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特斯拉、微软等13家美科技巨头今年市值蒸发超千亿美元

    热点聚焦 2022-12-16
    12月16日消息,今年是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股票飙涨势头被打破的一年,这些企业失去了多年来强大的市场领导地位。据外媒报道,亚马逊、Alphabet、特斯拉、英伟达以及Meta等大科技公司的股票今年已经蒸发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市值。以周四收盘价计算,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下跌了29%,近5.6万亿美元的总市值蒸发。标准普尔500科技股指数当日下跌2%,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下跌23%。不断上升的通胀水平和利率已经影响到多年来推动科技行业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增加了2023年美国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温斯洛资本管理公司(Winslow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执行官贾斯汀·凯利(Justin Kelly)表示:“这是5到10年来大型科技公司的基本面首次出现明显下滑。”“这是这些公司长期前景层面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它们不再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原因。”2022年底的美国经济形势比一年前更加严峻。高通胀一直是今年的一个主要主题,美联储一直在通过大幅加息来遏制通胀。2022年底,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增长1倍以上,而美元指数有望实现自2015年以来的最大一年期涨幅。这两种因素都对纳斯达克100指数中那些快速增长、高估值的主要公司不利。尽管最近的报告显示,通胀压力开始缓解,但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周三表示,美联储远降低通胀的行动远未结束。这种经济形势使得2022年美国科技股的技术走势延续时间很长。自今年4月份以来,纳斯达克100指数从未收在200日移动均线上方,这是2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投资者的抛售行为影响到市场中所谓FAANG股公司的重要性,这一组合中有Facebook母公司Meta、亚马逊、苹果以及流媒体公司Netflix。谷歌母公司Alphabet目前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权重约为13%,为两年多来的最低水平。这比2020年创纪录的19%有所下降。尽管大企业集团在美国金融市场颇受欢迎,但历史表明,一个时代的市场领导者几乎从未主导过下一个时代。市场资讯公司Truist Advisory Services联合首席投资官基思·勒纳(Keith Lerner)表示:“过去10年科技股的表现一直跑赢大盘。”“每次科技股下跌,投资者都会逢低买进,最终实现盈利。情况好转需要时间。”勒纳认为,“估值高于平均水平,盈利势头疲软”是科技行业权重偏低的原因。今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中市值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达到13家,创下历史新高,其中12家是科技类公司。其中亚马逊市值损失7567亿美元,Alphabet损失6897亿美元,Meta损失6168亿美元。此外,13家公司中还包括苹果、特斯拉、微软、英伟达和Netflix。如果算上今年12月份最后两周的表现,市值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还可能包括英特尔和埃森哲,目前这两家公司今年都已经损失约900亿美元的市值。来源:艾瑞网
  • 新疆米粉接棒螺蛳粉出圈

    热点聚焦 2022-12-16
