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dia关停在即,云游戏的风口停了?

    热点聚焦 2022-10-26
    云游戏发展至今,已经被诸多游戏公司视为新发展趋势和新增长曲线,然而曾经备受关注的云游戏平台却一直没有很好的市场表现。9月29日,Stadia副总裁兼总经理菲尔・哈里森(Phil Harrison)在文章中表示,谷歌的云游戏平台Stadia将在2023年1月18日关闭服务器,“尽管Stadia为消费者提供流媒体游戏的方式,建立在强大的技术基础之上,但它没有获得我们预期的用户吸引力,因此我们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开始逐步关闭我们的Stadia流媒体服务。”同时,谷歌承诺,玩家通过Google Store或Stadia Store购买的Stadia硬件、游戏以及额外附加内容将可以获得退款,所有订阅用户在2023年1月18日前均可继续在平台上进行游戏。事实上,在正式宣布关停Stadia之前,已有小道消息在互联网上流传,称Stadia Store已关闭,此后,Stadia即将关停的消息便蔓延开来。针对“Stadia即将关停”的传言,谷歌曾公开回应,“Stadia没有关停,请放心,我们一直在努力为该平台和Stadia Pro带来更多优秀的游戏。”然而在辟谣短短两个月后,谷歌不得不承认围绕云计算重塑游戏行业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谷歌发布Stadia时曾将其视为云游戏革命的先锋,此后,随着5G正式商用以及云宇宙风口对的到来,云游戏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加速,但由于大多数游戏公司不愿意将自家热门游戏通过Stadia分发,导致鲜少有用户为Stadia的服务埋单,在苦苦支撑三年后,Stadia只能草草退场。Stadia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云游戏的发展到底遇到了哪些瓶颈,以及云游戏的未来还有没有戏。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云游戏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方式,其本质为交互性在线视频流,游戏在云端服务器上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或指令压缩后传送给用户。由于所有游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本地终端上不再需要安装游戏文件和存储用户数据,因而降低了对用户终端性能的要求。只需要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用户就可以享受云端运行、超高清、低延时、即点即玩的游戏体验。所有的操作和交互都可以在云端进行,并且解放了用户端设备的硬件性能,云游戏也被视为未来的游戏形态。谷歌曾多次尝试进军游戏业务,但一直找不到好时机,直至2019年3月,早就意识到云计算与游戏行业结合大有可为的谷歌,在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其研发多年的云游戏平台Stadia,“Stadia不仅要革新游戏平台,更要彻底改变游戏开发的基本方式”。当时谷歌还宣称,Stadia配备了一个专门用来玩游戏的控制器,用户不必自己花钱买贵到飞起的高配置电脑或主机,也能享受到1080P/60帧的顺畅游戏体验,甚至计划支持4K和8K画面的推送。面对如此强大而便捷的Stadia,有不少观点认为Stadia的出现或将终结传统游戏形态。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更是激动地表示,Stadia可以用技术连接全世界的游戏玩家,在Stadia上Chrome浏览器将成为随时随地可用的游戏大作的入口。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谷歌也进行了诸多布局,比如投入众多的底层技术团队,减少Stadia推流的宽带支出;部署了大量的数据中心、算力资源以降低延迟;打通PC、电视、手机、平板等多终端平台等等。在Stadia发布后不久,谷歌成立第一方工作室SG&E,用于研发云游戏平台的原生游戏内容,该工作室负责人是《刺客信条》制作人婕德・雷蒙德(Jade Raymond),整个团队大约有150名员工。不过,SG&E在未推出任何一款原创游戏的情况下便被裁撤了,谷歌在官方声明中表示,将不再继续投资Stadia原创游戏制作,并关闭旗下两家游戏工作室,未来将专注为用户提供第三方游戏。