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变现”走八卦路线?离真正的商业模式还远

    热点聚焦 2016-06-02
    近日,有关王思聪在分答回答32个问题,赚了17万被刷屏。 当很多人惊叹于国民老公强势的盈利能力的时候,我想知道的是:分答所谓的“轻量级知识变现”,它变现的17万,真的是“知识”?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眨眼间,思聪又赚3万为了体验“分答”这个产品,我从App store里搜索了关键字“分答”,却并没有发现这款产品,出现在第一条的仍旧是“在行”App。下载了“在行”后,也并没有从“首页”或者Bunner位置找到分答的踪影。那产品在哪里??我随即进行百度:原来“分答”是一个H5页面,并没有实际的App产品。而进入“分答”的方式是通过扫描底部二维码,进入H5页面。在搜索框搜索老公名字,进入王思聪的主页,发现他在半天时间内又赚了三万……我只能默默安慰自己:没事,也许三万对他来说就跟我的20块一样。来看看网友向王思聪提的问题:王思聪答得很嗨而且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甚至自曝多年前让女友流产这样的事情。但很显然,这些问题普遍充满着浓烈的八卦气息,鲜有涉及到和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也仅仅是投资偏好以及创业方向的问题。 这到底是知识还是八卦?在行的创始人姬十三对于“分答”的定义是:轻量级的知识变现。知识?Excuse me?这是知识吗?史航被付费最多的问题是选哪个网红做自己的女朋友。而这位资深的妇产科大夫,仅仅通过38秒的回答,真的能解决从13岁起就深深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总的来看,目前分答里面的问题都是集中在两种类型:1) 在百度知道和知乎内可以搜索到的答案的问题2) 一切和名人、八卦相关的话题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大V可赚钱版“新浪微博”,收费版“百度知道”,微缩版“知乎”,似乎要做些什么,但又不知道到底想做什么。但根据姬十三的说法,能寻到些蛛丝马迹:在行的用户增长一直处于瓶颈阶段,接近百万的营销Campaign推广后收效甚微。“分答”更多的,是在做一个“在行”的补充产品。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除了付费听答案之外,好像什么都做不了。知识变现路还很长现在能够透过分答看到的是:名人赚钱,普通人依然鲜有人问津;八卦当道,和真正的知识还离得很远。但对于知识变现这一话题,从最先试水的微信开启打赏模式聊起,似乎一直很难有真正清晰的商业模式浮出水面。好的内容不等同于知识,但即使是好的内容,也一直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苦苦挣扎多年。豆瓣错过了移动互联网这波浪潮,在它陆续出品的多个眼花缭乱的App中,豆瓣依然在不停地做着新的尝试:最近,一个名为“影视改编”的新栏目,在秘密测试一个月后终于上线,这是豆瓣进军电影行业的又一次行动。豆瓣将把豆瓣阅读中的一些故事改编成影视作品,并把作品卖给电影公司。但变现这件事情逻辑说到底还是需要把产品卖掉,把钱收回来。卖不出东西一切等于零。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中,最大的竞争壁垒就是优秀的内容和作品。知乎也一样,在愚人节用半开玩笑地方式推出“值乎”产品,希望通过小额微量信息交易,来完成向知乎内丰富的知识收费的过渡。但知乎或是值乎的商业化过程中,依然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1) 用户付费后发现知识或信息并不值钱,怎么办?这个和“打赏”功能有极大区别。“打赏”是在阅读后有一定收获后对作者的感谢,而付费则需要提前打款才能查看内容。这样的模式无法保证内容质量。但是这个也有解决途径:开放一小部分内容给用户。2) 知识到底值多少钱?谁来定价?