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还能走多远? 十二年无法盈利,它会是下一个亚马逊么?

    热点聚焦 2016-06-15
     在这个话题为王的时代,大佬们隔三差五总要闹出点动静,譬如这两天京东就走在了风口浪尖。6月7日,京东股价开盘一路下跌,截至收盘,跌5.62%报22.01美元,最高跌幅6.82%。新加坡资产管理公司APS Asset Management高级分析师赛德.考拉利亚(Sid Choraria)近日在职业投资者社交网站SumZero上发表了对于京东的看法。他认为京东是一家极力鼓吹交易额,且股价a遭到极度高估的公司。十二年无法盈利,京东是不是不行了?在规模近5000亿美元的中国在线零售市场上,从市场份额来看,阿里巴巴仍是当仁不让的领导者。然而京东凭借对物流体系建设的长期投入,以及对整体在线零售产品流管理的系统性建设,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而人气飙升。虽然京东在用户数量,商品交易额方面奋起直追,但是这家公司要实现盈利看上去却依然遥远。京东在2014年亏损50亿元,2015年亏损额为94亿元。今年5月9日,京东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虽然净营收同比增长47.3%,但是净亏损达3190万美元,其中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098亿元。阿里巴巴的赚钱速度完胜一直处于巨亏的京东。2016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达8.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美股市场上,对京东的判断分为好坏两级。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强调,股东将可能得益于京东的高收益率,而穆迪和标普却分别给了京东BAA3和BBB-的低位评级。虽然已经成立12年的京东,因为无法盈利而受到质疑,但是这家公司背后代表的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者的崛起,却是一辆没有投资人愿意错过的快车。一位美股投资人表示,“京东可能拥有明天,但是你必须捏着鼻子包容它的现在。”京东因何被唱空?京东过于依赖GMV、持续盲目的对外投资、管理层的波动、不断融资,这些都成为了京东不被看好的原因。近些年,电子商务公司有持续亏损的现象,而京东就是典型的一家依靠GMV达到高估值的公司。这使得京东能够进一步吸收融资,因为投资者更愿意相信GMV早晚有一天会转化成利润。即使GMV很好看,但京东仍然是一家持续亏损的公司。它忽略了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的分析,资本方是否乐意为持续高GMV买单,京东显然过于高估了。2016年5月9日,京东发布了201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其净营收为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3%。交易总额(GMV)达到1293亿元人民币(约合201亿美元),去年同期京东核心交易总额为8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需要注意的是,京东2016年第一季经营亏损8.649亿元人民币(约合1.341亿美元),上年同期经营亏损为8.226亿元人民币。京东在资本市场估值最高已经达到300亿美元。虽然在资本市场GMV不是什么新名词,但京东已经是中国一家成立了12年的公司,但仍然没有盈利。京东现在要如何靠高GMV说服资本方呢?京东还需要拿出更扎实的论据证明其市场估值300亿美元的合理性。与京东持续亏损相对的是,京东对外的投资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京东财报来看,其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的数字从116亿元人民币减少到88.6亿元人民币,计提减值准备近28亿元人民币。