Stadia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根据手游分析机构Sensor Tower披露的数据,2020年4月,Stadia在iOS和安卓平台的累计下载量已经超过了100万次,达成了关键里程碑。然而在此之后,Stadia迅速拐入下行通道。因为体验上的缺陷,Stadia的用户规模一直未见起色,其曾斥巨资引入一系列3A大作,但效果却极其有限;其次,“先买游戏,再买云服务”的二次付费模式把大部分用户挡在了门外;最后,Stadia的游戏内容也存在重大缺陷,在Stadia上,几乎只有来自育碧、EA等第三方的跨平台游戏内容,而没有任何独占大作。一位游戏行业人士向DoNews表示,云游戏不仅需要技术、内容、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联动,而且还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金,在巨额投入与微薄收益的背景之下,即便是科技巨头谷歌也难以招架。2022年2月,根据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 Insider爆料,Stadia在内部已被“取消优先级”,未来这一业务将转向为合作伙伴提供云游戏解决方案。意味着谷歌已经基本上将该业务判了死刑。谷歌曾为用户描绘了一个美妙的游戏场景,但现在Stadia即将退场,用户也只能接受现实。二、云游戏到底有没有未来?谷歌入局云游戏的背后,是云游戏行业极具发展空间。根据商业资讯公司IHS Markit基于全球16家云游戏服务的表现统计,2018年至2021年,全球云游戏市场规模将逐年上升,且有快速扩大的趋势。2021年,全球云游戏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5亿美元(约合108.3亿元人民币)。另据市场研究公司Technavio最新的研究报告,2021年至2026年,全球云游戏市场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57.3亿美元(约合413.7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1.13%。上述戏行业人士认为,未来云游戏的发展大致会集中在游戏上云和云原生游戏两个方面,其中,目前各大游戏公司均已经布局游戏上云,如《原神》等主流游戏有着不错的表现,接下来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等等,相比之下,云原生游戏尚属空白领域,大多数游戏公司的探索仍处于开放尝试阶段和观望阶段,而真正发力则要等到关键技术有所突破以及云游戏模式被验证之后。事实上,云游戏行业迟迟未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商业化是最大的难题。首先,云游戏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云游戏用户的付费,目前云游戏收费规模仍以订阅制、时长制为主,类似于视频平台的付费模式,但这与以往免费游戏、充值买装备的消费习惯并不一致,用户消费意愿仍需要时间培养。其次,现阶段云游戏的客单价依然过高,由于技术存在局限性,云游戏体验的客单价相对高昂,普遍在2-5元/小时左右,对于以打通下沉市场为终极目标的云游戏平台而言并不友好。高昂的成本投入、较低的客户留存率以及新用户转化不足,最终导致云游戏的运营举步维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在于,云游戏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提升用户粘性和付费转化率将是其发展的基础。从云游戏用户付费转化率来看,80.3%的云游戏用户有付费行为,19.7%的用户没有付费行为。在首次体验云游戏的用户之中,累计付费在1-50元的用户占46.8%,累计付费在201元以上的用户仅占3.9%。另据游戏平台GameTrack的调查报告,其对欧洲用户进行了调研,发现用户对于云游戏的兴趣微乎其微,仅有约15%的用户对此感兴趣,而只有3%的用户表示非常感兴趣。这意味着,目前云游戏用户普遍消费水平较低并且大部分用户对云游戏的兴趣并不高,换言之,现阶段云游戏当地的噱头大于本质。当然,在云游戏赛道上折戟的不止是谷歌,比如微软的云游戏服务Project xCloud,虽然背靠Xbox强大的游戏资源,以及业界领先的Azure云服务设施,但依旧不温不火,而另一家科技巨头英伟达的云游戏平台GeForce Now的情况也基本类似。云游戏确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游戏形态,这已是业内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距离云游戏真正落地的日子仍然十分遥远,云游戏还需要继续摸索。来源:DoNews
  • 阿里巴巴怎么总有新东西?

