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的“共享员工”模式,会成为停工企业的救星吗?

    热点聚焦 2020-02-09
    还记得前几日对媒体诉苦“账上现金流扛不过3个月,2万多名员工待业”的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吗?这两天,他在线上沙龙中透露了一个新消息:西贝1000名员工去盒马上班了。当然不是集体跳槽了,而是“共享员工”,说白了就是临时借用。受疫情影响,以西贝为代表的传统餐饮企业“闲得慌”,而以盒马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天天都过双十一,出现了“用工荒”。在这样的非常时期,盒马首先开启了一场救人亦自救的抗“疫”行动。小巴联系采访了盒马全国经营管理总经理胡秋根,他表示盒马在春节保留了7成的运力,但随着疫情爆发,整体需求量激增,经过内部会讨论,希望联合餐饮同仁们,解决一下用工问题,这才有了现在的“共享员工”。截止2月6号,包括云海肴、青年餐厅、蜀大侠在内的21个餐饮企业,1200余人加入盒马临时用工队伍。员工都经过健康的排查、检疫,包括做好防疫、业务技能的培训后,才可上岗。胡秋根说:盒马与餐企员工的合作,不是新型雇佣关系,而是临时的过渡措施。2月4日以来,生鲜传奇、沃尔玛、金虎便利等多家公司也发出了“共享员工”的邀请,欢迎暂时歇业的员工前去“上班”。2月5日,京东7FRESH发布了“人才共享”计划,邀请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影线及零售联营商户员工前去“打短工”。2月6日,阿里本地生活推出就业共享平台,招募万名餐饮员工临时送外卖。疫情下的“共享员工”,是一场盒马们和西贝们的共同抗“疫”行动。不过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共享员工”合法吗?实际效果如何?可有隐患?来看看大头的观点。不得不说,市场环境下民企的整合力量和效率还是很强大的。我身边西贝等企业都已经积极参与到这件事中,目前还没有反馈出太多的麻烦。一是当下情况比较紧急,即使有问题,处理问题的效率也会极高。二是餐饮和零售同属大消费,两个行业的基础岗位用工模型和能力要求十分接近,比如餐饮企业的服务员,简单培训之后就能立即胜任超市的售货员。“云海肴”员工在盒马接受培训并且,餐饮和零售的用工风险程度也很接近,甚至零售的工伤风险系数比餐饮还要低。因此在劳动关系、风险规避之类的问题上,双方其实都有比较成熟的应对机制。我相信,特殊时期有特殊效率,即使出现问题,大家也会本着务实态度快速化解的。其实,这种模式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流行,在国际用工标准中叫做“灵活用工”。不少企业都存在淡旺季,比如春节是餐饮业的旺季,黄金周是旅游业的旺季,而夏季一般是酒店业的旺季,旺季时用工量会达到一个爆发点。所以,不少企业都存在用人需求的波段性,如果按照旺季需求来招人,一定会亏损,因为很多企业的毛利并不高,需要靠高周转来增加盈利。如果按照淡季来招人,一定是满足不了旺季的需求,所以需要灵活用工。不同的是,这次疫情下,“共享员工”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自行调配人力资源,解决特殊时期的问题。而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由第三方公司来调配企业之间的用工需求,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方式已经非常流行,国内也正在慢慢兴起,业界普遍认为这将会是未来10年中国在人力资源供给方面一个最大的变化。“共享员工”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第一个:“共享员工”合法吗?西贝等餐饮企业作为不具有劳务派遣资质的单位,不能派遣员工到用工单位。但他们不向盒马收取劳务派遣费,不具有劳务派遣单位那样的盈利性质,盒马发给劳动者的工资,西贝等餐饮企业只是经手,会悉数结算给劳动者。可以说,西贝等餐饮企业并未因“出租”员工而获利,盒马也花钱获得员工的付出,员工也从中获得公平的工资,符合立法的原意,因此西贝等餐饮企业暂时把员工“租给”盒马这样的行为,也就不需要劳务派遣资质作为前提,并不违法。第二个:根据目前新闻可知,盒马与员工也签订了劳务合同,而员工本身也与西贝等餐饮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是否存在双层劳动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规定: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目前西贝等餐饮企业的员工确实属于企业经营性停产放假人员,但是由于这次的合作实际上是盒马与西贝等企业的共同合作,不属于餐饮企业的员工单独与盒马发生关系,况且劳动报酬的结算还是通过原餐饮企业发放,所以这种“共享员工”模式不属于双层劳动关系。