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农人 可能是未来的当红职业

    热点聚焦 2020-07-29
    平地很少,土地零散的分布在大山里,这是云南省怒江州典型的地貌。常年湿热、降水量大,按理说,土壤和气候都并不适合种植高要求的作物,但当地的村民却热衷于种植草莓。即便种植条件比较差,经验有限,但村民们却很坚定。「因为在比较边远和贫困的地区,种植草莓成了大家脱贫的希望。」建智科技首席专家程飚对此深有感触,他们曾经为村民提供草莓种植的科技支撑。「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只要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的小问题,对于品质和产量就会有很大提升。」他意识到,传统的草莓种植模式在云南会遇到认知、种苗、技术、设施、采购和市场等问题,「专家资源有限,但种植问题无限。」长期从事大数据、图像识别、光谱识别领域的他,一直在探索如何用技术来实现简单可复制、精细化培植的种植模式。他在找一个突破口。身在荷兰的闵钱希曦,是全球顶尖农业学府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博士。她本身就是一位云南人,出于对农业的热爱,这两年一直在参加一些探索智慧农业前沿的比赛,以此来积累数据,同时检验新的种植理念。抱有不同但又相似的追求,前不久,他们各自所组成的队伍都进入到了「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他们将去研究并落地:通过算法来远程「定制」草莓的口味和产量。从选手招募,到初赛答辩,极客公园一直对这项比赛进行了见证与报道。在决赛中,以青年科学家为主的4 支AI队伍,和来自草莓种植强县的4 支顶尖农人队伍,将开展为期120余天的高原草莓「人机」种植竞赛。可以感受到,掌握前沿技术、理念的人正在改变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这些由程序员、科学家、擅于运用科技工具的农人构成的人群,将成为新一代的农人。我们可以暂且称之为「科技农人」。在决赛于云南昆明正式启动的当天,我们和这些队伍深入地聊了聊,关于「科技农人」,关于AI与人的关系,关于对农业领域的亲身感受,以及怎么改造这个世界。你得看到真实的农村程飚所在的智多莓队是一支来自云南本土的混编强队,由11位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昆明市农科院的专家组成,产业经验丰富。程飚介绍,在推广过程中,即便是将先进的技术方案教给了村民,他们也很难完全照做。「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习惯来,这导致方案效果大打折扣。」新技术推广的难度不仅仅体现在村民的接受度上,也体现在农业人才减少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减贫与创新官员董乐也有相似的亲身经历。「我们走了很多贫困县发现,即便是有了网络和电脑,但当地的电商办公室或者信息化平台办公室,很多时候都是大门紧锁。我们找到当地的领导,他们说村里面没有这方面的人员。」世界各国农业就业人口都在呈现下降趋势,中国最为明显。农业人才的稀缺似乎正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此次比赛评委,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农业先进信息处理专委会主席李道亮表示,「未来30年,劳动力减少这个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会有越来越少的人从事农业领域,劳动力会越来越贵,这是不可逆转的。」他觉得「无人农场」的解决方案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这次疫情给我极大的震撼,什么都能停,但农业不能停。农业停了没有吃的。如何在无人的状态下还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是现在搞农业自动化必须要梳理的问题。」科技不能纸上谈兵。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赵春江认为,未来,小农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同时,电商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产品的标准化。因此,如何让技术真正发挥作用,与农业深度融合,促成一个消费体系,而不是只能展示演示,是发展智慧农业的关键。「就目前技术水准来看,人工智能大规模取代农民尚需时间。」传统队伍「圣野浆果富民队」队长马廷东觉得,人可以根据不同环境立马调整,机器未必,数据积累需要更长时间,并且智慧农业及设施农业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他判断,AI是农业的未来趋势,但还需要很远的路要走。让农民成为「技术工人」AI完全进入农业当然需要一个过程。来自传统代表队伍的纪荣喜是全国劳模,虽然身在传统队伍中,但他认为农业生产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是必然趋势。他在镇江的实验大棚里,也加装了补光、补温、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水肥一体化设备。「我60岁可能就不种草莓了,将来谁来种?怎么种?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人工智能能学习到几十年的种植经验,那是最好不过。」实际上,即便是AI组,大家提的更多的是「用AI辅助人,而不是替代人」。