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程并购去哪儿一周年:合并掩盖营收放缓 线下度假成新战场

    热点聚焦 2016-10-27
    导语:艾瑞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在线酒店预订渗透率仍只有20%,远低于美国的39%和欧洲的50%,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也代表着变数。合并是把双刃剑。老大合并老二,有的借此一统江湖,有的却在失去对手后,放松警惕被新人挑下马来。除此之外,内部两个团队之间的整合和重新定位,也是至关重要的议题,合并从来都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上周新浪科技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去哪儿私有化的背后:增速腰斩、成本收窄、流血和换血并行》,写的是去哪儿被收购的一年,对于被整合方去哪儿而言,内外夹击下是流血的一年,但是也能看到成本收窄的好迹象。那么另外一方携程又过得怎么样?对于携程来说,收购去哪儿是一笔超值的生意。虽然现在携程还在为这笔交易的股权费用付出代价,但是同样的钱在那样一个疯狂价格战的氛围中,不一定能够消灭去哪儿这样一个对手。在合并去哪儿收入后,营收增速放缓、利润和利润率下滑等也都在并购之后得以掩盖。回归A股有了一个好的运作对象,在对抗新美大上,也不必由自己站在第一线,可以说收购目的基本实现。但是,从股价的角度来看,携程还需要给市场更多的信心。携程10月收购去哪儿之后,股价开始暴涨,在11月份涨到最高114.72,但随后一直下跌,目前维持在40-50之间。一方面是财务数据上,还没能看到合并的实质进展,另一方面是投资人期待能从携程看到新的故事,而携程也在努力在讲一个回归A股和线下、度假的故事。借合并掩盖的营收放缓合并去哪儿,直观地来说,让携程的财报数据好看了很多,甚至把很多问题都掩盖在了收购去哪儿这件事后面。携程2016年第二季度实现净营收人民币44.11亿元,约合6.64亿美元,同比增长74.6%,环比增长5.6%;从业务线来看,交通票务收入同比增长90%,住宿预订收入同比增长61%。成本也得到了控制,产品开发费用环比下降28%、销售与市场营销费用环比下降13%以及管理费用环比下降45%。但是无论是总营收,还是最为关键的交通和住宿预订业务保持高增长的趋势,甚至创下新高,去哪儿相关收入并表都做了很大贡献。交通和住宿业务板块,去哪儿分别贡献了4.783亿和3.92亿元人民币。除并表后去哪儿相关收入,有些数据就显得不太好看了。就携程本身而言,携程第二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速仅有31.7%,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6.5%,较比第一季度的39.4%,也降低了7.7个百分点。最重要的两个业务,交通票务业务的营收同比增幅为44.9%,与去年同期增速一致。住宿业务同比增长仅有25.3%,去年同期增幅为47%,第一季度为38.1%,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而且今年上半年,携程的利润还是利润率,都呈现了下滑趋势。尤其是第二季度出现净利润同比和环比双降的情况。财报显示,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2016年第二季度归属于携程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700万元,去年同期为2.96亿元,上一季度为2.57亿元。2016年第二季度携程利润率为4%,去年同期为8%,一季度为0%。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对去哪儿的收购,恐怕最近两个季度所呈现的营收放缓,可能会被竞争对手和市场进行大肆攻击。不过坦率地说,这也是通过合并结束竞争,结束价格战之后的必然回落。不过这种落差依旧值得警惕。受伤的机票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在携程收购去哪儿后,机票和酒店领域已经没有机会留给创业公司了,也很难再有平台型的公司出现。但这并不代表在这两个领域的战争就结束了。机票业务无论是在去哪儿还是携程,都是营收贡献最多的板块。也曾经是去哪儿对携程威胁最大的地方。收购去哪儿之后,在线旅游公司中,已经没有能对携程造成威胁的对手了。可是市场竞争中,最危险的对手往往来自于别的领域。在机票领域,这个对手是航企。从年初的封杀去哪儿,到佣金的逐步降低,再到对于票价的限制等等,今年航企的一套组合拳下来,携程和去哪儿都内伤不轻。