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挖掘大数据“钻石矿”?

    热点聚焦 2016-05-26
         中新社贵阳5月25日电 (记者 郭金超)有人将大数据比喻为“21世纪的钻石矿”。如何在新一轮信息化潮流中抢得先机,掘得富矿?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5日在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上发表致辞时,为此描绘出四大清晰路径。   路径一:大数据+工匠精神   在出席数博会前,李克强参观了贵州大数据成果展。“货车帮”负责人介绍说,他们通过搭建覆盖全国的货运信息平台,将170万货车司机和30万家货主实现供需网上对接,运用大数据使货车空驶率在去年降低6%,节约近500亿元人民币费用。 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传统运输业正在因大数据改变。”在数博会上,李克强向中外嘉宾讲述该事例说道。他表示,这说明新的业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发展而产生,而这些又在改造传统产业。   李克强指出,如果我们把亿卓智库以大数据新业态代表的创新理念和传统行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使新旧动能融合发展,将有力推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发展,就会使生产管理经营模式发生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促进新动能蓬勃发展、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打造中国经济“双引擎”,实现“双中高”。       路径二:发展共享经济   分享经济(或称共享经济)的概念在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今天李克强也将共享经济列为深挖大数据“钻石矿”的一大利器。   “信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共享,只要实现共享,数据就可以无限放大。”李克强从共享经济角度阐释了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看法。   李克强指出,共享经济不仅是在做加法,更是在做乘法,以此有效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实现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此外,共享经济的另一大特点是,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可受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从此角度,李克强谈及大数据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他指出,我们正在加快宽带中国建设,一定要填上城乡数字鸿沟,提速降费铺就更多信息高速公路。在此过程中也要加强对贫困地区扶持,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的差距。     路径三:政府发挥应有作用,打破“信息孤岛”、消除“数据烟囱”   在大数据“钻石矿”的挖掘中,政府应如何站位,如何作为,李克强在今天的致辞中亦给出鲜明答案。他强调,信息网络发展需要市场活力,政府也大有可为,要推动政府信息共享。   “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深藏闺中’是极大浪费。”在不久前的一次专题会上,李克强强调要消除信息“死角”,打破“信息孤岛”。   今天,李克强再次强调信息联通。他指出,在大数据发展中,政府要发挥应有作用,特别是打破一个个互不相连的“信息孤岛”、消除“数据烟囱”。   “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应向社会开放,而且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共建共享,可以提高政府监管效率、服务效率。”李克强说,使“互联网+”和政务结合,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             路径四:强化信息网络和数据安全,构建信息数据“安全网”   “信息网络和数字安全与风险是全球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李克强特别提到信息安全,强调构建信息数据的“安全网”。   在此前一天,李克强与出席数博会的业界知名中外企业家座谈时,多位与会者向李克强表达了对信息安全的关切。   在今天致辞中,李克强再次阐明此问题上中国政府的立场。他强调,中国政府将强化信息网络和数据安全,完善数据流动及监管,构建信息及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系统,这样才能着力推动信息开发,使之在安全权益方面得到保障,使知识产权保护得以加强。   “对信息滥用、侵犯隐私、网络诈骗、盗取商业秘密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打击清理,净化信息网络空间。”李克强强调。(完)
  • 波士顿咨询:中国制造离工业4.0有多远?