这大概也是大部分平台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当然,定价可以由用户完成,因为完成购买的同样也是用户,但平台需要对内容价值有一定的评估标准。3) 知识版权问题。目前知乎也在积极的解决版权问题,但似乎作用并不大。很多出书的作家最担忧的就是书上市后网络中的电子版也随之出现,影响书的销量。很难避免的就是需要付费的答案一旦在互联网上被免费传播开来,影响用户付费动力。针对以上这三点问题,不难发现“分答”巧妙地规避了:收听答案全部标价一元钱,觉得浪费的人只能呵呵一笑,也不会追究。此外,最高60秒的回答时间在收听之前就已经降低了用户的心理预期。而且内容只能通过收听获取,如果不是有人把内容打成文字,其他人很难获取。相对提高了侵权的门槛。最后一点是,分答产品设计了“分成”机制:当回复者的语音被其他人“偷听”时,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钱。这就意味着提问的价值与回答的价值是一致的。这个模式显然有着共享经济的意味,只是共享的真心不是知识,目前看来,八卦和无用信息会占据更多。这样的模式到底能走多远?试图通过“分答”来带动“在行”的迂回战术用户是否买单?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和“分答”到底还能吸引多少明星和网红们来入驻有着紧密的关系。腾讯创业郑可君
  • 微商成某些大学选修课 这是就业还是失业

    热点聚焦 2016-05-31
    朋友圈悄悄地被微商逐渐侵占。这个把朋友圈做成生意圈的新型创业,真的能给处于最底端的小微商带来利润吗?一片质疑声中,微商竟然成了某大学今年招考的专业。事实却是,微商以其起点低、运作灵活被不少找不到好工作的人把握,在编织的一篇创业梦境中,到底谁是得利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的朋友圈被各种微商信息填满。面膜、皮包、减肥药、文胸、洗涤剂……看来如今的朋友圈,不仅是个沟通感情的地方,还充满着生意。而最近,更是有高校把“微商”作为了大学专业,招收学生。这么一个朋友圈内事,摇身一变,登堂入室,成为高校学习四年的专业。微商——低成本的“非正规贸易”如今,电商已在中国市场上耀武扬威地发展了十余年,即便在宣称“小店家天堂”的淘宝内部,也成了垄断商家的世界——没有大量的资金流加入,没有砸钱的推广,没有刷刷刷的好评水军,小商家想赚钱,简直就是说笑。于是,微商便成了一个新市场空间——利用朋友圈的紧密联系,好评水军的钱可以省下了,广告投入可以降低了,看似完美。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小梁大学毕业四年,终于决定辞去那个并不让她开心的工作,她说“我觉得我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都被那些杂乱的琐事掩埋了。我觉得我更合适做销售、管理,但是没有平台。”在投了好几个简历没有回音之后,她决定:不如找个清闲一点、工资少一点的工作,剩下的时间,做微商!这样既有稳定收入,又可以施展才华,一举两得!刚刚从事微商运营的她,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对她来说,微商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当然是低成本的诱惑仅需一部手机、一个微信,无需启动资金以及货源、物流压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板。与传统商业需要产品和渠道等高成本相比,微商开店十分轻松,分为分销与经销两种方式,分销主要通过代理赚取差价,只要自己看中的商品都可通过代理的形式加到自己的销售列表。如一款女包代理价为108元,佣金为21.6元,交易成功后,微店主(分销商)获得佣金,代理总店负责发货与售后服务。有一点点积蓄的小梁选择了经销的方法——少进一点货,一点点卖,“实在卖不出去就自己用嘛!”于是,小梁买了50件文胸,开始一件一件销售,自己还要负责客服和物流。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投入与管理。当然,除了正常零售外还可以继续发展下游分销商。“如果有人愿意参与,也可以从我这里买一批走。我80块钱进一件文胸,市场价180一件卖出去,如果有人愿意多买再卖出去,我可以卖100、120块钱都行的。”