公司商誉从26亿元人民币降至2910万元人民币,降幅几乎为26亿元人民币。这表明,京东正在大量烧钱投资。京东目前已经投资了易车、途牛等公司,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为公司未来提前布局。投资者们更关心京东的GMV能够走多远,而不是京东到底收购了多少家公司。另外,京东管理团队波动频繁。尽管成立时间超过12年,但京东管理层很少有管理者在公司超过四五年的。除了创始人刘强东之外,整个高管团队最近在京东的任职时间大约都在3年左右。CFO是2013年9月加盟的,也就是该公司IPO之前的几个月。还有一些关键管理人员也仅在京东任职了几年时间。京东目前还在持续融资,从2009年开始,京东的融资额度超过480亿元人民币。仅2016年第一季度,京东就筹集了18亿美元资金;2016年4月,京东又发行了10亿美元债券。从财报上看,这10亿美元目前还未能以现金流的形式体现在账面上。当一家公司不断向股东和债主融资时,那就值得警惕。如果这家公司持续亏损,就更加值得警惕了。京东会是下一个亚马逊么?京东在美国IPO时,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是中国版的亚马逊。和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相似,信奉战略性亏损的刘强东把京东定位成“中国亚马逊”,忽视短期盈利而关注公司的长期战略,“用今天的亏损换来明天别人无法超越的优势”是二人的座右铭。从图书电商立家到大手笔投入仓储物流,京东一直以亚马逊作为标杆,刘强东让外界深信,京东不但有能力实现盈利,而且还能挑战阿里的地位。但当京东的股价屡屡下挫时,亚马逊的股价却频频创出新高,过去两年多,这两家公司的股价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无论是华尔街分析师还是热衷于美股投资的中国投资者,对京东的看法都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看空者认为京东在年销售额逼近2000亿大关时依然无法盈利,前景黯淡;看多者则坚持京东的战略性亏损终将迎来光明,价值被严重低估,仍将京东与亚马逊类比。不过当亚马逊近年连续实现盈利之后,越来越多的华尔街投资者意识到,亚马逊早已不再是当初的电商平台,而是云计算业务的领跑者。亚马逊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5.1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损5700万美元,此季度扭亏为盈,创下公司成立以来季度利润最高的纪录,财报出炉后其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了12%。其中云计算业务AWS(Amazon Web Services)的净销售额达到26亿美元,同比增长64%,运营利润为6.04亿美元,超出去年同期的1.95亿美元。华尔街顶级分析师Carlos Kirjner认为亚马逊公司股价还可以再涨,明年目标位看向1000美元。相比之下,京东没有诸如云计算这样具有巨大成长性的高科技业务,目前的新业务主要围绕京东金融和O2O业务,而且亏损程度不小。信奉战略性亏损的刘强东,是否能继续让华尔街相信,京东是下一个亚马逊?我们还将拭目以待。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直播刷单、阿怡代打:移动直播平台谁能笑到最后?

    热点聚焦 2016-06-13
