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再扩军 iPhone 7 Pro与iPhone 7 Plus齐入镜

    热点聚焦 2016-07-20
    导语:据科技网站AppleInsider报道,虽然关于iPhone 7的传闻已经多到数不过来了,但双摄像头版iPhone的出现恐怕是板上钉钉了。曝光的iPhone 7系列三款机型据科技网站AppleInsider报道,虽然关于iPhone 7的传闻已经多到数不过来了,但双摄像头版iPhone的出现恐怕是板上钉钉了。不过,有一点一直困扰大家,那就是这家伙到底是替代传统的Plus机型,还是要成为苹果的全新定位产品呢?今天,微博上曝光的这几张照片给了我们答案。在图中,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三机同时出镜,两款大号机器也分别被标注为iPhone 7 Pro和iPhone 7 Plus。而此前传闻中的双摄像头和Smart Connector则出现在了Pro机型的身上。看来,苹果的iPhone 7系列这次要三机齐发了。三款机型的正面长这样虽然此次曝光的图片解答了人们心中的部分疑问,但眼尖的网友却惊奇的发现,原属于iPhone 7系列的三款机型背后却像iPhone 6s一样打了一个“S”的标志,难道传说中的十周年纪念版iPhone就长这样?传闻中提到的OLED曲面屏呢?激动人心的外形设计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有两种解释:1.这可能是苹果发给制造商的样机,打上“S”的标志就是为了起到迷惑的作用;2.这张照片中的样机是假货。两个月后,全新的iPhone就将正式与我们见面,无论这次是两款还是三款机型,苹果可能都会取消3.5毫米耳机接口。此外,一直让人头疼的16GB版本终于要扩展到32GB了。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互联网创业的基础逻辑已然改变,创业公司大量倒闭并非环境问题,而是“物种问题”

    热点聚焦 2016-07-19
    集束式连接的机房井然有序         其实张颖的寒冬论14年年中就出来了,到现在两年了,这两年是寒冬吗?我觉得不见得:这两年疯狂的投资也有,死掉的公司也有,两者都比起之前任何年份要多。投的多,死的多,是活跃的表现,并不是那种寒冬的死寂。       但进入16年以来,作为一个创业者,确实感觉是投的少了、死的多了。当然这是微观的感受,缺乏宏观的认识。作为一个创业者,我们只能相信站在更高层面的投资大佬的话:寒冬来了。        但寒冬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1. 寒冬并非因为经济下行,实体经济下行对互联网公司更多是利好       讨论寒冬,其实我们的讨论只是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和投资。       过去十年,是实体经济下行的十年,却是互联网爆发增长的十年。可以说,过去十年,除了房地产、金融,增长最快的也就只有互联网了。某种程度上,实体经济下行,制造业和传统商业的失血造就了互联网产业的高度繁荣。       打个比方,商场倒闭了,大家只能网购,所以淘宝就火了。所以经济下行不是寒冬来了的理由,甚至,经济下行期间,互联网会成为避风港,反倒有很大的可能逆势加速喷发。        2. 互联网创业的基础逻辑已然改变,BAT的格局或将被打破       如果经济下行并不会打垮互联网,那么大批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倒下只说明一件事:互联网创业的基础逻辑已经被改变,那么,互联网创业的基础逻辑有哪些呢?       商业社会有三个基础元素:信息、钱、物(商品),百度是基于搜索的信息展示,腾讯是基于社交的信息交互,阿里是基于钱和物的交付,三者占据了到达用户三条最主要的路径,建立了自身生态,其它互联网公司大多是延续三者的商业逻辑,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打出一片天地。       但世界已经改变,不知觉中,腾讯完成了从QQ时代到微信时代的转变,阿里完成了从淘宝时代到支付时代的转变,而百度没有变,所以已经落后了一大截,渐渐有出局的危险。       巨头的危机意识,让其提早布局,迅速转向,奔向新的广阔天地,而大部分创业者却缺乏这种意识,未能及时调整,因此面临危机。       创业公司大量倒闭并非环境问题(寒冬),而是“物种问题”,泛电商类公司将出局       “寒冬论”流行的最重要的佐证是大量创业公司,甚至一些独角兽级别的公司的倒闭潮,但这更多是“物种”问题:这轮遇到麻烦的大部分都是电商型公司,如蜜淘网、爱屋吉屋、爱鲜蜂、澎湃养车等等。整个电商类公司,包括O2O和外卖,这一个大的物种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几年有个毕胜的“电商骗局论” 其实就是在给大家算账,说做电商这也要钱,那也要钱,怎么干都是赔,毕胜的乐淘网也在烧了N多钱之后,赔不下去倒掉了。       这篇文章当时出来引起了轩然大波,现在来看,毕胜的观点是正确的,电商这个骗局虽然当时没有被戳破,拖了两三年,到现在终于要戳破了。       所以,电商行业,包括O2O和外卖,其基础逻辑出了问题,其商业模型在成本效率上有致命的缺陷,这种缺陷一直存在,并随着企业壮大到一定规模,并最终现在爆发出来。       