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劲波挺二手交易:“转转”一定比淘宝闲鱼赞

    热点聚焦 2016-05-30
    【亿邦动力网讯】5月30日消息,自去年年底,58集团CEO姚劲波亲自代言公司旗下产品“转转”后,这个二手交易平台很快受到关注。截至目前,转转已经上线半年,其发展情况如何?日前,姚劲波在贵阳向媒体披露了转转的发展近况及发展思路,更自信地称“用转转卖二手物品,一定比在闲鱼(亿邦注:闲鱼是淘宝旗下二手交易平台)卖得快”。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据亿邦动力网了解,58同城在去年11月正式上线“转转”,姚劲波称,集团实际早在前年就开始准备该产品。“我们很少做独立的应用,一旦做了,就不会做到一半就扔掉,会花大力度把它打造成每个人都能用到的平台,而且我们完全放弃PC端。”为了解决二手C2C模式中的信任问题,转转主要采用的是支付担保。对于特别高额的产品,58同城将进行官方鉴定。姚劲波称,58同城不担心转转变“重”,除了线上,转转未来可能会在线下做一些工作。此外,姚劲波称,为了保证C2C的真实二手交易环境,转转严禁商户类卖家“混入”平台。一旦判断是商户,立刻屏蔽。“只要是商户,就有可能把不好说成好,而且一定会加价。”据他介绍,目前转转的卖家最多只能发布一件商品,要卖第二件,必须等第一件卖出去。“如果一定要涉及B类商家,我们希望是自己来做。”姚劲波暗示,未来转转有可能会涉足自营B2C,做一些高价值产品的二手商品销售,例如相机。他表示,目前这一类的二手交易在线下已经比较成熟,线上则有“蜂鸟”这一类的平台。亿邦动力网注意到,目前转转已经上线了“转转优品”,主要针对手机品类,产品全部由58同城鉴定,并做担保,如果买家买到产品一周内不满意,可以退款。姚劲波称,由于转转目前主要还是在IT类媒体宣传,所以用户大多集中在白领人群,卖方人群更多。“过去中国人用二手物品的习惯没有养成,越往后走,频次会越高。现在有各种促销类活动,双11、618,每个人都拥有了太多东西,生活太复杂。二手交易在物资稀缺的年代不会发达,而在物资丰富的时代会蓬勃发展,所以我判断未来会发展很快,而且一定会比闲鱼快,因为我们整个58、赶集都会帮助展现。”姚劲波向亿邦动力网表示。不过,对于转转目前的平台商品数量、交易情况,姚劲波表示还不方便透露。除了转转,姚劲波还介绍了58集团旗下包括58到家、58影业等子业务的情况。姚劲波称,目前在58到家业务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家政业务,这也是58集团历史上最有优势的领域。此外,同城速运和美甲方面,58到家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不过,姚劲波强调,58到家不可能像滴滴打车一样“一夜爆红”。“有的行业是天然会慢一些的,滴滴打车的司机,本身不需要太多培训,而到家类的很多服务,非常不标准,劳动者需要培训和教育,所以我们没有寄望发展很快,这是一个十年的计划。”而对于近期成立的58影业,姚劲波称,58集团是消费类的公司,一直有大量的广告投放业务,因此涉足影业主要是想尝试更深层次的合作,但不一定会自己去拍影视剧,“不会耗费我们太多的精力。”
  • 大数据从何而来?这里有你不得不知的7个数据源供应平台

    热点聚焦 2016-05-30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据源就是让数据产生价值中的那些大米。那大数据时代企业需要哪些数据呢?根据我个人理解我觉得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内部)企业自身业务生产经营环节产生的内部数据,包括销售、客服、仓储、财务等;2、(运营)可以理解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掌握在第三方手中的数据,如企业的广告供应商以及一些传播与媒体数据,新媒体、H5、app等;3、(外部)包括传统调研数据和机器数据,搜索、电商、社交等。而对于外部数据的获取上,企业往往会觉得有难度,这时候就可以借助API供应商的力量来补充自己的数据源。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先来科普个概念,开放应用程序的API(即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可以让开发者在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细节的情况下,调用他人共享的功能和资源。在数据源的获取上API是个好伙伴。本文将介绍7款API供应平台:百度APIStore、Apix、数说聚合、通联数据、HaoService、聚合数据、datasift (排名不分先后)。一、功能对比二、详细介绍1、百度API Store百度旗下的API Store,能够满足大部分个人应用开发者,特别是其最近推出的Android和IOS SDK。其接口分类较细,但是感觉有一些分类之间存在交集,没有明显的边界区分。接口、数据更新速度也比较快,支持个人发布与定制化服务,上千的接口量基本可以满足一般开发者的需求。提供移动开发SDK,移动开发者可调用API Store服务所开发的SDK包,加上API文档清晰明了,上手简单。缺点就是由于接口杂乱繁多且来源不一,部分接口的质量、稳定性没有保证。2、ApixApix更多是面向小贷机构、互联网金融、租赁保理等行业客户,除了提供身份核验、工商信息、失信名单、支付缴费等接口,还有包括电商、学历信息、运营商记录、信用卡账单等分析服务。其数据分类包括征信风控、支付缴费和常用数据,而征信风投是其主打数据。由于这类数据具有专业性,因此收费相比其他API会稍微偏高。