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witter,下一个插标自卖的“雅虎”?

    热点聚焦 2016-08-04
    “Twitter很难评估。他们虽拥有巨大的潜力,公司管理却一团糟。然而,它的坚实经营优势,让公司即便是在如此糟糕的管理之下,仍能够维持运作。”PayPal联合创始人,Facebook早期投资人Peter Thiel在2014年某次采访中说道。       两年后的今天,Twitter刚好走过了10个年头,公司首席执行官也是去了又回。但是Twitter一直存在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上月Twitter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更是让公司股价大跌。连续两个季度以来,Twitter的营收都低于市场预期,本季度净亏损1.06亿美元,除了长久以来没能实现盈利,该社交平台的用户增长也陷入瓶颈。Twitter还表示,未来几个月的增长会更加缓慢。       伴随着Twitter持续下行的表现,越来越多的矛头指向去年7月重新执掌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Jack Dorsey(杰克·多西)。甚至有人认为,Twitter将会成为下一个低价变卖自己的雅虎。       话既然这么说了,如果真的对比下两家公司和他们的首席执行官,好像还真有那么回事。        如出一辙的CEO更替大戏       Twitter出了名的管理一团糟。从公司成立之初,四个联合创始人就没有消停过,始终处于一片混沌之中。Twitter第一任CEO,Noah Glass,在位仅几个月。然后,杰克·多西接替了Glass的CEO职位,一年半之后,正当他准备开吃燕麦酸奶时被告知解雇了,理由是他花了太多时间在瑜伽课和缝纫课上,而置公司于不顾。之后,担任CEO的是Evan Williams,23个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内部政变将他赶下了台,失落无助的他只能接受残酷现实。 一系列动荡之后,坐上Twitter的CEO之位的是Dick Costolo。在Costolo的管理下,Twitter从300多人发展到了4100多人,年营收从0增长到20亿美元,并且重建网站减少了致命服务器崩溃的发生。但是尽管Costolo贡献颇多,但他依然没能阻止Twitter逐渐失宠于市场的事实:新闻不如Facebook,对千禧代的吸引不如Snapchat,中国印度市场上不如WhatsApp,图片分享不如Instagram等等。原本第二大社交网站,一落千丈,退居第九。并且,3亿的月活跃用户也开始增长停滞。       Costolo原本可以体面地离开公司,但是当Twitter股价持续下跌,公司投资者之一,Chris Sacca,出于担心自己身价锐减,开始动员公司管理层改革,并多次公开抨击Costolo,忍无可忍的Costolo当即愤然离职。       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雅虎的维权股东当初不也正是出于自己利益考虑,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换CEO,最后挤兑走了Scott Thompson,迎来梅丽莎·梅耶尔?       Twitter这时候则又相中了再次创业成功的杰克·多西,即便后者不愿放弃Square的CEO之职,Twitter仍命其为临时CEO,大概也是走投无路孤注一掷了。        高层管理大变动,人员陆续离职       我们都知道,自梅耶尔出任雅虎CEO之后,她那种近乎强迫的对细节关注和以数据为重心的管理方式,给雅虎带来了更大的灾难:高管相继离职,其中不乏梅耶尔亲自招来的心腹,收购公司的创始人也陆续离职。不过比起梅耶尔的不得人心,杰克·多西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年年初,也就是多西回到Twitter约半年之后,四名高管相继离职:媒体负责人Katie Jacobs Stanton、产品负责人Kevin Weil,工程负责人Alex Roetter以及人力资源负责人Brain Schipper。另一负责Twitter流媒体视频服务Vine的Jason Toff,也在Twitter上宣布,即将辞职。Twitter的股价瞬间下跌近半,低于IPO发行价。然而,这才是该公司辞职潮的第一波。       四个月之后,业务发展经理Jana Messerschmidt与媒体商务负责人Nathan Hubbard相继离职。