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数量规模,提升素质水平,从2024年到2026年,联合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以下简称“领军人才”),支持他们不断成长、发挥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有力支撑。二、目标任务(一)领军人才范围。领军人才指政治立场坚定、践行工匠精神、解决生产难题、推动创新创造、培养青年人才的骨干中坚技能人才,包括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或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认定的“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二)工作目标。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动员和依托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重点培育领军人才。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国新培育领军人才1.5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万人次左右。健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联动推进机制,加快培养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数字技能型领军人才,全方位用好领军人才,发挥领军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高技能人才整体发展。三、重点任务(三)制定专项培养计划。要加强对领军人才供给需求的预测,结合经济社会转型、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变革趋势,制定地方性、行业性领军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将技能高超、表现突出的青年技能人才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优异选手做为领军人才培养培育重点,支持其成长成才。建立领军人才培育信息库,摸清掌握领军人才及培育重点对象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培养及队伍建设工作。(四)加大培养培育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依托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工匠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平台,通过企业岗位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关键岗位实践、重点项目参与等方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的领军人才。支持企业联合教育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培养、项目协作等方式,帮助领军人才及培育重点对象提高技术研发水平。组织技能研修、同业交流、名师带徒、赴境外培训等活动,提高领军人才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技能高超的青年技能人才,并纳入领军人才培育范围。(五)畅通晋升成长通道。支持企业健全“新八级工”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在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中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推进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对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完整的职业(工种),企业可直接认定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对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进一步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可直接认定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对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支持理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六)提高待遇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对在技术革新或技术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企业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以奖金、股权等多种形式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对关键技术岗位领军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国有企业可在工资总额内对领军人才予以适当倾斜,结合实际实行特岗特酬。(七)完善稳才留才机制。鼓励企业创新、完善相关制度,吸引稳定领军人才。支持企业与领军人才依法约定服务期、订立竞业限制协议。对工作中急需、退休后将对工作带来较大影响的领军人才,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可推迟办理退休,并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对实际工作中急需、已办理退休手续的领军人才,企业可与其协商签订返聘协议。(八)支持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为领军人才参与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领衔一线生产难题攻关、总结推广绝招绝技等提供帮助。保护领军人才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权益。支持领军人才参加国内外大型工业展会、“一带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对外援助等合作项目。组织领军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鼓励领军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提升学徒、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九)加强领军人才平台建设。优先支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领衔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技能等领域开展技术革新、技能攻关和人才培养工作,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各地打造人才港、工匠城等技能平台,组织领军人才开展技能文化传播活动,设立技能展示、技能互动、职业体验区域,面向公众和青少年学生加强技能知识传播和文化培育。