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奇艺若以28亿美元市值私有化 受伤的是小米和百度大股东?

    热点聚焦 2016-07-22
    导语:百度CEO李彦宏和爱奇艺CEO龚宇领导的财团欲从百度手中买下爱奇艺,使爱奇艺由一家百度控股的公司变为私人控股公司。百度大股东美国对冲基金Acacia Partners,日前在一封致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公开信中表示,爱奇艺私有化的28亿美元估值过低,这违背了百度及其股东长期利益,要求李彦宏取消收购爱奇艺。此前,公开消息称,百度CEO李彦宏和爱奇艺CEO龚宇领导的财团欲从百度手中买下爱奇艺,使爱奇艺由一家百度控股的公司变为私人控股公司。爱奇艺目前80.5%的股份都由百度持有,而根据百度今年4月提交给SEC的文件显示,李彦宏目前持有百度15.9%的股权。亏损的爱奇艺拖百度财报后腿在最近几年的百度财报中,爱奇艺几乎每一次都在拖后腿,李彦宏选择私有化爱奇艺,首先可以改善百度的盈利状况。根据百度财报显示,2013年爱奇艺内容获取成本为8.3亿元人民币,而2014年内容获取成本暴增125.4%至19亿元人民币。而在2014年到2015年内容获取成本同样增长明显,2014年1-3月,爱奇艺内容成本为3.93亿元人民币,2015年1-3月,其内容成本上升54.6%至6.08亿元人民币。根据百度财报显示,爱奇艺2015年营收为52.95亿元,较2014年的28.73亿元增长84.3%,而爱奇艺2014年营收也较2013年的13.45亿元增长113.6%。由于成本与费用高于营收,导致爱奇艺最近3年都处于运营亏损状态,且亏损持续扩大。据悉,爱奇艺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亏损为7.43亿元、11.1亿元、23.8亿元。爱奇艺成本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百度净利润率的下滑。据悉,百度2015年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25.12亿元(约3.952亿美元),同比下滑35.9%;百度2015年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仅14%,而2014年同期是29%,2013年同期是38%。目前百度的搜索业务一直处于持续盈利状态,而影响百度利润率的几大业务主要为:在线旅游、在线视频、O2O和互联网金融。百度在去年10月选择将旗下在线旅游网站去哪儿与另一家在线旅游巨头携程进行合并,如果再将爱奇艺私有化,百度的利润率将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有望进一步拉动百度股价飙升。其次,爱奇艺私有化以后,一旦登陆A股,将有助于提升其自身估值。当前国内资本市场对文娱影视类公司普遍给予高估值,另一家视频网站暴风集团更是在A股创下过37个涨停板的疯狂记录。28亿美元估值偏低爱奇艺私有化,有利于百度股价的提升,却依然遭遇了百度美国大股东Acacia Partners的反对。在Acacia Partners看来,将爱奇艺卖给李彦宏和龚宇领导的财团并没有错,但应该卖个更好的价钱。那么,如何为爱奇艺估值,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Acacia Partners在信中指出,独立研究机构八六证券研究(86Research)在5月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将爱奇艺的估值定为58亿美元,高于李彦宏28亿美元的作价两倍之多。去年晚些时候阿里巴巴以48亿美元收购同业公司优酷土豆。实际上,不仅仅是Acacia Partners 认为爱奇艺估值太低,多位行业人士均认为爱奇艺不止价值28亿美元。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全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报告指出,优酷土豆、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传统三强格局开始松动,优酷土豆与其他两强的差距日趋明显。报告认为,优酷在PC、移动两端的各项数据上增长情况低于行业,PC观看时长甚至出现负增长,这表明在并未摄取到2015年行业增长红利的前提下,原有用户也出现流失,在第一集团中逐渐落后。而爱奇艺在双屏的优势明显,2016年视频行业双极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即使以百度官方提供的“百度指数”显示,在搜索指数方面,“爱奇艺”在2015年6月以前一直落后于“优酷”,但从2015年6月起,爱奇艺开始反超,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目前,“爱奇艺”这一关键词的搜索指数一路领先优酷土豆,已经是“优酷”、“优酷网”、“土豆”和“土豆网”这四大关键词之和的近1.6倍。由于A股上市公司乐视网和暴风集团均已实现盈利,因此无法直接与持续亏损的爱奇艺和优酷土豆进行对比。