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线下教育机构纷纷转战线上 线上加线下或成互联网教育新趋势

    热点聚焦 2020-06-19
    “刚高兴没几天,孩子就又放假了。”6月17日,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学生家长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学校重新启动“空中课堂”,在她看来,暑假在即,短时间内孩子或将继续通过网课进行学习。不过,在《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家教育机构看来,疫情让更多学生和家长认识了解了网课。那么疫情之后,网课的高效便捷以及疫情期间形成的用户习惯,大概率将使网课成为学生们学习的长期平台。“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最大的成就,就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将我们的线下学校迁移到了线上。”英孚教育中国区企业事务部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企业事务官柳尽染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认为,互联网+教育的下半场,线下和线上的教学不应互为割裂,而是高度融合。”谈及线下教育机构布局线上的现象,VIPKID方面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疫情期间部分线下教育机构纷纷转战线上模式,但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该负责人援引研究机构数据表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2.96亿,在线教育市场仍旧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通过这段时间的用户习惯培养,精细化运营,之后发展会更加迅速。“我们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及强互动性相比起大班课等传统模式,还是更受家长认可的。”VIPKID方面表示。“即使没有疫情,今年在线教育也会迎来爆发期。”在网易有道副总裁、有道精品课总经理罗媛看来:“2019年的暑假,大家就已经发现有很多人开始上网课了,这个行业本来就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期。”罗媛对《证券日报》记者强调,只不过疫情的到来,让这一速度变得更快。线下机构加速转向线上教育3年内超不过线下疫情正在加速线下教育机构布局线上的过程。据悉,英孚教育早已全体复工。当下,部分线下培训中心尚未复课,但在线下中心停课期间,英孚教育提供了“英孚线上精品小班课”这一线上教学替代解决方案,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受影响。“我们各地的中心也在谨遵各地相关规定审批流程逐步复课”。英孚教育方面表示。紧急转向并非易事。“这其实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柳尽染告诉记者,“但我们最终以最快的速度克服了这个难题。”为了将线下课程的教学互动最大程度还原,英孚教育做了很多尝试,如线上教具升级、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机制等。确保每个环节的体验都可追踪、可追溯、可分析、可改进,考虑到每一个和家长学生的关键接触点,做好全链路服务设计。技术问题也一度成为新东方在疫情初期面临的挑战。新东方方面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疫情期间,新东方100多万学员全部转移线上,几万名线下教师变成了线上老师。据介绍,“新东方云教室”的研发于2018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原计划经过两到三年的试点、反馈、完善后,再应用到全国各地的学校教学中。但一场疫情加速了这个过程。“疫情初期,云教室平台原本无法承载巨大的学员数量,但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云教室的稳定承载量就提升到了100万人”,新东方方面表示。在新东方看来,这次疫情下的线上转型,也在人才、技术和组织等层面,为新东方OMO战略的全面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新东方力争通过1年时间,在科技层面跨入最强行列,做到可以和所有教育领域的技术平台竞争。此外,四季教育方面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作为疫情前以线下为主的公司,在此次疫情下绝大多数线下学员都转到线上。