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tagram宣布下周测试购物功能,这是社交媒体变现的好途径吗?

    热点聚焦 2016-11-03
    导语:社交网站转电商的也是一大波哦。当你在微博或者微信上看到某网红或者白富美拎着一个好看的包包,或者穿着一件美美的衣服时,是不是很想到淘宝上去把这个包包、这件衣服搜刮出来,如果直接点图片就能买就更好了。Instagram要开始测试类似功能了。据Instagram官网,Instagram宣布将于下周开始,测试最新的购物功能。现在,如果有品牌想在Instagram上推销产品,需要在推文中加上产品介绍或附上链接,同时加上标签凸显图片,以便于其产品能被发现,并在自家网店中售出。很多用户如果对某个产品感兴趣,只能先离开Instagram,到别的电商网站去搜索、研究和购买,这在无形中拉长了购买路径。等到了新的购物功能推出之后,跟Instagram合作的商家可以在图片底角处设置“点击浏览产品(Tap to view products)”图标,点击这个按钮之后,图片上就会显现出每款产品的名称以及售价,每张推图最多展示5款产品。点击具体产品的标签,就会有该产品更详细的信息。最后,如果你真的想买了。Instagram 还为每款商品添加了购买链接“shop now”。当用户点击它时,就会跳转到零售商网站,在那里购物。目前,Instagram 方面已经与20家美国零售商达成合作协议,包括配饰和服装零售商 Kate Spade、男装电子商务公司 JackThreads 以及眼镜制造商 Warby Parker 等。Instagram跟参与测试的零售商和品牌还没有进行有关佣金方面的谈判。也就是说,购物功能测试期间,如果有人在Instagram应用中发现产品并购买,Instagram并没有收取佣金。同时,Instagram产品变现管理负责人维沙尔·沙赫(Vishal Shah)表示,购物功能目前也不包括在Instagram广告中。不过,Instagram认为,电子商务将成为更大的业务,无论是通过广告或者促销的形式。Instagram认为,很多人在移动端的分享应用上,发现自己想要的产品,但是这离真正下手买,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和障碍,Instagram想要消除这种障碍,让购物变得更简单。简而言之,就是把你剁手的欲望和冲动快速实现,立刻变现,千万不要有冷静的时刻是吗?另一方面,亚马逊等大型电商的一个缺点也许是,对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而言,可能很方便,但是对于一些不知道想买什么的人而言,就有点繁杂了。也就是说,亚马逊缺少一个“发现”的功能,Instagram觉得自己可以尝试解决这个痛点。Instagram也称,这个功能的增设是为了加强购物体验,提高用户的留存时间。其实,其他社交网络和图片分享网站也通过类似的方式变现。去年6月,Pinterest添加了购买按钮,在特定的“可购买”图钉旁边,添加了蓝色的“Buy it(买买买)”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就会出现更多产品照片、颜色以及大小等参数,支持Apple Pay或信用卡付账方式。合作伙伴同样包括Macy's、Nieman Marcus、Nodstrom以及其他本地商家。不过,Pinterest后来决定在应用中专门添加购物区。据Kleiner Perkin提供的“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在网购消费者中,Pinterest是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55%的美国互联网用户首选它作为社交购物平台。此外,Twitter和Facebook都在去年下半年相继引入“购买”按钮,允许人们购买在其应用中发现的产品。至于国内的微博,早就开始通过电商赚钱了。不过微博瞄准的商家跟Instagram和Pinterest不同,让它崛起的不是大型品牌商,而是淘宝上的中小商家。在今年的V影响峰会上,自媒体作者今年通过微博已经获得117亿元收入,其中电商领域自媒体的收入达到108亿。同时,微博宣布将对电商内容进行升级,向所有人开放品牌橱窗功能、开放V用户微博众筹、上线类似一元夺宝的粉丝夺宝项目。从微博的成功经验看来,瞄准电商可能是一条路径,但是瞄准大品牌的商家能赚到多少,大品牌通过社交网络营销的转化率有多大效果?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目前来看,微博还没有像Pinterest那样,在微博页面上就能直接付款购买,但是即便微博添加了这样的功能,购物体验能否赶上淘宝和天猫呢?提供的“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在网购消费者中,Pinterest是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55%的美国互联网用户首选它作为社交购物平台。
  • 受困牌照 乐视第七子生态乐视金融超车不易

    热点聚焦 2016-11-03
