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时代结束了,坏在不够偏执

    热点聚焦 2016-05-23
          摘要:当小米丧失对销量、估值高增长,以及传播议程的控制力时,通常所说的小米时代就结束了。它坏在三大失误:从发烧友市场到大众市场的切换不成功,错失产业链布局良机,以及在坚持“硬件免费+应用服务收费”模式上不够偏执。     去年初,尹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2015:小米与反小米者的决战之年》,在那篇文章中,我暗示小米必须在这一年中证明其生态模式的有效性——必须从硬件以外赚到足够收入,以补贴愈来愈惨烈的价格战,甚至在硬件免费的情况下也能运营下去。  而小米的对手——我当时认为主要对手之一是华为——则必须在销量进而是产业链控制上远远超过小米,封杀小米向生态盈利模式切换的可能性。我当时做出这样的判断,依据是中国和全球手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但小米的规模也正接近达到依靠内容和服务就可以相当程度补贴价格战的程度——这是从硬件盈利模式向内容服务盈利模式切换的前提。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在写完这篇文章大约5个月后,我回到了我的家乡,一个典型的四线城市,我在那里发现的事实暗示,胜负的天枰可能正倒向反小米者们——我的那些在2014年还充满热烈期待的、试图通过我搞到一个小米F码(拥有该码买小米手机不用等候)的亲戚朋友们,几乎再也没有提起过小米,他们的口中讨论更多的是苹果、华为、OPPO这些品牌。      说实话,他们的消费倾向让我吃惊不小。我听得最多的是,“现在没有2000以上(的手机),都不好意思拿出手”,而很不幸在他们的印象中,小米已经伴随着红米的铺天盖地,被牢牢钉在了廉价机(在一些中国用户眼中,这个词有时会与低品质相伴随)行列。     小米的预期管理游戏:循环推高的销量、估值和传播议程主导力      现在,战争的结果已经相当明了——曾经的神话创造者被新的竞争者所替代——在IDC发布的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排行中,华为取代了小米位列第一,而小米的份额则掉在了华为和苹果之后。尽管2015全年小米在中国仍然是第一,但在全球的份额仅位列第五,在中国厂商中排在华为和联想之后。      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全球的排名已经被挤出了前五,而在进入前五的三家中国公司中,除了华为外,其他两家是过去几乎没有被小米列为对手的OPPO和VIVO。这两家公司的特点是,它们主要的精力都在2000元以上的中端细分市场。      比出货量份额下降更糟糕的是,小米作为一种风潮的结束。表现在它对传播议程主导能力的下降,而过去这是它整个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饥饿营销是其极致表现):“小米”的百度搜索指数在2012年下半年至2014年底,出现了7次在25万以上的高峰,其中5次在30万以上,而2015年以来只有两次出现在25万以上(30万以下)。      支撑小米神话的另一大动力——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也面临急转直下的形势。据一些外媒报道,投资机构们已经考虑下调小米的估值,讲师智库认为其2014年时450亿美元的估值相对目前的经营处境存在高估。      小米公司的估值从2010年开始到2014年,每年都成倍上涨——2010年为2.5亿美元,2011年10亿美元,2012年40亿美元,2013年100亿美元,2014年450亿美元。不管真实的估值是多少,每年蹿升的估值,以及高速增长的出货量,不停为生态中的所有成员(供应商、开发者、用户、资本、员工、政府、媒体等)注入兴奋剂,这些又反过来推高其估值、销量和生态影响力。      但就像不存在永动机一样,也不存在永远不要求兑现的预期。当人们面对小米让人暂时失去理性的漂亮数字时,总是会忽略小米神话背后的环境因素——毫无疑问,中国世界第一的手机制造能力,以及谷歌在应用商店层面的培育,为小米模式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条件,而这些是所有公司都能分享的资源,同时中国智能手机的雪崩式增长(几乎与小米的诞生同步,2012年增长135%,2013年增长50%,2014年增长31%),又为其提供了动力。      但进入2015年,增长的发动力突然熄火,全年中国手机出货量仅增长了2.5%,远低于全球10%的增长率,而不幸的是,小米的销量过于依赖中国市场,不像华为那样全球化程度较高。但仅这点仍不足以让小米神话破灭,同样立足中国市场的OPPO和VIVO的成功证明了这点。       小米的三大失误:市场切换不成功,错失产业链布局良机,以及不够偏执      失误一:用户从发烧友群体向大众群体切换时,过于依赖价格一种竞争维度,忽视了品质和个性化维度       早在2012年,尹曾经在福布斯中文网撰文《40亿美元估值的疯狂:小米可能步凡客后尘》,在该文中我曾提到小米必须面临的一个战略切换,即从早期的发烧友市场向大众市场切换:      到目前为止,它主要的用户都是那些技术发烧友,对他们而言,小米的最大优势,就是它不是苹果,以及它提供的让它们参与到小米进化过程中的机会,即便小米的产品和服务有点瑕疵,他们也有较高的容忍度。