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岁闯荡泰国,穷到要卖血,现在靠一瓶饮料年入200亿!

    热点聚焦 2019-10-29
    人生无捷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身边永远有比你优秀还比你更努力的人。坚实的金红小罐、酸甜的口感,还有那句“困了累了喝红牛”,哪怕你不怎么喝功能饮料,也一定对“红牛”这款产品不陌生。据公开报道,截止2018年底:红牛在全国累计销量800万吨;累计销售额超过1600亿元;上缴税金总额300亿元;中国每卖出5瓶功能饮料有4瓶是红牛。如此耀眼的数字,可见红牛的深厚实力,但红牛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那就是严彬。20多年前,红牛还只是泰国的一款“滋补性饮料”,引进中国时水土不服,最终折戟而归。严彬挺身而出,拿下红牛的代理权,把红牛推向了中国。这个了不起的男人,出身贫寒,一度要靠卖血为生,却把红牛做得全国知名,年收200亿!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17岁闯荡泰国穷到要卖血严彬出生于1954年,16岁初中毕业后就到河南省林县插队,那是个非常贫苦的地区。严彬辛苦了一整年,只拿了92块钱,而且天天吃红薯,白面都没吃过几次。穷怕了,他就跑到泰国,至于17岁的严彬怎么过去泰国的,至今还是个谜团。来到泰国,人生地不熟的严彬只能到处寻找出路,最绝望的时候,他甚至要卖血赚钱。通过干农活,他获得了泰国身份,随后跑到曼谷唐人街打工。他东奔西走,终于找到了一个肯收留他打工的老板,老板问他要多少工钱,他只是说了两个字:管饭。严彬就这样留下来当学徒,他饭量很大,比一起打工的2个昆明人都能吃。老板娘不高兴了,说:“北方佬吃得真多。”他见老板娘这么说,只好每顿只吃一碗,然后自己拿工资去买米。买不起菜,他就拌酱油把饭吃光。虽然条件很艰苦,但严彬做事非常勤快。据说“老板每天五点‘咳’一声,我提着痰盂就上楼给老板送去了,前后速度不超过1分钟”。有时候老板抽烟,严彬甚至直接用手给老板接烟灰。别的学徒每天8点起床,严彬5点就起床打扫屋子,做好开工前的准备。靠着勤奋和聪明,严彬不到3个月就被提拔为经理。这样打拼多年,严彬攒下了一笔钱,随即创办华彬集团。在泰国,他的华彬集团业务包括物业、旅游和国际贸易等,生意越做越大。那侨居泰国的严彬,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动态,他于90年代回到祖国大陆,寻找生意机会。此时,“红牛”出现在严彬的视野里。一罐一罐推销终于打响名堂20世纪60年代,泰籍华人许书标研发出一款“滋补性饮料”,内含水、糖、咖啡因和维生素等成分,他将其命名为“红牛”。一开始,许书标并没有将其推到市场,而是先让卡车司机和晚班工人试喝,让他们在熬夜的时候依然能保持清醒。司机和工人们一试,觉得这饮料确实很提神,纷纷给予肯定。许书标也来了信心,把红牛推往市场。一推出市场,红牛果然大受欢迎,一度供不应求,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它独特的口感和特有的提神功能。许书标趁热打铁,在东南亚各地大量设立工厂,每天24小时流水生产,红牛也得以覆盖东南亚各国。此时,许书标把目光望向了中国市场,他试图把红牛带入中国,却因为水土不服,困难重重,不得不退回泰国。许书标失败后,觉得必须要找一个了解中国国情的人,才能把红牛引进中国。此时的严彬,已经为中泰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情,因而进入了许书标的视野。两人一拍即合,合资成立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许书标家族提供技术支持。为了推广红牛,严彬付出了一切:在正式上市前,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大量筹备工作,包括申请市场准入文件,商标注册等;随后,他又完成了谈判、签约、投产、上市等一系列工作。克服一切重重困难之后,红牛终于进入中国内地,严彬又开始投入到红牛的推广中。他投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一打就是很长时间,以至于很多人当年一打开中央电视台,看的就是红牛广告。2008年,红牛还以1.589亿元拍下了央视广告第一标。为了推广红牛,严彬更是亲力亲为,自己亲自去和消费者做宣传。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回忆称:“当时红牛一点知名度都没有,为了让大家能够喝到红牛,他真诚地将一罐一罐红牛送给每一位路过的出租车司机。”