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亏损53亿、市值腰斩,零跑汽车领跑无望

    热点聚焦 2022-10-08
    资本市场终于迎来了第四家造车新势力。9月29日,零跑汽车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同时也是首家将港交所作为首发上市地的造车新势力。不过,零跑汽车上市首日便遭遇了寒流,其股价连续大幅下挫。截至上市首日港股收盘,零跑汽车的股价较48港元的发行价下跌33.5%至31.9港元,而截至9月30日收盘,其股价再度下跌22.26%至24.8港元,对应总市值为283.39亿港元。仅仅才上市两天,零跑汽车的总市值已几近腰斩。“当前的大环境使然,当下零跑汽车的上市确实不是很好的时点,但不会很在乎这个时段的股市是怎么样。因为造车是一个长跑,只有通过后期,才能体现真实价值。”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回应零跑汽车上市首日遭遇破发时表示,“我们更多是希望做好自己,不断去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出好产品,做好服务,练好内功,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过程中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份额。”在港交所拿到救命钱的零跑汽车,能顺利跨越生死线吗?性价比的故事不好讲10月1日,各家造车新势力纷纷公布了9月的交付量成绩单,其中,零跑汽车的交付量为11039辆,相比8月12525辆的交付量略微下降,仅次于哪吒汽车的18005辆和理想汽车的11531辆,位列第三名,超越了蔚来和小鹏汽车。随着交付量的一路走高,零跑汽车的营收也迎来了跨越式增长。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零跑汽车的营收分别为1.17亿元、6.31亿元和31.32亿元,2022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479.4%至50.82亿元。门店快速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零跑汽车的营收上涨,截至2022年7月,零跑汽车销售及服务网络已增加至151个城市,覆盖443家门店,直营店增加至49家。在此之前,零跑汽车的毛利率表现一度不忍直视,但随着持续深化在中高端市场的布局,零跑汽车实现了毛利率的快速回升,由2019年的-95.7%改善至2021年的-44.3%,2022年上半年,其毛利率继续会升至-25.9%。横向对比一下,蔚来和理想汽车均已将毛利率稳定在20%左右,而毛利率为负,意味着零跑汽车至今仍无法覆盖人工、材料等成本,陷入了“卖一辆亏一辆”的恶性循环之中。问题的根源出在性价比策略上。目前,零跑汽车仍然依靠低端车型拉动整体交付量,根据9月交付量数据,尽管零跑汽车完成了11039辆新车交付,同比增速达到了152.23%,但价格区间为7.95万元-9.65万元的零跑T03贡献了大部分交付量。零跑汽车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零跑汽车分别交付11391辆和43121辆新车,其中零跑T03交付量分别为10266辆和38463辆,占比均超过了89%,2022年上半年,零跑汽车销交付同比增长265%至5.2万辆,其中零跑T03的交付量为3.3万辆,占比63.5%。事实上,零跑汽车也意识到了性价比策略带来的局限性,于是上探中高端市场。2021年9月,零跑汽车发布了中型SUV零跑C11,价格区间为17.98万元-23.98万元,然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获得2.25万辆订单,交付了3695辆零跑C11。进入2022年后,零跑C11的销售情况依旧难言乐观,其决定继续上探中高端市场。9月28日,纯电中大型轿车零跑C01正式上市,价格区间为19.38万元-28.68万元,该车型在配置、功能、数据等方面极具优势,并且首次使用了CTC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根据零跑官方披露,零跑C01在上市前便已经收到了10万辆预定订单。与此同时,零跑汽车也在加紧其他新车型的推出,其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计划以每年1到3款车型的速度推出新车型,于2025年底前推出7款新车型,涵盖各种尺寸的轿车、SUV及MPV。作为现有产品的补充,零跑汽车计划基于自研增程式技术,同期或之后推出新车型的增程式版本。时至今日,零跑汽车仍处于烧钱换增长的阶段,而这也成为了零跑汽车不被二级市场看好的根本原因。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表示,总体来讲,零跑汽车的股价下跌表明大部分投资者对其并不看好。零跑汽车的主力车型零跑T03缺乏市场想象力,相比之下,二级市场会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智能化、服务和售后网络以及核心技术等等。全域自研是“吸金黑洞”?