但要达到1亿部的销量,小米必须争取更多的对技术没有任何兴趣、只对价格、品牌和性价比感兴趣的大众用户,而他们可是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      很不幸,小米采取了更为简单的方式来完成这种切换——直接瞄准1000元以下市场的红米。在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用户还是以首次从功能机向智能机切换为主时,这种模式还来了虚假的繁荣——降低了用户使用的门槛,教育了市场。      但当市场倾向于饱和时,用户从首次使用智能机为主转向智能手机换机者群体,他们开始寻找更能符合或彰显自己个性的产品,或者仅仅换一部更加可靠、品质更好的产品,至少是他们认为的可靠好产品(尽管价格也更高,而这时他们已经尝到智能手机的好处,不确定性的降低使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钱),而此时红米在烙在他们心中的印象也使小米的整体品牌受到连累。      失误二:没能及时在产业链布局和提高产业链影响力方面有所作为     雷军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中,第一个从一开始就有产业链经营意识的人,这帮助他开启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创业之旅,也启发了更多的创业者。但当一家公司的销量从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增加到几千万甚至几亿时,其在产业链的角色也从一个拾遗补缺者,转变为产业链的重要变量,这一变化会从根本上改变竞争。     尽管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手机制造产能,但整个产业链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的产量在一定时期是相对有限的,最终对这些零部件和整机的产能的掌控能力,就会转变为对参与竞争者的交货周期、资金周转率、用户满意度、生产成本等的制约或影响。      华为正是借助了其自身的关键零部件布局,以及在设备行业积累的全球产业链影响能力,在竞争中后来居上的——但华为十几年在设备领域的耕耘也不容忽视,它帮助华为建立了支撑一个关键零部件业务的自身规模,以及华为作为中国制造的标签这一品牌价值。      而作为创业新星、没有太多华为这样的资源的小米,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了手机的周边产业,比如智能硬件等。但问题是,当小米手机的行业地位不再时,这些周边产业也会变成无根之木,那时的小米最多作为一个投资者从中分享部分收益。      失误三:不够偏执,未能将“硬件免费+应用服务收费”的模式做到极致     在雷军最初为小米设计的商业模式中,包括手机、应用与服务、MIUI这三环,最理想的情况是,硬件免费,通过应用和服务盈利。但要实现这种理想模式,就必须有足够的应用与服务,特别那些即便离开小米手机和MIUI仍能够运转的应用和服务,这样它的规模就可以超越手机用户数量的范围,提供某种战略上的确定性。      在这方面,小米甚至不如乐视极致,后者通过硬件定价权的牢牢掌握和贯彻——它甚至已经开始尝试采取硬件免费+内容收费的模式——成为互联网电视领域最主要的力量之一,乐视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与其在视频领域建立的地位密切相关,为视频内容付费正在成为用户可以接受的行为之一。      对小米而言,仅仅是基于对屏幕的掌握而作为一个应用分发商的存在,无法帮助它建立起可持续的和稳定的商业模式。一则这个领域竞争激烈,充满不确定性,再则安卓的系统不像苹果,它是开放的,而且以免费为主,这让它无法建立起苹果那样的应用和服务独特性(即便苹果,这种独特性也在下降)。      作为互联网公司的小米真正需要的,是像乐视视频那样的拥有一定行业优势地位的用户付费业务,以便当它向用户免费提供硬件时,可以有足够的收费业务来弥补其成本,或者反过来,通过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来提高其硬件的吸引力。      只有这时,它才能沿着红米打开的缺口,继续向下,直到免费,以便牢牢掌握定价权——现在,它面对的是产品价格优势的丧失和品牌定位下移的双重压力。目前不知道小米能否整合雷军系的资源,最终实现“硬件免费+内容服务收费”的模式——在已有的手机厂商中,它是最接近拥有这种模式所需的基因和条件的。      小米的未来:手机公司?硬件公司?电商公司?互联网公司?……      2013年,我还在福布斯时,曾经采访过雷军,并将其作为封面人物(参见《雷军:通往百亿美元》),当被我问到小米是一家什么公司时,他回答道:    “我知道关于小米是哪一类的公司一直有很多争论,今天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不纠结了。