「当前的人工智能,是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弱人工智能,更高级形式则是碳智能和人机混合智能。」CyberFarmer.HortiGraph队伍的代表林森认为,顶尖农人们所担心的「人被机器取代」的问题,并不存在。闵钱希曦所在的AiCU队一共有7 名成员,队伍中有4 位博士,3位硕士,目前都在荷兰不同领域、不同公司和不同机构工作,涵盖了从作物模型、植物生理、采后品质、电子工程、AI算法和应用数学等各个领域。他们将完全在国外参与这次比赛,闵钱希曦介绍,「人类的知识和经验仍然在农业生产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希望未来的世界是任何AI共存的世界。人工智能将替代人类比较繁杂的工作,但是会作为强有力的工具服务于人类创造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让人类可以进行更好的生产工作。」她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和AI共存,并且用更简单、更可持续方法为每个人提供优质美味的蔬果」。「数字化的农业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但我们需要有一条从现实走向未来的路径。」程飚说,这条路径要更多照顾到人的因素。智慧农业最终应该解决两个系统问题,一个是当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一个是当前技能不足的问题。也正是遵循这样的理念,他们的参赛方案是用人工智能来做辅助,一个是对专家的辅助,一个是对种植人的辅助。「用算法训练机器的同时,也希望可以训练农人,让其灵活掌握应用这套技术,让农民变成技术工人,能够对草莓生长节点和模型对应,进而提升整个草莓的商品化率和附加值。」这样,让AI融合进专家经验,也能让专家有更多精力去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120天:前沿科技与小农户实际上,这次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吸引了大量的优秀队伍,在初赛中,有一支叫「红海行动」的队伍同样令我们印象深刻。他们在初赛中,提出了用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设备执行种植的方案,可以利用机器人来实现在合适的时间自动、精准地采摘草莓,进而提升商品果率,以及大幅减少人力成本。不过,对于本次的AI组来说,算法是他们比拼的重点。「红海行动」也因此比较遗憾地未能进入到决赛中。但队长邓捷说,团队的数字化种植探索并未停止。就在前段时间,他们结合初赛评委的意见,邀请了一位中国农科院研究作物模型的专家加入,「我们一起搭建了个小团队,在各个地方开展试验,可以和决赛队伍开展一场『云比赛』」。在决赛中,各支队伍种出的草莓,将经历严格的评估:产量及品质、投入产出比、算法及种植策略的先进性等。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兰克介绍,比赛的关键,在于利用能源及农资最少,种出的草莓品质最优。NJAI. 莓队长、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倪军介绍,利用多样性传感器及作物生长感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升产量和品质。此前,他们已经有过成功经验。「采用新技术的种植策略,肥料利用率可达到50% 以上。」倪军表示,经过实地测算,亩省水70%、省肥50% 左右,相当于每亩地节约了350元,而且还能省下400元的劳动成本。看得出来,决赛正式开始后,队长们已经跃跃欲试了。接下来,在为期120天的远程种植过程中,由人工控制生长的草莓长势会如何,在云南高原的这片实验室里还会发生些什么?参赛的青年科学家们会有什么新的感悟?前沿的实验成果能否顺利应用到产业里、解决小农户的问题?对于他们踏上的这条新道路,极客公园将继续保持关注,并将进展传递于你。文章来源:艾瑞网
  • 经济复苏更需消费添动力

    热点聚焦 2020-07-20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上半年,我国经济由降转升、稳步复苏,消费领域逐步回暖但仍然承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尤其需要激活国内消费大市场,为经济稳步复苏注入更多新动力。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居民增加外出活动,“烟火气”又旺了起来。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6月份降幅进一步收窄,已连续四个月改善。但从累计值来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处下降区间,消费市场全面恢复仍需加力。2019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消费,既是当前经济复苏的压力点,也是经济回升向好的着力点。当前,要更加注重消除供需两端“温差”,把长期和短期结合起来,做好扩大内需这篇大文章。短期来看,要想方设法把被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下降32.8%,住宿、电影、旅游等行业受影响较深。近一段时间,在各项促消费政策的带动下,从推进家电、汽车消费到打造购物节、发放消费券,从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将有序恢复营业到恢复旅行社跨省团队游,消费市场回暖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多,市场活力逐步提升。