    端午小长假,王思聪的一条微博,让#阿怡代打#话题瞬间上微博热搜。截止今天下午2点,阿怡代打事件阅读量达7.8亿,累计讨论14.1万,不仅在电竞圈引起轩然大波,还很快成了社会热点。之后,该游戏主播在微博上承认了买号代打游戏的事实并致歉。《英雄联盟》宣布将阿怡账号封停10年、对阿怡禁赛,并无限期关闭与阿怡的合作窗口。紧接着,王思聪还转发了游戏主播lol小楼的微博,直指斗鱼平台拖欠主播3-6个月的工资,从而导致斗鱼主播大量逃离。王思聪之后给阿怡找了个台阶下,主动表示“只要你回头是岸,LPL解说台永远会给你个位置”,并巧妙地将矛盾转移到了斗鱼上。作为熊猫TV的CEO,王思聪这一高调行为的终极目的是为熊猫TV揽人。经此一役,他可以让游戏玩家知道自己被斗鱼愚弄了;还可以告知主播,他和背后的熊猫TV支持原创,尊重主播们的付出;顺便间接告诉外界和主播,熊猫TV声誉很好,不会绑架主播。两度出手,一石三鸟,不可谓不高明。阿怡事件已超出代打本身,这在电竞圈乃至直播界绝非个例。事实上,与其说人们不满阿怡代打,不如说这是无数游戏玩家对直播乱象不满的一次集中爆发。这两年直播平台发展迅猛,截止2016年5月31日,国内网络直播平台高达250家,直播用户数量已超过2.4亿人。在粉丝经济和视频直播的风口下,很多平台都想尽快抓取红利、快速掘金变现。然而,在野蛮生长的背后,也滋生了一系列乱象。大多数直播平台现阶段都在靠融资过活。曾有人算了一笔账,以最低码率800K来算,一个同时有百万用户在线的视频直播平台,每月仅带宽费用就高达3000万元以上。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网红和主播却赚得盆满钵满。随着大量资本的注入,直播平台上主播的身价也大幅上涨,年薪普遍涨了50%-150%,一些知名主播的年薪甚至达到了千万级别。电竞游戏主播网红像若风、miss等,他们的直播签约价动辄上千万,直播还不是他们收入的唯一来源。若风和miss是雷柏的代言人,miss还在淘宝有自己的外设店、服装店、鞋店和零食店,并且在淘宝上一直排名靠前。为什么主播赚钱这么容易,还是因为视频直播行业的生态不健全。按理来说,一个真正意义上健全的直播生态,应该是主播因平台而走红,而不是平台因主播而走红。但现实刚好颠倒过来了。并且目前平台对主播的约束力低,主播跳槽的成本低,除了打官司和高薪留人,平台没有更好的办法。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据业内人士爆料,这次代打事件中的刘佳怡混迹于游戏圈两年,在LOL领域只取得白金辅助这样的战绩。以她并不算太出众的外形,走平常路的做法不足以让她成为游戏网红主播。而从2016年中国游戏主播2月风云榜上看,刘佳怡居第17位,这样的游戏主播身价过千万在业内很常见,如此有吸引力的薪酬,也就不难理解刘佳怡为什么要铤而走险,找人进行游戏代打了。事实上,刘佳怡在遭人爆料代打时,一直都担心自己被戳穿,导致之后无法再做直播,为此还曾在微博上@王思聪求放过。为证明不是代打,在5月30日她甚至开了摄像头,请了两个高手为自己助阵,结果战况不佳,但事发前仍在死扛,她自己也说“我知道正确的应该怎么做,但是没有办法”。除主播代打事件外,直播平台的刷单、欠薪行为也非常严重。据斗鱼CEO陈少杰透露,斗鱼曾在一个月内从虎牙挖走了6名主播,总费用超6000万。不过2015年斗鱼排名前十的主播几乎又被虎牙、熊猫TV等平台挖走了。比如最近熊猫TV就挖走了斗鱼签约的韩国女主播赵世熙和柳智惠。据悉,斗鱼目前有60万主播,但只有1000余名签约主播,大部分都是兼职。挖角事件后,斗鱼改变了策略,近半年没签新主播,而是想办法自己培养小主播。除了斗鱼,其他直播平台也因高价抢主播陷入巨额亏损。2015年虎牙直播亏损达3.87亿元,龙珠直播亏损5212万元,斗鱼TV也被曝亏损。另外,刷单在直播平台上也司空见惯。映客的粉丝数在淘宝上的价格为1元=2万粉,淘宝买直播人气的价格是10元=6000人气;如果想要成为热门主播,只需花更多的价钱购买高阶刷榜套餐即可。目前各大直播平台的热门主播背后往往有团队运作,对主播进行包装和推广。而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也会设置机器粉来刷粉,有的经纪人团队甚至会为主播进行统一买粉、买道具,主播所得收入再跟平台进行分成。其中,淘宝是很重要的平台。如此看来,视频直播行业表面上很风光,但内里却是一场烧钱赚吆喝的买卖。企业花钱砸流量、流量换来投资、融资资金买流量,如此轮回,循环不止。毕竟移动直播的商业模式还未真正形成,行业收入主要来自游戏、广告、虚拟物品打赏以及与厂商的外设合作。这些收入并不足用来填补支出,短期内直播平台仍需靠融资支撑。不过,随着新一轮洗牌即将来袭,直播行业的激战不可避免,这个目前看起来很火的行业最后或许还是会沦为巨人之间的游戏。
  • 格力手机奇葩往事:董明珠有多少没兑现的诺言?