有了严彬带头,底下的员工也奋力拼搏,一线业务员用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等工具辛苦拜访,硬是打造出一个销售网络。凭着严彬的信念和坚守,红牛终于在内地市场站稳了脚跟,其销量从连续10年不到2亿罐,猛增到2015年的55亿罐,市场占有率一直在60%以上。也就是在这几年,“困了累了喝红牛”的标语深入人心。780亿身家一天工作16小时你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严彬从一个卖血为生的流浪汉,拼搏成一个亿万富翁。2018年胡润富豪榜,严彬以780亿元的身家,位列富豪榜第23名。哪怕已经功成名就,严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每天工作16个小时。
  • 从胡润百富榜,看普通人的暴富机会!

    热点聚焦 2019-10-23
    如果选择了朝阳行业,就像搭上了时代发展的顺风车,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上肉,但凭着努力多多少少还是有机会可以分一杯汤水的。今天是2019年10月16号,和大家聊一聊2019年胡润百富榜名单。10月10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9胡润百富榜名单,这已经是百富榜连续第七年将上榜门槛设为20亿元了。这次的百富榜名单还是挺多看点的,前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家。马云家族以2750亿财富第三次成为中国首富,马化腾以2600亿位列第二,许家印则以2100亿位列第三。此外,前十的榜单中还出现了4个新面孔。分别是恒瑞医药和翰森制药的孙飘扬、钟慧娟夫妇,海底捞的张勇、舒萍夫妇,拼多多的黄峥,以及网易的丁磊。另外,百富榜上还出现了后起之秀,比如作为最年轻新人上榜的90后陈晓亮,新进独角兽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可能有菜友会纳闷,看百富榜对我们普通人有啥用呢?除了调侃一句“我和马云平均1375亿”,感慨一下人和人的差别咋这么大,还能怎么样?其实不然。菜导认为,分析百富榜企业家的行业占比,对帮助我们看清大环境下的行业发展形势,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在前十的榜单中,主业为IT行业的有4位,占据近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就是地产行业,有3位。这不出大家的意料吧?平时如果有留意各行业招聘数据的菜友应该有注意到,在行业收入竞争力排行榜上,IT行业和地产行业一般都是名列前茅的。从整个百富榜的上榜企业家统计来看,制造业和地产行业依然稳坐前两位。制造业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上榜人数最多的,占总上榜人数的24.5%;房地产上榜人数占比14.8%。IT行业则急追猛进,今年一跃超过了金融与投资,以11.7%的上榜占比排名第三。而金融与投资行业则以11.4%的占比退居第四。很显然,行业占比位居前列的都是大家平时求职时抢破头的香饽饽。另外,医药行业和社会服务行业近年来的上涨势头也很猛,这和近年来社会越来越注重健康以及教育有很大关系。而资源、建筑以及钢铁行业的上榜人数占比,则相比2018来说,有明显下降。从百富榜这几年的行业分布变化中,大家可以看到制造业占比的日渐稳固、看到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的日渐式微,以及IT行业、医药、社会服务行业的异军突起。虽然这是巨富之间的实力更迭,但也从背后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变革脚步。对于普通人来说,先不说从中看到什么行业的风口或创业的方向,至少对我们找工作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脚步虽然在这几年慢了下来,但个人财富跃升的机会和空间仍大量存在。只不过相比几年前“猪”都能起飞的资产泡沫时代,如今的个人选择将更为紧密地与行业前景联系在一起。如果不管时代发展趋势,自顾自选择了夕阳行业,一条路走到黑,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取得多大的成就。毕竟行业的天花板就搁在那了,以一个普通人的力量,能有多大的概率可以做到扭转整个行业的发展呢?而如果选择了朝阳行业,就像搭上了时代发展的顺风车,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上肉,但凭着努力多多少少还是有机会可以分一杯汤水的。文章来源:36氪财富故事 
  • 韩都衣舍创始人:销售额从130万到15亿,只靠一招!

