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零售服务创造利润 把服务当做产品来运营

    热点聚焦 2019-03-11
    2019-03-11 10:08关于利润来源,经典理论认为:利润源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观点。上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与通用汽车公司的合作研究发现:市场份额和公司利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后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键处决于员工满意与员工忠诚,由此提出了“服务利润链”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内部营销”“服务营销”“关系营销”等营销战略与策略。但随着我国服务性消费占比的提高,服务也演变成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把服务作为一种产品来经营,应该怎么做?本文从基本理论与基本逻辑出发,分享给大家一些自己的学习思考。(一)利润源于战略选择企业发展与实证研究又发现:市场份额高不一定能带来高利润。实际上,市场份额的提高并不是增加利润的唯一因素,而且这种正相关关系一般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发生的。(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导致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这叫做“总成本领先战略”。总成本领先,看起来是“低成本”,实际上也是“高投入”的结果,只有应用新的工艺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组织架构、新的营销模式,才能实现确保品质前提下的规模化生产的“低成本”。所以,扩大生产规模仅仅是实现低成本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则是技术的应用与经营管理的创新。在零售行业,90年前发展连锁超市,通过高投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简单化、低成本的运作;20年前的世纪之交,互联网在中国起步,从门户网站到QQ、淘宝、微信、天猫、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社交平台或购物平台,再到新零售、社区拼团,都是高投入,但至今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成本”。这是为什么?我个人认为:关键不是物流成本高,而是因为客流量不稳定,不仅导致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而且顾客的不忠诚也使“顾客保留”(retention)的成本更高。(2)在特定领域做专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区域头部企业”。这叫做“专一化战略”。在零售行业,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几乎全部实施这种战略,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7-11、迪亚天天等公司,主力业态就只有一种,单线发展,实现了在全国的规模化发展。内资零售业正好相反,他们主要所采取的是特定区域多业态发展战略,追求区域市场领先的目标。结果是:多业态全国发展,失败多于成功;多业态区域发展,成功多于失败。所以,这种战略应用到中国,这个“特定领域”已经超越了“行业”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特定区域”,因为中国市场很大,一个特定区域有足够的客群支撑。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目前全国发展的连锁公司从精细化与营运业绩来看,除个别公司外,大部分公司还不如区域龙头企业更优秀。全行业规模化、全国规模化、区域规模化,这是规模化发展道路上的三种基本选择。某些新零售企业,试图用“多业态”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这种想法很好,但可能都是一个个坑。(3)通过建立具有独特性的产品与服务来树立竞争优势。这叫做“差异化战略”。价格差异是一种差异,但价格差异只能“吸引顾客”,却不能“留住顾客”。实现差异化战略的主要方式包括:品牌形象、独特技术、产品功能、顾客服务、销售渠道、信息沟通等方面。最理想的状态是各个方面都具有独特性,但这样做不仅会使成本无限扩大,而且实际上也很难树立全面的特色。可见,全方位的差异化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难以实现的,而应该选择局部的差异化。在零售行业,消费者主要有:商品、价格、服务、环境、便利、沟通等六项基本诉求,零售商实施差异化战略时可以选择其中1-2项加以强化。差异化战略与市场份额并不总是统一的,两者甚至会有矛盾。