我们既是硬件公司,也是电子商务公司,也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没关系,我们是全新模式,很难归类是哪类公司。”      但今天看来,无论希望成为什么公司,小米最现实、也最可能的选择,仍然是首先成为一家持续成功的手机公司或硬件公司,就像SYB讲师尹生在2014年的文章《估值小米(一):它仍是家手机公司》一文中已经详述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百度或其他搜索框中输入相关标题搜到,正是在那篇和随后的几篇中,尹生认为小米的估值最多只有200亿美元,这一判断今天已经得到验证——其中最核心的观点是:      拨开所有的包装,小米本质上和三星、联想、诺基亚没有区别——它首先是家手机公司,因此必须首先作为一家手机公司生存下来。      在一段时间以后,想象力开始让位于残酷的现实,小米未必就能轻易取得三星和联想(作为一家多元信息产品提供商)到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诺基亚曾经获得的成就——在电子消费领域,几乎还没有一家公司仅仅凭借各种诱人的故事和创新的营销手段,就能让用户长期驻留脚步,无论如何,你首先必须是一家性价比优秀的产品公司。       现在,是做出选择,并奋力一搏的时候了:继续坚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硬件免费+内容和服务收费),守住中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手机/硬件公司的地位——这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基石——在这方面,小米仍然最有机会,或者干脆成为一家电商。      否则最糟糕的情况,可能是像曾经的凡客那样在纠结中错失良机——后者主要是在品牌与电商两种模式之间犹豫,最终既无法像一家电商那样完全以规模增长为中心,又因为追求量的增长而拉低了品牌,丧失了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个性。
  • 创业者如何利用大数据

    热点聚焦 2016-05-20
    导语:在星河互联举办的“星河互联2.0——一站式互联网创业服务开放平台发布会”上,《大数据时代》作者、被《经济学人》定义为大数据领域最受人尊敬的权威发言人之一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发表了“洞见未来”的主题演讲。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作的《大数据时代》被称为国外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维克托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个互联网研究重镇任教的经历,早在2010年就在《经济学人》上发布了长达14页对大数据应用的前瞻性研究。维克托为大家讲解了大数据时代人们生活、工作与思维各方面所遇到的重大变革以及对创业者的启发。维克托说,对于我们观察现实以及对于新的世界的理解,大数据是一个新的视野和角度。大数据可以让你有额外的洞察力,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你们每个人都需要在两个方案之中进行选择,如果有大数据的话,你可以更好的了解方案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不仅仅如此,还有更多的东西,大数据可以真正帮助你们,能转变你们作为初创企业面临的挑战。有了大数据,我不需要收集数据了解我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以及面临什么的问题去解决。这就是提供给我们一种能力,一开始的时候,不一定问出一个所谓正确的问题,或者说问我们的问题是不是正确,而是应该有能力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问题。维克托用一个创业公司的例子讲解了大数据,duolingo你可以利用它学英语,人们可以通过duolingo捕捉到的数据发现我们看不到的问题,例如西班牙人学英语的时候方法不对,他们必须找到一些具体的课程去学习,不然就会放弃。正如一些小的创业公司,他们更善于了解如何教授英语,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数据在里面,通过这样的数据,他们可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以前可能没有想到需要问的,这是一个准确的大数据的能力所在,可以帮助你们提出问题,可能这些问题当时都不知道是不是应该问,带来一些深远的结果,这是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现在这个数据就像冰山一样,多数的价值是在水的下面,讲师智库如果要把这个数据不断重复使用的话,针对不同目的使用可以发现所在,这正是你们应该做的工作,有三个战略,第一个战略,尽可能收集更多的数据。第二我们可以从jawbone设备中捕捉我们每天做的工作,收集的数据可以跟我们的朋友对比,他们的运动量多少等等。