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单车战火升级,竞争激烈

    热点聚焦 2017-02-23
    2017年刚开年,共享单车市场的战火就持续升级,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2月21日,摩拜单车宣布再次获得D轮后新融资,引入了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的股权投资,自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2月22日,ofo共享单车宣布与中国电信、华为达成合作,三方将共同研发基于物联网NB-loT技术的共享单车智能解决方案。亿卓智库摩拜和ofo两大巨头纷纷发力,给行业带来明显压力。目前,市场上还有小鸣、小蓝、智享、骑呗、优拜、快兔等超过20个玩家在伺机而动,而且绝大多数企业的单车于去年9月之后才正式运营,最疯狂的时候,不到一星期就会冒出一个新品牌。其中在莆田的创业公司卡拉单车,刚上线20天就已匆匆倒下。显然,其中有不少玩家是跟风而来,那么,大浪淘沙之后,未来到底谁能存活下来,接下来的单车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什么?【摩拜圈地】用资本“说话”进入2017年以来,ofo尚未斩获一轮融资,摩拜却接连公布了三轮融资消息,自今年1月初至今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亿卓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从2015年1月创立以来,摩拜单车已经累计完成9轮融资,在其投资方中,至少包含了18家一线基金,其中包括创新工场、红杉中国、高瓴资本、腾讯、富士康等。在众多共享单车玩家中,摩拜单车的做工不错,这无疑需要付出更高的制造成本。据了解,摩拜一代单车的成本在2000到3000元,二代的Light款成本已经降至千元以下,但价格依然算不上便宜。这是摩拜需要更大资金支持的重要原因,但并非全部。此前,摩拜单车CEO王晓峰透露,“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在获得2亿美元D轮融资后,王晓峰表示,对融资速度不太满意,“2016年一年才融五轮,我希望融六轮。”在这场漫长的资本寒冬中,共享单车无疑是资本的“宠儿”,谁都想分一杯羹,但是当众多一线基金都押注在摩拜、ofo后,其他基金在投资市场尾部的玩家时,自然变得更加谨慎。事实上,这个逻辑在头部竞争中依然成立,当摩拜把越来越多的顶级基金拉入自己阵营后,其他基金以后在站队ofo时也就不得不更加谨慎。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分析称,从近期摩拜的融资速度来看,摩拜或许是想从资本层面限制竞争对手,尽可能的拿更多的钱,一方面可以快速扩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也从侧面限制了对手“拿钱”。【ofo“攻城”】10天进入11城2月9日,《华尔街日报》消息称ofo正在募集1.5亿美元新资金,对于这一则融资的传言,ofo官方并未肯定,仅表示“不予置评”。ofo的上一轮融资是在2016年10月,投资方中包括了滴滴出行、小米科技等产业基金,据公开信息显示,ofo也累计完成了7轮融资,包含了至少14个不同的投资方。智库在进入2017年后,摩拜单车加快了融资速度,这使得ofo在融资总额和投资方数量上和摩拜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不过在开拓新城市上,ofo却动作频频。1月11日,ofo宣布启动2017年城市战略,计划到1月22日前,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内密集进入11座城市。截至2月22日,ofo对外宣布已经覆盖了35座城市,连接超过100万辆车和1000多万用户。目前,摩拜单车的覆盖城市是21个。此外,ofo还在近期进行较大力度的市场补贴,尽管每次骑行只要1元或0.5元,但ofo给用户平日发放优惠券,还在春节等节日举行免费骑行的活动。融资速度和覆盖城市数量的差异,也显示了摩拜单车和ofo在2017年的策略的不用。摩拜想先占据资本优势,而ofo则想先占据市场规模。【其他玩家】势单力薄者已倒下在摩拜和ofo的“橙黄大战”进行的同时,已有其他共享单车企业倒下。据媒体报道,莆田的共享单车卡拉单车用19天时间投放了667辆车,结果丢失大半,只找回来157辆车,丢失率76.5%。2月16日,卡拉单车声明,投资方根据对赌协议,已经撤资退出,投资的钱也要全部收回。此前卡拉单车曾预订了5000辆车,已生产好的4000多辆车无法提货。