对于去哪儿而言,是颠覆性的伤害,基本上是宣告原来的那种平台模式的失败。告别第三方代理商,变成直营和自营:价格受限,无法再进行价格搜索排名。现在的去哪儿已经和携程越来越像了。直接的后果就是,去哪儿的开放平台模式出现了预订量大幅下滑,2016年第二季度,去哪儿依旧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机票及相关收入同比减少7.5%、环比减少了14.3%。那么携程呢?去哪儿的平台模式被摧毁,第三方平台无法再卖代理商的票,其实对携程的直销业务有一定促进作用,也让佣金率更高的直销业务占比增大。但是佣金的降低,对于携程在这块的利润也受到了较大冲击,现在携程在购买机票上,默认勾选保险、搭售取消险、强制打包酒店抵用券等做法,也是为了弥补这块的利润和营收。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航企新政也是一个天然的隔绝带,恐怕再也不会有新的在线旅游公司来试水这个领域了。新美大的挑战酒店业务上,虽然也有酒店组成酒店联盟,想要和航企一样,形成强势的资源和定价权,但是并不成气候。在艺龙和去哪儿之后,携程的新对手是去哪儿。这也是携程的精明之处。高星酒店业务是携程最关键也是利润最多的板块,收购去哪儿然后剥离它的高星酒店,让它专注于做低星酒店业务,不仅消灭了一个现在的对手。还让去哪儿成为了对抗新美大的防线,即便是打价格战对于携程母公司造成的影响不会那么大。艾瑞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在线酒店预订渗透率仍只有20%,远低于美国的39%和欧洲的50%,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也代表着变数。同程旅游创始人吴志祥就对新浪科技表示,他在两年前就认为,在线旅游行业,新美大这种不同玩法的高频入口可能是最大变数,事情也的确如此。高频和积累的价格敏感用户是美团的重要优势。美团日前公布信息称,仅10月1日当天,美团入住间夜便超过80万。随后去哪儿网COO张强就向在内部信中便表示:“十一单日离店有效间夜量超过100万。去哪儿成为中低星酒店市场第一”。8月份,美团CEO王兴表示,7月份美团点评除了外卖业务外,其他业务实现整体盈利。之后去哪儿就宣布,酒店业务实现季度盈利。两家咬得很紧。携程联席总裁兼COO孙洁也坦率承认,在酒店业务上,携程仍然面临着一些潜在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中低端酒店市场。对策是未来将利用中高端酒店预订业务产生的利润去补贴中低端酒店预订业务,从而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价格。边打边谈,新美大的酒店业务板块成为下一个“去哪儿”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曲线回国在资本市场上,携程今年动作很大。回归A股上,携程CEO梁建章是有想法的,但是携程本身不太可能回来,正在走国际化路线的携程也没有必要回来。梁建章自己的看法是,携程盘子太大,私有化回来还是有难度。如果是单独的某一块业务或是某一个品牌的子公司,条件成熟的话,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是完全有可能的。现在,艺龙已经完成私有化。去哪儿也宣布,就私有化交易达成最后合并协议,同意被远洋管理有限公司(Ocean Management Holdings)收购。而参与去哪儿私有化的Ocean Imagination L.P,也和携程、腾讯一起共同参与了艺龙的私有化,携程又是基金的出资人之一。艺龙和去哪儿作为携程的子公司,回归A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尤其是去哪儿通过孙公司收购,成为新三板公司ST百拓的实际控制人的做法,也让市场浮想联翩。唯一的疑问是,它们是单独上市还是合并上市。除此之外,大住宿业务和度假业务板块,也存在被携程拆分独立上市的可能。处于这两者交叉部分的度假公寓板块,就率先被拆分了出去。10月20日,途家与携程、去哪儿达成战略协议,途家以部分股权换取二者旗下的公寓民宿业务,包括频道入口、团队和房源等都将悉数纳入途家。在连续并购蚂蚁短租和携程、去哪儿公寓民宿业务后,途家的下一步必然是上市。携程曾经是途家的控股股东,占有它51%的股权。但是途家D轮投资之后,携程减持了股权,放弃了控股。这次剥离和增持之后,恐怕携程将再次成为途家控股股东。这种剥离和重组,对于携程而言,也许只是开始。投资转向在合并该去哪儿之后,携程并没有停下投资收购的脚步。但是投资方向却有些转变。携程在9月份宣布了一项募资计划,让市场对携程的下一步动作又开始了猜测。携程宣布计划通过公开私下销售股票和可转债的方式,计划募集约20亿美元资金。