因为立法的原意是为了劳动者有明确的用人单位保护,而目前看来,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至少有西贝等餐饮企业兜底,这些餐饮企业并未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那员工的负责单位仍应是原单位。第三个:其他企业在效仿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建议必须约定清楚各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尤其是管理制度、保障措施、法律风险与责任归属。比如员工在共享期间的工伤如何处理,可以建议餐饮企业继续购买工伤保险,盒马等实际用工企业为这些员工购买商业保险。与盒马有相同需求的企业,还应该考虑自身的管理能力、岗位需求、员工素质,积累一定的经验,为“共享员工”做好自身的准备。特殊时期,我们呼吁在合法的框架内,要大胆灵活用工,合理调动人力资源,让企业和员工都好好地存活下去,一起渡过难关。通过这样的跨界合作,能帮助歇业企业有效分担人力成本,合作形式上可以有类似于体制内的人员借调,也可以采用兼职雇佣的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对于合作的企业以及员工三方都是共赢局面。谈到潜在的争议风险,可以从自身意外风险和劳动法律风险两方面来看。首先,借调或兼职员工在零售企业工作期间可能会遭受事故伤害,比如上下班途中交通意外、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内遭受伤害。这时用工企业就需要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预防可能产生的伤害风险。其次,在劳动法律方面,零售企业是以兼职或借调的行为来完成合作,有必要签订兼职劳务协议或借调协议。并且,签订的协议中要对工作职责、工作期限、计薪方式等内容进行明确。一旦产生劳动争议也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的方式进行解决。对于零售企业而言,也要预防潜在的商业风险,例如货品丢失损坏风险、商业数据泄漏等风险。不过这次属于非常时期,这方面的担忧几乎很少,相关商业风险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对于歇业企业,除非员工在办理了离职手续后与零售企业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否则其固定的员工社会保险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还应依法缴纳,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针对性的社保延迟缴纳的政策,以帮他们渡过这次难关。借用员工,可能导致歇业企业流失一些员工,但这样有责任有担当能积极为员工考虑的企业,相信在未来雇主品牌方面,能获得候选人的青睐。文章来源:联商网
  • 春晚红包狂欢背后 留存和转化难题何解?

    热点聚焦 2020-01-08
    与春节有关的特色有很多,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拜年,但最能点燃大多数人兴奋点的,可能还属红包。如果春晚一定要有红包,那必定少不了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公司来主导。过去五年里,BAT皆曾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挥洒千金、制造了一场场的狂欢。今年,春晚红包的氛围也早早的搞起了,先是快手宣布成为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红包项目独家互动合作伙伴。近日,又有传言称淘宝拿下央视春晚电商合作,合作的重点是淘宝在2019年年底刚刚上线的聚划算百亿补贴业务。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春晚可能是一次与全国13亿人民的交互。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短视频平台代替BAT站上了春晚的舞台,这背后代表了怎样的主流文化变迁?对于快手来说,狂砸十亿多在春晚红包,仅仅是为了完成3亿DAU目标吗,是否透露了上市的前兆?此外,还值得深思的是,在这场狂欢之后,互联网公司又如何面对留存和转化的历史性难题?铁打的春晚,流水的互联网公司每个年代的春晚都有其独特的印记。从1983 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不管是陈佩斯、赵本山、冯巩等演绎的小品、相声,流量明星的歌舞类节目,还是刘谦的魔术等等,都曾在街头巷尾口口相传和讨论。作为一个历经多年发展的重要文化事件,春晚的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流量价值也被各大互联网公司盯上,并多次验证。什么时候开始,春晚成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流量争夺战场?实际上,在2010年之前,春晚只是春晚。2010年左右,央视版权管理部门开始对春晚进行精细化管理。