成本和效率决定一切, 九块九包邮,无论费用谁来支付,都是违背社会效率规律的倒退       电商行业的致命缺陷在餐饮电商(外卖)被最大化的体现出来:一份20元的外卖,需要支付7元的快递费,需要支付3-4元的平台佣金,剩余的费用根本不足以支付商家租金、人工、原材料的费用。       与淘宝相同的是,外卖商家大部分都是亏损的,比淘宝更严重的是这一比例超过90%!我们很难想象90%的商家个个都是雷锋,能够长时间亏损的情况下提供健康安全的外卖。餐与普通商品不同,粗制滥造的淘宝货不会要人命,外卖却直接威胁人的健康和安全,所以外卖行业将是整个泛电商行业最危险的地带(ps美团饿了么的投资人要小心啦)。       前文说到阿里是基于钱和物的交付,这是商业的基本形态。两者之间,钱的交付相对比较简单清晰,更多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在物的交付,无论O2O或者是外卖都是一种物(商品和服务)的交付形态,但目前来看,这两种交付方式都有缺陷。       早期淘宝的成功就在于提供了新的钱的交付方式(在线支付)和物的交付方式(快递),前者的成功是网络技术的必然胜利,而后者依赖低廉的劳动力,形成了一个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超过数百万人的超规模的终端配送体系。       随着环境的改变,人力成本的上升,支撑淘宝和其它电商的第二个基础将不复存在。       曾经九块九包邮是淘宝最醒目的标签,但不管物流成本是谁来支付,是平台还是商家,让一个劳动力专门去配送一件9.9元的商品,严重降低了社会效率,最终必然会被淘汰。        聪明的马云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将重心转移到支付,阿里也顺利进入了蚂蚁金服的新时代。那么现在,阿里有了支付,其它电商公司又剩下什么呢?       分散式电商的批量死亡并非寒冬,集束式电商上位成为新的电商主流       集束的意思就是将若干的线捆扎成束,这是一种从原始社会就被我们掌握的技巧。如采用集束布线的大型机房井然有序,如果采用分散的连接形式,则必然造成效率低下、错误频发。       我们可以将物流看作一条一条的线,现在这些线是就是胡乱窜的一团乱麻,效率极低,从成本上看亏损严重。在过去的增长期,其实都是投资在为这种亏损买单,但终有一天,投资人将失掉为这个亏损买单的能力和意愿,而这一天现在来了,总算来了。       所以集束式电商要改变这一点,要形成集束式的物流,需要的不单单是物流的数据的调控,更是对于销售形态的一次巨大调整,最终会有一批新电商完成这种集束式的调整成为新的电商主流。       “寒冬”确实来了,但寒冬更多是电商行业的一次自我迭代,从宏观上看,市场上的资金没有减少,在集束经济的新模型被证明之后,这些蛰伏的资金或将成为集束经济的动力引擎。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烧钱补贴期已过,专车哪家强将要全看实力了

    热点聚焦 2016-07-19
    导语:专车与消费者双方的蜜月期已经过去,一端是被补贴大幅下调激怒的专车司机,一端是已经被低价“养坏”的乘客。哪家的专车价格最优惠,向来是乘客最关心的。近日,一道“哪家专车最划算”的算术题刷爆朋友圈,滴滴、优步、易到最划算使用距离一目了然。当然,这道算术题出现了多个版本,各家也有各家的说法,这再次印证了价格依然是专车平台竞争最重要的角力点。然而,向来以补贴论英雄的专车,近来大有趋缓之势,无论是司机端还是乘客端,补贴已经不是主赛场。补贴热潮过后,专车市场还能怎么玩?补贴下滑 司机收入大降去年下半年,易到开始了大力度的充返营销活动,用户充值多少就返多少,相当于车费打对折,而且还会不定期发放优惠券,吸引了众多用户参与。但现在,易到针对用户的优惠力度比以前降低,之前是充多少返多少,而现在用户单笔充值300元以上,才可获得50%余额返现。不仅如此,易到对司机端的补贴也在下降。童师傅是名易到司机,“刚开始时,高峰时段Young车和经济车型接单都有奖,每单最高2.2倍和2.6倍收入,奖励48元封顶,而到了6月份,订单变成随机有奖,每单最高收入也降为1.3倍,奖励32元封顶,现在7月就更少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司机们的积极性。实际上,不仅是易到,滴滴和优步的司机也面临着收入锐减的窘境。刚开两个月优步的林师傅一直在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做专车,因为现在补贴在持续下降。“两个月前,早晚高峰的补贴至少是2倍以上,现在只有1.6倍左右。而且单子也越来越少,有时要等半小时到一小时才有单子,每天做12个小时,总收入差不多500元左右,再扣除油钱和磨损费,净收入也就两三百元,我真的考虑要不要再做下去了。”开了大半年滴滴专车的司机赵师傅告诉记者,以前每天的总收入在2000元左右,现在只有七八百元,收入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二,主要的原因就是补贴少了。司机端补贴减少的同时,乘客端并没有“受益”,滴滴出行在数个城市的服务费用上涨了三分之一,像在北京,嘀嘀快车每公里价格由原来的1.5元上升至1.8元,时长费从原来的0.35元/分钟提升至0.5元/分钟;原来只要选择拼车,车费一口价7.9元的行程,现在如果无人合乘,价格则上升为9.3元。叫车难 乘客感叹“有钱用不了”司机端补贴的减少影响的不仅是司机,还有乘客。乘客的直接感受就是专车越来越难叫了。记者连续几次在早高峰时段叫车,除了像优步自动派单,还可以叫到车之外,司机可以选择是否接单的平台几乎叫不到车。