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12月,由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主要创始人共同投资成立。背靠安防监控设备巨头大华股份,零跑汽车已实现自研自产电驱、BMS、感知、计算、控制等多种电子部件,且拥有快速量产的迭代的能力,而这也是其不同于其他造车新势力的核心优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目前零跑汽车是中国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发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在招股书中,零跑汽车对于“全域自研”概念进行了解释:我们自研自制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中的所有关键软硬件,实现了底层接口、算法和数据通讯协议的统一,该独特的模式及能力构建了,可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高度复用的平台化电子电气架构和整车架构。按照朱江明的说法,全域自研要比小鹏汽车提出的全栈自研更高端,全栈自研只包括软件,不包括硬件,硬件还得依靠第三方。而全域自研是从底层开始搭建,实现软硬件全部自主研发。比如电动车最重要的零部件动力电池,零跑汽车从2016年就成立了自己的电池研发团队,除了电芯以外,模组、电池包和BMS都是自研自产。此外,零跑汽车还和大华合作研发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号称是国内第一个将自研芯片投入量产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不容忽视的是,全域自研离不开资金的持续输入,但截至目前,零跑汽车仍深陷亏损泥潭。根据招股书,从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零跑汽车的净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28.46亿元和10.42亿元,经调整亏损分别为8.1亿元、9.35亿元、26.29亿元和9.69亿元,累计亏损53.43亿元。零跑汽车持续亏损的一个原因在于研发费用居高不下。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零跑汽车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58亿、2.89亿、7.4亿和2.45亿元,累计投入16.32亿元,占营收的比重逐年下降,分别为306.4%、45.8%、23.6%和12.3%。横向对比来看,2021年,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5.9亿、41.14亿和32.9亿元,零跑汽车的研发费用远低于后三者,也因此引来了外界的一些质疑。不过,从零跑汽车的募资用途来看,其似乎打算继续增加研发支出。根据招股书,预计净额中的40%将用于新车型、自动驾驶技术、三电系统技术等方面的研发;25%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例如将于今年开工的杭州工厂建设、提升工厂自动化水平等;25%将用于扩张业务和提升品牌知名度,其中包括于2023年前往欧洲市场开设海外旗舰店等海外业务;10%用于运营及一般公司用途。显然,全域自研将成为零跑汽车在上市以后的重点发展方向。朱江明曾表示:传统燃油汽车中,机械部分占比70%,电子部分占比30%,新能源汽车正好颠倒过来,电子部分成为了主体。他认为,对电子产品来说,电子部分大部分要自己设计,这样效率和性价比才是最好,同时可以更好地平台化。但好技术是用金钱“烧”出来的,在全域自研上,零跑汽车至少面临两个难关:一是处于亏损之中且毛利率仍然为负的零跑汽车如何加大研发费用投入;二是全域自研似乎并没有转化成为竞争力,全域自研究竟适不适合现阶段的零跑汽车以及带来的实际效果如何全都不得而知。现阶段,一个比缺钱和股价破发更加紧迫的事情已经发生:凭借微型电动车起量的零跑汽车正在经历微型电动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的困境。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2年8月,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49万辆,其中A00级纯电动车销量为12.4万辆,占比25.31%,环比下降5%。平安证劵亦在研报中指出,考虑到A00级汽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基本饱和,2022年A00级新能源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前景并不乐观。零跑汽车已经登陆资本市场,但目前来看,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似乎并不大。2021年,朱江明曾放出了“3年超越特斯拉”“2025年销量达80万辆”的狠话,如果按照现有的发展状况,朱江明也仅仅只是放狠话而已。来源:DONEWS
  • 你的嗅觉能催生多少生意?