    导语:由于布局时间滞后、主要金融牌照的缺失,作为乐视第七子生态的乐视金融,又该如何突破牌照羁绊,实现弯道超车?千呼万唤始出来,在乐视金融成立一年多以后,以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为掌舵人的乐视金融正式亮相。相比此前市场不断露出的乐视金融一边一角,“酝酿”一年多的乐视金融形成了三大板块、五大中心、若干实体的架构,但由于布局时间滞后、主要金融牌照的缺失,作为乐视第七子生态的乐视金融,又该如何突破牌照羁绊,实现弯道超车?定位生态金融新模式 “支付是基础、交易是核心、资管是方向”,11月2日,乐视金融召开“生态时代,共享金融”百人会,这是乐视金融首次对外正式亮相。其实,早在今年3月就有消息称乐视金融将于6月正式亮相,但由于架构方向、产品内测等一系列准备,乐视金融的最终亮相定在了11月2日。其实,乐视对互联网金融领域觊觎已久,2014年2月12日,乐信(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信公司”)成立,法人股东为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下载乐视金融的App可以看出,运营公司就为乐信公司。乐视金融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究竟是怎样的?乐视金融CEO王永利阐释道:“乐视金融将形成包含‘网络支付、交易平台、财讯平台、财富管理、网络信贷’五大主营业务的基本架构,打造具有互联网化、平台化、共享化、证券化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同时,王永利公布了乐视金融五年规划,即2015年8月-2016年是规划起步阶段,2017-2018年是巩固基础、全面推进阶段,2019-2020年是加速发展、全面提升阶段。 王永利透露,除了现有的产品,未来影视众筹产品也正在推进,消费金融、供应链融资、汽车金融也布局规划,同时也会继续牌照申请、业务规划、人员招聘等。支付牌照“地基”尚未建立虽然乐视CEO贾跃亭认为乐视金融“不鸣则已”,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乐视金融存在缺乏金融基因、拿牌慢等问题,目前,乐视金融仅获得了保险、小贷以及私募牌照。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底层建筑,但乐视金融目前尚未获得支付牌照。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实现集团式发展,必须要以第三方支付来建立账户体系,形成客户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沉淀,因此,支付牌照是绕不过去的坎。网贷之家首席分析师马骏表示,有了支付牌照,可以节省成本,并且能从源头上把控核心数据。在薛洪言看来,拿不到第三方支付牌照,肯定会对乐视的整体发展战略带来负面影响。在目前监管机构暂停发放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可通过收购一家持牌机构解决这一难题。然而,乐视金融如今要想获得支付牌照并不容易。央行早已不发放新支付牌照,这也导致牌照价格水涨船高。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业务范围仅为网络支付的牌照,一般报价达到2.5亿-3亿元;经营范围为全国,业务范围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的“全牌照”,则达到了4亿-30亿元的天价。小米金融在今年为支付牌照收购第三方支付捷付睿通时,就付出了6亿元的代价。事实上,乐视集团一直在为获得支付牌照努力,乐视集团早前曾接触过商盟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但因价格过高而放弃;去年3月开始,乐视集团与安徽预付卡机构新思维公司接触,不过最后也由于种种问题搁置;今年4月,有消息称乐视金融密集接触广东合利金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而之后被另一家公司捷足先登,抢先收购,乐视金融的目的再次落空。关于支付牌照收购进展如何,王永利回应道,支付是乐视金融的基础,但获得牌照需要过程。除了牌照之困,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乐视金融需要走的路还很远。 据公开资料显示,如苏宁金融早已获得11张牌照;而万达金融、恒大金融的布局也早已展开。不过,乐视金融却很有信心。王永利表示,“乐视已经形成了多生态、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横向开放共享的完整生态体系。在生态全球化战略下,乐视互联网生态系统将扩展至全球”。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直言,“就乐视现有业务来看,电视、手机这些业务能给其金融产品带来的帮助有限。电商与金融关系密切,但乐视并非电商出身,乐视商城主要售卖自家产品,难以和阿里、京东、苏宁竞争,而这三家目前都进军互联网金融,乐视的优势不及它们。