央视春晚把版权控制得很严格,曾因为播放、直播版权的问题,还曾与暴风影音等互联网公司就版权问题打过官司。2015年开始,央视春晚与网络平台牵手合作,先后将直播权限开放给爱奇艺、优酷、乐视、腾讯视频几家视频网站。也是在这个时候,微信首次在央视春晚尝试红包营销活动。而在此前一年,微信红包在春节期间已经被作为百年红包频繁使用,吸引超过数百万用户参加。窥到春节期间红包价值的微信,在2015年春节联手央视春晚,制造了一次摇一摇红包互动。每年春节,互联网公司大掏腰包,借着春晚的机会为全国人民发红包的盛况,从2015年起,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传统。微信在这场红包互动中也收获不小,一是拉新和激活用户;二是培养用户使用红包的习惯;三是助力微信支付抢夺更多市场份额。2015年之后,微信支付得以有机会与支付宝二分天下,虽然份额增长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春晚红包营销一定是不可忽视的关键之一。有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之前,微信支付的绑卡数量只有800万。2015年春晚期间,微信从除夕到初五6天时间里发出了5亿元的红包,收获110亿次互动总量。2015年5月,微信支付的用户突破了3亿。这一战之后,阿里急了。据说马云还称这次微信红包事件为”偷袭珍珠港”。有微信的实践在前,加之激烈的竞争压迫,阿里在之后的两年间,都将央视春晚红包互动权牢牢抓在手里——2016年支付宝派发8亿红包,2018年淘宝派发10亿红包。再后来,百度接棒,拿下2018年央视春晚独家红包互动权,派发9亿红包。而2020年的春晚,拿下这一合作机会的,不再是BAT,而是短视频平台快手。实际上,在2019年春节,央视春晚就首次将直播版权授予快手,也给了抖音独家社交媒体传播权。抖音虽未直接参与春晚红包之争,但也在这场流量大战中留下过身影。短视频平台的加入,让春晚与小屏幕的互动,不再只是赤裸裸的红包和社交,还增加了短视频内容层面的互动。实际上,从过去几年的一系列变迁可以看出,短视频平台开始走出细分领域,走上互联网的大舞台扮演起主角。而在前几天,B站一台跨年晚会也成为舆论的焦点,并在播放率、热议度、口碑等方面取得成功。这次成功最直接的反馈是,B站股价接连两天大涨,市值涨超10亿美金。这也可以认为是一个细分领域玩家开始站上互联网主舞台的故事。“注意力是互联网的核心资源,我们希望尽量让更多的人得到注意力,提升每个人独特的幸福感。”快手科技创始人兼CEO宿华在快手新书《快手是什么》序言中提到了注意力。不管是春晚,还是跨年晚会,它们所创造流量和聚集注意力峰值,正在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大力投入的地方。那么,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春晚流量和注意力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快手拿下“春晚红包”,为流量也为IPO?2019年6月,快手创始人宿华曾在内部信中表示,快手年底的目标是要冲3亿DAU。自此之后,快手的3亿DAU成了外界密切关注的点,春晚红包也自然被认为是为这个目标奋战。据央视索福瑞公布的数据,从2001年到2017年这7年的春晚,平均收获的收视率达到30%,也就是说这台节目在播出时,不包括间接影响的人群,直接触达的受众就为7亿。通过春晚红包拉新,对快手来说是必然能达成的事情。但是,快手的目标,仅仅在于完成DAU目标吗?有业内人士认为,快手到了这个体量,现阶段拉新不是最主要的了,这个时候想的更多的可能是怎么上市。想上市,就不会看你的用户量级了,用户量级在融资的时候可能会看重,但是到了IPO级别,开始看收入了。该业内人士表示,提高收入,要么是没有商业模式,探索商业模式,而已经有商业模式了,就开始扩大商业模式,快手这次的大手笔,可能最主要的就是宣传其商业模式。实际上,2019年,是快手急速商业化的一年。有消息称,快手2019年的营收目标是300亿元,其中直播和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今年 7 月份,快手对外公布将今年营销收入目标在原来 100 亿的基础上提高50%,达到 150 亿。目前来看,快手主要的商业化来自直播、广告、电商几个方面。根据快手此前公布的数据,快手直播日活已突破 1 亿,在此之前,快手整体日活已突破2亿。也就是说,快手直播日活占到了整体日活的近一半。实际上,2018 年快手 200 多亿的营收大部分也来自直播。那么,快手春晚红包互动会主推直播吗?前不久,快手透露了鼠年春晚的红包互动形式为“视频+点赞”,观众只需要看视频、点个赞就能领到红包。虽然更详细玩法,现场并未透露,但必然会与直播有关。而且在此之前,快手也以直播的形式参与多场晚会互动。在2020年1月1日,快手独家冠名的《梦圆东方·2020东方卫视跨年盛典》上,就采用“视频+点赞”的红包玩法,当晚有3643万人在线抢红包,直播间最高同时在线人数672万。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快手的春晚产品方案中除了现金红包外,还将与快手电商业务联动。根据上述业内人士的说法,快手需要向更多的用户传播核心商业模式,让用户参与其中,提升整体的财务数据,好为上市做准备。