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车祸 国内的无人车在规划怎样的未来?

    热点聚焦 2016-07-07
    近日,特斯拉Model S因自动驾驶功能引发的车祸事件被曝光。事情虽然发生在五月份,但由于这是特斯拉发布Autopilot功能以来的首起致命车祸,无人驾驶的相关话题随后被推上风口浪尖。在无人驾驶技术安全性被热议的同时,7月3日,百度宣布与乌镇旅游达成合作,双方将推动在乌镇景区道路上实现最高级别的无人驾驶。7月6日,北汽集团宣布与辽宁盘锦红海滩景区战略合作,将无人驾驶汽车正式推向商用。相比于特斯拉提供Autopilot辅助驾驶功能而言,国内的无人驾驶厂商更加激进,他们推向商用的是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似乎领先于美国。然而,业内人士认为,百度、北汽最先在景区运行无人驾驶,依然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距离真正全天候全工况条件下的无人车普及时代甚远。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在识别和传感技术上并不能达到绝对的安全可靠,成本也非常之高,只有当这两点被解决之后,真正的无人驾驶时代才会到来。无人车进景区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商业模式2015年12月14日,在宣布完成首次路测的4天后,百度正式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负责百度商业产品与技术体系的高级副总裁王劲兼职出任总经理。王劲随后表示,百度的无人车项目将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百度内部不愿具名的人士也曾称,百度无人车研发晚于谷歌,但商业变现的进展上,百度会比谷歌更早一步。半年之后的今年5月,百度跟芜湖市签订合作协议,将在芜湖建设“全无人驾驶汽车运营区域”。7月3日,百度又与乌镇旅游达成合作,将在乌镇景区的公共道路进行日常化运营。按照规划,百度接下来还将与全国十几座城市达成无人车商用落地合作。有此打算的并非只有百度一家,北汽不仅是想在景区的道路上运营无人车,还计划以出售车票的方式赚钱。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期间,北汽正式对公众展示其无人驾驶汽车。北汽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当时就透露,正在跟地方政府合作,将无人车投入运营。7月6日,北汽集团和辽宁盘锦市政府签署协议,在红海滩景区落地无人车项目。最快到今年9月,游客将能够在红海滩景区北部22公里的线路上乘坐北汽无人摆渡车。据荣辉介绍,首批投入的20辆无人车是拆除了方向盘的电动汽车,有4座的小客车,也有20座以上的中巴车。而票价会与当地物价局和景区管委会等多个机构协商后决定。“既然是商业化,双方肯定是都要挣钱的”,荣辉预计,景区无人车项目今年将会保持在“微盈”或者“微亏”水平。其实,将无人车放到景区中运营,被业内人士视作在目前技术水平下最好的商业变现手段。清华大学教授邓志东认为,无人车辆的传感和识别系统达不到绝对安全可靠,就只能在限定的区域,限定的路线运行。从2009年开始,邓志东带领的团队在无人驾驶领域已经进行了7年的研发,他们的无人车早已投入路测。“在景区这种限定区域,高精地图和路况数据都便于获取;景区路况比较单一,人流车流都比较稀少,对车辆识别和检测的要求都不会太高”,邓志东说。以北汽在红海滩投入的无人车为例,因为景区道路条件良好,人车分流,将投入运营的无人车既不会安装高精度地图,也不会安装激光雷达。“技术越简单,安全性就会越高,成本也会更低”。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或许得10年后实现在北汽的发布会上,有媒体记者问荣辉:特斯拉已经出了车祸,无人驾驶汽车能安全吗?在特斯拉车祸的新闻曝光之后,无人车还安不安全似乎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一位汽车工程师告诉新浪科技,他所在的几个交流群里对无人驾驶技术的讨论持续了几天。因为是第一次完全依赖自动驾驶而造成的伤亡事件,很多人对无人驾驶技术刚刚萌生的信心又开始动摇。其实,不管是依靠高精度地图和激光雷达,还是依靠摄像头提供视觉识别和传感器实现的无人驾驶,普及的一天都不会很快到来。特斯拉的车祸是一记警钟,无人驾驶技术还不是绝对安全可靠,邓志东认为,“人类水平的环境感知技术目前尚未成熟,现阶段的产品还仅仅是辅助驾驶或人机共驾,未到完全自主驾驶的L4级,人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去看DVD”。“虽然技术还存在缺陷,然而,相对于人类驾驶员的致命车祸发生率,特斯拉的Autopilot功能还是会降低很多”。作为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研究者,邓志东显然不希望这样的事件影响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无人车进入景区,更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对目前而言是很重要的一步。“目前这个阶段无需过度考虑设备成本的问题,但商业化必须朝降低成本的方向走”,邓志东说。无人车要想普及,首先要解决的是成本高企问题。因为激光雷达和各类传感设备的高售价,无人驾驶取代人类司机现在还不经济。此前,王劲透露,百度无人车的一个激光雷达成本约为50万,而他们最希望几年后激光雷达的价格下降到3000美元。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数据收集处理。高精度地图和精准导航都需要庞大的数据库支撑;除此之外,不同行车条件遇到的不同物体和不同状况也需要数据收集并建模。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保证传感器更加可靠,视觉检测能力更强。“解决这些问题,是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机遇与挑战”,邓志东说。“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难题,实现最高级别的无人驾驶,乐观估算的时间段是在2026-2030年间,悲观点就不好说了”,随后邓志东又补充一句,“但我是乐观派”。相关背景今年5月7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了首起自动驾驶致死车祸。一名特斯拉Model S用户开启自动驾驶功能后,在路口与一辆卡车相撞,并导致死亡。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九天,特斯拉就上报了该事故。美国汽车监管部门正在对特斯拉Model S的自动驾驶功能进行调查,若证实确实存在安全问题,将对该车型进行召回。传特斯拉方面也在紧急修复Autopilot驾驶系统,或许将很快向车主推送软件升级。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中国成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 已现高端产业低端化倾向