    热点聚焦 2022-09-30
    “人可以在伟大之前、恐惧之前、在美之前闭上眼睛,可以不倾听美妙的旋律或诱骗的言辞,却不能逃避气味,因为,气味和呼吸同在。”正如电影《香水》台词,嗅觉体验是所有感官感受中最独特、持久的存在。如今日常生活场景中,“气味”的存在感正越来越强。出门在身上喷洒香水,客厅卧室摆放香薰,衣物有专用留香珠,精致清新的口腔喷雾,甚至在口罩上贴上香薰贴......在食品方面,许多品牌也在围绕“气味”大做文章。大白兔曾和气味图书馆联名推出过“大白兔味香水”,一秒唤醒童年回忆;肯德基推出过炸鸡味香水、香氛蜡烛,甚至可以食用的原味鸡肉味指甲油,将原味鸡的“吮指”展现得淋漓尽致;前不久,悸动烧仙草还以祖玛珑经典香水为原型,推出“英国梨&小苍兰”香水果茶,将香水概念嫁接到茶饮上,上市两天就卖出50万杯。图片来源:大白兔、肯德基、悸动烧仙草气味为什么如此令人着迷?在食品领域,品牌们如何利用嗅觉经济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从丰富感官体验的维度进行创新,嗅觉经济还能如何在食品领域展现更多魅力呢?Foodaily这就带大家一探究竟。01从香水到个护,揭开嗅觉经济令人“上头”的秘密近年来,嗅觉经济正不断渗透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从基础花草香、木质香的具象描述延伸到“大女主”、“清冷香”等拟人化的表达,香水的香型形容越来越细分,香调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向柑橘、木质等香水香型延伸;应用场景也从日化用品延展到头发护理、身体护理、口腔护理、家庭熏香等品类。欧睿数据显示,2015-2020年中国香水市场一直保持1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接下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5%,整体增速是全球市场的3倍之多。嗅觉在人体感官体验中的作用机制使得气味与情绪、记忆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作为人体五种主要感觉之一,嗅觉通过探测和识别空气中的分子来进行工作,并会与味觉进行整合和互相作用。相比作为近感的味觉,嗅觉是一种远感,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挥发在空气中带有味道的气体分子,刺激位于鼻腔顶部的嗅觉感受器并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从而产生嗅觉。图片来源:Design_Cells/Shutterstock相比其他感觉,嗅觉感受还与记忆和情感存在紧密的联系。当你看到、听见或是品尝某物时,这些感觉会首先经过丘脑,再由丘脑将信息传达给负责记忆的海马体和负责情绪处理的杏仁核。而嗅觉则不同,气味直接绕过丘脑,进入大脑的嗅觉中心,直接与杏仁核和海马体相连,因此气味可以迅速地引发具体的记忆甚至是强烈的情绪。具有“特异性”的气味信息在我们的大脑中整合成独一无二的记忆,使我们能快速辨别出不同的气味,并能回忆起与气味相关的情境。现今,随着大众自我和悦己意识的崛起,越来越被重视的情绪价值推动了嗅觉经济的快速发展。意识到嗅觉体验的重要性,很多食品品牌会将食物的嗅觉体验作为记忆与情绪的载体,通过气味的刺激引导人们对食品产生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本质上,品牌希望通过嗅觉感受来传达信息,利用嗅觉体验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和记忆的交互。02强化食品独特的嗅觉体验,抓住情绪记忆的纽带1.用气味打造“沉浸式体验”在电影院的密闭空间里,气味浓郁的爆米花总是会吸引人们忍不住去购买它,即使他们知道爆米花超高的溢价,也心甘情愿地买单。用气味营造氛围,利用嗅觉体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迪士尼就推出过一种气味技术Smellitizers,将这种气味发生器(包括香味物质)放置在强气流源(风扇或加压空气)和游客之间,通过供应压缩空气造成气流运动,将化学物质输送到外界环境中。这项技术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精准地控制气味时间,让气味的释放“收放自如”,以此来强化游客在迪士尼不同主题公园里的感官体验。图片来源:Duchess of Disneyland当爆米花车人流量较少时,迪士尼就会通过公园内隐藏的通风口,用Smellitizers释放浓郁的爆米花香充斥整条大街,吸引游客前来购买。