韩女士是易到的老用户,她告诉记者,以前用易到叫车很方便,可选的车辆很多,但现在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段,打车越来越难了。持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李女士,她表示,最初也是看到易到的充返活动,感觉很合算,于是充了几百块钱,但现在发现易到打车没有以前方便,常常打不到车。“等于说尽管你给我返现了,但这个钱我用不了,还不能提现 。”李女士向记者抱怨道。对此,易到相关人士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易到的用户量增长太快,而司机数量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车辆供不应求。她同时表示,易到目前在规划“乐易Par”项目,尝试让车主成为易到合伙人,通过股权激励的政策来促使更多的司机加盟易到平台,从而提高易到用车的供给量。不过,该人士并未透露此项计划何时能够落实。资本市场已经等不及了“资本市场毕竟耐心有限,所有打车平台都在思考烧钱之后的出路。”这是易到创始人、CEO周航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示,他说,即便打车平台融再多的钱,也要思考如何回归商业本质,毕竟没有人愿意一直把钱扔到马路上。哪怕是近期有巨额融资进账的滴滴优步,也都表示无意借巨额融资再度展开补贴战。行业第三方机构分析师张旭向记者表示,调价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事实上,从各大打车平台近期布局来看,拓展生态产业链正在成为继补贴竞赛之后的一大热点战略。但也有分析师认为,涨价举措表明,滴滴的投资方正在向该公司施压,要求减少补贴投入。“专车行业如今已经进入‘后青春时代’,专车的优势,正从内部开始瓦解。”这位分析师表示。在用早期疯狂的烧钱补贴模式留存客户、留存司机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更要发挥专车市场的多种附加值。易到之前已明确宣布,彻底和行业传统做法说再见,他们要打造共享汽车生态。滴滴也展开了全产业链的探索,有曝光的一份滴滴融资文件透露,滴滴正在开辟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等方式。随着补贴的降低,专车与消费者双方的蜜月期已经过去,一端是被补贴大幅下调激怒的专车司机,一端是已经被低价“养坏”的乘客,大规模烧钱补贴的商业模式已经面临质疑。而对平台来说,转型与加速产业链布局是专车市场未来一段时期的主旋律。网创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手游审核新规半月谈:可以预见死亡加速潮

    热点聚焦 2016-07-19
    导语:不过无论怎么讨论,由于审批新规,又有一批手游公司会加速步入坟墓,是可以预见的未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从正式开始实施的7月1日到现在,半个多月已经过去了。如果从颁布的时间算起,已经过去近两个月,关于这则手游审核新规的讨论还没有结束。和《Pokemon Go》一起组成了近期中国游戏圈热议榜排名最火的两个话题。审核新规之所以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是因为一直都审核宽松的手游领域,由于广电总局对于版号的严格化,规定“手游未经批准的移动游戏,不得上网出版运营”,从而彻底告别之前的后置宽松审批阶段。正是因为这是一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规定,行业的看法和做法都还处于震荡激辩的状态。有众筹起诉和写公开信投诉的从业者,也有喜闻乐见的从业者,有彷徨无措的人,也有淡定相对的人,还催生了鱼龙混杂的“代办”公司,大厂也已经以权威角色入场。新规实施半个月,在几乎所有的相关角色都已经登台唱了自己的“戏”后,和刚刚颁布的时候相比,这种讨论已经慢慢从感性转为理性,一些更实际的讨论开始成为主流。不过无论怎么讨论,由于审批新规,又有一批手游公司会加速步入坟墓,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早有迹象的审批虽然有很多人都觉得审核新规来得有点突然,但新规其实是一个细化和严格的条款,之前早有迹象。2009年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就有规定,明确指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负责游戏的上线前审批,文化部负责游戏上线后的管理。10月份广电总局发布通知,通知中明确手机游戏包含在网络游戏内,也在前置审批职责范围内。之后2010年文化部颁布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合并,组建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总局。文化部虽然较早地出了管理办法细则,但是事后审核的模式,只需要网络游戏公司在上线后的一个月内备案。对于手游公司而言影响甚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于手游的管理,也并非是一步到位,3月份《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中有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网络出版服务,或者擅自上网出版网络游戏”。