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谌贻琴:2015贵州农村电商销售3.8亿

    热点聚焦 2016-05-26
     5月25日消息,贵州省委副书记谌贻琴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主论坛”上透露,2015年贵州全省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3.8亿。谌贻琴指出,2015年双十一当天农村淘宝交易达到3.5万单,村均单量198单,列全国第一。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2015年全省网商数量同比增长42%,电子商务企业直接就业人员同比增长65%,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1%。”谌贻琴指出, 贵州着力培育多层次的电商主体,大力培育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加大电子商务领域招商引资,加快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强化电子商务平台支撑,推动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帮助大学生、个体工商户和具有专业技能的群体创办电商企业,让更多人触网、懂网,电商队伍不断壮大。此外,谌贻琴分享,近年来贵州省在两张网上有了重大突破,一张就是交通网的建设,一张就是互联网的应用。“到去年年底,我省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超过5100公里,我们是全国第九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是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全省进入了高铁时代,通航机场实现了各市州全覆盖,为货品出山提供了基本条件。”据悉,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国网络电视台、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本届峰会共设开幕式、主论坛、年度盛典、《对话》和八场分论坛,围绕“新使命、新视野、新动力”主题,突出电子商务发展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组织政策、产业及学术等国内外各界领军人物开展深入探讨。中外政要、电子商务及相关行业的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3000余人参加了本届峰会。来自京东、领英中国、敦煌网、滴滴出行、支付宝、海尔集团、58集团、央视网商城、惠普、圆通速递等企业的演讲嘉宾相互交流和分享了他们在电商领域的最新探索和实战经验。会上,贵州省委副书记谌贻琴发表了演讲。贵州省委副书记谌贻琴(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以下为速记全文:谌贻琴: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在此我代表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向各位贵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家对贵州的长期支持、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贵州的时候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总书记说的“有道理”内涵十分丰富,今天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电子商务,我这里就从亿卓电子商务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贵州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有道理?贵州山清水秀气侯宜人,具有浓厚的山地风光,民主风情和特色风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物产最绿色、最有机,有有益于人体健康。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最有特色,最有品位,最有价值的手工艺品。过去由于重重大山的阻隔,这些好东西只是一个传说,山外的人想买买不到,山里的人想卖卖不出,让钱货出山成了山里群众的迫切愿望。近年来我省在两张网上有了重大突破:一张就是交通网的建设,一张就是互联网的应用。到去年年底,我省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超过5100公里,我们是全国第九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是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全省进入了高铁时代,通航机场实现了各市州全覆盖,为钱货出山提供了基本条件。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单品数量少,周转数量多的钱货想在大市场中卖的出,卖的好,卖的快,谈何容易?我们第二张网互联网就发挥了作用,顺应时代大势和群众需求,覆盖全省的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省快速发展,贵州正乘着大数据的列车,突破重山阻隔走向发展的前沿。