同样,在迪士尼的烘焙店和糖果店,工作人员也会使用Smellitizers制造香味,营造出食品新鲜出炉的感觉。2.逆向气味营销,臭味也能“真香”香气和臭味,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气味其实只是一念之间的感觉。少量添加吲哚(广泛存在自然界的吡咯和苯并联的化合物)能使得香水充满香气,但较高浓度的吲哚却会形成难闻的臭味。科学家做过实验,把粪便中的吲哚分子用酒精稀释400~1000倍后,这股味道就变成了茉莉花的香气。曾经令人“闻臭色变”的螺蛳粉,近两年一举逆袭为餐饮界的爆品。酸笋和螺蛳汤混合形成螺蛳粉复杂而独特的腐臭味,方圆几十米内都能闻到。但当螺蛳粉进入嘴里后,不同于闻到螺蛳粉的体验,鼻后嗅觉会捕捉并传达更丰富的嗅觉信息,和舌头感受到的味觉一起,实现从闻着臭到吃着香的转化。因此,很多闻着臭的人在品尝到螺蛳粉的味道后,会爱上吃螺蛳粉,从而产生“真香”的局面。图片来源:Noodles and river snails tickle world's palate,chinadaily通过臭味的自黑,利用消费者猎奇的心理或“真香定律”的逆向营销,以螺蛳粉、榴莲、臭豆腐为代表的臭味食品以“臭”造就鲜明的品类特色和记忆点,并以此激活大众在社交平台的自发传播。3.闻香识时令,营造季节的氛围感不同的季节、时令催生出截然不同的应季食材,主打季节限定已成为品牌们焕新产品、打造专属时令氛围感的常用手段。除了在配方上采用时令原料、视觉体验上融入时令概念,一些品牌也会巧用“气味”来强化消费者对“季节限定”的感知。比如,在春日樱花季,每日鲜语推出一款樱花限量版包装春日限定产品。与带有浓郁香气的桂花、茉莉花不同,樱花本身的香气很清淡,这就导致产品本身的樱花风味并不具有很强的辨识度。为了呼应春季限定、强化樱花特点,每日鲜语在采用樱花图案设计包装的基础上,运用“黑科技”将樱花香味融入瓶身花瓣标签中,轻擦瓶身花瓣,会散发樱花香气,营造浓厚的春季氛围。图片来源:每日鲜语、椰子知道椰子知道也在金秋来袭推出0糖金桂鲜椰汁,不仅在配方上将鲜椰汁与天然金桂结合,还首创桂花香气瓶,将桂花元素完美融入味觉和嗅觉体验中。03嗅觉体验的更多打开方式除了利用食品独特的气味特点强化产品的记忆点,还可以改善气味弱的食品嗅觉感受,丰富产品的感官体验。1.给“高冷”冰品加点气味,让香气受损的食品恢复嗅觉体验当食物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产生容易释放强烈香味的芳香物质。但当这些相同的化学物质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时,这些触发人类嗅觉传感器的成分也会冻结在冰中,使得冰淇淋等冷冻储存的食品成为一种明显没有香味的食物。直到食品在舌尖融化,香味才会被释放出来并增强你的味蕾体验。为了改变冰淇淋的食用体验,冰激凌品牌Salt & Straw和香水公司Imaginary Authors合作推出业界首款烹饪香水——一种100%可食用的香水,由酒精、天然和人造香料、丙二醇等成分制成。在食用冰淇淋时,只需喷洒这款烹饪香水在勺子上,再用勺子品尝冰淇淋,就能在品尝冰淇淋顺滑细腻的口感基础上,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这种不影响产品口味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全新嗅觉体验的方式,对于冰镇啤酒、冷藏甜品、冷饮等风味物质因为低温受到影响的食品来说,也许是一个极具借鉴意义的创新思路。2.让喝水不再乏味,改变健康饮品的饮用方式世界上高达75%的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缺水”的状况,但由于水寡淡无味的特点,人们常常会忘记或是不愿主动摄入足量的水,而是选择喝奶茶、咖啡等风味饮品来补充水分。对此,欧洲公司Air up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气味的味道饮用系统,企图改变人们饮用纯净水或苏打水的方式。它的工作原理是提取植物或香料中的天然香气储存在胶囊中,并把胶囊夹在瓶口的吸管上,在饮用毫无味道的纯净水时,风味物质会通过胶囊进入口腔诱使大脑产生嗅觉体验,认为水本身是有味道的。图片来源:air up这种创新的饮用系统本身不含有糖、化学物质或其他不良成分,仅凭气味的力量,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体验到从冰咖啡和柚子迷迭香到苹果和可乐的各种“味道”。3.将气味数字化,提升元宇宙沉浸感近年来火爆的元宇宙概念,不仅让各大互联网公司争抢一席之地,实体消费品牌也开始紧跟潮流,探索元宇宙的奥秘。