    热点聚焦 2019-10-14
    赵迎光,韩都衣舍创始人。在韩国工作10年,他见证了韩国电子商务从起步到成熟的过程,并从中看到了机会。一开始,他在易趣、淘宝开网店卖化妆品,但成绩都不太理想。2007年,他到韩国一家日销售额超100万人民币的知名网店拜访,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网店所属公司的社长告诉赵迎光三个秘诀:第一,在网上卖东西,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将来有机会;第二,一定要卖女装,女装这个行业是电子商务最热的行业;第三,女装款式尽量多,更新尽量快,性价比要高,只要做好了,一定能成功。2008年,赵迎光带着三个秘诀回国创业,成立韩都衣舍。第一年,销售额130万,2014年,销售额破15亿,如今成了“互联网快时尚”第一品牌。从一个网店小卖家到企业创始人,赵迎光是如何做到的?6年时间里从130万到15亿最早韩都衣舍聚焦在代购环节,赵迎光招揽一批买手,从韩国3000多个服装品牌中挑选出1000个,分给40位买手,每人每天从25个这些品牌的官方网站挑选出8件新品,从而给韩都衣舍带来了大量的流量。因为代购商品经常出现断码断货的情况,引起顾客不满,于是赵迎光将代购商品改成了代购款式,将韩国受欢迎的款式带到国内加工生产。2011年,赵迎光拿到IDG1000万美元投资,同行拿到投资后都在开实体店、建平台官网和拼命打广告,但这三个事赵迎光都没干,他只在做一个事:找人!赵迎光找了6个合伙人,共同特点是没有一个人干过服装的。为什么不找互联网行业的人?赵迎光的回答是:“一家企业对于人性研究、管理研究、激发员工的研究更重要,所以我找人的时候,会找情商比较高的。”最后,赵迎光设计出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运作模式,不同于传统企业,每个产品小组就三个人,每个小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收入和销售业绩是挂钩的,因此运作效率非常高。靠着这种高效的运作方式,韩都衣舍击垮了所有的竞争对手,让韩都衣舍的销售额能在6年时间里,从130万到15亿,翻了近1000倍。赵迎光能做得如此成功,最主要的就是他的“小组制”模式。3人一组明确员工的功劳传统大企业里,典型的问题就是功劳难界定。比如,一个项目做的非常好,到底是谁的功劳?研发?销售?采购?还是供应商管理搞得好?你很难分清楚,大家都有功劳。权利分得不清楚,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越到基层,员工越没积极性,大企业病随之产生。一般公司主要是研发、销售、采购、行政四大部门,我们的做法就是把这些部门全部打散。比如,研发10个人,销售10个人,采购10个人,我们就把这30个人,分成10个小组,每组3个人,一个做产品研发,一个做网页,类似于销售,还有一个是货品管理,也就相当于原来的采购部门。然后,关于款式、订单、价格,以及是否参加打折活动等等所有与经营有关的权利,除非有特殊的情况,公司原则上是不管的,都由他们小组自己定。再一个是利益:销售额×毛利率=毛利润,再乘以提成序数。所有指标都是完全透明的数字化,没有人为因素。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如果卖的好,谁的功劳?不就他们3个的功劳吗?很明确。如果卖的不好,谁的责任?就他们3个的责任。销售目标员工定 防止企业过度疯狂很多公司的销售目标往往是企业中高层拍脑袋决定,比如有的企业老板要疯狂卖个100亿,如果底下都没有反弹的声音,最终可能整个公司都疯了。