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经济活动,为钱货出山开辟了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为贵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近年来我省坚持把电子商务作为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从战略层面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去年8月我省召开了全省电子商务发展大会,举全省之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贵州版。我们着力把三农领域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主展场、主力军和主渠道,依托我们独特的山地农业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大数据产业优势,积极构建大数据+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把农村的小生产接入互联网的大市场,农村的小社会接入互联网的大家庭,实现了贵州特色农产品卖的出,卖的快,卖的好。2015年我们全省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3.8亿,仅双十一当天农村淘宝就交易3.5万单,村均单量198单,列全国第一。我们着力培育多层次的电商主体,大力培育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加大电子商务领域招商引资,加快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强化电子商务平台支撑,推动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帮助大学生、个体工商户和具有专业技能的群体创办电商企业,让更多人触网、懂网,电商队伍不断壮大。2015年全省网商数量同比增长42%,电子商务企业直接就业人员同比增长65%,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1%。我们着力构建最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批发、零售、平台、仓储和物流支撑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覆盖,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文件,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电子商务发展步入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完成2668亿,年均增长65%以上,网络零售额累计完成1032亿,年均增长72%。“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实现全省个市区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百分之百全覆盖,建制村50%覆盖,物流配套服务50%覆盖,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创新,用大数据为电子商务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电子商务成为守底线、奔小康的新动力。贵州电子商务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迫切需要得到各方面大力支持和有力帮助,今天到来的各位贵宾都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引领者、推动者,我们愿意洗耳恭听你们的真知灼见,并热诚地欢迎你们到贵州投资兴业,与贵州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最后,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 冯剑锋:跨境出口是互联网+两大诉求

    热点聚焦 2016-05-26
    5月25日消息,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主论坛”上,大龙网创始人、CEO冯剑峰表示,跨境电商出口有可能,甚至在未来三五年以一种主流的方式来展示,会对传统供应链中间环节造成一种革命式的侵袭。冯剑峰称,大龙网第一次提出一个新的模型“两国双园”,一方面大龙网将团结中国2300多个产业,通过共同质量认证方法把他们优秀的新中国制造的产品集约起来。另一方面,大龙网会到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寻找对方国家本土化已经做的很成熟的供应链服务商,用互联网的方法把这两者连接起来。“由过去那种效率比较低下的贸易方式变成一种线下我们中国的产业带可以在对方国家开设中国产品体验店,可以在对方国家和对方国家供应链服务体系开设中国产品的海外仓,但是双方买家和卖家不像过去坐着飞机跑来跑去,而是用移动互联网方式建立起新的通讯关系和订单关系、大数据关系。”冯剑峰谈道。据悉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国网络电视台、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本届峰会共设开幕式、主论坛、年度盛典、《对话》和八场分论坛,围绕“新使命、新视野、新动力”主题,突出电子商务发展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组织政策、产业及学术等国内外各界领军人物开展深入探讨。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中外政要、电子商务及相关行业的亿卓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3000余人参加了本届峰会。