    热点聚焦 2016-07-07
    7月6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在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在该展会举行的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在高峰论坛上发布《中国机器人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3-2015年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5年,中国市场共销售了68459台机器人,比上年增长30.3%,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超过欧洲总和。不过,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在论坛上提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倾向,已出现过热现象,应避免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数据:36%中国机器人从事汽车行业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共销售了68459台机器人,比上年增长30.3%,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已超过欧洲总和。从机器人类别来看,中国市场销售的多关节机器人比重最大,同比增长71.7%;国产坐标机器人销量第一,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尽管中国市场上的多关节机器人以外资品牌为主,但国产占比正在上升。在应用领域,搬运与上下料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首要市场,占比43.8%,此类机器人也是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驱动力,增速达到90%;焊接与仟焊机器人、装配与拆卸机器人排在应用市场的二、三位。从应用行业看,汽车行业仍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首要应用行业,有36.8%的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行业“干活”,且主要以外资品牌的机器人为主;国产机器人多用于量大面广的金属产品制造业。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供应商集团主席安德烈亚斯保尔博士表示,根据2000-2015年各国机器人联合会数据,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排机器人销售前五名国家,销售市场占全球机器人75%。中国之所以市场最大,主要是中国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非常大。专家:避免一哄而上恶性竞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机器人产业已成为现代科技创新和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工业化水平的一个焦点。从2014年起,中国相继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发展纲要中把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到优先发展的领域,推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中国发布的2016-2020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促进了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在2013年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销售大国,当年销售量达6.6万台,且涌现出一批新型机器人企业。不过在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给中国机器人产业“浇了点凉水”:目前中国已经有40多个机器人园区,而上规模的机器人企业超过800家,已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倾向,说明机器人行业已出现过热现象。要避免这种倾向,需要企业在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范围上不断创新,避免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比如心灵手巧、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符合老龄化社会需求的手术机器人、助老助残机器人的潜力都非常大,专注于语音识别、语音处理的机器人在未来几年也有望取得新的突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森第则向澎湃新闻记者开具了一份“未来最容易找到工作的机器人”清单:可以从事水下探测、焊接、排爆、救援工作的机器人,还有家政服务、医疗服务领域的钟点工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类人机器人都被专家看好。朱森第还认为,无人机快递邮包、无人驾驶汽车快递将来也会是非常受欢迎的机器人工种岗位。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连个网就算智能了,智能产品市场到底有多少是泡沫?