2016年5月底,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才下发《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也就是大众口中的审核新规,才把对于手游的前置审批正式细化。游戏发行资深人士告诉新浪科技,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合并的时候,比较敏感的人都能料到前置审核肯定是要落地的。之前文化部出了管理办法,在端游时期,基本上两个部委的政策是相伴而生。其实这个规定比业内人士预计来得是晚了一点的,有过端游经历的人基本上都比较淡定,早早做了准备。虽然在新规发布前后,各大安卓市场都纷纷宣布手游必须要有版号才能申请测试上线等服务。但是6月30日,苹果向国内移动游戏开发者发送的一条通知,可谓是给了国内游戏开发者最后和最重的一击。“移动游戏需要通过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审批才可发布。请在“App 审核信息”部分的“备注”字段输入游戏类 App 的批准号码和批准日期”。反对的众筹和公开信在手游新规之后,有游戏从业者进行了抗议。上海独立游戏开发陈宇,发起众筹,表示成功之后将会对广电总局发起起诉,目前众筹已经成功,共计筹资5万元。他在文中表示,“新规门槛太高,文网文、SP、版号没有一个是小开发者能玩得起的,建议建立文化分级制度”。昨日陈宇在微博再度发起“众筹”,众筹签名,表示要联名提请国务院法制办对广电总局的《通知》进行合法性审查。广州天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喻平也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表示在新的规则下,游戏出版的申请时间过长,“预估至少4-5个月”,阻碍了游戏行业的创业与创新。他所在的公司按照规定去申请版号,其中两个游戏的版号申请已经过去了9个月,结果了无音信。对于陈宇和喻平,业内的看法也非常不一致。赞同者认为,两人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反抗不合理的新规,代表行业把声音传达出去,值得佩服。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这两人,一个涉嫌碰瓷抄袭《皇室战争》,一个常产出“换皮”游戏,谈扼杀创新实在是立不住脚,这次只是在炒作而已。广电总局在13号对此事也做出了回应,称已受理涉及广州天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游戏出版审批事项共5件,其中3件已经办结,还有2件正在办理过程中。完结审批在22-67个工作日不等,名为《诸天万界》的网络游戏与今年4月已经总局批准出版的网络游戏《仙魔屠龙》内容高度相似,且两款游戏著作权人相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遏制游戏行业内“一女二嫁”、“扒皮”抄袭等劣习,总局对此类情况一贯要求申请方必须做出合理说明或者进行彻底修改后才予批准。惶恐、淡定和狂欢虽然很多游戏开发者对于审核新规的态度是“雨天霹雳”,但是大局已定,更加主流的声音都是在讨论如何应对新规、拿到审批。对于中小、独立开发者和小发行而言,不少人对于如何拿到版号并不怎么清楚,甚至很多信息是来自于媒体和公开市场的解读。一旦材料准备不全,包括对于审核新规中内容规范的不清晰,申请版号很可能是漫长而又折磨人的过程。甚至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根本是不具备申请的资格的。于是各种代办公司开始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开始了狂欢。微信群、QQ群、百度推广和淘宝都出现了不少代办版号、代审批的公司,按时间与游戏类型,价格从1万到5万不等;包括文网文、ICP、文化部备案都能代办。虽然广电总局表示,从未授权或指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开展所谓“代办版号”的中介服务。对于那些打着“代办版号”等旗号借机敛财甚至诈骗的“中介”组织或个人,总局持明确反对态度。但是有需求就有市场,曾经有媒体统计,代办恐怕将成为一个亿元级别的灰色市场。对于大厂和有过端游开发经验的人,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前置审批和版号的规定之前一直都有,只是不是强制执行。不少大厂和有经验的开发者几乎各种证件都已经办理齐全,甚至主动送审。包括腾讯和360在内的大厂甚至推出了版号办理一条龙服务。不少游戏开发者都对新浪科技表示,提高行业门槛,对于当前的手游行业其实是好事情。一些想快速抄袭蹭IP,用山寨低劣产品抢档期的游戏开发者就应该被淘汰。不过这次新规审核的流程的确过长不太合理,如何优化流程,减少误伤是下一阶段的重点所在。行业机构日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5年广电总局批准出版的移动游戏,全年仅有370多款。而2015年国内手游产量已经达到万款左右。这是游戏开发者另外担心的一个问题,在强制实施之后,审核团队是否能跟上迅速膨胀的审核数量。‍‍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