激活消费市场,也要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疫情“大考”下,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逆势而上。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当前,要顺势而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社会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倾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长期来看,要用改革的办法更大释放消费潜力。要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全面提升国产商品和服务竞争力,丰富优质消费品供给。同时,要多措并举稳就业、增收入,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让消费“跑起来”。此外,要全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强化市场秩序监管,打通消费领域的堵点痛点。文章来源:艾瑞网
  • “国家队”5万亿参战产业互联网

    热点聚焦 2020-07-17
    5万亿,约相当于1个阿里,2个半京东,5个拼多多。2018年7月,有人预测,某个群体2020年电商交易额将突破5万亿元。2年过去了,实际情况可能比5万亿还要多一些。但是,这个群体并没有太引起业界的注意。因为,他们是央企电商。确实,央国企电商自成体系,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内部采购或自营销售为主,先天与热闹的风险投资、电商卖家、网红直播关系不大。意料之外,产业互联网来了“相当一部分产业互联网创业必须跟央国企打交道”亿邦智库一位资深分析师坦言,“石化、塑料、钢铁、水泥、MRO工业品、机械装备等等,不是从央国企电商拿货就是给央企电商供货。可以想象,年线上交易额已经超过5万亿的市场,无论放在产业互联网创业平台的上游还是下游,都是核动力级航母的产业推拉力。”多层次的合作已经在进行当中,比如:截止2020年3月,产业互联网平台“震坤行”已成功对接央企多达22家,提供MRO工业品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央企电商化采购;2020年4月21日,中国建筑集团云筑网与京东企业业务达成战略合作,京东企业业务将为云筑网提供办公用品、工业品相关品类,超5万个商品数字化信息将与云筑网打通;钢银电商、兰格钢铁等产业互联平台把央国企业的订单作为风控保障标准,重点面向此类订单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早在2019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国资委会见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时就表示,鼓励支持中央企业与腾讯公司等互联网企业加强务实合作;即便在金融领域,四大国有银行中也已经有3家和腾讯云有合作。央企电商,也有人出圈“不出圈,央企电商就是个内部采购信息化部门。”一位业界资深人士笑称,“交易额再大,也跑不出独立的商业模式,没什么资本价值。”话虽刺耳,但确是实情。若仅限于电商采购服务,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价值贡献度只能在阳光采购环节发挥作用,从央企电商公司角度来说,客户集中度过高,不符合资本市场的限制要求。好奇心驱使着人类总想去山那边看看,也许人类就是这样从非洲走向了世界。一些央国企电商平台开始升级为外部开放平台,甚至是有上下游数字化纵深服务能力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以攀钢旗下积微物联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它汇聚上游钢铁供应-生产(含设备、能源、厂内物流)-出厂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下游客户-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相关环节的数据,建设支撑智能采集和业务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积微物联2019年营业收入近200亿元,净利润超过2亿元,且母公司攀钢业务占比较小。其上下游企业通过使用积微物联工业互联网平台,每月节约人力成本达25%以上。中建集团下属的综合型电商平台云筑网,已经走出电商采购功能局限,目前有五大业务板块:云筑集采、云筑优选、云筑劳务、云筑金服、云筑智联。云筑网平台累计入驻供应商48万家、招标项目4.6万个、招标完成数量49万条,截止2019年12月累计交易额超3万亿,其中,物资类履约金额为1.6万亿,分包类履约金额为1.3万亿。云筑优选APP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一站式的采购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可以查询丰富多样的商品详情和价格,下单之后还可以一键查询订单状态。2020年1-5月,云筑优选客户数量同比增长222%,销售额14.9亿元,同比增长430%。中石化旗下的易派客也是成功转型的例子。易派客前身是中国石化电子化采购系统,2016年4月18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发展为集采购、销售功能于一体的电商平台。