因为疫情的突发性,刚开始在直播设备、直播教育、直播课教师出现紧缺,但仅在48小时之内,公司最终克服困难解决了上述问题。疫情期间行业发力线上教育的转向也给了英孚教育新的启发。在柳尽染看来,教育机构想要生存,决不能只是简单地追逐流量和热门概念,而是真正致力于提升学习体验以及教学品质。“线上教育以及线下教育在互联网+教育的下半场会进一步高度融合。”柳尽染谈到,“例如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5G,实现线下和线上的融合式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等”。“在线的增长速度肯定会比线下快,但是在3年之内应该不会超过线下”。新东方方面表示,部分家长也会选择在线学习,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以及村镇地区,但线下的面对面教育对孩子来说也非常必要。未来线上和线下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互为补充。行业终将洗牌中小教育机构最难熬“教育行业肯定会出现洗牌。”新东方方面告诉记者,未来的格局会向两种方式集中。一种是全国性的大公司,至于哪些机构能够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全国性靠谱大公司,还需要时间来证明;第二个是地方性品牌教育机构。“生存压力最大的是中间那些中小教育机构。”四季教育同样认为,有些教育机构是靠预付费进行扩张的,储备现金流会比较少,受疫情影响会比较大。在四季教育方面看来,疫情期线下授课暂停,将来如果出现退费可能导致挤兑,并进一步引发机构倒闭。“此次疫情中,四季教育之所以能够及时全面推出线上课程,也归功于公司拥有健康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四季教育方面强调。对于很多线下教育机构而言,他们烦恼或许在于学员的流失、高昂的租金成本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现金流压力。而对于英孚教育而言,该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则是外籍教师资源无法正常履职的问题。“1月23日武汉封城及国内各地实施防疫一级响应时,正值中国新春佳节放假前夕,英孚的外籍员工有一部分已开启休假离开工作地。”柳尽染对记者回忆到,“此后,疫情发生,部分外籍教师选择提前离职不再返回;部分外籍员工则因航班取消、入境政策等无法入境返回工作岗位。新教师的招聘也变得非常困难。即便能够达成入职意向,新的工作候选人也往往会由于所在国政府机关因疫情服务中断或停摆,不能取得办理申请工作许可与签证的相关文件,进而难以取得来华工作资格。”而这同样也是三盛教育面临的难题,三盛教育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当下正在关注外教的留存管理和新学年外教的到岗问题,密切关注国外考试、各国签证和出入境等政策的变化。文章来源:艾瑞网
  • 国内首个直播电商行业规范标准 7月将正式发布

    热点聚焦 2020-06-18
    6月17日,“直播电商行业治理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上,浙江省网商协会发布了《直播电子商务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也是全国首个直播电商行业规范标准。该标准从直播电商生态圈和产业链的视野出发,依据直播电商的不同参与角色,分别确立了从主体资格、亮证亮照、商家和主播入驻审核、规则建立、直播监控、违规处置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全流程的规范体系。根据程序标准将于7月份正式发布。该标准对直播电商行业提出以下规范要求:对于直播平台,建议应当建立健全与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相匹配的资质规范、商品或者服务推广内容规范与审查监控,加强对入驻直播的身份审核,完善消费保障与规范等制度,加强推广内容生态治理。对于入驻平台的商家,建议当依法履行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亮证亮标经营,遵守法律规范和平台入驻规则、保障直播商品质量、规范宣传行为,依法履行消费者保障义务。对于主播,建议应当遵守法律规范以及平台规则要求的入驻规则,合理设置直播场景,依法规范自身的直播行为。对于MCN机构,建议应当与平台积极合作,按照合作协议与平台规则,对签约主播的内容发布情况进行规范建设、内容审核以及违规行为处置。对于行业,倡议行业各经营主体加强协同协作,不断提升基础能力建设、对标治理水平、联合惩治严重违法违规商家和主播,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文章来源:donews