国内一家从事数字气味、数字嗅觉研发的公司气味王国CEO认为,气味技术目前在元宇宙领域是一个很大的缺口,气味体验与元宇宙的真实性及用户的沉浸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为此,气味王国创建了庞大的气味数据库,并攻克了气味存储、气味切换和气味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让气味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应用。图片来源:气味王国比如在行车驾驶时,气味王国与英国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气味的相互切换和刺激,能够有效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可以提高安全行驶。近年来,麦当劳、可口可乐、喜力等品牌都开始涉足元宇宙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品牌入局,除了在虚拟世界中借助概念和内容抓住用户的兴趣,也能通过嗅觉体验的补充加强虚拟场景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04总结嗅觉与情绪、记忆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在当代人注重自身情绪价值的当下,嗅觉经济也就越来越令人上头。除了香水、香氛、个护等领域,在食品饮料行业,也能巧妙地运用嗅觉体验差异化地创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感官体验。来源:联商网
  • 抖音快手终成淘宝“门徒”?

    热点聚焦 2022-09-29
    “快手和抖音的电商成长路径太像了,虽然各自背靠的内容生态、流量分发逻辑,甚至电商打法、大主播成长路径不尽相同;但电商业务的起势、造势、基建几乎前后脚,无不按照‘切外链、上小店、推商城’逻辑演化。”从产品到业务,抖音、快手这对“冤家”过去两年总在不同战场狭路相逢,如今却不约而同将电商业务向着货架电商演化。快手已经内测“商城”频道数月,将在今年双十一期间为做大促的主要流量场景之一推出,很可能在 APP 首页一级入口;另有消息称,目前快手商城已在招商,今年双十一期间将与短视频、直播间、店铺等,共同构成全新的快手商家经营矩阵。值得一提的是,在快手上线“商城”之前,抖音已上线商城频道——自此,抖音、快手均基于自身电商生态搭建了商城体系。事实上,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内容电商向着货架电商迁徙过程中,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传统电商平台也在持续探索直播生态,以淘宝 APP 为例,近两年在淘宝推荐页以短视频形式出现的商品比例增幅明显,且支持滑屏切换视频,用户体验接近抖音、快手;拼多多也于今年 2 月底首次在 App 首页底部增加“多多视频”。“互联网上半场是各做各的,下半场不就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然后等到发现适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诚如微博 CEO 王高飞所言,待抖音、快手标配“商城”后,无疑将加速直播电商与货架电商的融合,而抖音、快手、淘宝此前的暗自角力势必越发剑拔弩张。抖音前面趟,快手后面“抄”毫无疑问,“商城”承载着快手电商更大的野望。此前,快手电商用户运营负责人表示,今年 8 月快手已对商城频道进行灰度测试,测试“商城”首页包含商品分类栏、品牌补贴、超级秒杀和品牌特卖等频道,并将入口置于 APP 首页顶部 Tab 栏。“测试过程中,有七成以上原来没有在快手直播间下过单的用户在商城频道到访。”测试版本中,商城进入快手APP首页顶部Tab栏,插入“同城”和“放映厅”Tab之间从流传的测试截图不难看出,快手“商城”页面布局、功能与传统电商商城大同小异,为丰富用户消费选择搭建了更多落地场景;而快手透漏的测试结果无疑展现出“商城”蕴含的巨大电商潜力——尤其 2022 年,抖音电商 GMV 目标直奔万亿而去,其与快电商业务差距越拉越大,如何将高度集中的消费场景分散化,成为快手做大电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今年 5 月底,抖音宣布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时,快手迅速跟进,围绕信任电商构建“全域消费”生态;快手还在主站 APP 内不断提升“快手小店”、“搜索框”、“猜你喜欢”等功能优先级,可见整个电商业务提速之迫切。