“易派客模式的核心是基于供应链数字化的产业服务,包括采购、销售和金融等综合服务。”亿邦智库分析人士说:“他们自己总结为SC2B(Supply Chain to Business),纵向贯通产业链、横向融通供应链、金融助通资金链、多向打通服务链、嫁接连通制造链、合作互通贸易链的‘六通’特色商业运营模式。”截至2019年底,易派客累计上线商品620万种、上架单品6363万个、注册企业累计6.9万家,注册用户累计20.5万个,交易金额累计9619亿元,其中2019年平台交易金额4784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67%,较2016年增长了11倍。易派客外部市场服务规模2890亿元,同比增长113%;在线支付1802亿元,同比增长67%。资本市场,有没有产业互联网“国家队”以独立商业模式,形成产业互联网公司,走向资本市场,已经被这批产业互联网“国家队”提上日程。2020年6月,欧冶云商董事长赵昌旭强调:“下一步,公司将以推进IPO上市为契机,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公众化的产业互联网公司。”欧冶云商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完成了两轮股权开放,引入了品牌钢厂、物流公司、国际综合商社、国有资本投资基金等14家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宝武系股比降至60%左右,并成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10家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之一,是多种所有制资本共存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欧冶云商成立于2015年2月,由宝钢股份及原宝钢集团(现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整合中国宝武原有电商资源,形成新的钢铁生态服务平台。在大宗商品领域,欧冶云商的服务体系已经覆盖电商、供应链金融、仓储运输加工、工业品采购、循环物资交易、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技术服务等多个环节。2019年欧冶云商GMV交易量2.3亿吨,同比增长95%,其中变现量达1.15亿吨,同比增长160%。要知道,2019年中国钢铁产量9.96亿吨,在全球占比高达54%左右。在北京,一家央企电商估值已经超过300亿元。《国资报告》杂志数据显示,2019年,国网电商实现交易规模1万亿元,营收200亿元,净利润6亿元,估值已超过300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5倍以上。国网电商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2018年7月,国家电网成立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国网电商按照“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作。国网电商主要业务包括电商和金融科技两大领域,包括电e宝、国网商城、金融科技、光伏云网、国网商旅、跨境电商、综合能源、大数据征信平台、国网双创9个业务板块。2019年1月,在国家电网公司支持下,国网电商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后,持有远光软件10.63%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19年11月,国网电商正式成为远光软件控股股东,通过控股远光软件,国网电商在央企电商、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了更为广泛的行业影响力。航母入海,激荡20万亿市值值得一提的是,产业互联网呈现协同发展的趋势,央企电商早已开始“抱团取暖”。2017年7月,国家电网、中航工业、兵器工业等14家中央企业的电商平台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央企业电子商务联盟。据悉,截至2020年7月初,央企电商联盟成员单位已从当时的14家企业发展到307家(含60家中央企业及216家地方国有企业),覆盖能源、通信、制造、军工、交通、建筑、物流等战略性行业。中央企业电子商务联盟理事长、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东伟曾在2018年预测,“到2020年,联盟成员单位电商平台的年度交易额可达5万亿元。”现在看来,年交易额5万亿的目标应该是已经提前实现了。就像黄奇帆所说,产业互联网能产生20万亿元上市公司市值,这一片蓝海才刚刚开始。“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益,平均每年就可以产生200亿美元,在15年中,预计可节约近3000亿美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够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美元以上的价值。”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央企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2000亿美元的数字化转型价值中,央企电商能够拿下多少份额,又有多少是央国企电商强力驱动的呢?这个数字或许非常可观。文章来源:艾瑞网
  • 这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佬们都说了啥?

