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国企业IPO十大最受关注交易

    热点聚焦 2016-05-19
                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全年中企IPO数量共计358起,同比增长36.12%;募资金额达3,557.64亿元,同比下降16.40%。其中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IPO数量和募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A股市场尽管受 7月初IPO叫停影响一度低迷,但随着系列“新政”落地最终完美收官,募资规模增长近8成;港股市场凭借得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国华融及中国再保险等几宗金融服务行业IPO大单,占据IPO规模首位;美股市场IPO数量和募资规模均呈下降趋势,中企赴美上市热潮整体减退,而宜人贷逆势赴美上市成为国内P2P海外上市第一股。       投中研究院通过对2015年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IPO交易的观察与思考,结合投中信息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的数据监测,总结盘点出2015年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IPO的十大最受关注交易。     联想控股:摆脱集团烙印 青睐港股透明规则      6月29日,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3396.HK)在港交所上市,全球公开发行35,300万H股,发行价为42.98港元,共募集151.7亿港元,IPO中所发行的股票获得了45.17倍的认购。复星国际、中国平安、国开金融、苏宁集团等24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购买1.71亿股联想控股股票,约占发行总规模的48.54%。       联想控股作为一家投资控股公司,SYB讲师营收是来自所投资公司按持股比例合并的营收之和。投资业务分为四个梯度,联想之星负责早期天使阶段或A轮投资,君联资本负责风险投资,弘毅投资负责PE,联想控股则专注于战略投资。根据其2014年财报显示,年收益达到2895亿元,净利润78.2亿元,但其中IT业务收入贡献率高达94.2%,营收增长依赖业务过于单一。上市后可利用所融资金强化其他业务版块的布局,例如消费与服务相关行业等,从而摆脱联想集团的烙印。 2016年3月成立联想创投集团,包含乐基金和投资管理部,其中乐基金与联想之星形成竞争关系,同时二者又与君联资本形成合作关系,从而搭建起“风险投资”+“投资管理部 + 子公司”+“联想加速器和创业服务”的全链条架构,加速业务转型。     暴风科技 :一个大写的妖股      3月24日,北京暴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431.SZ)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共发行3,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2,000万股,发行价为7.14元/股,总募集金额为2.14亿元。开盘后股价迅速升至10.28元,封停当日最大涨幅44%。      暴风科技此前曾谋求在美国上市未果,后因美国资本市场氛围发生变化且用户都在国内而转战A股市场。暴风科技此前共获得3轮融资, 2010年8月开始拆除VIE结构,2011年3月金石投资、和谐天成、华为等入股暴风影音,经纬中国和IDG成功实现退出。暴风科技上市后出现表现抢眼,连续29个一字涨停,创造了A股历史上最长的连续涨停纪录,“妖股”称号由此而来,而其高昂的市值于孱弱的业绩之间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后股价腰斩也在意料之中。8月股价已从300以上跌至120元左右,中概股回归灯塔倒塌,市场重归冷静。      宜人贷:赴美上市首日破发 P2P内忧外患      12月18日,宜信旗下宜人贷(YRD.NYSE)赴美上市,成为国内P2P海外上市第一股,同时也是事实上首个独立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宜人贷首次公开募股定价为每股10美元,计划发行7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若承销商不行使其超额配售权,则本次募资总额达到7500万美元。百度通过子公司百度香港以发行价认购价值1000万美元新股,成为宜人贷的“基石投资者”,曲线进军P2P行业。       然而在纽交所开盘当天股价一路下挫,截至美股市场收盘,股价下跌至9.10美元直接破发,跌幅达9%。诚然破发背后有美联储加息、中概股海内外估值差异大等原因,但宜人贷本身收入结构也存在巨大风险。其招股书中显示,D类信贷业务大约贡献了宜人贷收入的86%,且D类借款人的净坏账率有迅速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国内P2P市场风声鹤唳,e租宝、翼龙贷等纷纷传出大量负面消息,数百家P2P平台跑路,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了巨大伤害,使得投资者不看好。宜人贷的上市对整个P2P行业是重大利好,上市后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体系,平台运营信息更加公开透明,降低了跑路风险,也为其他P2P公司提供了可借鉴的新管理模式,如与银行建立资金托管模式等。今年三月公布的2015年财报显示,全年平台借贷总额达14.94亿美元,净利润为4380万美元,次日股价暴涨27.40%冲至8.48美元。       陌陌科技:IPO半年之后退市,被低估?       6月23日,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收到来自公司联合创始人唐岩、经纬中国、红杉资本中国等方面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买方集团拟以每股美国存凭证18.90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其在陌陌公司中未持有的全部发行在外的A类普通股,这一价格比陌陌公司股票在6月22日的收盘价格高出20.5%。此时距陌陌科技2014年12月12日登陆纳斯达克还不足半年,创中概股最快退市纪录。       中概股私有化的普遍因素是中国企业在境外市场严重被低估,其商业模式在国内市场更容易被认可,且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迎来了牛市,暴风影音、乐视等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涨。除此之外创始人唐岩还有更加宏伟的想法,想要做大做强,瞄准腾讯与阿里;也有非常现实的考量,避开做空机构,稳定企业估值。