  • 丁磊带的不是货,是理想

    热点聚焦 2020-06-17
    直播,亦或带货,对于以“爱玩”著称的丁磊来说,都算不上新鲜事儿。2016年9月,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款能防泼抗水的手机iPhone7。这最终促成了丁磊的直播首秀——将一部iPhone7新机泡到浴缸里,来评测其防水性能。时隔半年,丁磊又进行了一场直播,向外界展示了他的养猪场。在过去由秀场、游戏定义内容形态的直播语境里,丁磊的两次直播与董明珠的公交广告及开机画面没有本质区别。而今放到当下互联网时态中再去回看,那两场直播都可以称得上直播带货的雏形,手机防水测试无异于李佳琦的不粘锅演示,参观猪场则像淘宝、快手都在布局的工厂、产业带“溯源”直播。抛开直播,丁磊同样是名副其实的种草达人。互联网圈广为流传的“抠门”和“生活家”标签让他在网易考拉所开设“三石的私物精选”个人专栏里分享推荐产品时吸引了一波忠实受众。最为人熟知的则是乌镇互联网大会饭局上对未央猪肉、网易严选餐具的种草。当董明珠、罗永浩、张朝阳、李彦宏等企业家下场直播带货后,“带货达人”丁磊选在网易回港上市这天开始了其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直播带货。根据网易严选公布数据,在超过四个小时的直播中,丁磊创造了快手和网易严选App双平台超 7200 万元的成交额,累计观看人数超过 1600 万,最高同时在线 100 万人,成交订单超过 20 万个。在这次直播之前,网易严选发布了 “星驰计划”,面向抖音、快手、微博、淘宝等全网招募1000名优质红人主播、100家MCN机构,共创10个千万级爆品;此外还更新App版本,新增直播功能。自去年网易考拉卖身阿里巴巴,网易严选收入在财报披露中并入创新业务,电商收入不再单独公布,在外界看来,曾经承载丁磊“再造一个网易”梦想的电商业务似乎已经不受重视。当丁磊带着网易严选出现在直播间,上面的判断在被打上问号的同时,令人疑惑的是,仅剩严选一张扑克的网易还能打好电商牌局吗?一、电商梦很难追溯丁磊的电商梦起于何时。在网易的生命线里,电商的影子一直都在,90年代网易拍卖,2000年前后的网易商城,可以说网易是最早布局电商业务的公司。互联网泡沫环境下,上市后的网易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电商也无疾而终。等到2003年,网易终于重返风光,被彭博财经通讯社评价为“成长性可以称为纳斯达克第一股”,与此同时,32岁的丁磊成为了福布斯和胡润两大富豪榜的“首富”。这一年,淘宝网成立;第二年,刘强东创办京东商城。未来七八年时间里,在网易全心投身游戏、邮箱业务时,淘宝、京东野蛮生长。时间来到2010年,已经有游戏这个大现金牛支撑基本盘的网易,重新瞄上了电商,推出B2C在线商城shop.163,接着又在2011年、2012年分别推出奢侈品平台网易尚品、导购平台惠惠网及女性美妆护肤电商网易美美。但无一例外,这些项目最终都折戟沉沙。财经作家吴晓波评价丁磊是“一个互联网的教徒,一个为兴趣而工作的人”。尽管踩了无数空,网易依旧坚持在电商这个方向上趟路。你可以认为电商正是丁磊的兴趣所在,心之所爱。2014年下半年,跨境电商利好政策的出台,加之亚马逊阔地上海自贸区设立国际贸易总部等事件,为网易带来了新机会。据界面报道,丁磊曾找到尚在邮箱事业部任职的张蕾征询做跨境电商的意见,两人一拍即合,从决策到调研,整个过程不过一周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内测,2015年1月9日,网易推出跨境电商考拉海购;2016年3月,考拉海购宣布正式上线,主打自营直采电商平台,卖来自全世界的精选商品,在物流上以保税备货为主,海外直邮为辅。网易为网易考拉倾注了大量资源,一方面是200亿美元的现金流;一方面是7亿用户的流量,像游戏、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音乐、邮箱都为其打开了流量入口。在考拉发布会上,丁磊表示,“希望三到五年,考拉海购可以达到500亿~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电商领域再造一个网易。”2016年,电商业务在网易总营收中的占比达到11.9%,到了2018年,占比已经攀升到28.64%,在网易游戏业务增速下滑极为明显的背景下,电商业务背负了丁磊的厚望。二、梦想「归零」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为什么丁磊能把网易严选做起来?回答中提到最多的是丁磊的亲历亲为。比如连裤袜,严选找的是一家意大利供应商,丁磊让家人试穿后发现可能是因为欧洲人体型和中国人的差异的原因,袜子穿上后会慢慢滑下来,就继续找供应商,直至生产出适合亚洲人的袜子。为了挑选荞麦枕里没有污染的荞麦壳,包下荞麦壳产区。对于考拉海购,丁磊同样如此。腾讯新闻《潜望》曾提到考拉刚起步时,丁磊不仅亲自过问选品,甚至还会在海外建仓时事无巨细的操心选址等一系列问题。