其次,无需高成本广告,营销全靠刷脸。与依赖广告的传统电商不同,微商的传播更依靠口碑。在传统电商时代,在从众心理影响下消费者更关注商品的销量,于是商家不惜血本刷销量、争排名。对于基于熟人关系链的微商来说,销量并非评判商品好坏的第一标准,口碑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微商店主随时随地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销有趣的东西,对好友的了解与信任会让商品更具可靠性。“因为大家都是根据对你的信任才买你的东西的嘛,所以我卖的东西都是我自己先用了觉得好可以用才卖的。我自己没有用过的东西我是不敢卖的。”小红对笔者说。小红曾在一所乡村学校里任了好几年代课老师,工作辛苦工资又太低,所以她结婚生子之后就不打算再回学校了,自己想着不如带孩子顺便做一些微商,还能解决一些生活开支问题。虽然对这个新兴的销售形式不了解,但她也清楚的知道,虽然不用花钱做广告,但不能因此破坏自己和姐妹们的情谊,因此一直十分小心。朋友圈变生意圈的尴尬时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幸运的。面对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微商信息,小何会把一天发布3条以上状态的微商都屏蔽掉。她说:“在朋友圈刷屏、发广告让原本简单的朋友关系变成了买卖交易关系,太赤裸裸了。”“我购买微商的产品,基本上全是处于对朋友的信任。”小何说,她也曾从朋友处购买面膜、美白霜等化妆品。但如果产品的质量出了问题,却无法很好地解决,“我会直接拉黑,可能朋友关系也就say goodbye了”。这点上,不少人有类似经历。来自江西的张颖就被自己的大学同学“杀熟”了。2014年12月,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大学同学发布状态,正在售卖护肤品和减肥药。她订购了一盒减肥药和几款护肤品。但是在服用这些减肥药以后,她开始经常地腹痛、便秘。情急之下,她向这位同学询问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方给她的答复是“这应该是正常情况吧,我也没用过这个(减肥药)”,之后便再没有回复张颖的质问了。碍于朋友的情面,她也没有再追究,只是把这些东西都扔了。几天之后,张颖又在微信朋友圈里面看到了这个同学卖化妆品的状态,随手就屏蔽了她。“以后大概也不会再跟她有什么交集了吧。”张颖说。这种借助于朋友情谊的推广,将市场谋利与友人感情融在一起,既不是完全符合市场机制,又不是单纯的人情交流,实在是“非正规的非正规贸易”。最终,市场关系取代人情交往,“拉黑”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微商专业会学些啥?——微商销售的秘密看来,光靠朋友关系不行,微商还是有门道的。也有人在奇怪:不都是朋友圈里的几个好友吗,怎么一个个都月收入过万的样子?最近豆瓣神人黄药师就在豆瓣开组扒皮,扒一扒那些微商究竟是如何炼成的……首先是软件篇,给大家展示的是各种截图生产器:看楼上转账神器,自言自语神器,微商就是演技派啊!另外还有一种也很屌是 代里全世界各类化妆品啊,真的很牛逼啊!真的是全世界的啊!泰国、 欧洲、 美国、 澳洲 、日韩啊……对,也是一款小神器。GPS虚拟定位,想飞美国就飞美工,想飞韩国就去韩国的即视感!接着是心理篇:微商的都是攻心高手啊,发的小广播是各种玩心跳,完全是买安利打五折,不买打骨折的节奏。先给你来个招商广告,诸如此类:“华东区,华南区,XX区代里已经全部结束,现在只剩几个名额了,赶紧加入们啊姐妹,我是带你们一起去赚钱,不是拉你们去贩毒啊!!女人要有改变一身的事业!!!微商名言:“不要问我能赚多少,当你问这句话的时候,你的思想还停留在给别人打工的阶段,我只是你的仓库,能挣多少得问你自己想挣多少!”一定要发够心灵鸡汤。然后是让你各种囤货,营造一种代理名额万分紧张,你抢都不一定抢得到。再晒发货,是不是经常见到这种图啊营造出了一种每天发货很忙的感觉一幅完美的生意链就这样被建构了出来。根本不用上大学,做个下家就可以学会整个微商然而,这些东西在大学开课之前大家就学会了嘛!都没有经营经验的初学者是怎样学习的呢?其实,微商的系统运作也是个不断找下家的过程。