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克:iPhone售价过高 未来或适当下调价格

    热点聚焦 2016-05-24
          5月24日上午消息,虽然一波三折,但是苹果的印度之旅还算顺利。近日在接受印度媒体NDTV采访时,SYB讲师库克承认iPhone目前售价偏高,未来会考虑下调价格。当然,这对于国产手机厂商并不见得是好消息。  库克接受印度媒体采访        此次库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多个问题,包括未来iPhone在印度市场的发展。库克认为“印度市场会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并表示4G会是此次印度智能手机一个新的增长点”。当然,售价仍是全球人关心的话题。         谈到售价问题时,印度NDTV电视台的维克拉姆·查德拉(Vikram Chandra)提出“iPhone在美国本土价格为600美元,但是这一价格在其他国家可能会更高,而一款手机是否真的能有如此高的价值”。库克则大方表示观点认为“目前产品售价偏高,随着时间推移会适当下调售价”。   发布初期价格一览        事实上,苹果手机价格在全球各地存在明显差异也是不争的事实。仅以发布之初iPhone 6s 16GB版的价格作参考,美版定价约4138元人民币,而在我国和英国这个价格就飙到了近5300元左右。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在采访同时库克也强调“我们只生产我们自认为是优质的产品,不会打价格战;未来会保证印度消费者能以美国市场相当的价格购买iPhone”。所以综合来看,库克所谓的在未来下调价格,短期来讲更像是“平衡各国iPhone售价价差”计划。         不过尽管如此,试想把iPhone国行版售价平均下调一千元左右,对于近年来频频试水高端定位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仍旧不是什么好消息。 
  • 库克与印度总理莫迪会面 到底聊了些什么?

    热点聚焦 2016-05-23
    5月23日消息,据美联社报道,美国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上周六在新德里会见了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会谈中,库克阐释了其对于苹果公司在广大印度市场的规划,而莫迪则向库克寻求对其“数字印度”项目的支持。这一项目专注于信息化教育、健康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印度政府的声明称,SYB讲师莫迪和库克在新德里的会谈还讨论了网络安全以及数据加密。莫迪暗示库克将帮助全球社会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库克于上周二抵达印度,周六时访问已经接近收尾阶段。库克谈到了在印度生产和经销苹果产品的潜力,以及在印度进行应用软件研发的可能。印度是全球智能手机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但目前苹果只占到该市场份额的2%。库克谈到了其在孟买、海得拉巴(Hyderabad)以及坎普尔(Kanpur)等地的访问经过,并在此期间与当地工商界领袖、年轻人以及宝莱坞明星的会面。值得一提的是,库克还特别谈到了其拜访孟买著名的Siddhivinayak寺庙以及在坎普尔观看的板球比赛。莫迪则表示,在印度“眼见为实”,库克的旅行经历将帮助他在商业方面做出决策。莫迪向库克寻阐释了其“数字印度”项目的内涵,提炼出这一项目最关键的三个目标,也就是信息化教育、健康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官方的声明,莫迪希望得到苹果的帮助以推动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数字印度”是印度莫迪政府的旗舰项目,其试图通过信息科技将印度转变成数字推动型社会以及知识经济体。库克认为印度年轻一代人才济济,其所具备的技术是苹果公司希望开发利用的。库克还详细谈论了苹果正在印度著名信息技术中心海得拉巴建设的地图研发中心。针对莫迪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库克表示赞赏。库克说,苹果运转的能源中有93%是可再生能源,并计划推动该公司的整个供应链向可再生能源转移。
  • 人工智能、云计算和VR 阿里布局“黑科技”原为赋能商家

    热点聚焦 2016-05-23