Hubbard曾在前媒体负责人Katie Stanton离职后接手她的工作,甚至多位高管还希望他能够继续接手Messerschmidt的工作,但是Hubbard决意辞职自己创业。       此时Twitter股价再创新低,每股只有13.19美元。这是第二波。       六月份,北美体育合作关系负责人Danny Keens、有线电视合作关系负责人Joanne Park离职。7月份,北美媒体合作关系副总裁Kirstine Stewart离职。8月初,加入Twitter不到6个月的沟通副总裁Natalie Kerris宣布离职。       如此频繁地高管离职,杰克·多西你倒是怎么看?        错失机会,再次转型定位来得及或来不及       正如前文所说,Twitter一共有四个联合创始人。Twitter的创意初具雏形时,人们便立即意识到其未来潜力。由是,参与创意设计的每个创始人都想把自己的名字与这家“伟大的”公司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想着把这个社交平台往各自独特的方向发展。       在多年混沌管理中,Twitter最后落得的局面就是在与新兴竞争者的对战中节节败退,从第二大社交平台沦落为第九,且陷入用户发展停滞的危机中。       这与当年雅虎无视搜索引擎发展,放任新兴社交网站成长,最后任由Google、Facebook等后起之辈蚕食市场的情境多有相似之处。所以梅耶尔上任CEO后,把公司发展定位在移动业务上,以Mavens——即移动、视频、本地、社交等业务为复兴战略。       杰克·多西也有自己的复兴战略,他把Twitter重新定位为“电视直播”。       一位公司高管说:“我们现在是一个以视频为导向的平台——这也是我们获得营收的首要广告模式。而这一切,在一年前都还不存在。” Twitter最近获得了NFL(国家橄榄球联盟)的10场周四夜比赛视频流媒体直播版权,还陆续与Wimbledon(网球)、Bloomberg、CBS、NBA签下了类似的转播权。听上去不错,是吧?然而实际上,与Wimbledon、NBA等的交易中,并不包含视频直播。言下之意就是,这些视频,大多可看可不看,更精彩的直播并不再Twitter这个平台上。       这样的新平台,能否带来新的用户增长,仍是个疑问,至少从目前的公司发布的财报看来效果不显著:有3亿多月活跃用户的Twitter,自杰克·多西去年上任CEO后到现在,用户只增长了少量的900万。       梅耶尔的三年复兴计划,转眼成空。而市场留给杰克·多西的时间,也一天天变少。        大厦将倾根犹在,市值130亿美元的Twitter谁来接盘       尽管如此,Twitter还没有一败涂地,还没有到像雅虎那样低价出售核心业务的地步:2007年雅虎曾经拒绝过一个440亿美元的收购邀请,十年后Verizon只以十分之一多一点的价格,48亿美元买下了其核心业务。       Twitter眼下可能会好一点:市值130亿美元。前不久,Twitter又打出一则广告,把自己描绘成政治新闻引擎,强调了Twitter少有的几个亮点。尽管Facebook、YouTube、Instagram还有Snapchat等平台强强环视,无可否认,Twitter仍是政客、商业领导人、体育明星等发布消息的首选之地。       这让Twitter成为了Google极欲收购的目标之一。Google在社交产品方面一向难有建树,而竞争对手Facebook带来的威胁又日益紧迫,同时微软又买下LinkedIn,Google确实需要Twitter的帮助。       除此之外,Twitter在体育流媒体视频转播方面的努力也为其挣得了一个较好的协商地位。外界认为Twitter很有可能成为ESPN等传统有线电视供应商的收购目标。迪士尼首席执行官Bob Iger坦言,ESPN在未来必将从传统有限电视服务向互联网转变。       既然Twitter的定位符合其转型方向,伺机收购也未尝不可。  不是每个CEO都叫乔布斯,能带领公司从低谷走向辉煌       当雅虎没落时,外界评论认为,雅虎的问题,早已不是CEO一个人可以拯救。       同样的,对于Twitter的问题,Peter Thiel在文首的那次采访中还说道:“我不确定他们(Twitter)能否有改善。但是在这样氛围的公司里,单靠一个CEO根本改变不了什么。除非你开除所有人一切从头开始。”       Twitter的文化,从公司创办之初就已经被奠定基调,很难再改变。而这种自创业之初就形成的混乱管理风格,频繁更替高级管理层,注定让公司犹如惊涛骇浪中的帆船,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梅丽莎·梅耶尔救不了雅虎,杰克·多西也救不了Twitter。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在投资人的一片悲观声中,在线旅游的重构或许已经开始了