考拉海购前CEO张蕾仔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曾说到在做水果生鲜跨境电商业务时,一到周末,丁磊就带着一帮考拉员工去杭州或上海的水果批发市场,了解传统水果批发市场的打法,他还要求员工跑全国大的水果口岸考察,为考拉海购的线上生鲜业务做准备。其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去韩国选品的时候,丁磊自己涂指甲油试用产品。从公司战略上看,这与网易推崇的精品战略一脉相承,也是丁磊对其“做好用户体验”生意经的践行。对于内部团队来说,丁磊的这种亲力亲为传递的是对电商业务的重视信号。变化在2018年开始逐渐显露。随着电商业务营收增长陷入瓶颈,盈利能力持续恶化,以至于拖累集团利润。考拉海购崛起支点的自营仓储,使得自营成本居高不下,重资产模式本来是为了保证供应链的可控性,提升效率减少假货。但从去年以来考拉就不断陷入假货风波,品牌形象一落千丈。网易邮箱早期的用户红利的殆尽,使得考拉在流量获取上也不得不付出巨大成本。游戏业务的资金投入,教育、音乐等业务的发展,都无法让网易继续支撑考拉的烧钱模式。最终,考拉海购被阿里巴巴收购。再造网易的梦想被归零。三、回暖随着考拉的卖身,丁磊对于电商的热情似乎也熄灭了,至少在网易员工看来是这样。据AI财经社报道,在丁磊直播前,有网易严选的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上感概,老板已经很久没有为严选站台了。此次直播,或许可以打消严选员工的一些顾虑。而在2019年,网易严选也一直在重新思考自己在做的事情。据36氪报道,过去一年,网易严选围绕“到底是做平台海试品牌”,“什么是正路什么是岔路”等问题作了梳理,同时,严选也通过任命新CEO来调整方向。在2020年网易严选年会上,CEO梁钧表示严选现阶段目标是成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每毫升好的国民品牌”,核心是打造商品力,同时建立完整的风控体系。一系列调整最终带来了数据上的向好。在今年4月的严选生日趴上,梁钧对全体员工披露了一组数据:截至4月6日,2020年网易严选的新客规模同比增长超3成,新客7天复购率同比增长超50%,新增超级会员开卡量同比增长近4倍;更重要的是,严选在目标群体中的认知度为54%,同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丁磊的再次站台吆喝,似乎也是对网易严选成绩的一种认可。在直播间里,丁磊在介绍一种蘑菇零食时,讲到很久前自己刚吃到时就被惊艳到,随后开始漫长的寻找研发,还原了那种记忆的味道。这又让人想起了初创考拉、严选时在丁磊身上时常被提起的“工匠精神”。虽然不知网易电商前路几何,网易严选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丁磊足以让人相信热爱的力量。文章来源:donews
  • 万达退出电商业务,成立5年的飞凡宣告注销

    热点聚焦 2020-06-11
    6月9日消息,据界面报道,万达旗下电商平台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在计划注销,正在做最后的债务清算。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18日,飞凡网的运营主体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王思聪卸任董事,前万达老臣曲德君卸任董事长,徐辉卸任董事兼总经理。此外,高茜、高晓军卸任公司监事。与此同时,新增经理、执行董事朱战备,新增监事向丹华。相关信息显示,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册资本4.4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朱战备,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子商务(不得从事金融业务),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研发,各类广告的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等。天眼查股东信息显示,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由万达金融的运营主体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公司疑似实际控制人为王健林。图片/万达集团官网万达电商坎坷之路据了解,2014年8月29日,万达集团、百度、腾讯在深圳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共同出资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万达集团持有70%股权,百度、腾讯各持15%股权,“腾百万”形成联盟。2016年,腾讯和百度悄然退出了万达电商,最终玩家只剩喜爱万达一家。