发现了新的东西,比如说半夜加利福尼亚发生了地震,他们看到了地震在jawbone数据里面的情况,这张图是这个人戴着这样腕带的情况,这是时间点,这是活动状况。随着夜晚降临,人们深层睡觉的时候,发生了地震,人们突然间被惊醒,他们跳起来,可以看到运动量的情况,再一次睡觉,然后早上醒来。不同的颜色表明的是不同的位置,数据是来自于手上的腕带监控他健康状况。这些戴着腕带的人干什么?这是他们对发生地震的反应,负责健康的公司就获得很多的数据,加利福尼亚的人怎么感知地震,他们想我们怎么重复使用腕带的数据,可以对地震做出一些预报,这样的深层使用数据,针对一些不同的问题,能够经常再次使用这些数据。作为创业公司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大数据,大数据可以更新你的产品,这是duolingo做的,通过大数据可以进行创新,可以了解你的客户,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公司都是这样做的。但是现在我们有一些新的工具了,涉及到一些客户的行为关系,即使你是初创公司也一样,比如说像inter ana提供非常强大的大数据的工具,便于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客户。对一些初创公司来说,跟大公司的能力是一样的,或者你使用大数据能管理你们各自的资源。也可以使用大数据创造一些新的产品,有一家以色列的创业公司在工具公司开发了一个消费的产品叫comparaboo,这家公司开始生产一些真正非常好的方法论的算法做数据的分析并不仅仅是对已经有的产品的改进或者提升,能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是别人想不到的一些产品。可以做到商品实时对比,它使得最终用户和客户有更多的可能性,提供了很多建议,并且对结果进行筛选,因此这是一个新的产品,他们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可以有,所以有很多方式,我们说4种方式使得大数据可以服务于你的创新企业,创新你的产品,了解你的客户,更好地管理你的资源,并且创造一个更好的新产品。维克托问答实录问:首先维克托刚才讲到,对初创企业来讲,我们怎么应用大数据的概念,能更好的让我们创业更有效,成功率更高。但是对我们初创企业来讲,各方面的资源很少,我们面临的压力很大,我们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反过来讲,你要收集大数据,要管理这样的数据,要分析这样的数据,本身也意味着在资源、时间上的投入,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希望维克托能够给我们一些更好的建议。维克托:作为创业者你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每一天都有十件最重要的事情摆在你们面前,你只有做其中的5件,所以你必须要选。在一定程度上,这种选择总是会犯错误的,但是你还是要努力去试,你不要太担忧选择正确的事而让这一天过去了,你还没有做任何的决定。我的第一个建议,如果你做一个决定,你需要做决定就做决定,而且快速做决定,怎么样分配你自己的时间资源,哪些事需要做,哪些事不需要做。第二点,如果你有这样的能力得到外面的帮助和指导,你一定要用,苹果非常著名,在1980年的时候,90年代的时候,它失去了方向,因为他们有一个规则,他们不接受所谓发明的东西,来自其他公司的东西我们不用,这是很糟糕的态度,新创企业更是如此,好的态度是倾听别人的指导,接受别人的指导,接受来自外面的帮助,更多的是听从外面的建议,对于那些愿意对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下面我要讲的是数据,作为一个初创企业,一定要保持长期的思维,因为在你初创企业的时候,你太专注于眼前了,如果你心中总不忘远方的话,至少你能思考数据的价值怎样在长期帮助你,如果你不收集数据,不存储数据的话,你在未来就没有办法利用它,即便是说现在没有做任何客户数据的大数据分析,但是至少也应该捕捉这些数据,存储这些数据,因为你有可能在未来,有必要使用它,而且在未来有可能对你的价值非常大。问:你作为大数据领域顶尖的思想家,你提出了关于大数据领域的一些很先进的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关注的是,事件之间的相关性,而不是之间的因果关系,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你非常核心的理念,很多看过大数据时代这本书的人,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多的看法。对于一个创业者和CEO来讲,我们需要知道,我们发现了问题,我们发现了相关性,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需要原因在哪里,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这方面有很多的困惑和争议,希望维克托给大家更深入的一些解释。维克托:确实在这方面大家有很多的争论,这是很好的事情,我们人类,我们想要理解世界,这一点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我们特别想通过眼睛看来了解世界发生着什么,为什么?