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殊途同归

    热点聚焦 2016-05-26
    2016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 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完善健全多元化普惠金融覆盖体系,鼓励现有金融体制机构多尝试合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 进互联网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思路,互联网金融将被摆上更重要发展位置,因为它具有快捷方便、营运成本低等优势,并具备了跨界、跨行业、跨 领域的特点,是解决金融总体供给不平衡及消除普惠金融服务推广瓶颈的有效“武器”。显然,推进“互联网+金融”便成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产业模式,且日 益受到社各界尤其金融产业界热切关注和迫切期盼。而目前“互联网+金融”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是要解决产业发展模式,这不仅关系到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及行业定位,且更 关系到互联网金融能否健康合规发展。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现实做出了大胆探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正处风起云涌状态,表现出极大的繁荣,但由于在互联 网金融发展方式上没有明确定位,无法充分展现各自领域优势,致使互联网金融发展处于“鱼龙混杂”局面,不仅给互联网金融发展留下了隐患,更影响了互联网金 融可持续发展。为此,从中国现实看,未来“互联网+金融”最好的发展方向就是互联网企业与金融企业沿着各自的轨道加速向高层次挺进,体 现出各自独特的差异产能优势,然后进行深度合作,实行产业优势互补,焕发互联网金融最大效能。一句话,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互联网+金融”应按 “分工合作”游戏规则来引领行业发展方向:互联网企业应把产业发展核心放在技术提升和资金安全保障上面,做到金融产品创新到什么层次,互联网服务技术就升级到什么 层次,消除互联网服务与金融产品创新之间形成技术断档和金融运行安全盲区。这要求互联网企业专注三个层面工作:第一,加大技术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能 力,保持产业技术引领国际潮流,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方面时刻瞄准金融产品创新最新成果,保持技术创新最佳状态;并力图克服 管理弱、风险大、网络安全不足等问题。第二,加大信息收集力度,通过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去发掘更多客户在虚拟体系之中的相关数据、相关信息,个人特征,将海 量信息结合到一起,并与人民银行加强联系,积极开发征信系统,实现信息与实体体系资源共享及信息配合,为金融参与者提供更加广泛的互联网技术服务,做到覆 盖所有人群直接需求。第三,制定行业发展规范,加强行业之间自律与联合,打破恶性竞争格局及行业壁垒,加强自身风险控制,推动互联网企业向规范化、生态化 方向发展,为金融业提供更强大、更灵敏、更可靠的互联网技术支撑。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传统金融业应把发展核心放在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和提高产品丰富多样性上面,做到互联网发展到什么阶段,金融产品创新就跟进 到什么阶段,把互联网高效、便捷、廉价的功能全面体现到金融业务发展中,尤其体现到普惠金融服务中,降低全社会整体金融服务成本。应该承认,无论是国有大 型商业银行、地方股份制商业,还是最近开业的民营银行,都认识到了互联网技术在助推金融业发展中的作用,也都在互联网方面倾注了热情和投入,开发出了系列 金融产品,如民生银行创新推出如意宝、定活宝、民生金、随心存、薪资贷等金融产品;国有银行也不甘落后,纷纷自建互联网电商平台,如工行推出的工银e支 付、逸贷、网贷通、工银e投资、“银e缴费”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建行推出的“善融商务”电商平台;农行重点推出的“掌上银行”;中行推出“中银易商”整 体品牌等等。这些金融产品虽在满足民众金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互联网金融产业推进了一大步,但仍存“嫌贫爱富”倾向,金融服务“长尾”现象突出, 使大量处于社会收入中低层民众得不到完善金融服务,这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无限生长空间。