    热点聚焦 2016-05-25
    导读:工业4.0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热议话题。工业4.0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中国企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恰逢BCG在近期发布了工业4.0的专题研究报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工业4.0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热议话题,虽然大家都很关注这个话题,但大部分都停留在对热门词汇的讨论之中。例如最近这段时间大热的VR设备。是不是企业装备了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设备,或者掌握大数据分析能力就达到了工业4.0的水平?我们认为这还不够。        什么是工业4.0?    纵观历史,整个制造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家以前常说 的“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用机械动力替代了生物动力。第二个制造业重大变革是在上个世纪初以汽车业为代表,它除了以内燃机取代蒸汽机,同时还做到了大规模、高效率、流水线为特征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第三阶段的重大革命,是以计算机作为特征的自动化和IT革命。如今,我们迎来了第四波工业创新浪潮:工业4.0。    工业4.0会影响到制造业的各个板块,创造更深远的价值。例如,消费者都青睐定制化的产品,但是过去买汽车或者一些耐用消费品时,定制化很难做到。原因在于定制化传统上不适合大规模生产,也不适合于高效率生产。今天通过工业4.0技术,我们可以在高效和大规模生产前提下实现高度定制化,这对客户的价值创造非常大。    第二,工业4.0对企业投资方向也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今年的供给侧改革颁布之后,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去产能,去库存的挑战。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客户也会讲他最担心的就是今天投了一个工厂技术,却发现已经落后了,这会很麻烦。        第三个影响是生产网络的布局。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很多生产流程可以在远程实现。        具体来讲,工业4.0应该包含9项主要技术:第一是自动机器人;第二是增材制造,通俗的话说就是3D打印;第三是现实增强技术,比如热门的虚拟现实眼镜。第四是模拟技术,什么是模拟技术?举个例子,我们过去做研发的时候,很多时候一定要生产出实际产品才能进行测试,但是今天在模拟研发的状态下我们不需要这些现实的产品就可以进行试验。这项技术在今天的很多制造业中应用很广泛。    第五是水平和垂直系统整合,工业4.0不是你有几个机器人或几副虚拟现实的眼镜。更大的意义在于对整个价值链的横向整合,以及从用户界面到了最后的生产信息化架构,以及数据架构之间的打通和整合。    第六是工业物联网,举例而言,现在仓库里面会使用技术,叉车自动识别取货,自动送到需要的地方,而不需要人工驾驶。    第七是云计算。    第八是结合各种技术在一起的网络安全技术。    第九是大数据分析。    工业4.0的应用在什么地方?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我们怎么样通过工业4.0去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在中国一些设备陈旧的老组装厂,可以看到很多时候工人需要长期弯腰工作,而且因为零部件的安装方式导致他操作不顺手。通过机器人辅助生产,工人的操作环境就在人体工程学上实现了改善,从而提升了工人的劳动效率(见下图)。    第二个也是很典型的例子,如果有一台设备坏了,你怎样应对?比如家里的洗衣机坏了,你要打电话叫维修人员过来,他要先到现场看你的设备运行情况,看完才知道毛病在哪里,再回去订购零部件,安排维修的服务方案,然后再次上门为你服务。而在订购零部件的过程中,以及在诊断的过程中间,设备只能停工。但是如果通过数据的远程收集,及时将情况传递给供应商,进行远程诊断,不但停工时间会大大缩短,维修的效率也大大提升。     工业4.0的内核工业4.0的核心是什么,或者说它与前几次工业革命有何本质上的区别?我们认为上一次工业革命中更多的是某些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比如在汽车产业,原来的焊接工作现在由机器人来做。但是未来工业4.0是用新的技术,实现跨界整合。如何解释?在一个企业内部,这意味着技术可以将销售、生产、物流、采购、研发这些环节通过数据整合起来。现在的模式之下,企业内信息的传递是链条式的,销售把需求报给生产,生产制定出生产计划传递给采购,采购传递给供应商,这是链条式的结构。但是在工业4.0的模式之下,信息传递会成为一对多的结构,也就是说,销售的终端客户信息可以通过新的技术实时传递到生产,同时传递到采购,甚至传递到供应商,这样就能够让我们上游的职能部门,甚至上游一些合作伙伴很快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反应,而不需要一步一步地等待信息的传递。这也可以有效避免供应链往上逐层放大需求的“牛鞭效应”。    另外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纵向的整合。今天很多制造企业已经有MES、ERP等系统,但是问题是没有把它们完全打通。过去会遇到这些问题,就是交易完成了,但是数据没有留下来。比如客户买了一张机票,卖完就算了,但是这个客户是什么时候买的机票,行程从哪里到哪里的数据没有留下来。今天我们都知道这些数据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很大的意义。卖给客户机票,这仅仅是第一层客户界面,之后如何跟后台的运营和数据库打通,都是在工业4.0时代要考虑的问题。    工业4.0为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工业4.0对中国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制造业在中国的经济中举足轻重,不管经济怎么转型,为了实现就业,为了促使我们的经济健康地发展,制造业不可或缺。    最近几年中国制造业的增速有所放缓,主要的挑战有几个:第一是劳动力工资在不停上涨。第二是生产效率增长速度和成本增长速度不完全同步,最近几年稍有改善,过去几年原材料的上涨比生产效率的上涨快很多。第三是能源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对于统制造业,这个成本持续攀升。第四,货币虽然最近有些波动,但是从过去来看,人民币一直处于缓慢升值状态,这也不利于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企业。最后一点是我们的供应链效率非常低。一个农产品从农民地头走到餐桌上,每个环节都赚不了多少钱,但其实从地头到餐桌价钱已经涨了很多,背后的原因就是供应链环节多,效率低。