    天猫电器城将合作品牌产品以“电竞比赛”、“K歌比赛”等场景形式搬到第二届亚洲电子消费展(CES Asia)现场。同时,天猫电器城总裁印井为大会带来多项黑科技演示。整理 | 天下网商记者 陆文斌摄影 | 天下网商摄影记者 李俊摘要:天猫电器城将合作品牌产品以“电竞比赛”、“K歌比赛”等场景形式搬到第二届亚洲电子消费展(CES Asia)现场。同时,天猫电器城总裁印井为大会带来多项黑科技演示。手机屏幕上,3D高度还原的购物场景“来到”阿里巴巴总部的淘小店,SYB讲师印井在线选购了一款T恤和淘公仔,通过人脸支付,下单后快递给远在美国的CES A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ary Shapiro,全程不到2分钟。       5月12日,2016年CES Asia展会上,天猫电器城总裁印井发表主题演讲,并现场演示了充满科技感的未来购物一幕,暗示着即将被革新的在线购物体验和交互方式,甚至是物流系统。此外,阿里云小Ai、阿里小蜜等新技术也集体亮相。在会上,印井表示任何创新企业能通过天猫电器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阿里核心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以下内容为印井大会现场的演讲内容,经《天下网商》整理:在17年前一个中国人,带着17个非常热情的年轻人在杭州的湖畔花园创造了中国人的公司——阿里巴巴。我们公司肩负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使命,我们实现了这个使命。我们活下来了,而且在这17年当中,我们的使命一直没有变过。在这17年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创新给我们的生态,因为我们知道阿里巴巴的成功,如果脱离了生态系统一个载体的成功和健康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我们通过C端阿里巴巴去赋能我们的生态。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那么我们如何在帮助企业通过创新技术,去赋能我们的生态?刚刚也提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的使命,也是这17年来支撑我们走到今天的原因。但是在大概一个半月前,阿里巴巴发生了一件里程碑事件,就是我们亿卓智库在财年结束前突破了三万亿元销售额。三万亿元是什么概念?如果说以经济体来说,可以冲击全球第20大经济体,同时,我们也第一次超过了沃尔马全球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移动商业经济体。但是做到这个成绩,没有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健康合作,我们走不到今天。在这17年里面,在支付方面,阿里巴巴通过技术通过创新做了支付宝。然后,因为我们发现阿里巴巴的业务发展规模和量级,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技术都没有办法支持我们的未来发展,所以我们放弃了IOE技术,自己做云计算。同时,由于双十一的出现,使得全中国的物流体系出现了首次瘫痪,所以四年前,阿里巴巴确定要搭建一台赋能全生态献——给所有物流投放的系统——菜鸟,这一切回到我刚刚说一个事,就是阿里巴巴的使命,我们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首先我想说,第一个事情就是生态赋能。从C端而言,阿里巴巴要做的就是让品牌和商家更好地服务他们的用户。在过去三年来有一个趋势就是PC在向移动转型。阿里巴巴的无线端消费体验是通过三大载体,淘宝、天猫、聚划算,我们消费者在无线端的购买路径,一个就是逛和买,然后会分享,和全世界人的分享,形成社交。今天,阿里巴巴日活用户过亿,但大家不是每天都在购物,而是将逛淘宝、天猫和聚划算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商业。我们思考,如何去帮助商家不断的提升逛买分享社交的体验。因为我们知道在无线时代,已经不再是图片当道。随着4G,5G网络的发达,无线端会基于视频的浏览,商家对视频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而高清视频一定会替代现有视频。所以我们在视频上,做了一个又一个投资和开发。第二个是购物、分享和社交。在购买方面,我们在不断的优化搜索结果,提供给消费者最快最便捷的搜索体验。购买后的分享,因为分享可能分为小范围和大范围,但是现在基于无线端,用户的购物路径已经从树状走向网状,所以在无线端信息分享上,阿里巴巴做了非常多的产品。最后一个社交,今天大家在购物后,希望不断地晒给更多人看,而正因为无线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载体,比如网络达人和红人。在阿里生态中,用户跟品牌的连接,已经从店铺转向了粉丝圈,每一个店铺变成了粉丝圈,我们在无线端,在零售事业,建立起我们的粉丝群。我在一个多月前天猫电器城举办的TES大会上,我也宣布过今年要在无线端打造十个品牌具备千万粉丝。我们要不断的让品牌和消费者互动,不断要思考研发方向,以及怎么建设一个品牌赋能用户的产品。首先是全域触达。目前中国无线互联网购物所聚焦的用户都集中在一到二线城市,在三到五线城市加上农村我们还有七亿人可能没有触网,所以我们将会在全域触达做重点投入,让七亿人有更好的机会体现到电子商务的乐趣。去年,阿里巴巴成立了一个战略项目就是农村淘宝,仅仅一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建立了1.4万个农村网点,我们利用村淘去帮助农村,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第二个是人工智能。