    热点聚焦 2020-09-18
    在J.K.罗琳的长篇小说《神奇动物在哪里》中,主人公纽特的皮箱里,总是装满着未知的神奇动物,因为这些动物的出逃,纽特开始了自己的传奇冒险。就在今天,2020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喊出了“小蛮驴”,这个物流机器人和它背后的机器人平台,也给两天前在朋友圈满是“是骡子是马”的猜测给出了答案。另一只动物——犀牛,还不过24小时前,才刚刚从阿里巴巴动物园里跑出来。从犀牛的业务架构图看,其科技底座也是阿里云物联网(IoT)平台。而只有一个名片夹大小的业内第一台云电脑“无影”,姑且算一张动物园的门卡吧。从第一只天猫,被质疑名字非常奇怪,到今天的小蛮驴进入各大平台热搜,已经数不清楚阿里巴巴发布过多少“神奇动物”。阿里巴巴怎么总有新东西?云栖大会已经连续12年如约而至,回顾历年较重要的发布,也许能从高科技视角,带来一些发现。喜新,也不厌旧“这是我们第x次参与云栖大会。”在今天现场的MV中,不少人已经连续多年报到云栖大会。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的开场也提到,当初这是许多人不相信的新东西。实际上,更为人所接受和习惯的其实是“守旧”。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麻瓜”对魔法和神奇动物的恐惧在于未知,哪怕它们带着善意。“小蛮驴会替代快递员吗?”“快递员是否会失业?”“安全问题如何避免?”小蛮驴团队核心成员不止一次地被提问类似的问题。张建锋当天则说,阿里巴巴从来不是要做某一项技术,而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真正的问题一定是全局性的。不久的将来,中国每天将会产生10亿个配送订单。仅从运力的需求和服务的质量来看,即便是现在仍然无法做到高质量的单点配送,尤其是在末端物流的环节中。这也是一直颇受争议的快递柜形式长期存在重要原因。而在未来,快递员群体的规模已经趋于稳定,但订单数量却在不断增加。末端物流作为直接触达C端的场景,一定是决定服务质量的最关键环节。同时,对B端来说,末端物流环节又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环节。小蛮驴实物图达摩院资深算法专家陈俊波也在采访中告诉锌财经:“小蛮驴和快递员一定是协作关系。”对用户来说,其实也存在一个矛盾的心理。既希望快递员根据自己的下班时间配送快递,但也理解了实操的不现实,比如晚间配送的安全性、小区是否准入、用户是否愿意被陌生人打扰等等。也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了快递柜这个妥协的产物。如果快递机器人能够规模化投入使用,就可以切实地避免相关的问题。这头高不到一米的小蓝驴,实际的产房是在达摩院。据陈俊波所说,在达摩院的自动驾驶技术下,小蛮驴的自动驾驶率已经达到了“99.9999%”,即便是在高校这样人流密集的场合,遇到突发情况,只需0.1秒就能发布指令并完成决策。从阿里巴巴整个商业场景看,菜鸟已经是年收入超过200亿的物流系统;高德是排名第一的定位关系基础设施;本地生活、同城零售等新零售场景,已经占到整体营收的20%。无论是考虑到末端需求还是精准数据的规模,这个机器人的出炉,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事件。技术,从来都是先于现实的。但技术的本质,是提高人类社会的创新、协同效率,并不是粗暴地抹杀掉人类的价值。失效的“摩尔定律”?今天的云栖大会上,张建锋在线上直播的中途,掏出了一块只有巴掌大小的银色卡片,发布了市面上第一款云电脑“无影”,解决了终端硬件的问题。给人一瞬间的直觉是,摩尔定律难道已经失效了?1965年,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摩尔定律」,意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至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如今,摩尔定律每年只能增长几个百分点,每10年可能只有2倍。摩尔定律的实效,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影响着个人电脑的计算力上限,但与此同时,个人数据的爆发趋势并没有任何放慢的迹象。在张建锋看来,今天人们买手机要不停地增加储存空间,原先是64G的,现在就一定要256G。这是因为以前的64G已经是历史资产了。终端对我们的限制,从娱乐到办公无处不在。个人计算机的未来必然是将算力转移到云端。这也就是今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的首款云电脑“无影”承载的功能。2014年,4G信号开始普及,人们刚刚一只脚踩进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有人在问:云游戏到底是个神马玩意儿。彼时,知乎的高票回答是这样的:你通过QQ远程玩别人电脑上扫雷。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突破现有信息通讯条件下的带宽瓶颈,是如何降低硬件投入的边际成本,是如何解决网络延迟造成的掉帧。也就是说,挡在云游戏前面的不是软件空白,而是硬件障碍。第一款云电脑:无影春节期间爆发的疫情,剥夺了人们走出家门的机会,把不少人困在父母家那台老爷机的屏幕前,娱乐、办公都依靠这个“行动”迟缓的老家伙。