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岁参加工作,当过老师、开过拖拉机,现在身家149亿!

    热点聚焦 2019-12-19
    15岁参加工作,当过老师、开过拖拉机,现在身家149亿!说起张学信这个名字,在中国知道的人不多,但在国外,特别是国外铝业,这个名字赫赫有名。他曾让澳大利亚同行不敢为师,这个张学信,到底什么来头?他15岁参加工作,当过老师、开过拖拉机,经过数十年打拼,打造出市值千亿的信发集团,成为铝电领域的佼佼者。他自己也成为了亿万富翁,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张学信家族以149.2亿元身家上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张学信的创业故事。0115岁工作苦熬24年成为厂长1947年,张学信出生于山东省聊城茌平县,他进入社会很早,15岁就参加了工作。当时他在老家的农村当了2年教师,17岁时,又被调往茌平县拖拉机站担任站长。在这里,他一干就是8年,直到1972年,25岁的张学信开始在茌平县热电厂工作。张学信是热电厂的第一批员工,他在这里苦干十几年,踏实经营,终于在1986年升任厂长。但此时的张学信,还只是个普通的热电厂厂长,直到1993年,一次危机袭来。当时茌平县发电量为2606万千瓦时,但用电量为1590万千瓦时,近半产能空闲。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很普遍,国家也很重视,直到1997年,国家发改委要求地方关停并转小火电,茌平热电厂也在其中。“不转型就要灭亡”,面对困难,张学信只能带着工厂转型。当时电解铝尚属竞争不充分行业,毛利率高于20%,而做电解铝恰恰需要大量电力。张学信看着自家发出来的电没人用,干脆上马电解铝项目,第二年就实现效益600万元。面对困难,有很多人都会自动放弃,觉得大势所趋,没有抵抗的必要,干脆投降算了。这些人永远不会等来逆转的那一天,因为他们把逆转的机会都放弃了。但总有一些人,哪怕看着快要失败,但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语,他们总是会想尽办法,解决困难。张学信就是这种人,面对危机,他永远不会退缩,找到了逆转的办法,这就迎来了最后的胜利。02“就是做到中国最先进也不行!”然而,光靠不够放弃还不够,想要成功,张学信还给大家做出了示范——想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全身心投入,高标准严要求。他把所有时间都拿来研究企业,一个铝有多少个焊口,一个焊口能有多长,需要多少工人,一天能做多少时间......哪怕企业刚开始只是个小工厂,但张学信对厂子的要求很高:一定要以国际化为标准。用张学信的话来说:“你的目标是谁,决定了你能走多远。”从上项目到进设备到控制成本,他都以国际标准来要求企业。中国电解铝行业耗能都在14300,信发铝业上马的水电项目能耗不会超过13000;电解铝在国外,每一公斤耗500千克,中国普遍需要800,但信发新上的不会超过400千克。进设备也是如此,张学信曾说:“不能只追求是县里第一,也不能追求聊城第一、山东第一,就是追求中国最先进也不行。”他始终认为,一定要追求国际上最先进的才有生命力。张学信的努力没有白费,换来的是企业的发展和同行的认可。厂子从改制时的3000人,发展到现在有36500名员工。2018年,信发集团的销售额高达1919亿元,净利润131.5亿元。有一次张学信去澳大利亚考察,本来说好让当地一家铝业公司介绍经验。但这公司一听要给中国山东的信发集团介绍经验,居然这么说:“我们速度没你们快,效益没你们好,成本没你们省,我们就不介绍经验了!”03身家149亿却用200元手机虽然把企业做成了千亿规模,自己也成了亿万富翁,但张学信的生活一直非常简朴。《经济导报》的一篇文章曾这样描述见到张学信时对他的第一印象:“张学信穿了一件纯白衬衫,没戴手表,腰带上别着一个装手机的小包,里面装着他那部价值200元的三星老款手机,脚下蹬的一双皮鞋刚在工地上被钢筋戳坏了,鞋底开了胶。”至于他的妻子宋传英,据《经济日报》2003年的一篇报道,当时宋传英仍是一名家属区烧水工。此外,按照张学信自己的说法,如今他仍住在职工家属院里,住宿条件和职工一模一样,房子100平方米大小。平时他也基本没有假日,习惯与职工同吃同住,甚至心情不好的时候,开车去工地转一圈就没事了。可以说,他是把所有心思花在工作上,从不铺张浪费,为人也很低调。看到别的企业家铺张浪费,比如住很豪华的房子,他就觉得不太对。拥有过亿身家的张学信,本来可以铺张浪费,想买啥就买啥,但他却非常谦虚低调,有了钱也不乱花。他的家乡茬平县,有一些企业发展得不太好,他就出手收购,让这些企业能继续活下去,也让企业的工人不至于丢掉饭碗。至于修桥铺路、慈善捐款这些,张学信更是从来不甘落后。可以说,张学信的经历告诉我们:想要赚钱,你首先要吃得了苦,要有高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赚了钱之后,不能铺张浪费,要保持低调,看到弱小的人要去帮助。如果有了钱就得意忘形,那赚了再多的钱,总有一天也会花光!文章来源:36氪财富故事
  • 聚划算“致敬”拼多多