    热点聚焦 2016-06-08
    摘要: 现在的创业公司似乎随随便便就能造出一款智能XX,所谓智能产品,也不过是传统产品加上WiFi,配个时不时抽风的App,大多并没有帮助用户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事,反而在制造麻烦。现在,假设你是产品经理,你认为下面哪一款才是真正有市场潜力的靠谱智能产品?A) 能够跟踪监测你一天喝了多少水的水壶。B) 能够跟踪监测你的狗(对是你的狗)一天喝了多少水的碗。C) 能够随时提醒你别落下自己的伞的智能伞。D) 能够提醒女生什么时候该换棉条的智能棉条。MyFlow智能棉条($49,棉条独立销售) 。蓝牙装置与myFlow棉条连接,在手机上的专用应用实时更新数据。其实我要告诉你,这四种“智能产品”的点子都已经名花有主了,有的已经成为创业公司正在开发的产品,有的已经准备就绪投放市场。技术的确让我们的生活日益便利,许多以前所谓的难题现在动动手指就能搞定。但是,用脑子思考思考,你真的需要一只会自动提醒你鸡蛋没了、鸡蛋坏了或者不新鲜了的蛋托吗?可惜,现在大量的创业公司都把一时兴起作为创业的想法,似乎随随便便就能造出“世界上第一款智能XX”,似乎身边的每一件东西都得连上WiFi、蓝牙才算是互联网时代的标配。这种趋势该由谁来背锅,是降低入行门槛的各大众筹网站,还是源源不断涌入科技业的风投资本?眼下,仿佛每件物品都能加上芯片和电池,再开发个app,硬生生地把习惯乃至常识转移到新的媒介。诚然,有些智能产品的确能够解决大问题。一个智能药盒能提醒老人准时吃药,一只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EpiPen能在病人陷入休克的时候救人一命。智能恒温器能帮你省钱,智能门铃能帮你提高家里的安全系数。但是,这些定价高昂的高新产品中,有许多着力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事儿。比如这么一句广告词,“记得使用牙线真心是难事一桩”。想象一下,以后每天早上起来,你的牙刷牙线都唱起歌儿发出提醒,那生活真是太美了。BrunoSmart垃圾桶($250) 。垃圾桶底部装有真空吸尘口,用户把垃圾扫到吸尘口即可把垃圾吸附到专门设计的垃圾袋里。对了,垃圾袋用光了的时候会自动发送提醒到手机上哦。Hexoskin智能衬衫($400) 衣物纤维上装有传感器,可检测用户的生理指标,可通过蓝牙捕捉并把数据传输到手机应用上。SKE Neo智能罐($200) 。在罐内装入食物,可自动分析成分,并把卡路里、碳水化合物等其他信息发送到你的手机上。Raden A22 Carry($295)。能把行李的重量数据发送到手机应用上。更讽刺的是,许多产品并没有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事,反而是在制造麻烦。我测试了许多产品,结果发现它们的功能并不如广告中宣传的那么美好。潜在的各位买家该当当心,是时候警惕这些一言不合就联网的年轻产品。在硬件真正升级、想法更接地气之前,请给你体内买买买的洪荒之力上上保险。我就曾经天真地买过一个智能蛋托,结果它跟我家的WiFi似乎八字不合。我足足花了十五分钟,才把蛋托和iPhone上对应的应用连接起来。这能干啥?平时帮我数数鸡蛋还剩几个。然而,当我早上拿出几个鸡蛋来做早饭的时候,我发现它的智能计数系统少数了一个。看来我除了炒蛋,还得把这货也炒鱿鱼了才行。把几只鸡蛋吃掉之后,我试着用Hidrate Spark来计算洗盘子用掉了多少水。在多次实验中,总有那么几次这个智能水壶完全不起作用,一个记录也没留下。那天,我还穿着一款叫OMSignal的智能运动内衣去上动感单车课程。45分钟的课程里,内衣记录下的运动时间是我实际锻炼时间的一半。原因在于,我穿的这件内衣是用来测试的样品,纤维内的传感器还不完善,不能完全跟上我的心跳变化。当然,那些公司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来解释那些小故障的发生,比如说公司起步还早,人手少钱更少,有限的条件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问题来了,他们到底有没有能力解决故障,或者说会不会去解决问题?难说。起码,和我一起做测评的小伙伴Geoffrey Fowler跟我深有同感,那些小毛病一直都存在,不时就冒出来作怪,从来未曾消失。别着急,我还没说到消息过剩的问题呢。智能牙刷、智能叉子、智能水杯,我花了不少时间来习惯隔一段时间就来一个提醒的生活。就算只是从客厅走到卧室,我的手机都会突然叫起来,只是因为我把那把125美元的Davek Alert智能雨伞落下了。过多的提醒消息恰恰是智能产品缺少真正的智能而带来的副作用。一个真正聪明的系统应该全盘考虑你确切的位置、天气、甚至是当天的安排再做出提醒,而不是一旦接收不到雨伞的信号就吓得鬼哭狼嚎。或许,像谷歌这样的公司的确有可能推出真正有人工智能的雨伞,但是一家专做“高端雨伞”的小公司?算了吧。所以,这些产品只是为了高科技的噱头而加入高科技吗?Davek的CEO Dave Kahng这么解释:“你不会因为一个后视摄像头而去买下一辆宝马。(但是)如果你想走在最前沿,用上世界上最好的雨伞,那么这项技术就必不可少了。”他说对了一点,那的确是把挺好用的伞。但是,引入了“智能”的产品不应该比它的前辈们用起来更麻烦。而且,所谓智能产品,并不就等于传统产品加上WiFi,以及时不时抽风的手机应用。Davek Alert智能雨伞($125)。能在你落下雨伞的时候向手机发出提醒,确保晴天雨天都不误事。