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的战略性拐点来了吗?

    热点聚焦 2022-03-01
    增长放缓、利润下降。业绩交流会上,有分析师问阿里巴巴的高管,国内零售消费低迷的趋势,在 2022 年会是 V 字形、L 字形,还是 V 的前一半?张勇说:我们也想知道。2 月 24 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 2022 财年第三季度业绩(2021年10月-12月),这是阿里实行“多元化治理”后的第一份财报。季度收入为 2425.80 亿元,同比增长 10%;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 204.29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74%。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商誉减值、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因素。但即使扣除非经常性因素,阿里巴巴第三财季扣非净利润为 446.24 亿元,依然比 2020 年同期下降了 25%。所谓的多元化治理,是指在2021年底阿里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戴珊正式负责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含大淘宝、B2C零售、淘菜菜、淘特和国内贸易等)蒋凡则成为海外数字商业板块负责人(含速卖通、国际贸易、Lazada等)。对于阿里的这份财报,媒体普遍持看衰态度,有文章认为:这份阿里巴巴2014年赴美上市后的最差财报,而且在此时间周期内还涵盖了电商行业最重要的11月。01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增长到了天花板?虽然张勇曾经一再宣称,“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成长为一家横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依靠多个引擎驱动长期增长的公司。”但是电商依然是阿里最显著的标签,也是其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在这一板块,这些年以来,阿里显得“疲态”。本次财报中,净利润大幅下降,而营收10%的增速,也是创下了阿里2014年在美上市以来的最低增速。阿里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由于整体市场状况放缓以及竞争,导致淘宝和天猫线上GMV同比单位数增长。在宏观政策的导向之下,阿里需要进一步关注商户的健康状况,开展“支持商家降费措施”。来自于商家的收入,阿里称之为“客户管理收入”(CMR),包括电商平台的广告流量收入以及佣金收入,这项收入一直被视为阿里的命脉。该季度,阿里CMR为1000亿元,同比下降1%。这可以解读为在反垄断政策之下,平台被严禁“二选一”,对商户的松绑所致。收入减少的同时,阿里还表示本季度增加了对新业务板块的投入支出,包括陶特(淘宝特价版)、淘菜菜、LAZADA、饿了么等。这也进一步拉低了阿里的净收益降低。在去年12月的阿里投资者大会上,副首席财务官徐宏将阿里各个业务分别划到“播种、壮大和盈利”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很显然,淘宝和天猫处于“盈利阶段”,而淘特、淘菜菜以及海外业务等处于播种阶段。对阿里来说,在电商板块,淘宝和天猫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不再具备迅猛的增长势头,这是普遍的商业规律,而在“下沉市场”以及“本地生活”这两个板块,被阿里寄予厚望的陶特和淘菜菜、饿了么又能否给阿里带来全新的想象空间呢?笔者认为,淘特和淘菜菜分别对标拼多多和美团,阿里在这两个板块没有明显优势,想要依靠这两块业务为阿里这头大象带来新的想象,有点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之感。在阿里的财报中的,淘特和淘菜菜所体现的亮点,主要在于“活跃用户的增长。”本季度,淘特用户新增3900万,用户规模超2.8亿,支付订单量总体增长100%。而淘菜菜显示的数据则是本季度GMV环比增长30%。短期内,淘特和淘菜菜对阿里的营收和利润贡献非常有限。02海外业务成为“希望的田野”早在2019年,阿里就给自己的定位是“以内需消费、全球化和高科技三大战略为引擎”。内需消费可以理解为国内电商(包括天猫淘宝陶特以及淘菜菜饿了么等等),全球化就是海外电商,而高科技则是以阿里云为代表。去年底,被视为阿里进取型干将的蒋凡负责海外业务。对阿里来说,国内电商格局早已固化,国内商业增长乏力,而且自2021年以来,宏观背景下的政策导向对阿里这样的巨头型平台企业并不利好,阿里在国内的发展肉眼可见地到达了增长的天花板,海外业务理所应当地需要被寄于更大的期望。但是,海外电商这场仗,好打吗?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阿里的海外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总数首次突破3亿,达到3.01亿,Lazada、速卖通(AliExpress)各自的月活用户也都超过1亿。本财季阿里国际商业营收为164.49亿元,中国商业营收为1722.26亿元,前者还不到后者的1/10。但是,从增量上来看,海外业务确是大有可为:该季度,阿里年度活跃消费者数量净增加了1600万,总体订单同比增长25%。其中在东南亚市场,Lazada的订单量同比增长52%;在土耳其和中东市场,Trendyol订单同比增长49%。阿里的财报电话会议中就菜鸟以及云计算能力对其海外业务的分工赋能及未来发展机会点进行了陈述:通过 Lazada、全球速卖通和 Trendyol 提供的业务场景,菜鸟已经形成了东南亚和欧洲的物流能力,阿里未来也会将菜鸟作为全球化战略的重点继续投入;此外,电话会还提到了云计算也是支持阿里全球化战略的另一个基础保障。数据显示,在2022年财年前三季度,国际商业零售收入占比7%,与阿里云基本持平。海外业务虽然前景广阔,但是竞争压力也是十分巨大。据统计,2022年全球电商增速前十的国家或地区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西等东南亚及南美国家。以东南亚为例,2022年,东南亚的电商销售总额预计达896.7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0.6%。到2023年,该地区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远远高于2019年的372.2亿美元。目前来看,国内互联网企业以电商为业务形式出海的首站都聚集于东南亚市场。这这里也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桥头堡”,阿里、腾讯、字节都集中于此。腾讯旗下的Shopee成立于2015年,和Lazada一样总部同样在新加坡,其母公司电商Sea已在纳斯达克上市,而腾讯持有40%的股份,是Sea的第一大股东。2020年,Shopee的GMV以142亿美元位居印尼所有电商榜首,达 37%的市场份额。而Lazada的GMV约为45亿美元,约为其三分之一。另外,字节旗下的Tiktok也频频发力电商。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报道,亚马逊商家迁移至TikTok上做到700多万元的GMV,且毛利超过20%。TikTok在印尼招聘电商方面人才, TikTok Shop(小店)已新增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三个站点。为了开拓海外市场,阿里在这一板块的投入也是不吝巨资。