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陌陌最终选择任性“闪退”,回归国内市场。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海亮教育:2015年唯一逆市上扬的中概股       7月8日,浙江海亮教育集团(HLG.NASDAQ)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共发行285.8万股ADS,每股发行价7美元,总计融资0.2亿美元,此后股价一路上扬,上市一个月股价增幅超过了30%,与中概股普遍下跌的市场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海亮教育是中国首例在美上市的全日制民办学校,也是中国第三大K12提供商,提供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国际教育。尽管基本面非常好看,但因缺乏对标使得其估值空间存在一定限制。根据海亮教育的招股说明书,其融资后的重点将是扩大学校规模,并逐步开拓线上教育市场,提高海亮教育品牌影响力。海亮教育上市后的良好表现或引起国内投资机构对K12 教育的关注。      钜派投资:易居中国的资管梦想      7月16日,上海钜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JP.NYSE)登陆纽交所,首次公开发行53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定价为每股10美元,共募集0.53亿美元。当日开盘价10.41美元,收盘价11.08美元。钜派成为继诺亚财富后中国第二家赴美上市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钜派主营业务以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为主线,与诺亚财富相比较为单一,盈利能力较弱,但成本控制占优,且增速明显。根据其2015年财报显示,代管资产规模达125亿人民币。       钜派投资由易居资本和钜派投资合并而成,易居以37%的持股比例成为钜派投资的最大股东,上市后景林资产成功实现退出。此前易居中国于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时,其董事局主席周忻就曾表示会再回来。钜派投资的上市,使得大股东易居中国从最初的房地产信息中介跨越式发展,成为面向高净值人群的综合资管平台,这是易居整合金融业务的第一步,未来将进一步开拓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       国泰君安:中企IPO最大单      6月26日,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1211.SH)在上交所上市,发行152,500万股,发行价为19.71元/股,共募集300.58亿元,成为自2010年7月农业银行(685亿元)以来最大的A股IPO。      曾经作为净资本规模最大的未上市券商,国泰君安的上市历程可谓“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国泰君安从2001年起筹划上市,2010年旗下香港子公司先一步登陆H股,最终国泰君安成功挂牌上交所。作为行业龙头的有力竞争者,投行业务是其传统优势业务和核心业务,2011年初业务开始向财务管理方向转型,同年底国泰君安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在 沈阳揭牌,2014年8月在上海开设国内首家“券商系”财富管理旗舰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上市后将在转型财富管理服务供应商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华泰证券:首日成交额居港股主板首位 一月内破发       6月1日,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06886.HK)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共发行140,000万股,发行价为24.8港元/股,募集347.2亿港元,成为2015年H股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上市当天成交额高达71.75亿港元。       但上市后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华泰证券股价一度跌至22.35港元,较发行价缩水了10%。华泰证券早在2010年2月A股发行时曾遭遇过一次破发,发行价为20元/股,在经过短暂的上涨之后开始震荡走低,并于当年4月19日跌破发行价,破发幅度高达37.75%。两次破发印证了华泰证券H股表现与其在A股市场的表现及A股市场整体走势相关性极强。       长实地产:世纪大重组完成 李嘉诚帝国再挂牌H股       6月3日,上市37年的和记黄埔正式摘牌,并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而由长和分拆上市的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01113.HK)也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接手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全部房地产业务,这意味着李嘉诚旗下地产巨无霸正式起航。       长江和记前身是长江实业,港股编号00001。长江实业交易42年,市值增加2813倍。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合计市值超过6,600亿港元,占据香港股市恒生指数成份股的龙头地位。分拆后的长和及长地的在业务界定上更加清晰,有助投资者对集团相关业务做出更准确的分析判断。       中金公司:占天时地利 国字号投行H股再出发11月9日,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字号中外合资投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03908.HK)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发行股票61,140.64万股,发行价格10.28港元/股,募集资金62.85亿港元。其IPO首日股价表现也是H股券商中最好的,收市价上涨7.39%,较好地完成了预先指定的募集资本金目标。       作为为数不多拥有经济业务的合资券商之一,中金拥有强大的历史底蕴,而发行日恰好赶上了证监会重启IPO、券商板块看涨的时间点。中金可以将此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风险管理体系,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 微博Q1与阿里分手,因为阿里要收购新浪?