之后我们就试图看到因果关系,但是事实是,我们觉得我们看到了原因,但是事实上并非是真实的原因。所以我们对于世界真正了解的,远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有些时候如果你不知道原因,但是你看到一种相关性,但是你不采取行动,虽然采取行动是非常合适的,非常实际的。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医疗和健康行业的一个创业者,19世纪的一个匈牙利人,当时他在欧洲一家医院工作,那时候有很多女性生完孩子就发生一些感染去世了,所以他就有这么一种想法,是不是应该说,医生在接诊之前,应该好好把自己的手洗干净,这样的话,不要把细菌传给这些产妇,所以他就一直用这个来推理,他开始在自己的医院里,迫使每一个人都要洗手,死亡率迅速下降,几乎接近于零,完全成功,这是纯相关性对吗?所有的同事,整个欧洲所有的其他医院的医生说,我们才不洗手说,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洗手有助于降低死亡率,这是愚蠢的。这就意味着几十万女性就要无辜死去,而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死去。如果有一件事能够起到成效,你就该做它。问:我理解你的意思,行动的速度、效率很重要,你有另外一个理念,效率比准确性更重要。是整个大数据的核心的理念,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的集合,而不是靠早期,我们必须通过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了解世界。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采样和统计分析已经非常成熟了,采样所需要的时间和收集整个大数据需要的时间,时间资源和效率是更高的,这两个理念之间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矛盾?维克托:其实没有矛盾,只是不同的方法。如果你准确知道你所寻找的数据是什么,那么你就可以使用采样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这种能力综合全面收集数据,也可以采取采样的方法,但是我们的观点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每年都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收集更多的数据,能够捕捉更为全面的数据,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我们的力量,要比采样大得多,因为我们基本上已经接近于全部的数据了,我们就可以让数据说话,我们可以使用数据创造问题,提出问题,而不仅仅使用数据回答我们已经有的问题。我再次告诉你一件事,我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所以我往往并不能提出正确的问题。我觉得使用数据,我就可以得到数据的指导,那么走上正确的方向,引向正确的问题,大家想想,把数据当成是巨大的资源,它是一个导师,它是一个工具能指导你,它比任何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更有力量。问:以前我们用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是为了解决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实际上往往更重要的是,发现更多的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而这个是大数据带给我们以前享受不到的对视野的开拓,发现新的问题,往往是作为一个创业者更重要的能力。维克托:是的。问:我再问一个比较实用的问题。我们一直讲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怎么帮我们更好地创业,更成功地创业,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大数据领域,本身就是创业的一个很热的领域,那么现在在国内,比如说在中国,在大数据领域本身作为一个商业领域来看,在这个方面有哪些你认为比较不错的机会可以跟我们在座分享。我们在座有一些企业本身就是从事大数据的行业,你对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维克托:我可以提供某些专业知识,我不会成为教授来教授你们怎么做,但是我曾经做很多年,非常热衷于关于中国的数据,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中国在很多方面来说,都是从这样的分析、统计、技能方面的很多,来自于中国,可能是西方所缺少的。