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杠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    具体到中国企业来说,机遇在哪里?第一,工业4.0可以进一步强化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或者说重获成本优势,很多人认为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其在低端的制造业的优势会逐步消失。但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形成了非常强的工人队伍,这些中国制造业工人队伍素质非常高,像机器人的制造、传感器等等这样一些高端产品的制造上中国企业会有很多机会。    第二,中国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应该说是领先的,至少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落后,这一点也可以成为我们一个优势。    第三就是需求。今天中国广大消费者对定制化产品、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中国的消费者有个特点,他们需求变化的速度比西方国家快很多,比如在几年前可能很多消费者还是一种炫耀式的消费,一定要买品牌。但是今天很多年轻人穿衣服、买包不再坚持要求是名牌,而是有自己的个性。这一点对工业4.0和制造业企业来讲有很大的机会。最后是在满足我们对客户反应速度加快的需求过程中,提升我们供应链的效率。我们一直说中国企业跟很多海外企业比,我们除了成本优势之外,还有一个优势是在服务上,以及在生产上更高的灵活性,我们认为这些理念跟工业4.0是非常一致的,通过一些新的技术,如果能够巩固我们在客户服务、在灵活应对市场需求中的优势,应该对中国企业未来有很大助益。     应用工业4.0的挑战在应用工业4.0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也会遇到一些挑战。    首先是发展阶段的挑战,不同的企业在制造业的成熟程度上不一样。有些企业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已经进入了工业3.0的阶段。但是也有很多企业是高度依赖人工操作,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都不怎么理想。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就是不能生硬套用其他国家成熟的经验。举例来讲,今天成熟的物流经验是用射频技术,加上一个射频芯片,不用人工扫码,就能掌握一箱货品走到什么地方。但是有的企业今天条形码都没有,即使是先通过条形码建立初步的系统,也是很大的进步。所以结合不同的企业要考虑不同特点应对工业4.0,而不是照搬。第二是来自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创新挑战,发达国家主要的劣势是人口成本高,今天很多人工作被机器取代,而且在整个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提升之后,它们在效率和成本上会对中国制造形成冲击,中国企业在这一点上要迎头赶上。在工业4.0的某些领域,中国跟其他先进国家的差距并没有在传统制造业中那么大,我们有很多机会。    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组织和协作的挑战。我们不要错误地认为工业4.0仅仅是投资购买一些机器人和先进设备。工业4.0需要紧密的跨部门协作。这种协调机制很多企业还不是很成熟,或者说不规范。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挑战非常大。一方面,需要去除信息沟通的阻碍,让客户信息可以很快地反映到生产和采购上。另一方面,你的采购和生产还要对客户信息作出很快的反应,否则这些数据就失去了价值。我们有时候见到一种恶性循环,因为上游对前端信息反应慢,甚至忽视它,就会导致销售或者前端对数据的应用或者数据采集失去动力。我们遇到过现实的例子,大家有很好的终端给销售人员去录入它的终端信息、客户信息、销售信息,但是因为这些信息没有发挥作用,所以最终这些系统会形同虚设。    工业4.0是复杂的,全面变革的工作。企业不要把它看成是简单的一个生产自动化,也不要简单看成是一个IT项目。它不仅是给我们的生产带来一个挑战,而且同时要求我们在生产的组织方式上、在跟上下游客户的关系上要有一些新的理念。    举一个例子,几十年前大家谈供应链管理,大多数人谈的是要建几个仓库,运输路线怎么组织,怎么样做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但是这些年以来,特别是一些跨国企业谈到供应链管理,最大的挑战不是这些,因为这些问题随着新的社会分工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解决。我们今天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市场和运营的衔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市场变化非常快,一方面客户需求的变化很快,另一方面上游的原材料价格波动非常大,如果还是按照我们过去传统模式,生产还是按部就班,月初制定计划,雷打不动,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也很难应对上游的原材料价格波动。所以,很多企业也谈到在今天这个环境之下,供应链更多的是解决组织问题,解决内部人员的问题,解决沟通的问题。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到工业4.0变革的深刻性,它不只是技术上的变革,而是改变我们管理企业的方式,以及进行内部的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方式。    中国企业要想有效应对上述挑战,把工业4.0应用起来,还有两点提醒和注意。    一是还是要把基础的东西做好,在工业4.0这个问题上不是说新技术可以绕开制造业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譬如生产规范化、有效的设施维护、人员的技能水平等。不是说机器替代人就不需要员工的技术水平,而是要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在这个地方不要有错误的观念,认为可以绕开基础制造业。比如今天汽车行业很多课题都很热门,互联网汽车或者电动车等等,但是它并不等于说可以不造汽车了。    二是结合自身特点找到“抓手”。并不是每一个技术都适合于每一个企业,也不是每一个技术在任何阶段都适用。有些技术,比如机器人技术,虚拟技术在很多领域是不适用的。同时有一些技术在现在还不成熟,但是不等于将来不成熟;现在不适用,也不等于将来不适用。每个企业在确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动态地行动和优化。不要指望工业4.0一蹴而就,它不是一个IT系统,六个月或者一年就能上线,它一定是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 
  • 大数据如何推动金融业的商业变革?