由此,目前金融业应把精力着重放在两方面:其一,及时转变经 营理念,专注适合互联网渗透需求的金融产品研发,丢弃线上产品经营过度依赖物理渠道的发展模式,为金融产品线下线上一体化经营模式提供便利金融条件。同 时,消除行业自办“互联网金融”投入过大的得不偿失倾向。其二,两眼向下,树立草根金融意识,把金融产品创新视角瞄准最广大低收入人群,在推进互联网金融 普惠上着力。在这方面,蚂蚁金服具有超前战略经营思维,走在了金融产品最前沿,如以小微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为主要用户,建立以数据、技术、服务这三个开放平 台为核心的金融生态,赋能金融机构,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网商银行2016年底服务小微企业数量突破80万家,为小微企业累计提供了超过450亿元的信贷 资金。其三,注重行业之间金融服务链接,推进社会金融服务无缝对接,让金融产品成为社会各种经济体之间有机联结的“纽带”,降低金融运行成本,提高金融服 务效率。因为银行服务很多只能在银行柜台和系统内完成,无法和商业场景无缝连接。金融业应依据移动互联技术,让金融与商业紧密结合,使用户可随时随地转 账,完成支付,使交易不需再分离就可完成,实现完全无缝对接,如余额宝之所以能在短短时间内发展成中国最大基金,完全得益于消费支付和利息收入的无缝对 接。当讲师智库互联网企业与金融企业在各自实现完美、高度发达之后,接下来就应该是两者实现美好合作,但这种合作应该是建立在优势互 补基础上的,并坚持市场先导和自愿互利两大原则,坚决摒弃“拉郎配”的严重反市场行为,使“互联网+金融”在市场规则熏陶下,实现理性、健康、可持续发 展。主要注重合规发展,坚守行业监管底线,为“互联网+金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当前不少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从事非法集资及诈骗勾当的,不属于真 正互联网金融企业,这种无序发展只能加剧民众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错觉和偏见。由此,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应以中央八部委有关互联网金融发展意见作为行业发 展规则,制定有约束力的行业规范准则,防止别有用心的不良企业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招摇撞骗,为互联网金融正名,铲除“伪互联网金融”滋生土壤。
  • 实体经济不行了,互联网也不行?

    热点聚焦 2016-05-25
    全世界都变了。关店潮愈演愈烈,百货、超市、便利店、餐饮、购物中心全都涉及!铁打的地段,流水的店。关店,或意味着悲情退出,或意味着断臂自救,或意味着重心转移,或意味着斡旋调整。不管是刻骨铭心的教训还是以退为进的战略,关店潮涌现的怵目惊心甚至比开店的宏伟计划更值得关注。中国许多行业正面临着大洗牌。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认为,压垮实体的“真凶”是电商。但真是这样的吗?实际上,电商里的厮杀早已经是惨不忍睹——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成功的永远是少数。现在你也会常常听到一句话:电商越来越不好做了。难题撂在我们面前:实体不行了,互联网也不行了,我们何去何从?1、实体经济到底有多艰难?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实体经济有多惨?网上流传的一个比方很贴切:20年前,你爸月薪500元的时候,一个打火机是1元,现在你月薪5000元了,一个打火机还是1元。这些制造业老板是不是很悲情?2016年3月,光谷客一篇《武钢减员5万,一个普通钢铁家庭的沉浮》的调查报道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其描述的武钢现状让人触目惊心:总经理落马,裁员5万人,武钢成为一座温水煮青蛙式的封闭城堡。连擦皮鞋的都知道,“武钢不行了”。武钢在2015年第三季度进入全面亏损,每月亏损额达到5亿。“在去产能这个大背景下,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这8万人不可能都炼铁、炼钢,那么只能有3万人炼铁、炼钢,裁员5万人,这就是武钢现在在做的事情。”武钢大规模裁员只是传统制造业举步维艰的一个缩影。传统制造业哀鸿遍野。农业,三大主粮价格全线下跌。工业,PPI连续49个月下降。餐饮,中高端的都卖自助餐了。酒类销量下滑,红酒烂市了。钢铁水泥煤炭,回到90年代的价格了。制造业的萎靡直接导致的是实体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很多开实体店做生意赚钱的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有的直接关门倒闭。而且,按照目前的形式发展,未来几年,实体店倒闭潮会越来越猛烈。年初,亿卓一份在网上流传甚广的《实体店阵亡名单》揭露了实体经济“尸横遍野”的现状。