在未来,阿里巴巴会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我们的搜索结果,我们可预见阿里巴巴未来可以搜索视频,跟用户之间形成交互,会通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一系列提升比人类决策更优的一些体验。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第三个是云计算。我认为未来万物一定互联,每一个产品未来都会连接到网络,每一个产品是交互有是基于对人的了解,所以未来所有物体都会互相连接。第四个是物流。我刚才也提到阿里巴巴在一个三万亿的市场中,是不可能有单一的公司去支持一个三万亿的企业,所以菜鸟物流的定位不是一个传统的物流公司。在淘宝平台上,每天有超过四亿个包裹,我们要赋能给到物流方,规划他们的建设,增强一些体验。第五是虚拟现实(VR)。我认为VR技术在未来一定会改善一系列购物体验,帮助我们以及全球每一个品牌更好的去销售产品。最后就是大数据。现在阿里巴巴已经有三大重要的产品,帮助我们的品牌提升能力。第一个大数据定制,我们的数据是百分之百实时开放给商家的,利用数据帮助品牌更直接快递了解用户的属性和喜好产品,从而推出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 未来一定是个性化的。第二个是千人千面,无线时代后,如果再把一款产品重复的展示给全中国13亿人群是严重的浪费,阿里巴巴通过用户实时的搜索、属性华和购买记录,推荐给每个用户不一样的商品。第三个则是全渠道,以家电行业为例,在中国有接近15万个完全非电子化的渠道,因此他们的数据是跟品牌方是断开的,而我们会帮助品牌方全面推进他们的业务。在这么多数据产品中,我要强调千人千面。对于同一个品牌,针对不同地区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展示,例如华南地区,基于潮湿炎热的气侯,用户在电器品牌的主页上看到的是空调和电商之类的产品。同时,千人千面也会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判断消费能力,根据消费能力反馈和展示给用户的产品也完全不同。千人千面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厂商的转化率,千人千面的功能目前覆盖了30%的基础人群,成交转化提升了80%,有200多家店铺在使用千人千面的数据。阿里巴巴是站在三万亿的世界,驱动零售事业。因此,我是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且我非常坚信在未来万物互联。而阿里巴巴绝对不会停止让天下没有难做的使命。阿里巴巴虽然有4.2亿的年活跃度,但是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世界上仍有40亿人没有接触网络,还没有改变自己生活质量。所以,未来我们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让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都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未来十年电子商务一定不一样,阿里巴巴才刚刚开始,未来是属于有梦想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去改变这个世界。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小米时代结束了,坏在不够偏执

    热点聚焦 2016-05-23
          摘要:当小米丧失对销量、估值高增长,以及传播议程的控制力时,通常所说的小米时代就结束了。它坏在三大失误:从发烧友市场到大众市场的切换不成功,错失产业链布局良机,以及在坚持“硬件免费+应用服务收费”模式上不够偏执。     去年初,尹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2015:小米与反小米者的决战之年》,在那篇文章中,我暗示小米必须在这一年中证明其生态模式的有效性——必须从硬件以外赚到足够收入,以补贴愈来愈惨烈的价格战,甚至在硬件免费的情况下也能运营下去。  而小米的对手——我当时认为主要对手之一是华为——则必须在销量进而是产业链控制上远远超过小米,封杀小米向生态盈利模式切换的可能性。我当时做出这样的判断,依据是中国和全球手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但小米的规模也正接近达到依靠内容和服务就可以相当程度补贴价格战的程度——这是从硬件盈利模式向内容服务盈利模式切换的前提。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在写完这篇文章大约5个月后,我回到了我的家乡,一个典型的四线城市,我在那里发现的事实暗示,胜负的天枰可能正倒向反小米者们——我的那些在2014年还充满热烈期待的、试图通过我搞到一个小米F码(拥有该码买小米手机不用等候)的亲戚朋友们,几乎再也没有提起过小米,他们的口中讨论更多的是苹果、华为、OPPO这些品牌。      说实话,他们的消费倾向让我吃惊不小。我听得最多的是,“现在没有2000以上(的手机),都不好意思拿出手”,而很不幸在他们的印象中,小米已经伴随着红米的铺天盖地,被牢牢钉在了廉价机(在一些中国用户眼中,这个词有时会与低品质相伴随)行列。     