Hidrate Spark($55) 。容量24盎司的智能水壶,随时提醒你补充水分。Quirky EggMinder($15) 。能连接WiFi的蛋托,随时提醒你蛋蛋的新鲜程度。就举那个智能棉条的例子,它推出的目标就是完全避免侧漏,并预防使用棉条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这些都是影响女性生活的切身问题,只是,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一个奇怪的蓝牙设备,让它接管我们身体的时刻变化?显然,智能棉条也少不了开发了专属的应用来实现提醒功能。但是别忘了,我们的身体、人类的感觉系统就有历史最悠久、功能最完善的传感技术。且慢,别急着误会我的意思。日常生活的一事一物当然需要创新。BrunoSmart的垃圾桶还算一个不错的产品,前提是它运行起来真能像广告打的那么有出息。一些智能产品制造商还开始打起餐桌的主意,比如硅谷很火的那个Juicero榨汁机。Juicero的CEO Doug Evans表示,“我们认为,用手机遥控榨汁机的开关并非必要功能。”当然,他还是认为我们的厨房需要一台700美元的榨汁机,虽说WiFi一段机器就不能运转了。重要的事情重复一遍:没WiFi,没果汁。Evans解释道,这是因为WiFi能够帮助机器根据具体原料决定怎样打出最好喝的果汁。不过,虽然吐槽了这么多,也可能我才是大错特错的那个。或许,那些联网的产品真的走在前头,能够推动创新发展。Genevieve Bell在英特尔工作,是一个未来主义者和人类学家,她就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她提醒我,大概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当时的科学家和企业都在创想日常用品连上电后会是什么情景。正是他们给我们创造了烤箱、冰箱和干衣机。Bell告诉我,“就像100年前的那些实验一样,(现在的)有一些产品将会出人意料地有意思。其中一些产品会一炮而红,改变世界。就跟当时一样,我们得做很多试验性的尝试。到哪儿去找那么多的理由和解释?我敢确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情景该和现在类似,(发展)势不可挡。”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在充满“实验”的21世纪其实是幸事,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见证变革的发生,见证着日常用品怎么互联并创造价值。但我还是得说,别让那些小发明、小创造夺走你自己记忆和感知的能力。毕竟,智能坐厕能连上蓝牙再告诉你的一切,难道你不应该早就自己感受到了吗?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四次德国工业4.0考察 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热点聚焦 2016-05-31
    近年来,工业4.0受到全球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帮助我国制造企业的企业家和高管更好地理解工业4.0,学习德国企业的优秀实践,连续组织了四次德国工业4.0考察,我们到底学什么?  除了三次参观汉诺威工业展之外,还考察了20多家不同类型的德国企业,包括全球五百强制造企业(奔驰、宝马、西门子、大众等)、行业领军制造企业(通快、Festo、Homag、Playmobil、WIKA等)、行业隐形冠军制造企业(施迈茨、纽卡特、迈科、Sigel等)、工业软件企业(SAP、MPDV、abas、Seeburger等)、软件实施服务商(SYCOR)、质量检测与认证服务机构(TUV SUD)、供应链平台运营商(SupplyOn)和实验室(SAP未来工厂实验室)。每次带队考察,我自己也会有很大收获。  工业4.0还是一个“将来时”。除了我国少数几家过度宣传的企业给自己贴上了工业4.0标签之外,其它国家还没有哪个企业宣称自己已经实现工业4.0。预计到2030年起,才会有最优秀的制造企业开始步入工业4.0。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那么,到德国考察工业4.0,究竟考察什么?学什么呢?  1、学习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我们在德国看到了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并联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增材制造与切削加工结合在一台设备的混合制造、增材制造技术与工程仿真和拓扑优化技术结合等主流趋势,以及RFID、AGV、自动化立体仓库、机器视觉、虚实融合、个性化定制、预防性维修维护、增强型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是实现工业4.0的支撑技术。工业4.0的实现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果。德国企业不是盲目地追求自动化、无人化,而是追求人机协作;常规的固化工作可以由机器人替代,需要处理异常,以及灵活性的工作还是由人完成;追求柔性的自动化,而不是刚性的自动化。  