海外电商的亏损幅度从14亿元的亏损拉到了29亿元,其中Lazada亏损更是扩大一倍至30亿。财报电话会中,阿里解释,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就是 Lazada 用于用户获取和用户粘性的营销推广支出增加。03芒格抄底,浮亏40%资本市场对阿里的本期财报显然是持悲观态度的。财报发布当日(2月24日),阿里巴巴美股股价下跌了0.72%,最终报收于108.93美元。这个价格几乎与七年多前阿里巴巴在美刚上市时差不多。2014年9月19日,阿里赴美上市,当时的开盘价为92.7美元。那一年,阿里的营收为708亿元。一些投资人认为,“近期阿里巴巴股价一路走低,尽管利润大幅降低,营收增幅放缓,但利空出尽,可能正是一个抄底的好时机。”不过也有投资人坚定认为,受反垄断以及国际关系影响,“阿里巴巴的股价依然偏高。”2021年第一季度,美国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首次买入阿里股票,被视为抄底。在2月17日Daily Journal股东会上,98岁的芒格表示“阿里巴巴是让我感到舒适的投资机会”。截至去年末,芒格持有602060股阿里股票,买入成本估算约为1.09亿美元,但是,如今108美元的股价意味着芒格浮亏约40%。 查理·芒格去年高盛、高瓴、淡马锡等均先后卖出甚至清仓阿里巴巴股份。而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则选择增持,幅度达到29%。为提振股价,阿里方面表示股票回购计划仍然推进中。2020年12月28日,阿里巴巴董事会授权回购10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2021年8月3日,阿里巴巴公布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时,宣布将股份回购计划从100亿美元扩大至150亿美元,这也是阿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回购计划。阿里值不值得增持,需要要看三个方面:第一,在国内商业板块中,阿里的新业务能否得到爆发式增长。在2月23日,有消息爆出,阿里计划大举进入“自营电商”,以自营模式对抗京东的“品质电商”。这不失为电商板块重获高增长的路径之一,但面对的必然是毛利率下降。第二,在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板块,是否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次财报中,云计算增长20%,而且在连续亏损近十年之后,阿里云连续第三个季度获得正收益。这显然是阿里未来重要的发力空间。另外,除了云计算,在大数据、2B端的产业互联网以及芯片的研发等等领域,同样是阿里需要重视的长期机会点。第三,就是前文所分析的“海外业务”。在巨量投入的同时,海外业务更需要阿里清晰的定位以及独特的模式优势打赢一众国内外竞争对手。所以,阿里的机会点,短期希望在于国内商业,中期希望在于海外业务,而长期的希望则在于高科技板块。04阿里进入U型通道笔者认为,当下的阿里,进入了一个U型通道的底部,这个U的底部会有多长的时间跨度,需要阿里更加高明的全新业务布局和战略规划。在此次的电话会议上,阿里的几位高层多次提及一个词,“多引擎”。多引擎业务,可以视作阿里去年12月推行的“多元化治理”的一项愿景:在各个业务领域用更清晰的战略蓝图、更敏捷的组织面向未来。张勇说“希望通过更多新型治理方式的探索,始终用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来驱动先进生产力的释放,用组织的创新去驱动业务的创新。”但是,实际的财务数据需要阿里面对现实而不是自圆其说,以漂亮的概念和冠冕堂皇的逻辑解释描绘阿里的明天毫无意义。当下的阿里需要更加严酷、谨慎、理智的自我审视,未来三到五年之内,去伪存真之后,真正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个方向上?来源:联商网
  •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专家解读

    热点聚焦 2022-02-28
    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围绕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网民规模及结构、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安全状况等六个方面,力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展现,综合反映2021年我国互联网发展总体情况。 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进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信息通信行业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为推动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CNNIC发布的第49次《报告》显示,我国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信息通信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新动能。移动电话基站数保持增长,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996万个,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总数为142.5万个,全年新增5G基站数达到65.4万个。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中有增,5G用户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21年12月,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43亿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3.55亿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稳步增长,千兆用户数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12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36亿户,比上年末净增5224万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3456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816万户。二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稳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入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外网建设,工业企业推进内网改造升级,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建成并稳定运行;平台体系纵深范围不断扩大,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家,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数据汇聚赋能初见成效,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已形成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体系化布局;安全体系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威胁监测和信息通报处置不断强化。