创业在线丢失率其实是所有共享单车都会遇到的问题,不过资本越雄厚、地盘越大的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越小,而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化,卡拉单车的倒下不会是最后一个。不过,不少玩家也有自身优势。一些本身就拥有造车能力的公司也进入到共享单车市场,例如新锐自行车公司野兽骑行就在2016年11月,宣布设立独立品牌小蓝单车,全面开拓共享单车市场。另一典型代表则是老牌自行车厂永久,2016年8月,永久自行车的母公司中路股份旗下的投资平台中路资本,向优拜单车注入了数千万元的天使投资,并将旗下永久自行车的研发生产链和自行车运营等重要资源一并投入优拜单车。在互联网创业领域,风口上的火烧得越旺,创业者的生存压力也就越大。目前来看,共享单车市场就是这样,无论是处在行业头部还是尾部的创业者都面临不小的压力,对于ofo和摩拜而言,或许是市场份额之争,但对于其他玩家而言,则是生死之争。业内有观点认为,今日的共享单车市场,和昔日的网约车之战有几分相似,两大巨头在市场上打得如火如荼,后面还有一堆小玩家利用各自的产业资源瓜分小市场,资本纷纷入局站队。未来的单车之战,是否也会像网约车一样以合并洗牌的方式结束,业界不得而知,从ofo和摩拜两家公司背后错综重合的资本关系来看,合并的可能性确实不小。供应链成共享单车竞争关键在中国供应链联盟理事黄刚看来,共享单车平台的竞争,第一步是用户之争,第二步是全产业链资源之争,第三步是物流供应链运营效率之争,第四步是产业链生态之争。“在完成了平台和用户之争以后,摩拜与ofo的决胜局将发生在最终的产业链生态之争。”黄刚说。在生产制造链条上,摩拜和ofo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模式,ofo选择了与全国各自行车厂战略合作并联合生产的轻模式,典型的合作伙伴就是飞鸽和凤凰;而摩拜采用的则是定向制造模式,在供应链上借助富士康等加工制造网络进行发展。事实上,目前市场上的2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也多采用的是这两种模式。
  • 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年底或彻底取消长途漫游费

    热点聚焦 2017-02-23
       近日从三大运营商处获悉,今年运营商的工作重点之一是继续深入提速降费,外界关心的长途漫游费方面,今年年底有望彻底取消。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指出,信息通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行业发展做出了部署,未来将持续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分析人士指出,随着3G、4G网络成熟的覆盖,在运营商核心套餐已基本实现长市漫合一,所以取消漫游费也是情理之中。提速降费自2015年初提出迄今已有两个年头。根据工信部披露的信息,2016年提速降费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完成投资超过4300亿元,全国所有地市基本建成光网城市,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到72%,4G用户突破7亿户;新增3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带宽新扩容950G。其中,全国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达到2015年底的2倍,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进一步下降。以中国电信为例,去年大幅调整有线宽带及手机流量资费,逐步取消长途漫游费。如针对公众4M以下、政企8M用户免费提速;移动上网平均单价两年内下降了57.4%,由原先的0.12元/MB将至现在的0.05元/MB;有线宽带平均单价两年内下降81%,由原先的4.9元/Mbps将至现在的0.9元/Mbps。创业在线在昨日的中国电信对外沟通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向腾讯科技等媒体表示,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增多必然带来很多服务问题,这也是行业正常发展问题,中国电信会加大力度推进相关服务,尤其是继续加大提速降费。在降费中,何时取消长途漫游费一直是业界乃至用户关心的话题。