小米的预期管理游戏:循环推高的销量、估值和传播议程主导力      现在,战争的结果已经相当明了——曾经的神话创造者被新的竞争者所替代——在IDC发布的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排行中,华为取代了小米位列第一,而小米的份额则掉在了华为和苹果之后。尽管2015全年小米在中国仍然是第一,但在全球的份额仅位列第五,在中国厂商中排在华为和联想之后。      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全球的排名已经被挤出了前五,而在进入前五的三家中国公司中,除了华为外,其他两家是过去几乎没有被小米列为对手的OPPO和VIVO。这两家公司的特点是,它们主要的精力都在2000元以上的中端细分市场。      比出货量份额下降更糟糕的是,小米作为一种风潮的结束。表现在它对传播议程主导能力的下降,而过去这是它整个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饥饿营销是其极致表现):“小米”的百度搜索指数在2012年下半年至2014年底,出现了7次在25万以上的高峰,其中5次在30万以上,而2015年以来只有两次出现在25万以上(30万以下)。      支撑小米神话的另一大动力——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也面临急转直下的形势。据一些外媒报道,投资机构们已经考虑下调小米的估值,讲师智库认为其2014年时450亿美元的估值相对目前的经营处境存在高估。      小米公司的估值从2010年开始到2014年,每年都成倍上涨——2010年为2.5亿美元,2011年10亿美元,2012年40亿美元,2013年100亿美元,2014年450亿美元。不管真实的估值是多少,每年蹿升的估值,以及高速增长的出货量,不停为生态中的所有成员(供应商、开发者、用户、资本、员工、政府、媒体等)注入兴奋剂,这些又反过来推高其估值、销量和生态影响力。      但就像不存在永动机一样,也不存在永远不要求兑现的预期。当人们面对小米让人暂时失去理性的漂亮数字时,总是会忽略小米神话背后的环境因素——毫无疑问,中国世界第一的手机制造能力,以及谷歌在应用商店层面的培育,为小米模式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条件,而这些是所有公司都能分享的资源,同时中国智能手机的雪崩式增长(几乎与小米的诞生同步,2012年增长135%,2013年增长50%,2014年增长31%),又为其提供了动力。      但进入2015年,增长的发动力突然熄火,全年中国手机出货量仅增长了2.5%,远低于全球10%的增长率,而不幸的是,小米的销量过于依赖中国市场,不像华为那样全球化程度较高。但仅这点仍不足以让小米神话破灭,同样立足中国市场的OPPO和VIVO的成功证明了这点。       小米的三大失误:市场切换不成功,错失产业链布局良机,以及不够偏执      失误一:用户从发烧友群体向大众群体切换时,过于依赖价格一种竞争维度,忽视了品质和个性化维度       早在2012年,尹曾经在福布斯中文网撰文《40亿美元估值的疯狂:小米可能步凡客后尘》,在该文中我曾提到小米必须面临的一个战略切换,即从早期的发烧友市场向大众市场切换:      到目前为止,它主要的用户都是那些技术发烧友,对他们而言,小米的最大优势,就是它不是苹果,以及它提供的让它们参与到小米进化过程中的机会,即便小米的产品和服务有点瑕疵,他们也有较高的容忍度。但要达到1亿部的销量,小米必须争取更多的对技术没有任何兴趣、只对价格、品牌和性价比感兴趣的大众用户,而他们可是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      很不幸,小米采取了更为简单的方式来完成这种切换——直接瞄准1000元以下市场的红米。在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用户还是以首次从功能机向智能机切换为主时,这种模式还来了虚假的繁荣——降低了用户使用的门槛,教育了市场。      但当市场倾向于饱和时,用户从首次使用智能机为主转向智能手机换机者群体,他们开始寻找更能符合或彰显自己个性的产品,或者仅仅换一部更加可靠、品质更好的产品,至少是他们认为的可靠好产品(尽管价格也更高,而这时他们已经尝到智能手机的好处,不确定性的降低使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钱),而此时红米在烙在他们心中的印象也使小米的整体品牌受到连累。      失误二:没能及时在产业链布局和提高产业链影响力方面有所作为     雷军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中,第一个从一开始就有产业链经营意识的人,这帮助他开启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创业之旅,也启发了更多的创业者。但当一家公司的销量从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增加到几千万甚至几亿时,其在产业链的角色也从一个拾遗补缺者,转变为产业链的重要变量,这一变化会从根本上改变竞争。     