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虎要死了,这次是真的:从不可一世到几乎一文不值 雅虎是怎样把自己玩死的?

    热点聚焦 2016-05-27
      4月18日,无数挣扎、拯救、重生之后,这家第一个找到互联网商业模式、第一个千亿美金市值,创造了互联网经济奇迹的曾经伟大公司,宣布只要有人出价约40亿到80亿美元,就可以拿走其曾经傲视全球的互联网核心资产。  而目前的市场反馈是,买家最多只愿出价30亿美金,对比其2000年巅峰期曾经超越1300亿美金市值的辉煌,有点像是打发叫花子。  曾以耀眼光芒照亮全球互联网金钱和精神星空的创新先驱,即将带着落伍者的标签与耻辱黯然地了结自己。一个创造历史的人就这样被历史干掉。  没人想到雅虎会那样伟大的开始,更没人料到它会是这样悲惨的结局。更令人唏嘘的是,从不可一世到几乎一文不值,这出互联网惊天惨案,它只用16年,就唱完了。  这个曾经手握一把天牌的梦幻公司,到底是怎么玩死自己的,而且还死得这么惨?     本来就没那么厉害  成功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事关成功能否持续的大问题。  一个企业的成功路径各有不同,但大致上可分为两种:一是人的能力对成功起了决定性因素;二是天时地利、因缘际会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这其中的另一个普遍规律是,在一个产业从无到有,竞争有限的初始爆发里,成功往往是机会大于能力,偶然大于必然。但再往下走,竞争不断加剧,产业从有到好,从好到差异化细分,要继续取得成功或者捍卫成功,能力会逐渐与成功成正比,必然的东西更将主宰参与者的命运。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雅虎快速崛起为全球网络霸主后,很多人把它的成功等同于创始及经营团队的英明神武,甚至认为是他们的必然能力造就了必然的雅虎。但事实并不是那样,真正造就雅虎奇迹的更多是天时、地利与因缘际会,其创始及经营团队不过是幸运地成为了骑在这些东西之上起飞的人。  雅虎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偶然。创办雅虎并不是杨致远和费罗深思熟虑,精心谋划的产物,而只是他们刚好发现了当时的互联网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又刚好从自己的经验中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偶然地他们就干了。    ▲图:杨致远和费罗  雅虎的衰落其实从站上高峰的那一刻就已开始。  那一刻开始,越来越多对互联网有了更深刻认识,并且经过精心谋划,深思熟虑的人,加入到互联网的新一轮发展与布局,推动行业竞争不但加剧,产品和服务不断差异化细分,也让必然的能力不断成为赢在未来的更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偶然、天时、地利中爆发的雅虎,如果不能快速补上必然的能力这一课,被淘汰出局,就已只是早晚的事。它后来的衰败不过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了这一点,也证明了其当初与后来的必然能力不过如此。  李嘉诚曾说,对他而言,一场最漂亮的仗,是一场事前将得失利害计算得最清楚的仗。从这个意义上说,雅虎曾经的成功,本身就不是一场漂亮的仗。  还有一句话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如果把这个德字,理解成在互联网产业成功的必然能力,曾经那么成功的雅虎,其实是一个德不配位的人。这也是它后来衰败的一个大前提,看懂这一点,也就知道,它的衰败并不稀奇。  这里面有什么教训和启示,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两点:  第一,如果你的成功更多是借机遇的快速爆发而非必然的能力,你要小心,抓紧去补课哦,否则,你怎么上来的就会怎么回去。  第二,如果你是一个有必然能力的人,要有信心去挑战那些因为机遇飞上天的人,而不是抱怨自己当初没机会,或者以为那个成功的家伙真的有多么厉害。  雅虎告诉你,它可能没那么厉害。  看对了趋势,押错了方式  很多人认为,是杨致远和团队没有远见,看错趋势,才导致了雅虎的败局。作为对雅虎和杨致远比较了解的人,我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客观。  互联网的大趋势,杨致远10年前都看到并且看准了。我2005年出版华商韬略(微信id:hstl8888)首部文献时,曾多次深夜越洋电访,全面、权威地报道过杨致远和雅虎。当时,已经投资成为阿里第一大股东,坚定看好电子商务的杨致远,曾在电商之外明确表示:社区、内容、搜索、个性化,是未来互联网的四个战略核心。  这不正是这些年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吗?  看准了未来的趋势,却押错了赢得未来的方式,才是雅虎的致命伤。  雅虎第一个押错的是搜索和内容的未来方式。