    热点聚焦 2020-07-13
     7月9日消息(记者 李昊原)今日,第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线下云端同步进行。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曾致信首届WAIC大会,谈到“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今这一趋势正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并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WAIC大会现已成为世界顶尖的智能合作交流平台,并在大会上集聚了来自全球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集中展示人工智能最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新理念。早上9:30,大会开幕式正式开始,开幕式由演讲、对话和发布活动组成,嘉宾中既有我们熟悉的李彦宏、马化腾、马云等国内商业领袖,也有Elon Musk等国外企业家,还有姚期智、Yoshua Bengio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其中许多人已经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来到WAIC大会的舞台,而他们对人工智能观点的改变和演进,也是人工智能在学界、产业界发展的客观折射。在本次WAIC大会上,「DoNews」整理了开幕式嘉宾的演讲以及对话。李彦宏:AI发展将经历三个历史阶段2020年WAIC人工智能大会今日召开,在主题演讲环节,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成为第一位发言的嘉宾。在2018年首届WAIC大会上,李彦宏曾提出,未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与 AI 无关,AI时代真正的“AI 化公司”是三维一体的:要具备 AI 思维,拥有 AI 能力,还要遵循 AI 方面的伦理。AI 思维意味着必须基于万物互联,来重新思考公司的战略;AI 能力指的是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而不是发明人工智能的技术;最后AI伦理意味着公司不止技术,文化也是“AI 化”的。今年李彦宏的演讲题目名为《人工智能新起点:开放平台及新型基础设施》。李彦宏认为,“新基建”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交通、能源等领域大大提升效率,推动经济的增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开源开放,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以很方便地开发出来,惠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未来最主要的操作系统软件将不是基于PC,也不是基于手机,而是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的操作系统,深度学习框架对上承接各类智能应用,对下主宰AI芯片设计。AI发展会经历三大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的智能化,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们主要的努力都集中在概念的导入、技术的探索,并没有演变成为一种产业或者经济现象。第二阶段叫做经济的智能化,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加上经济和社会的普遍数字化和互联网化所创造的基础环境,人工智能终于可以开始在广泛的经济领域施展魔力。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阶段:前半段,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是围绕通用能力的开发和作为一种资源的AI能力平台化,以及智能搜索和信息流的智能推荐这两个标志性行业应用;在后半段,人类的人工智能可以开始全面产业化,就是行业应用和商业化的全面普及。第三个阶段是社会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将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全社会和全球范围内智能协作与制度的创新将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最终的协作和变革又会对经济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人类终将进入智能社会。目前,我们正处在经济智能化前半段向后半段过渡时期,经过前半段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少数几家通用AI平台和一些专注于某个垂直行业细分的AI平台,在信息搜索、信息流推荐、无人驾驶几个垂直行业上,人工智能已经证明或者初步证明,它对所在行业颠覆和重构的潜能。李彦宏表示,目前百度大脑已经能够代表领先通用AI能力,百度智能云凭借AI能力引擎和AI开发平台两大核心优势,也成为产业智能化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和云服务领域的头部玩家。