    热点聚焦 2016-08-04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云天使基金高级投资经理蒋雨潇,根据多年行业经验,解读了在线旅游领域的新流量入口。 我是一个曾经因为热爱旅行而执着于在这一行中创业的人,机缘巧合地进入了早期风险投资。在投资圈里我是一个新人,但关注旅游这个方向已经近十年了,对旅游的热爱也从未减少。 “在线旅游已经没有投资机会了”,“旅游行业投资回报率太低了”,“旅游未来是资源导向型,初创公司机会太少了”,“我们现在不看早期旅游项目了,” “携程将会一统天下,收复各个城池”——这段时间在风险投资圈内充斥着这样悲观的声音,颇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味道。 到底旅游行业还有没有投资机会?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出现在行业看起来最稳定的时候。本文就试图用一个新的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线下到线上,然后去哪? 在线旅游的发展没有跳脱开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规律——信息量的增长、以及信息量供给与人类需求匹配方式的升级,流量的聚合方式从线下来到线上,成就了携程等一代OTA。然而,当今天信息量剧增,且呈现个性化和碎片化的趋势之后,传统线上流量开始变得日趋昂贵,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流量入口论的讨论。 此前一些在线旅游创业公司试图打造“行中入口”、“移动端的行前入口”等,但后续实践证明了多种商业模式都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大家就更倾向于相信携程的入口地位不可撼动:“她自带流量。” 新的入口难以建立,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旅游消费低频、决策周期长的特点,在线旅游传统的商业模式可能很难再造一个入口出来。数据显示,平均每个用户会在完成24.7次搜索、经过34天纠结之后才能完成一次出行决策。问题就出在这——线上聚合的用户真的能有效转化吗——在这30多天里,用户可能会被任何一个网站或是App买走,“帮人做嫁衣”的事情天天上演。 而行业里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新现象和趋势: 一些OTA开始重新回到线下获客,比如同程、途牛; 一些OTA开始强调IP的概念,比如驴妈妈,与影视IP等媒体进行内容合作,试图寻找新的流量来源; 旅游线上获客成本日趋高涨,搜索引擎和PC端流量遭遇天花板; 在线旅游信息爆炸,用户对于个性化信息和产品的需求加强; 个性化旅游服务供应商地兴起,这既包括一些提供个性化定制业务的新兴互联网公司,也包括不少在线旅游平台收缩战线,重新回到直接服务客户的道路上来。 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能有二,一是OTA并不自带流量,她们也只是工具,并不能算是行业的入口。携程正在做的是不断通过品牌塑造和口碑传播提升竞争壁垒,让旅游用户想要买机票和订酒店的时候就马上想到她,同时她向上游收购、扩展产品线以此提高转化率和利润水平。二是现有OTA的商业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行业需要新的资源供给方式出现。 所以,未来的流量从哪里来?行业又会往哪里走? 在线旅游新的流量入口——当Facebook和Google杀入旅游业 如果从美国两大巨头Facebook和Google在旅游业的频繁布局来看,也许一个新时代即将揭幕。 Google在2010年宣布以7亿美金收购国际机票搜索引擎ITA Software的时候,美国OTA界就以Google此举涉嫌垄断要求美国最高法院予以审查。最终审查通过,附带要求是Google必须在五年内向任何合作伙伴开放ITA的技术。五年过去后,Google开始兑现其收购的潜在能力。作为曾经OTA最大的流量来源,今天的Google已经直接切入旅游交易。2015年年中Google推出多项机票和酒店查询预订功能,并预计在今年9月上线独立行程推荐的App“Trips”。这一系列事件对于在线旅游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之前,OTA在搜索引擎买来的流量,大部分是带着明确搜索目标的用户,例如“东京的酒店”,“北京至东京的机票”。而现在,当用户搜索类似词条的时候,看到的是Google自己的机票和酒店搜索引擎——OTA发现自己被截流了。 