杨致远和费罗为了让人们更便捷地在网上获得想要的信息而创立雅虎,让雅虎永远帮助人们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最多最想要的信息,也是杨致远和费罗对搜索与内容的长期梦想。  杨致远说,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三个条件:一,全面:信息十分丰富;二,世界性:可以找到全世界的有用信息;三,品牌:要让全世界的网民都知道Yahoo!。  他说的都是对的,但如何全面、世界性、有品牌影响?雅虎押错了宝。  起初的雅虎,本质上是一个内容搜索公司,他们的页面也曾经跟今天的专业搜索引擎更类似。但走着走着,雅虎觉得依靠搜索意味着“内容还是别人的”,他们要自己掌握内容才行,于是大干快上,朝向门户和媒体公司而去。进而发生了今天想来很荒唐的事:当全球互联网加速转向技术驱动内容甚至一切时,雅虎,这个全球互联网霸主却回归传统,将大量精力放在了人工做内容之上。    ▲图:stat counter曾发布的美国各搜索网站市场份额  于是,悲剧很快发生,技术驱动内容很快走到人工干死也干不出那么多内容的程度。雅虎这才猛然发现,谷歌那条什么都没有的搜索框,才是帮助人们最便捷地获得最多最想要信息的最好方式,而人们心目中寻找内容的最佳方式与品牌,也悲催地变成了那条“内容是别人的”谷歌框。  其中,令人唏嘘的还包括,雅虎不但错误地理解了内容及搜索的未来方式,而且还为节约搜索业务投入,拿来主义地亲手培养了干死自己的内容与搜索的未来新方式——谷歌。而这种为了短期利益不惜耗子与猫同床的做法,在后来与微软的合作中竟然还再次同样地发生了,并异曲同工地加速了作死自己的节奏。  即便后来眼见谷歌大行其道,雅虎开始更加注重搜索,并收购Inktomi、Overture加强搜索营销的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他们也依然执迷不悟地以门户为核心来定义内容和搜索。更戏剧和悲剧的,被雅虎收购的Overture,事实上是让谷歌迅速崛起的付费点击业务模式的发明人。显然,雅虎并没有用好这个资源和机会。     押错了搜索、内容的未来方式,让雅虎输掉了一大局。而错过了内容、社区的未来方式,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则让原本有机会扳回一局的雅虎,彻底葬送了自己。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在移动互联汹涌澎湃的大潮里,雅虎既没有自己研发出一款叫好又叫坐的大产品,也错过了通过收购抢占移动互联高地的机会。曾经,10亿美元就可拿下如今3000亿美元市值(Facebook)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但为了少给区区1.5亿美元,他们给Facebook放了生,也掐断如今看来是他们走出绝境的最后一个大机会。  当然,话又说回来。依照雅虎后来的表现,即便他们收了Facebook,或许也还是一死。只不过,会多一个名叫Facebook的倒霉蛋垫背。  讲起这段历史,还有一件事值得深思。事实上,押错了内容、社区、搜索未来方式的,远远不止雅虎,而是与雅虎同期在互联网领域获得成功的一大批人。当不少人嘲笑雅虎押错大宝的同时,国内众多门户网站和投资人其实也犯过雅虎一样的错误。  当年,李彦宏回国创办百度,拿着他的搜索框找人投资,很多网站老板和投资人上来的第一句就是,每个网站不都已经有了搜索窗吗,搜索都做烂了,还有什么可做的。而当马化腾拿着QQ找到这些人时,也是100万块都不给,甚至被羞辱为:我分分钟就能将聊天室改成你这个东西。  真正发展不过才三十来年的互联网啊,多少兴衰,多少血泪,多少经验,又有多少教训!  而我从中体会最深的,是两个事情:  第一、今天让你成功的东西可能真的就是明天让你失败的原因。从雅虎的遭遇来说,它之所以败得这么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曾经赢得那么大。  第二、就互联网而言,研究未来的方式是比研究趋势更重要的事。甚至,对其他行业和产业而言,也同样如此。  人类的需求从趋势来说,几千年都没什么大变化,无外乎是吃穿住行,饱暖情欲,更好的,更好的。但满足需求的方式却是一直在变化着,而且变得越来越快。  雅虎以及众多曾经那么成功最后那么失败的人,给人最大的启示是:你看对了需求的趋势,还要看对需求会以什么方式出来才行。同样重要的一个经验是:如果你是一个行业的领导者,打败你的往往不是和你同样方式甚至同在一个行业的人,而是那些和你不一样,不同行,但却以不同新方式要来满足你所满足的需求的人。  对于动辄要挑战巨头、颠覆产业,成就伟大的人而言,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方式,和你想要颠覆的对象比,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你要成功或许可以有,但要颠覆产业,成就伟大,我看还是算了吧。比如,讲一大堆玄妙的东西,最后给出来的不过是一个更便宜的手机,一台更便宜的电视,这很可能不是颠覆,而是自己作死还不够,还要拉一弯弯的人来垫背,对产业进步一点狗屁意义都没有。  而所谓的以发展眼光看问题,所谓的战略思维,这个发展的眼光,这个战略的着眼点,也不应只是局限在发展的规模大小,更要注意发展方式的变态与变异。  