百度希望作为开放平台,扮演赋能者的角色,围绕这个定位百度确立了两个小目标:第一,到2030年智能云服务器数量达到500万台;第二,在未来5年中为全社会培养超过500万个AI人才。“迷雾终将散去,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终将成为现实,人类也终将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李彦宏说。姚期智:应该在AI理论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在首届WAIC大会上,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曾带来题为《人工智能的现在和未来》的演讲,他认为在2023年或2024年,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深度学习将达到增长的极限,并思考量子计算将可能与人工智能结合,通过物理学方法来取得人工智能上的进展。在本届WAIC大会上,姚期智院士带来题为《.人工智能理论的新方向》的演讲,他认为AI现在面临的挑战,都可以通过理论来分析,获得启示并找到解决方案。人工智能(AI)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许多巨大成果往往是因为一些看似完全不搭界学科之间的合作,比如人工智能和隐私,就与密码学有关。对于大家担忧的,可能威胁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我们不清楚它会不会来,但是我们最好做好准备。在演讲的最后,姚期智院士总结道:“现在的应用来自于过去的理论研究,现在做的理论研究,在未来某一天会让我们获得巨大的进步。”任宇昕:人工智能高地和全球电竞之都并不孤立存在在去年WAIC大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发表了题为《迎接可知、可控、可用、可靠的“AI+”时代》的演讲。他主要谈到了三个趋势:首先,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人工智能正从“专才”到“通才”,即从“人工+智能”变成“自主+智能”,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能力加强,意味着可以在真实世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AI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带来了AI+的普惠型社会。第三,是要强调“科技向善”,让AI可知、可用、可靠、可控。本届WAIC大会马化腾并未到场,而是将演讲的任务转交给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任宇昕以“三个新”分享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思考和探索。第一是新增长,经过这次疫情,中国已经没有纯粹的传统企业,AI技术正在深深嵌入各行各业,变得无所不在,而日益完善的新基建和产业互联网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新增量,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增长。第二是新博弈。腾讯正在支持上海打造全球电竞之都,目前已经建立了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远程制播中心,腾讯电竞一系列重要职业联赛将陆续落地上海。游戏和电竞为AI提供最理想的实验场,任宇昕表示人工智能高地和全球电竞之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将在未来的上海找到焦点。第三是新世代。新基建将激发新一代年轻人的聪明才智,产业互联网注定会成为数字原住民带来梦想的舞台。马化腾先生的“AI向善”提出了四可原则,督促腾讯使用AI不断思考和解决隐私安全、算法歧视、数字鸿沟等新问题,努力实现透明、惠普、责任和安全,AI不但改变人和机器关系,也会带来人与人关系的调整,是产业经济当中最大的变量,更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未知数。新一代年轻人既要掌握科技力量更要思考文化价值,两者同等重要。马斯克(Elon Musk):对未来L5级别自动驾驶非常有信心特斯拉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马斯克(Elon Musk)通过视频形式参与了本次大会,他在大会上分享了关于自动驾驶以及人工智能的相关问题。关于自动驾驶,马斯克称,对于未来L5级别的自动驾驶非常有信心,他认为很快就会实现。在特斯拉我们已经非常接近5G自动驾驶了,我有信心我们将在今年完成L5级别的基本功能。我认为实现自动驾驶L5级别目前不存在底层根本的挑战,但是有很多细节的问题。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解决所有这些小问题,然后整合系统,持续解决这些长尾问题,你会发现可以处理大多数场景的情况,但是又会不时的出现一些奇怪的情况,你必须有一个系统来训练解决这些奇怪的场景。所以你需要有现实的场景,没有什么比现实更复杂,任何模拟的都是现实世界复杂性的子集。