    米粉长久以来都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刚需性强,因此,米粉市场算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大市场。由于细分品类众多、地域性强,米粉市场整体仍较分散,品牌跨区域发展有难度。而近年来,资本加速涌入米粉赛道,新兴品牌快速崛起,地方政府如柳州、江西积极支持米粉产业的建设,米粉市场的格局正在生变。一米粉市场规模超千亿“有品类无品牌”特征明显米粉,是指以稻米等食材为主要原料,经过除杂、碾磨、糊化、成型、冷却等工序制成的条状食品。从广义上来看,米线、肠粉等均属于米粉。米粉盛产于我国南方,由于制作方法的不同,各地的米粉会有不同的形态和口感,江西、云南、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均有当地的特色米粉。本报告重点讨论米粉品类在餐饮端的相关表现。1.米粉市场规模达1324亿元,品类地域特性明显据红餐大数据,2021年,米粉的市场规模约为1097亿元,并预计2022年米粉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24亿元。虽然米粉市场规模巨大,但其规模化程度不高。红餐大数据显示,超九成的米粉门店数在3家以下,门店数在3~50家的品牌数占比为6.87%,门店数在50家以上的品牌占比不足0.4%。可见,米粉赛道中大型的连锁品牌较少,小店、夫妻店占大多数,“有品类无品牌”的特征较为明显。米粉天然具有地域属性,加之米粉赛道的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连锁品牌较难实现跨地域发展。从品类门店的城市分布特征看,据红餐大数据,米粉品类的平均城市入驻率(该品类所有品牌入驻城市率的平均值)仅为2.7%,在所有的小吃快餐品类中,米粉的平均城市入驻率处于较低水平。具体至品牌,虽然有较多米粉品牌拥有数百家门店,但是除了五谷渔粉、无名缘米粉、阿香米线、蒙自源等品牌之外,其他品牌多聚焦于区域发展且知名度不高,比如三品王有240余家门店,其中超九成门店集中于广西市场。目前整个米粉市场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阵营。第一类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老牌连锁品牌,比如蒙自源、阿香米线等。蒙自源目前门店数达到了1014家,已拓展至福建、上海等地;阿香米线目前拥有716家门店,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第二类是近年崛起的新锐品牌。比如三两粉·湖南手工米粉、贵凤凰贵州羊肉粉、及第粉等。这类新锐品牌以独特的米粉产品切入细分赛道,发展前景可期。2.华南米粉门店最多,广东、贵州、广西门店数稳踞前三位从地区分布来看,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5日,华南地区有着最多的米粉门店,占总门店数的22.2%。其次是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门店数占比分别为18.5%和18.4%。这主要由于米粉在南方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当地已养成了米粉的消费习惯。另外,我国的人口加速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迁徙,上述城市群的消费者对于米粉有着多元化的口味需求,进一步促进了米粉市场的繁荣。从省份分布来看,截至2022年12月15日,广东、贵州、广西三大省份的米粉门店数最多,门店数占比分别为13.5%、9.2%、6.3%。广东有着河粉、肠粉、陈村粉、濑粉等米粉种类,且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做法,比如肠粉就有普宁肠粉、广式肠粉。同时,广东亦分布着较多的湖南米粉店、云南米线店等,因此这里是米粉店铺的集中地。米粉在贵州和广西属于当地的主食之一,且米粉种类众多。贵州有牛肉粉、羊肉粉、肠旺粉、鹅肉粉、酸汤粉等。广西不仅有全国闻名的桂林米粉和柳州螺蛳粉,还有南宁老友粉、生榨粉、宾阳酸粉等特色米粉。比如,螺蛳粉品牌柳螺香就创立于广西,目前已有643家门店,门店分布于广西、广东等地,该品牌已于2022年10月获得投资,发展势头良好。3.以辣为味型的米粉较受欢迎,消费者最爱酸辣粉从消费端看,红餐大数据显示,在米粉店推荐菜排名的前十位中,酸辣粉位居首位。酸辣粉起源于重庆,是较早走向全国市场的地方米粉,市场基础较为庞大。其次是番茄肥牛米线和近年来热度不减的螺蛳粉,而过桥米线、肉沫米粉、香辣肥肠粉、麻辣牛肉粉也名列前茅。从中可见,以辣为味型的米粉较受欢迎。另外,饮料如酸梅汁,小食如鸡爪亦榜上有名,可见小食和饮料也是米粉品牌的产品研发发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消费者对于米粉的评价词频中,关键词排名前三的是“味道赞”“服务热情”“性价比高”。另外,“口感赞”“肉类好”等关于菜品的评价也较为靠前,可见,消费者较为注重产品的口感和品质,这也意味着品牌需要重视产品的打磨。深耕米粉市场有8年之久的霸蛮湖南米粉创始人张天一接受红餐品牌研究院采访时表示,对于米粉品牌而言,产品力就是品牌力,品牌需要在核心产品上花大量的精力进行打磨。而米粉的产品打磨可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还原地方特色米粉的味道,打造出穿越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其次是实现标准化生产,使得核心产品能够大批量、高效率地产出。二地方米粉打破“地域紧箍咒”近年来,米粉赛道中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地方米粉陆续崛起。