接口大多数是Apix自主开发,质量有保证,部分核查接口的高级版还能联网检测,就是接口的数量确实有点少。3、聚合数据聚合数据跟百度的APIStore有点像,接口包括生活、旅游、金融、开发、咨询等分类,还比较全面,更加适合对接口质量和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公司或企业级应用的开发者。但是并不支持个人发布,因此接口的质量和稳定性会比较好,但也正因为这样接口量大大减少。聚合数据给我的感觉更像是致力于打造高质量API,不求广而求精。不过申请使用接口需要实名认证和审核,算是双刃剑吧,对于买卖双方来说是一个保障,但是对于试用者来说是一个不太好的体验。4、HaoServiceHaoservice近期更新后推出了源码商城,用户可在上面直接购买商城、管理系统、UDP通讯源、发布系统等源码。总体来说比较适合公司或企业级应用的开发者。其主打生活服务类接口,主推基站、定位、地址解析、坐标服务等API,目前仅支持企业用户发布接口,因此接口的质量和稳定性有保障,但接口数量也是一个痛点。VIP级别以上用户可进行个性化定制,且有专人24小时技术支持,服务到位。5、通联数据通联数据提供行情、沪深股市/期权、债券、基金、咨询、研究报告等API,适合金融类应用和金融咨询网站、平台的开发者,以及从事金融行业的分析、业务人员。通联数据主要做金融大数据,上千的数据接口可以满足金融行业的大部分需求。数据有API和研报两种格式,接口来源于自主研发或恒生聚源、九次方大数据、华通人、朝阳永续、中诚信资讯、巨灵财经等企业。6、数说聚合数说聚合跟上面的数据API不同,面向的客户不只是大数据应用开发者,对互联网数据有强烈需求的各行业分析师、业务人员、运营人员同样可以通过数说聚合拿到你们想要的数据。数据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国内社交、新闻、电商、互联网垂直领域等多平台多维度的数据。用户可以通过接口调用、文件下载等方式获取数据。接口完全自主研发,质量、稳定性十分有保障,且支持个性化定制。不过目前只面向企业用户,个人用户想要使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7、DatasiftDatasift的性质与数说聚合相似,其数据基本覆盖国外主流网站,包括Facebook、Tumblr、Google+、YouTube、Instagram等,且提供数据分析服务。来源于国外站点的数据质量较好,不过可能是服务器在国外的原因,响应会有明显的延迟;而国内站点数据的话,小编曾经在datasift购买微博数据(当时在国外无法通过国内公司购买微博的数据),数据质量只能说一般。其业务目前暂未向国内市场开放,只能通过特殊途径购买。以上是国内外比较知名的数据API产品,基础性的可能更多会选择百度APIStore、聚合数据、Haoservice;而对于行业、专业有特别需求的用户来说,通联数据、Apix会使不错的选择;如果是需求国内社交、电商、资讯平台的数据,可以考虑数说聚合;如果是要国外数据,小编则比较推荐Datasift。读者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API。
  • 微信公众号的“二八效应”愈发明显,无关爱好的内容创作者就洗洗睡吧

    热点聚焦 2016-05-30
    摘要: 内容创作的最大动力来自于爱好。互联网工具让每个拥有爱好的人都可以创作并与共同爱好者建立连接,产生互动和经济价值。据某机构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报告,1500万微信公众号中,前500强每日PV占比10%-20%,而剩下的80%以上被剩下的1400多万公众号瓜分,马太效应明显。此外还有许多数据证明,微信公众号流量主的收益普遍下滑。超过3成的微信公众号开始停止更新。这一切坏消息让很多人得出结论——内容创作者的春天已逝。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一系列坏消息背后发生了什么?首先,内容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一系列坏消息都基于微信公众号,这是目前内容创作最主流的平台。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至今已经过去5个年头,这5年里微信公众号的数量从0增长快速超过1500万。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数为7.6亿。我们做个不严谨的计算,微信公众号数与月活跃用户数的比值为1.5/76,这意味着每76个微信用户对应至少1个公众号,如果这76人都阅读这一个公众号才可以产生76次阅读。按照经济学规律,这是典型的供求关系失衡,简单讲“作者太多读者不够用了”。这也意味着后来者、未获得海量粉丝的公众号都失去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从消费无聊内容到消费专业垂直内容。娱乐、八卦、段子、情色、无聊、鸡汤这是当前内容消费的主体,但无聊过后人们还是希望阅读有价值内容。只有“专业垂直内容”为读者带来了价值,比如,一些营销号教读者营销知识、一些生活小窍门的号让居家达人学到妙招、一些医生开设公众号传授健康知识......所以消费无聊内容够了,很多人开始寻找这些可以为自己工作、生活带来价值的内容。以我自己为例,磐石之心专注于“解读互联网的未来”,这种鲜明而直接的定位会吸引一大群互联网爱好者、从业者、营销人关注,并持续阅读。所以阅读量、粉丝数都逆势持续攀升。第三方面,新媒体平台抢夺市场。