来自京东、领英中国、敦煌网、滴滴出行、支付宝、海尔集团、58集团、央视网商城、惠普、圆通速递等企业的演讲嘉宾相互交流和分享了他们在电商领域的最新探索和实战经验。会上,冯剑锋发表了主题为《跨境电商不是互联网+,而是1+1+1——1500万家新中国制造的全球梦》的演讲。(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大龙网创始人兼总裁冯剑峰以下是演讲实录:冯剑峰: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大龙网的创始人冯剑峰。今天在这里我讲一下我们跨境电商出口这个领域,我认为跨境电商出口领域不是简单的互联网+,而是互联网+两个重要领域的诉求。第一个重要领域是我们中国制造的生产能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制造随着贸易的发展,随着制造能力的发展,新中国制造和过去传统意义上在国际市场上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和地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在今天时代下随着制造业能力越来越强大,随着我们制造工艺日臻完善,1500多万家从央企国企到中小企业甚至到民营作坊式工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呼声,这个呼声就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实现新中国制造,就是代表着品质和有自我品牌的意识,实现新中国制造的全球梦。如何实现这样一个转型,由中国的生产商到全球供应商到全球品牌商、全球渠道商的转型升级?这是这个时代下中国制造的群体呼声。过去第一代中国人甚至是古时候的中国人,我们走向国外怎么样传播中国产品?我们有古丝绸之路,这之后我们有大量的新中国人走出去,最初的时候在国外传播的是中国的文化产品甚至是一些工艺产品,主要聚集在唐人街以社团、社区在全世界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和商品。第二代中国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以浙江企业浙江和福建人为代表,每一个国家都有中国大市场,这些人携带妻儿在海外一驻扎就是十几二十年,这几年在全球随着本土化落地发展,我们也认识了很多老前辈,他们孩子基本上已经到了上大学的年龄了,过去他们业态方式就是把中国产品买断聚集在海外大市场,用面对面的交易方式把中国产品传播到全世界。后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设想,今天的80后90后还有没有可能跟上一代中国人一样远离中国到对方国家一住住十几年,特别是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我国国力增强,生活水平提高,这样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大家又有一个诉求就是有没有新的办法就是我不离开我们国家,利用互联网作为渠道,照样可以把中国产品,中国生产的东西传播到全世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我们品牌和定价的话语权?这是一个群体的呼声。所以跨境电商的出口是互联网+的第一种呼声。第二种是在全球其他国家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所有的采购商群体他们表现在全球本土化成熟的甚至是过剩的渠道能力,这些渠道能力有一个呼声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工具像中国进行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采购行为,这种采购行为不是过去集约化的采购行为,而是一种碎片化,大家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中国有阿里巴巴,中国有京东,而作为海外来说,他们老百姓也有需求,可是传统贸易很难把这种丰富多彩的产品进行国际间的传播,因为效率不够高,没有很智慧的供应链存在。所以,全球各个国家对于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他们都有一种搭顺风车的心理。我个人访谈过俄罗斯工贸部部长,我问他如何看待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何看待阿里巴巴走到你们的国家?他告诉我说,我们俄罗斯也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我们的物流业,我们的商贸业和互联网业没有中国这么发达,我们需要这样外来的力量刺激我们,促进我们产业的提升和升级,但是未来一定会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行业。这个话里面一方面表现出要搭乘中国电子商务顺风车的心理,另外一个也是在新时代下基于互联网贸易一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想。因为我是从事跨境电商出口的创业人士,四年前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大龙网是在业界第一个提出跨境B2C模式有一些问题的这个观念,四年前我到巴西,巴西政府对于中国企业用网站和邮包的方法把大量商品通过邮递销售到他们国家,他们是抱着抗拒心理的,很简单,这种方法双方国家利益不是对等的,对巴西来说失去了本土的就业机会,他们失去了本土的税收机会,甚至是他们本土的知识产权、法务、售后服务和文化习惯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基于互联网新型的贸易是一种综合复杂的形态,一方面希望利用互联网向中国制造业改善供应链,提高产品丰富度,一方面又很害怕中国制造业利用互联网的力量破坏本土的贸易和就业机会甚至利益机会。