“地域紧箍咒”被打破的背后,是品牌积极走向全国、布局零售领域,政企合作带动产业链建设的结果。1.新疆米粉、江西米粉崭露头角在发展势头较为良好的新疆米粉赛道中,啊臻味道米粉、吴佳拌米粉、辣风芹门店均超过200家,其中七成以上的门店位于新疆。值得留意的是,上述品牌近年来逐步往其他地区拓展,在甘肃、陕西、四川、广东等地均有一定的门店布局。另外,新疆米粉品牌花小小还把新疆米粉带出了新疆,占位一线、新一线市场,在创立的三年间开出了430家门店。花小小新疆炒米粉的创始人赵刚表示,新疆米粉品类属性清晰明确,认知成熟,具备记忆点,炒制时产生的锅气使其更具价值感,快餐特质明显。在供需两端的共振之下,新疆米粉有望成为继螺蛳粉之后,米粉赛道的下一个爆品。江西米粉近年来也颇为出圈,比如李大叔南昌拌粉开出了344家门店,覆盖80余个城市;子固路老南昌拌粉有着278家门店,覆盖50余个城市。港式云南米线亦表现亮眼,其代表品牌肥汁米蘭香港米线,不到半年就拿下了两轮融资,估值一度近10亿元,随后在市场上引发了一波跟风创业潮。同时,2021年10月,港式云南米线代表谭仔国际成功上市,进一步助推了这个细分品类的热度。贵州米粉、成都肥肠粉等地方特色米粉也开始崭露头角,均有一些代表品牌在过去两年中获得融资,加速崛起。这些新锐米粉品牌主要采用了“爆品米粉+当地特色小吃”的产品结构。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发现,老牌的米粉连锁品牌如五谷渔粉、无名缘米粉、蒙自源、阿香米线的米粉种类均超过15款,而新锐地方米粉品牌如花小小新疆炒米粉、贵凤凰贵州羊肉粉均把菜单上的米粉种类控制在15款以内,并在米粉的基础上加入了地方特色小吃。这样的菜单设计能够突出品牌的差异化特色,品牌可凭借爆品米粉抢占流量,另一方面,精简的菜单能够减轻品牌的后端供应负担,从而加快品牌扩张步伐。这一做法较为适合处于起步期的地方品牌。2.新零售浪潮汹涌,调味品化、特色产品零售化成新亮点近年来,在餐饮零售化浪潮的带动之下,部分米粉品牌主动探索零售产品,拓宽了品类边界。螺蛳粉、湖南米粉和新疆米粉是近年来在零售领域表现较为亮眼的三个米粉细分品类。此外,除了速食米粉之外,不少米粉品牌还推出了调味品、小吃等零售产品,米粉零售产品出现了调味品化、特色产品零售化的新趋势。调味料产品主要是米粉的酱汁、底料,比如老盐街米粉的米粉专用卤水,以及啊臻味道米粉的鸡肉酱、辣椒酱。小吃产品则主要是各类地方特色小吃,比如老盐街米粉推出的广西小吃锅烧肉等。这些产品能够帮助地方特色品牌丰富产品线,吸引流量。总体而言,米粉品牌入局零售领域,一方面能够借力线上渠道实现业绩增长,补足线下渠道的不足。另一方面,零售产品的销售情况能够为品牌开店、选址提供数据支撑,反哺线下渠道。3.米粉产业再迎变革潮,全产业链联合共创供应链不健全,产业链建设起步较迟,是米粉赛道的一大痛点。为了推动米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米粉的品牌化发展,部分地方政府近年来持续发力建设米粉产业链,从资金投入、税费减免、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扶持。米粉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也积极投身产业建设,加大投入技术研发、工厂建设、原料种植等。其中,广西省柳州市早于2014年就开始推动当地的螺蛳粉产业建设,形成了从生产端到研发端的一系列配套产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江西省政府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快米粉的产业建设。由江西省商务厅、南昌市政府和中国饭店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米粉节”已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第二届中国米粉节”线上线下交易额达到了3.4亿元。此外,河南省亦建成了百亿规模的酸辣粉产业,四川绵阳市于2022年6月制定了绵阳米粉产业发展计划……随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米粉产业链的逐步优化,米粉品类的发展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速。三未来,米粉赛道将有哪些新趋势?1.生态化布局或为大势所趋培养生态化思维,进行产业链布局,是米粉品牌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由于米粉赛道的产业链打造尚处于初步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米粉品牌进行生态化布局,有助于赋能前端门店业务,提升协同效应。米粉品牌进行生态化布局,可以核心的米粉业务为基础,深入至技术研发、原料和辅料生产、加工等领域,为门店销售、零售销售提供稳定的产品供应和渠道支持。随着米粉市场的逐渐繁荣,生态化的米粉品牌还可从传统的餐饮品牌转型为供应链企业,为市面上的中小型米粉品牌提供供货等服务,扩充业务版图,同时促进米粉行业发展。2.