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天天快报、腾讯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以及大量直播平台纷纷崛起,它们正在分流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内容创作不等于内容创业现在很多唱衰内容创业的文章都将内容创作与内容创业混为一谈。磐石老师希望能够给出更加精准的定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楚这个行业的未来。内容创作与内容创业,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内容创作,是指一个有某方面特长的作者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将优秀的内容制作出来,但是并不过分考虑内容的传播、变现等无关乎内容之外的任何事情。内容创业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在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传播,相比内容好坏,他们更关心的是流量与收益。如果说内容创作是一种技能,那么内容创业则是一种商业模式,所以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内容创业大概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靠微信公众号早期红利完成粉丝原始积累。在公众号发展的早期,一些嗅觉敏锐的企业、个人纷纷搭建大量公众号,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然后组建编辑团队,制造内容,构建庞大的公众号矩阵,公众号之间相互推广获得粉丝。利用微信公众号早期的巨大“红利”,许多公众号迅速完成了粉丝的原始积累。然后向企业销售商业软文发布、硬广。第二类,依靠与企业的关系进行内容创业。也有大量媒体人开设公众号、媒体号。然后利用在媒体里建立的企业关系,专业撰写技能,从企业手中拿到商业软文订单,依靠软文获得收入。这也是目前一大批自媒体创业者的生存方式。这些内容创业者不需要有大量粉丝关注,他们创业的基础在于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第三类,依靠资本的力量进行内容创业。还有一些内容创业公司,依靠资本推动实施创业。比如,逻辑思维、一条、二更、一些网红等等。在资本的推动下,这些企业可以招募大量的人才,像专业的电视台、影视公司那样进行大制作、大包装,还可以花钱购买粉丝,花钱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做品牌推广。他们主要依靠硬广、会员费等获得收入,抢的是传统媒体的饭碗。第四类,名人利用个人影响力进行内容创业。名人,本身就有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可以轻松为其带来粉丝。比如,吴晓波、高晓松、老梁等。他们本来就是名人和读者群体,在新媒体上同样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粉丝,加之专业制作的内容、社会认同感,让内容极易被分享,观点极易被讨论。他们的收入方式有广告、平台佣金、电商销售等等。内容创作与金钱的辩证关系在《沉默的大多数》一书中,王小波的杂文《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知识分子就应该是弄点学问的人,为此不得不受点穷。但并非特意喜欢穷熬,如果说安于清贫,安于住筒子楼,安于营养不良是有点变态。”王小波又对知识分子该干什么提出了看法:知识分子就该创造精神财富。互联网时代,内容创作出来放到网上就会被阅读,不再是手稿、日记压在箱子底下发霉的年代了。既然阅读就会影响到读者的认知,因此称作知识分子是不为过的。以前的知识分子似乎都有工作。王小波在专职写小说前在大学里教书,因此有学校发的工资。所以写小说只是个人爱好,也可以不过分考虑收入。后来小说出版,成名了,依靠稿费、版税收入颇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一名军人,也有部队发的工资。他创作小说也是个人爱好,并非以赚钱为目的;但是当小说销量很高,莫言的版税收入也大幅增加,在作家收入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鲁迅先生,一生靠大学里做兼职老师的工资和稿费、版税生活,据说也是收入不菲。一些网络小说作者同样也登上作家收入排行榜,依靠读者付费、版税获得收入。郭敬明还成了作家里的首富。因此,搞内容创作的很多名人都依靠稿费、版税获得了不错的收入。《让子弹飞》中有句经典台词:我要站着把钱挣了!同时也有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站着赚钱的张麻子、跪着赚钱的汤师爷。我上面举例子的几位知名作家,都是“站着把钱挣了”的内容创作者代表。微信、媒体平台也希望为内容创作者提供站着挣钱的机会,比如,广告、打赏。但是广告和打赏都与流量息息相关,而流量意味着粉丝数,只这一个指标就难倒了90%的微信公众号。更何况还有内容的水准,所以大量内容创作者只能“跪着”挣钱。某机构关于“微信公众号内容创作最缺什么?”的调查显示,有高达46.4%的人认为缺钱。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收入来源靠什么?”的调查显示,有32.25%的人依靠软文收入,35.29%的人依靠广告,收入微薄。