第二,让我感到非常兴奋的,对中国大数据来说,你们有这样的技能,你知道如果有这样的大数据的公司,比如说在新加坡,或者说是卢森堡,这些都是小的城市,卢森堡只有几十万的人,你们不可能有这样的规模,在中国你们有极大的规模,大数据是一种指数级的增长,随着数据量的增长,所以你们具有这样巨大的优势,在你们手边可以获得,因为对国家来讲,并不仅仅是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国家,你们有这样的独特的优势,这种规模可以给你带来很大的作用。问:我们想用大数据做一些决策或者是创业,但是我发现普通的创业者手里面可能没有大数据,只有小数据,非常局部的数据,我想问一下,小数据和大数据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很全面的数据,数据还准吗?怎么利用大数据的思维在只有很小数据的时候能穿透我们数据的局限性,能做一个大数据的事情。维克托: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澄清一下关于大数据的问题,有很多人认为,大数据几十亿的数据才是大数据,不是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大数据是数据比较综合,全面的获得关于一个具体的现象,关于一个具体情况的数据,如果这个情况只有三千个数据点,你所收集的2999个数据点的话就是大数据的,这就意味着即使是一些小的创业公司也可以做大数据,也是很好的。小的创业公司他们是做3D打印,比如说更具有一些智慧,给这些3D打印机加一些传感器,以便捕捉这些数据,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进3D打印机,了解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好的,然后进行不断地改进。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开始的时候,他们的传感器只是在几十个打印机上,这些传感器不断收集数据,每一秒、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都要收集数据,实际上只有十几个打印机,他们就掌握全面的数据了。可能他们不知道其他的3D打印机发生什么情况,有什么问题,但是几周以后,他们就非常了解了,到底这十几个打印机会有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大数据是一种相对性的概念,这种相对性的概念给我们带来一种能力,能帮助我们创业公司克服一些障碍。
  • 谷歌I/O大会前瞻:虚拟现实可能是重头戏

    热点聚焦 2016-05-20
    导语:说实话很难猜到谷歌会发布什么,但基于官方的会议日程安排和外界的传闻,预计谷歌将关注以下几点。      据CNET报道,谷歌将在本周三举行2016年度I/O大会,该公司将从旧金山回到总部所在地山景市。以前I/O大会是在旧金山的会展中心举行,今年将搬到山景的Shoreline Amphitheater露天音乐会场。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I/O大会是告诉谷歌全球开发者如何使用平台,但用户关心的是产品升级以及重要或全新的产品发布。说实话很难猜到谷歌会发布什么,但基于官方的会议日程安排和外界的传闻,预计谷歌将关注以下几点:      虚拟现实      2016年是VR年,讲师智库I/O大会将举行一次分会议VR at Google,这不奇怪,因为谷歌在I/O上一直讨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比如展示了Cardboard廉价便携的VR眼镜,今年或许有新的发展。事实上,有关VR的传闻很多,Gizmodo和瘾科技创始人彼得·罗哈斯(Pete Rojas)上周三发表推文称,“下周肯定会发布Android VR”,并且是“独立的头盔”。一天后Android Police报道I/O开发者‘工具目录’里有“Google VR”。      Tango项目      会议日程安排显示,谷歌的Tango项目将出现在大会上,这可以理解,因为动作跟踪和地图科技直接与谷歌的VR和增强现实行动有关。HTC Vive用户知道,需要“房间地图”才能绕开现实中的障碍物。在年初的巴塞罗那MWC大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些吸引人的Tango行动,如联想的手机不久将上市。      Android更新      I/O都会发布Android升级,今年有点不同的是,谷歌在3月发布了Android N的预览版,计划在I/O大会上举行分会议“Android新功能”,至少会发布一些新的更新。      Ok Google      谷歌可能在开发很像亚马逊Echo的家用扬声器,虽然相关细节很少,但有报道称其内部开发代号为“Chirp”,可用“OK Google”命令询问天气、搜索网络和播放音乐。传闻称该产品不会在I/O大会发布,但依然能看到相关信息。      做好准备      这是谷歌更名为Alphabet后首次举行I/O大会,谷歌的姊妹公司或项目是否会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还不知道,或许能看到Nest开发的智能家居或Google X的自动驾驶汽车演示。谷歌I/O大会将在美国太平洋时间周三上午10点开幕(北京时间周四凌晨1点)。
  • 巨头们纷纷掘金VR行业,苹果胜算几何?

