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之家、万科的危机 情怀和资本不可兼得?

    热点聚焦 2016-06-29
    6月26日以来,汽车之家大股东易主,秦致为代表的创始团队管理层随即被清洗,而同一时间,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的创始团队,正在遭遇史无前例的危机,其大股东要求召开董事会,罢免管理层为首的几位董事会成员。情怀和资本汽车之家和万科,都是创始团队所代表的管理层,因在资本市场的话语权不够,遭遇被清洗的危机。在这个真实而残酷的游戏里,人们往往会更容易对创始团队抱有情怀意义上的同情,认为大股东所代表的资本家们,正在因为自己的利益摧毁创始团队一手创立的梦想。但实际上这是一对相辅相生的关系,如果不是因为资本的支持,更多创始团队甚至无法实现最初的梦想。有时候资本看起来是个恶人,但更多时候它成为“救世主”的意义又被无限忽略。古今中外,在这个自由市场里的铁律是:情怀的归情怀,资本的归资本。概莫能外。因为资本的关系,乔布斯于1985年被自己一手创立的苹果赶出了公司。如果不是乔布斯其后创立的NeXT不温不火,但其NEXTSTEP操作系统却被苹果看重,乔布斯和苹果的关系可能始终会是竞品关系。等到1997年,乔布斯时隔12年之后再度重回苹果时,第一件事便是解散了董事会,建立其实际由自己控制的董事会,并成功开发出MacBook、iPod、iPhone和iPad等,带领苹果实现了真正的辉煌。乔布斯和苹果的例子,是一个资本对创始团队造成负面影响的例子。但也有资本对公司形成正面发展的例子,目前大红大紫的特斯拉和马斯克就是一例。硅谷狂人马斯克实际上并非特斯拉的创始人,但作为最大投资人,马斯克对特斯拉从一开始就拥有资本意义上的控制权,等到特斯拉遇到危机,马斯克利用手中的资本权力,接连赶走了特斯拉的创始团队,并自己亲自担任CEO,不仅带领特斯拉成功IPO,还将其强迫症般的品质注入到了特斯拉汽车中,成为新能源车的最杰出作品。一般情况下,股权占比,即意味着董事会里的席位,即意味着对公司的控制权。在汽车之家的股权结构里,新任大股东平安信托占股47.7%,而汽车之家管理层合计5.5%。万科的股份结构里,宝能系持有万科24.26%的股份,华润持股15.24%;安邦持股6.18%,而万科事业合伙人所代表的管理层持股仅4.14%。汽车之家和万科两个案例的共同点,都是因为管理团队股权占比低,董事会席位少,于是无法完成实际意义上对公司的控制——即便这两家公司都是由现有管理层一手创立的。股权≠控制权但现有法律条件和资本市场条件下,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在股权占比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实现创始团队或管理层对公司的实际控制,这种方式最常见的就是AB股制度,即实现投票权独立。AB股制度,即公司发行同股不同权的A类、B类股票,B类股票的投票权远高于A股,一般会分别对应股权比例。此类制度一般确保权力能够掌握在公司特定人群受众,在股份被稀释的前提下,仍能保有大量的投票权。目前最典型的有Facebook、阿里巴巴、谷歌、百度和京东。Facebook最初设立了同股不同权的AB股制度,扎克伯格持有投票权更高,且不发行流通的B类股票。IPO时,扎克伯格的B类股占比28.4%,但通过与股东之间协议,拥有了56.9%的投票权,拥有绝对投票优势。即便到今年,扎克伯格的投票权也占到了54%。在今年Facebook股东大会上,扎克伯格为了确保将大部分股份捐献给慈善机构后,不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动用了54%的投票权,通过了公司发行没有投票权的C类股票的决议。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可以看成是另类的AB股制度。由于不符合港股“同股同权”的规定,阿里最终没有选择在香港上市,而是选择了允许AB股的美股。谷歌也通过发行C类股票确保创始人投票权不被稀释。2014年,谷歌将原本的股票拆成了A类股票GOOG和C类股票GOOGL。除非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大比例抛售持有的B类股,否则公司通过GOOGL融资是不会影响到创始人的控制权的。此外,百度李彦宏夫妇持有占公司20%股份的B类股,但投票权超过60%。还有京东,刘强东持有的B类股与其他人持有的A类股投票权比为20:1。IPO时,刘强东持有18.8%股份,投票权却超过50%,将公司命运和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过,上述企业之所以最后能通过AB股制度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权,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在未上市之前投资人的妥协,所以归结起来,创始团队代表的管理层和资本的关系,始终会是永恒的话题,二者的度在哪里?他们的关系应该如何?或许没有是非对错之分,但值得进一步讨论。
  • 支付宝限额20万?没有余额宝的微信支付才真中枪

    热点聚焦 2016-06-28