不过,在体量上,爱奇艺已经将目前市值191亿元人民币(约合28.6亿美元)的暴风集团甩开。小米投资不愿退出?2014年11月,雷军创办的两家公司——小米科技和顺为资本联合宣布向爱奇艺投资3亿美元,三方均为透露具体占股情况。不过,爱奇艺CEO龚宇承认小米是爱奇艺的第二大股东。腾讯科技近日从一位投资机构人士处独家获悉,当时小米和顺为资本对爱奇艺的估值只比如今的私有化市值28亿美元“略低一点”。众所周知,在小米和顺为投资后,爱奇艺尽管亏损有所扩大,但却实现了稳步增长。时隔一年半以后,一旦爱奇艺以28亿美元的估值达成私有化并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就意味着小米和顺为当初所投资的美元基金必须退出。这对小米和顺为而言,只实现了微乎其微的增长,考虑到通胀及资金利用效率等因素,小米和顺为甚至做出了一笔亏本的买卖。有分析人士认为,小米和顺为花了3亿美元陪伴爱奇艺成长,但爱奇艺私有化时却没有充分考虑到二者的利益。“对小米或许还好,它本身就是为了小米电视的内容做的战略投资,未来爱奇艺也可以适当在其他方面补偿小米。但对顺为资本这种只追求财务回报的专业机构而言,这的确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腾讯科技向当初负责投资爱奇艺的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川求证,对方称“爱奇艺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我们没有退出的计划”,即使小米的美元基金退出了,小米还有人民币基金可以考虑。而对于爱奇艺估值多少等问题,王川称不便做出评价。与之相反的是,李彦宏则很可能成为爱奇艺私有化最大的赢家。因为爱奇艺的估值低,就意味着他领导的财团可以花更少的钱从百度手中买下爱奇艺。这也是为什么Acacia Partners在其公开信中称,“百度不应该是获取个人经济利益的套现工具”。此外,以更低的估值进行私有化,就意味着未来的增值空间更大,对李彦宏和龚宇而言,其领导的财团也更容易募集资金。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尘埃落定:三星投资30亿人民币入股比亚迪

    热点聚焦 2016-07-22
    导语:已经确定,三星将斥资30亿人民币入股比亚迪。前几天,曾有传闻称三星将斥资5000亿韩元(约30亿人民币)购入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4%的股份。不过随后比亚迪方面称,正在磋商,还未确定。而现在,这一传闻正式尘埃落定。据最新消息,比亚迪昨晚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完成非公开发行2.52亿股普通股,每股价格57.40元,计划募集资金总额144.73亿元。其中,上海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三星电子半导体在中国的销售法人)认购5226万股,合计30亿元人民币,将持有比亚迪此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股本总额的1.92%,正式成为比亚迪的第九大股东。公告同时显示,募集资金将用于铁动力锂离子电池扩产项目、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借款。有消息称,在去年年底比亚迪定增事宜就已经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但认购对象迟迟未定。从本次报告书披露情况来看,7月认购开始正式"破冰",最终发行对象除了有上海三星半导体之外,还有其它5家认购机构,包括国投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安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于三星参与的原因,比亚迪方面指出主要是基于对公司长期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以及未来双方在电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共同把握全球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巨大机遇,推进双方电动汽车相关业务的持续发展。有分析师指出,近年来三星电子积极布局车内娱乐、导航和自动驾驶领域,三星和比亚迪的合作有望进一步增强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实力,同时有利于三星抓住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此外,三星SDI是全球领先的三元锂电池生产商,未来仍有机会与比亚迪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开展合作。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有人融钱,有人倒闭,生鲜电商业在进行着怎样的淘汰和洗牌?