而携程的二季度财报显示,至2016年6月30日,携程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短期投资余额为人民币 180 亿人民币 ,约合 27 亿美元。在拥有27亿美金之后,再募集20亿美元,要做什么?携程的说法是,将用于支持携程业务有机增长,在互补业务方面的投资和并购,以及其他企业一般用途。最近两个月携程的资本动作又活跃了起来。线下、度假和出境游成为携程的重点投资方向。上半年,携程主要是入股了东方航空。下半年则是战略投资了旅游连锁品牌旅游百事通和美国的两家旅行社企业“海鸥旅游”和“纵横集团”,以及增持了途家网。亿卓智库投资旅游百事通,主要是为了线下和度假,携程表示,双方将在度假旅游业务上全面合作发展携程要通过旅游百事通拥有的5000多家门店,布局二三线城市。投资“海鸥旅游”和“纵横集团”,是线下和出境游。纵横、海鸥分别是美东、美西最大规模的两家华人地接社,在北美中国游客入境接待市场占有超过50%的份额,每年服务数十万旅游者。在线旅游的整合仍在继续,携程的“买买买”恐怕还将扩大化。
  • 国安与乐视合作破裂:乐视称因核心条款未达一致

    热点聚焦 2016-10-27
    导语:国安的增资对象目前基本已确定。据悉,未来国安俱乐部将由三方持股,相关消息将于近日宣布。10月26日消息,北京国安今日表示与乐视合作破裂。乐视方面告诉腾讯科技,此次合作破裂主要缘于双方在核心条款上未能达成一致,并否认了无法付清20亿元合同款的传言。据了解,在今年年初乐视与国安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乐视拟在2年内出资20亿元拿下国安50%股权,北京国安也一度更名为“北京国安乐视队”。不过由于相关规则限制,在宣布达成合作后乐视只是拿出了5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冠名赞助费。此后双方的合作进程推进颇为缓慢。知情人士表示,在合作之初乐视一直希望获取超过50%股权,但并未获得同意;之后虽然宣布达成了合作,但乐视一直在尝试股权上以及球队名称更改上的努力。不过此后事态再次发生变化。本月,北京国安名誉董事长罗宁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国安增资扩股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但在最后阶段抛弃了乐视。他表示,抛弃的原因是乐视在一开始的5000万元之后并没有执行后续增资控股方案。不过该说法并未得到乐视方面证实。亿卓智库与此同时,国安的增资对象目前基本已确定。据悉,未来国安俱乐部将由三方持股,相关消息将于近日宣布。
  • 从游戏到广告的悄然转型,腾讯未来会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热点聚焦 2016-10-27
    导语:腾讯没说过要从游戏公司转型,但它的确在悄然转型。这种转型并不是放下游戏业务,而是开拓新业务。一腾讯于上周试水了“互选广告”,一小部分微信公号部署了这种广告。与过去的广点通广告类似,互选广告的主要展示阵地在微信公号,并且同样位于公号单篇图文的下方。但互选广告与广点通不同的地方是,它给予流量主(也就是公号运营方,或者说媒体端)更多的选择权。流量主可以选择投放或不投放这个广告,也可以给出一个目标覆盖量及价格,达到这个覆盖量获取全部广告收入,未能达到则按比例结算。根据国内微信公号监测机构新榜的说法,流量主所承诺的覆盖量也不能“漫天喊量”,微信系统会根据公号的过去表现,来判定这个量该公号是否能达成。漫天喊量的,并不会通过。借助这种方式,广告主也得以进行公号的选择。故而称之为:互选广告。我的一个朋友问,就目前来看,互选广告只是在一小部分公号内试水,未来蔓延开来的可能性大么?这就必须回到腾讯公司自身的变化这一角度来看了。二我统计了2014年以来腾讯若干季度的几项财务指标。从游戏到广告的悄然转型,腾讯未来会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最新的一个季度,2016年第二季度,腾讯收入结构上出现了一个看似微小但其实极其重要的变化:游戏占整个收入的比重,跌破50%。实际占比47.98%。腾讯虽然以QQ著称,看似是一家搞社交的公司。但其实腾讯一直以来,主要的商业模式就是游戏。在3Q大战之前,QQ对于整个腾讯的意义在于:为业务模块导流。但有趣的一点是,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几乎从来不参加任何一个游戏行业的论坛、峰会,也从来不为自家游戏站台。虽然据腾讯的人说,马化腾在内部对游戏业务非常重视,证据是:关于游戏的邮件,与业务部门往来频繁。这与另外一家游戏公司网易的创始人丁磊,间或还会出席ChinaJoy并发表讲话,截然不同。作为一个旁观者,个人揣摩,虽然腾讯公司对游戏业务倚重很大,但马化腾内心深处,未必觉得这件事有多么光彩。