而且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往往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享受独特的产品与服务,这是对差异化战略的挑战,现代技术的应用为实现低成本的差异化提供了条件。但差异化与市场份额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这主要可以通过“品牌”来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意味着品牌价值的提升,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更低的成本与更高的价格相结合,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认为,每一个公司都必须明确上述三种战略,徘徊其间的公司处于极其糟糕的战略地位。全产业范围的差异化的必要条件是放弃对低成本的努力。而采用专一化战略,在更加有限的范围内建立起差异化或低成本优势,更会有同样的问题。徘徊其间的公司几乎注定是低利润的,所以它必须做出一种根本性战略决策,向三种通用战略靠拢。一旦公司处于徘徊状况,摆脱这种令人不快的状态往往要花费时间并经过一段持续的努力;而相继采用三个战略,波特认为注定会失败,因为它们要求的条件是不一致的。由此可见,企业利润源于战略选择,战略上摇摆不定,会使企业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如果有谁能想出除此以外的第四种战略,那一定是经济领域的重大创新与突破。(二)利润源于顾客忠诚在零售行业,更大的份额也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快速的发展也并没有使营运管理变得更精细、标准、高效。因而,对零售行业而言,更大的市场份额,往往意味着更低的利润。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研究发现:以顾客忠诚度为基础的市场份额所带来的利润,远远高于市场份额的规模所带来的利润。其核心是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由此诞生了“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理论,建立了相关的策略体系,如服务利润链、内部营销、服务质量轮、7P服务营销组合理论、4C营销组合理论等等。1.服务利润链:利润来源的核心逻辑服务利润链是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1994年由哈佛大学詹姆斯·赫斯克特(James L.Heskett)等五位教授联合撰文提出。他参与写作出版的《服务利润链和服务平衡点:改变游戏规则》(The Service Profit Chain and Service Breakthroughs:Changing the Rules of the Game)、《实现突破性的服务》(Achieving Breakthrough Service)、《服务的成功》(Service Success)等专著和光盘,都值得一看。服务利润链如图1所示,它揭示了企业利润来源的核心逻辑。2.“三轮三链”驱动顾客忠诚服务质量轮是一个由“三轮三链”构成的一个服务体系。如图2所示,它揭示了公司服务、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三轮”是指“服务提供者轮”“顾客轮”“服务体验轮”。“三链”是指“服务提供链”“顾客与提供者链”“顾客满意链”。服务提供者轮由“服务承诺”“服务过程”“服务结果”三个基本环节构成,服务承诺高,顾客期望就高,但服务过程与服务结果不到位,期望就会变为失望。服务体验轮由通过服务接触体验,顾客获得满意感,进而推动顾客轮。顾客轮由自身体验、公司的客户关系以及顾客之间的口碑传递三个方面融合决定了顾客的“忠诚度”。3.3P打造零售服务新境界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纳(Bitner)提出了服务营销的7Ps组合理论,即在传统的4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营销组合基础上,针对零售服务等行业,增加了三个P,人员(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过程(process)。(1)人员:人员组织、训练、筛选、承诺、奖励、人员形象、人际行为与态度、参与度、顾客接触等。尽管有些服务是“高技术服务”(主要靠技术设施),有些服务属于“高接触服务”(主要靠人),但对零售来说,无论商品零售、餐饮零售、住宿零售或纯粹的服务零售,人始终是服务的第一要素。海底捞之所以去过还想去,感受最深的不是菜肴,而是服务人员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适度热情的敏捷服务。(2)有形展示:服务环境、气氛、装饰、颜色、配置、噪音程度、辅助物、其他可触及的附加物等。这是有关店铺设计、卖场布局、视觉营销等方面的技术,是一种“攻眼”与“攻手”相结合的技术。(3)过程:服务政策与宗旨、服务手续、服务方法、服务人员服饰、顾客参与度、顾客服务守则、活动流程等。这方面对顾客服务体验影响最大的是服务规则、服务形象、服务流程。如服务形象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仪容仪表富有亲和力,如微笑;第二,介绍专业,让顾客听得懂,听得有理;第三,站在顾客的立场,为顾客精打细算。