看到了社区、内容、搜索、个性化会继续爆发式大发展的雅虎,要是早早看到Facebook的方式,Google的方式才是未来,或许就不会有今天。  而Facebook、Google现在的方式也总会被新的方式取代的,要是他们不能成为那个新方式的主人,雅虎也一定会在历史中等到与他们的团聚。     不会做一个优秀的失败者  如果能做一个优秀的失败者,即便错过成为谷歌的机会、即便错过买下Facebook的机会,雅虎也不至于沦落到今天仿若丧家犬的悲催。  10多年观察商业江湖下来,我得出的一个经验是,很多人在成功之后都会得上一种“成功病”,而且越容易获得成功的人越容易得这种病,越是成功得大、成功得快的人,尤其是很快当上老大的人越容易得这种病。  这种病的显著病症是:已经落后甚至失败了,却继续沉醉在我是老大的路数里,继续按一个老大的思维和路数去解决问题,试图把当年雄风找回来。某些病得严重的,还会被失败打蒙圈,气急败坏,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他人,走上不做好自己而较劲别人,像输红眼的赌徒,自乱阵脚,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境地,想要继续赌大赢大,但最终越输越大,不但昔日雄风找不回,反倒身家性命都丢掉。  而一个优秀的失败者,则会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站在落后和老二、老小的位置,客观理智地分析利弊,然后以重新开始,甚至从零开始的胸怀和视野,从长计议,重新规划,重新来过。做不回老大,稳住老二,老二也稳不住,那就留得青山在,放下身段,做个小但做得好,留条命,活下去,等风再起,王者归来,也是有希望的。  雅虎败到性命都要留不住的这么惨烈,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个做不得小,也不会做小的“成功病”的使然。纵观它处于落后状态之后采取的策略,很多都不是一个优秀失败者,一个活下来最重要的人应有的表现。  你可以看到,它已经沦落为小弟了,但直到最后,都还在以老大的心态和姿态,财大气粗,横冲直撞,不断十亿、几十亿美元去并购,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不切实际,最终走到今天这个惨样子。  相反,如果它当初能面对现实,调低目标,放下身段,实事求是,以退为进,重新定位,瞄准一个有前景的未来聚焦,壮士断臂,毕其功于一役,凭其品牌、资源、团队,哪怕是跟自己的很多中国学生学习,也会比今天划算多少倍。要知道,网易今天的市值还超过200亿美金呢,几乎是雅虎互联网资产(不含阿里股权价值,而16年前它值1300亿美元,也只是互联网资产)的10倍。  老大没争回来,老二更没戏,最后连安身立命也不行了。这里面,当然有过去的成功留下的包袱对其绑架太深的客观原因,但其主观上我是老大,我是领袖,我怎么能像小公司那么干的成功病心态,恐怕才是最大的障碍。  拿得起,放得下,胜不骄,败不馁,是我们经常讲的话。但真正遇到问题,尤其从云端坠落平阳之后,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这看起来是个心态问题,虚无缥缈,但却是导致甚至主导现实世界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要害,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真是万万要小心。  而这一点,对那些当惯了绩优生的人而言,尤其是重要。什么日子都能过,什么日子都能往好处过,显然比聚光灯下侃侃而谈,鲜花掌声中优雅得体更重要。  雅虎的衰落,当然不只这些原因。创始人的领导力和个性,走马灯式的经理人,甚至在所有巨头级互联网公司中,最近10来年的雅虎,基本上是唯一一个没有真正主人的公司等等,都是问题,一连串的问题。也有人说,杨致远当年拒绝卖给微软是个错误。这看怎么看,如果焦点是如何让事业持续,“儿子”都改姓了,还讨论“儿子”卖得贵与贱,似乎不是应有之意。  甚至,我个人还认为,就算一切都对,这些可能都只占50%的原因。那剩下的50%叫运气。  比如,收购谷歌,收购Facebook,那一念不成导致的天壤之别里,又有多少不是偶然和运气的因呢?  而这么多的原因,我却特别强调上述这三个,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我总有种预感,导致雅虎衰败的这三大原因,即将在中国企业界集中爆发。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把闭关锁国,落后挨打几百年欠下(也是攒下)的发展和财富机遇飞速释放,造就了一大批风口飞上天的成功者。  当这种释放在今天已然是无法继续,创业和产业正如雅虎当年面临的互联网环境,我们有多少像雅虎一样快速成功的人,会像雅虎一样往下掉?我的估计是,不少。  雅虎的故事,是一个坏故事,更是一个好故事。这个故事,值得好好读。
  • 京东农村电商李贺明:以自营自有实现农业三优

    热点聚焦 2016-05-27