乐视视频业务实力较强,但较难与金融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乐视金融虽然已经明确架构,但是定位还不够清晰,光靠概念不足以支撑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各大巨头都在布局金融,要规划如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要不然容易形成短期行为。”一位电商业人士直言。后来者如何居上赶晚集的乐视金融,还能否抢到好菜?对此,薛洪言表示,从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格局来看,主要的细分行业都在加速两极分化,马太效应凸显,留给后进入者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了。行业第三方咨询机构分析师李子川表示,乐视业务线相对丰富,成熟的是视频影业,近年重点推动的是硬件产业,所有业务的外延性较为广泛,为2016年金融业务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乐视如果通过小贷做网络借贷、通过影视做产品众筹会比其他互联网公司有更大优势。 “从生态视角切入互联网金融,乐视会面临大多数机构都会遇到的问题,快速扩张、人员冗余、效率低下。乐视在金融方面如果不追求大而全,采取聚焦策略,与蚂蚁金服等巨头进行错位竞争,倒可以期待。”李子川补充道。
  • 观众的审美也乏味了?网红电商的春风与焦虑

    热点聚焦 2016-11-02
    导语:内容营销,在这两年席卷了整个互联网。微博从当年的明星大V策略转型扶持草根红人后,与内容营销、网红电商的成长路径产生了交集。杭州市东北近郊的余杭区红普北路上,一栋8层高的白色大楼里,如涵服装公司的700多名员工正忙碌工作。一楼上方拉着一条备战“双11”的红色横幅,电商是这家服装公司的命门。置身这个遍布服装加工厂的区域里,如果不是特意打听,很容易在城乡接合部式的杂乱无序中迷路。这家公司因签下了一个在微博上走红的上海模特张大奕,在服装电商公司中崭露头角,短短两年已发展成一家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张大奕的魔力在于每一次服装“上新”时,她总能在微博和淘宝店一呼百应,把粉丝关注度转化成购买率。内容营销,在这两年席卷了整个互联网。微博从当年的明星大V策略转型扶持草根红人后,与内容营销、网红电商的成长路径产生了交集。如涵公司CEO冯敏在这栋楼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感慨,现在涨粉和拉新的成本越来越高,但他仍打算继续签下更多网红,从现在的50多名争取到年底时达到100名。单个淘宝店还好打理,但当扩大规模后,需要考虑的难点也越来越多。预售靠魅力尽管主业是设计、生产、销售服装与化妆品,但冯敏将公司定性于科技公司。在2014年开始做这块业务之前,他一直在科技和电商类公司工作,“我在公司IT系统上投入很大,比如ERP系统。”与传统服装公司最大一个区别是,如涵通常采用预售模式,将成衣库存降到最低,他估算只有线下模式不到五分之一的库存率。距离如涵不过2公里路是一家名叫缇苏的服装电商公司,它们之所以都选址在杭州东北近郊,是因为这里是全国第二大服装产业加工带,周围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厂星罗棋布,更靠近生产源头。设计师品牌孵化器平台茉客(FounderofMOCC)创始人黄洁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一件成衣通常要经过设计、选面料、打版(将设计草图变成模特身上的立体版式)、生产、品牌化(branding)、渠道等步骤,哪个环节都不容易,如果订单规模小,工厂通常会出于成本考虑拒绝接单生产。可见,凭借公司就在服装产业加工区的优势,他们更容易找到一些小工厂或作坊接单,一般是每款一两百件的小单。这些公司模式如出一辙,拥有自己的设计、客服和互联网运营团队,招募在时尚领域有意见领袖潜质的网红,这些网红通过微博、直播平台等把握、引领潮流,将粉丝意见反馈给设计团队,样衣在旗下淘宝店里开启预售,再交给附近的工厂或者作坊批量生产。隔很短的时间“上新”一次,周而复始。缇苏创始人施杰对本报记者称,这种柔性生产方式一般会比传统服装产业生产流程快几个月。据冯敏介绍,之前设计的一款女装,距批量生产前3个月就开启了预售,采用C2B模式,最后GMV成交了200万元。当时上新只有一件样衣,工厂根据预售订单按需生产,去掉库存。这种模式相当考验网红的魅力,她们需要通过自我展示,告诉粉丝一件还没上市的衣服好在哪里,并尽可能地将流量转化成交易。目前,如涵公司旗下有签约网红50名左右,一般网红要拥有50万以上粉丝、在拥有较成熟的展示能力后,公司才会给她开淘宝店进入交易层面。微博粉丝助力这些网红很多是从微博上火起来的。张大奕目前在微博上有450万粉丝,和一线明星比起来,这只能算一个零头,然而一线明星数量有限,且变现成本高,这些明星大V总体上也不像前两年那样活跃。现在再打开微博App,与最火的那两年(PC时代)相比,平台上多了很多内容分享与交易栏目,比如基于一直播平台的直播栏目、好物分享推荐、可链接到淘宝店的商品展示等,从最初的媒体平台转变得更趋生活化。微博电商与时尚事业部余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微博从2014年开始做中小V扶持计划,主要扶持垂直领域中拥有数十万粉丝的号,并给予推广资源倾斜。