在这方面,最最忽悠人的就是保险服务员,我付了几十万的保险,到最后还不知道有什么权益。这些营销理论与营销策略的提出虽然快过去40年了,但在当下零售业,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每一家零售商都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践行“7P”,尤其是后面的3P,营运业绩肯定会有所提升。(三)核心提示从忠诚顾客创造利润与消费者主导的视角来分析,有五点核心提示。(1)顾客忠诚促使销售增长(复购率提升)和获利能力提高(品牌依赖度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是顾客忠诚度的基础,而要使顾客满意,就必须提升“服务价值”;外部服务价值的提升,主要依靠“内部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员工满意”“员工忠诚”(留住员工)以及员工生产效率的提升,这就是“内部营销”。由此可见,创造公司利润的过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策略行为”,更应该是一种具有系统化、逻辑化、流程化的战略行为。所以,公司对待员工的立场、态度、报酬与激励体制、工作环境、部门之间的内部服务等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企业的服务水平与顾客的获得感,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有些公司外部营销做得风生水起,但突然“后院失火”,前功尽弃,武功全废。这样的事例已经不胜枚举,应该引起大家的警示。对员工好一点,难道就这么难吗?(2)顾客服务满意来源于服务提供者的承诺与服务过程和服务产品的不断改进、顾客的服务体验,好的服务体验的积累导致服务满意;顾客忠诚源于:服务接触体验、公司的客户关系与服务品牌口碑的有效传递。(3)从服务体验到服务满意到顾客忠诚的转换,需要保持承诺与改善的一致;客户关系、服务体验与口碑传播的有效融合。(4)倒退定价模式:传统的“順加定价模式”是:成本+适当利润=价格;在消费者主导的背景下的定价模式应该是“倒退定价模式”: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适当利润=成本上限。企业不能控制市场价格,但如果能控制成本,则能确保适当利润。企业的平均成本最终都可以转嫁给消费者,但超过社会平均成本的那部分成本,就要由企业来承担。(5)双向沟通模式:用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取代促销,创建基于顾客与企业共同利益的客户关系,是培育顾客忠诚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做得很不错,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关键是两点:第一,没有把顾客当做与企业相互平等的主体。第二,在各种服务问题的处理上仍然没有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述5点的核心是:商家的立场。人在做,天在看。企业要忘记产品去关注需求,忘记价格去关注购买成本,忘记渠道去关注便利,忘记促销去关注沟通。 让“小骗子+大骗子”的零售业一去不复返,让阳光普照零售大地。有零售,便有服务,服务是永恒的话题。好的服务更能打动人心、留下顾客,它藏于每一个细节中。服务是软实力,是长期积淀,更是持续打磨。注:本文来源于亿邦动力网,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卓智库立场。
  • 中国电商军团离Costco有多远?

    热点聚焦 2018-09-06
    一家刚刚获得天使轮融资的生鲜电商平台是这么描述资金用途的:主要用于增加加盟商收入,提高用户体验,提升供应链效率,打造中国版Costco。20年前学eBay,10年前学Amazon,如今老当益壮的Costco成了中国电商创业者新的精神“教父”。何止是创业者,拼多多、小米、网易考拉乃至京东,都曾对标或借鉴过Costco,都想成为中国电商领域的Costco,就连淘宝推出的88VIP ,也被解读成Costco的中国门徒。Costco在上海浦东的店铺还未“试营业”,在中国的电商江湖里却早已被封神。学习Costco好榜样?不同于eBay、Amazon这样没得选的正餐,Costco是一道各取所好的自助餐,几乎所有的电商玩家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菜,然后讲一个让人流口水的美食故事。有人看到了精选;为什么在亚马逊崛起的背景下,Costco依旧保持高增长?Costco的营收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5倍,但沃尔玛却频频传出全球关店的消息,高品质、低SKU、自有品牌等成为解释这一现象的说辞。Costco的SKU在3700左右,不到沃尔玛的十分之一,要知道面积不足100平的7-Eleven便利店就有3000上下的SKU,而且眼尖的创业者发现,在Costco的财务报表中,自有品牌的占比已经高达25%。理解了这一点,便不难读懂诸如网易、小米等电商新贵为何要提倡“精选电商”,为何要渗透到产业链上下游推出自有品牌,况且尝试依靠精选、自营、性价比等成为电商第三极的绝不止网易和小米。