“上市不是看你前面烧多少钱,而是看你上市的时候营收有多少,以及后面的财报能拿出多少成绩。”他分析称快手2019年下半年着急变现可能也是基于此,而通过春晚红包也有一部分目标是扩大核心商业模式的营收。红包诱人,但留存与转化难维持。2020年春晚总导演杨东升表示,春晚现在有两个宗旨,一个是提高艺术性,二是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春晚要提升知名度,不仅要从大屏幕电视上呈现,快手在小屏幕上也作出很大的贡献。春节营销,已经逐渐成为互联网公司们的年终大考,它们想在其中获取更多的利益。除了红包,春晚的广告几乎被互联网公司或者品牌包揽。抖音、快手、拼多多、蚂蚁金服都曾是在春晚留下身影。不管是贴片、口播、下滚字幕,还是中插,赤裸裸的广告形式多少不会受待见,但是如果换作红包互动,那观众也就能接受广告并愿意参与其中了。此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告诉新浪科技,聚划算冠名B站跨年晚会,快手拿下央视春晚红包互动权,近年来央视春晚广告被互联网公司包揽等等,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揭示出网络文化的主流化问题,即不仅互联网市场的广告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广告规模,互联网文化也正在越来越主流化,这也是互联网企业持续和央视春晚深度合作的深层次原因。如果往年BAT拿下春晚红包互动权是为争夺行业竞争优势和话语权,那么B站、快手则逐渐在这样的事件中,形成跨圈层的公共话题。孙佳山认为,快手用户群体主要在相对下沉的广阔市场,如今,这部分市场正在主流化,这一广阔群体自然也要进入主流视野,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清晰的标识。不过,央视春晚一战,短时间看,互联网公司收获可观的用户和DAU是确定的,但这却不是全部。流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最终的目标还要看转化与留存。互联网公司虽然每年红包投入巨大,但是分摊到数亿参与者的金额并不高,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有一些用户认为这种社交互动费时费力、且得不到多少钱,不会再参与;有的则认为,作为一个普通人,自己肯定会去快手抢这十亿红包,虽然不知道能抢到多少,图的就是一个欢乐。如何调动观众参与度,创造出更有趣味的玩法,也是快手要面临的一个挑战。今年11月,有媒体报道快手将年底要达到的3亿目标拆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春节前DAU峰值要突破3亿,另一个是春节后三个月DAU平均值要达到3亿。也就是说,快手也将后续的用户留存作为重要的考核目标之一。以百度的2019年春晚战事为例, 百度在当年的春晚红包互动中力推“全家桶”App,要提现需下载百度相关App,遭用户诟病。而不少人也在提现之后纷纷卸载应用,让企业的营销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百度在这场春晚营销活动中,涉及的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总额61亿元(约合9.02亿美元),同比增长93%,进而影响了其财报利润表现。因此,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光撒钱还不行,更重要的是怎么玩才能让10亿现金花得有价值。百度曾遇到过的问题会重新在快手身上出现吗?或许要等春晚之后才能一探究竟。文章来源:艾瑞网
  • ​怪兽充电宣布完成5亿人民币C轮融资 软银亚洲领投

    热点聚焦 2019-12-25
    “物联网+生活服务”平台怪兽充电宣布正式完成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SoftBank Ventures Asia)领投,中银国际、高盛跟投。蓝驰创投是怪兽充电的A轮、A1轮投资方。怪兽充电于2017年5月在上海正式成立。公司依托物联网技术、电池技术为用户提供多场景下的充电服务,致力于让每个人,随时随地充到电。截止2019年11月,怪兽充电已为全国1300多座城市的超过2亿用户提供了续电服务。怪兽充电创始人兼CEO蔡光渊表示,行业仍处于早期,城市和品类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广阔的空间值得我们探索。为了真正意义上让充电触手可及,我们将持续提升竞争力,坚定地以更美好的产品、更高效的运营,服务好每一个用户和商户。资料显示,怪兽充电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高瓴资本、顺为资本、尚珹资本、小米科技、软银亚洲、云九资本、紫米资本、清流资本、蓝驰创投、中银国际、干嘉伟、老鹰基金、广发信德、高盛等著名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本轮融资将用于共享充电业务的拓展和新业务的探索。文章来源:Donews
  • 从李佳琦到李子柒,为什么你的网红不带货?