产业集群效应助力地方米粉破圈在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带动之下,我国多个省市有望在未来建立起成熟的米粉产业。地方政府可以从政策制定、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等措施驱动建设种植基地、支持米粉企业购地建厂、制定生产标准等。在政府的帮扶之下,企业可以积极地开拓线上线下市场,实施技术改造,开办生产厂房,参加国内外的展览会、采购会等。在产业集群效应的作用下,未来更多的地方米粉有望走出来。3.强化地域特性与大融合并行发展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在产品策略上,米粉品类将有两大发展方向:一是强调地域特色,二是走向融合。强调地域特色,是指地域特色将成为米粉品牌的差异化优势之一。一些品牌会把地方米粉作为自身的核心产品,以较为聚焦的定位立足市场,形成强烈的品牌烙印,这种做法较为适合处于发展初期的品牌。走向融合,是指一些米粉品牌将融合其他米粉品类的口味,推出创新产品,或者推出跨品类的菜品如饭食、小炒、煲类等。目前蒙自源、阿香米线等品牌已推出了酸菜鱼、烤鸡肉串等跨品类菜品,在核心产品之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蒙自源首席增长官李晓俊接受红餐品牌研究院采访时表示,米粉品牌推出一至两人份的正餐爆品,会使得品牌具有轻社交的特点,且更加契合性价比的消费潮流。但这种做法对于供应链与后厨的要求较高,较为适合处于发展成熟期的品牌。来源:联商网
  • 全面放开后,消费市场谁先报复性反弹?

    热点聚焦 2022-12-14
    管制三年,一招放开。有的喜大普奔,似乎不“羊”都无法在社交圈里立足,就担心炫耀晚人一步;有的进一步趋于保守。立场、经济情况、世界观等不同,在不同区域反应差别极大,也决定了反弹节奏差异极大。高线城市的狂欢,下沉市场的悲观据网上专家分析,新冠中的一个分支奥克绒攻击性达到千分之一,看似不高,但中国人口多,意味着很多人在这场战役中离去。新冠的其它“子子孙孙”未来如何演绎,无法预知。年轻人抵抗力较强,年轻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出击。而年轻化率较高的城市基本以高线城市为主,加上高线城市掌握了中国绝大部分优质医疗资源,也有更大的底气来迎接第一波冲击。中国老龄化Top50城市全部在下沉市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5%,即四个人中就有一位老者,而且比率呈现上升态势。下沉市场对于放开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非常担忧,是有其客观环境决定的。老年人面对疫情是高危群体,近来有下沉市场开始动员老年人下乡暂避第一轮冲击。各地情况不同,摇摆程度不同。比如山东,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省份,其政策不时反复,是保……,还是保……。老龄化第一的四川,除成都虹吸周边人口保持年轻态,同省有17座城市进入深度老龄化,抗风险能力完全不同。高线城市同样有老龄化区域,如北京朝阳,肯定是要爆的,但朝阳医疗资源强。消费反弹节奏基本基于年龄段、医疗资源强弱、城市量级等展开。放开后反弹节奏:年轻人社交需求上升,中年人商务需求上升,老年人避嫌需求上升,高线反弹快于下沉市场。以美英日等率先放开国家反弹节奏来看:放开前三个月,医疗服务板块短期爆发后,电影娱乐快速反攻领跑;放开前六个月,电影娱乐继续单边强势,出行板块补位,医疗服务退出;六个月后出行板块继续走强,电影娱乐放缓,地产等板块陆续跟进。社交需求、商务需求基本是主旋律,没有出现差异化节奏。国内反弹节奏差异化也不会太大。以反弹最猛的电影娱乐为例:国内随着《阿凡达》定档,本周票房迎来报复性上攻已经没有任何悬念,相对以往一天一千万左右票房,其爆发性倍数是惊人的。电影是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客群的,符合年轻人社交需求,特别是话题性比较大的《阿凡达》,引爆在所难免。高线城市已经出现一票数百元的天价影票,说明高线城市年轻人社交需求已经难以压制,随时井喷。但从首日票房预售来看,只有区区四千多万,似乎并不景气。核心在于下沉市场未被有效带动。是因为票价太高吗?以至于下沉市场消费不起?以猫眼某下沉市场某影城数据,《阿凡达》定价仅28元,Vip厅50元,票价性价比极高,但售票情况并不好。现在各路媒体一直在催票,下沉市场依旧观望为主。这是下沉市场目前仍处于恐慌中,需要时间以及更多信息数据来支持外出可行性。毕竟社交很重要,健康价更高。从《阿凡达》首日平均票价来看,一路从一百多跌到82元,未来将进一步下移重心。这种票价下移可以理解为下沉市场消费受众陆续进场,下沉市场的低票价对冲了高线城市票价,得到的综合票价下行。接下来《超能一家人》等定档,将把内容端缺口补足,面向下沉市场的内容将进一步撬动整个观影盘,实现电影市场的爆发性行情。基于年轻群体的社交需求会在高线城市快速演进,并出现高线带低线城市发展节奏。由电影娱乐作为引爆口,带动相关社交型中小商户快速修复。电影院将从商业体累赘晋升为新宠,未来两个月,电影院将把失去的一把捞回来。中年人的商务需求也很单纯,吃饭K歌洗桑拿,外加酒店出行,服务性消费超过必要性消费。在疫情未出现新冲击的情况下,综合型项目的吃喝玩乐会逐步回暖,成为第二轮反弹的次主力,商务活动带动的航空、酒店、消费应酬将呈现递增状态。老年人消费半径进一步缩小。特别是以老年人为消费主体的一些文旅项目,在短期内基本没有太大机会,需要调整客群方向。短半径以老年人高频消费为主的业态,也会短期出现降频。消费市场沿着社交需求-商务需求,从高线到下沉逐步递进。三年最被压抑的是社交需求,也将迎来最疯狂的报复性反弹,尽管这种反弹可能还一时冲击不了历史高点,但其基数太小,反弹倍数会是最高的。来源:联商网