我们每年的销售任务都是由每个小组自下而上报起来的,非常接近于实际情况,如果老板非要卖100个亿,小组绝对不会同意,因为他知道完不成,拿不到奖金,白干。所以,在这种制度下,你不合理的政策到下面去,一定会反弹上来,企业就很难发生很疯狂的事情。不管做得好做得差都有强烈的分家愿望每个小组的奖金分配,是由组长来决定。比如,业绩好的三人小组,假设1万块钱的奖金,一般是组长自己留5000,两个组员2500。业绩差的小组,假设奖金2000块钱,组长会怎么分呢?业绩倒数第一,组长就不好意思再要奖金了,然后两个组员各1000块钱,可问题是,那个拿1000块钱的组员,他怎么想?这很关键。他会很生气,你虽然一分钱不拿,我好像还要感激你,但实际我只拿了1000块钱,人家那个组的拿了2500。当然,在业绩好的组,拿2500的,他也不开心,为什么我就不能拿5000呢?也就是说,你会发现,不管是做得好的小组还是做得差的小组,组员都有强烈的分家愿望。我们的一个特色设计就是允许一人小组存在,叫“单身”,并且他还可以再“自由恋爱”,与其他“单身”结成一个新小组。所以,整体就是一个分裂、组合,再分裂、再组合的过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家要注意,就是那个倒数第一名的小组组长。组员都抛弃他了,他该怎么办?带新人,因为新人就类似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什么都不懂。这样,这个组长就又有新机会了。这样几年下来,一个非常大的好处是,公司沉淀下来一批有稳定心态的老员工:能力不是很强,但能训练新兵,就好比小学老师,安安稳稳地拿着不算高的工资,不断地带新人。什么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是公司所有的行政、财务、物流、摄影、技术等部门围绕小组去服务。按照我们的小组制度,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地离开组长,组长有很强的危机感,为了让组员一直跟着他,组长在对公共部门进行投诉的时候,都是非常彪悍的。基于这个情况,我们建了一个很简单制度:每个公司设立总经办(总经理办公室),有5个人组成运营管理组,直接接受每个小组的投诉,负责协调。但如果事情比较大,每个小组也可以直接捅到我这儿,或者捅到董事会,一步通天。很多公司开业务会,各个部门一般都是互相表扬的,我们这个部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亏兄弟部门的帮助。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为什么要表示感谢呀?就是以后干活儿的时候,你好好干。但在我们公司,全是投诉,行政部门拉货耽误时间了,采购部门价格太高了等等。这种状态的好处是什么?就是如果基层拼命地在说不满的时候,官僚体系是很难形成的。互联网时代企业最重要的是赋能互联网时代,企业最重要的是赋能,而不是管理。管理就好比一个正三角,高层要做正确的事,基层要把事情做正确。而赋能型是好比一个倒三角,大部分决策由基层来做,高层或者底层的管理层主要提供整合资源式地服务,赋能。在未来,年轻人的需求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一是宁愿失业也不能容忍自己的价值被忽略;二是崇尚参与,而不是自外而内的灌输于命令。从网店小卖家到企业创始人,从销售额130万到15亿,赵迎光的成功不在于研发的产品有多牛,一切都是围绕着人下功夫。人才是成事的最大主因,这种高境界的创业思维,值得我们学习!
  • 马云退休,张勇凭什么被选为接班人、执掌4600亿阿里帝国?