名单上大致列出了涉及百货、超市、奢侈品品牌、服装行业和餐饮等7大领域,其中包括梅西百货、万达百货、香奈儿、沃尔玛、家乐福、7-11、麦当劳、咖啡陪你、美特斯邦威、李宁等等知名品牌。实体店的倒闭,让很多人把矛头指向电商。甚至很多实体店在清仓处理时打出了这样的标语:“网购打击生意难做”“微商疯狂,网购疯狂,生意不景气,马云我恨你”,甚至极端的有“淘宝不死,中国不富”。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是淘宝压垮了实体,压死实体店的竟是这些……2、寻找压垮实体经济的“元凶”第一种死法:高租金压垮实体店早在14年年底,就有媒体报道称,上海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已是20年前的5倍和10倍,但商品销售毛利几乎没有增加,引得大批内外资企业陆续关闭门店。另有媒体统计,目前二三线城市商业街上的专卖店,一年房租200万—300万元,很多专卖店年销售额也就只能做到几百万元,刨去人工、税收、水电等费用,利润所剩无几。开个小店,养活一家人这样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线下生意做得好的,可能就剩下那些非常注重体验的行业了,比如饮食、沐足、体育运动等。昂贵的租金成本,加入发展狂热的互联网,确实使越来越多的生意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第二种死法:高税费之殇社会保险33%,企业所得税20%,增值税17%,个税累进,粗算10%,贷款利息10%,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动不动被科长起诉罚款,你还得找个律师应付一下。如果还觉得容易的话,你可以办个企业试试看!现在在上海开个最小的公司,租最小的市区办公室,人工,房租,办工设备,税费,样样都贵,起步每年40万。十人公司每年要100万。这是最低标准,员工还十分不满意待遇。普通人有啥生意,能够在养活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还能够赚钱?第三种死法:林林总总的成本节节攀升对于制造业而言,主要的生产要素都在涨价。工资社保,每年增加12%-15%,食堂菜价,水价,气价,都在涨,房租是长期合同,一般也是每年上涨一点点。再算算物流成本,中国到处是收费站,产品从苏北小县城出厂,到四川小县城销售,中转三四次,价格基本是涨三倍,否则就是亏。总而言之,所有东西都在涨,唯独是出厂价格持续下跌,小老板真的是欲哭无泪了。现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黑白两道的压迫,销售冷到冰点,知识产权保护为0,合同无法履行,到处都是收费站。这种现实情况,怎么可能产生大批优质企业?第四种死法:融资难,难于何处?没当过老板,很难深刻体会到贷款的酸甜苦辣。如果你要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去申请企业贷款,那无数表格和各种痛苦,会让你觉得办企业好像是在干坏事。如果是炒房去贷款,随便开个假证明,说自己月薪四万,银行会默契的假装不知道,闭起眼睛放贷。为什么银行不肯放款给中小企业?原因很简单,你的生意不能稳赚钱,银行不想借给你。贷款100万元给小民企和贷款一个亿给大国企,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银行自然没有心思理会中小企业了。现在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国企拿到了资金后无处投资,于是资金在国企手里转个弯,高息放贷给中小企业。国企成为贷款的二道贩子,再扒了小老板一层皮。中小企业雪上加霜,惨惨惨。第五种死法:劳动力的缺失中国制造业不是和欧美日制造业竞争,而是和有天量贷款的国企基建竞争资金实力。建筑工地开出的超高工资,普通制造业根本无力对抗。你培养了3年的SYB讲师熟练工,工地一加薪就跑了,你和谁去竞争?所谓招工容易,是要高工资的,否则没人来,现在一个办公室文员,吹空调都要3500+五险一金,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是国企主导,根本不考虑投资收益,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缺人就加工资,通过高工资诱惑制造业服务业的人到工地砌砖。基建的资金来源于贷款,且无所谓还贷,制造业要考虑成本和利润,只好收摊了。许多高速公路给农民工发高工资,但本身亏损,搞笑吧?一旦不印,农民工的高工资立即就没了。3、互联网泡沫问题是,实体店哀鸿遍野,难道电商就是风生水起了?其实,电商也未必见得乐观。电商早已不是一片“蓝海”了,拼得热火朝天,成为死尸一大堆的“红海”。从1994年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这22年,历经门户为王、网游兴起、户外媒体崛起、搜索胜出、网络文学问世、电商混战、千团大战、网络视频争雄、社交热潮、P2P爆发、O2O潮涌等诸多创业风口。