去年8月,三大运营商公布了相关时间表,逐步推进全国一体化资费。这意味着取消长途漫游费,三大运营商都提上日程。从腾讯科技了解的情况来看,三大运营商核心主套餐都已取消长途漫游费,实行全国统一计费。但在推进过程中,由于各家用户规模不同,在网用户仍有部分还有长途漫游费,而就整体而言,三家今年年底前有望全面取消该费用。在另一资费单价方面,目前三大运营商还没有给出具体规划和目标。业内人士透露,随着流量收入的增加和趋势,移动上网是今年降费的重点,运营商需要等工信部的具体指示。本地套餐仍有漫游费虽然去年三大运营商公布了在年底前逐步取消漫游费的计划,但截至目前,部分区域仍存有收取长途漫游费。早在4年前,中国联通推3G业务时,已全国一费制,即主流套餐已经取消长途漫游,中国联通曾表示目前只有4%用户还有长途漫游。中国电信去年推行全流量计费(语音、短信折合为流量统一计费),中国移动也在推行全国一体化资费,其当前已经取消了一些套餐的长途漫游费。但从腾讯科技实际了解的情况来看,一些分公司借促销名义推出本地套餐,该套餐仍会收取长途漫游费。对此,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对腾讯科技表示,从去年开始就陆续取消长途漫游费,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的用户不再收取该费用,其他本地套餐仍有,主要是针对不同区域和垂直用户需求而设置的。智库例如,有运营商针对校园学生群体推出的18元包月本地随意打套餐,在超出本地范围后,就需要收取长途漫游费。“针对一些地方经济消费能力和用户使用习惯,本地套餐可以很好满足,而且还要照顾一些老用户的旧套餐,新用户已全部按照全国统一资费套餐,今年将陆续对老用户进行统一资费升级,实现国内免费接听,长市话一体价。”该人士说。而针对人们反映的客户账单显示依然存在长途、漫游费问题,运营商人士表示,国内长途、漫游费用项依然存在,但发生费率已经改变。目前,三大运营商各自用户的长途漫游费正在逐步取消中,但跨网络的长途漫游费何时取消仍无时间表。总的来说,长途漫游费是语音时代基础电信服务的一种过时计费方式,在电信运营商自身业务变革中,淘汰是必然的。流量成运营商今年竞争焦点亿卓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长市漫一体化的资费战略短期内将改变其收入结构,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长途、市话及漫游费同价的资费标准,既是“提速降费”的实质性举措,也是企业战略转型的必经之路。因为取消长途漫游费,运营商多是通过新套餐政策拉拢更多的2G、3G老用户向4G过渡,这也符合目前流量收入成为运营商主要来源的大势,而今年在流量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工信部近日发布的2017年春节期间(1月27日—2月2日)通信业运行数据。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达到2016年的两倍,传统的短彩信和电话拜年方式下降明显。据了解,为抢占用户手机第二卡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争相推出一批流量资费卡。其中,联通方面相继推出腾讯“大王卡”、“小王卡”,蚂蚁“大宝卡”、“小宝卡”,一举吸引了大量手机用户的目光。电信方面则凭借其率先推出的“超牛卡”抢占市场。不甘落后的移动近期也推出一张“天王卡”,每月仅需48元,就能享受4G省内流量和1000分钟本地网内通话。亿卓智库随着视频流媒体、直播、音乐流媒体以及其他数据消费量巨大的应用和服务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对数据流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是运营商未来竞争的重点。前不久,继美国运营商Verizon、T-Mobile和Sprint之后,AT&T也面向全部用户开放其无限流量套餐。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还没有推出相关服务。如今流量消费已经成为运营商主要收入来源,2017年随着提速降费进一步深化,无限流量卡和免费宽带将成为主流。
  • 今日关注(2017年2月23日)

    热点聚焦 2017-02-23