    热点聚焦 2016-06-10
    导语:格力自身,尤其是其掌门人董明珠忽视手机产业商业逻辑,并由此外化的市场推广表现,则更为格力手机披上了一层备受嘲弄的外衣。作为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当前最重要的发声渠道,董明珠自媒体已经连续四天推送了有关格力手机2代的消息。在6月6日宣布格力手机2代正式预购后,格力手机2代终于揭开了最后的面纱,随着昨天开始陆续发货,格力手机2代即将迎来销量、口碑两方面的真实考验。在知名度上,格力手机并不输国内主流的手机品牌,但这种知名度却掺杂入更多质疑和嘲弄,这对决心做手机的格力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面对如今口碑与名气极不相称的尴尬局面,格力手机恐怕怪不了别人,回顾格力手机从初次亮相到现在的历史,基本上是一段连续放炮与不断跳票的主题不断循环往复的历史,而格力自身,尤其是其掌门人董明珠忽视手机产业商业逻辑,并由此外化的市场推广表现,则更为格力手机披上了一层备受嘲弄的外衣。突如其来的格力手机谁也没有想到,2013年曾跟小米创始人雷军立下10亿赌约的董明珠,有一天也会踏上做手机的路。2015年3月,在参加一场大学演讲的活动中,格力集团的掌门人董明珠突然亮出一款手机,并表示格力正在研发手机。尽管在2015年1月,董明珠曾放出豪言:“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 但由于手机与格力的主营业务相距甚远,董明珠的这个举动一时引发巨大关注获得董明珠加持的格力手机,迅速聚集了外界的关注,尽管从开始就不乏质疑之声,但真正让格力手机的形象变得匪夷所思,则来自后面格力、董明珠的一系列运作。销量:年售一亿部与腰斩五千万2015年3月25日,电商人士龚文祥爆料,横空出世的格力手机一代定价是1000元,2015年要销售1亿部,向小米的销售目标看齐。至于功能,目前可以确定与格力空调“联网”使用。而来自格力的内部人士则透露,格力手机是“格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力行科技改变生活的证明。”一个没有手机技术、品牌积累的新玩家,甫一入场便定出了年销售1亿部的目标,在引发外界的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收获了质疑和嘲弄:即使是智能手机的先行者小米,在2014年全年也只卖出6112万部手机,最新的数据则显示,小米2015年全年卖出6490-6860万部手机,距离一亿部有很大距离。相比之下,格力手机在技术、品牌上均毫无积累,一出场便喊出年售一亿部,更像是一种打市场声量的行为,不过这种过于漠视市场环境的喊话并不利于塑造格力手机良好的品牌形象。在2015年6月1日举行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谈到了外界关注的销量问题,“未来相信卖5000万部不成问题。”从一亿部腰斩到5000万部,这种销量目标上的轻率反复,再一次让格力手机以及董明珠受到抨击。但很快,5000万部的目标也沦陷了。2015年7月19日,在科技部主办的一次活动上,董明珠在接受腾讯科技独家采访时表示,“能不能卖到5000万部要取决于我们的产能,目前看来年内卖5000万部不太现实。”对于原因,董明珠解释称,一方面格力还在进行产品其他重要功能的研发,所以目前并未对外开卖;此外,能不能卖到5000万部还要取决于格力的产能。事实证明董明珠这次做出了明智的判断:目前登陆格力商城可以发现,格力手机1代两个型号的销售量加在一起只有六千多部,而且都已显示无货。为什么久经商场的董明珠在格力手机销量上却频频出尔反尔,这一方面源于董明珠敢说的个人风格,另一方面也与其对粉丝经济的认知有关,在此前参加深圳卫视的一档节目时,谈及小米的粉丝经济模式,董明珠给出了评价——“要拼粉丝,格力也不怕,每年5000万用户”。不过,显然格力每年5000万用户,并没有转化成手机用户。简单的将格力的用户与格力手机的用户画上等号,最终导致董明珠在定调格力手机销量一事上,栽了跟头。品质:三年不换的承诺与低配高价的现实在董明珠意外亮出格力手机之后,这款手机的具体配置、功能亮点以及定价也一度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对此,董明珠也许下了多项承诺。2015年3月底,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董明珠接受采访时表示,包括自己在内的公司高管都在用格力手机。至于何时上市销售,她回应说,“再用几个月感受下究竟有什么问题,如果手机卖出去别人说不好,那做这个就没有意义了,要求我们的手机保证用三年不坏。”当前大多数手机厂商均保持着一年发布两款以上新品的节奏,消费者也早已养成一年半或两年换一次手机的使用习惯。董明珠关于格力手机三年不坏、三年不换的言论,被外界抨击为不懂行业。