显然,绝大多数内容创作者为了生存就必须“跪着”赚钱,也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为了金钱,发布虚假、夸大、诽谤、恶性竞争甚至是诈骗类信息。这些信息在社群这个封闭的“信息孤岛”中不停地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巨大,比如,魏则西事件、嫖娼死事件,各种虚假信息满天飞掩盖了真相。其次,为了金钱,大量公众号采取抄袭、洗稿、拼凑的方式快速输出内容。以标题党、耸人听闻的标题以吸引阅读。这让本来就堪忧的版权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加之目前的原创保护仍不完全,原创者得不到利益与尊重,这无疑是劣币驱逐良币,涸泽而渔。再次,为了金钱,无聊、情色、耸人听闻信息疯狂传播。目前,直播平台上有70%的内容都涉及情色,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最大的是娱乐、情色、无聊、耸人听闻内容。之所以这些无聊内容如此有市场,因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需要释放,阅读有价值的信息太累,不如消费点无聊的东西来的刺激。所以当前的内容生态已经不奢望谈“创造精神财富”了,别捅出大乱子,别影响社会安定,别成谣言传播“圣地”就谢天谢地了。内容因爱好产生最后,我对内容创作的未来趋势做几个简单的判断,希望对那些非机构、无企业关系、无名人效应、无风险投资的普通的内容创作者能有帮助:首先,专业垂直内容创作者将迎来春天。互联网赋予了创作工具、连接工具,大幅降低了组织的成本,这意味着许多行业的专业人士都可以将专业的知识、经验做成内容,与需要这些内容的读者分享,并收获读者的打赏、服务收益以及平台广告推广收入。比如,营销人、医生、老师、工匠、专业评论人、绘画高手、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将在业余时间里为读者创造价值,以“云人才”的形式为企业、个人、机构提供内容、服务,并获得收入。这是属于未来的企业组织模式。其次,小众内容创作者忘记金钱回归初心。我相信所有内容都会有读者,只要你抱着以爱好来创作的初心,而不是为了金钱的目的,你总是可以在内容创作中找到快乐。比如,做一个公众号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给亲友阅读,让孩子长大后看自己的成长历程,这都是非常幸福和快乐的事情。内容因爱好产生,一切都水到渠成、顺其自然。再次,网红们的生命周期最为短暂。网红,多大多数只为赚钱而生,这也注定了它们只是昙花一现。既然是“红人”,就一定有冷却的时候。历史只会记住一个人创造,而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我们知道诸葛亮,是因为有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我们知道贾宝玉、林黛玉是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郭德纲说,相声是一门艺术,关键还是演员的能力。明星是网红的一种,有些人因相貌出众而成为偶像,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作品,有些人却可百年流芳。她们之所以被记住,正是因为他们所创造的出色内容,比如,影视作品、歌曲、书籍。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否认世界正在发生的改变,那就是城市生活压力巨大会刺激情色、无聊、娱乐的消费,因为人们需要通过这些简单无脑的方式释放自己。所以无聊这门生意正当时,可是真正可以留下印记的绝对不是无聊!最后,每个内容创作者都应该有自己的社群。许多拥有共同爱好的人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小群体,这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而小众内容在社群中却倍受欢迎。比如,一群爱好养多肉植物的网络社群,可能就是由一位多肉植物爱好者通过自己撰写的相关文章而聚集起来的。她在自己的媒体号上分享关于多肉植物的养殖经验、技巧,这种小众内容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毫无意义,而对于这群爱好者来说他们会篇篇阅读和讨论。所以我一直认为,内容创作的最大动力来自于爱好。互联网工具让每个拥有爱好的人都可以创作并与共同爱好者建立连接,产生互动和经济价值。20世纪艺术界很有名的人物安迪·沃霍尔有一句名言:未来每个人都会变成15个人眼中的名人。这句话正是对社群时代,阅读方式变革时代的最好诠释,你只为属于你的那15个读者写作,你就是那15个人眼中的名人,你会获得这15个人的尊重。你可能没有资本、名气、员工、企业关系,但是你一定有爱好或者专长。那么就先找到与你共同爱好的15个人吧,然后将爱好变成内容,与他们分享。那么找不到爱好,没有差异化,没有专业技能,没有鲜明定位却又一心想靠内容创作赚钱的公众号别再浪费时间了,关了吧,洗洗睡。
  • 曾学庆:除了微商 社群经济还可以这么玩儿

    热点聚焦 2016-05-27
