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亿卓风云榜————抖音创始人张一鸣的个人履历

    热点聚焦 2021-09-03
    今天亿卓风云榜要给大家介绍这位,张一鸣,男,1983年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客家人 ,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原CEO,今日头条创始人、原CEO。曾参与创建酷讯、九九房等多家互联网公司,2012年创办字节跳动。2013年,先后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和《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是中国国内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青年领袖之一。2021年4月,以356亿美元财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9名、5月20日,宣布卸任字节跳动CEO。求学成长1983年,他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一个事业单位家庭,父亲在去东莞开办电子产品加工厂之前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员,母亲是护士。与事业单位大院里其他父母对子女严加管束不同,热爱尝试新鲜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给了张一鸣宽松环境,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自主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张一鸣的童年,父母彼此聊的话题多是双方的朋友在国外搞了某项技术,做出了某个产品。现在很难去判断,在1980年代,这个小家庭里萌发的创新风潮是否影响了张一鸣未来的人生道路,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父母的宽松与这个家庭对商业的早早触碰让他在很小就接触到商业世界与创新之间的某种联系。在所有人眼里,极客的童年应该是早早立下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张一鸣再次颠覆了大家对极客的想象。他说:“上大学的时候就想做出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能做出个芯片,芯片是一件很具体的事物,或者能够制药,有所突破。所谓科学家的梦想是在小学阶段的想法,早就消逝了。”中学阶段,化学成绩一直很好的他对化学实验课提不起劲,上实验课时,支酒精锅、倒试管的这些繁琐程序让他感觉到既琐碎又危险。现在无人能够说清,当年厌恶操弄酒精灯、化学药品坩埚的张一鸣是从何时起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第一次规划,但他开始模糊地感知到,自己喜欢的是有体验感和参与感,并能够迅速见效的事物。他说:“你的行为,你的输出,都要快点看到变化。而计算机是最快的。”大学时,他报考了微电子专业,随后又转专业到软件工程。这种不甘于做常规、重复事情的性格也在他日后的创业中一再显现。大学毕业后的他曾经短暂进入微软,后因感觉大公司没有清晰强烈的目标,每天都在做一些离用户很远的基础开发,所以,他迅速选择离开。大学毕业后,张一鸣曾经详细地分析过网络信息传播的各个部分和角度,他发现,信息的组织与分发有最大空间。在酷讯工作时,有件事让张一鸣感受非常强烈。在酷讯给垂直搜索编程时,张一鸣要订一张回家的火车票,那时候去火车站买票很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网上会有一张二手票出现。他就在中午吃饭时花了一个小时写了一个小程序。酷讯已有的搜索跟我们常用的搜索一样,是需要用户主动输入信息去搜,实时去看当时有没有二手票的最新信息。而张一鸣的工作是把他自己的需求用程序固化、存储下来,让网站机器定时自动去帮他搜,一有搜索结果就用短信通知他。在写完这个程序之后他就出门了,结果刚出门半小时不到就收到了短信提示,然后他就直接去取票了。他不用买黄牛票,也不用在电脑前一直呆着,这个小程序给他提供的价值非常大,当时张一鸣就有了想法,当有符合他需要的信息出现时,应该告诉他,以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发现信息。张一鸣从南开大学毕业后,一位师兄在BBS上看了他的背景资料,找他一起创业。当时这位师兄只在电话中简单地告诉张一鸣,他即将开发一款挺有需求的产品,市面上的产品都做得不好,但只要按照他的思路就能做出很好、很有用的产品。张一鸣说:“这种对话就比较容易吸引我。不必要说上市、赚钱这些事情。先打电话再面对面吃饭。”那场对话两周后,张一鸣就决定加入。这种谈话方式至今仍在影响他招聘手下工程师的方法,张一鸣说,工作多数时间,他除了驯服算法,都在面试招聘员工。他与员工的对话也简单、纯粹,更多时候,他们会在咖啡厅聊产品理念和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张一鸣在设计今日头条这套算法前加盟过四家公司,他的职业履历多数与技术有关。