事实上,进入2015年后,智能手机行业的红利期已结束,各大手机厂商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困境,而格力手机要想在一片红海中冲出自己的路,又会凭借什么呢?对此,董明珠在2015年5月1日给出答案:未来格力的手机不仅仅只是打电话,它是一个智能控制器,它可以监控家庭安全,有安防功能,还可以调控空调。简言之就是一个智能家居的中控系统,但这种系统通过软件早已在很多手机上实现了,为了打造智能家居而专门去造手机,格力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而以智能家居中控系统作为格力手机的主打优势,显然无法满足挑剔的用户。2015年7月10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格力手机开机画面是董明珠,再一次引发轩然大波,由于直到去年7月,真正见到格力手机真机的人依然寥寥无几,这则爆料迅速引发了网友的调侃和戏谑。由此,经过半年的反复炒作后,围绕格力手机的悬疑剧,开始向商业轻喜剧的方向转变。“格力手机的品质到底如何”在一次次并不透明的信息传播中成为一个迷,不过谜底最终被揭开。根据媒体拿到的手机评测,格力手机一代配置参数为:5英寸屏幕,分辨率为720p;内存为1GB,存储空间为8GB;处理器为1.2GHz骁龙410处理器;800万像素主镜头,200万像素前置镜头,运行Android 4.4.4操作系统。尽管格力手机一代升级版信息去年11月在工信部网站曝光,但事实上,所谓升级只是把将原先的1GB RAM 8GB ROM升级至2GB RAM 16GB ROM。这一配置与红米、魅蓝处在同一水平上,价格却比红米、魅蓝贵了很多。低配高价的格力手机真正曝光后,董明珠宣称的三年不换也随之成为笑谈。发售:到底哪些人买到了第一代格力手机虽然格力手机在整个2015年乃至现在,仍是科技媒体关注的重点,但是这部在2015年出尽风头的手机,却并没有真正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2015年3月18日,在董明珠第一次对外展示格力手机时,便有媒体追问是否找人代工、何时上市、定价多少,彼时董明珠并未给出具体答复。此后,围绕格力手机的代工信息、上市时间、定价等问题,出现了多次反复。最早披露格力手机上市时间的信息出现在2015年3月,该月有媒体报道,据格力电器知情人士透露,格力手机将于该月底之前上市,首先开卖的地方是格力商城,随后格力手机进入全国各大卖场。除了在线下销售,格力手机还将在线上同时推进,争取在年前卖出1亿部,向小米看齐。不过,2015年3月26日到29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董明珠曾对外表示,格力手机还需“再用几个月感受下究竟有什么问题。”一个多月后的5月1日,董明珠透露,格力手机已经投放市场开始销售,但具体价格未公布。但从多家媒体的调查报道显示,格力手机在公开销售渠道还未见其身影。在2015年6月1日举行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对格力手机进展做了进一步的披露,“格力手机已开始内部订购,定价将在1600元,未来相信卖5000万部不成问题。”2015年8月,在格力手机仍未对外销售的情况下,董明珠表示格力手机的二三代产品已经快要面世,而格力手机第二代产品将会是世界一流水平,格力还会出品五六千元的高端手机。她表示,“二代机不会跟小米比,以后要比拼的是苹果”。还是在8月,该月22号,聚划算官网出现格力手机首发页面,并显示将于8月24日上午10:00正式开卖。8月24日10点,格力手机在聚划算正式开卖,可是当天下午这家电商就贴出消息称,应格力总部公司要求,格力手机停止发售,具体公开发售时间待定。对此,格力电器市场部部长陈自力表示,这家经销商是格力手机线下的经销商,并未取得格力网上销售的授权,因此格力发现它在网上销售后随即叫停了。“我们手机现在依然是内部销售,并没有对外公开销售,我们在网上销售肯定会有统一部署的,我们自己的格力商城都看不到手机销售,经销商这时在网上卖是不合适的。”陈自力称。至于格力为何迟迟没有公开发售手机,陈自力称受制于产能问题,无法大批量供货,因此暂时无法公开销售。这次乌龙事件过后,在2015年12月15日举行的“2016湖北格力经销商大会”上,董明珠再次大放豪言,她声称格力手机2代将在2016年3月亮相,而且这款手机比苹果iPhone6s还要好。从一开始雄心勃勃宣称2015年要卖一亿部,到打折到5000万部,再到后面透露可能无法完成5000万部的销量,最后格力手机1代被有意遗忘,如今,格力手机2代已经开始发货,但格力手机1代却从未出现在大众的视野。直到现在,到底哪些人买了格力手机一代,依然是一个迷。未来:igree能为格力手机挽尊吗?尽管遭遇了种种挫折,笃信品质、中国造的董明珠并未轻易放弃,如今格力手机2代已经正式上市,与前代相比,格力手机2代至少在硬件配置上收获了更多正面的评价。