    热点聚焦 2016-05-18
    今年初的时候曾传出苹果与Imagination商谈希望收购后者,但是近日外媒报道指它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正在寻找图形芯片方面的专业人士因此认为其将展开自研GPU的工作,笔者认为这是苹果为未来的VR业务做准备。网络创业研究中心VR行业兴起面临技术瓶颈        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VR行业领头羊Oculus,催热了VR的商业化进程,随后全球的科技巨头如三星、HTC等纷纷加入。        2015年11月三星与Oculus共同研发的虚拟现实设备Gear VR上市销售,这款产品售价仅为100美元,相比之前的产品价格降低了一半,平民化的价格推动了VR设备的发展。        中国手机企业也看到了VR行业的发展前景,今年初华为、小米、乐视等纷纷宣布进入这一行业,进一步促进了这个行业的繁荣,因此2016年被称为VR元年。         另据市调机构Digi-Capital报告,过去的两个月AR/VR领域的投融资金额已超过11亿美元,这个金额超过了2015年该领域投资总额的6.86亿美元的60%也证明了该行业在加速繁荣。         但是VR行业的繁荣却面临着技术的瓶颈。VR对GPU的性能要求极高,特别是在移动市场GPU的性能要远远落后于PC市场,由媒体人士指体验VR难以超过30分钟,否则会出现晕眩感。         而移动VR被认为更有发展前景,这要求移动GPU开发商需要进一步提升GPU的性能以让用户获得更舒适的体验才能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面对如火如荼的VR行业,苹果并非无动于衷,今年2月著名苹果概念设计师Martin Hajek透露了一些苹果VR设备的信息,近日媒体再曝光了苹果的一份关于VR设备的专利,而目前它正在积极招募VR领域的人才,种种迹象均表明它在开发VR设备。         按照苹果的研发进程预计苹果的VR设备最快在两年后现身,此时同时传出苹果开始展开自研GPU的工作,这两者并非简单的巧合。GPU市场三家企业的性能对比        移动GPU市场主要由高通、ARM和Imagination三家企业分享。高通的GPU只是自己使用,性能表现优异。        最新的高通高端芯片骁龙820搭载的GPU为Adreno530,它的图形性能表现非常好,在GFXbench测试中能够击败苹果A9,在3D Mark中则与苹果A9不相上下。        苹果采用的GPU来自于Imagination,也是后者的一个大股东。         Imagination一般都是将自己最强、最新的GPU独家授权给苹果使用,上述A9处理器中采用的GPU正是Imagination的新一代GPU PowerVR GT7600 。        苹果今年初试图收购Imagination的GPU业务是希望借此让它专门为自己开发GPU以获得更强性能的产品以与高通的GPU竞争。        ARM基本垄断了移动处理器市场,在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发现市场对GPU的需求于是开始发展起了自己的Mali系列GPU,借助CPU占有的竞争优势而迅速在GPU市场崛起,三星、联发科、华为海思都主要采用其GPU,相比起高通和Imagination在性能方面要弱不少。        三星Exynos8890采用的是ARM最新的Mali-T880 MP12代表了Mali的最高水平,不过据GFXBench测试性能不如高通的骁龙820。自研GPU有助苹果获得竞争优势        Imagination的大客户是苹果,但是它占有移动GPU市场的过半数份额,所以不可能将全部精力用于为苹果服务,眼见着高通的GPU性能开始赶超自然让苹果着急。        苹果收购Imagination不成转而自行研发GPU也就成了必然之路,之前通过收购P.A.semi开发自主处理器积累的丰富的经验,而且苹果A系处理器的卓越表现也体现了它在芯片研发方面的成功,因此它独立研发GPU让业界震惊,当然业界相信它能研发出具有竞争优势的GPU。        苹果通过自研GPU可以与现有具有性能优势的CPU进一步整合,降低功耗增强性能优势,同时与它拥有的iOS系统进行芯片层的优化发挥最优的性能,帮助它在未来希望进入到VR行业赢得竞争优势。        这种软硬件优化对于移动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年的iPhone产品在硬件性能较低的情况下正是依靠软件的优化设计获得流畅的体验而迅速在智能手机市场突围。        同时自研有竞争力的GPU也有助于它在企业市场的发展,讲师智库现在开发的iPadPro正希望拓展企业市场,苹果已用它演示AutoCAD、Photoshop等大型软件,但是移动GPU的性能与桌面PC的GPU性能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苹果开发的A系处理器正在极力追赶Intel的CPU性能,如果GPU的性能也能与PC采用的高性能GPU相比拼,无疑将极大的增加成功的机会。        苹果每次推出新产品都要进行长期的准备,为了进入VR市场其先后收购瑞典面部识别技术公司Polar Rose、瑞士面部识别技术公司Faceshift等企业,自研GPU可以认为是它为了进入该行业的又一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