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国医疗电商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为医疗电商新零售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热点聚焦 2022-09-01
    随着用户在线购药习惯的养成和购买处方药的数量增长,其对院外药事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显现。院外药事服务对多种疾病管理具有积极的效果,屡获政策支持,从政策支持探索到规范管理,再到形成专家共识,院外药事服务或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艾媒咨询近期发布《2022-2023年中国医疗电商行业大数据及标杆企业分析报告》2021年中国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达到2096亿元,在疫情期间,医药电商有效解决了消费者的用药需求,销售额快速上升。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优化,以及行业监管的完善,消费者将逐渐选择购药更加便捷的医疗电商,预计2025年中国医疗电商直报企业销售额达2993亿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9641亿元,同比增长18.8%,接近全球医疗器械增速的4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预计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总量将突破万亿元,2025年将突破1.6万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海外疫情的蔓延为国内公司创造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机会,疫情拓宽了国内公司海外自主品牌的销售通路,使国内公司有机会建立起了长期持续的海外业务关系。  中国家用医疗器械电商行业发展现状:销售排行  数据显示,在2021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的天猫销售排行榜中,康复护理类器械排名第一,家用监测类和呼吸健康类器械分别位居第2、第3;在2021年的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天猫销售排行榜中,销售增长率排名第一的是检测试纸。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检自查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各类疾病检测试纸的销售额不断增加。       中国医药电商企业竞争情报案例:京东健康(股价趋势)  京东健康股价曾达创历史新高的195元/股,但随后便陷入长期的震荡走跌,至今跌幅达到74%。根据京东健康发布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的营业收入达306.8亿元,同比增58.3%,但净利润亏损10.7亿元。2020年同期,京东健康净利润亏损172.3亿元。  中国医药电商企业竞争情报案例:京东健康(舆情监测)中国医疗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发展空间大  院外药事务需求显现  疫情造成的空间隔离,加大了患者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同样也提升了院外药事务的需求。并且随着用户在线购药习惯的养成,尤其是购买处方药的数量增长,其对院外药事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显现。院外药事服务确实能突破空间限制,为患者带来便捷。近几年来,大量研究也聚焦于院外药事服务实际价值,证实了其对多种疾病管理的积极效果。同时,院外药事务屡获政策支持,从政策支持探索到规范管理,再到形成专家共识,院外药事服务或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空间广阔  呼吸、血糖,感控三条业务赛道有市场空间大且国内渗透率低。海外疫情的蔓延创造了历史机遇以开拓海外市场。疫情拓宽了公司海外自主品牌的销售通路,使公司有机会建立起了长期持续的海外业务关系。中国医疗电商行业发展趋势:新零售模式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医疗电商新零售发展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消费者渴望更便捷、安全地获得医疗产品;二是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为医疗电商新零售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国家相关政策为医疗电商新零售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疗企业探索新零售的创新模式,进行多样性的跨界合作。来源:艾媒网
  • 直播带货破亿网红主播能分到多少?如何交税?专业人士解答

    热点聚焦 2021-10-22