这款金色的手机售价3300元,硬件配置为:6寸2K夏普屏,采用2.5D弧面玻璃;4GB内存,64GB存储空间,支持UFS2.0技术;支持移动联通电信全网通4G;支持双卡双待;采用Type-C接口;快充;HiFi;处理器为骁龙820手机;后置摄像头16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800万像素;支持指纹识别;同时内置了格力开发的智能家居系统,支持温湿度监控。如果仅从配置来进行横向对比,新推出的这款格力手机并不输目前市面上已售的旗舰产品,而3300元的售价同样也处于一个较高的定价水准。尽管在硬件配置上有进步,格力手机的相关市场推广套路却一点没变,现在有关格力手机2代日销量10万,年销量破3600万台的言论已经出现,但格力手机2代处境并不乐观。从宏观层面来讲,智能手机市场已趋近饱和,即时是最早一批的玩家如小米,也面临持续增长的压力;而对没有品牌和技术积累的格力手机而言,甫一入场便打向中高端市场,对格力手机的销售会提出巨大挑战。锤子手机或许是一个值得参照的对象,2014年锤子科技正式发布Smartisan T1 手机,该款手机最低价为3000(不同版本价格不一样),但仅仅半年过去后,10月30日上午10点起,锤子Smartisan T1 手机开始降价,降幅达1000元。格力手机事实上面临着当年新入场者锤子手机一样的尴尬情境,虽然相较3300元的定价,格力手机2代的硬件配置可以算过得去,但与更加成熟的手机品牌厂商推出的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更高的同价位手机相比,格力手机2代的优势是什么,是其需要回答的问题。显然内置一个智能家居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产能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格力曾用产能不足问题解释格力手机1代始终未能公开发售,因此格力手机2代的产能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其最终的销售结果。据知情人士对腾讯科技透露的信息,格力手机二代为自己生产,格力在原空调生产线上开辟了四条手机生产线。这位从事手机代工相关业务人士认为,“格力的投入肯定有,但良品率不是随便搭个线就可以弄好的。目前的手机生产技术比较成熟的,搭建起来问题不大,毕竟现在已经是第二代了。但前期成本肯定很高,供应链、质量管控、生产效率都是问题。不过如果主要通过格力自有渠道销售的话,这几条线的产能应该可以满足。”一位手机行业分析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格力的品牌口碑还是有影响力的,如果渠道给力的话,格力手机活下去也许不是问题。”但董明珠寄予格力手机的期望显然不止于此:丰富格力电器的业务结构,降低空调业务营收下降带来的风险,是其力推格力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格力手机1代的发展路径来看,董明珠、格力并不充分了解手机行业的商业规律,企图简单复制原有的家电制造经验,但最终被证明失败。如今董明珠带着格力2代再次归来,其坚持的勇气可嘉,但格力手机2代究竟有什么样的未来,究竟能为格力带来什么样的未来,答案依然不是那么乐观。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香港估值从来低,万达为何今天才想起来要退市

    热点聚焦 2016-06-06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我是谁……”2016年1月,王健林在万达年会上一展歌喉,技惊四方,视频累计播放数以亿计,连外媒都被惊动了。3个月后,万达商业(03699.HK)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万达集团)将代表联合要约人以52.8港元/股全面回购已发行H股,总代价约344.55亿港元。待H股要约成为无条件后,万达商业将撤回H股于港交所的上市地位。上市仅15个月就离开香江北上,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我要从南走到北”竟一语成谶。从万达的表态和业界的分析来看,“被严重低估”是退市的主要原因,但这种观点有三个”漏洞“,无法自圆其说:首先,有一利就有一弊,反之亦然。香港是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资本市场高度发达,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是纯市场行为,许多优秀企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想上市就说香港资本市场如何成熟,想退市就说估值低,真是”人嘴两张皮“。