    5月26日消息,京东集团农村电商战略负责人、电商精准扶贫协调人李贺明在“2016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交流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农村电子商务实践分享》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京东正在走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道路,特别是县域领导发展。将特色馆自营平台、自有平台,以及线下平台整合起来,最终实现三优,优品、优派和优价。据悉,2016中国(贵阳)电子商务大会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贵州省发改委、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据了解,本次交流会以“新使命、新视野、新动力”为主题,国家发改委、贵阳市政协以及来自河南、广州、南宁、成都等地相关领导参加了互动交流,同时来自河南保税集团、支付宝、京东、敦煌网、海尔集团等电商企业代表均出席分论坛,并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李贺明:各位领导好!农村电商是这两年领导非常关注的,特别是今年第三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正在进行当中。我本人从事农村电商工作有两年多时间了,真心感受到我们在农村或者说在农业电商方面,我们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很多的需求。比如说在农村的市场里面,我们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有什么样的需求,或者说不匹配。首先从需求侧来讲,农民的购物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说我们结婚、生子、建房等等。但是从供给侧来看,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很严重,保证农民买到物美价廉和货真价实的产品,是政府、企业的责任。进口方面我们农产品进口年年增长,价格也是年年走高。在农业方面我们成熟的消费者也是真正存在的,国内农业生产“十二年连增”。那关于县域供给侧改革涉及到第一个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和服务,第二个是农民扩大种植农金,第三个是农资产品和购买渠道。京东农村电商3F战略,第一个是优质商品服务双下乡,第二是产品数渠道进城,第三个是金融农资技术全生态。现在进展到什么地步?第一个在工业品下乡领域,我们在全国大概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国1400个县,设立了县级服务中心。截止到目前我们在20万的行政村建立或者是招募了我们的乡村推广员。我们大型家电的物流配送、售后维修能力已经能够覆盖这1400个县,将近38万的行政村。未来农村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的印象就是多、快、好、省。当然,不仅仅下乡的是产品,还包括服务、售后、维修、配送、安装,所以说叫优质商品服务双下乡。第二个是设立一县一馆一县一电700家,是京东自有品牌、生鲜自营冷链物流的全国布局。城市消费者,对生鲜电商的印象是新鲜安全、品质到家。通过这些形式帮助地方的农特产品在网上展示、销售以及后期的物流、仓储和城市的终端配送,这个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网络。我们能够做生鲜,因为我们建立了三张网,一个是大型产品的物流网,一个是针对农特产品,特别是生鲜产品,我们建立了生鲜冷链网络。未来我们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咨询,把农特产品和生鲜做更好的匹配。第三个是农资和金融方面,我们已经与全国200多家大型的农资企业开展合作,同时我们将产品和服务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卖农资产品,我们也为县域农民提供农资的咨询服务。截止到目前我们授权设立64个农资服务中心,提供很多的服务。在金融方面去年跟四川仁寿开展合作,今年在河南、黑龙江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最后,我们要打破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短板,农民没有知识,我们提供技术培训,没有资金,我们提供资金支持。我们将我们的物流系统向上游进行延伸,将我们的生鲜网络建成之后,这就是冷链运输渠道。将我们的特色馆自营平台,自有平台,以及线下平台整合起来,最终实现三优,优品,优派,优价,这就是京东对于未来互联网+现代农业,特别是县域领导发展。我们正在走在这个路上,未来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县域的朋友,我们一起合作,共同探讨这个模式,谢谢大家。
  • 专访时光网CEO侯凯文:“不计成本”押宝衍生品市场为什么?