小梁就向笔者介绍,她当初就是被拉到一个五六十人的销售群里,每周分包的经理都会用微信语音给大家上课,告诉大家每天如何发素材、如何提高真实性和可信度,群里要求不得互加,不得彼此打探生意信息。而越在下游的,收益就越低。“云在指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根据东南快报的报道,“云在指尖”是一个微信商城,所有用户既可以是买家,也可以是卖家,用户支付128元购买商品后就可以成为商城的会员,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商城链接,只要有人点击分享的链接即被锁定为终端客户,这些客户在商城消费后,会员用户将获得广告佣金,即下家购买商品利润的40%。这个微信商城还有自己的粉丝交流群。这个群的进群须知的消息里,介绍了“云在指尖”的消费模式,“云在指尖的模式是F2C(垂直电商模式),比如出厂价是100元,拿到消费者手里200元。其中有100元的利润就分配给我们推广商,这就是我们的盈利点。”“云在指尖”把每一件产品的利润分为80%与20%。比如,A用户花了128元以后,拉B用户消费,A用户可获得40%的佣金,而后B用户(第一层分享消费)再拉人消费后,A用户可获得10%的佣金,以此类推,分享到第五层A用户都可获得10%的佣金,到第7、8层,A用户可获得6%的佣金。剩下的20%奖励给推广业绩较好的消费商。另外,当消费商消费满880元后,即可成为分销商,可享受团队无限层5%的利润;当消费商消费团队人数累计达到1000人,自己直推50人即可申请升级代理商,可以享受团队无限层的佣金60%。“当你直推的下家交易成功(15天内不退货),你就会收到40%的佣金。”微商时代(云在指尖)交流群中的一名代理商告诉记者。“云在指尖”数据显示,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商城浏览量就已达到27万人次。还没真看到一个赚大钱的“会赚到钱的,那个群里说有人做微商赚了车买了房呢!”小梁说,但当笔者问及“你身边有看到过赚钱的吗?”回答只是“没有。”根据“中关村在线”的报道,虽然微商来势汹汹,但如今参与人越来越多,原有的朋友圈关系也越来越异化,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但小红和小梁还在希望中坚持。“反正我的收入也不高,工作也还算稳定,业余时间就拿这个练练手吧,亏也亏不大。”小梁说。“不做这个我做什么,回去当代课老师吗?一个月就挣几百块钱!哈哈!”小红说。也不知道朋友圈里,还有多少个小红和小梁。微利之中的坚持,宁可忍受不断做下家、被侵蚀。如今,这竟然也成了大学专业。这到底是失业,还是就业?
  • 手机直播玩法大比拼:明星模式能打破同质化吗?

    热点聚焦 2016-05-31
    导语:如何在众多相似的平台中寻找差异化吸引更高关注度,成为行业玩家们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现在,他们开始尝试把更多和名人相关的直播场景赋予其中,那么“名人效应”会是解开内容同质化难题的那把金钥匙吗?与传统秀场主播概念不同的是,移动直播让素人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名人走下“神坛”,粉丝可以用全新的方式与他们实时互动,至于他们喜爱的明星,甚至不用花费高额的门票就能身临其境般一睹自家偶像风采。上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王思聪的熊猫TV上开启了自己的直播首秀。熊猫TV参与到《鲁豫有约》这档节目,对王健林进行两天的跟拍,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现王健林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数据显示最高峰时同时观看人数超过了30万。无独有偶,就在王健林开通直播的前两天晚上,小米CEO雷军把小米无人机的发布会搬到了包括小米直播在内的27个平台上。雷军一边介绍着小米无人机的性能,一边向用户索要鲜花、跑车和游艇,雷军甚至号召了小米高管给他的直播刷车队。据说仅小米直播上就有超过了50万观众围观,一直播上参与的网友超过百万。