此外,快手电商用户运营负责人还表示:“快手商城侧重于围绕私域搭建,除直播间自播外,品牌还可以通过达人分销,入驻泛商城”——上述表态背后的“话外音”说明,除了品牌与商家之外,达人也会入驻“商城”,而达人的私域流量无疑能更好为品牌实现引流、转化效果。今年以来快手对流量分发机制逻辑已由此前的“粉丝量 X 转化率 X 内容质量(用户观看时长、直播互动指标)”转变为“粉丝量 X 转化率 X 内容质量 X 长期粘性(粉丝忠诚度;粉丝负反馈-取关 / 拉黑)X 粉丝价值(打赏率 / 留存;GMV 转化 / 复购)”。快手之所以动作频频,源于 2022Q2 国内季度盈利并不足以提振其所面临的商业化压力——快手财报显示,2022 上半年电商 GMV 增长 40% 达 3662 亿元,业务成长曲线依旧处于高速攀升阶段,但问题在于快手电商持续被诟病的货币化率(收入/ GMV,代表电商变现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以 2022Q2 为例,其他服务(包括电商)收入为 21 亿元,同期增长仅 7.1%,增速降至个位数,创下历史新低——要知道,这是在快手 GMV(电商交易总额)同比增长 31.5% 至 1912 亿元的情况下、电商营收占比仍在下降。至少从侧面说明,GMV 对快手电商营收拉动非常有限,电商货币化率、平台抽佣依旧处于低位。此外,Q2 快手每位日活跃用户平均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 31.7 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34 元,同比下滑 6.7%,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即便回溯至 2021 年全年,快手的其他服务收入(包含电商)为 74.6 亿,粗略将其他服务收入全部按电商贡献计算,2021 年快手电商的综合佣金比率 1% 上下 ;而 2022Q2 其他服务收入 21.3 亿,该季度快手电商综合佣金比率仍在 1% 左右徘徊——严重低于电商行业的平台服务费率,说明倒灌快手主站流量的电商业务依旧处于“赔本赚吆喝”阶段。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源于快手电商 GMV 大多来自于“关注页”的私域流量,老铁文化依仗的私域流量恰恰是基于信任电商的一种“ C2M 反向定制”——作为快手电商的立身之本,去中心化的分发机制在社交属性加持下,极容易让流量向私域页面聚集,而独特的“老铁文化”在粉丝高粘性、强互动下反向加深了信任连接。甚至,很多老铁“认人不认平台”,养成系的“老铁文化、家族文化”大行其道,老铁反而拖了快手向上兼容的后腿,成为快手多元化的最大瓶颈。比如“辛巴燕窝售假”事件,表面上它只是主播、品牌商家、供应链的管理混乱;实际上却暴露出平台中台建设、产品化能力、品质履约能力的短板,根上则是粗放增长策略下的平台治理危机。反观抖音,张一鸣推崇的“算法中性”映射在产品变成算法至上,其通过对视频完播率、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等指标的算计精准投喂给用户——这种强运营的中心化策略牢牢将流量控制权攥在平台手中,整个生态宛若巨大的公域流量池,即使品类头部也需要运营去采买流量,平台拥有流量的控制权。这其实和两家公司创始人理念有很大关系——张一鸣的理念是:“我们确实不应该介入到(价值观)纷争中去,我也没这个能力……如果你非要问头条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认为是提高分发效率、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这最重要”;宿华则信奉普惠价值观:“我们不会因为他高矮胖瘦、穷富美丑来做怎样的判断,只要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都希望能够给他平等的对待。”鉴于此,笑古担任电商业务负责人时,“削藩”成为电商生态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一个值得关注的显性结果便是,以辛巴家族为首的六大家族为快手贡献 GMV 占比一降再降,与之对应还有针对中小主播的“响尾行动”(流量扶持和现金奖励)、“千帆计划”(亿级流量扶持品牌)、“青云计划”( 2022Q3 前快手每天拿出 8 亿公域流量扶持主播、品牌)等。