2018年5月30日,万达、腾讯、高朋宣布成立网络科技公司,注入万达网科公司原飞凡等部分业务。按照协议,腾讯将投入线上流量等优质资源,高朋融入电子发票等业务。万达、腾讯、高朋的合作,目的是整合三家优势资源,一方面对万达商业中心线下场景进行全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广场、智慧门店,紧密连接商业中心、商户和消费者,形成“超级导购”、“超级店长”、“超级会员”三位一体体系,提升商业中心效能和消费体验。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消费领域潜在的升级空间和巨大市场,共同营造新消费大生态。三方合作,对于万达广场而言,可以通过微信等获得巨大线上流量,智慧升级万达广场,建立强大会员体系,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对于腾讯,可以获得海量线下流量和丰富场景,实现流量和技术落地,加快“智慧零售”战略推进。对于高朋,可以获得巨大业务流量,提升行业领导地位。不过,对于三方合作的后续进展,鲜有公开报道。这家万达与腾讯系46亿成立的网络科技公司,未来发展如何还未可知。不难看出,万达对于电商业务的布局颇具有前瞻性。在受电商冲击、百货行业处于低迷期时,万达开始瞄准了电子商务和体验经济。不过,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飞凡电商,在三年烧完十几亿后便匆匆谢幕。实际上,万达电商业务发展之路颇为坎坷。对于电商业务,彼时,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还曾对外表示,万达受电商冲击很小,影响微乎其微。自从2016年10月,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从万达金融集团中分拆独立出来后,其发展历经波折,旗下主要有四大业务板块:数字商业、智慧生活、金融科技和公有云服务。按照王健林的设想,网科要力争2018年实现整体赢利,2020年利润过百亿,并实现万达网科的整体上市。但此后,网科集团的业务发展并不顺利,尤其是最核心的零售业务飞凡电商,商业模式模糊,团队的动荡以及迟迟无法盈利使得这项被王健林看重的转型之作走向终点。2017年11月有传言称,万达云公司销售部、市场部、解决方案部等部门解散,解散的原因则是公司与IBM的合作谈判并不顺利。在万达集团2017年年会上,王健林特别提到了飞凡的问题。他说,飞凡原本的方向有偏差。“过去总想着做规模,如果从一开始就只为万达广场、旅游度假区研发,可能早就整出名堂了”。万达电商一直未见盈利,王健林还罕见的承认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给曲德君太多钱。“如果当初少给点钱,定个投资上限就好了”。王健林当时在会上提出对万达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现有的四大业务集团从先前的商业集团、文化集团、金融集团和网络科技集团变为商管集团、文化集团、地产集团和金融集团,网络科技集团不再作为单独的业务集团存在。在万达集团2018年工作总结会议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之前(飞凡)做得不太成功,后来和腾讯合作,成立了丙晟科技,就是在探索把这件事做好。这件事一旦成功,立刻可以扩展到中国,全国所有大型商业中心、大型百货店和其它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我们研发的管理软件会成为通用的平台,带来很多新的大数据。不过,万达百货业务已经打包卖给了苏宁易购,而万达文旅项目已打包抛售给融创。万达电商发展之路,似乎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实体零售自建电商何去何从?在万达决心退出电商业务的前半年,大商集团旗下电商天狗网掌门人刘思军宣布辞职。刘思军于2014年加盟大商集团,担任集团副总裁以及旗下电商平台天狗网CEO。在此之前,刘思军历任敦煌网联合创始人、京东集团副总裁、万达电商(飞凡网)COO,互联网经验可谓丰富。2014年4月10日,大商成立天狗电子商务公司,打响了进军电商第一枪;2014年7月18日,天狗网上线公测;2014年11月8日,天狗网上线,正式开启了大商集团试水电商的大胆尝试。其立足点和商业模式与其他电商完全不同,几乎是国内首家定位于为实体店服务的网络平台。不过,实体零售自建电商并不好做。有零售从业人士表示,飞凡诞生于国内实体零售发起的O2O时代潮流之中,它的谢幕预示着实体零售自建电商已经画上句号。实际上,也就是从2014年开始,实体零售企业大举进军线上,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数据统计,在2014年主要有13家大中型实体零售商上线电商平台,构建O2O、全渠道,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包括大商的天狗网、万达集团的万达电商、大润发的飞牛网、步步高的云猴网等。