    创业头条2017.2.23 星期四【周边新闻】1、Uber无人驾驶汽车开始接送客2、共享单车押金问题引关注,部分平台已能“秒退3、HTC Vive与国家旅游局联手打造VR旅游数据平台4、电竞选手生存调差:多数月薪数千 淘汰率达99%【科技新闻】1、天猫实现可挑选“当日/次日达”商品下单天猫近日悄然上线了一项新功能——在搜索商品关键词后,筛选项中新增了“当日/次日达”服务供消费者选择。这意味着消费者在网购时,可以挑选那些送得更快更准时的商品来下单。今后,物流不再仅仅是下单购买后的配套服务,而是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项物流服务是由菜鸟联盟提供的。菜鸟联盟负责表示,这是电商领域第二次以物流驱动消费的标志性事件,上一次是淘宝推出“包邮”服务创业在线2、搜房确认耗时两年借壳回A之路终止2月21日晚间,搜房控股有限公司(SoufunHoldings Limited,SFUN.N,简称“搜房”)宣布,因国内监管不确定性,公司已达成协议终止借壳万里股份,该协议将在双方董事会审议后生效。这意味着,曾被认为中概股回归典范,耗时两年的搜房借壳计划彻底终止。3、“知乎指数”开启内测有部分知乎用户收到了知乎官方的私信,邀请其加入“知乎指数”功能的内测。“知乎指数”是去年底周源在 知乎品牌开放日 活动上宣布的未来规划功能其中之一,其目的在于更好的让品牌主了解自己品牌的运营情况,但没有机构营销任务的普通人,一样可以追踪某个热点在知乎发酵的全过程。从一张泄露出来的截图看(不能公布),知乎指数的用法和百度指数基本一致。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所有知乎用户的行为(赞同/反对、评论、回答、收藏、引用等)都是占了多大权重。4、末日求生沙盒游戏《H1Z1》解锁国区IP《H1Z1(King of the Kill)》是一款末日求生沙盒网游,故事背景发生在丧尸病毒爆发后的15年、美国中部地区。玩家会在地图某处随机“出生”,然后便踏上了探索城市与荒野的道路。不得不说这个设计主题很好,游戏刚出时大家也都是如此,勾心斗角,处处提防着他人。直到一部分中国玩家的出现彻底破坏了游戏既定的规则,这一小批玩家配合默契训练有素,使用语音软件集结在线上统一指挥,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十步一人少有敌手。智库【融资收购】1、妇女儿童移动医疗平台”安心医生“完成2亿人民币B+轮融资亿卓2、3D识别引擎研发公司”皓图智能“获3000万元Pre-A轮战略融资3、儿童美发连锁机构”Qkuts 剪酷“获数百万美元 Pre-A 轮融资4、天然气大数据平台“云顶科技”获2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5、鲁大师完成1.125亿元A轮融资6、亲子平台“麦淘亲子”获7000万元B轮融资7、口腔美学品牌“EZ美学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8、餐饮服务品牌“阿拉提餐饮”获得千万元首轮融资亿卓智库9、债券B2C理财平台“草根投资网”获1亿元C轮融资
  • 运营商“无限流量”有猫腻:超出1.5G就限速128Kbps

    热点聚焦 2017-02-22
    导语:大洋彼岸无限流量服务重启,不过,运营商们推出的“无限流量”猫腻不断,限本地使用、超出套餐强制限速等条件苛刻,“无限流量”已名不副实。大洋彼岸无限流量服务重启,国内运营商们“无限流量”猫腻仍在持续。日前,美国第一、二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和AT&T接连宣布将为用户提供“上不封顶”的流量服务,至此,美国四大运营商都恢复了无限流量。与此同时,大洋此岸的中国电信市场在去年也都纷纷推出了无限流量套餐,不过,运营商们推出的“无限流量”猫腻不断,限本地使用、超出套餐强制限速等条件苛刻,“无限流量”已名不副实。运营商“无限流量”藏猫腻 无限流量业务在中美两国电信市场成为标配。美国市场,Verizon日前宣布将为用户提供“上不封顶”的流量服务,客户同时可以享受不限时的语音通话时间、流量和短信。Verizon证实,Verizon无限流量套餐单月资费80美元,四口之家优惠为每个号码45美元,双人套餐每人每月70美元,三人套餐每人每月54美元。每月80美元的单人无限套餐包含了20美元的线路接入费。无限流量套餐还允许用户将手机的流量分享给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设备。Verizon之后,美国第二大运营商AT&T也正式宣布,重新面向全部用户提供无限流量套餐。至此,美国四大运营商都重新向用户开放了无限流量套餐。除了美国电信市场的四家巨头,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在去年陆续推出“无限流量”套餐。北京联通去年率先推出4G本地流量随意享套餐,月费46元,包含60分钟语音,市话长途都能打,在北京地区使用时,接听、流量全免费。随后,北京移动推出一款46元4G流量随意享的套餐。每月用户拥有1.5G本地4G流量和全国60分钟通话时长。