跨境电商出口正是在这两种复杂的诉求时代背景下,我们形成的一种新的产业局面,也就是说互联网+中国制造企业想走出去+海外采购行业想借助中国电子商务力量改善自己的供应链环境。所以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跨境电商出口有可能,甚至在未来三五年以一种主流的方式来展示,而不是大家想象的传统电子商务模式,是对传统供应链中间环节的一种革命式的侵袭。比如说内贸电子商务发展蓬勃,中间很多实体渠道都会被淘汰掉,大量就业机会丧失。对于跨境电商来说这种情况很难发生,因为两个国家属于两种不同的整体,对方可能对新的业态作出新的反应,所以中国制造走出去我们推崇的互联网+,我们推崇的新的跨境电商出口,一定是一种分享经济,是一种共享经济,它是基于平等的基础上,基于国与国共赢基础上新的方式。所以大龙网在业界第一次提出一个新的模型,它不是网站模型。在电子商务行业由于BAT几家公司巨大的成功,几乎这个时代下所有人都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开一个网站卖东西,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你的网店是什么?但是在跨境渠道用互联网替中国制造业打造渠道,可能不是单纯的网站这么简单。所以,大龙网提出两国双元,一方面我们着手来团结中国2300多个产业,希望把他们的产品通过共同质量认证方法把他们优秀的新中国制造的产品集约起来;另一方面,我们找老挝、柬埔寨、缅甸,到对方国家去,寻找对方国家本土化已经做的很成熟的供应链服务商,用互联网的方法把这两者连接起来,由过去那种效率比较低下的贸易方式变成一种线下我们中国的产业带可以在对方国家开设中国产品体验店,可以在对方国家和对方国家供应链服务体系开设中国产品的海外仓,但是双方买家和卖家不像过去坐着飞机跑来跑去,而是用移动互联网方式建立起新的通讯关系和订单关系、大数据关系。展望未来,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都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弯道超车,如果把我们传统的贸易渠道比作羊肠小道,那么新形势下的移动互联网+海外仓+海外展+新中国制造的生产能力,再加上国外本土化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把它们整合起来,也许就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越。因为我们从过去的国道有可能会换到一个新的高速公路,新的高铁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许在未来我们中国的跨境电商出口基地不一定是生产制造业基地,正如同优步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可是它自己没有一辆出租车,美国最大的物流公司没有一辆卡车的道理是一样的。通过互联网,通过大数据,通过网络的整合,为1500万家新中国制造的商人在全球建立起服务体系,建立起全球驿站,实现国与国之间基于公平贸易的共享新经济模式,这就是我所描述和所期待的中国跨境电商出口渠道发展的未来,谢谢大家!
  • 搞零售的想靠内容营销逆袭?3大思考10大案例告诉你秘诀所在

    热点聚焦 2016-05-25
    实体零售面临严峻挑战,内容营销可以出奇制胜,帮助零售企业辉煌出发吗?受电子商务及其它经济因素影响,实体零售业面临严峻挑战。有观点认为它已经开始走在不归的下坡路上,真的如此吗?若实体零售业消失了,讲师智库所有购买都在手机或电脑上完成,那papi酱所说的女人逛街“买买买”的理由还存在吗?当然不会。其实,电商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零售业满足消费者线下需求的功能,比如亲身体验、社交、娱乐等。当然,不争的现实是实体零售业也确实需要转型以适应数字时代的消费者,从简单的商品出售者转变为多元产品及体验的提供者。此外,在社交媒体时代,实体店需要更贴近顾客的心灵,塑造亲密的粉丝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内容营销在传统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中会大有可为。具体而言,为应对零售业的终极挑战:Why Should I Buy From You(为什么我要选择你)内容营销可回答(演绎)以下三个相关问题:(1)Who We Are,我这家店有什么特点;(2)What We Offer,我这家店能提供什么产品及服务;(3)What We Symbolize,我的品牌代表什么精神与理念。本文将总结及归纳具体的思路及方法。Who We Are-我这家店有什么特点1.独门秘笈:内容营销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诠释与别家品牌的不同之处。零售业内容营销也需要展示品牌的制胜一招,才有可能从零售的江湖中脱颖而出。【案例】Crutchfield是美国一家用电器及音响设备连锁店。这个品类中,竞争者们摩拳擦掌,不乏BestBuy、Wal-Mart这样的价格杀手。Crutchfield深知,对于家用电器及音响设备的消费者,有时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此类产品具有复杂性及专业性,惟有充分信息及教育才是说服放心购买的王道。于是,Crutchfield雇用了专业写作班子(CrutchfieldWritingTeam)打造了也许是史上最强的ResourceCenter(顾客资源中心),为顾客提供全面、及时、深入的产品信息。比如,夏天来了,到了在户外与家人朋友优哉游哉的日子。除了啤酒烧烤,你还需要来点振奋人心的音乐吧!但不少人应该对在户外环境下,选择什么样的音响,或是如何布置不甚了解。