    热点聚焦 2016-05-27
    摘要: 钛媒体曾在2016年年初预测,“后产品市场将超越票房”。时光网是最好的例子,其衍生品业务营收从去年商城上线到现在,已经翻了五倍。时光网CEO侯凯文这的确不是一场传统的互联网公司的发布会,LED屏上没有出现排列数据的PPT,也没有技术咖的枯燥宣讲,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经典绘画作品、和电影片段的画面。时光网以衍生品为主题的发布会更像一场多元艺术展。这家从电影分享社区起家的公司,已经在电影市场坚持了10年,从人海战术到大数据分析时代,从社区功能到电商进阶。时光网CEO侯凯文日前接受了钛媒体记者专访,我们聊了聊时光网的转型和电影衍生品市场的崛起。衍生品市场“井喷”侨福芳草地一层,专卖电影IP衍生品的展台上不仅有“大白”、《疯狂动物城》里的各种萌物,还有“钢铁侠”、“魔兽”等硬汉最爱,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是时光网的LOGO。除了时尚商场,在全国万达影院等大院线里也可以看到时光网的货架。这些过去要么出国购买,要么海淘的电影产品,如今已经和我们近在咫尺。这就是时光网自去年宣布开始运营垂直电商后的又一步战略:线下布局(参考钛媒体此前关于时光网转型的深度报道)。同时,时光网目前开发的衍生品已经不局限于手办、公仔等产品,你能看见的是大量融入时尚元素的服装、帽子、背包以及配饰等日常生活类产品。时光网CEO侯凯文告诉钛媒体记者,时光网衍生品业务,从去年商场上线到现在,已经翻了五倍。“这预示着衍生品的市场开始热了,并且也带动了一些广告和品牌业务,所以是相应的一个联动反应,这个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在2016商业科技领域年度预测中曾预言,“后产品市场将超越票房”,时光网的发展似乎正在印证我们的预测。时光网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运作衍生品业务以来,时光网2015年的衍生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倍,今年一季度则更是同比增长了5倍;自主设计的产品数量占据时光网商城产品的30%,销售收入里占70%;B2B电商平台“时光网pro”上线5个月涵盖90%的实名制影院经理用户;目前B端占比30%, C端占70%;线上占80%,线下占20%。2014年开始布局衍生品行业的时光网,就像被幸运之神临幸般的“押对了宝”;但在侯凯文看来,幸运的背后,是长达十年所积累的内功。毫不夸张的说,时光网见证和陪伴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这个平台所赢得的尊重,正是侯凯文对中国电影没有功利心的支持,就像在谈到IP多元发展的时候,他一再强调“为了原创和正版,不惜成本”,这也代表了侯凯文创业的初心。2002年,中国电影票房只有8.6个亿收入;到了2010年,票房收入破100亿;而2015年直接破400亿。中国商业银幕总数达30809块,城市影院6210家。票房收入激增带动了电影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去年开始,以“IP”为核心的电影产业多元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各大影业公司针对IP衍生及周边的布局悄然展开。创业初始,时光网依靠人海战术建立起中国最大的数据库和媒体;2008年,开放电影院信息和放映时间查询功能;2009年打造电影推广功能;2013年开启电影票售卖业务。从时光网成立到2014年之间,时光网一直停留在B2C的商业模式。而直到2015年推出商城,衍生品不仅针对C端,更面向B端开放。这让时光网的盈利模式除了票务、电影推广等业务,迎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以知名衍生品“大白”为例,在《超能陆战队》这部之前并不被看好的迪士尼动画片上映后,获得了大批女性粉丝的追捧,从而带动了衍生品的销售,仅大白手机壳一项的销售就已过万。