“5G+工业互联网”加快构建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相关单位借鉴已发布的两批“5G+工业互联网”二十个典型场景和十个重点行业应用实践,紧扣行业领域特点需求,挖掘更多应用场景,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已在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等行业取得显著应用成效,在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数字政府建设发展加速,助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益民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1年,随着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效逐步显现,我国网上政务服务发展已由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单向服务阶段,开始迈向以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为特征的整体服务阶段。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正在成为创新行政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一是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到政府治理过程,全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稳步开展,政务服务平台、监督平台和全国信用体系已经形成。数字政府建设成为实现政务数字化转型,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创新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苏“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上海“一网通办”改革等发展模式,有效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烦等问题,驱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由点到面、由浅及深加快发展。二是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成为我国现阶段数字政府建设的典型特征。我国各省市积极探索,通过构建普惠均等、便民高效、智能精准的政务服务“一张网”,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初心,聚焦网上办事的堵点难点和“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在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努力书写便民利企的民生答卷。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过10亿人,其中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4亿人,总使用量368.2亿人次,为地方部门提供身份认证核验服务29亿余次,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三是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持续发挥,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营商环境提质提标。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的部署要求,2021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助企纾困服务专区”,汇集地方和部门相关助企纾困政策1262条,各端累计接入办事服务1154项并持续丰富完善,推动助企纾困政策对企业的精准化匹配、个性化推送、一站式办理,形成助企纾困政策查询、办理、反馈、完善的管理闭环,推动各类办事服务好办易办,让企业更快速、更便捷、更精准地享受政策,直达办事服务,受到企业和群众普遍欢迎。 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呈现新特点,网络保护机制逐步建立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表示,随着互联网在未成年群体中的高度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当代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社交、娱乐工具,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CNNIC第49次《报告》以专题形式重点关注了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相关情况,并发现以下三方面主要特点:一是城乡差异方面,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基本拉平。我国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0%,农村为94.7%,目前已基本一致。但在互联网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方面,城乡未成年人的应用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城镇未成年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新闻、购物等社会属性较强的应用比例明显较高,而农村未成年网民则更偏好于使用短视频、动画或漫画等休闲娱乐应用。二是上网设备方面,新型智能终端在未成年群体中迅速普及。手机作为当前未成年人的首要上网设备,在该群体中的拥有比例已达65.0%。此外,智能手表作为新型智能终端的代表性产品,其在未成年网民中的拥有比例也已达到25.3%。随着智能设备、5G等相关产业日趋成熟,智能手表、智能台灯等新型智能设备在未成年人中迅速普及。三是权益保护方面,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提升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水平。国务院于2021年9月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要求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落实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保护责任。此外,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下一步,仍需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
  • 快手付费全景视频项目已经上线!