    距离7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生效临近,支付宝钱包的余额页面出现了提示语:“根据监管部门要求,用户根据账户的身份信息完善程度不同,享有不同的余额支付额度”。这个额度根据一共有三类,第一类通过至少1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的,额度为1000元/终身;第二类通过至少3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额度为10万元/年;第三类通过至少5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额度为20万元/年。此外还有功能限制,前两类账户只能消费和转账,只有第三类账户可以购买理财产品。是不是感觉这么少的额度不方便?是不是认为央妈又在替银行出头欺负支付宝?可实际上这个20万限额对支付宝用户几乎没有实际影响,因为只有账户余额消费才会扣掉额度,使用余额宝、银行卡、花呗根本不受额度限制。余额宝诞生之后,你的支付宝账户里还剩下过多少钱?只要打开“余额自动转入”功能,就可以每天自动把所有的余额转入余额宝拿货币基金收益。这些年学余额宝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很多,但鲜有人能像余额宝和支付宝这样高度融合。如果不专门提醒,现在的用户已经很少再去区分支付宝账户的余额和余额宝账户的余额,各种支付过程也不会有任何障碍。设想一下你使用支付宝的场景。无论是购物、理财还是还信用卡,资金来源如果是银行卡,那么直接使用快捷支付或网银支付都不受20万限额影响,只需要关注银行单日转账上限;如果资金来源是已经在支付宝的钱,只要把账户余额转入余额宝,同样不受20万限额影响。按照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只有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账户余额没有存入余额宝,这样才会消耗每年20万元的限额。问题是,没有余额宝的其他第三方支付怎么办?作为支付宝最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微信支付在红包大战中略胜一筹,但是并没有形成余额宝这样的理财账户。微信上的理财包括两个部分,理财通可以转入银行卡资金,但这部分资金也只能转回银行卡;微信钱包账户上的零钱可以收发红包和消费,但这些零钱买入的货币基金不能像余额宝那样直接消费和转账,想使用必须先转回微信钱包的余额。与浑然一体无需再刻意区分的支付宝和余额宝相比,微信的金融账户实际上被划为三个部分:“我的零钱”、“零钱理财”和“理财通”。“我的零钱”可以转账、消费和发红包,但是提现到银行卡要收费;“零钱理财”只能由“我的零钱”购买,如果按照央行新规,一类和二类账户需要关掉这个功能;“理财通”提供了完整的理财功能,但是与微信钱包彻底隔离,理财资金没法转入“我的零钱”。如果不能把“我的零钱”、“零钱理财”和“理财通”这三部分打通,账户限额迟早会影响腾讯的金融大计。微信支付尚且如此,其他支付又如何呢?例如都在做自家第三方支付的百度、京东、万达,甚至美团还因为无牌照强行上马美团支付被抓现行,没有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不好意思说在做互联网。如果央行进一步严管第三方支付的账户余额,那么做这些钱包和支付的收益到底在哪里呢?借助红包功能,腾讯已经不用担心微信钱包的用户活跃度,却不堪重负只能向用户美国的Square曾经推出自己的线下刷卡器,想依靠优惠的刷卡费率吸引商户。这个能在美国称之为优惠的费率是多高呢?答案是“15美分+2.5%左右手续费”。相比之下,银联早就把国内的刷卡手续费拉低到1.5%左右,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中国的支付便捷程度已经超过美国,手机二维码购物已经成为可以向国际友人炫耀的中国黑科技。可是在繁荣背后,支付这样的基础性金融设施究竟可以容纳多少家公司呢?7月1日开始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还不足以造成足够大的洗牌压力,继续烧钱拼市场份额仍将是行业主旋律。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互金巨头的“战国时代”,如何撬动资产端蓝海

    热点聚焦 2016-06-24
    巨头入局,动了谁的蛋糕我们看到,整个中国的理财市场在 2015年达到了 50 万亿左右的规模。虽然还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要的战场,但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跟传统金融公司的结合已经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规模在迅速扩大。互联网的各巨头如 BAT、京东、网易等掌握了千万级乃至亿级用户后都开始布局金融。这一方面是因为去年整个互联网金融是处在国家非常鼓励和支持的大环境下,从稳定估值或提高估值等方面考虑,金融变现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另一方面,他们已经拥有的大量用户,掌控着流量入口,与其把自己的用户导流给其他金融机构,还不如自己设立金融板块服务客户。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布局互联网需要烧钱导流,互联网公司只要有合适的金融产品就可以把自己的存量用户快速转化成金融业务的用户。大量、稳定的用户产生了巨大的资金供给,而与之对应的金融资产因生产开发需要时间,很难做到稳定供应,金融资产短缺的现象严重。尤其是在今年资产荒的背景下,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更加严重。所以互联网端与传统线下的理财对于优质资产的 “抢夺”日益激烈。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虽然之前互联网平台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但也可以看到,当巨头都涌入这个市场的时候,市场利率水平开始大幅下降。自从 2014年年中阿里招财宝大举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依靠巨大的客户群体,形成了新的价格标杆——5%—6%(一年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其他巨头也开始有策略地降低收益水平,迅速拉低了市场的平均利率。金融行业一个基本的逻辑是:当你的资金成本跟资产的风险价格相匹配的时候,你才可以撬动更多金融资产。