抵御“山寨”侵略万达院线总经理曾茂军在一份声明中说表示,万达与时光网的合作“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具体而言,即电影衍生产品“从只服务特定用户群,拓展到生活用品领域”。“我的商业计划书,十年来只变过一块儿。”侯凯文说。他不是个技术流,但是在谈及商业发展时一样理性,“时光网每做一件事都是给下一步铺台阶,从电影资讯、社区、媒体、无线、票务、衍生品,我们已经完成了用户体验的闭环。”时光网在新产品的开发商以“慢工”而闻名,仅衍生品一项的开发,就用了3年的筹备时间。但时光网旗下“影时光”设计品牌上线之初,就一气呵成打通了仓储、物流、配送、快递追踪等服务,成为一个“从下单至到货在1-3天内完成”的成熟电商平台。专访时光网CEO侯凯文:“不计成本”押宝衍生品市场为什么?身穿漫威童装的小模特模式固然重要,但支撑平台发展的还是产品本身。衍生品的设计、制作均需要专业的团队,时光网花了3年时间搭建设计团队、工艺团队、生产团队,然后再结合电影上映时间对整个IP进行规划,打通各个环节。这也是为什么时光网能够获得迪士尼、索尼、派拉蒙、华纳兄弟、环球影业和二十世纪福斯全球六大顶级片商的共同授权;也是国内极少售卖好莱坞顶级商业大片正版衍生品的公司——最重要的是众多院线都要找到时光网进行采购。想要做衍生品,授权门槛是一个现实存在的考验,“海外的IP授权方可不是只看你的资金、用户数量就授权给你的,他们要看你是不是在尊重知识产权,你的平台是不是目标客户群,有没有设计的能力,有没有渠道,对方会有一个综合的考量。”侯凯文说。第一口螃蟹的味道美国电影公司很早就开始依赖电影主题衍生品进行多元化盈利,迪士尼和漫威的IP产品更是经久不衰,一个成功的IP除了票房,还需要衍生品市场的验证。而中国市场迟迟无法打开的症结就是一直难以突破“品质关”。在山寨泛滥的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中,电商平台不乏劣质复制品,尤其含有毒塑料等原材料对孩子们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由于“原创”成本高、利润有限,造成原创衍生品多年无人问津。而为了保障品质,时光网所发布的衍生品中,原创占比大于30%;侯凯文更是用“不计成本”去形容对原材料的品控。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光网尚未形成一个“成功的模式”可供复制,而且大多经验来自自身的实践。比如,在合作中团队才知道,一部大电影往往提前一年开始运作衍生品开发,但是超过50%以上的电影,只有三个月时间去筹备,从授权、设计、审核、到生产、上线,时光网做过的最快的案例用了45天。从商场上线至今仅一年,《魔兽》片方授予了时光网全品类设计的权限。从生活用品到数码到玩具家具,整个四大品类的设计,从超过一千多种的设计从中提炼出来三百多种产品,从几块钱的徽章到上千元的手办,从小小的钥匙扣到等比例的角色模型,这应该是仅次于漫威最大的一次衍生品开发项目。侯凯文表示,授权方的信任就是来自于对时光网“原创、正品”的肯定。“这次时光网还负责《魔兽》衍生品示范的设计,就是我们的设计会给到别的开发商手里作为标准。”2015年,王健林与侯凯文的一次约见后,万达购买了时光网20%股份。这一举动曾受到行业的质疑,有电影公司称万达的钱“或许白花了”。今年,当华谊、乐视、阿里、腾讯等影业纷纷进军衍生品行业,万达入股的用意终于浮出水面。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专访黄非红陈庆华:一只小龙虾的品牌梦想

    热点聚焦 2016-05-27
    今年的互联网龙虾外卖市场冒出了一匹新黑马——黄非红酸汤虾馆。从3月18日正式上线以来,一共售出了5000多单,平均每天卖出近100单,客单价200元左右,单日峰值142单,深受食客喜爱。目前,黄非红酸汤虾只是启动了线上外卖计划,在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黄非红酸汤虾馆微信公众号与微信私人号上进行售卖。而黄非红的第一家品牌门店将在6月初正式对外营业,能够在没有门店的两个月时间里通过线上外卖的方式就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黄非红酸汤虾肯定有着其独特的地方。为此,沙水独家专访了黄非红品牌创始人陈庆华,一起来揭秘黄非红酸汤虾背后的故事。