    近日,河南郑州金水区税务局运用大数据,实现信息系统自动提取数据,追征一名网红的662.44万元税款收入国库的消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和关注。原来网红直播带货的收入这么多,单税款就缴纳了这么多,可以预想,他收入有多高。如今,双11购物盛会已经开启。那么,网红直播带货收入分成怎样计算,并且税务是如何缴纳的呢?对此,有专业认识给出了答案。据界面新闻报道,据淘数据,10月20日当天,淘宝平台共计有约1.4万场直播开播。其中,李佳琦Austin、薇娅viya两名主播“双十一”首场直播销售额分别达到约121.3亿元、80.7亿元,观看人数均在2亿以上。据东吴证券分析,从产业链来看,直播带货的分成模式为固 定坑费+佣金,佣金按照GMV (网站成交额) *-定比例 ( 10%-50% )收取。以“薇娅”直播带货梦洁股份产品为例,2019年、2020年,梦洁股份和谦寻文化旗下主播“薇娅”分别合作3次、4次(1次直播结算数据未知),累计销售金额分别达到469.25万元、812.12万元。2019年3次直播、2020年前3次直播,梦洁股份分别支付费用104.22万元、213.24万元。单品佣金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网红主播们要如何交税?目前,根据雇佣和运营形式不同,网络主播的“交税路径”主要有两种。一、网络主播独立运营;主播通过抽成或定额摊位费,向平台或者商家收费。如果主播已经进行工商登记为个体工商户,或者与平台和商家达成合作,,需主播自行缴纳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二、主播如是平台或商家直接聘请,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约定固定或者保底加提成的薪资,为主播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有平台或者商家负责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C),2021年上半年,中国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3.84亿,占直播用户规模的约60%,占网民整体的38%。在《2020年直播电商主播指数榜单(TOP100)》中,2020年抖音、快手和淘宝三个平TOP100主播中,薇娅Viya、李佳琦 Austin、Tmor小小疯和赵四(尼古拉斯)等5名“网红”主播累计销售额破百亿。来源:艾瑞网
  • 三只松鼠“瘦身”谋转型,计划年底将砍掉300个SKU

    热点聚焦 2020-10-20
    在加码婴童、宠物等细分领域半年后,三只松鼠开始“动刀”SKU。10月19日,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只松鼠今年年底将砍掉300个SKU。这也是三只松鼠首次将SKU缩减一半。创立8年,作为“线上休闲零食一哥”,三只松鼠依靠收割线上流量红利,于2019年实现了百亿营收,但这并非终点。三只松鼠还计划从“全品类品牌”转型为“坚果果干+精选零食”品牌,回归“坚果+果干”核心。不过, “减肥”后的三只松鼠还能肉搏休闲零食市场吗?砍300个SKU三只松鼠创立8年来,首次将SKU缩减一半。10月19日,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只松鼠今年年底将砍掉300个SKU,而此次砍掉的SKU主要表现为销量未达预期以及投入产出比不高等。同时,三只松鼠未来计划从全品类品牌转型为“坚果果干+精选零食”品牌。目前,三只松鼠已经形成了以坚果、果干、烘焙、肉制品为核心品类的多品类休闲食品组合,并拥有包括碧根果、每日坚果在内的大单品,SKU接近600款。“不同于以往每年三只松鼠都会进行的产品淘汰,今年的产品瘦身意味着需要打破全品类零食的定位,回归到坚果的品牌。”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称。好不容易打造的全品类,三只松鼠缘何“自断臂膀”?在业内人士看来,表面上,三只松鼠拥有多品类单品是一件非常光鲜的事,但品类扩张意味着与更多的产品企业以及工厂合作,如此庞杂的门类,稍不做好管理,不仅衔接效率低下,质量也容易产生非常规波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三只松鼠共拥有420家供应商,较2016年增加120家,主要来自新品类的拓展。北京商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三只松鼠”关键词,显示的相关投诉量为655条,其中已回复649条,已完成535条,中间不乏食品变质、在食品中吃出异物等产品质量相关的问题。事实上,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也意识到了上述问题。章燎原指出,以往的经验表明,三只松鼠更擅长,或者更有胜算的是将已经经过市场验证过的产品进行升级再反收割。不是做“从无到有的基础研究”,而是在成本、体验和效率等各个方面,做到新的改造、新的优化、新的升级。瘦身后,三只松鼠需要脚踏实地,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大程度的领先,而不是一味盲目追求上新。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三只松鼠经营策略的思路不明确,还在持续调整适应中。原本三只松鼠为了上市进行大规模扩张,但上市之后又因为这些新项目短期内缺乏商业基础,无法体现为业绩表现,再次被砍掉。转型“拉抽屉”与“瘦身”产品SKU不同的是,章燎原称,未来三只松鼠将拓展更多的细分领域。2012年,三只松鼠创立之初,更多被定义为坚果品牌。随着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三只松鼠显然不甘心做只“只吃坚果”的松鼠。2014年后,随着三只松鼠品类不断延展,坚果占比不断下降,三只松鼠已成为全品类的零食品牌。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三只松鼠的坚果品类营收占比由87%下降至52.97%,零食营收由0.92%上升至35.8%。干果、果干、花茶、礼盒和其他品类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动。但扩张全品类给三只松鼠带来的却是利润缩水的隐忧。2019年业绩显示,三只松鼠营收达到101.94亿元,同比增长45.61%;营业利润3.11亿元,同比减少21.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0亿元,同比减少17.80%。在全品类发展中没尝到甜头,三只松鼠又将触角伸向了休闲食品以外的领域。今年4月三只松鼠新增了四个子品牌:小鹿蓝蓝、养了个毛孩、铁功基、喜小雀,分别对应四个细分市场。而这4个子品牌,除铁功基仍为休闲食品企业外,其余3个子品牌还包含婴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母婴服务以及宠物用品、宠物食品、工艺礼品、床上用品等新领域。然而,如今三只松鼠又计划从“全品类品牌”转型为“坚果果干+精选零食”品牌。