        未来5-10年,如果有一家企业超过今天的阿里、京东,这家企业一定不是销售现在的这种商品,销售可触摸的比如衣服手表等等,这家公司很可能是一家销售时间、知识、情感和服务等虚拟产品等平台。互联网除了对各个行业起颠覆作用外,还将给每个人带来新的机会,而新媒体和社群是互联网时代赋予我们的工具。    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共同探讨互联网、新媒体和社群经济相关话题,由于大家并非互联网从业者,所以今天仅仅就宏观方面探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预备道路。  我极少参加演讲,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写作和社群方面实践。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创业者、社群创始人乃至海外华人,都直接或间接受我思想影响。所以说,我今天演讲的形式可能不是完美的,但希望演讲内容是完美的。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互联网是一门工具还是一个时代?  每个时代拉开序幕是以一种工具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前提的,我们对比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来说明这个问题。  10000年前,原始人类发现野生小麦可以种植,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农作物,开展畜牧业。在这之前,人类是以采摘野果为生,自由的迁徙,之后人类逐渐开始定居生活,进入农业时代。发明青铜器、铁器、发明牛耕技术、纺织技术等,大大提高了农业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农业时代的财富万倍于原始社会。  到了18世纪60年代,人类迎来一个大变革,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意味着机器动力取代了人力和畜力,进入一个机器生产时代。紧接着,人类发明了火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器设备、煤炭和钢铁得以广泛使用,工业时代的生产力又是农业时代的一万倍。  在农业时代,中国曾长期占据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GDP曾一度占全球50%以上。而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之后,几十年时间就远远超过中国,成为全球霸主,200多年里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为什么领土面积只有中国1/40,24万平方公里的英国,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中国,让这么庞大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因为这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两个时代之间的较量。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副总统提出了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法案,美国政府花巨资2000-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建立信息基础设施,这意味着美国引起了一场新的革命,我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  因为美国抓住了时代机遇,很有可能在今后100年,美国继续引领全球经济,目前全球主要互联网公司都在美国,比如apple\Google\Facebook\Amazon,全球排名前十的互联网公司,美国占据8家,中国占据2家。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技术力量强大,用户是全球的,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主要依靠庞大的人口。  工业时代的产值是农业时代的一万倍,互联网时代的产值也将是工业时代的一万倍!(刘少丹语)    互联网将颠覆一切行业  从国家战略层面讲,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遍地的工厂和贸易公司是我们经济的主体,而这些公司近年来遭遇经济危机,经营困难,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型到互联网。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深受互联网影响,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互联网。我来到加拿大,在多伦多这个城市,看到很多中国同胞,我们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有的人估计在看大众点评网,在网上看餐厅推荐菜品;有的人可能在携程网预定机票;有的人可能在发朋友圈,推销自己。而加拿大的居民,他们在相互聊天或者看报纸。  我认为,这不只是双方餐桌文化的差异,更多是两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的差异。手机不离手,就代表我们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居民,而报纸不离开,代表加拿大人处在典型的工业时代生活方式。  十年前,我还是个中学生,去网吧玩电脑被父母斥责,那时候,互联网还是非常边缘化的事物,不被人们重视,父母认为孩子接触网络就是学坏。