黄非红的前世今生今年开始,黄非红酸汤虾创始人陈庆华和苏建君下定决心将“黄非红”品牌进行独立运作,线上外卖与线下餐厅双模式运作,希望打造一个无厨师、无服务员、无收银员的“三无”夜宵餐厅。陈庆华一直认为做餐厅就得踏踏实实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他做黄非红,就是在2014年那个夏天和几个朋友通过几个晚上反复的折腾才研发出来了,一经上市就广受好评。在2015年,黄非红酸汤虾开始在其餐厅尝试互联网外卖,从8月-11月共卖出了近10000份,客单价180元,毛利率高达45%。经过了这一次的外卖尝试,他坚定了要将黄非红酸汤虾品牌化的决心。于是开始四处招兵买马,开始自建同城物流配送团队,准备大干一场。黄非红创始人陈庆华其人其事说起陈庆华,餐饮圈的人觉得他是餐饮里很懂互联网的,顾客们觉得他是可亲可敬的好厨师。陈庆华自己说,他当年学厨师是因为家里穷,做厨师是能吃饱饭的。这么多年下来,他越来越坚信做好的餐饮是不容易的,所以“一辈子,一件事”成了他的座右铭。为了找到最好的食材,在自立门户开餐厅之后,他每天基本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每天凌晨三四点亲自开车去浏阳乡下去采购新鲜食材,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凌晨一两点。正是这样努力的付出,坚持着做好餐饮的理念,也让陈庆华在长沙餐饮圈赢得了同行和顾客的尊重与喜爱。黄非红的品牌初心对于2016年全新起航的黄非红品牌,陈庆华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都市夜宵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却大多以路边摊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小龙虾和烧烤作为夜宵中的两大单品之王,烧烤市场已经冒出了很久以前、木屋烧烤、冰城串吧等知名烧烤品牌,而小龙虾餐饮却很少有知名的全国连锁品牌,这里面肯定有机会存在。据陈庆华分析,小龙虾难以规模化扩展主要还是由于它的季节性。吃小龙虾最好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4月到10月,而另外的5个月基本只能处于停业状态,导致品牌和体验无法持续。所以,作为资深厨师的他研发出了黄非红酸汤系列产品,夏天吃黄非红酸汤小龙虾,冬天吃黄非红酸汤海鲜火锅,让养生可口的酸汤成为黄非红的核心所在,从而打破以小龙虾为主打的餐厅淡旺季问题。不仅如此,陈庆华还亲自研发了黄非红酸汤虾尾、铁鸡斗魔椒、开边猪手、老口子太极图、大片牛肉等十几个新产品,极力简化菜单,实现标准化出品,提升出餐速度。并且在用户就餐过程中融入自选自助的吃法,希望打造一个无厨师、服务员、无收银员的“三无”餐厅模式,让就餐过程成为一种独特的体验。黄非红为何要开放加盟?黄非红的第一家线下门店将于6月份正式对外营业。随后,黄非红计划将对外开启品牌加盟合作,将这两年以来精心打磨和实践的互联网餐厅经营能力进行输出,让更多的用户能够吃到黄非红酸汤虾,让拥有开餐厅梦想的人们能够轻松做老板。陈庆华介绍到,他们开放品牌加盟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是由于黄非红已经具备了品牌复制的能力,形成了完整的餐厅经营管理规范,具备开店作业与人员培训能力,建立了菜品研发与供应链配送体系,并且重新设计了黄非红的全套品牌VI标识体系,从而能够保证产品的品质、服务的体验以及品牌的统一性。另一方面是由于黄非红品牌独立以来,已经陆续收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加盟电话,大家都在追问着黄非红什么时候开放加盟,甚至迫不及待要立马转账的朋友,大家的热情也促使黄非红决定加速品牌加盟合作的步伐。黄非红已经踏进了赛道,只能一往直前。陈庆华和他的团队正以十足的信心和速度向“中国的小龙虾,世界的黄非红”这一品牌梦想迈进。陈庆华说,他的最终梦想就是希望带领黄非红这个品牌走向世界,去纽约、去伦敦、去巴黎……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