中国电信的磅礴卡套餐费用每月也是46元,用户每月享受2GB的本地4G网速流量。此外,上海联通、河南联通和广东联通此前也相继推出了无限流量、通话的“冰激凌套餐”,目前月费5折,199元起(截止到3月31日)。“假无限”流量不过,看似即将成为用户标配的“无限流量”业务暗藏不少猫腻。北京联通用户陈先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己办理的联通“无限流量”业务后,只能在北京本地区时享受高速上网,走出北京进入河北省便无法享受“无限流量”服务,同时,陈先生透露说,当用户所办理的套餐超出规定流量数时,还会被限速,上网体验奇差。北京商报记者从联通方面了解到,北京联通推出的46元套餐,用户在北京地区上网时,使用本地流量超过1.5G后,上网速率限速至最高128Kbps,次月1日起恢复正常网速。不过,联通方面表示,128Kpbs的上网速率完全可支持用户浏览网页、使用手机社交App等基本上网需求。当用户在外地上网时,上网速率不受影响,流量单独计费。移动和电信也推出类似条件苛刻的“无限流量”业务。北京商报记者分别从北京移动和中国电信方面了解到,北京移动用户使用流量超出套餐内的流量后,手机网速将降到最高只有128Kbps的2G模式,可以无限使用,不再额外收费。电信用户超出2GB后,本地流量可以继续免费使用,但是将会限速,最高速度为3.1MB。除流量限速之外,国内运营商推出的“无限流量”业务还有使用地限制,一般情况下“无限流量”只能在本地使用,异地使用将另外产生费用。甚至有部分运营商提出,“无限流量”套餐业务只支持新用户使用,老用户无法办理。对于有条件的“无限流量”,用户的意见褒贬不一。有的用户认为,不管是降为3G还是2G,能够满足用户浏览网页、使用手机社交App等需求足矣;也有用户指责这是运营商对消费者的“恶意欺诈”,徒有其名,2G和3G的网络速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各式各样的上网需求,尤其是对于图片下载和视频观看。另有网友称:“网速有点坑,感觉回到了2G时代,刷个网页都要几分钟,不希望继续使用这项服务了。”资深通信专家项立刚表示,限速最高128Kbps,这个速率大体上相当于2G,但用户实际体验时,下载速率已不到20Kbps。一般情况下,打开一个网站往往需要20Kbps的速度,尤其是刚刚享受完4G高速网络之后的用户,瞬间跳转至2G网络,体验糟糕。技术成本关难破对于“无限流量”为何猫腻不断、条件苛刻,北京商报记者分别联系到国内三大运营商,但截至发稿,三家都未给出回复。律师表示,如果运营商在相关介绍里面清晰、准确地告知消费者,网速会在什么情况下降速,有哪些限制条件,就不会涉及到虚假宣传和损害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但如果没有详细告知消费者,只是夸大“无限流量”,就触及到了法律。亿卓智库北京商报记者拨打了中国移动10086查询电话,咨询46元“无限流量”套餐,客服清楚详细地介绍了该套餐包含的分钟数和流量,也对超出1.5G流量后将降速做了详细说明。另外,联通和电信也对这些限制条件做出明确标示。亿卓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认为,运营商推出这项服务显然是一种市场策略,也是一种炒作手段,虽然是“无限流量”,却被转化为低速网络,这会造成用户体验差的后果,也砸了自己的牌子。智库产业观察家洪仕斌也指出,从本质上来说,各大运营商推出的“无限流量”只是运营商为了吸引消费者入网的一种营销方式,虽然说让利给用户,但这种套餐的成本并不高,所谓的“无限”其实是有水分的,但通信市场的竞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为了争夺用户,运营商们都得适应“时代潮流”。创业在线一位不愿具名的通信技术专家分析称,运营商每个基站的接入数量是恒定的,如果都给用户优惠接入,结果就会影响所有用户的上网速度。目前的通信技术还达不到为所有用户都提供无限的高速网络。同时,如果给用户提供“无限”的流量,在成本方面,运营商也要承担不小的压力。国内某运营商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运营商提供无限流量确实要为此付出更多成本,最基础的成本就包括计费体系增加模块的成本,加之运营商流量收入也会减少。项立刚也指出,运营商的一部分重要成本来自于为保证高质量服务必须不断增加基站建设,基站包括微微基站、微基站、宏基站,成本从1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基站建设还包括占地费用、后期维护费用、用电费用等,粗略估算,运营商整个网络运营、维护、用电等花费可达约1000亿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