    热点聚焦 2022-02-25
    快手还将开展付费全景视频推广激励活动,为全景视频创作者提供每月亿量级的流量扶持。创作者只要成功开通活动并发布付费全景视频,即可获得10W播放量的流量代金券。2月24日消息,近日,快手宣布正式支持付费全景视频,用户观看全景视频作品片花后可选择下单购买正片,从而鼓励全景视频创作者在快手继续发挥创作热情,生产更多优质的全景视频并获得变现回报。据悉,快手还将开展付费全景视频推广激励活动,为全景视频创作者提供每月亿量级的流量扶持。创作者只要成功开通活动并发布付费全景视频,即可获得10W播放量的流量代金券,之后每新增一条作品,还可额外获得1张5W播放量流量券。在快手平台的大力扶持与流量推广下,第一批付费全景视频作品已经入驻快手,内容覆盖摄影、风景、游戏、运动等多个垂类。其中,“元宇宙幻想家”的作品《北国雪色》呈现了加拿大雪中的小山村和温哥华海港,带领用户沉浸式观赏北国雪景;“终极元宇宙”则带来VR跆拳道教学、VR篮球教学、VR瑜伽教学系列,用户可以360度全景观看每一个动作指导。此外,北京意境技术的《切尔诺贝利》系列、零号空间VR影院的《海底生物总动员》等众多优质全景视频作品也开通付费,为全景视频创作者们拓宽了变现渠道,助力其打通新的商业化变现道路,实现在快手内容创作与营收变现的闭环。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国内短视频领域中第一家支持全景视频上传的平台,快手全景视频发展迅速。项目启动一年来,快手已经全面支持全景视频4K清晰度和全屏播放,拥有超过6000名全景视频内容创作者,累计作品数超过5万条,每周有超过4000万用户观看全景视频,周均播放量突破1亿次。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快手电商在杭州举办“快PICK”品牌、达人互动双选会。据介绍,“快手PICK”是快手电商为品牌与快手主播提供的双向沟通合作的线下活动,致力于为品牌和主播创造高效撮合渠道,助力快手电商生态各个角色成长。来源:卖家网
  • 唯品会2021年营收1171亿 年活跃用户数达9390万

    热点聚焦 2022-02-24
    2月23日晚,唯品会发布2021年财报数据。2021年,唯品会整体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全年活跃用户数较2020年同比增长12%,达9390万;GMV同比增长16%,达1915亿元(人民币,下同);总订单量同比增长14%,达7.9亿。受益于用户和ARPU的稳步增长,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5%,达1171亿元;Non-GAAP净利润超过60亿元。2021年第四季度,归属于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为14亿元,去年同期为24亿元。2021年全年,归属于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为47亿元,上年为59亿元。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战略性聚焦核心品牌和高价值客户,提升业务协同水平,重点强化我们作为领先的品牌折扣零售商的定位和价值。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定地执行好货战略,不断深化品牌合作,提升获客效率,持续用好货来吸引用户不断来访和购物,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核心品牌GMV贡献大幅提升2021年,唯品会围绕好货战略,专注于核心、头部品牌的合作运营,巩固核心竞争力。同时,唯品会激活并升级平台上的多重购物频道,更好地赋能品牌,丰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提升业务协同水平。针对平台用户对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追求,唯品会于2021年下半年开展超级大牌日活动,多个核心品牌实现了历史最高单日业绩。如斯凯奇(SKECHERS)超级大牌日活动当天卖出商品近25万件,平均每秒有3件商品被拍下。更多品牌伙伴拥抱唯品会,提供更多独有、价优好货。2021年唯品会核心品牌GMV贡献大幅提升,且增速超出公司整体水平。同时,唯品会通过大数据助力品牌创新设计、精准营销,提高平台商品流转效率。如唯品会和周生生定制的虎年商品,以卡通有趣的风格打造虎年的金饰,贴合年轻人喜好,在唯品会黄金手链的销量里长期排名第一。此外,唯品会不断提升渠道能力、完善供给端,迎合消费者的新兴需求。