基于Google Map的庞大信息量,“Trips”能够实现极大的信息覆盖度,而其的核心功能智能推荐的最大价值在于为旅游用户做实时推荐,打开旅游用户在行中即时购买的市场。 另一巨头Facebook,作为一家沉淀了大量用户且能高效组织信息的社交网络,先后与三家机票元搜索引擎达成合作,在移动端Facebook Messenger中上线了类似于Siri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功能(Chat Bot),用于解答Facebook用户提出的各种旅游相关问题,而其中一个合作伙伴就是美国顶级元搜索引擎Kayak。 这一功能的应用场景是:用户在Facebook上看到冰岛的游记(或者是你的朋友去了冰岛),可以直接用Facebook Messenger向Kayak或其他元搜索引擎提问:“冰岛有什么好玩的,机票贵不贵,应该什么时候去?”而Kayak等元搜索引擎则提供机票、酒店甚至复杂行程的搜索结果。 概括下来,缺乏用户积累的Google直接用手中沉淀的全网信息自建内容库,借助“灵感搜索”这一全新搜索方式吸引用户,并加速转化;Facebook则希望将沉淀在平台上的非精准流量通过旅游行业变现。之前Facebook做的只是传统的根据用户属性和行为特征做定向推送,即上线了旅游动态广告功能(能够向特定人群推送附带动态价格和库存的酒店广告),而现在尝试更新的流量变现方式。 本质上,这是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在旅游业这一细分领域做流量变现的尝试,由于两者沉淀流量在特性上的不同,所以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前者用户大多带着明确问题而来,搜索引擎依据搜索内容做精准的流量分发;后者沉淀的是用户和非精准的流量,依据用户的属性和行为特征,而非内容做流量分发。 而今天他们分别做出了创新,因为Google发现即使精准流量的分发效率已经做到极致,在移动端时代“入口”位置不保,必须创新搜索模式;而Facebook成为新一代用户粘性和活跃度都更高的新入口,则需要创新流量分发方式。 套用到中国,如果搜索引擎暂时无法创新搜索模式,那么从社交网络挖掘流量就成为了新的入口级机会。而中国市场的差异性在于,除社交网络之外,任何能够沉淀内容的平台都可能成为在线旅游的流量来源,这可能包括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甚至知乎,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千千万万内容提供商——或者我们称之为媒体。毕竟从用户角度而言,阅读内容是高频行为,高频行为沉淀的流量可以转化到任何细分领域中,旅游是其中之一。 那么在线旅游会向哪里演进? 用户需求、用户需求、还是用户需求。在线旅游的发展,我认为有三个阶段: 以携程为代表的OTA,他们解决了用户的明确需求,即“从哪里到哪里”; 以穷游、蚂蜂窝为代表的PC端内容社区年代,这些公司主要解决了灵感激发问题,即“去哪儿玩,玩什么”; 2013年前后兴起的一波在线旅游创业公司,形式各样(目的地GDS、达人导游、个性化定制等等),旨在解决个性化需求“在目的地怎么玩”。 这三个阶段出现的企业,其实都是在满足不断演变的用户需求。总结一下,用户的需求包括“发现全球好玩的目的地,目的地吃喝玩乐行”,核心诉求是”个性化“,而第一步是发现全球好玩的目的地。 而“发现”这个需求,是很难通过搜索引擎来解决的,这是全球旅游产品(或是目的地)和旅游信息大爆发的必然结果。而目前在其他互联网细分方向中,已经被证明过的有效的信息组织方式,其一是社交网络,其二就是以媒介属性为代表的各类内容平台。 平移到在线旅游,核心问题是大量的内容流量沉淀之后没有实现转化。大家可能会发现,在上面提到的第三个阶段里,我没有提到任何一家代表公司,这也是我这篇文章的由来——个性化旅游需求增长很快,是个正在头部移动的长尾市场,但为什么那么多家创业公司都没有跑出来?我认为,核心原因就是从广泛内容到精准交易的这个环节并没有打通——广泛的流量没有导流至旅游交易平台,就更不用谈转化了。 所以我认为,围绕这一逻辑,将诞生在线旅游的投资机会。 互联网旅游的投资机会 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现在互联网旅游发展困境重重的原因之一是路没有修通:没有实现非精准流量转化的高速公路,没有帮助海量旅游产品供应商实现信息化的乡村小道,那么整个体系就没法实现从内容到交易的演进,个性化旅游的时代就没法真正到来。由此我认为互联网旅游的投资机会包括如下几类,欢迎探讨: 一、流量筛选工具: 从海量的内容阅读,到旅游交易,需要一个流量筛选和转化的过程,这其中需要一个流量筛选工具。如果以Google和Facebook的尝试为例,筛选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解决行前灵感搜索,将内容转化为旅游产品,帮助用户完成购买决策,一类是在行中,做智能推荐,帮助用户完成购买决策。 