还是安利一下Crutchfield写作班子精心创作的室外音响配置指南吧——Outdoor Speaker System Planning Guide。读了这篇文章,相信,无论是烧烤唱K,还是在后院阳台惬意,关于音响的选择、布线和安装,你都应该弄的清清楚楚了。平心而论,Crutchfield在这个行业中可能不算最大,也不是最便宜的,但一定是对顾客最友善最贴心的。有了这样的定位,不愁没前(钱)途……2.员工:零售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一线员工与顾客有大量的互动交流,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风茂,都会影响顾客对店铺的观感与印象。故而,零售业内容营销的一个常用手法,就是渲染员工的职业精神与魅力风采。尤其是,若一不小心员工变了名人,这千载难逢的时机别错过呀!【案例】美国连锁超市Target某一收银小哥长得像歌坛小鲜肉JustinBiber,以前没怎么有人注意,但2014年的11月3号,一张偷拍照片被传到Twitter上,小哥瞬间变网红,12个小时内涨粉30万,还上了不少网站头条。于是机会来了,Target的社交媒体宣传团队身手敏捷,当晚上就在官方Twitter发出一条响应帖子,"WeheartAlex,too",我们也爱Alex。这一条简单帖子就获得26000条转发和44000条赞。员工火了,店铺也借势窜红……的确,员工可为抽象的服务带来真切的感动。他们的故事能帮助零售品牌传递人性化的感触,千万不要忽略他们的力量。寻找你的“Alex”吧,哪怕他长得不像JustinBieber!3.顾客:“某人哀叹,我到了30岁还在用X品牌(屌丝们的手机品牌)”。这是智能手机界流传很广的一个笑话,玩笑之外说明这个道理,消费者希望通过产品获得群体性身份认同(比如:高富帅)。所以,店家常在宣传中打造具有诱惑力的顾客”群像”:在我这里购买吧,这样你也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案例】时尚女装品牌Nasty Gal的品牌理念是前卫、洒脱、无拘无束。为了具象化这一品牌理念,Nasty Gal需要精准定位于这个目标群体。当然,自说自话不一定令人信服,但如果Nasty Gal的顾客都能展示出这样洒脱的风范,那品牌精神就不再空泛。怎样才能展示Nasty Gals的顾客风采?在这个表现欲爆棚的社交媒体时代,有什么比得上自拍呢?2014年11月,Nasty Gals在洛杉矶的旗舰店盛大开幕,最引人注目的是店铺更衣室,那里设立了多面镜,方便顾客试衣时从多角度自拍,同时鼓励她们分享到社交媒体。如果美,果敢秀出来!这个自拍友好型试衣间,完美阐释了Nasty Gal的品牌精神,突出了其自信前卫的顾客形象。不论你有没有试衣间,永远不要忽略塑造理想顾客群像的重要性。他们,可能就是你潜在购买者的认同群体,甚至是模仿对像。I Want to Be Like them!(我也想像他们一样)4.供应商:多品牌供应商撑起的零售店品牌,无论多强势,也难以替代消费者对产家品牌的追从或挑剔。比如Wal-Mart卖的牛仔裤牌子是Wrangler,但到高端百货店Macy’s,大家期待看到的就是Levis这样的牌子。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供应商的档次决定了零售店的格局,做内容营销,怎能忘了这样一个重要群体?【案例】Whole Foods是美国有机食品的先驱和领导者,早在1980年就开始“播种耕耘”,但随着消费者健康食品意识逐渐成熟,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就连Wal-Mart也开了有机食品专柜。为稳固有机食品零售业领导者地位,Whole Foods决定把内容营销的重心放在食品源头——供应商身上。2014年底推出Values Matter主题宣传活动,讲述Whole Foods供应商在有机食品领域发展的心路历程。看这条视频,位于德克萨斯的Coyote Creek农场由SYB讲师Jeremiah Cunningham在1997年创办,其初衷是为了摆脱工业化的养鸡模式,走一条天然健康的食品之路。一开始农场就着力开发自己的有机饲料,按走地鸡模式放养鸡群。2005年,与Whole Foods合作,以“Jeremiah Cunningham’s World’s Best Eggs”为品牌将鸡蛋推向市场,受消费者一致好评。如今,每年有2百万只Jeremiah Cunningham鸡蛋走向Whole Foods的货架,它们都来自于漫步在德克萨斯肥沃土壤上的Coyote Creek走地鸡。闻到淳朴的农家蛋香了吗——记住,让供应商闪亮!What We Offer我们提供什么1.决策帮助:零售场景下,消费者除了购买常用必需品,可能还需要为特定场合,特定人群挑选合适的非需品。这对于那些不太熟悉产品品类的人来说,压力山大吧。对,说的就是那个在纠结情人节买什么礼物的你!【案例】2015年情人节,高端百货店Bloomdingdales贴心地用图板式社交媒体Pinterest推出了一款秒懂的礼物购买指南。如果你的她是牛仔女郎,怎能缺了小羊皮靴和牛仔背心?如果崇尚大自然之风,她一定会对新款果蔬榨汁机点赞。若她品味前卫,何不送AUQA“邪恶之眼”羊毛衫,走在路上,那回头率!还在犹豫?那就来套美妆品牌Bobby Brown的Everything Eyes眼妆指南和工具包,捎带一个Breo的眼部按摩仪就完美了!小伙子,情人节为她挑选礼物,Blooingdales也只能帮你到这了!2.演示解惑:有时,消费者不敢轻易尝试新产品是顾虑无法直观想象使用的场景,不知道买回来做什么。因此,零售业内容营销目的之一是演绎产品的使用方法,展示可能的效果。【案例】美国家居超市Lowes主要目标群体是Generation X(40-60),但随着他们家居稳定,房屋装修装饰的需求逐渐减弱,Lowes需要重新挖掘消费主力,例如千禧一代的消费者。他们虽然已进入成家买房行列,但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他们擅长的是鼠标或手机,而不是扳手与电钻。对于他们来说,家居修缮工作繁琐而无趣,较难主动去光顾这样的家居超市。