    热点聚焦 2019-12-17
    电商平台们集体穿越回了以补贴争夺用户的互联网上半场。双 12 的前一天,聚划算宣布正式上线“百亿补贴”,并称该策略将会“常态化、长期化”。阿里巴巴大聚划算事业部总经理刘博(花名家洛)表示,“我们的百亿补贴是真百亿补贴,是真划算,是百亿补贴的极致版。”这无疑是和竞对正面硬刚;“一定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买得舒心,绝对不会有‘砍单’这样影响消费体验的情况发生。”字里行间和拼多多针锋相对。今年上半年以来,拼多多针对戴森、博世、华为、iPhone等高溢价品牌推出了“百亿补贴”,根据拼多多提供的数据,“百亿补贴”入口的日活用户突破 1 亿,参与计划的国内外品牌超过2800家,热门补贴商品超过23000款。通过“百亿补贴”,拼多多在“用户购买频次”和“用户购买的客单价”这两大关键指标上实现了提升。聚划算“百亿补贴”首期上线的货品和拼多多类似,包括iPhone、戴森吹风机、任天堂游戏机等十余款“硬通货”。点进商品链接发现,这些货品均来自一家“洋桃海外旗舰店”。聚划算方面称“百亿补贴”的具体货品是根据其“尖货商品池”筛选出来的,这个商品池由 100 个到 200 个爆款商品构成,是百亿补贴的主力款,且都来自天猫自营、品牌直营等优质渠道,并配套高标准的物流、售后。 聚划算“百亿补贴”页面和拼多多不同的是,聚划算App并没有为“百亿补贴”开辟单独的频道,而是在淘宝 App 首页“聚划算”下方呈现;另外,聚划算每件补贴商品都有数量限制,比如双 12 当天,戴森V8 Absolute无线吸尘器补贴价为 2099 元,限量 50 件;日本 SK2 神仙水限量 100 件;iPhone 11 proMax 限量 320 件,绝大部分“百亿补贴”商品当日早早售磬,对普通用户而言,抢购难度不小。而拼多多平台的“百亿补贴”并没有数量限制。聚划算“百亿补贴”获得了淘宝 App 首页的推荐位聚划算也曾玩过秒杀iPhone的补贴营销。2019 年 7 月 22 日,聚划算品牌直降区频道上线了苹果低价秒杀活动,每天三个整点秒杀,并号称是苹果官方正品,全网最低。但也只是限量秒杀,并未对拼多多构成实质性威胁。聚划算推出“百亿补贴”,无疑是它狙击下沉市场的又一重要动作。聚划算方面透露,截至 12 日中午 12 点,访问百亿补贴会场的用户超过 100 万,其中下沉市场用户占比超过 65%。但现阶段来看,聚划算要在“百亿补贴”上“和竞对正面硬刚”,补贴力度、库存数量和资源位到底能投入多少,卖的是不是没有套路的“真低价”,还有待观察。有意思的是,跟阿里巴巴当年把“双十一”注册商标一样,拼多多也为“百亿补贴”注册了商标。下沉市场攻守之道 电商平台对互联网存量用户的争夺越来越激烈。面对拼多多,阿里巴巴并不打算将其当成一个需要出动全集团对抗的对手,而是像当年扶持天猫与京东对抗一样,重新祭出了聚划算。 9 年前上线的聚划算曾在“千团大战”中所向披靡,后来因领导层贪腐等原因调整组织架构,又逢阿里巴巴重视能带来高客单价的品牌商家,因而从一个拉起交易规模的明星项目,战略降级为天猫的一条业务线,为后者提供数据运营和营销支持。正是这段时间,拼多多依托超低价商品、免邮和微信社交链在下沉市场迅速崛起。拼多多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年活用户单季净增月5000万,以5.36亿直追阿里;此外,拼多多在高线城市的渗透率逐步提高,一二线城市用户的GMV占比从 2019 年 1 月的37%攀升至6月的48%;其中一线城市用户的年化消费已经超过5000元。今年,在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规划中,聚划算的优先级地位重新明确。服饰运营、数码运营等团队全部重新拆了回来,“淘抢购”和“天天特卖”与聚划算合并,归入大聚划算事业部。刘博曾在接受PingWest 品玩时明确表示:聚划算是阿里过去一年多在下沉市场新客拓展绝对的第一抓手。根绝阿里巴巴集团2020 财年第二财季(即 2019 年第三季度)财报,阿里巴巴在中国零售市场的移动月活跃用户达 7.85 亿;年度活跃消费者增长 1900 万至6.93 亿。上个财年,阿里巴巴新增用户中有70%来自低线城市,但阿里巴巴集团 CFO 武卫称,本财季部分用户所占的比例“其实是下降的”。聚划算的回归,就是要在下沉市场正面迎战拼多多。如果计算平台活跃用户消费额,拼多多三季度为1566.7元,远逊于阿里巴巴一季度的数据8757元,淘系仍然是电商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但双方用户重合度越来越高:过去两年,淘宝新增用户中超过70%来自于下沉市场,根据个推大数据的调查,淘宝、拼多多的重叠用户占淘宝用户的比重为51.4%,占拼多多用户的比重为78.3%,拼多多新增用户中二线城市用户达到28.9%,一线城市用户为7.3%。淘系和拼多多,前者下沉,后者上升。此次阿里巴巴“百亿补贴”常态化的计划,就是要推动聚划算加速下沉。聚划算的破题思路是“凸显正品心智”,价格竞争力有助于聚划算进一步提升消费者黏性,增强其在下沉市场的竞争优势。聚划算方面的说法是,聚划算入场“让补贴可持续常态化”。聚划算背靠整个阿里,阿里经济体整体的实力让这种补贴可持续,补贴又会进一步带动淘宝的活跃度(包括日活和月活)。