1. 行前灵感搜索:用户看到内容并产生兴趣,需要有一个工具能够将内容对应至可销售的旅游产品上。Kayak的价值在于作为一个机票和打包产品搜索引擎,能够基于语义识别的结果匹配相应的产品——即使没有成型的打包产品,机票作为旅游产品打包的第一步,也能构建产品雏形。 2. 行中场景化推荐:用户在行中存在信息盲区,而基于地理位置做吃喝玩乐行购的信息推送和商品推荐,这里的创业机会已经被很多公司尝试过,Google用即将上线的Trips是要下注这一机会窗口。在中国,我同样认为这样的产品应该出自大公司之手,至少也应该是一个与巨头有强绑定关系的创业公司。 二、旅游供应商直销或分销渠道铺设者: 这是一个基础设施,实现路径有很多种,无论是服务于酒店如德比软件,还是服务于包房商和小规模旅行社的泰坦云,或是服务于航空公司构建直销渠道的Datalex、Farelogix等境外企业,还有服务于目的地碎片化产品提供商的SaaS平台或GDS。本质上这是一个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的事情,是基础设施,考验的则是投入、团队商务能力和执行效率。 三、旅游资源整合和OTA并购: OTA将越来越多承担产品筛选的功能,如果所有产品都是自己的,那么筛选效率最高,利润空间也能最大化。从另一个角度说,稀缺和优质的旅游资源一定是OTA争相抢购的。行业里已经有一些机构去关注旅游资源的投资机会,这里的机会相对分散,投资回报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时机。 四、内容的生产、整合和分发: 时至今日,内容仍是低成本获客的有效方式之一。旅游内容的生产者和生产形式多种多样,从奢侈和颇有调性的旅行杂志,到旅游者圣经的Lonely Planet,到千千万万微信公众号,每一种内容形式都有自己的受众。受制于生产效率的不可规模化,内容生产者往往难以找到最够多的、精准匹配的受众,而内容平台则承担了整合和分发的功能。困境在于,内容生产的高成本让单纯生产旅游内容的媒体难以盈利,不过也许这个问题能在不久的将来得以解决,在线旅游行业的高速公路全面贯通,可能等到那个时候,你我也许都能从我们生产的内容中获得收益,内容平台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 以上内容,欢迎探讨。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今日关注(2016年8月4日)

    热点聚焦 2016-08-04
    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1.国家防总3日表示,超强厄尔尼诺影响眼下仍在持续,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发展,预计秋季影响我国的台风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发生次数将比常年偏多。全国正处于防汛最关键时期,长江上中游、黄河中游、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2.人社部近日印发了《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决定自17年1月1日起对企业进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3.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四部门: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中央科研资金管理权限,不再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5.食药监局抽检食品样品12批次不合格,含天猫京东网售食品。6.里约奥组委通过新华社向在里约遭到抢劫的中国运动员和游客表示歉意,正在同安保部门沟通,争取帮助找回财物。7.根据专家组的复核情况,国家旅游局决定撤销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旅游区、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景区5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8.“中国冷极”呼伦贝尔最高气温已达44.1℃创历史极值9.