而今天,在座的父母,你们是否还持有这种观念呢?  今天没有人不重视互联网,所有政府领导、国企领导、企业家、创业者都要去学习互联网,任何行业不加互联网,一定被淘汰。我们来看看,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些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餐饮=大众点评、美团 ……  互联网+旅游=携程、去哪儿网 ……  互联网+出行=uber、滴滴 ……  互联网+酒店= air bnb、途家 ……  我介绍下airbnb,这家公司的全称是Air bed and breakfast/气垫床和早餐。两个创始人毕业时候生活拮据,付不起房租,有一次会议上,他们发现很多年轻人来参加会议,而酒店都订满了,并且价格很高。于是,他们把自己的客厅放置气垫床出租,并且提供免费早餐。这就是公司的起源。然后,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做这种生意,很多人都有闲置的房间,可以提供出来供其他人居住,这样在全世界旅行的人,不仅可以节约一笔住宿费用,而且可以认识当地的朋友。如今airbnb已经影响了全球酒店行业,估值超过了希尔顿酒店。  上面的互联网企业,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创造了天价估值,并且对行业产生了颠覆式影响。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后,估值150亿美金;携程和去哪儿网合并后,估值200亿美金;uber一家公司估值500亿美金,苹果公司刚10亿美金入股滴滴打车,这两家公司,没有拥有一辆出租车,没有雇佣一个司机,居然打败了全球的出租车公司。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匪夷所思”的项目和公司。  比如在互联网上销售时间、知识、情感的平台。我本人也在销售时间,微信朋友圈很多好友,在线约咨询收费一千,线下茶馆喝茶收一万一次。 有互联网公司,把很多我这样的行业领袖、专家放在一个平台上,销售我们的知识,买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选择行业导师,然后在线下咖啡店约见面。  在08年的时候,我称之为淘宝时代,那时候有人在淘宝上卖时间,当时有个新闻事件,“租个女友回家过年”被热炒,这个在当时看来就像一个笑话,一个新闻事件。但是,今天中国的时间销售公司已经很多了,在上海地铁里都是他们的广告,今后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自己的时间。  未来5-10年,如果有一家企业超过今天的阿里、京东,这家企业一定不是销售现在的这种商品,销售可触摸的比如衣服手表等等,这家公司很可能是一家销售时间、知识、情感和服务等虚拟产品等平台。  我的个人转型/介绍  有没有一家企业足够强大,可能不需要互联网,不会被互联网所改变?假如有一家企业,全球盈利能力第一,看起来和互联网全不沾边,这样的公司是否会被互联网所改变?  这就是我的上一家任职的企业,中国烟草。我从学校出来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国烟草从事营销管理相关工作,是中国烟草从高校里引进的最年轻的一批人才。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中国烟草15年上缴税收和利润总和是11500亿,同年中国石油利润355亿,百度、阿里、腾讯的利润是337亿、243亿、406亿。可见中国烟草利润之大,就是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纳税记录里,上海烟草排名第一,并且超过后面排名20家的总和。  清政府时期和英国做贸易,出口丝绸、茶叶、瓷器到英国,贸易顺差。但是英国出口鸦片到中国之后,就扭转了贸易差额。引发了第一次贸易冲突,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就是一个产品导致的国家战争,鸦片和今天的烟草,实际上是性质差不多的产品。可见烟草的强大。  即使这样的企业,也都在转型互联网。烟草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建立网络订烟系统,目前烟草网上订烟系统新商盟,已经覆盖了所有零售户。而新媒体和社交网络时代,烟草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建立自己的品牌俱乐部,在社交网络推广品牌。  当我意识到互联网时代来临的时候,就离开了烟草,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越是庞大的企业越是难以转型。当我离开之后,就把自己投入到一个转型时期。  我的转型是艰难的,也是成功的。经过两年的默默耕耘,在16年,开始给很多高校的总裁班做社群指导,给全球性的一些社群顾问,在国内权威媒体,比如长江商业评论,人大经济论坛、华夏基石等头条推荐我的文章。  那么,是什么让一个普通青年在短期内取得成就呢?在一个传统的金字塔结构的社会里,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几乎不可能的。赵本山取得的成就,是因为他多年上春晚,能上春晚的是一般人吗?除了非常强的实力之外,还需要非常的社会资本。而今天在社交网络上诞生的明星,比如papi酱,她就相对比较草根,她不需要上春晚,也不需要多少社会资本。  而我取得这些成就,就是因为我站在时代的肩膀上,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两个工具:新媒体和社群。  