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用户黏性,还撕掉“廉价”、“山寨”的标签,成为向一二线城市高价值人群渗透的重要工具;在货品上,则团结了品牌商和商户,整合产业链资源。拼多多“百亿补贴”页面不可忽视的是,巨额补贴同样带来了短期亏损。拼多多Q3用于销售与市场推广费用为69.08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296亿元同比增长114%。黄峥在Q3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花钱是一种投资,“有了这样的机遇就应该去大量地投资,而不是把钱都存着。”“百亿补贴”不是口号,下季度将继续。”拼多多方面告诉 PingWest 品玩,它为“百亿补贴”配备了一支200多人的监测团队,依据“实时比价”机制动态调整补贴力度和补贴目录,将其作为长期项目运营。百亿补贴与营销支出字直接相关,而近几次引发拼多多股价下跌的,均是财报中的经营亏损数据。市场关注亏损数据,但更关心的是,补贴出去的营销费用是否有用,补贴是否让用户和平台的联系更加紧密。百亿补贴直接带动了一二线用户的消费增长,这些从淘系循着补贴的价格优势来到拼多多的用户,留存度到底如何,尚且没有明确的数字。在2020 财年第二财季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被问到与拼多多的竞争优势时,曾表示在市场环境中,最重要的是为消费者和客户带来可持续的价值。一直简单采用补贴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补贴新客户能带来很好的用户增长,但更重要的是留存用户。如今,这个问题同样摆在了聚划算面前。文章来源:Donews
  • 官媒:防范以区块链名义进行ICO与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

    热点聚焦 2019-12-16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日发布关于防范以区块链名义进行ICO(首次代币发行)与“虚拟货币”交易活动的风险提示称,据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监测发现,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旗号大肆炒作“虚拟货币”,ICO与“虚拟货币”交易活动在境内有死灰复燃迹象。究其本质,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以区块链之名,行ICO与“虚拟货币”交易活动之实,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于2017年9月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有关规定,并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互金协会提醒,各会员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监管规定,恪守行业自律要求,主动抵制非法金融活动,不参与任何涉及ICO和“虚拟货币”交易活动的炒作行为。互金协会呼吁广大消费者应谨慎判断以区块链名义进行的ICO与“虚拟货币”交易活动,主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要盲目跟风炒作,防止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如发现有任何机构涉及此类非法金融活动,消费者应及时向有关监管部门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对其中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文章来源:艾瑞网
  • 带着8位农民起家,靠一顶草帽做出158亿身家,连英女王都用他

    热点聚焦 2019-12-13
    从国企员工到身家158亿的“草帽大王”,再到现在硅胶行业领导者,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说起浙商,在中国经济领域可谓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胡润研究院公布的《2018胡润财富报告》,浙江省的亿万富豪数量达到了13500户,仅次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位居全国第四位。大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小到“吸管大王”楼仲平,靠一分钱成本的吸管赚到过亿身家,都是浙商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非常低调的浙商,他的经历同样很传奇:他33岁抛下“铁饭碗”,带着8位农民,靠着编草帽起家,却赚得了158亿身家,连英女王都用他的产品!