    热点聚焦 2016-07-21
     生鲜电商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淘汰赛。 “生鲜电商的格局已经从春秋进入战国,从百家争鸣进入全面整合。” 本来生活网创始人喻华峰说。 就在今年7月,本来生活网宣布完成了C和C+轮共计1.17亿美元的融资。 但亿元级别的融资在“烧钱”严重的生鲜电商行业已不罕见。除了本来生活以外,易果生鲜、中粮我买网、天天果园、每日优鲜等公司均获得同等级别融资,数额在1至20亿元人民币不等。 拥有了这笔融资后,喻华峰也许会稍稍松一口气,至少他已经得到了进入下一赛段的筹码。但有些人却不那么幸运。 坏消息 自2015年年底开始,生鲜电商行业不断传出一些坏消息。首先是拉卡拉电商,在提供社区生鲜速达服务近半年后,紧急叫停了该业务,甚至直接解散了电商团队。 随后,由前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创办的生鲜电商网站Dmall(多点)在今年三月开启了近50%规模的裁员,由2900人压缩到1500人左右。除此以外,曾经的生鲜明星创业公司一米鲜、爱鲜蜂等都先后曝出业务调整和裁员的新闻。 更多的公司甚至没能熬过这个资本紧缩的寒冬。根据 IT 桔子的数据,仅 2015 年进入生鲜电商市场的公司就有 34 家,但经过一年的试水,水果营行、特土网、采购兄弟等数十家公司接连倒闭。直到2016年4月,曾获得亚马逊2000万美元投资的美味七七宣布倒闭,让这个行业的“幸存者”们倒吸一口冷气。 4月7日,美味七七全体员工收到了公告,其中写着“公司运转已经严重困难,已没有能力支付包括员工2016年3月份薪资和绩效在内的所有资金。” 宣布倒闭的前一天,公司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和基本的运转。事后许多供应商和离职员工对媒体谈到美味七七的“突然倒闭”,却一致表示,此前已经对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些担忧——过快的进行规模扩张、高居不下的物流和仓储成本以及创始人本身的决策失误,都让人感到情况不妙。 被拖欠的除了员工的工资和奖金,还有200多家供应商总计超过2000万元的货款、大量还未来得及配送的消费者购物订单、几万名用户近600 万充值卡再也无法兑换。 “如果‘美味七七’这种规模的公司都没能扛过去,同行业其他公司也不会太乐观,或许会重复它的命运,”一位生鲜电商行业的从业者告诉36氪记者,“高昂的物流、仓储成本,已经足以洗刷掉大部分初创型生鲜电商公司。” 新一轮的圈地运动 但资本似乎并没有因“美味七七”的倒闭而收缩,相反,在用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融资金额开启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几乎是和“美味七七”倒闭的同一时间,每日优鲜、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网和易果生鲜先后在三至五月宣布了新一轮的亿元级规模融资。其中易果生鲜得到了阿里巴巴和KKR的 2.4亿美元至2.8亿美元的C轮融资,成为生鲜电商领域中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 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相同的事件也在同一时间上演。Google推出Google Express提供生鲜当日达服务,Uber利用车辆资源做起了全城配送,但也有杂货生鲜配送商Instacart因为物流成本过高而进行裁员和减少补贴的糟糕消息。 这是一个坏消息和好消息交替发生的时代。但对于生鲜电商的行业来说,众多公司之间的竞争才刚刚走完了“热身赛”而已。 AC尼尔森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白皮书》中则指出,中国的生鲜电商还是一块未经有效开垦的处女地,目前中国的生鲜电商渗透率仅1-2%,而服装行业的渗透率高达20%-30%,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该报告称,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需求提升,供应方产品质量、配送体系和购买渠道的建立,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产品网上交易的支持等,都能在近一两年内加快生鲜电商的渗透率,“2017年有望超过1000亿规模,并在2018年站上1500亿的高峰。” 由于市场存在高速增长的潜力, BAT们也开始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在近一两年内争夺进入生鲜电商的门票。