当互联网的市场利率在 5%—6%的时候,其实已经可以跟传统金融机构的理财市场相抗衡了。未来如果能够比银行的理财产品资金成本更低,其实是可以靠直接融资撬动银行的信贷资产的。如果说去年的趋势是互联网巨头的涌入,那么今年的趋势是产业巨头的涌入。恒大、海航、苏宁、国美等类似有自己实体产业支撑的企业都涌入了互联网金融市场。这些企业,都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作为自己的金融版图的一部分,并不断用自己的品牌和资本能力去获取金融牌照。大家都想通过金融产业链的布局盘活纵深产业链资产,追求金融全牌照。合规、风控、黑匣子不过整个市场的发展依然很快,今年我觉得应该会达到几万亿。它正呈现以下几大特点:第一,各大平台所采用的交易结构千差万别,合规化互联网销售是必然趋势。从产品的起投门槛来讲,私募金融产品是有合格投资人界定的,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在互联网平台直接进行销售的。各大平台采用了各种销售方式,交易结构,其中有合规的方式,也有不太合规的方式。最近监管政策频出,就是因为国家想逐渐规范整个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市场。第二,各大平台产品需求巨大且不尽相同,金融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互联网平台用户登陆的最初目的并不是金融,比如去携程是买机票,去途牛是找旅游信息,去淘宝是购物,当他们正好看到有金融产品的时候是可能有购买冲动的。而能诱发购买冲动的金融产品必须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所以,互联网平台是需要源源不断的、有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去服务的。第三,互联网公司的风控能力还有所欠缺。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缺少专业的风控人员和风控体系。虽然最近大量金融人才被挖到了互联网公司,但相对于其巨大的资产需求量来说,还远远不够。而且,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风控标准其实是被挖来的风控总监的标准,有着浓厚的个人偏好和其出身的行业特点,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和体系。第四,二级市场方面,大部分金融资产无法即时变现退出。监管肯定不允许平台自身做流动性管理,尤其严禁资金池,所以很多平台是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做流动性管理,即自己搭建一个转让系统,让用户之间互相转让,实现用户变现退出。但转让登记、资金划转等全部在自己的系统里完成,这就是个黑匣子,真的出现问题的时候,外界就算司法介入,也很难界定债权归属。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理解互联网金融市场近年来出现的事情,包括自融、信息不透明、资金混同、庞氏骗局、非法集资等。今年政府的监管态度也从鼓励发展变成了规范。互金基础设施的蓝海在哪里以上是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一个现状,基于以上的痛点,行业是有以下几个趋势和机会的。第一,在一级市场发行阶段,很多平台对合规交易通道的诉求会越发地强烈。第二,整个行业对特定化金融资产和产品的需求是丰富的,单一的固定收益资产已经很难满足互联网端用户的需求,灵活期限产品、浮动收益产品、定制化产品、以及更灵活的保险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用户培育好之后,忠诚度提高,长期限的产品占比才有可能逐渐增大。第三,今年的另一个趋势是中高净值用户的加入。今年有很多传统金融机构、有产业集团背景的公司也涌入了这个市场,这些机构在某一个特定市场积累了多年客户,而这些客户的购买力要比传统流量型平台的客户大很多。所以在未来,互联网理财的用户已不仅仅只是 5000 块左右的小额理财用户,而是可以购买起投门槛在 20——50 万甚至百万的产品的用户。这些高净值用户需要的产品类型更加多样化,对特质化资产的需求会越来越高。所以今年出现的很多创业公司的 idea,是为这些客群做智能化理财资产配置的。以前只有靠线下理财师来做的工作,未来也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更加智能的作出投资策略,线上智能理财规划也许在不远的未来就可以实现。第四,提供二级市场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的趋势明显,各平台以此来促进销售、提升客户粘性。第五,整个市场是需要一些工具的,比如交易工具、资产配置工具、资产管理工具、金融资产风险控制工具,都需要 IT 技术去支撑和实现。这块也是一个需求点。最后,目前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还是一个信息割裂的市场,缺乏专业的信息服务。当想了解某一个互金平台在销售什么产品、它的同业竞争的情况、为什么产品定这个利率,只能一个一个割裂地去看。所以,目前这个市场需要以下几种服务:第一,交易的合法合规性咨询服务。搭建合规的交易结构,从而实现金融资产在互联网端的合法合规售卖。第二,市场信息服务。提供从业人员所有关心的信息,比如竞争对手在卖什么产品、利率曲线是什么样、政策监管的导向是什么样。第三,由专业的公司、专业的团队为各大平台保证稳定持续的金融资产供给。第四,流动性管理。帮助各平台以合规、高效的方式做流动性管理,搭建二级市场。更进一步,未来可能实现跨平台的流动性管理,形成一个更大的市场。第五,简单运营的工具。实现金融产品更方便、快速地在互联网平台上线。之前这些服务没有出现,是因为市场体量不够大。当市场到了一个上万亿的规模时,应该有人去服务这个市场。
  • 靠“陌生人借款+熟人社群管控”,能否解决农村金融痛点?