尽管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手机制造产能,但整个产业链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的产量在一定时期是相对有限的,最终对这些零部件和整机的产能的掌控能力,就会转变为对参与竞争者的交货周期、资金周转率、用户满意度、生产成本等的制约或影响。      华为正是借助了其自身的关键零部件布局,以及在设备行业积累的全球产业链影响能力,在竞争中后来居上的——但华为十几年在设备领域的耕耘也不容忽视,它帮助华为建立了支撑一个关键零部件业务的自身规模,以及华为作为中国制造的标签这一品牌价值。      而作为创业新星、没有太多华为这样的资源的小米,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了手机的周边产业,比如智能硬件等。但问题是,当小米手机的行业地位不再时,这些周边产业也会变成无根之木,那时的小米最多作为一个投资者从中分享部分收益。      失误三:不够偏执,未能将“硬件免费+应用服务收费”的模式做到极致     在雷军最初为小米设计的商业模式中,包括手机、应用与服务、MIUI这三环,最理想的情况是,硬件免费,通过应用和服务盈利。但要实现这种理想模式,就必须有足够的应用与服务,特别那些即便离开小米手机和MIUI仍能够运转的应用和服务,这样它的规模就可以超越手机用户数量的范围,提供某种战略上的确定性。      在这方面,小米甚至不如乐视极致,后者通过硬件定价权的牢牢掌握和贯彻——它甚至已经开始尝试采取硬件免费+内容收费的模式——成为互联网电视领域最主要的力量之一,乐视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与其在视频领域建立的地位密切相关,为视频内容付费正在成为用户可以接受的行为之一。      对小米而言,仅仅是基于对屏幕的掌握而作为一个应用分发商的存在,无法帮助它建立起可持续的和稳定的商业模式。一则这个领域竞争激烈,充满不确定性,再则安卓的系统不像苹果,它是开放的,而且以免费为主,这让它无法建立起苹果那样的应用和服务独特性(即便苹果,这种独特性也在下降)。      作为互联网公司的小米真正需要的,是像乐视视频那样的拥有一定行业优势地位的用户付费业务,以便当它向用户免费提供硬件时,可以有足够的收费业务来弥补其成本,或者反过来,通过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来提高其硬件的吸引力。      只有这时,它才能沿着红米打开的缺口,继续向下,直到免费,以便牢牢掌握定价权——现在,它面对的是产品价格优势的丧失和品牌定位下移的双重压力。目前不知道小米能否整合雷军系的资源,最终实现“硬件免费+内容服务收费”的模式——在已有的手机厂商中,它是最接近拥有这种模式所需的基因和条件的。      小米的未来:手机公司?硬件公司?电商公司?互联网公司?……      2013年,我还在福布斯时,曾经采访过雷军,并将其作为封面人物(参见《雷军:通往百亿美元》),当被我问到小米是一家什么公司时,他回答道:    “我知道关于小米是哪一类的公司一直有很多争论,今天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不纠结了。我们既是硬件公司,也是电子商务公司,也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没关系,我们是全新模式,很难归类是哪类公司。”      但今天看来,无论希望成为什么公司,小米最现实、也最可能的选择,仍然是首先成为一家持续成功的手机公司或硬件公司,就像SYB讲师尹生在2014年的文章《估值小米(一):它仍是家手机公司》一文中已经详述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百度或其他搜索框中输入相关标题搜到,正是在那篇和随后的几篇中,尹生认为小米的估值最多只有200亿美元,这一判断今天已经得到验证——其中最核心的观点是:      拨开所有的包装,小米本质上和三星、联想、诺基亚没有区别——它首先是家手机公司,因此必须首先作为一家手机公司生存下来。      在一段时间以后,想象力开始让位于残酷的现实,小米未必就能轻易取得三星和联想(作为一家多元信息产品提供商)到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诺基亚曾经获得的成就——在电子消费领域,几乎还没有一家公司仅仅凭借各种诱人的故事和创新的营销手段,就能让用户长期驻留脚步,无论如何,你首先必须是一家性价比优秀的产品公司。       现在,是做出选择,并奋力一搏的时候了:继续坚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硬件免费+内容和服务收费),守住中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手机/硬件公司的地位——这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基石——在这方面,小米仍然最有机会,或者干脆成为一家电商。      否则最糟糕的情况,可能是像曾经的凡客那样在纠结中错失良机——后者主要是在品牌与电商两种模式之间犹豫,最终既无法像一家电商那样完全以规模增长为中心,又因为追求量的增长而拉低了品牌,丧失了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