以3D设计师这样对计算机算力要求比较高的职业为例,想要流畅地运行3DMax渲染软件,首先需要一台X64的兼容台式电脑,配置6核的CPU,16G的内存,1T的硬盘来储存3D模型,1080Ti的双显卡。这些参数都是普通的配置要求,终端算力的限制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办公能力。而无影作为一台长在云上的“超级电脑”,很可能实现终端的突破。用户可将一张名片大小的C-key连接到电视机、屏幕等任何显示器上,通过指纹登陆ID,就可以进入专属云电脑桌面,访问各种应用和文件。真正做到了软硬结合。根据官方披露,无影云电脑的计算、存储均在云端,单机支持无限扩容,单应用资源可弹性扩展到高达104核CPU、1.5T内存。无影/PC对比图如果持续关注阿里巴巴近一年的业务发布。你会发现需要3D设计、动画渲染的家装行业,已经成为天猫上半年增速最快的行业;阿里云本来就连接了游戏、视频、教育、金融、政府、航空等需要相关场景的行业,目前也已经取得领先市场份额。至少,企业采购和IT运维人员,可以不用为配置参数和系统安全、升级为难了。下一只神奇动物在哪里?云栖大会新品,和阿里动物园“跑出来”的动物,总在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去年云栖,平头哥推出全球最强AI推理性能芯片含光800,推动芯片算力进入普惠时代。阿里入局半导体,平头哥发出先声。当然,底层用户除了熟知蜜獾,对芯片的实际感知,并不会特别明显。但上半年的疫情黑天鹅,的确一下子拉近了感知层和研发层的距离。这也直接催生了犀牛、小蛮驴这样的“新动物”。这两天发布的无影云电脑,天猫好房,其实也与这个逻辑相关。其中,数字化协同可能是最强的一种催化剂。疫情之下,在线办公迅速被催生。但目前,钉钉依然是使用人数最为庞大的办公软件。据最新的数字显示,目前钉钉有超过3亿人、1500万的组织在线办公。在未来,所产生的数据量只会更加庞大。因此,更多云上的生活工作场景,已经不算太远。2009年,阿里飞天云平台诞生之初,最初的使命只是承载淘宝的算力需求。但11年后,阿里云也正式官宣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张建锋认为,“阿里云2.0由简单狭义的‘飞天’云平台,变成一个既有很好的云平台,再加上上面的数字原生操作系统,共同组成的这么一个复合型平台。”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IoT、移动协同都作为底层的技术,成为阿里动物园的基础架构,这些技术大类的融合,最终结果是业务和科技物种的创新。每个动物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出笼之后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就像纽特和神奇动物所在的魔法世界,离普通人“麻瓜”的世界既有隔阂,也有冲突。但最终的故事,依然是在魔法和普通生活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彼此兼容。这才有了哈利波特和赫敏穿过了9又3/4站台,来到了霍格沃茨学习,往返于现实和魔法之间。这样的剧情,也确有点像技术和商业的融合与演进——会伴随质疑,但长期来看,一定是先进替代落后,新的规则代替掉旧的规则。就像千年之前,八百里加急的加鞭快马,会被现在的菜鸟物流和小蛮驴取代。从驯服野兽,到制造机器,再到编写算法,个性化供给,新的规则一直在文明进程中更新重制。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神奇动物”会是谁。文章来源:联商网
  • 雷军“患”上了人才焦虑症

    热点聚焦 2020-09-09
    10年前,彭志斌加入碧桂园时,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问过他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帮我搞一个盒子,把一个人装进去,然后按钮一按,出来就可以知道这人行还是不行,是60分还是70分?”现在或许雷军对彭志斌有同样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9月7日下午,小米公司发布公告称,为加强公司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引入和培养力度,经集团管理层研究决定,任命彭志斌为小米集团副总裁、首席人才官(CHO),负责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及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向CEO雷军和集团总裁王翔双线汇报。 上个月,彭志斌刚从碧桂园离职,离职前任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兰州区域总裁,此前还曾长期担任碧桂园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为什么是彭志斌?