  • 网购成了生活的日常部分村民边购边学,搭乘电商的“快车道”

    热点聚焦 2021-08-18
    每天上午,是管彩燕最忙碌的时刻:分拣、发送取件信息,称重、包装、下单,快节奏如旋转陀螺。“村民们都习惯赶集时顺便来取件寄件,这样省得来回跑,省事!”村民这一生活习惯,“逼”着她的营业时间一再提前。管彩燕半抱怨半调侃地说,每天自己是被大伙催着营业的。管彩燕在广丰区东阳乡管村经营着一家农村淘宝快递“超市”。面积不大,只有70余平方米,可业务量不低,一年收件10余万件。“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返乡是必须的。”管彩燕之前和丈夫一道在外务工。2016年,因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她就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她和丈夫反复合计,决定搞快递。创业前,管彩燕和丈夫把村情摸了个透:管村村有5000余人口,消费潜力不小;东阳乡的马家柚、猕猴桃、石井绿茶、蓝莓等产品声名远扬,电商销售的产业基础比较扎实。开家快递“超市”,既能助力“消费品下乡”,又能搭建“农产品进城”的“桥梁”,准错不了。都说创业难,可没想到这么难。“开张大半个月,一件单都没有。”2016年刚开张的时候,惨淡的生意犹如一盘冷水,将她浇个透心凉。怎么办?不服输的管彩燕,决定从宣传入手。印传单、发传单,骑着小电动车拿着喇叭逐街逐巷去“喊话”。力气没少花,生意依旧没多大起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还是村民一句“闲话”让她开了窍:自古买卖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电商,听着感觉好,可这钱花了,这东西一时半会见不着,感觉像打水漂,咱心里没底。一语惊醒梦中人。管彩燕顿时醒悟过来,群众不是对网购“感冒”,而是不敢放心淘。找准了方向,事情就好办。为了让群众安心网购,管彩燕想出了很多“金点子”:手把手教村民选货、下单不说,还推行“垫付制”,自己掏钱帮村民下单,待村民收件认可质量后再“回款”。对于桌椅等小型家具一类的,她送件上门,还看说明书帮忙组装。“那几年,硬是把自己熬成‘好工匠’,啥活都会干。”管彩燕打趣地说道。就这样,她的业务量逐渐看涨,服务范围也辐射到周边7个村居。“淘进来”,还要“卖出去”。踏着时代的脚步,管村的村民和城里人一样,网购成了生活的日常。部分村民边购边学,搭乘电商的“快车道”,把家乡猕猴桃、蓝莓等农优产品向外推介销售。“往外寄一件,比我收十个件还高兴。”她最大的梦想是通过网络把家乡的特色美食推向全国各地,擦亮特色农优品牌,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家乡、喜欢上家乡的山山水水。来源:华经情报网
  • 赚20亿的李宁和“失意”的阿迪,野性消费的年轻人站国货

    热点聚焦 2021-08-17
    国人对国货品牌的热爱,不仅仅体现在直播间爆买鸿星尔克了。8月13日,李宁发布最新一季财报: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营收同比增长65%至101.97亿元,净利润同比大涨187.2%,达到19.6亿元。综合各项数据,算得上李宁登陆港股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这样的利好,几乎成了国产品牌的“雨露均沾”。从安踏、特步、361度发布的业绩盈利预喜来看,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分别不少于55%、65%、30%。这难免与不久前刚公布财报的阿迪达斯形成了鲜明对比。2021年二季度,阿迪营收50.77亿欧元,同比增长超过50%,营业利润为5.43亿欧元,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在大中华地区的销量下降了近16%,连阿迪达斯CEO卡斯珀·罗斯特德也感叹,“中国的市场需求已经偏向中国本土品牌而非全球品牌。”一升一降之间,是市场份额的重新排序,也是消费者在为自己的感情做选择——年轻人们决定穿回国货了。