除了阿里巴巴投资的易果生鲜以外,腾讯选择了每日优鲜,百度投资了中粮我买网,京东选择了天天果园,互联网巨头们所能给予的帮助除了资金,还有来自电商、社交、搜索等平台的流量。 这个帮助至关重要,它极大程度地缓解了生鲜电商公司们因行业竞争而高居不下的流量成本。“平台的导流意味着规模订单的规模提升,只有在这个情况下仓储和运输的高昂成本才有可能被摊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生鲜电商平台倾向于和巨头们合作,”一位从业者说。 “95%的生鲜电商都是亏的,”易果生鲜市场副总裁姜骅告诉36氪记者,“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如果没有达到规模化亏损就越来越严重。”他表示,今年能拿到融资的都是已经实现初步规模化的企业,剩下的中小型更垂直的企业,“渐渐就玩不动了。” 亏损,以及越来越高的赌注 亏损的问题,在生鲜电商行业是个历时几年都未能解决。这一来是由于冷链物流和仓储高居不下的成本:生鲜产品保质期有限,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腐坏变质、挤压损坏,损耗率高。 因此,一些较有经济实力的生鲜电商公司选择自营物流、自建仓储。通过配备冷藏库、冷藏车、冷冻车降低损耗率,为了提高物流效率,还必须增设微仓增加配送范围、增加物流人员。 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一个配备冷冻、冷藏、恒温等不同温区的专业仓库,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每年租金在540万元左右。一般一个一线城市至少要设立1-2个仓才能满足日常的仓储需求,仅年租金就需要1000万元至2000万元。 因此,易果生鲜需要巨额融资。安鲜达是易果旗下的生鲜冷链服务供应商,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武汉和济南等六大城市设立了仓储超过六万平方米的7个物流基地,支撑易果生鲜平台上近3000种SKU,日均10万单的运转。这种级别的物流规模,成为了易果生鲜重要的行业壁垒。 粗略估算,如果想要达到和安鲜达接近规模的仓储水平,仅年租金就要耗费8000多万元。因此,在生鲜电商领域,多出现亿级规模的融资,近仓储就能花费掉大部分的资金,就更不用说物流、流量成本、网站运营等一系列费用了。仅仓储一项,就足以让资金短缺的中小型公司望而却步。 即使是这样的规模,易果生鲜也还未能在全部区域实现盈利。安鲜达总监牟屹东告诉36氪记者,目前安鲜达已经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子公司,未来计划给其他生鲜电商平台提供冷链仓储和配送服务。这和京东的逻辑类似,建立了自营物流后开放给第三方平台,也有可能成为易果生鲜除了电商业务以外的另一个盈利可能。 这很可能也成为一个无底洞。拓展新的市场,需要易果生鲜照搬一样的仓储和物流架构,何时这个规模才能大到足够覆盖成本,实现盈利,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即便是售卖3C、百货日用等较为标准化的产品的京东商城,也还是亏损的。 另辟蹊径靠谱吗? 另一部分公司采用了更轻的模式,依托商超、便利店,众包物流等,展开合作,以降低物流和仓储的成本。首当其冲的要数爱鲜蜂,此外还有本来生活网和天天果园在去年推出的O2O项目本来便利和天天便利,以及和沃尔玛、永辉超市等合作的京东到家。 喻华峰这么解释生鲜电商和O2O之间的结合。他认为,传统的B2C体系下物流速度、配送效率优先,很难让消费者实现上班下单,下班回家做饭的形式,需要线上和线下结合来做。 但这些B2C转O2O模式接连在近几个月遇到了一些困难。部分公司已经宣布暂停O2O业务,也有一些公司开始启动裁员来缩减成本。包括美国生鲜商超配送商Instacart也开始裁员和降低补贴成本。 每日优鲜的COO曾斌曾分析过Instacart的模式和数据,发现在Instacart的客单价普遍较高,为100美元左右。此外,Instacart普遍和whole foods(美国生鲜超市)等生鲜类超市合作。 “Whole foods的毛利将近20%,也就是说客单价100美元时候毛利有20元钱,其中拿出6美元负担配送的费用也能够保证一定的毛利给Instacart,”曾斌表示,美国人的生活习惯普遍为一周购买较多数量的商品,因此客单价比较高,但国内的情况却截然相反。 国内超市的客单价在30至50元之间,便利店则更低。根据永辉超市2015年年报显示,净利润约在2%左右。换句话说,即使永辉和京东合作后,愿意让利2%的利润补贴配送,也只能在50元中补贴1元。但据36氪记者此前从京东众包物流的配送员处了解到,平均配送员一旦的补贴在3-4元不等,换句话说,京东到家在商超配送方面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无论是和便利店还是超市合作,从成本方面的估算模型是类似的。此外,曾斌还指出,O2O的模式通常采用和众包物流、和物流配送商合作的方式进行服务。