目前我们非常专注于应对五级自动驾驶的细节,我们非常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利用特斯拉现在的硬件,只需要改进软件,我们可以实现L5级别的自动驾驶。在为自动驾驶开发人工智能芯片时,我们发现市场上没有成本合理,且低功耗的系统。如果我们使用传统GPU、CPU或者其他相似的产品,将耗费数百瓦的功率,而且后备箱会被计算机GPU巨大的冷却系统占据,而且高耗能。要知道能耗对于电动汽车的里程非常重要,我们开发了特斯拉的专用芯片,该芯片搭载双系统完全自动驾驶电脑,该芯片具有八位元和加速器用于点击计算,人工智能包含很多点击运算,如果你知道什么是点击运算的话,就知道点击运算量巨大意味着我们的电脑必须做很多点击运算。事实上,几个月前我们才审慎启动了芯片第二套系统,充分利用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可能还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我们还开发了特斯拉训练系统,以改善对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这个系统像FP16训练系统,主要受芯片发热量和通讯限制,我们正在开发新的总线和散热冷却系统,用于开发更高效的计算机从而能更有效处理视频数据。特斯拉上海工厂进展很顺利,我对特斯拉团队感到无比自豪,期待尽快访问上海超级工厂。他们出色的工作确实让我深感欣慰,我不知道如何表达,真的非常感谢特斯拉中国团队。预计未来我们工厂当中会运用更多人工智能和更智能化的软件,我认为在工厂真正有效使用人工智能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可以将工厂看成复杂的控制论结合体,事实上所有公司都是如此。 在分享了对自动驾驶相关问题后,马斯克接着就人工智能相关问题进行了分享。马斯克认为,在感知层面的识别物体上,目前技术实现了巨大的进展。问题实质在于需要多强的计算力、多少实践来训练计算机,还有图象训练系统效率如何。说到图象识别或者声音识别,任何信号对于任何给定的字节流,人工智能系统是否能够准确的来识别呢? 另外,认知可能是人工智能最薄弱的领域。人工智能是不是能理解概念?是不是能够有效的推理?是不是能够进行创造?现在有很多非常先进创意的AI,但是它们没有办法很好地控制它们的创造活动,会觉得好像做得不太好。不过未来它会表现得好一点,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游戏,在任何有着明确规则的游戏当中,AI会比人好很多。只要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在任何游戏当中人工智能肯定都会玩得比人类要好。 我们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呢?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最好的理解方式。神经网络主要是从现实中获取大量信息,很多来自无光源方面并创建矢量空间,本质上将大量光子压缩为矢量空间。人类是否能够进入大脑中的矢量空间呢?我们通常以类比的方式将现实视为理所当然,我认为你可以进入你大脑的矢量空间,理解你的大脑如何处理所有外部信息的,事实上它在做的是基于尽可能少的信息,获取并过滤大量信息只保留相关的部分。人们是如何在大脑中创建一个矢量空间呢?它的信息仅占原始数据很小一部分,却可以根据这个矢量空间的表达做决策,这就类似一个大规模的压缩和解压缩的过程,有点像物理学。因为物理学公式本质是对现实的压缩算法,这就是物理学的作用。 很明显物理公式是现实的压缩算法,简而言之,人类就是物理学作用的证据。如果你对宇宙做一个真正物理学意义上的模拟,就是要大量计算。如果有充足时间,最终会产生觉知,人类便是最佳证明。如果你相信物理学和宇宙的演化史,便知道宇宙一开始便是夸克电子,很长一段时间是氢元素,之后出现氦和理元素,中位素在数十亿年之后形成,其中一些学会了表达,人类本质是由氢元素进化而来,将氢元素放一段时间他们会慢慢变成我们。大家可能不太赞成这一点,有人会问我们知觉的作用从哪里来?整个宇宙是特殊的觉知,或者在氢元素转变为人类过程当中何时产生知觉? 马云:我想人类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在去年的WAIC大会上,有关自我完善还是星际移民,马云和马斯克有着不同的看法,马斯克认为人类需要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质,确保可以去不同的行星生活,确保生命可以成为跨越星球的存在。而马云认为,将人类送上火星固然很好,但他更关注地球上的70多亿人,以及让世界变得更加可持续。经历了上半年的疫情,马云更加深了这一看法。 马云称,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大会,可能也是历史性的。第一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我们在上海聚在一起的时候,谁都不会想到今年我们会以这样的方式继续探讨。 我记得去年我们当中还有人在担心、在争论,机器会不会取代人?就业怎么办?现在最着急的是怎样才能让机器尽快取代人类的很多工作,比如在病毒传播的区域,我们千方百计要让机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人冲在最前面。世界真的是这样,我们担心的都没有发生,但是我们没担心的却在接二连三地发生。 今天的问题是我们昨天做的决定造成的,但是我们很难改变昨天,甚至对今天往往也无能为力,未来怎么样是我们今天可以决定的。疫情对世界带来的改变我们不妨把它当做一种来自大自然和未来的信号。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天我的三点思考。