“新疆棉”事件是国货崛起的直接引线,但同时,基于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深谙电商运营之道,也是国货抢下市场先机的重要铺垫。从前年轻人对国际大牌有多追捧,对今天的新国货就有多热情。当国潮成为全民趋势,李宁们该用怎样的姿势去接住?野性消费而不单单只是李宁业绩暴涨的一个原因。01半年赚20亿翻看李宁这一份半年报,真正做到了鞋服双赢。其中,服装营收比同期增长了72.1%,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李宁”的快速增长,它是李宁品牌旗下的国潮系列,并且以服装为主,定价也要更高些。「电商在线」了解到,今年1-7月份,中国李宁天猫旗舰店同比增长269%。李宁公司CFO曾华锋就曾表示,中国李宁的利润空间要更高,中国李宁时尚店的店铺流水表现比大货店高很多。在销售渠道上,李宁采用的是直营+批发两种模式。直营也就是无论线上线下,都是官方下场开店做生意,而批发就等同于经销商模式。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李宁在一二线城市的线下门店销售流水增加了88.5%,在电商平台增长了77.8%,特许经销商拿货更加积极,销售收入增长47.7% 。诚然,外部环境给李宁的业绩有力推了一把,一方面是国内疫情的恢复,消费复苏,另一方面,行业调研公司晨星数据的报告显示,在“新疆棉花”事情引爆后,国外各类品牌相继上热搜,随后明星们自发解约,不再穿相关品牌。4月份,阿迪达斯、耐克的官方旗舰店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8%、59%。相反,“穿国潮”开始在人群中达到情绪高点,李宁旗下的“中国李宁”系列4月销售额飙涨800%。净利率从11.1%提高至19.2%,是这份财报的一大亮点,对于传统运动品牌来说,“保毛利”一直是核心要务。但李宁在利润率上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与调整经营杠杆有关,李宁在电话会议中提出了一些要点,「电商在线」做了一些提炼:1、关停低效亏损门店,店铺平均面积超过180平方米,平均每月店面效率提高了80%至90%;2、商品宽度缩减,商品深度增加40%-50%,同时新品的季度折扣提升至80%至90%,新品3个月售罄率在60%-70%;3、低效经销商线上店铺数量优化缩减,线上直营流水占比提升。会员方面,会员人数突破3600万,会员销售额贡献双位数增长,全渠道O2O跨店营业额增长超过120%。总体来看,李宁的增长在于聚焦品类和优化销售渠道,来实现了降本增效。02新增长看会员实际上,回溯李宁的起起落落,能够发现其一直围绕库存与渠道两个核心关键词,而这背后指向的,都是直营渠道的重要性。图片来自李宁财报2014年算是李宁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线下门店步子迈的太大,并且采取“直营门店+加盟门店”的方式,这一商业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扩张,但是劣势也十分明显——其面对的是各级供应商而非终端消费者,供应商体系的复杂性会让管理和控制难度更高。这反而给了安踏、特步等其他国产品牌发展的机会。安踏通过一系列收购行为, 3.25亿收购FILA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经营权,又在2018年收购世界顶级体育器材品牌管理集团公司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开启多品牌布局,主打高端化路线,实现了弯道超车。被逼无奈,创始人李宁重新出山,拿回管理的权杖。在经历了一段“阵痛期”后,李宁开始聚焦核心品牌,2017年的财报数据看,李宁品牌贡献的营收占到99.4%,一面是聚焦直营渠道建设。从下图来看,2017年开始,营收和净利是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李宁登上巴黎时装周,为李宁在国内打响了“中国李宁”这个高端品牌。纽约时装周结束后,同款鞋、衣服均在天猫旗舰店售罄。财报显示,2018 年当年,李宁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 18.41% ,净利润增长近四成。“我们会继续推动李宁大电商商业模式的发展。”在本次财报中,李宁强调,作为指定唯一的渠道业务战略,要加强我们线上和线下业务的整合和协同。与此同时,李宁的财报电话会议中指出,电商会员的增加是大电子商务战略的体现。“会员对于销售的贡献相对较低,这意味着未来有很大的潜力。”「电商在线」了解到,目前李宁会员数在3600万。实际上,当电商渠道占比逐渐增高,会员作为品牌私域运营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头部品牌的发展战略之一,这在今年天猫618频繁推出“会员权益”这件事上显得尤为突出。