    热点聚焦 2019-10-08
    混阿里,不想取马云而代之的高管,不是有野心的好高管。因为,跟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创始人不同,马云很早就定下了早点退休的目标。1999年,马云创立阿里,并担任CEO兼董事局主席。2013年5月10日,马云辞去CEO一职,继续担任董事局主席,同时陆兆禧被任命为阿里CEO。2015年5月,张勇替代陆兆禧,被任命为阿里CEO。2019年9月10日,马云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阿里CEO张勇继续上位,被任命为阿里新一届董事局主席,执掌4600亿阿里帝国。阿里如今有38位合伙人,集团内部高手云集,凭什么最后张勇被选为接班人?张勇是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那时候阿里已成立8年,工号是12000+,也算不上元老。他是如何加入阿里,又做对了哪些事,让他成为马云首选的?这篇文章我们聊一聊。01  张勇为何加入阿里?“我做过一家30亿美元的公司,想做一个300亿美元的”2007年夏天,正在香港出差的张勇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有一个公司叫阿里巴巴,你愿不愿意了解一下?”  张勇听说过阿里,知道这是一家正在迅速成长的电子商务巨头。 不过张勇当时的发展机会也很好,35岁的他已经是盛大网络的副总裁兼CFO,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跟着当时盛大网络的创始人陈天桥混,也算前途一片光明。而且,张勇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已经在上海成家,而阿里在杭州,如果他答应了去阿里巴巴工作,那也就意味着他要搬到杭州。他说:“上海人通常都不愿意离开上海。我接到过很多机会,一些公司找CFO或VP,一般我都说不。”但是,这一次张勇想去试一试,他说:“我觉得淘宝很新奇,电子商务应该是未来,所以当时就考虑了一下。”最后,猎头公司在香港为张勇安排了那次改变他一生面试。张勇先是在香港接受了阿里CFO蔡崇信的面试,得到了蔡崇信很高的评价后,张勇又来到杭州,在一天之内接受了马云、当时淘宝网总裁孙彤宇、以及当时阿里首席人力资源官彭蕾的面试。同年8月初,张勇加入阿里,出任淘宝网CFO,花名逍遥子。那一年在西湖边上的湖畔居,马云邀请新加盟阿里的高管喝茶。谈话中,马云逐一问大家:你为什么来阿里?轮到张勇时,他说:很简单,我已经做过一家30亿美元的公司,想做一个300亿美元的。02    加入阿里后,变身工作狂在杭州住了11年五星级酒店加入阿里后,张勇变身工作狂。阿里巴巴传奇人物,从前台做到菜鸟网络总裁的童文红说:“我觉得自己够努力了,但我发现老逍比我还努力。我做菜鸟这两年,真的挺辛苦的,经常是晚上很晚才走,但我出去的时候基本上会看到他的车总还停在那里。”  曾任蚂蚁金服董事长的彭蕾说:“高管在一起开会,从早上开到晚上,所有人都头昏脑涨,只有逍遥子越开越精神,越开头脑越清楚”。张勇团队的成员都默认达成了一个共识,只要在晚上11点之前,都可以直接打电话给他汇报工作或讨论问题。从2007年加入阿里到2018年,张勇这11年里一直住在杭州一个五星级酒店里,周末返回上海家中,一直没在杭州买房。有人替张勇算了一笔账,2008年杭州的房价均价大概是1万元,2018年杭州的房价均价大概是3万元,错略计算,房价翻了3倍。但张勇从没想过靠投资房产赚钱,他说比投资房产更重要的是投资自己。事实也是如此,杭州房价只涨了三倍,但阿里的市值翻了几百倍。不过,当初张勇并没有想这么多,至于为何青睐于住酒店,张勇也有自己观点:“你会发现在工作状态下其实住酒店是最容易的一种方式。有人洗衣服、有人收拾房间,晚上饿了有夜宵,有健身房,有游泳池,也不用交水电费、电话费。这几年下来,酒店上下没有不认识我的人。” 张勇加入阿里,算是做对了选择,但接下来光是拼命工作,肯定不足以让他走到今天,阿里高管里没有不拼命的,但在阿里12年,很多资历更深的合伙人和员工都成了他的手下,所以经常有人问他,“逍遥子你是怎么走过来的?”张勇曾在一次沟通会上如此回答:  “别想太多,顺势而为,既要抬头看路,又要低头做事”。他在阿里做对了什么?03第一  力推B2C业务,把天猫做成全球最大的B2C平台之一 阿里成立之初的主营业务是B2B,即搭建一个商家对商家的交易平台,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2003年3月,做C2C业务的eBay花了3000万美元收购中国的易趣网33%股份,进入中国。