这中间,一败涂地者有之,功成身退者有之,倾家荡产者有之,一夜暴富者有之,“一将成名万骨枯”适用于每一段互联网发展历程,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在互联网大潮中向死而生,e租宝、顺丰嘿客、拍拍网、雅虎中国、e洗车的惨案还历历在目,成为在中国互联网创业风口下逝去的公司。过去,从事实体经济的人被互联网人士嘲笑为老土。互联网现在大家看清楚了,就是借钱、发钱和烧钱,去年获得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都快倒闭完了。互联网泡沫的繁荣下,投资与创业成了时髦的运动。然而,一时被资本烘托得高大上的项目,大多数经不起现实与时间的考验,很快就陷入了困境。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O2O创业项目中止、倒闭。每年央视的3.15晚会都会让很多企业颤抖。去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出“刷单”内幕,又引起了一阵骚动,但这早就是老生常谈的行业潜规则了。做电商的人都说:“刷是作死,不刷是等死,刷的就是存在感!”实体店有租金成本,网店也有流量成本,网店不断增多导致竞争的白热化,流量成本也水涨船高。而今年315晚会上一批互联网公司被啪啪打脸: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是“黑心外卖”;车易拍被曝利用信息不对称,截留利益;淘宝、大众点评、美丽说等刷单求好评;海淘儿童用品抽检超1/3不合格;智能设备存在安全漏洞,比如无人机,智能摄像头;手机APP扣费软件;免费WIFI可瞬间盗取一切隐私……可以这么说吧,10家互联网公司7家是要被淘汰的,2家是在惨淡经营的,而只有1家还是可以赚到钱。互联网竞争更为惨烈,那是华丽丽的车轮战,是通过价格碾压来实现自己的生存的。现在的各种互联网创业风起云涌,不要多少年,90%都会倒闭。大浪淘沙,有数据显示,国内互联网公司一年消失了约480万家,只不过,互联网公司的死不像实体店死得那么直观。此起彼伏的互联网公司,“失败基因”在时时发酵,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概念,给自己冠以P2P、众筹或互联网+等新鲜名词的新兴企业家们,谁能告诉我们,究竟要过多久,他们中的多少人以及他们的企业也将会出现在失败者的名单中呢?4、我们的未来在何方?实体店与电商竞争确实极不对称,实体店面临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还有卫生、消防、工商等费用,最后还有逐年攀高的房租,这些支出可不是小数目,而电商恰恰可以规避掉。也说是说,实体店将这些支出转嫁给了消费者,而对于电商而方,恰恰相当于让利给了消费者。于是,线上线下已然出现了两种价格机制。众所周知,消费者是有选择权,他们当然想规避被杀猪的可能。因此,现在最现实的,还是探讨一下商业竞争不公平产生的原因。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市场定价机制未建立健全起来;二是线上线下税费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二相综合,导致市场彻底搞乱,就陷入了目前的乱局。看看邻居日本,互联网化程度其实领先中国,但实体店依然是民众的首选,电商是作为在体验之后的便利性辅助。为什么会出现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局面?原因自然是日本交的是消费税,线上线下都一个样,价格都是透明的,而实体店的服务又做到了贴心到家程度,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一来,电商就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了,至于能够维持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答案似乎非常明确,一方面亟需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则是在强调工匠精神的今天,把产品做到极致,打造自己的品牌,或许是一条出路。第三是学会跨界打劫。这是一个跨界打劫的时代,你不跨界,别人就会跨过界来打你。卖手机的做汽车、做聊天的开银行、玩游戏的卖脑白金,如果有一天你输了,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时代,这就是命运。当然,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汰旧换新是一个自我修复、自我强化的痛苦过程。我们希望中国的这一代90后能继承和发扬新时代的商业文明,不断的创新和创业,改良中国私企的基因,从而创造更加公平的商业氛围。最后,用韩国男子组合Bigbang一首流行歌曲《Loser》的歌词来收尾吧:“ I am a loser I am a loser I am a loser. ”
  • 苏宁云商:农村电商是战略投入不是烧钱

    热点聚焦 2016-05-25