如针对国潮消费趋势,唯品会加强国货品牌运营,2021年“双十一”开幕24小时,平台上服装和美妆销售额TOP10中,国货品牌占据大部分席位;针对年轻用户对健康生活和科技体验的追求,唯品会持续丰富智能家电、保健膳食等品类的SKU,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借助更多好品牌和好商品,配合一体化的用户运营,唯品会整体的用户粘性和ARPU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改善。特别是核心SVIP用户的运营指标表现突出,2021年,唯品会核心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50%,其线上净交易额占比达36%。SVIP用户全年ARPU达到非SVIP的8倍左右,具有高复购率、高购买力、高留存率等特点。未来,唯品会将推动付费会员体系覆盖更多高价值消费者。破解服务痛点,客户问题24小时解决率达97%以上唯品会通过构建全方位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最佳购物体验。除了七天无理由退货,平台用户还可以享受极速退款、破损无忧、15天质量退、十天价保、满88元免运费等超值服务。同时,为破解网购消费者长期以来的退换货痛点,唯品会携手顺丰开展免费退换和上门换货服务,使得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商品退换,大幅提升了用户满意度;为给用户带来有温度的贴心服务,截至2021年,唯品会建立近2000人的专业客服团队,及时解决用户的诉求和建议,在24小时内解决客户问题比率达到97%以上。围绕平台的超级VIP等高价值核心用户,在提供全年自营商品免邮、免收退换运费、自营商品“折上9.5折”等增值服务的基础上,唯品会不断升级服务体验,在2021年,对超级VIP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直通更贴心更专业的人工客服。此举有效提升了高价值用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粘性。在品控方面,唯品会以用户为中心,坚持“正品十重保障”和“品控九条”,使商品源头有保障、流程严监控、售后保无忧。同时,唯品会布局了完整的检验体系,对平台上每个品牌进行常态化的抽检,检验商品频次和覆盖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准。投身公益与绿色低碳事业,ESG相关评级稳步提升 唯品会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持续深耕女性赋能、乡村振兴、互联网公益创新等板块,打造了唯爱妈妈、唯爱心公益计划、唯爱工坊等系列旗舰公益项目。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唯品会公益投入的资金累计已超过3.46亿元。作为一家长期致力于女性公益的互联网企业,唯品会持续探索“互联网+公益”的创新模式,赋能困境女性,打造专注服务困境单亲家庭的唯爱妈妈项目。唯爱妈妈项目已为5万个困境单亲家庭减负增能,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互助小组、成长课程等领域的服务。此外,唯品会以“唯爱心公益计划”作为纽带,为用户提供便捷多元的公益参与方式,搭建多元创新协作的端口,探索购物即可参与公益的“电商+公益“模式,实践“行小善,成大爱”, 打造一个共融有爱的平台。截至2021年12月,唯爱心公益计划已联合社会各界上线超过30个优质公益项目,超过1091万名会员参与,捐出超过156亿颗唯爱心。同时,唯品会积极追求可持续发展,ESG相关评级得到稳步提升。2021年,道琼斯发布的2020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估显示,唯品会在“包装”、“隐私保护”等多项议题上,在全球零售行业中保持领先;同年,唯品会在MSCI ESG评级提升至A。在环境责任方面,唯品会坚持走绿色电商道路,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办公、仓储、包装、运输的运营全生命周期中,持续减少碳足迹。同时发挥平台型企业作用,注重对供应链环境责任的关注,带动价值链履行环境责任水平持续提升。《“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和核心使命。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唯品会将继续围绕好货战略,吸引更多品牌提供好货,持续优化运营能力,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