其次,港股估值低由来已久,万达不可能刚刚发现,早干什么去了?最后,万达选择的是“A+H"模式,A股上市进程已于去年8月全面启动,退市本不在计划之内。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万达商业放弃香港的根本原因是“轻资产”模式被初步验证。经济不景气下的“去地产化”2015年,万达商业总营收1242亿,同比增加15.14%。物业销售、物业租赁及酒店经营三大主业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1.74%、31.2%和23.83%。物业销售在总营收中的比重已从2011年的89.6%降至2015年的82.5%。物业租赁及管理收入占比稳步提高,到2015年占比达10.9%。2015年,销售、租赁、酒店三项业务同比增幅分别为12%、31%和24%。实际上,2015年合同销售额只增长了2.45%,较2014年的1601.5亿仅增39.3亿。但万达商业将2015年合同销售额的62.5%确认为营收,而2014年只确认了57.3%。这是房地产公司“调节”营收的标准动作。生意火爆时确认比例低,反之确认比例高,目的是使营收看起来维持稳定增长。物业销售对营收的贡献比物业租赁高一个数量级,但前者的毛利润率低且逐年下滑。2012年,物业销售业务的毛利润率曾高达51%,2015年降至38%;而物业租赁及物业管理的毛利润率逐步提高到72%。到2015年,物业销售及物业租赁对整体毛利润的贡献分别为77.2%和19.5%。王健林的目标则是:三年内租金收入占净利润的比重超过50%。对宏观经济形势,王健林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在“西双版纳”年会上,他预计2016年房地产销售收入有可能大幅下降。坊间认为合同销售额将从2015年的1640亿降到1300亿左右,未来或许会降至千亿以下。而物业租赁、酒店经营、文化娱乐等其它业务将保持增长,物业销售额占万达集团总收入的比重将由2015年的86.1%降至50%以下。宏观经济不景气,万达大幅降低目标销售额,通过“去地产化”逐步降低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恒大、万科却在冲击2000亿、3000亿。万达的价值不在卖掉多少房万达模式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售养租”:第一步,在入驻城市的非核心区低价拿地,建设万达广场;第二步,将建成物业部分出售,所获现金流覆盖拿地、建筑等项成本;第三步,出售部分物业后,剩余部分“只租不售”同时对租户进行筛选及监督管理;第四步,随着万达广场建成开业、人气逐渐攀升,定期对“投资物业”进行价值重估,获取“公允值增加”收益。例如,2015年公允值增加达172亿,相当于同期净利润的57%。2011年、2012年,投资物业公允值增加分别相当于净利润的71%和79%。一方面是因为当年净利润没2015年高,另一方面体现出万达如今对公允值重估的“克制”。2011年,万达商业搞出140亿“公允值增加”,占年末持有“投资物业”的12.6%。2015年,“公允值增加”虽有172.3亿,却只相当于年末“投资物业”的5.6%。截至2015年未,万达商业旗下已开业万达购物中心达133座、酒店72家,持有投资性物业总面积逾2600万平米,在全球不动产企业中排名第一。如果说“万科的价值在卖掉多少房”,万达的价值则在“多少房没卖”。王健林找到“减负”之路1.负债率逐年下降2011年以来,万达商业总资产从2500多亿膨胀到6400亿,净增了将近4000亿。难能可贵的是,总资产负债率从76%降到了71%。除了总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万达商业负债结构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银行贷款多、利息负担重。2015年贷款余额达1540亿,较2011年翻了一番,但比2014年少了200亿。主要因为使用IPO募集资金偿还了部分贷款。截至2015年末,1年内短期贷款和5年以上长期贷款分别为419亿和537亿。全年利息支出总额达126亿,比6万员工全年薪酬福利总支出还多24亿!二是“客户垫款”(主要为预售款)允当重要融资方式。2013年以来,万达商业此项负债开始高于1000亿,2015年达1337亿,接近年度合同销售金额,与银行货款余额相差无几。根据公司财务原理,客户预付款是优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即不用付利息,又不必以现金偿付,确保到期能交付产品就行。