2、学习德国企业专注的定位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们考察的很多企业是百年以上的家族企业。他们坚持不上市,专注于自己从事的领域,不断扩展生产规模,执着创新,做到全球领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比如通快集团在激光加工领域形成从激光器、激光设备、数控系统、自动上下料到CAM软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三维高速激光加工;  HOMAG(豪迈集团)是全球木工机械行业的成套设备领先企业,也是提供机电软一体化解决方案;Festo(费斯托)专注于气动技术和电驱动领域,还开发出仿生鸟等创新智能产品;施迈茨专注于真空技术,成为该领域的翘楚;abas软件则专注于为行业隐形冠军提供管理软件,通过平台化、可配置,支持移动应用和灵活的部署方式而赢得了众多德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信赖。  3、领略德国企业对工业4.0的探索与实践  SAP与Festo、博世等主流企业合作,建立了工业4.0的示范生产线。通过展示具有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的制造过程,将RFID数据采集、机器视觉、质量检测等技术与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应用,通过现场展示让我们感受到工业4.0时代制造模式的变化。  西门子安贝格工厂应用MES系统和RFID,实现了多种工控机产品的混线组装,对于人工工位,实现了防呆设计。SAP非常强调工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MPDV软件则强调MES平台在实现工业4.0中纵向集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MES4.0的理念;  TUV SUD非常强调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互联,以及解决工业安全问题;Seeburger则强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从而实现工业4.0的横向集成;而在欧洲最大的第三方供应链平台SupplyOn上,多家主机厂和众多零部件供应商可以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供应链协作,极大地提升了供应链协作效率。  4、学习德国制造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以人为本  我们考察的德国制造企业都根据产品的制造工艺,充分考虑了生产设备、检测中心、入厂和出厂物流仓库的合理布局,以及在制品中转库的合理设置,通过不同颜色的料箱表示下道工序的缺料情况,从而实现拉式生产,降低在制品库存,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同时,大量使用U型布局的生产或装配单元。Festo的组装设备实现了尺寸的标准化,便于灵活替换。在纽卡特,一个行星齿轮减速机的总装由一个工人在U型装配单元上完成,然后自己进行质量检验。对人的充分信任是基于工人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德国制造企业都是按工作时间发工资,没有一家企业是计件工资。  5、感悟德国工业的强盛之道  德国建立了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优秀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进入职业学院,成为高级的技师。奔驰汽车的高管都是来自自己的职业学院。我们考察的德国制造企业有学徒制度,师傅带徒弟。  德国在高端装备和工业自动化领域,有众多优秀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和群体优势。在考察过程中,我感觉到,不论是企业高层还是工人,他们的心态平和,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企业。我们此次去参观德国的管理软件实施商SYCOR,他们不仅展示出专业的实施服务方法论,而且非常强调真诚服务、微笑服务。  德国人信奉的准则是:最优秀的产品需要手工打造。因此,在高端定制的产品上,反而会有更多的手工制造工艺。德国企业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蓝色的天空下,在绿色的原野上,制造企业正在践行绿色制造。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借鉴之处。  考察德国企业,根本目的是帮助我国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借鉴德国制造企业的经验,少走弯路。在每次考察过程中,我们常常组织考察团成员之间的交流研讨,使企业家能够真正看明白、理解透,然后思考如何能够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