新媒体和社群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工具  过去我写了4篇阅读量千万的文章,其中3篇是关于互联网和社群的,读者集中在创业者、企业主。有了这些精准的关注者之后,如何产生更实在的价值呢?过去我们没有好的办法,过去就是卖广告,卖流量,或者明星模式通过经纪公司运营。  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建立社群。在这么多读者多情况下,有千分之一的读者会进一步到我个人微信来,而我又没有精力能够维护上万个好友,那么,我就通过微信群的方式。我建立过一百多个付费的群,收费从10元到1万元一个人。这就是对粉丝的一种筛选方式,不同的收费标准可筛选不同的粉丝层次。  假如我们拥有100个群,一个群算100人,就是10000人,如果对这一万人收费一人一百,就是一百万。但是,这一百万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价值,社群经济的价值在于后端。就比如我们今天的加拿大研讨会,在座4000多人,机票5000一张,那么就是2000万,这2000万只是一个开端,更大的消费是大家在加拿大的住宿、餐饮、购物消费。  在我们社群里,也是这个道理,除了入群收费,我们还有产品消费,当群里有项目产生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众筹产品,入股一家创业公司。社群的收入途径是多方面的。  职业群主意味着社群经济时代来临  因为运营社群的缘故,我拥有了多方面的身份,职业群主、自由作家、咨询顾问等。这些身份里,职业群主的身份很有意思,职业群主标志着社群经济时代的到来。就像工业革命后,职业工人的产生一样,如今产生了一些职业群主。  为什么职业群主可产生呢?  因为我们依托了社群工具,主要依托微信生态圈。社群工具可以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线下的是实体空间,线上是虚拟空间。而互联网诞生以后,社群的线上工具进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在线社区/博客  在线社区+群组  微信生态圈  在第一阶段,意见领袖可以在论坛和博客等地方发布言论,吸引粉丝,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韩寒。韩寒后来通过影视出版获得了经济价值。这个时期的社区特征,是单向传输内容,粉丝只能观看明星的内容,他的个人言论在海量信息里石沉大海。  第二阶段,有了群组功能,比如qq群,淘宝站内的阿里旺旺群,yy群等等,粉丝们可以聚集在一起,在一个群组里交流讨论,这个时候社群的雏形形成了。  但是,前面两个阶段都是基于PC互联网的,显著特点是使用频次低,因为电脑携带不方面,人们不可能随时在论坛。而微信生态圈的建立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基于手机端。手机随时携带,所以,我们现在使用微信的频率是过去的几十倍。这个时候的社群,人们是随时随地在线,随时互动。另外,由于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手段完善,所以社群经济的价值就越发明显了。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十多年,完成了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好之后,我们才能够搞社群经济。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你是农民,家里有多余的农特产品,但是无法产生收入。于是,政府出钱村民合作修公路通向城市,有了公路之后,农村的产品可以运输到城市去。到了城市,我们还需要一个集贸市场。在这个集贸市场,我们集中交易,人们固定时间到集贸市场选购。我们还需要一个交易规则和支付货币,就形成了一个商业系统。  对比来看,在互联网上,新媒体的功能就是公路,负责把客人带来,汇集一批顾客。而社群就是集贸市场,把顾客集中在一个地方。而移动支付则为交易提供了手段。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时候,社群经济就大行其道了。  微商是社群经济冰山一角  我们再来观察过去2年兴起的微商现象,微商之所以能够兴起,得益于微信生态圈。没有微信就没有微商。全国至少千万人从事了微商行业,做的普通的,一个人收入一两千,做得好的,组建了自己的团队,销售额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到数亿。  为什么微商这样一个群体,平均学历很低,社会资源有限,他们却能够取得成功呢?这就是因为他们借助了新时代的工具。微信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几个核心功能,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群。  朋友圈和公众号是微商的媒体工具,朋友圈更像自媒体,而公众号更像新媒体。有了媒体,微商可以吸引粉丝,吸引顾客。而微信群又可以变成微商团队的协作工具,这个群就是他们的办公场所,一个不需要支付租金的云协作办公场所。  社群经济三种主流模式  微商只是社群经济的冰山一角,过去我给全国上千个社群做指导分享,总结出社群经济的三种主流模式。  一、入群收费模式  二、产品型社群  三、社群孵化器  入群收费是比较常见的,还有太多群不敢收费,我认为不敢收费是比较懦弱的,或是是受互联网免费思维影响太深。