然而,快手 2022Q2 DAU 为 3.47 亿,同比增长 18.5%,环比仅微增 0.5%;与此同时,2022Q2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环比 Q1 的 128.1 分钟下降 2.3% 至 125.2 分钟——提升流量变现效率无疑成为快手电商最为迫切的核心指标。不过,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即便抖音目前仍处于品牌入驻红利期,商家前期需大量投入,有自然流量后才会降低投放。“用户的留存和复购会导致平台搜索型流量的上升,随着抖音开始发展货架电商,对转化要求更高的广告类型(例如搜索广告,这类广告更要求 ROI )占比上升,将会拉低平台的平均货币化率。”快手何以频频“变阵”?2020 年,那份“改写罗永浩命运”的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仅 2019 年直播电商总 GMV 就超 3000 亿元,未来有望冲击万亿体量,同时 MCN 机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超 100 亿元”——以此为节点,抖音迅速依托内容生态画出“兴趣电商”的蓝图。资深媒体人金叶宸指出,“抖音电商定位兴趣电商,逻辑是围绕流量和流量效率,用推荐算法,匹配人与货,挖掘用户的潜在‘购买需求’,卖货的人是漏斗的一个转化辅助环节,而非分发逻辑起点。所以,抖音强调新品和商品品质,强化品牌自播。”快手则凭借私域流量优势力推“信任电商”,其核心逻辑是从传统“商品 + 公域”的人货场思维到“内容 + 私域”的思维的升级,具体变化体现为从终结需求到创造需求,从货架到内容,从交易到关系。诚如快手 CEO 程一笑说的那样,直播时代可以重构信任。“快手电商旨在重构 10 亿用户的消费决策,这是对社会更加有价值和意义的道路。”抖音、快手乘着直播电商扶摇直上两年后,淘宝、抖音、快手更是陷入了资源竞合及流量、供应链能力的比拼:淘宝直播:胜在强大的供应链,以及全品类覆盖的 SKU,有限的 DAU 却有极高的转化率;快手直播:社交属性加上去中心化的分发机制,私域流量形成独特的“老铁文化”,直播带货粉丝粘性及互动性强;抖音直播:犹如“流量黑洞”,在算法分发机制下人均使用时长持续攀升,娱乐、内容属性蚕食着年轻人的心智,品牌带货潜力巨大。如今,抖音电商、快手电商一路摸爬滚打,无不按照“切外链、上小店、推商城”这套逻辑演化,使得内容电商最终越长越像货架电商——毕竟,直播电商是主播拉动的非确定性消费需求,更多基于商品解说挖掘用户潜在需求,而货架电商是用户刚需性消费、确定性更强,优势在于丰富的 SKU 便于搜索比价,并能潜移默化帮助用户建立起主动搜索、浏览的心智。“抖、快电商过去是强公域逻辑,品牌带货能做的主动动作很少,除了选品,就是投流。现在提供一个‘商城’,应该是‘公转私’的用意。但培养私域成本也很重,供应链,营销、社群等等,需要比拼的是一整套班底。”信息流广告运营何明向电商在线表示。为此,“商城”上线之前的半年里,快手已在频频“变阵”。仅 2022 上半年快手已进行三次大的业务架构调整:3 月,快手调整国际化事业部组织架构,单独设立国际商业化部;8 月,原快手商业化负责人马宏彬调任负责国际业务;9 月,程一笑兼任快手电商第一负责人,原负责人笑古将转战本地生活业务。尤以 9 月 16 日这次调整最为剧烈,快手内部邮件宣布成立商业生态委员会,由 CEO 程一笑担任主席;该委员会主要负责推进电商、商业化、直播、本地生活、快招工等变现业务的商业生态建设、模式设计和系统融合。对此,《晚点 LatePost 》报道中多位快手人士称,笑古在负责电商时的口碑不错,但程一笑始终认为做得还不够好,这是他决定自己带队的原因之一。“如此才能更好地深入了解这块业务,找到新的突破点。”一位快手人士说。一直以来,外界看一家公司对于业务的重视程度就看带队一号位是谁,CEO 亲自下场带业务足见快手对电商业务寄予厚望。不过,一位长期关注快手的研究人士对虎嗅表示,“很多大厂喜欢轮岗,对一个成熟的组织这样确实能提升组织效能,但是对于业务执行力、组织效能处于成长中的公司,更多高管‘群聊’意味着更多沟通成本、部门墙等等。”快手前员工钱恒佳(化名)亦对虎嗅表示,公司频繁人事调整,中干和基层会十分痛苦。“基本上很多老员工一年要先后接手好几个新业务,正在做就被新领导派了新任务,至于此前的工作大多会被搁置,所以大家慢慢都学会做‘面子工程’。”她还进一步补充道,互联网大厂普遍存在的“空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二级部门的政治角力,并且会在业务推进过程中出现诸多推诿、撕扯。“你能想象一个项目只换负责人,团队有多绝望吗?每个领导都有亲疏之分,每次调整都会有各种会议在等你,就像个无情的开会机器,哪来时间做业务?”