一个月后,马云意识到ebay的威胁后,也开始组建团队秘密筹备C2C项目。又过了一个月,即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创立,和ebay争夺C2C市场。紧接着,2004年8月19日,做B2C业务的亚马逊宣布以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网,进入中国。这一年,一直在中关村销售电子产品的刘强东创立京东多媒体,也开始做B2C业务,而后,唯品会、聚美优品、一号店等一批B2C公司快速崛起。于是,2006年时,与eBay的大战结束后,阿里又意识到B2C公司的威胁,但此时的阿里的B2C市场却是一块空白。终于2008年4月,淘宝B2C新平台淘宝商城(天猫前身)上线了,但仅仅过了6个月,事业部就被解散了。经历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后,2009年3月,张勇接手淘宝商城,同年7月,商城事业部重新恢复独立运营。即使那时张勇是淘宝网的CFO,但他也前瞻性的坚信B2C在未来是一个大趋势,所以张勇不遗余力的去做淘宝商城。张勇说:“当时去做商城很简单,不是我想做,而是我不能看着它死掉。我觉得这个业务不能死掉。为什么我要自己去做,因为我坚信B2C在未来是一个大趋势,是阿里巴巴不能失去的一块。没人管,那我就自己去管。”2011年6月16日,阿里正式将淘宝分拆成了三家公司:淘宝网、淘宝商城和一淘,这宣告着淘宝商城正式独立。淘宝商城独立的第一年,便遭遇了出师不利。2008年开始,淘宝因谋求快速发展,低成本引入了很多小商家,同是那一年淘宝商城成立,这些商家纷纷入驻商城,享受了最早的流量红利,但此时出现了一个矛盾,淘宝商城作为B2C业务要跟淘宝区别开来,做更高端的旗舰店模式,但这些小商家的入驻,让商城的假货现象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积压到2011年,张勇要升级商城,加速B2C布局,所以必须要清理这些小商家。有实力的大商家留下,没有实力的小商家继续在淘宝里面孵化。2011年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新规:服务费从一年6千提到了6万,保证金从1万提到了10万。而且如果商家当年的销售额没有超过15万,第二年无论如何都要清退出去。这个规则推出之前,张勇先跟一些大商家开了一次会,问大家说如果把服务费提升10倍怎么样,参会的商家都说没问题,但张勇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规则对于大商家是一种品牌保护,但对于小商家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反对的声音从第二天就开始了,中小商户成立了反淘宝联盟。“淘宝商城当年有8万多的商家,8万家里面只要有1%反对就有800家,有十分之一反对就有8000家”果然,规则推出来后遭遇了3000多个小卖家围攻淘宝商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对大商家的攻击。这些小卖家开始恶意下单,要求送货上门,然后再拒绝收货,通过这种恶意操作的方式把商家的货全部买下架。经小卖家这么一闹,大商家的生意就没法做了。后来有人要跟马云谈判,马云在美国不接受谈判。事件继续发酵,最后还上升到了对马云人身攻击的程度。他们在香港直接设了一个灵堂给马云,然后又有人要闹自杀,在门口要跳楼,又人说要杀死一个淘宝的小二给马云看。这次十月围城事件前后持续了一周,最终,淘宝方面做出了一定让步,政府部门也介入此事,做了调解和调查。张勇后来称那是“艰难的一周”,但是他不会为自己的决定后悔。“你最后必须要做决定,你要做为了长久健康的事情。很多东西很难十全十美的。只能是你怎样尽力去把它做得更周全。如果一直在困扰纠结当中,或者压力当中,你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你的内心必须足够坚强。”但是整个事件中,张勇对马云个人感到很愧疚,他认为因为整件事情对马云是不公平的。如果是一般的公司出了这么大的事件肯定是要问责的,但幸运的是,张勇遇到的是马云。马云是这样说的:“当年我为什么成熟起来?是没人替我做决定,我必须自己做决定,哪怕是错了。商城暴乱,他还会再让它出现吗?不可能了。他比谁都懂,这就是一次痛苦带给他的。我没有说过张勇。你去问张勇,那次事情之后,我有没有去批评过他。没有。因为我知道他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了,而且不是他的错,只是方法问题。”