也有人看到了会员制;在淘宝推出88VIP后,自然而然地和Costco产生了某种关联,毕竟会员费被认为是Costco最重要的盈利来源。按照Costco公开的一组数据:个人卡的续费率高达89.3%,商务卡续费率甚至高达94%,而在Costco2017财年的营收中,28.5亿美元的会员费占到了总利润的70%。京东Plus、网易考拉黑卡,加上淘宝的88VIP,在电商江湖里有名号的玩家多半已经拥抱会员制。电商创业者的表现要更为疯狂,Flowerplus、衣二三、小鹿森林等等,2017年以后中国电商似乎走入了会员时代。当然,高坪效、低毛利、库存周转率、运营效率等都成了中国电商平台借鉴的样本,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可我想问的是,除了公关辞令和蹭热点,当真有人在效仿Costco吗?Costco的故事讲不通在美国,Costco典型的用户画像是这样的:养育三两个孩子,年收入10万美元左右,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没错,Costco瞄准的是美国的中产阶级。按照各省公布的人均GDP,年收入在10万人民币以上的家庭不在少数,可同样是中产阶级,在中国却是另一番场景:每个月近半的工资还了房贷和车贷,此外还可能要供养四个老人,如果对工作的稳定性不自信,怕是连孩子都不敢生,至少不敢生二胎。事实上,那些想成为“中国Coatco”的电商巨头们,多半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还是从Costco 2017年的财报说起,41.1亿美元的利润,归属商品本身净收益的只有12.6亿美元,同时上交了13.3亿美元的税。Costco把商品毛利率压到13%以下,刚好平衡了运营费用和税务,正是笃定了将会员费作为利润。阿里、京东也祭出了会员制的撒手锏,但效仿的对象却是亚马逊的Prime。早在2015年亚马逊就推出了年度会员计划,最初的服务只有快递免运费两日达,后来逐步扩展到电影、音乐、电子书等流媒体服务。在亚马逊的营收占比中,按照Prime 99美元/年的会员费计算,1亿会员带来的99亿美元会员费,只占到了亚马逊2017年总营收的5.5%,俨然不能像Costco那样作为核心的利润点。可根据一家研究机构的分析,购买同样商品时,只有不到1%的Prime会员会考虑到亚马逊竞争对手那里购买。同时Prime会员的年消费额为1300美元,而普通用户则为700美元,所带来的想象空间似乎不逊于Costco。所以,淘宝的88VIP涵盖了电商、优酷、饿了么、淘票票和虾米,京东Plus捆绑了爱奇艺,就连网易考拉也借黑卡狂撒优惠券。国内电商平台是聪明的,如果奔着收会员费的出发点,失败将是大概率事件,可如果用会员费的名义提供“薅羊毛”的机会,用户无疑是喜闻乐见的,这才符合中国“新中产”的消费观。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不把Costco的周转率优势借鉴过来?答案是不可能。Costco的策略是“以量换价”,由于Costco门店大多开在郊区,2—3周逛一次Costco已经算得上是高频,囤货更是成为一种常态。电商平台显然不希望用户半个月才打开一次,而且国内低成本且高效的物流服务,除非赶上双11之类的大促销,很少人会养成大量囤货的购物习惯。毕竟开在市中心又善于经营的沃尔玛,运营费用在收入中的占比高达19%,比Costco的一倍还要多,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当真有信心胜过沃尔玛吗?神化Costco的现实意义大陆市场还没有一家Costco门店,除了电商平台们的教化,巴菲特讲过的一个笑话,可能是让Costco出镜次数最多的:有一次有两个恐怖分子劫持了我和芒格坐的飞机,声称在处决我们之前可以满足我们的最后一个愿望,结果芒格说能不能让我再讲一次Costco的优点,而我说,先杀了我吧!仅是巴菲特和芒格的背书就足以将Costco推上神坛,中国的电商平台们又何须继续“煽风点火”呢?因为造神总有一些现实意义。一个是电商行业的流量焦虑。手机市场讨论最多的是存量竞争,电商市场是否存在类似的迹象?商家的“二选一”暴露了一些端倪。倘若没有腾讯这样的好爸爸和拼团这种杀熟式的玩法,拼多多能否崛起还要另当别论,如何在存量竞争中成为优胜方,几乎成了每家电商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站在这个视角再来理解精选电商的价值,既然在SKU上很难和阿里、京东同台较量,倒不如去繁就简,通过爆款提高用户转化,同时尽可能缩短供应链提高价格竞争力,唯有差异化才能生存下去。与之平行的是,用户也越发地精明,货比三家早已是常见的购物习惯,SKU上缺少优势的电商,势必要在价格上更有吸引力。对于电商行业的创业者而言,格局板结的代价是不能承受之痛,跟着巨头鼓吹Costco,进而赢得投资者的偏爱,或是为数不多的选择。另一个是圈占特定客户群体的渴望。Costco并非没有能够借鉴的地方,亚马逊可以淘汰沃尔玛,却未能伤Costco分毫,关键在于Costco有着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并随着时间积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护城河。由此延伸来看,亚马逊、阿里、京东等有着类似的逻辑,大杂烩的Prime会员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核心用户的流失,巨头们终于找到了发挥生态优势的方式。尚未成为巨头的成长型电商平台,也打出了会员制的牌,目的自然是从存量市场里抢用户,然后将新用户逐渐转变为忠实用户。不只有会员制一条路,主打性价比、在广告上不惜重金的拼多多,重塑供应链和用户价值认同的网易严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存量竞争里,自身的增长,可能的代价就是竞争对手的下滑,刺激而残酷。只不过,Costco用42年的时间才在全球开设了746家店,仅美国本土就占去了500多家,时间和“慢节奏”缔结了Costco和会员间的契约。电商又偏偏是个快行业,三年时间就诞生了三亿多用户的拼多多,或许压根就在朝Costco的反方向行军。此文来源于网络