李宁电商负责人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电商平台会员人群的特点:1、Z时代的人群,也就是00后05后的人群;2、青年白领;3、小镇青年,主要是30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我们会发现1000元以上的高单价的产品,会员的购买占比高达70%以上。”会员是和品牌有着更强的绑定,意味着更年轻的消费者和更强的购买力,这些势必会是撑起品牌下一个阶段增长的重要抓手。03点燃的国潮热情李宁的增长势头会否持续?这成了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可以肯定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更大的增长空间,不仅之于李宁,更是大部分的国货品牌。从安踏、特步、361度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来看,净利润都很喜人。反观阿迪达斯第二财季报告显示,4月1日至6月30日,虽然营收上涨52%,但是大中华区收入下滑近16%,其中电商是大中华区受影响最大的业务。宝胜国际的数据似乎更有代表性,作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在中国的经销商,7月综合经营收益净额(即相当于总销售额减销售折扣及销售退货)为17.45亿元,同比下跌13.3%,这一指标已连跌四个月。资料显示,宝胜国际90%的营收来自于耐克、阿迪达斯、匡威、彪马等品牌的收入。运动品牌市场份额的洗牌似乎已经开始,首先,对于国潮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增强,是推动国内品牌增长的基本面。其次,国内常年为国际运动品牌代工,已经孵化了足够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是具备高效生产出有一定设计水准,质量保证的产品的能力的。已经远远不是十多年设计“土丑”,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形象了(比如说鞋子开胶,衣服开线)。而在这一方面,国内头部品牌因为有资源优势和设计能力,更容易拔得头筹。再一点,国货品牌更善于把握国内消费者心理和电商发展之道。毕竟国内的电商营销渠道多元化,从短视频、直播到种草平台等,相比国外品牌要花力气“投其所好”,国内品牌更占据“地利人和”。国货正在成为90后、95后、00后消费的首选。天猫数据显示,过去一年,90后人均国货消费已经超过6000元。但国货品牌夺回的“失地”,接下来该如何耕耘,是个重要命题。在产品研发与设计能力上能否与海外品牌真正比肩,这关系着品牌力能否站住脚跟。来源:联商网
  • 小红书扎堆直播电商,年轻人还够分吗?

    热点聚焦 2021-08-16
    小红书需要突破小众。对内容社区而言,跳出原有的小众圈层,突破用户天花板,才能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截至2020年12月底,小红书月活跃的年轻用户数超过1亿,其中有70%的用户为90后,超过50%为95后,每日产生搜索达到1亿次。相比之下,2020年底,B站月活已经突破2.02亿,微博月活为5亿,知乎月活为7570万人,其一直以来对标的Instagram月活超10亿,小红书的1亿月活还远远不足。用户数量上升的天花板,用户活跃度提升乏力,营收渠道单一,内容护城河不牢……其他内容社区面对的问题,小红书一个都不会少。1新平台红利之后种草不是新兴业务。从“博客时代”的时尚博主、街拍达人,到现在的美妆网红,不一样的称呼,却是一样的模式。品牌营销从硬广到软广,流量接入淘宝小店到各大电商,新平台的流量红利,品牌先知先觉。从专业人士到素人下场,用户原本赋予给专业媒体的信任,转移到素人身上。美妆、护肤、穿搭同样是三大顶流,内容光鲜亮丽,创作门槛低,通过大量精致图片,完成用户对精致生活的美好向往。品牌开始小红书营销,同品牌开发双微一抖运营,进驻知乎、B站,并无二致。内容平台进入存量时代,各大品牌对新流量平台趋势若骛,一个新平台兴起,必然吸引众多品牌加入,但然后呢?小红书一直对标的Instagram ,创造了以图片共享为核心的内容平台,同样通过图片展示滤镜过重的美好生活,实现从刺激消费到创造消费的转变。Instagram的成功,除了模式上开先河,更背靠Facebook堪称垄断的强大流量支持,在占据大比例市场规模之后,平台自身赋能,实现加速增长。在同类模式下,小红书是真的创造了一个商业模式,还是新平台红利?这是小红书需要证明的。开业8年,疫情期间实现第一次破圈,月活用户破亿,但用户规模难以支撑更高估值。一直以来,小红书都强调平台的“种草”属性,强调高转化、高复购率优势。平台数据显示:超过80% 的用户为女性消费者,其中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高达60%,该类人群偏爱种草方式,具有强购买力和高消费意愿。