真正光彩的事,是云计算,是人工智能,是连接一切。比如最近一次,马化腾接受经济学家钱颖一的对话访谈时,提到游戏两个字只有一次,主要还不是在讲游戏。原话是这样的:“过去我们的强项在通信,刚开始做游戏时好像腾讯没有这个基因,但其实很多基因需要慢慢培养。”三当年盛大以游戏起家,但陈天桥一直认为,游戏公司不如娱乐公司。他试图建立一个线上迪斯尼,对成为一家专业的游戏公司兴趣缺缺。但陈天桥的业务转型过于猛烈,新业务拓展投入太急太大,对游戏业务放下太快太猛,以至于最终成了“邯郸学步”,新方法没建立起来,老方法倒丢了。腾讯从来没有说过要从一家游戏公司转型,但从业务数据来看,它的确在悄然转型。这种转型并不是放下游戏业务,而是开拓新业务,并提高后者的占比比重。这个业务就是:广告。四中国互联网,合法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三个半:游戏、广告、电商以及互联网金融。把互联网金融归为半个的原因在于,这个行业里目前良莠不齐。有太多的P2P公司是骗局,而类似支付宝这种线下收单就能获取提成的,委实也很少能有公司做得到。游戏对腾讯来说驾轻就熟。它探索过电商业务,甚至还下了重注,试图挑战对手。腾讯的易讯甚至在内部拉过“打猫狗挑战亿元订单”的横幅。(猫指的是天猫,狗指的是京东,因为京东的logo里有狗的图像)但电商业务天然就是一种低毛利业务——零售业从来不是暴利行业,这与游戏高毛利业务非常不一样。腾讯最终没有做成电商。但结果也不算坏。它通过换股的方式,将易讯交给京东,并得到了后者的部分股权。金融业总体来说是暴利行业,但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一个特别成熟的行业。从业务操作上看,腾讯有布局,但并不是极其深入。剩下的就是广告了,与游戏类似,广告也是一个高毛利的行业。传统媒体鼎盛时期,一份报纸拿下20%、30%的净利润率,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这其实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然而,媒体生态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得广告业的玩家们,也可以出现更迭。五虽然基数依然不是很高(相对游戏业务),但腾讯广告在腾讯收入的占比还是越来越大的。从2014年第一季度只能占比6%,到了今天,基本上接近两成。腾讯的广告业务分为两块,一个叫效果广告,一个叫品牌展示广告。这两块,腾讯官方的解释是这样的(以2016年Q2季报为例):“效果广告收入增长80%至人民币36.97亿元,主要反映来自微信朋友圈、移动端新闻应用及微信公众账号的效果广告收入的增长。品牌展示广告收入增长41%至人民币28.35亿元,主要受腾讯新闻及腾讯视频收入的增长所推动。”朋友圈广告、广点通广告、互选广告,都应该归属效果广告。类似传统的Banner、视频贴片,都应该归属品牌展示广告。从2015年Q2,腾讯开始披露这两个细分领域中的数字以来,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效果广告的同比增幅,超过了品牌展示广告。这就是媒介生态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很少有中国网民不用微信,不订阅公众号,从来不转发公号文章,也很少有媒体说,我没有公众号在运营。亿卓智库六随着内容创业兴起,很多公众号都在赚广告公关的钱。甚至有公众号为了获取更多订单,而在那里刷量(伪造公号图文左下的访问数据)。对此腾讯官方近来进行了一次整治活动,有人认为,这是为腾讯自营广告业务铺路。但这种阴谋论式的猜测并没有扎实的证据。我反倒以为,腾讯在公号上的广点通也好,互选广告也好,有着比公号自营广告更强的监测优势。一位公号运营者和我透露,腾讯曾经派人和他接洽,希望该公号能进行互选广告的部署。腾讯员工当面给他演示了这样一种数据监测:系统能够获知,到底有多少人会一直看这篇文章看到底部,从而看到广告。这种数据监测,显然比单纯的10万加来得更为科学。这是一个只有腾讯运营方和投放广告的甲方才能看到的数据,刷量者都未必能把这个数据给刷出来。不过,我这位朋友最终谢绝了互选广告。因为他所运营的是一个头部大号,自己有接单能力,而且数额不菲。在他看来,互选广告,头部大号可能比较吃亏。与当年的google adsense、百度联盟等类似,这类效果广告一般都不是访问量极大的网站的生意。即便这些网站部署了联盟广告,也都是放在不太重要的位置,聊胜于无。联盟广告一向是长尾生意。一个粉丝不足十万的公号,并没有太强的接单能力,也没有平等的谈判地位,是最适合这类效果广告的。数千万公号,当然腰部、底部才是多数。我的预测是,互选广告会蔓延开来,成为很多公号的标配。七有理由可以预判的是,腾讯将从一家主营游戏业务的公司转变。但这样的结论可能不太靠谱:腾讯会成为一家主营广告的公司。