    热点聚焦 2016-05-18
                5月12日,新浪微博对外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的最大看点是,新浪微博确认了与阿里巴巴的最终合作期限。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合作终止,阿里会收购新浪吗?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若在2016年1月,新浪不再持有新浪微博超50%的投票权,或不再拥有任命多数董事会成员的权利,或不再能控制新浪微博公司的发展,阿里巴巴就有权终止与新浪微博的战略联盟。但这篇文章随后在分析了微博的股权架构后,最终判断,“新浪仍牢控新浪微博的发展,并不存在阿里巴巴此前提出的终止合作的3个要素。”      截止到截止2016年3月31日,新浪持有新浪微博54.5%的股权,拥有78.3%投票权,阿里巴巴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30.5%的股权,有14.6%投票权。新浪CEO曹国伟拥有1.4%的股权。      事实是,微博通过Q1财报确认,亿卓智库在2016年1月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已经终止。对照阿里此前推出的终止合作要素,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不久前“阿里即将收购新浪”的传言。      4月22日,《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发表分析文章称,“新浪可能会走上与雅虎一样的道路,整体或部分出售公司。考虑到新浪当前的低股价以及阿里在媒体领域的野心,阿里有可能放弃增持微博股份,直接廉价收购新浪。”      4月26日,传言被曹国伟否认。曹国伟说:“目前两部分业务一个增长缓慢,另一个增长迅速,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们会在资本市场寻求交易,但是目前,我们并没有任何此类计划。”      但好像,国内市场速来有“传言-否认-证实”的“传统”?      分手后,微博还能否增长?      此前外界对微博最大的疑虑就在于,没有阿里后,微博是否还能盈利?此前,阿里巴巴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已分别给新浪微博带来4913万美元、1.07亿美元、1.436亿美元收入,占微博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6%、32%、29%。      现在看,微博Q1财报成为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一个有效数据。2016年1月,阿里为微博带来的营收是1110万美元,仅占微博Q1收入的9.30%,甚至少于微博自身的增值服务营收(2000万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微博Q1净营收仍实现了23.9%的同比增长,达到1.193亿美元。即使扣除这1110万美元,Q1收入也超过了1亿美元,相比2015年Q1的9630万美元增长12.4%。应该说,依靠着阿里输血,微博也的确增强了造血能力。      增长主要来自于重要帐户和中小企业的广告与营销收入。在阿里合作到期的背景下,这部分收入达到了88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仅为4470万美元,近乎翻番。微博的总广告客户数量为83.2万个,同比增长114%。      但随之发生的是,Q1成本和开支同比增长11.2%至1.121亿美元。      合作33个月,阿里共为微博带来3.11亿美元收入,虽然与微博在签署协议时预计的3.8亿收入有所差距,但基本完成了阿里“至少带来2.94亿美元”的承诺。      三年时间,微博不仅扭亏为盈,成功上市,也基本完成了从PC端向移动端的转型,它更值钱了。合作当时的32.56亿美元估值变成了Q1财报发布时的50亿美元市值。阿里的占股也从18%增加到30%以上。这真是一场精明的生意。      那么,如此精明的生意,又如此需要彼此,微博在阿里的移动社交版图中举足轻重,阿里对微博的盈利至关重要,怎么会说分手就分手呢?      除非……不是真“分手”。没准儿,正在各自盘算自己有什么嫁妆呢。5月12日,新浪微博对外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的最大看点是,新浪微博确认了与阿里巴巴的最终合作期限。      合作终止,阿里会收购新浪吗?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若在2016年1月,新浪不再持有新浪微博超50%的投票权,或不再拥有任命多数董事会成员的权利,或不再能控制新浪微博公司的发展,阿里巴巴就有权终止与新浪微博的战略联盟。但这篇文章随后在分析了微博的股权架构后,最终判断,“新浪仍牢控新浪微博的发展,并不存在阿里巴巴此前提出的终止合作的3个要素。”      