然而,种草可以带货,却不能打造品牌。小红书捧红的完美日记,三年营销业绩超过欧莱雅,但花三倍的营销费用,还是比不上一句”巴黎欧莱雅,你值得拥有“。2020年,完美日记亏损26.88亿,2021年,完美日记的投放力度和带货成绩也急转直下,不如预期。高额的营销费用带来的巨大亏损,完美日记很难说是一个营销界的成功案例。小红书引以为豪的腰部网红们,更像是隐藏在网络上的美妆柜姐或者早期的美团地推。人海战术的销售,在人力成本上的花费,自然远远超过品牌的自带流量。在小红书上,种草最成功是全球知名品牌,雅诗兰黛。而所谓的国货热潮之后,又有多少国货品牌真正留下?抛开新平台红利,小红书的带货能力更加引人质疑。2内容社区有护城河吗?小红书的另一靓丽数据来自海量的笔记。数据显示:约90%的小红书用户在购买美妆产品前搜索小红书查找功课,作为自己的购物决策工具。优质内容支撑,推动平台从单纯的内容平台兼具搜索工具属性。知乎通过大量的专业知识输出,打造知乎的内容壁垒,根据CIC的调查,知乎被认为是最值得信赖的在线内容社区,并被广泛认为提供了中国最高质量的内容。垂直类内容社区虎扑,在专业内容积累形成内容壁垒的同时,却也形成了“外人莫进”的社区氛围。内容可以形成壁垒,但运营模式形成企业护城河。平台用户规模取决于用户数量和用户使用时长,内容平台用户规模放缓之后,通过提升内容质量达到获取用户使用时长成为各平台的竞争重点。也就是说,平台用户规模取决于内容质量,而内容质量则又要求用户规模扩张。破圈,成为必须。一直以来,小红书的形象跟“网红”密不可分,限制了内容类型的拓宽,小红书试图改变。Slogan从“全世界的好生活”到“标记我的生活”,从网红的滤镜生活,到我的真实生活。年轻用户的涌入,也在用自己的生活展示,改变社区氛围,并注入新的活力。从优势内容如美妆、穿搭、护肤,以更高量级和流量切入其他垂直内容赛道,从垂直社区向泛品类社区转变。目前,小红书内容占比最高的类别是“知识”,其次才是时尚、美食、素材、出行、美妆、家居、影视、健康、数码等。B站破圈,一方面靠的是优质内容霸占热搜,为B站带来流量;另一方面是在内容上从起突破单一的“二次元”和动漫风格,转向包含所有UGC内容的视频服务,也就是拓宽内容。内容拓宽成功与否,决定着小红书的将来,从这个维度去看,小红书当下最大的对手依然是他们自己。3为什么要在小红书看直播?自8月2日起,小红书将关闭带货笔记中的商品外链权限,包括小红书商城和淘宝天猫商品链接,直播带货的外链功能不变。小红书选择了更加直接的变现方式,直播电商。2020年小红书直播业务开放公测,2021年4月小红书平台提出流量扶持主播。让带货的归带货,试图在用户体验和盈利之间寻找一条平衡之道。从创新模式,到随大流而下,在没有被目标用户抛弃之前,及时换道。直播已经成为电商销售的重要方式,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到961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1.5%。预计2021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规模将接近12012亿元。字节跳动从短视频入手,打通电商和支付,通过直播带货玩出新电商平台。2020年10月,抖音断掉直播间来自淘宝、京东等平台外链之后,倒逼商家自建商铺。抖音电商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抖音小店GMV增长46倍,新增开店商家数量增长17.6倍。相比直播电商,内容社区无论在用户天花板还是盈利模式上都大大不如。抖音在直播电商领域的成功,让小红书跃跃欲试。然而,缺少用户规模支撑,直播电商的生意并不好做。抖音依靠平台推荐机制和用户规模,强势控制平台流量分发。雁过拔毛,无论头部主播还是腰部主播,都要通过花钱购买“流量”。而在阿里平台,主播分两类,李佳琦、薇娅和其他。阿里巴巴的巨大流量,才是支撑直播电商的大树。甚至快手的3亿日活,都难以支撑海量直播。在快手,辛巴家族对快手直播电商业务的贡献达到三分之一,快手变现红利被头部网红分走。直播电商平台,要有流量,更要把控好主播们与平台的势力均衡。2020年,克劳锐发布《2020年看得见的粉丝价值:四大平台KOL粉丝分析研究报告》显示:微博和抖音KOL,粉丝量集中在100-1000万之间;快手KOL,粉丝量集中在10-100万之间;而小红书呢,71%的KOL粉丝量级在1-10万之间,中腰部和尾部博主比例高达九成以上。相比于其他类型KOL,从美妆品牌商投放红人分布看,与抖音平台不 同,小红书平台呈现出重腰部、尾部达人,轻头部达人的局面。这看似利好小红书,更易掌控平台流量分发,流量红利不被主播分走,但小红书手上的流量,又有多大规模,能够如抖音一样居中抽成,而不被头部主播抛弃。更重要的是,用户来小红书,是为了买东西吗?用户使用小红书进行消费决策,但会使用小红书购物吗?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