  • 今日关注(2016年10月27日)

    热点聚焦 2016-10-27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1、中消协:网约车体验评价优步最差2、谷歌宣布暂停光纤互联网接入业务的扩张:裁员9%并撤换CEO3、高校网购惊人:快递数量超7.2亿 多衣服鞋子4、百度称手机百度资讯也将AI化5、Visa推出基于区块链的B2B支付解决方案6、苹果年度营收和利润15年来首次下滑美国苹果公司25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16财年第四季度的硬件产品销量、营收和利润同比下滑,全年营收和利润均出现15年来首次下滑。第四财季,苹果公司总营收468.5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15.01亿美元下滑9%;净利润为90.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1.24亿美元减少19%。其中,大中华区的营收为87.8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25.18亿美元大幅下滑30%,为营收跌幅最大的地区。7、一汽红旗联合英特尔东软发布新驾驶平台英特尔、东软集团、一汽红旗联合发布“智能驾驶舱平台”,三方跨界发布“智能驾驶舱平台”。该平台应用了英特尔最新车载处理器Apollo Lake,东软集团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下一代座舱系统8、微信“互选广告”功能上线微信公众号互选广告上线,并以邀请内测的方式对广告主和流量主开放。公众号互选广告,是广告主和流量主(公众号)通过微信广告平台双向互选、达成双方“你情我愿”广告合作的一种投放模式,广告创意呈现在公众号文章末尾,并将成为文章内容长期保留。开启互选广告功能后,流量主设置接单计划。广告主可根据推广诉求创建广告投放计划,然后向自己中意的流量主发起广告合作邀请。亿卓智库9、报告显示国人平均一年海淘18次,在线海外购物消费人均655元中国海外购物市场潜力巨大。从整体市场规模看,2015年近1万亿,占比国内生产总值的1.3%,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在线海外购物消费655元。虽然整体增长率在下降,但交易规模在稳步上升。据测算,到2018年,中国的海淘人数将达到3560万,整体市场规模也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消费频次和花费的增长,标志着海淘全民化时代的到来。10.微软Surface Book i7/Studio发布,售价$2399/$2999昨日晚间,在微软召开的Windows 10新品发布会上,全新一代Surface Book正式发布。它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电池续航能力提升了30%,达到了‍‍16小时‍‍‍‍;图形性能也翻了一倍,达到了MacBook Pro的三倍之多。即日开始接受预订,11月份开卖,售价2399美元,约合人民币16236元。发布会上,还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一体机产品,命名为 Surface Studio。配备了28英寸PixelSense显示屏,1350万像素比例为3:2,厚度仅有12.5毫米。是目前最薄的桌面一体机,并内置32GB内存和2TB混合硬盘。预订售价为2999美元。11.京东展示智慧物流实验室,无人仓首度亮相京东X事业部于昨日在京东总部展示了智慧物流实验室,包括由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感知网络打造的全自动仓储场景。京东智能机器人团队成员包括:搬运机器人、货架穿梭车、分拣机器人、堆垛机器人、六轴机器人和无人叉车等。据了解,京东目前无人仓的存储效率是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的10倍以上,并联机器人拣选速度为3600/小时,相当于传统人工的5-6倍。12.明年初三星支付Samsung Pay将在全球范围支持网购三星公司昨天宣布,其与万事达卡达成一项合作协议,从明年年初开始,三星将使用后者的Materpass数字支付系统拓展Samsung Pay的服务范围。万事达卡的Masterpass系统已获全球33个国家数千家零售商支持。除支持网上购物外,从今年11月份起,美国用户还能使用Samsung Pay进行应用内购买、享受当地商店提供的折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