作为雷军多年的好友,凡客CEO陈年(微博)成为直播过程中参与互动最多的用户之一,飞吻、游艇送到手软。此前,如果你体验过市面上的这些在线直播软件,就会发现,无论是界面还是内容都相差无几。直播本身瞄准的大众通俗文化、对高颜值美女帅哥的感官需求,这是导致产品内容缺乏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线直播行业里几无差异化可言,创新真的很难,大家拼的就是钱和资源。”某直播创业者对腾讯科技如是说。现在,这种状况正在发生转变。“手机直播这一伟大的时代来临了。这种方式以全新的互动形式,动员企业家也来玩一玩。”雷军在直播过程中这样说。不仅是企业家,演艺明星也开始成为直播平台的常客。如何在众多相似的平台中寻找差异化吸引更高关注度,成为行业玩家们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现在,他们开始尝试把更多和名人相关的直播场景赋予其中,那么“名人效应”会是解开内容同质化难题的那把金钥匙吗?素人下台 名人入驻图为演员刘涛、蒋欣、杨烁4月7日,由演员刘涛主演的《欢乐颂》发布会在杭州举行,发布会结束后刘涛在映客上开了直播,引来十多万人围观,并迅速登上了映客热榜。据说在直播结束后,仍然引来70多万人来观看。据腾讯科技了解,刘涛的经纪人最初是主动联系到映客,刚开直播一个小时就达到了600多万的粉丝量。“刘涛很会互动,她会拉来其他明星,知道怎么带动大家玩儿开心,不过并非所有大牌明星都具备这样的素质。”映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腾讯科技。比如在这场发布会后,刘涛就把“华妃”蒋欣、“霸道总裁”杨烁和“老干部”王凯拉到屏幕前和观众打招呼,蒋欣的出现更是引来用户“华妃娘娘吉祥”的欢呼。图为陌陌CEO唐岩刘涛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此前,马可、释小龙、严屹宽、应采儿、井柏然等演员就开通了映客。范冰冰更是在美拍上直播了巴黎时装周,一小时涨粉10万。一直低调的陌陌CEO唐岩也出来为陌陌直播站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名人动用直播来为即将发行的影视音乐作品进行宣传造势,各大直播平台也在争抢明星首秀资源。比如映客拿到了2016年BIGBANG演唱会的全程独家总冠名,将会直播演唱会现场并在巡演期间对BIGBANG成员进行独家专访。业内人士对腾讯科技透露,仅三场演唱会直播花絮的签约费就花了2000万元。图为韩国演员宋仲基“一直播”则冠名了因热播剧《太阳的后裔》而走红的韩国演员宋仲基的亚洲粉丝见面会。一直播创始人韩坤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不否认行业内有平台出钱请明星直播,带流量的行为,但“一直播”上的明星资源,都是自由合作,并无合同约束。“明星,尤其是外国的明星有时更看重传播能力。比如我说你的粉丝都在新浪微博上,你在其它平台直播或许可以获得十万、几十万的人次观看,但是你在‘一直播’上就会获得千万级别的观看量。所以最后宋仲基选择了在‘一直播’上直播。”韩坤说。名人与平台双向带动名人和直播平台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平台可以借助名人气提升用户关注度和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名人也能借助平台和粉丝产生更多互动。韩坤表示,“直播也是一个很方便明星宣传自己,与粉丝互动的工具,粉丝也能借助直播近距离实时互动接触到明星。这其实对双方都有好处,明星获得了宣传效应,增加了跟粉丝的贴近性;直播平台获得了用户和流量。”但他表示像“一直播”这样依靠微博的平台,更容易取得明星的信任,资源也就更广,并不太需要去公关找明星过来直播。有报道显示,刘涛20分钟的映客直播引发了71万网友的围观;花椒直播了蔡依林演唱会,逾千万网友进行围观;一直播的“直播+明星+公益”战术,使平台上线5天播放量过亿;温兆伦在花椒直播后其百度指数从150飙涨到16700。金沙江创投副总裁罗斌对腾讯科技表示,随着明星市场和粉丝越来越被分化,他们也会面临更多挑战。“之前一个明星有很多粉丝,但是现在粉丝被分化了,比如一个网红做得很好就有很多的粉丝,其实会去分化明星的市场。