当人人都免费的时候,实际上重要的不再是金钱,而是人脉和信息的有效性。在这个人脉过度,信息泛滥的时代,建立一个收费群,提供更加靠谱的人脉,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是完全可以收费的。  收费社群很多,我自己过去建了一百多个收费群,临时讲课群我收费很低,一个群一百人,AA付款20元也是2000元,这样我讲课总感觉舒服些。长期的群,收费一千起,企业主收费一万。做的比较好的收费社群,有罗辑思维和正和岛这样的,前者是大众的社群,收费从300/1500一年,后者是知名企业家社群,收费3万一年。目前正和岛仅仅靠会员费就足够支撑运营费用。  我认为直接向社群收费应该是应该提倡的,我不太认可免费思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360杀毒软件的确是免费,但是,消费者却要为其他东西买单,羊毛虽然出在猪身上,但是这个猪一定在心里算计怎么吃掉这头羊,节约了羊毛损失的可能是羊肉!百度免费带来了什么?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  社群经济的第二种主要模式,是针对社群成员提供产品/服务,这被称之为产品型社群。简单举个例子来说,你建立100个水果吃货群,也可以叫水果俱乐部,定期在群里团购新鲜水果。类似的,可以建立奢侈品群、旅行用品群、读书会群等等。这些都是有形的产品,我们还可以提供服务,比如培训课程,营销群、管理群、心理学群等等,这些都可以针对社群成员收费,可以一次付费,也可以收会费,提供长期服务。  社群经济不只是把消费者聚集一起,赚他们的钱。而是可以把消费者转变为产销者,消费者可以参与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去。如果我们的产品好,市场前景广泛,那么我们也可以众筹成品,通过社群成立一家公司。社群里的成员共同出资,出智力,共同把产品销售出去。  社群经济的第三种模式,是把社群做成一个虚拟的孵化器。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是以咖啡店为载体的社群孵化器。比如3w咖啡,就是一个集合了互联网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社群。目前创业非常火热,很多年轻人在咖啡店交流创业经验,咖啡店可以改造成一个空间,不仅仅卖咖啡,而是提供办公场地和资金给年轻的创业者,占据创业公司股份,并且提供各种资源,帮助创业项目成功。  我们来简单看看几个知名社群的案例,对比了解社群经济实现的一些途径。当然,我们并不能够看到其内在的一些机密,我们能够看到的,都是公开的一些资料,虽然如此,也有助于我们加强对社群经济的理解。     罗辑思维,是一个知识分享型社群,公众号粉丝500万,优酷视频点击量过亿。罗辑思维对读者招募付费会员,15年招募了6万6千名付费会员,会费3800万。针对这些会员,销售书籍和培训课程等产品,15年销售收入1亿5000万,另外还有很多衍生项目,比如最近炒作很火的,联合徐小平等人投资第一网红papi酱,拍卖新媒体广告一次2200万等等。  吴晓波书友是以分享财经知识为主的社群,公众号粉丝100万,在爱奇艺上有吴晓波频道视频节目。吴晓波书友会尝试模式比较多,最初成立时候,尝试过公众号广告,据吴晓波自己说,只有27万粉丝多时候,第一个月公众号广告收入200万。而后书友会壮大,又改造了全国555家咖啡馆作为书友会线下活动场所。尝试做了一款产品,吴酒,面向读者销售,三年后将会成为中国最大的杨梅酒企业。吴晓波主讲的转型课程,一次课程收费一千万左右。并且投资了全国很多知名的新媒体/公众号,覆盖了1000万中产阶级。  3w咖啡是起源于众筹的一家咖啡店,后来演变成了一个集中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社群孵化器。运营3w咖啡新媒体,拥有拉勾网这个互联网招聘和猎头公司,成立了3w天使投资,投资50万占8%的股份。  品牌人格化、粉丝社群化  最后,我们总结,以上所有社群都有两个特征,1、与新媒体紧密结合,2、都建立了创始人的人格品牌。提到罗辑思维首先想到了罗振宇,提到阿里巴巴,首先想到马云。通过新媒体吸引了粉丝,建立了人格品牌,粉丝基于信任而购买产品,对产品和人格品牌双重信任之后,成为铁杆粉丝,把铁杆粉丝聚集一起,成为社群,从而形成口碑营销,摆脱了对传统渠道和广告的依赖。  即:品牌人格化、粉丝社群化  很多人说,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我也没有知识,如何建立人格品牌,如何拥有粉丝社群?其实在这个时代,人人是平等的,在现实中人们有财富、身份、地位地差异,但是新媒体和社群工具对大家是平等的。马云微信好友只能加5000个,你也是5000个,腾讯公司不会为马云单独定制一个微信。他是大明星,你是小明星,在你身边的圈子里,你也拥有粉丝,你的朋友信赖你,只要为他们创造价值,他们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朋友,10个粉丝到100个,到1000个,从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我到加拿大看了尼亚加那瀑布,这全世界最壮观的瀑布是由水滴构成的,水滴可以汇聚成瀑布,而瀑布永远无法蜕变为水滴;就像种子可以成长为大树,而大树无法退化为树苗。但是,种子能够长大,能够长多大都是由其基因决定的,而这个基因就是互联网思维、就是新媒体和社群思维。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带去这种基因的改变。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