    热点聚焦 2019-12-24
    网红、达人、明星等直播带货成为今年电商平台的焦点,李佳琦、薇娅、李子柒等新晋网红也屡上热搜。今年双十一张大奕卖了3.4亿;李佳琦和薇娅虽未公布具体数据,但预估交易额可能达20亿;快手上的典型网红代表辛巴带货20亿。李子柒每条视频观看次数都达到了百万甚至千万,近日更是火遍了全球。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淘宝等等各大电商、社交平台上的大小网红们,对消费者的生活和经济都产生着巨大影响。有数据统计,传统电商的购买转化率仅为0.37%,社交电商为6%至10%,而顶级网红电商能达到20%。但李子柒、薇娅、李佳琦毕竟是少数,不是所有网红交易额都能过亿。那为什么你的网红不带货?在昨天七麦数据举办的NextWorld峰会上,青藤文化联合创始人袁海发表了《你的网红为什么不带货?》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经新芽(ID:pelink)整理编辑:网红带货最近非常火。但也有很多“滑铁炉”事件,如不粘锅粘锅了,大闸蟹“跑路”,还有因为口播错误影响波及至饭圈粉丝等等。网红在这几年,尤其是今年,为什么突然就这么能带货了?究其原因,首先要重新的去认识一下网红,到底什么是网红?凤姐到薇娅,重新认识网红最早的芙蓉姐姐和凤姐,她们实际上是在短期内通过一些出格的行为和事件获取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是新闻报道让她们火了,而不是自己去运营,去生产内容火的。后舍男孩、《万万没想到》王大锤等是怎么火的呢?他们是在视频网站火的。一旦有好的内容,平台都会推荐到首页,这个首页不光是给一个小时、一天,有可能给一个星期。在一定程度上,张大奕反向的帮助微博找到了怎么去做网红,怎么去做带货这件事情。张大奕和雪梨通是过不断分享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发布自己的店铺和产品,不断的持续运营。Papi酱是做的视频风靡全网时,所有平台也开始做短视频。李佳琦,也是在今年春节期间的视频非常火,迅速席卷全国。这四个网红可分为四个代际,核心的区别就是他们是怎么火的。我们看到有媒体推火型、平台推火型、生活分享型、内容创作型,这里面最大的区别是到底有没有做内容?有没有做运营?还有它的涨粉效率。如今所有平台渠道已经非常完善,现在的网红有极高的涨粉效率,有内容有运营。所以如果我们重新定义一下,新一代的网红最大的特征就是内容创作和持续的运营。把网红再往下拆一拆,重新认知一下。现在来看不能把他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名字、一个人。那是什么呢?他是内容。不管是做图文、做视频、做直播;他是人格,他的人格让大家会很快的去感知到这个人是怎么样,是否喜欢?他还是渠道,因为所有内容平台链接的能力都很强,都有渠道的价值。在带货这件事上,包括很多的一些内容感知或者影响上,都有不同的一些侧重。比如说内容有用,有趣味,有情绪;人格可以产生喜欢,可以产生信任,甚至产生追随;渠道可以是精准的,可以体现信任。为什么你的网红不带货千亿的网红经济,为什么有网红带不动货?是推错了商品、找错了网红、做错了内容?青藤文化的实际感受是,很多时候面对客户,经常在一些简单事情上不断的犯错。首先看一下,什么样的商品适合网红带货呢?1、差异。网红带货核心传播的物料是内容,这个内容背后是他的人格,你能带货的原因是因为有渠道。所以你要去产生有内容的东西,那你一定要有差异化的卖点,如果没有差异化卖点,你这个平庸的产品,其实很不适合。2、低价。从整体来看,网红带货的价位集中在100元以下,这表示你一定要在同品类里面达到一个低价优势。3、品质。很多新品牌,急着想找薇娅给他们卖货,因为这样好像可以品效合一,想要直接做直播的转化。但是带货之后是你营销的刚刚开始,这时如果你的品质不过硬,那可能是灾难型的结果。4、习惯。如果没有经验,不要直接尝试去挑战用户习惯,一定尽量找大众有线上购物习惯的品类。网红能带货最核心的是通过运营,通过内容,和他的粉丝去建立起的这种联系。这种联系有哪些呢?第一,我觉得你有用。就像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种草号,一些内容号。对于一个全新的用户还没有认知的时候,如果正好有一个商品,他可能会理性的评估,不讲情感。第二,我喜欢你。这时已经建立起了一些认知,这种有可能是各类型的网红,也有可能是搞笑型的网红也能获取粉丝的喜欢。