(十)选拔表彰优秀领军人才。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对涌现出的优秀选手,按规定授予相关荣誉、落实职业技能等级晋升政策,纳入培育重点对象范围。加大省部级以上表彰奖项和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向高技能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申报参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等。将符合条件的优秀领军人才按照有关规定选拔推荐到工会等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四、工作要求(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领军人才培育工作机制。要积极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工作,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国资、工会部门要做好信息共享,加强组织推动,共同推动领军人才培育工作。(十二)做好保障服务。加强技能人才服务窗口、技能大师之家等建设,做好领军人才支持服务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等,支持做好领军人才培养,按规定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政策。引导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合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并将此情况与企业申请用地、用能及开展评先评优等挂钩。(十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舆论正面引导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技能人才工作重大政策、重要活动、创新经验和工作成效,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突出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深入挖掘领军人才工作事迹、成长经历,讲好技能故事,打造技能明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 SYB教学案例28:创业开面馆三年只涨一次价生意火爆

    教学案例 2024-08-29
    来自高密的刘砚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他在跳了四次槽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决定自己创业,在汶水路开了一家不到20平米的面馆,从刚开始的门可罗雀到后来的门庭若市,他经历了无数艰难。刘砚强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本科毕业后,面对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四次跳槽。那时他已经28岁,想想未来,他开始失眠。一次聚会时,他听朋友说有人在江西路开着一家小面馆,一个月能有近万元的收入,平时爱做饭的他就萌生了开面馆自己创业的念头。“门店不能开得太偏,那样没人去吃,开在闹市区,又付不起高额的房租。”刘砚强说,房租一年一万五,地方虽有些偏,但周围有很多货代公司,上班族不少,还靠近学校,这样能保证顾客的数量。刘砚强去别人的面馆参观取经,又从朋友家借来光盘学习,慢慢摸索到了做面的窍门。他掏光了所有的积蓄又找亲戚借了一些钱,凑够3万块钱后,面馆开张了。房租、冰箱、桌凳、锅碗瓢盆花光了剩余的资金。简简单单不到20平米的面馆,除去厨房,只能放下5张桌子,他找来朋友的摄影作品挂在墙上,还有朋友特意给他写了一幅“一碗汤面”的书法,面馆的角落里摆着鱼缸养着巴西龟,小小的面馆在他的布置下渐渐有了温馨的味道。刚开始创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每天早晨7时,他都要去团岛早市采购新鲜的蔬菜和牛肉,创业资金并不富裕的他为了节约成本,会和菜贩子一分一分钱地砍价。为了让自己的面好吃,他在面里加鸡蛋增加口感,用洋葱、西红柿炖汤增加营养,自己去市场挑选牛肉回来炖制,为了能做好卤蛋他用光了两箱鸡蛋做实验。刚开始时就他一个人干活,他一天,哪怕是一刻也不敢离开他的面馆。“面馆开着才能赚钱,关门就一分钱也赚不到”,每次想到这,他就打消了休息的念头。所有这些,还都不算大问题,最让他焦虑的是物价,佐料、牛肉、煤气……一切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实在拿不出钱来雇人,只有在中午忙不过来时,他会用一中午20元钱的工资请个大姐来端面。随着物价上涨,他开始在牛肉面涨价与否的问题上纠结,然而,他扛住了一切,这3年中他只涨了一次价,回头客越来越多,除了平时的常客,周末常有一家三口开车专门来吃他的面。3年前,开连锁店或者分店曾是刘砚强很遥远的梦想。“每月能赚个七八千块钱,我就很知足了,到时候能有钱付上房子首付,在青岛定居,再有钱了就买辆车。”这是他当时最现实的目标。现在,他的生意也逐渐走上正轨,每个月都有5万左右的净收入,整体收益比较可观。刘砚强买房买车这些都已经实现了。也希望他将来的生意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文章来源:分享6个成功创业故事,每天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 SYB教学案例27:16岁少年辍学创业开手机店做手机置换生意

    教学案例 2024-08-29
    这个脸上依然留有稚气,但言谈举止却较为成熟的男生说,从16岁起,他便赚得了第一桶金。蒋朋出生于四川渠县一农村家庭,家境一般。他的创业之路还得从6年前的一次旅行说起。蒋朋父母在内的几位家长提议,给他们每人发1000元钱,去深圳闯一闯,找工作试试看。于是,蒋朋便跟随大伙一起前往深圳。没想到,正是这次意外的深圳之行,促使他走上自己的创业之路。到达深圳后,有的娃拿着这1000元四处游玩,有的则老老实实开始找工作,蒋朋却独自来到深圳著名的商业区华强北路附近溜达。他发现这里卖手机的商贩特别多,而且大部分是外观漂亮、功能强大的山寨机,价格却比品牌手机便宜很多。这样,蒋朋便萌发了“多买几部手机回去转手卖”的想法,但手头的钱不够,怎么办?第二天,他再次来到华强北路,有选择性地向当地商家索要名片,为今后做准备。蒋朋昨天笑着说,回家后,他把要来的名片清理了一下,才发现一天就收集了100多张。自深圳返回后,“卖手机”的想法便一直在蒋朋的脑海中萦绕不去。蒋朋还发现整个渠县当时只有一家移动营业厅,前来充话费、办业务的顾客特别拥挤。在一位朋友的提醒之下,蒋朋开始构思自己的创业方案:手机和电话卡不可分离,如果在移动营业厅里卖手机,岂不是实现了“双赢”? 于是蒋朋开始了第一次冒险,他悄悄将自己家和舅舅家的房产证拿到银行,抵押贷款10万元。有了启动资金,他开始了创业尝试。这时,蒋朋在深圳收集的100多张名片便派上了用场,他大胆向素不相识的深圳销售商进货,先将钱打到对方账户中,再让对方将手机邮寄过来。为了保险起见,他刚开始都是分别向深圳当地几家不同的手机销售商进货,每处仅购买5部手机,他说:“宁愿多掏运费,也要避免上当受骗、深度套牢、血本无归。”据了解,蒋朋的这个手机店共开了3年,获利40万。文章来源:分享6个成功创业故事,每天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