“表面看起来是一个联盟关系,但实际上双方的利益冲突和差别很难协商,此外,配送员和超市很难保证对货品负责,”他表示。换句话说,一旦货品出现损坏,受到影响的还是平台本身。 为了保障货品质量和配送速度,自营物流和仓储看起来还是比较保险的选择。但为了缩减成本,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做一些灵活的调节。 每日优鲜的做法是覆盖多品类,尽量让用户可以在平台内一站式购买所需要的东西,但每个品类仅提供有限的单品。无论是鸡蛋、牛肉、牛奶、苹果,平台上会提供1-2种选品,根据供货情况进行更新迭代。 “比如爱氏晨曦这款丹麦产牛奶,由于它在国内的宣传推广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它在中国的销量一直不好,”但由于每日优鲜主推这款精选牛奶,短短几个月时间,平台销量已经占到爱氏晨曦华北市场销量的50%以上。“这款牛奶的采购量甚至超过物美,那么我就能从爱氏晨曦得到比较好的价格,给消费者的价格也会因此较低。” 这种设置一方面尽可能的覆盖了多种品类,另一方面各品类的产品保持精选,可以让增加该产品在平台上的销量,同时为平台向供应商争取足够有优势的价格。同时,也帮助中小规模的生鲜电商平台有效的控制SKU数量,减少库存风险。 未来会怎样? 尽管有人已经离开,但还是不断有资本和新创业者接连涌入这个朝阳产业,用自己的方式和理解,逐步建立出生鲜电商的生存准则。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这几年的洗礼,生鲜电商已经逐步对垒出一定高度的行业门槛。 “现在还只能说,这个行业已经逐步进行分化,但远远可能还没有到这个最后决出谁是真正的赢家,或者谁是最后的胜者这样一个地步,”曾斌说。 喻华峰否认了前段时间关于本来生活网谋求明年海外IPO的传闻,但他也承认本来生活网目前的融资还足够烧一年,但要获得盈亏平衡可能需要扛到2018年。 姜骅预测,以目前生鲜电商的资金投入和高昂的成本费用,到今年第四季度,还会出现一批新的融资消息。“比较好的企业还是会很有机会,但一些新的企业就会被逐步淘汰掉了。”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亚马逊的物流新计划是,像Uber那样用兼职司机送货

    热点聚焦 2016-07-21
    导语:亚马逊想通过类似打车服务Uber的方式,找来更多的人帮它送货。亚马逊也在尝试用类似打车服务Uber一样的模式来送货,为此推出了名为Amazon Flex的项目,目前在英国、美国招募临时车主来送快递。这个招募更多的人来帮亚马逊送货的项目,跟京东今年合并的众包物流公司达达、外卖公司提供的众包配送服务都相当相似。这些招募来的临时送货员需要到当地的小型仓库中取货,用手机扫描包裹上的二维码确认送货地点。这个从去年9月份开始的项目从西雅图开始起步,已经在美国拓展了28个城市。最近还在开拓英国的伯明翰(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亚马逊从今年6月份开始就在Gumtree、Craigslist等大型分类信息网站上刊登招聘广告,针对这个新市场。Amazon Flex应用截图在美国,有车有驾照且年满21岁的人都可以申请。另外,申请人还需要一台用于安装Amazon Flex应用的Android手机,在应用上,他们能选择工作的时长(2-12小时),查看快递订单。此外,应用上还会显示预估收入、送货路线等。这些“Amazon Flex”车主不仅会送普通包裹,也会为亚马逊的1小时快递服务Prime Now提供服务。但后者收入会更高些,亚马逊预估为Prime Now送货的话,每小时收入在18-25美元(约折合120-166元),这部分收入已经包括了小费。从2012年开始,亚马逊就在逐步增强旗下的快递网络,也在加强对于这个网络的控制权。除去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外,亚马逊还开始组建飞机机队,建更多贴近消费者的快递站,跟更多的独立快递服务合作,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送货。做Amazon Flex只是亚马逊在建物流体系上最新的一步计划。而且,通过这种招募方式获得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以亚马逊声称的收入水平而言,其实略低于一位旧金山Uber司机平均收入。对于亚马逊来说,在物流上花更多力气,就意味着它能处理更多的包裹。亚马逊亚马逊高管在今年一次财报会议中称,亚马逊称不是为了取代现有的合作快递服务,而是想要找到别的方式来处理高峰时期的订单。一个重要的事件节点是2013年圣诞节前夕,当时亚马逊的订单量远超过了UPS的能力。对于亚马逊来说,这能帮助它减少对于长期合作的快递公司UPS、FedEx的依赖,也能帮助它利用包裹流量,从这些快递公司处获得更低的价格。‍‍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