截止到截止2016年3月31日,新浪持有新浪微博54.5%的股权,拥有78.3%投票权,阿里巴巴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30.5%的股权,有14.6%投票权。新浪CEO曹国伟拥有1.4%的股权。      事实是,微博通过Q1财报确认,在2016年1月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已经终止。对照阿里此前推出的终止合作要素,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不久前“阿里即将收购新浪”的传言。      4月22日,《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发表分析文章称,“新浪可能会走上与雅虎一样的道路,整体或部分出售公司。考虑到新浪当前的低股价以及阿里在媒体领域的野心,阿里有可能放弃增持微博股份,直接廉价收购新浪。”      4月26日,传言被曹国伟否认。曹国伟说:“目前两部分业务一个增长缓慢,另一个增长迅速,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们会在资本市场寻求交易,但是目前,我们并没有任何此类计划。”      但好像,国内市场速来有“传言-否认-证实”的“传统”?      分手后,微博还能否增长?      此前外界对微博最大的疑虑就在于,没有阿里后,微博是否还能盈利?此前,阿里巴巴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已分别给新浪微博带来4913万美元、1.07亿美元、1.436亿美元收入,占微博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6%、32%、29%。      现在看,微博Q1财报成为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一个有效数据。2016年1月,阿里为微博带来的营收是1110万美元,仅占微博Q1收入的9.30%,甚至少于微博自身的增值服务营收(2000万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微博Q1净营收仍实现了23.9%的同比增长,达到1.193亿美元。即使扣除这1110万美元,Q1收入也超过了1亿美元,相比2015年Q1的9630万美元增长12.4%。应该说,依靠着阿里输血,微博也的确增强了造血能力。      增长主要来自于重要帐户和中小企业的广告与营销收入。在阿里合作到期的背景下,这部分收入达到了88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仅为4470万美元,近乎翻番。微博的总广告客户数量为83.2万个,同比增长114%。      但随之发生的是,Q1成本和开支同比增长11.2%至1.121亿美元。      合作33个月,阿里共为微博带来3.11亿美元收入,虽然与微博在签署协议时预计的3.8亿收入有所差距,但基本完成了阿里“至少带来2.94亿美元”的承诺。      三年时间,微博不仅扭亏为盈,成功上市,也基本完成了从PC端向移动端的转型,它更值钱了。合作当时的32.56亿美元估值变成了Q1财报发布时的50亿美元市值。阿里的占股也从18%增加到30%以上。这真是一场精明的生意。      那么,如此精明的生意,又如此需要彼此,微博在阿里的移动社交版图中举足轻重,阿里对微博的盈利至关重要,怎么会说分手就分手呢?      除非……不是真“分手”。没准儿,正在各自盘算自己有什么嫁妆呢。
  • 天猫店绑定支付宝存漏洞 六公司被骗250万

    热点聚焦 2016-05-17
                   在运营天猫店铺的过程中,方某发现店铺绑定的支付宝账户存在“漏洞”,竟然动起了“歪脑筋”。盗取公司支付宝账户后,方某通过订单贷款的方式向阿里巴巴公司骗取钱款,数额高达250万元。日前,松江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方某批准逮捕。网络创业研究中心        店主打开系统,发现账户被盗        2016年2月底的某日,家住本市松江区的刘某打开自己的淘宝店铺,想查看生意如何。然而,在与淘宝店铺相关联的支付宝贷款业务里,一个数字让他傻了眼,系统里显示,刘某有近100万的贷款需要偿还。意识到自己的支付宝账户被盗,他立即报警。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由于刘某的支付宝密码及绑定的手机号均已被窃贼修改,根据新绑定的手机号及转账账户,警方锁定了嫌疑对象,3月7日在广州将犯罪嫌疑人方某抓获。        到案后,方某如实供述了作案经过。        就读于亿卓智库计算机系的方某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商务服务公司,负责其天猫店铺的运营工作,发现天猫店铺所绑定的支付宝存在一个可被操控的漏洞,决定以此生财。        窃贼利用漏洞,顺利走完流程        方某首先在天猫上找到一家公司作为目标,添加其为好友,这样就可以看到该公司店铺支付宝的部分账号。由于支付宝的隐私保护设置,账号一般会显示为带有*号的某个邮箱名称,方某就根据这个公司的全称,很快就猜出了其账户名。并且在该公司的天猫主页上,方某对公司上传的工商营业执照扫描件进行了复制收集。接着,方某就联系支付宝客服,要求重置账户信息。客服人员要求其填写公司的邮箱、营业执照注册号以及公司的全称。根据复制下来的营业执照扫描件,方某很快填写完了这些信息,获得了支付宝官方制发的申请表,随后,支付宝客服给其发送了新手机号的绑定链接,方某填入自己的手机号,完成绑定。紧接着,方某就用新绑定的手机号重置该账户的密码,盗取该账户。        方某用此手法先后盗取六家公司的支付宝账户,诈骗钱款250余万元。