据公开资料显示,彭志斌1996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及武汉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雷军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跟彭志斌还有一层校友关系;2014年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获EMBA学位;后来又攻读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除了碧桂园的10年履历外,他还曾在中铁任职过,也曾在中兴、中粮地产等公司供职期间担任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在碧桂园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主要担任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所以他不算是一个纯粹的地产人,现在属于重回科技领域。雷军说:“彭总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十多年的经验,是知名的人力资源专家。他的加入,有助于提升小米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帮助小米吸纳更多优秀人才。”雷军8月11日在小米10周年主题演讲上表示,小米要“重新创业”,并将人才战略放在了重中之重。亦可见,雷军现在对人才有多饥渴。小米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彭志斌在高端人才项目和应届生培养体系建树尤为突出,这两点也正是当下小米人力资源着力投入的重点。据时代财经报道,在彭志斌加入碧桂园的那一年,杨国强招募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开始采用现代管理制度、淡化家族管理色彩。2013年,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全球人才招揽计划启发,彭志斌拟定了“全球30%硕士、70%博士”的新招聘计划,即“未来领袖计划”,在全球广招名校博士,并许以高薪和高职业前景。至2018年,碧桂园博士学历人员已逾千人,成为拥有最多博士的地产商。另据乐居财经2018年8月3日报道,彭志斌对来碧桂园参访的媒体们表示,碧桂园建设了一整套覆盖各层级、各专业条线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涅槃计划、领翔计划和“未来领袖”计划等,持续打造区域总裁、区域执行总裁、执行副总裁、项目总经理、未来领袖和超级“碧业生”等六支人才队伍。其中未来领袖都是博士,他们的人才选拔率26 : 1。已有1122名博士在职,产生了16名区域总裁。超级“碧业生”已到岗1025人,硕士占比80%,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占比40%。为了满足人才成长的能量所需,让员工从被动培训走向主动学习,碧桂园开设了2121门认证课程,2380认证讲师和8000门内部视频课程,中高端管理岗位里,70%来源于符合岗位胜任要求的内部人才。彭志斌因为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组织变革、人才培养体系、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于2017年被中国人民大学评为2017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人物”。或许,这就是雷军想要的“伯乐”和“人才挖掘机”。或许,雷军也尝到了空降高管的甜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此前在一张广为流传的“小米复仇者联盟”的梗图里,曾经小米竞争对手的前高管一个个被雷军收至麾下,譬如卢伟冰、常程、杨柘等人,而华为BG CEO余承东则是那个灭霸。雷军曾在微博上透露过小米公司的干部选拔三原则:1)内部提拔为主,至少占80%;2)同等情况下,优先提拔内部同事,优先提拔年轻人;3)要强化外部引进,只有源源不断引进外部人才,才能使小米团队充满活力。他还表示,自小米上市以来,内部提拔了三位集团副总裁颜克胜、崔宝秋和高自光,三十多位事业部总经理和职能部门总经理等。但从外界的报道和关注度上却给人一种感觉,即在小米,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我们先来看一下,自小米2018年9月上市以来,小米空降的副总裁级别的“外来的和尚”——卢伟冰:金立集团前总裁,2019年1月2日加入小米,现任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小米新晋联合创始人。常程:联想集团前副总裁、人间“万瓷王”,2020年1月2日加入小米,现任小米集团副总裁;王晓雁:小辣椒创始人,2020年1月4日宣布加入小米,现任小米中国区副总裁兼销售二部总经理;杨柘:原华为BG副总裁及中国区首席营销官、原TCL通讯中国区担任首席运营官与中国区总裁、原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魅族公司总参谋,2020年6月2日加入小米,现任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曾学忠:前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手机CEO,2020年7月29日加入小米,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手机部总裁。