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弥漫的悲观情绪似乎已经等不及快手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来自上而下修复公司管理困境——9 月 28 日,快手一度跌至 53.1 港元,创上市以来新低,市值不足 2300 亿港元。诚如一位企业战略营销专家向虎嗅说的那样:“市场博弈过程中,企业管理、组织架构、公司文化看似虚,实则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有机体;企业野蛮生长时问题很容易被掩盖,可一旦增长停滞、内部矛盾激化,那些未解决的问题就会集中爆发。”来源:联商网
  • 有人的外观、感觉和思维?特斯拉机器人10月1日亮相

    热点聚焦 2022-09-28
    9月27日消息,北京时间10月1日上午,特斯拉2022 AI Day即将拉开帷幕,最新成果Tesla Bot机器人原型机将现场亮相。从首次概念发布到原型机落地,仅仅过去一年时间,再次创造了“特斯拉速度”。这一人形机器人拥有与人相似的外观、感觉和思维,可用于执行危险性、重复性、枯燥的任务。与目前市面上的普通机器人不同,人形机器人不仅外观更加类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在感官与思考方式上也在向人类靠拢。在马斯克的设想中,人形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做洗碗等重复性的工作,以及高空清理等危险工作;经过更多“情感”训练的人形机器人,则会成为人类的生活伴侣,就像猫狗等宠物一样,在人类孤独时带来抚慰;而在经济发展中,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以特斯拉为例,去年AI Day上,一个“高1.72米,重56.6千克”的人形机器人Tesla Bot,迎来了概念视频和图片的首次亮相。彼时,这一人形机器人脸上的屏幕可显示信息,拥有人类水平的双手,并有力反馈感应,以实现平衡和敏捷的动作的,成为马斯克心中“AI发展方向”的代名词。马斯克表示,Tesla Bot将利用Dojo超级计算机的训练机制来改进功能。Dojo超级计算机的单个训练模块由25个D1芯片组成,配合特斯拉自创的高带宽、低延迟的连接器,在不到1立方英尺的体积下,算力高达9PFLOPs(9千万亿次),I/O带宽高达36TB/s。在算力的加持下,Dojo超级计算机能够为特斯拉高速处理庞大的车队数据,训练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通过使用视觉算法和神经网络,让车辆模拟人类视觉,准确感知周围环境并交予系统分析,从而做出最合适的反馈,提升驾驶的安全性。特斯拉称,利用Dojo超级计算机的同时,Tesla Bot也将使用与汽车相同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为Model S/Y/3/X这四款车做了很多训练,在识别现实世界方面积累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马斯克在采访中说道。人形机器人要足够智能,还要以更聪明的方式与环境交互。要达成这一切,既需要现实世界的AI,又需要非常擅长制造。马斯克提到:“我认为我们在开发先进的电动机和电子电气架构方面有最好的专业知识,都可以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过去,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在搜索引擎、语音、自动驾驶、医疗健康、电商、金融、教育等领域,但它们的载体或是一个屏幕、一个麦克风,又或者是一辆车、一条机械臂,与人类互动的场景也较为单一,无法在现实世界中与人类接触,更无法带来情感上的慰藉。而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突破这一局面。人类将面对一个如Tesla Bot一般,思考方式相似、能够理解自己的伙伴。人工智能产业此前一直因技术不够成熟、产业链尚未准备完全、市场刚起步等诸多原因为人诟病,但伴随此次活动的举办,人工智能或将走出研究机构。此外,随着特斯拉、波士顿、亚马逊纷纷入局,头部公司的动作将促进人形机器人成型落地,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元年”。          来源:艾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