明星也要跟上时代,这是非常明显的趋势。”不过对于直播平台来说,“名人效应”只是获取更多用户的方式,当名人走后是否有足够用户留存下来才是关键所在。脱离秀场“泥沼”直播出现伊始,靠的就是网红吸引粉丝打赏的模式,内容主要是网红表演和互动聊天,虽然移动直播时代各个平台都在大众化,但仍不可否认,网红依然是平台上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比如输出内容单一,主播质量参差不齐,平台较难通过优质内容留住核心用户。除了内容质量,一些主播为了增加人气,尝试用过分的表演尺度吸引粉丝,这让直播平台难以摆脱打色情擦边球的嫌疑。不过在监管趋严和寻求长远发展的压力下,直播平台也在尝试打破色情枷锁。这从一些直播平台去公会化所做的努力上便能看出一二。在他们眼中,色情内容的产生和经纪人的趋利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会制度下,主播会背负流量、排名、引导用户送礼这样的任务,公会经纪人还会做岗前和定期培训,这就导致个别平台会出现违规事件,轻则穿着暴露、重则涉黄。而这是在线直播平台不愿见到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知名移动直播创始人说。因此,请名人站台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至少直播平台可以凭借名人效应吸引更多粉丝,从而激发用户内容创作的动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吸引和留住用户。传统直播后来居上面对在线直播新星,已经拥有江湖地位的传统直播秀场在言语上显得似乎并不在意。“在9158看来,新兴的移动在线直播的确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影响,但放眼整个社交视频领域,发展高峰期已过,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让这一细分行业进入了平稳期。”9158方面对腾讯科技表示。但实际行动却证明,它们并不敢真的掉以轻心,搭载名人效应是它们卷土重来的重要方式。现在,9158已经将所有产品逐渐转到移动端。移动端用户的获取、移动端用户收入的增长也比较快,平均月度活跃用户由2014年的约1,440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1,750万人,同期的平均季度付费用户则由约65万人增加至77万人,同时也在引入日韩主播。YY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启动了在线教育和游戏直播等领域的业务拓展,尤其是在游戏直播领域,YY在2014年11月大力推出了独立于秀场之外的虎牙直播并砸进7亿人民币;今年年初,欢聚时代CEO李学凌(微博)的一句“过去,我创造YY,今天我发明ME!”正式宣告欢聚时代凭借ME直播杀入手机直播领域。为了能够在在线直播市场中分得一杯羹,ME直播携手韩国IMBC在国内首次以直播形式上线韩国综艺节目。而IMBC是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MBC的唯一上市子公司,国内大红大紫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等皆出自MBC之手。和以前的社交媒体一样,名人效应无疑会帮直播平台起到导流的作用,但名人终归还是名人,他们不会也不太可能保持高频率出现在直播平台里,最终靠的还是素人。就像聚范直播CEO汪海滨所说的那样,对于视频直播平台来讲,如果后续内容输出不能填补用户的需求,一旦用户流失将会大大增加单个用户的引流成本,而如果依靠持续的明星曝光获取关注,难免陷入反复“烧钱”的轮回。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苹果下架腾讯全系产品?搜索功能出bug

    热点聚焦 2016-05-26