次一级的小米“复仇者联盟”成员主要是各事业部总经理或总监,包括原暴风TV CEO刘耀平,任小米电视总经理;OPPO Find系列前产品总监王腾,现任红米产品总监;联发科前COO朱尚祖,担任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今年5月跳到了OPPO;努比亚副总裁苗雷,现任小米相机部总监……小米在宣布刘耀平加入的同时,雷军发微博说:“此次任命再次彰显了小米海纳百川的人才战略,同时表明小米将全面强化AIoT战略的执行能力,巩固并继续扩大电视领先优势,发力大家电业务,打响彻底奠定AIoT胜势之战。”与此同时,他还把年轻有为的80后、原小米电视部总经理李肖爽调整为了小米大家电部总经理,显然是为刘耀平腾地儿,也凸显了电视业务在小米内部的重要地位。最能体现在小米“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无疑是最新增补的小米合伙人,这是小米权力的金字塔。8月16日,雷军发布内部信宣布,王翔、周受资、张峰和卢伟冰等四位高管成为小米合伙人,也是小米下一个十年“联合创始人”。与此同时,雷军还宣布了小米新十年创业者计划,“正在选拔百位优秀人才”。这或许也解释了挖彭志斌担任CHO的价值所在。新晋升为合伙人的四位,除了卢伟冰是“复仇者联盟”成员外,其他三位都是小米曾经的合作伙伴、投资人和生态链伙伴——王翔:小米集团总裁、代理CFO,于2015年7月加入小米,加入小米前担任美国高通公司前全球高级副总裁,高通是小米的手机芯片供应商;周受资: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国际部总裁,于2015年7月1日加入小米,加入小米前担任DST中国区合伙人,任职期间DST投资了小米;张峰: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参谋长、集团采购委员会主席,于2016年9月1日加入小米,此前他是小米生态链企业紫米创始人。雷军说“9月1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四年前今天,小米在最困难的时刻,张峰接受邀请加入小米。两年前今天,我和卢伟冰喝酒,成功说服他加入小米”;卢伟冰介绍过了,此处掠过不表,不过他只花了1年半的时间就从一个空降兵升格为小米合伙人的速度让人叹为观止。在雷军晒的一张图片中,五位在任的合伙人雷军、林斌、洪锋、刘德和王川坐在前排,新晋的四位合伙人王翔、周受资、张峰和卢伟冰站在后排。文章来源:联商网
  • 7400家企业,400款App封杀:中国出海大迁徙

    热点聚焦 2020-09-01
    “东方不亮西方亮。”登上印度封杀名单第一批的Club Factory,是印度第三大电商平台。Club Factory创始人李嘉伦没花多少时间焦虑,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决定调转“船头”,离开印度市场。“我们发现印度市场走不通,立刻转向,去寻找其他更好的市场。”“印度只是海外市场中的一个,这边做不了,那就换一个。”做印度版“陌陌”的90后创业者于博,在当地业务扎根还不算很深,心态淡定。于博的淡定,与60天前印度开出中国App封杀名单那夜的“集体恐慌”,形成了鲜明对比。“得知这个(封禁)消息后,我大概花了半天来消化。”李嘉伦近期在其自述中回忆当时的心情。“很多人说,现在是出海企业的至暗时刻。在漩涡中心,我当下的感受是超越于此的。”60天前,包括WeChat、TikTok在内的至少400款中国应用上了印度封禁黑名单,“印度创业大逃杀”、“黯然离场”等充满悲剧性的标题,批量出现在中文传播里。但在封禁60天后,出海创业者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一批创业者不再焦虑,开始果断抛弃印度市场,转向中东或者其他东南亚国家。就连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也在上周宣布停止印度UC web和其他创新业务,并表示这一决策不会对集团发展造成影响。坚守和逃离的风向转变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转变背后,是一场中国出海企业“U盘式生存”的大迁徙。400多款App被封,出海产业链承压于博团队开发的社交应用并不在印度封禁的名单里。这位90后创业者,2018年在猎豹移动负责海外项目,做过印度、中东、北美等市场,后来独立创业,在国内做了一个多人音视频互动社交产品,类似于“陌陌”,今年1月在印度上线。他告诉投中网,现在这款应用在印度的日活达3-5万。“或许是因为体量不大,两次禁令我们的App都没有出现在名单上。”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尽管没有在名单上,于博的业务也受到影响。“第一次禁令对我们完全没有影响,但第二次禁令封掉的不少支付软件中,也有我们的供应商,一度致使我们无法变现。”于博说。由于两大主要渠道——Google Play和App Store——手续费在印度高达30%,加上提现转回国内还要再支付印度政府18%的税费。几近一半收入都交出去了。很多印度的中国出海创业者为了提高收入,都会选择由国内开发、手续费相对便宜的支付软件。在印度封禁名单出来之前,于博使用的国产支付软件,只需要缴纳18%的手续费。