不过,万达商业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将客户垫款剔除,得出50%这个结果,则太乐观了,因为无论如何“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千亿预售款是万达综合能力的体现,前提是用户对品牌价值和按期收房有充分的信心,不是随便哪家房地产公司能做到的。2、土地储备及资本承担2014年、2015年,万达商业土地储备(按规划建筑面积)的总量和结构都趋于稳定。最核心的“在建物业”分别为4735万平米和4798万平米。截至2015年末,万达商业总负债及资本承担合计超过5880亿!3.“轻资产”为自己“减负”都知道王健林是首富,殊不知他还是名符其实的“首负”,因为全中国没有哪个人背的债比他更多。2015年,万达及王健林本人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对“轻资产模式”的探索,找到“减负”的良策。王健林对轻资产的解读是:投资建设万达广场,全部资金别人出,万达负责选址、设计、建造、招商和管理,使用万达广场品牌和万达全球独创的商业信息化管理“慧云”系统。所产生的租金收益万达与投资方按一定比例分成。2015年10月,万达商业转让了阜阳、滨州、烟台、营口、连云港等地的五家项目公司。在上述地区建设万达广场所需42.2亿资金由买方筹集,万达商业将享受物业建成后净租金收益的30%。这宗交易成为万达“轻资产模式”的样板。2016年计划开业50多个万达广场,其中超过20个采用“轻资产模式”,占比40%。王健林希望2017年后,万达每年至少开业50个万达广场,其中40个以上“轻资产”,占比达到80%。不久的将来,多数万达广场不由万达投资,甚至也不由万达建设。2015年,万达开始与万科合作,把多个项目的开发交给后者来做。据万科董秘谭华杰透露,双方合作规模将在千亿以上。与收获千亿预售款同理,万达的“轻资产模式”也不是什么房地产公司都可以学的。为何放弃“A+H”?万达商业原计划采取“A+H”股模式。2014年12在香港发行H股募集306.78亿港元(部分行使了超额配股权)。2015年8月,股东大会批准发行不超过2.5亿A股、募集不超过120亿。同年9月2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招股章程。“A+H”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融资的便利性,除了可以搞两次IPO,更重要的是在香港的后续融资。香港是国际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有成熟的、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企业融资、两融资是纯市场行为。反观大陆资本市场,再融资是天大的“恩惠”,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石油这样牛X的公司都不是想融就可以融的。特别是对房地产行业,当政府判断房市过热、房价上涨过快,就会一刀切地停止所有房产上市公司的融资和再融资。“A+H”模式最大的缺点是低估值的H股成为木桶的“短板”,拖累A股,降低公司的整体估值水平。香港估值低到什么程度,“A+H”的折价最能说明问题。2016年6月2日,南方航空A股价格为7.08元,H股是3.98港元,H/A比价为56%。中国人寿H/A比价是68%,比亚迪不到64%,广汽集团只有32%,房地产开发商“金隅股份”竟然只有25.52%……假如某公司净利润2亿,总股本1亿,在A股上市后市盈率为15倍,则股价30元、市值30亿。假如该公司发行了2000万H股,由于两地估值水平悬殊,投资人南下“捡便宜”。最终A股、H股价格分别稳定在20元和15港元,H/A比价为60%,总市值约合18.4亿,生生被拖累38.7%!A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市盈率一般为十几倍,如中粮地产21倍、珠江实业18倍、万科15倍、金地14倍、金融街13倍。2015年,万达商业净利润超过300亿,若在A股上市,按15倍市盈率,市值可达4500亿。而在提出私有化之前,万达商业H股价格对应市值约合1200亿人民币,市盈率仅为4倍!发行A股后,万达商业总股本将达47.77亿股,其中6.52亿H股占比13.66%。假如H股拖累A股20%,王健林将损失千亿身家,实在得不偿失。香港市场低估值由来已久,万达商业为何今日才以估值低为由退市,早干什么去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2015年轻资产模式大获成功。在A股上市虽然只能一次性融120亿,后续融资只好听天由命了。这么多年没上市融资,万达尚且克服资金困难做到今天的规模,有了“轻资产”模式更加有恃无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