央行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下发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10.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与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3日召开重组大会,挂牌成立中国旅游集团公司,将成为中国最大旅游央企。11.传百度“糯米+外卖”将打包出售给新美大!滴滴与Uber中国还在享受着合并的聚光灯;那边,又传来了百度将把糯米与外卖打包出售给新美大的消息。具体的合作方案为百度糯米和百度外卖打包送给新美大,百度成为新美大的股东之一。12.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达到3.25亿网络直播服务在2016年上半年逐渐受到社会重视,截至2016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上半年,真人聊天秀直播和游戏直播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网民使用这两类直播的比例分别为19.2%和16.5%。由于网络直播的推广成本、带宽成本和主播签约成本均较高,仅依靠用户购买虚拟礼物和流量广告两种变现方式很难维持发展扩张,使得其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13.国泰君安道歉:参加电话会议的“滴滴副总裁”非滴滴员工国泰君安晚间发布道歉声明称:经内部核实并与滴滴出行公司确认,我司并未邀请过滴滴出行公司现任副总裁张贝参加电话会议,由第三方服务公司邀请参加当天电话会议的“滴滴副总裁张总”并非滴滴出行公司现任员工,亦未担任副总裁职位,该人士在电话交流会议上发表的观点和言论与其身份和事实不符。我司确认所有会议邀请函及电话会议记录中均未提及张贝。14.支付宝9.9版曝光:主打记录生活和发消息有网友曝光了支付宝9.9版的部分截图,从截图来看,支付宝9.9版的界面发现了较大变化,在扁平化的同时,还更加清新,页面更简洁。其次,个人主页也进行了改版,主推“记录生活”和“发消息”等功能,同时还加入了好友展示和“我的生活”通道。 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整编 
  • 孵化了Uber的RocketSpace联手海航集团 进军中国市场

    热点聚焦 2016-08-03
     今天,海航集团和美国顶级孵化器RocketSpace,宣布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并组建合资公司。根据合作协议,海航集团将向RocketSpace结构性投资3.36亿美金,包括股权投资、海航与RocketSpace中国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投资,海航的不动产投资及行业资源投入;以此支持RocketSpace以中国为首的全球扩张计划。 海航集团创新总裁童甫说,此次与海航合作后,RocketSpace将在中国各主要城市设立科技园区,支持中国的创业群体。“同时,这也是海航集团投资策略中的重要一步,RocketSpace将成为我们在硅谷、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合作伙伴。” 海航集团近年来加速了在科技领域和创新创业领域的布局。今年3月底,海航集团宣布成立生态科技集团,进军科技领域;其中,还成立了创业创投平台“海创空间”, 专注于云、大数据和IOT等高科技领域,业务主要包含科技孵化加速、联合办公、企业创新服务、创新培训等方面。 据海航集团创新总裁、海航生态科技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童甫介绍,海创空间此次将围绕与RocketSpace合作,加快推进孵化器国际化及孵化创新服务专业化,推出海航特色孵化服务体系及国际孵化服务内容,加速科技创新孵化领域的布局。 据了解,来自海航集团3.36亿美金的投资将用于支持RocketSpace全球科技园区网络建立的计划,并协助RocketSpace完善、增加其科技生态体系中的服务内容。 RocketSpace创立于2011年,因为孵化了Uber等著名创业项目而声名远播。其科技园区总部位于旧金山市中心,该公司专注于服务科技企业家,初创公司及企业创新官。企业创新服务客户名录包括施耐德电气、匡威、苏格兰皇家银行等。除本次携手海航集团打造中国市场的计划及其旧金山总部业务外,RocketSpace近期也宣布了将在2017年初进入英国伦敦的消息。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