Lowes为了改变千禧一代的这种畏惧心理,与著名广告公司BBDO合作,以#fixinsix为主题标签制作了一系列6秒的短视频,演示如何轻松完成简单家居修缮任务,并投放在年轻人常常逗留的短视频网站Vine上。比如下面这条,家里的浴缸漏水,该怎么办?Simple,首先把浴缸注水到约3/4满,然后用嵌缝密封胶沿着浴缸与墙体喷涂一遍。You are done!完成家居修缮的6秒新技能,你get了吗?Lowes的这一系列短视频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产品使用场景及方法,从感官上降低了家居修缮任务的难度,成功激起了千禧一代的兴趣。视频很快获得数百万次播放,并荣获2014年度的Webby社交媒体营销奖。3.实用工具:新时代消费者工作忙压力大,如果零售店能够提供其简化负担、轻松完成购物的工具,肯定会获得大赞。有没有这样的一个“饮食宝典”,可以帮助妈妈们妥善合理的为一大家子准备一周的伙食呢?有!【案例】英国食品超市Tesco在其网站推出Meal Planner功能,比如对一个4口之家,只需输入烹饪计划的具体要求:7天或5天,一日三餐还是两餐,特殊口味(素食),烹饪制作时间(30分钟,60分钟等),就会得到Tesco专家系统推荐的每日烹饪食谱及食材清单。这个周一的泰国鱼饼及黄瓜蘸汁看起来很清新可口吧!对了,食材清单有了,知道上哪儿买了吧?Tesco全都有喔!4.实体店铺:与虚拟电商不同,实体零售业的根基是店铺。小门面且不说,对于那些越开越大的购物中心,比如能容下32架波音747飞机的MallofAmerica。如此复杂的购物环境,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呢?也是,对店铺设置的了解,是增加消费者探索式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内容营销发力的方向。【案例】Bloomingdale’s位于纽约第59街上的旗舰店堪称高端百货中的巨无霸,商品品类从服装、珠宝、家居、电器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巨无霸中门类齐全,种类繁多,但也容易让人找不到北。不少顾客反映店铺太大,搞不清楚布局和产品陈列。怎么办,给大家发店铺地图?这做法太老套,而且实践证明收效甚微。玩新的!2016年3月,Bloomingdale’s与MuseumHacks公司合作,举办“店内寻宝”(ScavengerHunt)主题活动。参加者以3-5人为单位组队,根据提供的线索在整个店内寻找预先藏好的“宝藏”,找到的“宝藏”越多,奖励越丰厚。参加者还可以#BloomiesHack为标签,在社交媒体上实时直播自己的寻宝过程。不管是对于参与者还是观战者来说,这样的活动直观生动呈现了Bloomingdales店面及产品陈列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消费者在日后的探索及购买。What We Symbolize-我代表了什么品牌精神与理念1.激励:今天的消费者面对来自生活和工作的重重压力,却常常无处倾诉。此时,如果有来自品牌的鼓励及打气,一定会感到亲切温馨。这也是零售业内容营销常打情感牌的原因。【案例】2016年2月板球世界杯赛期间,新西兰ANZ银行(零售服务业)作为赛会官方赞助商,推出DreamBig主题活动与宣传:不谈产品,只说梦想——帮助新西兰圆梦。BirkenheadCity板球俱乐部成立于1898年,是新西兰最年老的板球俱乐部之一。由于年代久远,设施早已落伍陈旧,虽俱乐部有心更新,但缺乏人力及财力去完成。恰逢DreamBig活动,Birkenhead向ANZ银行提出更新俱乐部的梦想清单,并获得批准。当看到被ANZ银行志愿者改造后焕然一新的俱乐部,孩子们的灿烂笑脸,就是对DreamBig的完美诠释。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整个DreamBig的活动和宣传,ANZ银行几乎没有提到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但有这样的一个伟岸的筑梦品牌在你身边,下次有了业务需求,知道该往哪家银行门口走了吧?内容,鼓舞梦想,让零售品牌站的更高,走的更远!2.价值观:设想这个场景:你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正准备挑选一件户外夹克,要防风、防水、轻便和速干,到了Mall一看,好几家店都有你需要的夹克。于是,你陷入无限的纠结中……【案例】2011年11月,户外服装品牌Patagonia干了一件震惊整个服装界的事。它在纽约时报上登了一大幅广告,画面是自家的户外夹克R2,标题却是Dont’tBuyThisJacket(不要买这件夹克)。为什么?文字给出解释:R2夹克是Patagonia的畅销型号,但这样一件夹克在生产过程中需消耗135升水,足够45个人每日饮用。于是文字呼吁:每件衣服的环境成本可能大于其售价,所以如果旧衣服能翻新使用就要尽量这样做,新衣物能不买就不买。好彪悍的宣传(或是反宣传),通过这次高调且出人意料的活动(及其后媒体的热议),Patagaonia彰显了其不懈的环境主义价值观。其实,这个价值观与喜爱户外活动的人群理念,应该颇有相近之处。故而,Patagaonia的举动拉近了品牌与目标人群在精神层次上的距离,吸引了原来对品牌不甚了解或认同的新顾客。有意思的是,虽然这个广告号召大家不要轻易购买,第二年Patagonia的销售反而有了显著提高。价值观,直击头脑,直击心灵。当心心相惜,购买还需要很多考虑吗?Just do it!总结当今世界范围,实体零售业面临挑战,但借助内容营销的力量,可以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零售品牌的功效与力量。重点应落在三大方面:Who We Are,讲述品牌独特优势及主要组成(员工,顾客,供应商);What We Offer,提供具体信息或工具帮助消费者更好决策,解决疑惑,更深刻理解产品或店铺;What We Symbolize,激励鼓舞消费者,或传递价值观,从而把竞争从产品指标拉上更高的层面。做好这三方面的内容营销,你的零售品牌将会清晰而强大!
  • 实体经济不行了,互联网也不行?