这些号的活跃度比大V更高,也直接带动了2014年下半年微博活跃用户数的提升,为当年上市后的财报贡献了漂亮的数字。随后,微博开启了对内容营销的组合式支撑。除了自身的粉丝头条、粉丝通等广告与推广工具外,2015年年底,微博领投了视频App秒拍的母公司共计2亿美元D轮融资,为微博平台丰富了短视频入口。时下,短视频创业的火热也给微博带来了更多流量。微博红人“虫虫Chonny”就是一位利用视频与粉丝们分享美妆心得的女孩。她现在的微博粉丝量超过165万,近期在微博上发布的一段时长3分半钟的眼线教学的秒拍视频有830多万次点击播放。她是新浪微博与冯敏共同相中的KOL(意见领袖)。平时,发在微博上的内容分享会链接到她的淘宝店里,完成从流量到交易的导流。随着阿里巴巴这两年入股并增持微博,微博与淘宝的合作越发紧密,微博上的内容创业者可以更顺畅地为自己的店铺聚集流量。此外,这些KOL也会利用微博的直播平台为流量开源。红人在从微博获取流量资源的同时,也在反哺平台。据微博今年二季度财报披露,2016年6月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较上年同期增长33%,至2.82亿,特别是短视频与直播视频用户。微博CEO王高飞称,微博从社交营销得到高度认可中获益,二季度大客户和中小企业营收同比分别增长73%和107%。另一个流量更巨大的平台淘宝也在想方设法去丰富平台上的内容入口,淘宝头条、直播、有好货、微淘等社区最近一年来聚集了大量UGC和PGC用户。在线广告越来越贵、导流成本高企的趋势下,电商的内容营销手法给这些创业者找到了一个相对低廉的聚流量方式。难消化的成本压力“现在涨粉越来越难了,我打算最近回到澳大利亚好好想想,在视频内容和质量上做些创新。”虫虫Chonny对记者说。她之前在澳大利亚的珀斯留学,偶然录制美妆节目发到网站,渐渐走红。在一年前迅速“收割”了一批粉丝后,她现在涨粉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她打算尝试一些情感类的微电影。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冯敏,他记得去年一个丸子头型扎法的视频就能吸来30万粉丝,今年不可能了,需要更高质量的内容去拉动。“去年是闭着眼投广告,涨粉很快,现在要做精准化的投放了。”他说,新流量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微博给这些创业者提供了粉丝头条(在已有粉丝的内容中置顶显示)和粉丝通(竞价排名)等广告工具。但就像淘宝店一样,持续投广告去赚取曝光和流量,一般店主难以轻松消化这个成本压力。财报印证了这一点。据如涵控股2016半年报显示,在经营成本中,红人服务费和广告宣传费是公司两项主要消耗,加在一起过千万元。冯敏计划在年底时将旗下的意见领袖人数从现在的50名左右增加到100名。但他眼下的目标是降低内容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传播效率并增加粉丝黏性。这两个看似互相抵触的目标的确需要他更精细化思考与运营。冯敏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在拓展极限运动、户外、旅行等领域的达人,在美妆与服饰之外尝试拓展更多内容类目,他看重那些有正面形象、内容真诚、有使用价值的达人。冯敏选择进入的都是服装、化妆品这类高毛利率的品类。网红电商这种模式也决定了只有这类高毛利商品,才能覆盖成本。拿服装为例,设计、打版需要花大钱,规模化批量生产能摊薄每件衣服的成本;但如涵、缇苏这类电商公司均采用小订单模式,如果毛利不高,小规模生产的压力就会凸显。此外,粉丝偏好的改变、网红的去留以及这波内容创业热度的持久性等不确定因素,都在考验着网红电商的可持续性。
  • 订单翻番收入大涨 网约车新政首日激活出租车

    热点聚焦 2016-11-02
    导语:由于平台主动派单,司机订单翻番、收入大涨。网约车平台频频示好的出租车成为新政落地首日最大赢家。千呼万唤过后,网约车新政11月1日正式落地。新政实施首日,出租车、快车、专车等司机安稳接单,各大平台纷纷回应将积极配合新政落地,网约车市场一派祥和,曾被视为“一石惊起千层浪”的场面并未出现。“温馨”的局面下,一度竞争处于劣势的出租车变成“香饽饽”:由于平台主动派单,司机订单翻番、收入大涨。网约车平台频频示好的出租车成为新政落地首日最大赢家。积极配合网约车合法化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11月1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网约车这一新兴的出行方式自此进入法治轨道。对此,网约车平台纷纷抛出橄榄枝,表示将积极配合新政落地。滴滴出行方面表示,在过去三周各地网约车实施细则征求意见期间,平台积极与各地主管部门沟通汇报,梳理了具体意见。未来会进一步与各级主管部门沟通交流,争取使民众出行得到最大满足;神州专车方面表示,部分城市已出台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但正式管理办法尚未公布,待各地细则公布后,平台将按照具体要求做调整和改进。目前,神州专车的车辆基本符合各地网约车对车辆的要求;易到方面表示,网约车新政给予了行业合法身份地位,也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易到始终积极倡导依法合规经营,易到正按照新政的要求积极开展资质申请,并对现有业务进行科学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优质的出行服务。