这次事件的爆发,当时是一场危机,但现在看来其实质促进了淘宝商城的长远健康发展。2012年1月11日,淘宝商城正式宣布更名为“天猫”。猫是性感而有品位的,代表的就是时尚、性感、潮流和品质;猫天生挑剔,挑剔品质,挑剔品牌,挑剔环境,这恰好就是天猫网购要全力打造的品质之城。从此天猫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B2C平台之一。这是张勇做的最正确的三件事之一。04第二 张勇是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创立者,并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网购狂欢节我们今天看到的双十一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全民购物狂欢日,而在打造双十一之初,张勇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目的:宣传淘宝商城。2009年,淘宝商城诞生的第二年。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个品牌,张勇想通过一个活动或一个事件,让消费者记住淘宝商城。因为当时国外的“黑色星期五促销节”做得特别好,所以张勇就和同事也想做一个促销节日,最终他们把这一天定为11月11日,因为这一天处在十一和圣诞节之间,是一个理想的促销时间点。于是2009年11月11日,第一届双十一诞生了。这一届双十一仅有27个品牌参与,叫得上名字的大品牌也只有李宁、联想等少数几家,参与的人也只有阿里市场部的十几个人,但这一天淘宝商城创造了5200万元的成交额,是当时淘宝日常交易额的近7倍。2010年,阿里第二届双十一.这一年双十一,单日交易额达到9.36亿元,尽管这个数字今天看来并不庞大,但对于上一年仅5200万销售额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换算单位相当于每秒成交1万元。2013年,第五届双十一的交易额达到了350亿元,是4年前刚推出时的700倍。2018年,第十届双十一的交易额达到了2135亿,超过18万品牌和20万家线下门店参与,单是从交易额看已经是2009年的4100倍。 张勇说:“每年双十一都有预想不到的困难,都有崩溃的时候。”最惊险的一次是在2011年双十一前夜,阿里遭遇“午夜惊魂”:“当时整个平台系统出现了系统的技术问题,使大量商家库存可能出现超卖。你只有100件货,用户可以下120个单,这对所有库存不足的企业来讲就是灾难。”还好,经过彻夜奋战,阿里在黎明到来之前完成了修复,惊险度过了这一关。这样的困难,在张勇看来,升级必须要打怪,只有克服它,坚持住,才能完善自己、提升境界、继续发展。这是张勇做的第二件正确的事,创造双十一。05第三  张勇 ALL in 无线,押注手机淘宝PK掉陆兆禧,成为集团CEO2013年5月10日,马云辞去CEO一职,继续担任董事局主席,同时陆兆禧被任命为阿里CEO。2013年9月10日,阿里任命张勇为阿里COO。那时候,陆兆禧和张勇分工明确,陆负责无线,张负责PC。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wifi也得到大范围普及,种种迹象都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无线肯定是未来。所以,这时的陆兆禧其实手握一把好牌,而且马云当时也更看好陆兆禧。但是陆兆禧思路对了,具体业务选错了,他把无线的思路押注在了社交产品“来往”上。马云最初选择相信陆兆禧,并多次公开表示支持:“我们家领导(马云的夫人张瑛)和我已经把家里所有有手机的人,包括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全强迫安装上“来往”。每个阿里人11月底前必须有外部来往用户100个用户,没有100个是肯定没有红包”。马云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把李连杰、赵薇等影视大咖拉入“来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来往”是阿里巴巴最失败的产品,丁磊也曾在一封网易内部邮件中评价几个IM:“微信5分,易信0分,来往负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主导“来往”陆兆禧始终坚信“来往”能成功,但他终究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阿里没有社交基因,想撼动微信几乎没有可能。