  • 重磅 | 京东天猫九大类目TOP20排行榜出炉

    热点聚焦 2018-06-29
    今年的618又是一场拉锯战,京东天猫两大电商巨头的“战期”都长达20天。此前,有多位商家向亿邦动力爆料,今年618的流量不及预期,大幅跳水。详情见《618最大“悬案”:商家流量比去年跌50%》。在电商平台流量红利干涸的状况下,今年有哪些商家杀出重围,又有哪些商家被敲响警钟?现亿邦动力联合数据威为大家整理了今年618的数据榜单,你想看的,都在这里。注:1、本排行榜包括618期间(1-20日)京东天猫两大平台九大类目的同比增长情况;2、本排行榜包括618期间(1-20日)京东天猫两大平台九大类目TOP20榜单。京东九大类目销售额同比增长情况:天猫九大类目销售额同比增长情况:具体各类目榜单情况如下——数据显示,在京东618各类目排行中,3C数码家电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Apple。服饰鞋包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花花公子(PLAYBOY)。家居清洁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维达(Vinda)。家装家饰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松下(Panasonic)。美妆个护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欧莱雅(LOREAL)。母婴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惠氏(Wyeth)。汽配摩托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米其林(MICHELIN)。食品保健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五芳斋。运动户外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阿迪达斯(Adidas)。在天猫618服饰鞋包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Uniqlo/优衣库。在天猫618汽配摩托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众晟。在天猫618家装家饰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林氏木业。在天猫618运动户外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Adidas/阿迪达斯。在天猫618 3C数码家电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Apple/苹果。在天猫618母婴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Pampers/帮宝适。在天猫618食品保健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Three Squirrels/三只松鼠。在天猫618美妆个护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Loreal/欧莱雅。在天猫618家居清洁品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清风。
  • 亿卓推送【互联网+时代下的服务营销管理模式课件】【10月23日互联网发生了哪些事儿】

    热点聚焦 2017-10-24
    亿卓:2017.10.24星期二课件:金字塔结构  手机端下载  PC端下载 课件:互联网+时代下的服务营销管理模式  手机端下载  PC端下载 更多PPT下载  手机端下载  PC端下载 讲师论坛  点我登录科技早报-小米疑似放弃平板业务、华为将推可折叠手机、报告:互联网人平均年薪19万四成程序员单身、18%网民免费WiFi都会连接【头条新闻】1. 小米疑似放弃平板业务 官网分类已悄然消失安卓手机虽然红红火火,但是在平板机领域,安卓始终不成气候。现在,小米官网悄然下架了小米平板3,甚至在首页的产品分类中,也彻底没有了平板这一项。从产品搜索中依然可以找到最新款的小米平板3(还有保护套等配件),产品页面也还在,但是进入购买页面会显示缺货,据业内人士分析,再次补货的可能不会很大,小米平板的业务可能就此打住。小米平板诞生于三年前,雷军曾说要做最好用的安卓平板,希望通过努力能让苹果感觉到一些压力,不至于说所有的安卓平板都放在抽屉里。但残酷的现实是,整个平板行业都陷入了迟滞,即便是iPad也很多时候都在抽屉里吃亏,更何况生态先天不足的安卓平板。