不过,此后,实体零售自营B2C电商平台开始遭遇滑铁卢,飞牛网、莆田网、云猴网、飞凡网等陆续关停或发展停滞。尽管还有不少零售商尚未放弃自营电商平台,但是较早尝试过自营电商业务的一批传统零售商大部分都已经放弃此路转而依托第三方平台。与头部电商平台相比,这些实体零售自营电商平台在某些(部分品类商品、价格)方面是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面对品类更全、物流更高效、消费客群更丰富、运营更精准、资金更充裕的头部电商平台,它们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被压缩,为了止损,关停与整合成为了必选项。实际上,虽然实体零售企业的经营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所建立的电商平台所遇到的痛处都是相似的。首先是人才上的缺乏。人才对于做好电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体零售企业做电商,对于人的任用上一般是两种做法。一是聘用现有的电商公司高管。这些高管多年电商从业经验,对于做电商可谓轻车熟路,从表面看确实是实体店做电商的不二选择。我们看到大商集团启用原京东VP刘思军开拓天狗网,宁波三江也启用了原库巴网VP担任总裁。这些人都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骨子里蕴含着互联网的基因。但是,他们对实体店的操作模式是相对陌生的,实体店做电商躲不开已有的实体资源优势,采用纯电商高管势必会造成双方理解的差异性。二是依旧启用传统零售高管。传统零售高管对行业操作和掌控都非同一般,做电商时遇到的阻力会小很多,也容易利用现有的实体资源。但是特们对电商的运营操作是知之甚少的,一切行动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典型的例子,飞牛网除了创建时启用了一些台湾电商高管,大部分人才都是从大润发抽调的。而截至目前,尚无有实体零售企业做电商成功的案例,也没有能将线下和线上同时统筹的专业人才。其次是物流配送问题。电商之利在于购物体验,物流配送快捷与否是购物体验好坏的重要指标。实体店有强大的线下实体店资源,做电商时往往会选择O2O送货模式:其一,线上订单门店取货,可是到门店取货率真的高么?其二,线上订单区域门店作为仓储配送,但是往往会忽视配送这一最后流程的建设。目前实体店做电商物流配送会选择两种方式。其一,第三方物流配送,送货时效多为次日达或隔日达。可是实体店做电商,他的客户大多是各个门店商圈周围的顾客群,买一个东西需要次日达,我为什么还要去买,和市面大多电商有什么区别。京东,一号店等在很多城市已经可以实现当日达了。其二,自建物流配送,无论是统一建物流配送还是在每家门店建一个物流配送系统都是重大资产投入。订单量太少难以覆盖物流成本。三是投入产出不成比率。实体零售店长期以来的思路是投入就要在一定时间内有产出,没有产出的事情很难在实体零售做成,而电商在开始就是高投入低产而且要持续高投入的行业。在前期相对高额投入后,实体零售内部发现产出很低,甚至在赔钱,就难以获得公司内部更多的支持,电商项目就会慢慢变得成为实体零售的一个附庸。很多实体零售在刚开始高调宣布投资多少多少钱进军电商,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了也就毫无声响了,就是基于此因。此外,资本不看好也是电商难以做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国内电商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外部资本的注入,再投资机构的钱支撑下才有了京东,阿里,一号店等各种电商企业。实体零售做电商在内部无法获得大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寻找资本市场的支持,可是我们沮丧的发现,没有资本看好他们。如今的电商行业融资,主要都集中在一些新经济企业,很少有传统零售领域公司创办的电商获得融资。实体零售企业自建电商平台,主要还是为了贯彻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通过打通和利用数据,优化运营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营收的最大化。中国的零售商业发展到今天,是否做到线上线下融合已不是重点,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任CEO张勇所说:“现在已经没有线上线下之分,只有是否数字化之别。在这种背景下,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自建电商平台们未来又该何去何从?退出或许是无奈且必须要做出的抉择。文章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