第一、人类离不开地球,但是地球却可以离开人类。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有能力向外看,登上了月球,建设了太空站,试着在太空生存,很多杰出的人包括马斯克开始对地球以外的世界有了伟大的探索。而数字革命让人类有能力向内探索,真正了解自身、真正了解地球。相比之下,人类对自身的探索显得更难,也更加重要。 今天人类对自身的了解仍非常有限,最厉害的脑科学家也只了解人类大脑不到10%。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人类对自己的陌生,对地球的陌生。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生存的世界,不珍惜和保护这个地球,所以制造了很多麻烦和灾难。 我想人类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地球的问题,不然无论我们移居到哪个地方,无论我们去哪个星球,都会依然面临这样的麻烦和灾难。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地球,但是地球离开我们可能会更好。 最近看到几个新闻。由于游客数量减少,日本奈良鹿少吃了很多零食,肠胃恢复了健康;意大利威尼斯封城之后水更清澈了,我们还可以看到水里的鱼……如果地球是一家公司,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老板,人类只是大自然优选的管理者而已。人类权力很大,但是大自然却可以随时让我们下岗。很多事情对于人类来说没有错,但是对大自然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如果人类一直给大自然灾难,大自然一定会回报给人类以灾难。人类一定要学会和大自然共存,人类只有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第二、经济增长可以放慢,但是人类必须要成长。疫情让我们明白,世界的生态系统是由微生物决定的,不是由最高等级动物决定的。人类千万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AI应该翻译成为机器智能,翻译成人工智能是人类把自己看得过大过高,很多事情对人类来讲很难,但是对机器来说却非常容易。动物有的是本能,机器有的是智能,而我们人类拥有的应该是智慧。几千年来,人类的只是数量在快速增长,技术在发展,但是人类的智慧并没有成长。 今天我们拥有的资源和财富前所未有,我们拥有的知识和技术能力也是前所未有,当然我们面临的麻烦也是前所未有的。今天人类知识的积累、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但是很遗憾,我们缺乏了智慧。我们有时候并没有把这些资源、能力和知识用来加强沟通和合作,有时间还制造了很多隔阂甚至扩大了分歧。人类从来不缺灾难,但是灾难之后的我们一定要成长,否则我相信未来毁掉人类文明的不是病毒,而是人类自己。 人和人,国家和国家没有一个是一样的,而且永远会不同下去。也因为我们的不同,世界才丰富多彩。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不尊重彼此之间的不同和分歧。看到了不同,依然能够放下分歧,学会尊重和欣赏各自的不同,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第三、如果过去数字技术是让生活变好,那么今后数字技术是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疫情没有改变技术变革的趋势,但是疫情加速了数字技术的变革,因为灾难在逼迫我们创新。 一位医学专家用肉眼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片子需要15-20分钟,中国技术人员在很短时间开发出新冠CT影像算法,机器判断一个片子只需要20秒,效率是专家肉眼判断的60倍。 我也听说,疫情期间有银行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贷款放批。农民用手机小程序在地图上划定自家水稻田,卫星通过遥感识别稻田作物生长情况,结合气候、行业等情况机器预估产量和价值,决定贷款多少钱给农民。 疫情期间用互联网技术让自己活下去、让别人活下去的创新无处不在。我们上学、开会、买东西、看病维持生活的运转都必须依靠数字技术,为活下去而做的创新才是真正最强大和不可阻挡的动力。 数字技术的大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本来需要三五十年完成的数字化,可能会提速到十年、二十年内就能完成。这是巨变以后的巨变。技术变革提前并且加速需要我们做好准备,这也是今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去年大会所面临的完全不同的局面。 相隔一年,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今天的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担忧,与其担忧不如担当。因为病毒没有边界、不分国家,技术也不应该有边界、不分你我。今天的灾难是巨大的,今天的灾难也许才刚刚开始,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大家早一点开始合作、团结抱团,我们就会早一天胜利。再次谢谢大家。文章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