但现在,失去了合作伙伴,于博和他的团队也忧愁。国内团队开发的海外网红营销平台Noxinfluencer,虽然也“幸运”逃过一劫,但其实也有业务受影响。负责该平台海外运营的赵磊告诉投中网,Noxinfluencer主要给网红提供数据营销服务,类似国内的新榜,客户主要集中在YouTube、Instagram、TikTok等主流社交平台。Noxinfluencer目前主打欧美和日韩,但印度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每个月UV(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大约300万。TikTok印度市场被禁,也影响了Noxinfluencer的业务。“在我们平台的用户中,目前TikTok的印度网红受到了一定的波及,但在其他欧美市场都没有太大影响。”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印度封禁之后,美国也开始对TikTok“下手”了。在封禁风暴之前,赵磊觉得自家业务其实受疫情的影响更多。“美国今年的疫情控制不太好,用户活跃和消费能力都受到较大影响,我们的客户是出海企业和网红,他们平台的用户和粉丝的消费能力会对他们的收入造成冲击,尽量流量会提升,但是用户的消费会比较谨慎。”林蒙在国内一家云计算厂商任职,他们在印度的客户也出现在名单上,直接的影响就是:收入都要没了。林蒙跟投中网分析称,这次没有预警的、突然的封禁行动,它影响的是整个中国出海企业在印度的产业链,包括设备、支付、变现等。不过,在印度禁令发布后,于博与不少同行进行了交流,他发现扎根不深的创业者,已经开始物色替代者;而出海印度较早的创业者,似乎已收回成本,他们觉得封了也没关系,也能转向别的市场。迅速掉头,迅速逃离,对于出海创业者来说,印度市场不重要吗?印度市场很重要,但想在印度赚钱太难了印度,这个有着全球第二大人口的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绕不开的话题。在出海企业的发展蓝图里,印度又被称作“下一个中国”。特别是中国人口红利渐行渐远后,人口结构仍年轻的印度(青壮年人口总数约8亿,劳动力平均年龄27岁)更是炙手可热。中国企业家们摩拳擦掌,企图把中国的互联网经验“复制”到那里,寻找下一个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以及下一个TMD(字节跳动、美团、滴滴)。远川研究所援引AppAnnie 2019年的报告指出,2016-2018年间,印度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增加了165%,最受欢迎的应用里,一半来自中国。而且,在印度30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里,18家有中国资本的身影。用户多,增长又快,印度难道不是遍地是黄金?但现实是,至今似乎还没有一家印度创业者能说清,他们在那个市场里没有赚到钱。印度市场值不值得?其实也是近年来创业者们的热门讨论话题。但从“掘金市场”转到该话题上,也表明了出海创业者们内心的摇摆。白鲸出海合伙人&COO刘武华曾分享过一组数据:印度2018年移动广告年度预算只有30亿美金,对比来看,美国有760亿美金、中国有500亿美金。而在这少之又少的广告预算 1/3 归Facebook,1/3归Google,1/3归其他公司。“印度市场移动用户每年人均ARPU(每个用户平均收入) 只有8块,实际数据可能比这个还要差。”刘武华说。ARPU只有8元是什么概念?以被冠以下沉市场代表的电商“拼多多”ARPU作为对比,拼多多今年二季度的平均单客年消费额为1857元。“想在印度赚钱太难了。” 曾担任过六间房产品总监的朱冬说。2018年他去了印度做短视频直播产品,在虎嗅的一篇文章里,他表示在印度本土很多互联网品类的公司,其实已被Facebook、Google等美国大公司蚕食,要切入分一羹,就要烧钱。不比TikTok,这是大多数中国该赛道的创业者耗不起的。印度还是个很复杂的市场。2016年到印度创办Club Factory的李嘉伦说,除了民族、语言、宗教众多,印度需求分散复杂,要打造非标电商生态,万事皆要从零做起。打造印度版“陌陌”的创业者于博也对投中网表示,在印度做社交产品上,还会遇到性别平等与否的问题。“社交做的是连接,现在印度男女还是相对地不平等,女性很难去平台聊天。有很多音视频平台,甚至是雇佣女性去陪男性聊天,如果是你做的是一个纯社交项目,其实在印度很难存活。”总得来说,“拿下印度市场,困难重重。”但经历过印度后,创业者又仿佛拿到了项目过关的通卡。既然在印度能行得通的产品,在其他市场也会有优势。于博告诉投中网,印度公布第一批名单时,他和团队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本质上是中美关系的问题,过一段时间就会平息。但随着关联业务方被下架,他们不由得开始警觉,开始讨论要不要放弃印度的业务。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团队达成了共识:业务在印度市场已经有一定体量,还是要继续运营,但同时开拓中东或者东南亚其他市场。这样一来,“如果印度封掉我们的App,我们就还有可以做的市场。这个决定,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我们产品的全球化。”于博说。虽然此刻“全球化”并不在他们的时间规划里。