章燎原表示,未来,希望三只松鼠能成为拥有以坚果为中心的多品牌的食品品牌。沈萌认为,从坚果起家到全品类再到聚焦坚果,三只松鼠反复“拉抽屉”的行为背后是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缺少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如此反复地调整产品品类发展战略,不仅造成了前期成本投入的损失,也给未来产品战略布局增添更多不确定性,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不过,在三只松鼠方面看来,扩充子品牌是为了丰富产品矩阵,实现更广泛的消费触达,填补国内行业头部品牌缺失的市场空白,为细分领域消费人群提供更多更优选择,而砍掉部分SKU是出于瘦身增肌的需要,两者并不相悖。“一哥”的烦恼频繁“转身”的背后,也折射出三只松鼠作为“线上休闲零食一哥”的担忧。业内人士认为,伴随互联网红利正在消失,线上品牌更加容易诞生,但由于线上的流量壁垒正在减弱,建立线下的壁垒就变得十分必要。在章燎原看来,线上是“0”到“1”,而线下是可以帮助品牌从“1”做到“10”。作为依靠电商起家的品牌,三只松鼠曾被质疑渠道“瘸腿”。数据显示,三只松鼠在天猫和京东两大平台上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80%以上。2019年,三只松鼠线上营收88亿元,占比达到87%。相比之下,良品铺子2019年线上营收37亿元,占全渠道销售额的48%。洽洽食品2019年线上渠道营收4.8亿元,占比10%。从线上看,前三大龙头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规模领先,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1%、5.7%、4.7%。虽然在线上“吃香”,但在线下,三只松鼠却是后来者。在线下市场中,洽洽、来伊份等传统休闲食品企业具有先发优势。而直至2016年9月,三只松鼠才开启了线下第一家投食店,截至2019底,三只松鼠共开设108家投食店。时隔两年,三只松鼠再次加码线下,开设了第一家联盟小店——“松鼠小店”。截至2019底,三只松鼠共开设278家。这与未来目标开设1000家直营店和10000家联盟小店尚存一定距离。“流量下滑成为三只松鼠亟需解决的问题。”快消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称,三只松鼠需要借助一些新的传播手段,整体由流量思维,向用户价值思维转型。除了上述问题,三只松鼠也正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不仅前有良品铺子敲钟上市,后有百草味“卖身”百事。“三只松鼠本身作为一个零食电商缺乏足够的概念热度。而扩张还是收缩,是依赖三只松鼠高管对市场发展变化作出的判断,同时也受其他非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沈萌进一步分析称,未来,三只松鼠尚需在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文章来源:联商网
  • 阿里巴巴拟280亿港元控股高鑫零售72%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热点聚焦 2020-10-19
    10月19日消息, 阿里巴巴集团今日宣布,拟投入280亿港元(约36亿美元),直接和间接共持有高鑫零售72%股份,成为控股股东。这也意味着,中国最大商超卖场数字化再提速,整个商超零售业将迎来下一个数字化发展的风口。2017年11月,基于对新零售共同的信念和认知,高鑫零售与阿里巴巴牵手。此举带动了中国商业零售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的一次系统性升级。借力阿里巴巴的数字生态系统,推进门店数字化,并将新零售解决方案应用于高鑫门店,包括线上线下一体化、现代物流及个性化的消费者体验。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与高鑫零售合作最初的设想,今天全都变成了现实: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和欧尚超市484家门店已经全面实现在线化,并接入饿了么、淘鲜达和天猫超市共享库存业务。所有门店都提供门店5公里范围内1小时达配送,其中180家门店支持20公里范围内半日达服务。面向未来,尤其疫情过后,各行各业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充满巨大的机会。有过去三年探索和沉淀,阿里巴巴更加看好高鑫零售在这一轮机会中的潜力。阿里巴巴方面同时说,“我们要一起继续去创造新的模式、新的市场,创造性地去挖掘和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而且我们要把过程中的积累、经验变为整个行业的能力,这更是我们的责任。”高鑫零售在2020年半年报中指出,消费者线上消费心智加速养成,生鲜到家业务稳步攀升。截至2020年6月30日,阿里巴巴提供的新零售解决方案,拉动门店同店销售额5.7%增长,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16.8%,并为高鑫零售带来近5000万用户,活跃用户接近1300万。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和高鑫零售在商超卖场新零售上的数字化经验,已经开放给三江购物、新华都、中百、卜蜂莲花、绿地优选等线下商超,帮助全国50余家商超零售品牌推进数字化改造。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6月份发布的《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报告显示,受益于阿里巴巴旗下淘鲜达数字化门店解决方案,大润发、绿地、联华等龙头超市提前加速进入业绩增长快车道。百强商超2019年线上销售额接近50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超过三成商超已经实现到家服务。文章来源:艾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