咸鱼翻身借着网约车新政平稳落地的愉快氛围,出租车司机找回了久违的轻松感。北京市天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林师傅表示,最近半个月以来,出租车订单翻倍增长,随之收入也大幅增加。此前,滴滴快车、人民优步补贴盛行时,出租车订单最差,辛苦一天十余个小时只能有300多元的营收,最近一段时间的营收则基本保持在1000元左右。三元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许师傅10月31日晚间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11月1日,网约车新政将正式实施,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转向出租车,特别是去机场、火车站的需求特别大。许师傅说:“今天晚上订单特别多,都是预订明天一早去机场的订单。我刚刚出车不到4个小时时间,已经有将近400元的营收,现在准备提前收车回家。”北京商报记者乘坐许师傅的出租车粗略统计发现,乘车期间,许师傅的滴滴出行App一直有订单呼叫,以每单播报时间10秒计算,40分钟行程内,许师傅至少接到240单叫车请求,不过,许师傅一单未接。许师傅认为,新政即将落地,网约车平台把不少快车订单转到了出租车业务上,这也是新政前夜出租车订单猛增的原因之一。巨头示好网约车与巡游出租车之间的业务转移,被看做是网约车企业向出租车示好。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滴滴出行方面表示,将把网约车订单导给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可以接到快车、专车等订单,目前,平台已经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十余个城市的近50家出租车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出行尝试让出租车开始接快车订单和专车订单,告别“少活儿”阶段。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政策研究院院长张贝指出,滴滴正在从技术融合、服务融合、流量融合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试图把网约车的制度优势、管理模式以及应用成熟的技术经验,逐步融合到出租车体系中。此外,滴滴出行也宣布将投入1亿元建立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基金,用于对出租车服务转型升级进行资金补贴。新政环境下,网约车增量遇阻,最大限度地开发存量商机成为最好的选择。以北京市场为例,官方数据显示,北京目前拥有7.1万余辆巡游出租车,如何做好合规的巡游出租车转做网约车成为网约车未来的重要课题。除激活存量转化之外,引入合规的出租车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滴滴出行与海博出租进行合作,首批500辆海博网约车加盟滴滴专车,线下车辆、司机和运营资质由海博负责,而线上订单派接、用户运营、支付等由滴滴出行负责,司机不需缴纳“份子钱”,每月只需上交公司少量的管理费。落地难题从杭州、宁波等已经落地网约车新政细则的先例来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很有可能给予新政细则落地一定的缓冲期。一位不愿具名的网约车平台负责人表示,网约车在国内发展不足两年时间,配套监管政策出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网约车新政细则涉及到消费者出行需求、城市交通发展等众多方面,各地方网约车细则一定会是以暂行办法开始,后续慢慢修改完善。在众多业内分析人士看来,即便网约车政策未来有在多个细节出现微调的可能,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京人京车、沪人沪车”的基本条件不会放开,因此,本轮出台的网约车细则变化不大。不过,户籍、车牌等方面的严控也意味着该政策落地困难和阻力不小。上述不愿具名的网约车平台负责人表示,如果政策以征求意见稿版本出台,政策执行层面压力不小。11月之前,网约车一直以不合法的身份穿梭在城市内,新政出台只是让一小部分合法的网约车明确合法化,大部分司机仍以非法的身份开网约车理论上是可行的,因此,政策落地后,执法部门压力不小。11月1日,包括北京商报、新浪、网易等在内的媒体调查情况显示,新政首日,各个网约车平台仍然为快车、专车派单,采用私家车挂靠形式的网约车并未受网约车新政影响。不过,人民优步司机汪师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处于政策“敏感期”,司机们对机场、火车站等地带都避而远之,“明知已经不合法再硬闯‘红线’,肯定被罚,不过公司说了,被抓公司可以报销”。汪师傅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