紧接着,2014年春节发生的一件事,加速了陆兆禧的出局。微信抢红包成为当年春节期间的一道特色菜,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达到482万。微信抢红包的杀伤力在于,只要有一个人用微信发红包,就能够带动其朋友圈的众多人开通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绑卡量仅春节这一天就超过一亿,支付宝用了八年走完的路,微信一夜就完成了,并借此机会进入电商、支付、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马云称这次事件为“珍珠港偷袭”。刚过完春节的2月份,马云和陆兆禧大吵了一架。3月份,马云夺去了陆兆禧掌管无线业务的权限,改由张勇负责。有人称移动互联网是百年一遇的机会,也有人称移动互联网是时代的发展赐予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陆兆禧把一手好牌打烂了。张勇上任后,ALL IN 无线,但他没有像陆兆禧一样,把主力放在社交产品“来往”上,而是押注在了“手机淘宝”上。2015年,阿里合并了手淘和淘宝,这宣告淘宝全面完成移动化转型,同时也宣告张勇押对了业务。2015年5月7日,阿里发布的201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宣称,自己在移动电商上拥有“无可匹敌的领导地位”,在这个季度,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移动成交额占比超过了50%,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增加到2.89亿人。2015年5月,陆兆禧出局,张勇接替他,被任命为阿里CEO。张勇做的第三件事是拥抱移动互联网,ALL in无线,押注手淘。06  马云自己打脸,CFO不仅成了CEO,还成了自己的接班人2006年《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栏目中,马云曾对一位会计出身的创业者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财务官当CEO有问题。马云的担心不无道理,CFO的职业习惯是控制消费与开支,而且CFO的性格普遍偏严谨。但在当年,对阿里来说,发展比保守更加重要。说完这话的第二年,阿里就招了一个CFO,就是张勇,马云当时肯定也没想到,这个张勇不仅打脸了自己的判断,还最终成了自己的接班人。对此,张勇是这样说的:“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阿里没有定义CFO该干嘛不该干嘛,如果定义好CFO只能干嘛,基本上很多机会你也没法尝试,当然也没法幸运,马老师对于我这个CFO给了一些特殊的容忍,尽管他对CFO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这还不是张勇让马云打的唯一一次脸马云曾开玩笑说过不喜欢三类人:上海人、职业经理人、读过MBA的人。张勇是上海人,又做过职业经理人,至于第三类,张勇是因为没时间去考。不过,打脸归打脸,如今看来,马云和张勇简直是一对黄金搭档:马云负责天马行空,张勇负责脚踏实地。用阿里人的话说,张勇总是呈现出一种稳定不变的形象:头发梳得一丝不乱,中规中矩的衬衣、西服和皮鞋;不笑时显得非常严厉;喜欢语速不变地谈论业务问题,而不喜欢谈论自己。张勇不仅形象稳定,情绪上外人也很难看出有任何波动,当他遇到巨大的压力或者内心情感波动时,他的习惯不是当众宣泄或者借助运动,而是把办公室门关上,一个人抽烟。张勇曾跟团队说过:如果你们想知道我的最近的心情,从我办公室烟灰缸里的烟头数量就能看出来。逍遥子,不逍遥,他用12年的脚踏实地换来马云的认可,从高手云集的阿里高管中脱颖而出,成为马云接班人。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上,马云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张勇正式被任命为阿里新一届董事局主席,执掌4600亿阿里帝国。马云和张勇合唱了一首 《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马云唱的主歌,张勇唱的高潮,阿里帝国完成了一次传承。 文章来源:36氪财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