       【苏宁云商(10.59,0.180,1.73%):农村电商是战略投入不是烧钱】近年来,农村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各大电商巨头纷纷跑马圈地,抢占商机。而电商大鳄苏宁云商(002024)更是不惜血本,今年再投50亿元布局农村电商。如此重资产介入,苏宁是否有烧钱之忧?除了看好农村电商,公司近期还有何打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跟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走进苏宁云商。(上海证券报)  近年来,亿卓智库农村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各大电商巨头纷纷跑马圈地,抢占商机。而电商大鳄苏宁云商(002024)更是不惜血本,今年再投50亿元布局农村电商。如此重资产介入,苏宁是否有烧钱之忧?除了看好农村电商,公司近期还有何打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跟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走进苏宁云商。  据艾瑞咨询预测,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将突破4600亿元,而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近日声称,农村电商的市场空间远不止这些,应在10万亿级规模,除了农业生产资料、农村市场工业品消费等环节,仅农产品(12.54,0.060,0.48%)(000061)销售规模就可能超过5万亿元。有数据显示,今年“五一”苏宁在全国的1500多家苏宁易购直营店同比销售规模增长超过15倍,门店销售订单近百万,其中一款针对农村市场定制研发的滚筒洗衣机就销售了近10万台。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市场,苏宁云商今年将投资50亿元,在现有的1011家直营店基础上再开1500家,同时发展1万家代理点及授权服务站,200个线上地方特色馆,带动10万人才返乡创业,打造20个“最美乡村”样本,将苏宁在三、四级市场的物流覆盖率提升至87%。未来五年,规模将继续扩大,线下直营店达1万家,线上特色馆达2000家。  大手笔投入,苏宁是否在为抢市场而烧钱?对此,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向记者解析了公司的战略意图和自己的看法。他说,公司此次重资产介入,并非烧钱,而是战略投入,是遵循行业规律,把钱投在行业内不可或缺的资源上。未来农村市场空间巨大,机会很多,苏宁之所以采用自营模式,输出零售CPU,让渠道沉下去,其中真正的意图除了让工业品下乡,更是希望带动农产品进城,形成双向流通,而非单向。同时,他透露,抢占农村电商市场,除了其市场空间大之外,相对城市,具有单个店投入小、发展快的优点,以店换流量,从相对成本角度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他也坦言,当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毛利率较低。  因此,苏宁此次重资产投入,既是着眼未来广阔的农村市场,也是对人才队伍、物流服务和品牌形象的超前投入。孙为民表示,真正阻碍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是专业人才匮乏。为此,苏宁专门成立了农村电商学院,计划2016年开展线上线下农村电商培训700场,培训人次将超10万。这些人才将成为苏宁未来能够快速、稳定发展的可靠保证。  除了农村电商,孙为民还谈了近期的打算。他说,针对海外市场发展快、利润高的特点,苏宁云商专门成立国际部,为海外并购做准备。不过,他透露,海外并购的目的主要还是在人才吸纳上,而非仅为业务。
  • 整肃互联网金融不是贬抑互联网金融

    热点聚焦 2016-05-25
    《财经》杂志的封面报道《整肃互联网金融》最近被疯传。其实,从这篇文章本身来看,除了陈述新闻事实以外,还是比较理性的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现状、问题和监管困境,也肯定了其意义与价值。《财经》杂志的封面报道《整肃互联网金融》最近被疯传。其实,从这篇文章本身来看,除了陈述新闻事实以外,还是比较理性 的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现状、问题和监管困境,也肯定了其意义与价值。但很遗憾的是,人们盯住了“整肃”这个词,再联想到“e租宝”、“中晋资产”事 件,互联网金融的名声跌到了谷底。甚至在微信朋友圈里,提到互联网金融,有人就会说那是个骗子行当,也有人用讽刺的口吻说“居然还有互联网金融公司能融到 资”。互联网金融公司确实问题多多。但是,对互联网金融的整肃并不是要诋毁这个行业,不能将互联网金融说得一无是处,把本来是 好事情的整顿变成了贬抑。相反,在整顿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应该大力宣扬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改革的大趋势,相比于传统金融业,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对经济的贡献会 更大,伤害会更小,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可以这样比喻,讲师智库传统金融业就像国家的亲儿子、长子,而互联网金融就如同是领养的。