他就是罗立国,宁波合盛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被称为“草帽大王”。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罗立国以158.4亿元的身家上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01带着8名工人起家一年出口1000万美元“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有编帽人”,这是流传在“草帽之乡”浙江省慈溪市长河镇的一句谚语,罗立国出生在此。改革开放之后,当地不少农民都开起了小作坊,用自己祖传的做草帽的手艺,赚了不少钱。当时罗立国还只是国企里的一员,他看着身边的人都赚了不少钱,自己也忍不住想要下海。但他当时已经33岁,还捧着国企的“铁饭碗”,真要下海创业,如果没成功那怎么办?他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搏一把,他辞去国企的“铁饭碗”,东拼西凑了2万元,租了6间农舍,带着8名编帽农民,创办了慈溪市申谊工艺品厂,开始了创业之路。创业初期,他就雄心勃勃,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让家乡的手工艺品走向世界。创业的第一天,罗立国就放下豪言:“要让长河人编的帽子飞向世界。”但创业初期,没钱没资源,罗立国的厂子办得很艰难,他没有办法,只能咬牙坚持,把所有重担都挑起来。他既当老板又当工人,经常要和工人一起编草帽;他既搞技术又做销售,这边通宵达旦和工人一起研究如何做好一顶草帽,那边又要去跑业务,去不同的商场推销草帽。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罗立国的小厂就做出了260万产值,业界都震惊了!只有罗立国自己心里知道,这背后是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做出了成绩之后,罗立国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觉得光靠人工做草帽,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于是他积极寻找和外界的合作机会,与香港裕足有限公司合资兴办了宁波合盛工艺品有限公司。有了资金支持,罗立国远赴日本、德国、英国、美国,了解国际市场行情,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之后,他和技术人员用3个月时间对老设备进行改造,制造出一套“漂、磨、蒸、烘、烫”的流水线操作设备。这样一来,自家草帽的生产规模和效率都大大增加,也填补了国内专业生产高档帽子的技术空白。如今Gap、Gucci、DKNY等这些国际大牌,不少产品都是合盛贴牌生产的。光是靠帽子,一年的出口额就1000万美元,这在这个行业是非常不错的规模了。不少国外客户都很喜欢长河人做的金丝草帽,连英国女王、日本皇室都是合盛纯手工编制金丝草帽的“粉丝”。虽然草帽生意做得很不错,但罗立国意识到,草帽这一行的规模有限,要想大发展,还是得在其他领域。于是,这位“草帽大王”又放下一切,开始“二次创业”。02二次创业重新出发最后做出158亿身家1999年,罗立国成立了杭州欣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始投资房地产业。之后,他推出了“七里香溪”别墅园、“集美·岸上蓝山”高档公寓等项目,都赢得了好评。2001年开始,罗立国创办了宁波罗宁硅酮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硅橡胶产品,开始向高科技领域进军,开始与硅材料结缘;2003年,他又创办了宁波合盛磁业有限公司,生产钕铁硼。之后的10多年时间,罗立国一直在硅基新材料领域深耕。在他的努力下,合盛的工业硅和有机硅的有效产能始终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广泛应用于光伏材料、合金材料等行业。从零开始的艰辛,只有罗立国自己才知道,这些年来他一直奔波在外,只为了企业能有大发展。在罗立国的飞行记录上看到,仅2017年,他的飞行里程就已经围绕地球8圈。他自己坦言:“创业奉献是我最大的幸福,哪怕每月在新疆、四川、浙江、上海之间打飞的。”从国企员工到身家158亿的“草帽大王”,再到现在硅胶行业领导者,罗立国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成功背后,他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这也告诉我们:要成功,就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付出别人不愿付出的努力!文章来源:36氪财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