  • 2022年中国信创行业:多重政策利好,IT产业实现国产化

    热点聚焦 2022-12-14
    2022年信创行业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各大领域相继推进IT国产化和迭代更新。2021年信创产业规模达13758.8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将达27961.6亿元。信创行业发展黄金期已然到来。  市场规模:2025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突破2.7万亿元  数据显示,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在2020年突破万亿元,2021年信创产业规模达13758.8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将达27961.6亿元。在政府、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信创信息安全领域分析(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市场规模接近一千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224.2亿元。2021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指出,要促进网络安全需求释放,电信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的比例要达10%。未来,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因素共振的情况下,网络安全市场规范性逐步提升,网络安全行业将快速增长。  信创硬件领域分析(四): 服务器需求量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将达1878.1万台。互联网、云计算、5G等行业迅速发展,推动下游各行各业用户对服务器需求量提升。中国服务器对储存芯片、处理芯片一类海外硬件产品依存度较高。中国专业服务厂商加速转型,加强渠道建设、产品布局、产业生态建设,未来将打破海外垄断局面。  中国信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多重政策利好,中国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全面提速  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始终围绕着数字经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核心技术突破、云服务、大数据等领域。目前国家刚刚步入“十四五”时期,国家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条件利好中国信创行业发展。  数字化时代,IT产业实现国产化  在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科技带来高效工作的优势凸显,各行业对应用软件和云服务需求增加,搭建生态协同平台尤其需要芯片、CPU等核心零部件;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国家对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国产化需求也十分迫切,目前党政军领域已经率先实现国产化,其他重点领域如金融、能源等也在稳步推进中。  科技发展升级,产业布局多元化  全球产业信息化革命兴起,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发展,给国内信创产品发展孕育了良好的技术环境。在政策支持下,国内已有不少技术人才参与芯片、CPU、软件等产品的研发过程,利于中国信创行业发展。  党政信创逐步完善,开始向民用领域渗透  近两年,党政信创从电子公文向电子政务推进、从省市延伸到街道县镇,建设日趋完善。信创产品逐渐成熟,从党政走向更广阔的民用市场,中国自主品牌产品经过党政与信创行业打磨,产品性能持续提升,能够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逐步向民用领域开始渗透。来源:艾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