    综述:2016年5月5日,苹果下架腾讯全系产品,搜索出现大面积瘫痪,淘宝、京东等APP也未能幸免。据了解,腾讯也曾因续费故障而被苹果下架所有产品,而这次又是因为什么呢?一、苹果下架腾讯微信QQ5月5日下午,苹果商店搜索出现大面积瘫痪,众多品牌应用关键词的搜索结果都出现异常现象。而腾讯旗下产品微信QQ等都搜索不到,引起了苹果下架腾讯产品的猜疑。据国内AppStore数据平台ASO100的数据显示,搜索指数超过6000的关键词中,95%的关键词搜索结果降至几十至几百不等,超60%的关键词搜索结果首位APP与昨天相比发生了变化。ASO100数据显示,苹果下架腾讯APP之后,搜索“QQ”、“腾讯视频”,“环球今日要闻”则排在首位,而这些腾讯应用名词下原本对应的App则从搜索结果中消失。除了腾讯相关产品,淘宝、京东、支付宝等等APP也无法在AppStore上搜索到,与腾讯产品一样,目前只能在AppStore的免费榜里找到。然而,苹果下架腾讯APP以及其他产品,这中间到底出现了什么差错?二、苹果下架腾讯产品——搜索算法出BUG在发现苹果下架腾讯APP后,媒体发现苹果系列服务运转正常,因此猜测或许是苹果调整商店内的搜索算法而意外出现了Bug,下架了腾讯以及其他产品应用。同时,也有消息称苹果Apple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总部服务器于北京时间2016年05月05日上午10时被病毒攻击,但苹果官方目前并未做出回应。在苹果下架腾讯产品穿的沸沸扬扬的时候,腾讯相关负责人也做出了回应,“苹果商店后台升级,逻辑出了问题,暂时搜不到,大家别着急。下架?没有的事,愚人节过啦。”截至目前,讲师智库商店的调整已完毕,苹果下架腾讯产品只是虚惊一场。不过,这并不是苹果第一次下架腾讯应用。三、苹果下架腾讯产品——曾因续费故障被下架其实在2012年9月28日,苹果就下架过腾讯系列产品。当日下午,部分网友反映,在苹果商店下载微信被提示下载失败。经过核实,除了微信以外,腾讯公司还有手机管家、腾讯新闻、QQ音乐等多个APP产品被苹果商店下架。随后,腾讯承认部分应用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核实后判定为苹果App Store账号的银行续费出现故障。腾讯公司称,此次苹果下架腾讯APP与产品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并预计将数小时内恢复正常。对比苹果下架腾讯应用的虚惊一场,其他曾被下架的应用却没那么幸运。四、苹果下架腾讯产品——不只腾讯一家被下架其实,苹果下架腾讯APP的背后,是一大批移动应用的下架。先是两次大批量的下架:2015年 9月,一大批热门应用下架,原因:XcodeGhost感染;2015年 10月,256个 iOS应用下架,原因:有米 SDK泄露隐私。下架的个案也数不胜数:2012年 2月,360公司旗下7款应用被下架,原因:刷票;2014年 10月,社交应用“友加”下架,原因:色情;2015年 9月,社交应用“17”下架,原因:色情;2015年 10月,《刀塔传奇》游戏下架,原因:山寨2016年 5月,《保卫萝卜3》游戏下架,原因:山寨;……五、苹果下架腾讯产品—那些不可触及的底线与苹果下架腾讯旗下应用不同,这些下架的应用大部分是因自身原因被苹果下架,大概涉及以下几个原因:1、恶意刷榜。如果苹果商店查出APP的下载量出现非正常飙升现象,就可能被判断为刷榜而被下架。据了解,国内某游戏产品就曾被苹果全线下架,该APP下载量甚至一举超过Facebook和腾讯应用,被苹果判定为刷榜。2、山寨侵权。如果App被投诉有明显的山寨模仿痕迹,或者在其它方面涉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苹果在核实之后也会将涉及的App下架3、条款违规。如果App中的内容违反苹果App Store条款,存在侵犯他人的隐私滥用隐私权限或者存在与宗教、法律相悖的内容,这些App也会被苹果下架。除了这三种主要原因,还有与iOS自带功能冲突、描述与实际不符、有Bug或者崩溃等原因,也会致使苹果下架APP。这些都是APP产品要注意的雷区。截至目前,苹果下架腾讯应用的事件原因只是搜索算法出现bug,与腾讯产品本身无太大关系。对于很多像苹果一样的应用平台难免会出现bug,最重要的是给予用户的及时反馈;而平台上被下架的应用时有发生,最重要的是提升产品质量。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为大量的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