    热点聚焦 2016-05-25
    全世界都变了。关店潮愈演愈烈,百货、超市、便利店、餐饮、购物中心全都涉及!铁打的地段,流水的店。关店,或意味着悲情退出,或意味着断臂自救,或意味着重心转移,或意味着斡旋调整。不管是刻骨铭心的教训还是以退为进的战略,关店潮涌现的怵目惊心甚至比开店的宏伟计划更值得关注。中国许多行业正面临着大洗牌。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认为,压垮实体的“真凶”是电商。但真是这样的吗?实际上,电商里的厮杀早已经是惨不忍睹——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成功的永远是少数。现在你也会常常听到一句话:电商越来越不好做了。难题撂在我们面前:实体不行了,互联网也不行了,我们何去何从?1、实体经济到底有多艰难?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实体经济有多惨?网上流传的一个比方很贴切:20年前,你爸月薪500元的时候,一个打火机是1元,现在你月薪5000元了,一个打火机还是1元。这些制造业老板是不是很悲情?2016年3月,光谷客一篇《武钢减员5万,一个普通钢铁家庭的沉浮》的调查报道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其描述的武钢现状让人触目惊心:总经理落马,裁员5万人,武钢成为一座温水煮青蛙式的封闭城堡。连擦皮鞋的都知道,“武钢不行了”。武钢在2015年第三季度进入全面亏损,每月亏损额达到5亿。“在去产能这个大背景下,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这8万人不可能都炼铁、炼钢,那么只能有3万人炼铁、炼钢,裁员5万人,这就是武钢现在在做的事情。”武钢大规模裁员只是传统制造业举步维艰的一个缩影。传统制造业哀鸿遍野。农业,三大主粮价格全线下跌。工业,PPI连续49个月下降。餐饮,中高端的都卖自助餐了。酒类销量下滑,红酒烂市了。钢铁水泥煤炭,回到90年代的价格了。制造业的萎靡直接导致的是实体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很多开实体店做生意赚钱的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有的直接关门倒闭。而且,按照目前的形式发展,未来几年,实体店倒闭潮会越来越猛烈。年初,亿卓一份在网上流传甚广的《实体店阵亡名单》揭露了实体经济“尸横遍野”的现状。名单上大致列出了涉及百货、超市、奢侈品品牌、服装行业和餐饮等7大领域,其中包括梅西百货、万达百货、香奈儿、沃尔玛、家乐福、7-11、麦当劳、咖啡陪你、美特斯邦威、李宁等等知名品牌。实体店的倒闭,让很多人把矛头指向电商。甚至很多实体店在清仓处理时打出了这样的标语:“网购打击生意难做”“微商疯狂,网购疯狂,生意不景气,马云我恨你”,甚至极端的有“淘宝不死,中国不富”。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是淘宝压垮了实体,压死实体店的竟是这些……2、寻找压垮实体经济的“元凶”第一种死法:高租金压垮实体店早在14年年底,就有媒体报道称,上海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已是20年前的5倍和10倍,但商品销售毛利几乎没有增加,引得大批内外资企业陆续关闭门店。另有媒体统计,目前二三线城市商业街上的专卖店,一年房租200万—300万元,很多专卖店年销售额也就只能做到几百万元,刨去人工、税收、水电等费用,利润所剩无几。开个小店,养活一家人这样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线下生意做得好的,可能就剩下那些非常注重体验的行业了,比如饮食、沐足、体育运动等。昂贵的租金成本,加入发展狂热的互联网,确实使越来越多的生意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第二种死法:高税费之殇社会保险33%,企业所得税20%,增值税17%,个税累进,粗算10%,贷款利息10%,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动不动被科长起诉罚款,你还得找个律师应付一下。如果还觉得容易的话,你可以办个企业试试看!现在在上海开个最小的公司,租最小的市区办公室,人工,房租,办工设备,税费,样样都贵,起步每年40万。十人公司每年要100万。这是最低标准,员工还十分不满意待遇。普通人有啥生意,能够在养活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还能够赚钱?第三种死法:林林总总的成本节节攀升对于制造业而言,主要的生产要素都在涨价。工资社保,每年增加12%-15%,食堂菜价,水价,气价,都在涨,房租是长期合同,一般也是每年上涨一点点。再算算物流成本,中国到处是收费站,产品从苏北小县城出厂,到四川小县城销售,中转三四次,价格基本是涨三倍,否则就是亏。总而言之,所有东西都在涨,唯独是出厂价格持续下跌,小老板真的是欲哭无泪了。现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黑白两道的压迫,销售冷到冰点,知识产权保护为0,合同无法履行,到处都是收费站。这种现实情况,怎么可能产生大批优质企业?第四种死法:融资难,难于何处?没当过老板,很难深刻体会到贷款的酸甜苦辣。如果你要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去申请企业贷款,那无数表格和各种痛苦,会让你觉得办企业好像是在干坏事。如果是炒房去贷款,随便开个假证明,说自己月薪四万,银行会默契的假装不知道,闭起眼睛放贷。为什么银行不肯放款给中小企业?原因很简单,你的生意不能稳赚钱,银行不想借给你。贷款100万元给小民企和贷款一个亿给大国企,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银行自然没有心思理会中小企业了。现在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国企拿到了资金后无处投资,于是资金在国企手里转个弯,高息放贷给中小企业。国企成为贷款的二道贩子,再扒了小老板一层皮。中小企业雪上加霜,惨惨惨。第五种死法:劳动力的缺失中国制造业不是和欧美日制造业竞争,而是和有天量贷款的国企基建竞争资金实力。