这时网红推荐的东西,就一定会被重视了。第三,我信任你。就像薇娅,信任是带货最核心的一个标签,一个元素。但是信任一定是在你所代表的标签内,只要你有,只要我用,我就一定会买。薇娅到底是什么标签呢?其实她的标签是便宜,她的粉丝都知道,只要这个东西用的上,在这里买肯定最低价,更像一个人形的聚划算。第四,我想成为你,像张大奕、雪梨,她们的粉丝更多是追随感,你穿的你用的我都想有。我觉得你有用的时候,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什么样的?首先判断这个东西跟我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关系,马上就刷掉了,如果对我有关,我可能会去了解一下,可以尝试买一下,但是这个时候我还不一定在你这儿买,我可能会多方比较。带货能力上,首先产品一定要非常吸引人。很多之前抖音上能火的商品本身就很有特点,然后有合适的内容呈现,用户对产品要有需求。最主要的就是产品是否真正的有吸引力,是否把卖点展示清楚。网红带货火,但是否真需要?网红带货的条件首先是要有情感基础,其实要找的是和粉丝有一定的关联度的产品。如果你找的网红他的粉丝完全不在产品的消费层里,那就毫无价值可言。此外,带货条件最主要的是在某个标签下拥有粉丝的信任,而且粉丝要属于这个产品的受众。那如何产出优质内容?看起来简单,但很多品牌,很多有执念的商家,或者是客户,往往都很难去跳出。第一,要去做原生内容,一定要结合红人自身的卖点和他的内容习惯去做内容。做内容这件事情上,你要做的是如他所示,而不是如你所愿。这个红人以前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你一定不要把它变成你所希望的另外一个例子。第二,要围绕卖点做内容,这个事看起来也是非常的简单,但是有太多的人和红人去合作,到了创作阶段的时候,突然自己的导演梦想就唤起来了,一定要去改脚本,一定要实现什么创意,但是这时创意一点都不重要,而是你一定要去找到卖点、最小差异点。比如这个产品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功能,但是落点到最核心的功能防水,可以基于防水做一些创意,但是不要去做偏离卖点的创意。我们把刚刚讲的内容做成一个自检问题,比如选对商品,首先问自己我的核心商品是什么?是否适合传播?即使用你的APP去做这件事情也是一样的,价格在同品类是不是有优势?会不会见光死?这个品类是否已经有线上消费习惯?第三,是找对网红。今年年初有一个红人几百万的播放,但是零进店。要知道网红是一个短平快的生意,你的红人,如果价格定高了,接不了单就会降价,如果这个红人效果非常好,客户就会涌入,就会提价,但是要看他的运营时间,如果这个红人已经做的一年以上,他在同粉丝量级,同领域内,他的价格没有比很多的低很多,其实大概率就是OK的。第四,我们是否做对内容,我们是在跟红人合作,我们是在做内容。网红带货很火,但也要分辨清楚,你是否真的需要网红带货。还是看到别人的数字和案例,开始焦虑了,想去尝试。如果把带货这件事情抽出来看,它最核心的是产品、渠道、营销综合的成绩,但是我们往往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营销,很少的精力放在了产品和渠道。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再放大,营销虽然关键,但是如果产品渠道不好,可能会出很多情况。即使你有一个很好的营销,找了最能带货的网红,甚至你还有很多的渠道,但只要产品差,就可以热热闹闹的见光死掉,这是一个非常迅速自闭的一个结局。但同时,即便你没有好的营销,只要把产品做好,哪怕没渠道,也可以慢慢维系。你可以先活下来,再做大做强。综合这几点,产品是最重要的,然后营销排第二,第三是渠道。还是要回到产品的本质上,营销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换句话说,营销是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去达到你自己的目的。在新时代里,绕不开的是内容,绕不开的是碎片化的媒体,甚至粉尘化的媒体。但企业或者是做产品的,如何抛开自说自话的惯性,从以前为产品生产内容,到为产品做内容,为消费者做内容。从用户思维重新去理解内容,去拥抱这个个体的时代,才是最重要的。文章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