其实这和以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 差不多。在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企业被视为经济的柱石,享受着国民待遇,而民营企业则饱受冷遇,民营企业家动不动就以投机倒把等罪行被抓起来。结果到现在, 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东北经济几乎沦陷,民营企业越活跃的地区经济环境越好,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越大,像华为这样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为世界巨头。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此消彼长也会与之类似。我们不否认传统金融业对中国GDP在过去三十年高速增长的贡献——国有银 行支持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央企和国企做大,推动城市化进程,A股市场负责为国企的融资解困服务,等等。但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对传统金融业太过偏爱 了,一出现坏账就进行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剥离。在四月初,国开行高层宣布,首批债转股为1万亿,以化解银行潜在不良资产。并且,当通货膨胀非常严重的时候也 不增加存款利息,让银行舒舒服服的吃利息差而不思进取。这些国民待遇根本就一点也惠及不到互联网金融行业,所以我建议在整顿互联网金融之前应该下大力气整 顿传统金融业,给予双方最起码的公平。因为传统金融业愈发的不适应新经济时代,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伤害也越来越大,互联网金融才代表着金融改革的未来。最近中国经济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房地产泡沫,很多人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前相比。当然,房地产泡 沫破灭喊了很多次,喊得人们都不信了,这有点像“狼来了”的故事。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非常大,而且价格也是在持续下跌的,我 曾经在一栋楼里看到过两户人家的门上贴着房贷拖欠的警告。虽然今年央行又发行了10万亿货币希望能保住房地产市场,让一季度的GDP数字不至于太难看,但 除了将一线城市的房价推高以外,其实对房地产去库存收效甚微。难道还要继续大量发行货币吗?通货膨胀的苗头已经凸显出来了,网友都揶揄说吃得起大葱大蒜者 就是土豪。而这种畸形的、隐藏着极大风险的经济结构,都是拜传统金融体系所赐。由此可见,传统金融体系在不断的催生经济泡沫,房地产市场就像一个“堰塞湖”,由天量货币托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决 堤。相比于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体系对未来中国经济带来的隐患更大。这并不是说,互联网金融就不应该整顿了,P2P跑路就不用管了。而是说应该就事论事, 很多P2P公司是从小贷公司转过来的,他们无论是从风控手段、信用评价体系等方面来看都跳不出传统金融的窠臼,他们只不过是披上互联网的外衣而已,骨子里 还是传统金融的路子。所以,这些公司的跑路,怎么能成为诋毁互联网金融的理由呢?对于那些违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比如搞资金池、非法提供担保等,要坚决打 击。而真正的遵循金融规律,又理解互联网并积极创新的公司,则会在大浪淘沙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总之,整顿互联网金融决不能异化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贬抑,不能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差别对待。相反,应该抓住这次机 会,从上到下掀起一场对互联网金融的宣传,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 P2P、股权众筹、数字货币,他们的价值和意义何在。毕竟,互联网金融才是中国金融业乃 至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所在。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