建筑工地开出的超高工资,普通制造业根本无力对抗。你培养了3年的SYB讲师熟练工,工地一加薪就跑了,你和谁去竞争?所谓招工容易,是要高工资的,否则没人来,现在一个办公室文员,吹空调都要3500+五险一金,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是国企主导,根本不考虑投资收益,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缺人就加工资,通过高工资诱惑制造业服务业的人到工地砌砖。基建的资金来源于贷款,且无所谓还贷,制造业要考虑成本和利润,只好收摊了。许多高速公路给农民工发高工资,但本身亏损,搞笑吧?一旦不印,农民工的高工资立即就没了。3、互联网泡沫问题是,实体店哀鸿遍野,难道电商就是风生水起了?其实,电商也未必见得乐观。电商早已不是一片“蓝海”了,拼得热火朝天,成为死尸一大堆的“红海”。从1994年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这22年,历经门户为王、网游兴起、户外媒体崛起、搜索胜出、网络文学问世、电商混战、千团大战、网络视频争雄、社交热潮、P2P爆发、O2O潮涌等诸多创业风口。这中间,一败涂地者有之,功成身退者有之,倾家荡产者有之,一夜暴富者有之,“一将成名万骨枯”适用于每一段互联网发展历程,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在互联网大潮中向死而生,e租宝、顺丰嘿客、拍拍网、雅虎中国、e洗车的惨案还历历在目,成为在中国互联网创业风口下逝去的公司。过去,从事实体经济的人被互联网人士嘲笑为老土。互联网现在大家看清楚了,就是借钱、发钱和烧钱,去年获得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都快倒闭完了。互联网泡沫的繁荣下,投资与创业成了时髦的运动。然而,一时被资本烘托得高大上的项目,大多数经不起现实与时间的考验,很快就陷入了困境。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O2O创业项目中止、倒闭。每年央视的3.15晚会都会让很多企业颤抖。去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出“刷单”内幕,又引起了一阵骚动,但这早就是老生常谈的行业潜规则了。做电商的人都说:“刷是作死,不刷是等死,刷的就是存在感!”实体店有租金成本,网店也有流量成本,网店不断增多导致竞争的白热化,流量成本也水涨船高。而今年315晚会上一批互联网公司被啪啪打脸: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是“黑心外卖”;车易拍被曝利用信息不对称,截留利益;淘宝、大众点评、美丽说等刷单求好评;海淘儿童用品抽检超1/3不合格;智能设备存在安全漏洞,比如无人机,智能摄像头;手机APP扣费软件;免费WIFI可瞬间盗取一切隐私……可以这么说吧,10家互联网公司7家是要被淘汰的,2家是在惨淡经营的,而只有1家还是可以赚到钱。互联网竞争更为惨烈,那是华丽丽的车轮战,是通过价格碾压来实现自己的生存的。现在的各种互联网创业风起云涌,不要多少年,90%都会倒闭。大浪淘沙,有数据显示,国内互联网公司一年消失了约480万家,只不过,互联网公司的死不像实体店死得那么直观。此起彼伏的互联网公司,“失败基因”在时时发酵,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概念,给自己冠以P2P、众筹或互联网+等新鲜名词的新兴企业家们,谁能告诉我们,究竟要过多久,他们中的多少人以及他们的企业也将会出现在失败者的名单中呢?4、我们的未来在何方?实体店与电商竞争确实极不对称,实体店面临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还有卫生、消防、工商等费用,最后还有逐年攀高的房租,这些支出可不是小数目,而电商恰恰可以规避掉。也说是说,实体店将这些支出转嫁给了消费者,而对于电商而方,恰恰相当于让利给了消费者。于是,线上线下已然出现了两种价格机制。众所周知,消费者是有选择权,他们当然想规避被杀猪的可能。因此,现在最现实的,还是探讨一下商业竞争不公平产生的原因。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市场定价机制未建立健全起来;二是线上线下税费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二相综合,导致市场彻底搞乱,就陷入了目前的乱局。看看邻居日本,互联网化程度其实领先中国,但实体店依然是民众的首选,电商是作为在体验之后的便利性辅助。为什么会出现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局面?原因自然是日本交的是消费税,线上线下都一个样,价格都是透明的,而实体店的服务又做到了贴心到家程度,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一来,电商就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了,至于能够维持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答案似乎非常明确,一方面亟需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则是在强调工匠精神的今天,把产品做到极致,打造自己的品牌,或许是一条出路。第三是学会跨界打劫。这是一个跨界打劫的时代,你不跨界,别人就会跨过界来打你。卖手机的做汽车、做聊天的开银行、玩游戏的卖脑白金,如果有一天你输了,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时代,这就是命运。当然,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汰旧换新是一个自我修复、自我强化的痛苦过程。我们希望中国的这一代90后能继承和发扬新时代的商业文明,不断的创新和创业,改良中国私企的基因,从而创造更加公平的商业氛围。最后,用韩国男子组合Bigbang一首流行歌曲《Loser》的歌词来收尾吧:“ I am a loser I am a loser I am a los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