  • 抛弃支付宝?阿里新武器要抢四大行的饭碗

    热点聚焦 2016-05-17
    5月3日消息,亿邦动力网最新获悉,阿里方面已经上线新型金融工具“融易收”,并直接打出“支付宝之外的另一种选择”的标语。作为蚂蚁金融体系“最值钱产品”,支付宝为何遭到“抛弃”?网络创业研究中心亿邦动力网向阿里方面求证有关“融易收”的相关内容,但阿里方面三缄其口,多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全不知情。因此,亿邦动力网将融易收公开资料及相关业内人士情况整理如下:融易收是个什么鬼?亿邦动力网根据阿里方面已经曝光的融易收相关内容了解到:第一, 融易收是1688与网商银行合作提供给企业卖家的“大额资金收款服务”;第二,“融易收”与“企业支付宝”并行,即互不隶属,分为网商银行账户体系、支付宝账户体系;第三, 融易收是银行之间的“中介”,买家先付款给网商银行,网商银行再将钱转给卖家银行,服务免费,但1688会在结算中分佣。支付宝在B端存在弊病资深互联网金融人士向亿邦动力网解释称,亿卓从目前曝光的内容可以看出,支付宝和融易收存在一定区别,“支付宝是一个支付工具,融易收是收款、信贷服务”。融易收本可以作为支付宝的其中一个服务项,但是,融易收“叛离”支付宝存在客观原因:第一, 支付宝有额度上限,这不符合企业的大规模交易金额需求;第二, 支付宝只是一个软件,但企业报税需要银行账户,这也是为什么融易收建立在网商银行的体系之上;第三, 用户可通过支付宝避税,但也正因如此,政策方面不会轻易放开缺口让支付宝进入,而网商银行介入企业支付是现阶段比较恰当的办法。“可以说,融易收的出现,已经让支付宝在B端支付领域沦为鸡肋。”上述人士谈道。融易收构建了一个场景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目前,阿里正在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介入央企、国企采购,入驻的大型企业有:中国中铁、中国神华、中国化工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中铁七局集团已经在1688上采购超过1.4亿元,成交近4000单;中国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1688上采购超过10亿元,采购单数超过18000单。上述资深互联网金融人士向亿邦动力网表示,在企业支付领域,融易收更符合企业交易需求。“支付需要场景,从C端经验看,衣食住行分别被天猫和淘宝、美团大众和口碑、滴滴快的等‘瓜分完毕’,而B端的支付同样需要场景,1688就是融易收的场景。”从融易收已曝光的逻辑图和名称看,它不会仅仅是个收支工具,也是一款企业间快速结账的信贷服务工具。大型国企在采购、结算过程中往往有账期,而融易收就是这样一个为大型企业提供账期、为供应商提供快速结账服务的平台。比如,供应商可提前从网商银行领取80%左右的现款。融易收会面临哪些困难?业内人士向亿邦动力网分析称,融易收上线略晚了一些,推广仍需时间:第一, 从企业的角度看,网银转账已经成为习惯,约两年前银行便开始免去企业的转账费用,融易收想要推广必须改变企业的支付习惯;第二, 企业更信任银行,网商银行是否能够得到认可、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仍需时间验证;第三, 目前B2B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与融易收所提供的服务类似,而金融又是大宗B2B平台(如找钢网、钢银电商等)主要盈利项目之一,所以融易收想要与其他垂直B2B平台合作很难;第四, 此类业务,更适合大型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采购商,中小企业因信誉度问题难以涉及。第五, 大型企业均具有采购的主动权,且几乎都能够得到直供,是否需要阿里的服务仍是未知数。融易收的想象空间巨大业内人士向亿邦动力网分析称,虽然,目前融易收只是一项服务,但因为融易收建立在网商银行的体系之上,不排除会再向前一步。“从B端支付的角度讲,采购、工资和社保是最为重要的三个项目。如果网商银行通过融易收将企业级采购揽入囊中,那么网商银行的下一步极可能是工资和社保。这也就会出现网商银行与‘四大行’等传统银行的正面冲突。”目前,融易收可以说已经触及了银行的利益,因为企业级支付工具存在各种弊端,B2B平台发展仍在起步阶段,支付场景尚未建立完善。所以,大部分企业的支付行为仍在银行进行,银行也会提供类似融易收的保理业务。“它是否会受到来自银行方面的压力,我们不得而知。”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但未来,阿里全面涉足工资、社保领域后,网商银行则可形成稳定的资金池和流水。届时,网商银行会给包括四大行在内的所有银行带来较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