于博说:“最初,印度市场是我们为印证产品最早开拓的市场,按照原本的计划,在印度的ROI(投资回报率)达标后,我们会把这个模式拓展到其他市场。”李嘉伦和他的团队计划“重启” Club Factory,寻求地域相邻且具有相近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国家,包括东南亚、泛中东、非洲、欧洲等。他分析了Club Factory的优势:一是本地化,经过在印度市场的摸爬滚打,对跨境电商各个环节形成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和国际巨头竞争。二是构建了商品的知识图谱,可以更好地连接供给和需求端,极大地提高电商的运行效率。“这些沉淀下来的技术和方法论并不囿于印度市场。” 李嘉伦说。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印度的确是个重要的市场,但似乎不是唯一的市场。林蒙也认为对被禁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现在只有三条路:一是等待,通过外交政策,修复与印度政府的关系;二是通过印度当地的代理商,换个马甲,包装成一个印度公司;三是调整策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个产品线、多区域发展。“被封禁的时候,心态肯定时想骂人,但也没什么办法,如果真的被禁那就换一个市场接着做。”赵磊告诉投中网。而可以迅速转向别的市场底气,来自于这批企业深谙出海的“方法论”。就像互联网新贵字节跳动的TikTok那样,每到一个市场,就让它的管理团队本地化——TikTok的印度市场,是印度人管理的团队;在美国市场,是美国人管理的团队。出海40年,中国企业的U盘式生存法则中国企业“走出去”,向来被视作企业发展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一种体现。在印度封禁风暴中,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出海创业者似乎都练就了一身“U盘式生产”的本领。投中网发现,这批出海企业家之所以能如此迅速调转“船头”,或许在于他们已经摸清了一套出海的创业模板——一套从设计,到落地的本地化工具包。这套理想的出海模板里,有前期市场的调研、项目的设计、语言交流的工具、供应链等基础设施的了解、法律/当地国情的认知等。就像U盘一样,里面装了这套工具和模板,到了哪个市场,按着基础本地化,再做个性差异化。如今的出海企业们,俨然已是“U盘”型企业。8月初,投中网在杭州与一家跨境电商从业者交流,他所在的公司2019年才成立,不到一年时间里,已成功拿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用户过千万。2019年在成立不久后,这家跨境电商的创始人就对外表示,2020年公司的目标是开拓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接着则是菲律宾和台湾。在这过程里,他们有着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便宜的货品,复制拼多多的社交电商的模式,很快就能在当地冷启动,且流行开来。而实际上,这样的企业在这些年里层出不穷。根据白鲸出海的数据,中国目前有7400多家出海企业。白鲸出海的COO刘武华认为,2016年以来,中国出海企业频率加快,内容、社交、服务、游戏、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出海形式层出不穷,遍地开花。而印度以外,东南亚也是中国出海企业绕不开的市场。一位内容领域的创始人兼投资人也看好东南亚,他告诉投中网自己打算去那边发展。“一方面,东南亚所处的阶段是过去的中国,公认的是下一波机会诞生的地方。另一方面,对于内容领域的人来说,国内的监管各方面限制太多,一不小心就有灭顶之灾,风险太大。”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曹巍告诉投中网,中国团队出海,不论是电商、游戏还是金融服务,把国内成熟的模式搬到东南亚或者印度市场,优势都非常明显,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降维打击。除了东南亚之外,一些出海的创业者还认为日韩、中东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尤其今年亚洲应对疫情比较好,所以亚洲市场会比较稳定,从他们的数据来看,日韩的付费情况都相对更好。于博告诉投中网,印度封禁后,政治风险上升,近期投资人对出海赛道虽谨慎,但实际上“在与投资人交流里,投资人不会过多关注不可控的政策问题,更多还是焦距业务本身。”而对于卷入“暴风”中TikTok,这些出海的创业者们也都在关注,他们希望能从字节跳动的全球化路上学到一些经验。在海外有业务的国内云计算厂商赵磊对投中网表示,对于绝大多数出海企业,面对政府强制性的政令,根本没有抵御的能力。而TikTok的后续,也将为他们要做全球化的企业提供了蓝本。换句话说,印度的封禁、美国的“阻断”,并没有改变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没有打断他们的出海规划。“对出海企业来说,光荣的荆棘路,总要人去探索。” Club Factory的李嘉伦说。(按照受访者要求,于博、赵磊、林蒙为化名)文章来源:艾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