2. 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18.4%网民只要免费WiFi都会连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近期通过对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形成了《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报告显示,60.3%的网民会选择只连接带密码或知名品牌提供的Wi-Fi;19.4%的网民不会连接任何公共Wi-Fi。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18.4%的网民只要免费Wi-Fi都会连接。在连接公共Wi-Fi时,不同的用途危险性也不一样。所有网民都会浏览网页信息或看视频、听音乐;25.1%的网民也会登录邮箱发送邮件,登录个人社交账号聊天;除此之外,还有13.6%的网民会购物和进行网银交易,此时若连接不明Wi-Fi便很容易让黑客有机可趁。3. 挖财、饿了么发布报告:互联网人平均年薪19万 四成程序员单身挖财和饿了么联合发布《互联网从业者生活品质报告》。报告显示,互联网从业人员平均年薪高达 19 万元,其中程序员群里中 10% 年薪超过 50 万,但仍有五成程序员年薪不足 20 万元,相当于月薪不足两万元。亿卓互联网从业人员的理财意识也强于非互联网从业者,数据显示,五成互联网从业者有理财行为,但是在非互联网从业者群体中,只有 27% 有理财行为。数据显示,近四成程序员处于单身状态,明显高于非互联网从业者 24% 的比例。广州、深圳、北京成为单身比例最高的三大城市。单身的程序员在择偶方面也有区别于其他人的偏好,更注重对象的颜值、身材和家庭背景。4. 传华为明年即将推出可折叠手机华为在上周刚刚推出下半年旗舰机Mate 10,不过华为显然没有放弃追求市场上的潮流。近日华为公司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接受CNET公司采访时表示,他们正在开发一款可折叠手机,预计将在明年上市。余承东透露华为的可折叠手机已经有了一个可运行的原型机,不过他们还没有做好发布的准备,不过最快明年就可以正式对外发布这款新机。中兴公司上周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了首款双屏折叠手机AXON M。这款产品双屏幕可以同时显示两个应用程序,提供真正的类似PC的多任务处理。【周边新闻】1. 无人办公室零食售卖平台猩便利收购竞品51零食2. 乐视网再度否认放弃电视业务 称产量正在恢复3. 京东进入租赁市场 现已中标北京市住房租赁4. 董明珠欲开辟智能装备新跑道 格力手机正线上线下全力铺货5. 蔚来汽车:首款量产SUV蔚来ES8将于12月16日上市6. 微软清查上百家中国企业盗版【融资收购】1. 机器人自主移动解决方案服务商“爱啃萝卜机器人”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2. 备孕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静医生”完成350万天使轮融资3. 情趣跨境电商平台“桃奢生活”完成600万天使轮融资4. 电音品牌+跨界娱乐平台“麦爱文化”完成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5. 工业大数据应用平台“积梦智能”获2000万天使轮融资6. 自助收银解决方案服务商“小豆科技”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7. 汽车智能充电系统供应商“智充科技”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8. IT资源云平台“神行云兽”获得8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9. 预付款管理服务平台“康存投资”获得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10. 移动解决方案共享PaaS平台“中搜云悦”获得2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11. 出海市场的手机播客类应用“CastBox”获得1280万美元A轮融资12. 演艺经济公司“麦爱文化”获得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13. 编剧经纪服务商“歪马剧本”获得5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14. 视频内容创作者服务平台“星榜”获200万天使轮融资15. K12教育服务平台“安徽小豆网络”获得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16. 锂电跨骑车研发商“速珂智能”获得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17. 一体式电子烟研发商“智胜致能”获得5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18. 一站式冷链综合服务商“马力冷运”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