    热点聚焦 2016-06-22
    6亿多的农村人口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尽管传统金融服务并未下沉到城镇市场,但6亿多的农村人口正在给农村金融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中国农村,有56.8%的农户表示资金很紧张,而认为农村贷款不便利的农户占到69.6%;而实际上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中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为19.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不到23%,农村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仅为54%。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农村金融一块看起来很美味的蛋糕,但是想吃进嘴里并不容易。一直以来,农村金融都存在很多痛点:农村传统机构效率低下,审批流程冗长、放款效率低下,资金供应不足;农民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量资产无法获得有效识别和合理定价;农村资产获取困难。沐金农这款农村金融产品,选择瞄准“富农阶层”,即选择最优质的TOP 20%-30%的农村家庭以及适度规模的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和其他金融类产品不同的是,沐金农采用“陌生人借款+熟人社群管控”模式,也就是把线上陌生人借款与线上线下熟人社区管控相结合。沐金农并没有走补贴这条路,借款的综合成本在百分之二十多。沐金农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曾告诉钛媒体记者,“这是市场化的利率,就是需要这么高的利才能分担风险,光靠补贴是做不长久的”沐金农旗下包含两个产品,分别是沐借贷和沐土地。其中,针对家庭消费、农产品加工、流动资金等领域的沐借贷额度在3~10万之间,针对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人群的沐土地额度在10-300万之间。传统银行不愿意涉足农村金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征信成本比较高,去县城、村子下户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沐金农希望用分享经济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在耕苗App中,信贷员可以利用自己闲置的时间去领取、完成任务,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调查。王曾表示,“前端我们有下户尽调的,把数据反馈到总部集中审批,整体是IPC加信贷工厂的结合。”这种做法也是跟京东的“京东帮”和阿里的“村淘合伙人”类似,目前,沐金农的一线信贷员数量在150人左右。农村金融的一个特点就是流动性差,村民不会频繁搬家,并且亲戚之间往往都住在一个村子。在王曾看来,农村金融的本质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金融,可以通过一个农民去了解他周边亲人的情况,一般来说一个1000人的村子,有40人在沐金农的平台上,那整村人的情况都基本能够了解。王曾介绍道,“信贷员调查的时候,他家住在哪里有一个定位,地图上可以看到,然后骑摩托车走一圈,跟航拍技术节后就能看到土地的面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农户张先生是第一个使用沐金农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人,他遇到的问题很有代表性——首先拥有比较成熟的植经验,有着3000亩以上的土地承包权,借款资金主要是用来购买农资用品和资金运转上。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抵押物,资金转现慢,银行不带贷款,每年快到播种的时候,张先生都要四处筹线。去年,张先生在沐金农平台上申请贷款,几个工作人员来到他家对土地情况、种植情况、房产证明、农村宅基地证件、个人情况统统做了调查,并走访了张先生的街坊邻居,半个月后张先生如愿拿到了300万。一年后,张先生已经把这笔年化利息15%以上的300万借款还上了。在王曾的构想中,整个人链条上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角色就是帮农民卖东西的人,学术上叫经济人。“因为农村的经济人帮农民卖东西,只要农民的东西能销售得出去,农民就认为你非常有能力。所以我们会联合一大批粮食的收购方,他们来提供无限连贷的担保,要给农民放贷款。把销售端把控住以后,比如说你卖东西的时候,接10万块钱买农资,我把钱打给农资方,农资把东西给你,你再卖给下方,下方把钱给我们,这是很好的一个闭环模式。”2007年,翼龙贷推出三农融资产品,约有98%的资金能够直接流入三农领域;2009年,贷帮网启动农村小额信贷业务;2014年,阿里启动千县万村计划;2014年年末,京东推出针对农户的低成本贷款;2016年,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两会上建议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在农村金融中,除了借贷之外还有一个金矿理财。而目前农民的理财需求还没有被激发出来,很多金融平台的一个共同愿景,即让农村金融资源就在农村内部循环——这或许是农村金融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