    热点聚焦 2016-05-25
    商业无论是接受还是拒绝,中国金融业的大数据时代正在呼啸而至。据调查,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目前很多国内金融机构的数据量级已经达到100TB以上。而且,非结构化数据量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高数据强度的金融行业,这一发展激起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然而,要抓住这一机遇并非易事。我们系统梳理了大数据在全球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潜在应用、关键瓶颈及应对方案,旨在协助金融机构从价值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大数据,并在大数据迅速渗入金融业务各个层面的当下抓住发展机遇。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大数据引领金融机构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成就亿卓智库大数据的不仅是传统定义中的“三个V”,即数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种类(Variety)。对金融机构而言,更重要的是第四个V,即价值(Value)。大数据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金融机构财务相关指标的直接影响上,也体现在对商业模式变革的推动能力上,即不断引发传统金融机构的内嵌式变革。大数据从四个方面改变了金融机构传统的数据运作方式,从而实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这四个方面(“四个C”)包括:数据质量的兼容性(Compatibility)、数据运用的关联性(Connectedness)、数据分析的成本(Cost)以及数据价值的转化(Capitalization)。大数据推动银行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价值层面上数据技术与数据经济的发展是持续实现大数据价值的支撑。深度应用正在将传统IT从“后端”不断推向“前台”,而存量架构与创新模块的有效整合是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层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数据生态的发展演进有其显著的社会特征。作为其中的一员,金融机构在促进数据经济的发展上任重道远。为了驾驭大数据,国内金融机构要在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引入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视角,最终形成自上而下的内嵌式变革。其中的三个关键点(“TMT”)包括:团队(Team)、机制(Mechanism)和思维(Thinking)。大数据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国内目前常用的是“3V”定义,即数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种类(Variety)。虽然有着这样的定义,但人们从未停止讨论什么才是成就大数据的“关键节点”。人们热议的焦点之一是“到底多大才算是大数据?”其实这个问题在“量”的层面上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因为“量”的大小是相对于特定时期的技术处理和分析能力而言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10GB的数据需要当时计算能力一流的计算机处理几个小时,而这个量现在只是一台普通智能手机存储量的一半而已。在这个层面上颇具影响力的说法是,当“全量数据”取代了“样本数据”时,人们就拥有了大数据。海量的数据为银行的发展提升了价值另外一个成为讨论焦点的问题是,今天的海量数据都来源于何处。在商业环境中,企业过去最关注的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和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系统中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是由一个机构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到的数据,而且基本上都是结构化数据。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人机互动所产生的数据已经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数据来源,比如人们在互联网世界中留下的各种“数据足迹”。但所有这些都还不是构成“大量数据”的主体。“3V”的定义专注于对数据本身的特征进行描述。然而,是否是量级庞大、实时传输、格式多样的数据就是大数据?成就大数据的关键点在于“第四个V”,即价值(Value)。当量级庞大、实时传输、格式多样的全量数据通过某种手段得到利用并创造出商业价值,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商业模式的变革时,大数据才真正诞生。大数据运作如何推动金融业变革?多元化格式的数据已呈海量爆发,人类分析、利用数据的能力也日益精进,我们亿卓已经能够从大数据中创造出不同于传统数据挖掘的价值。那么,大数据带来的“大价值”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无论是在金融企业还是非金融企业中,数据应用及业务创新的生命周期都包含五个阶段:业务定义需求;IT部门获取并整合数据;数据科学家构建并完善算法与模型;IT发布新洞察;业务应用并衡量洞察的实际成效。在今天的大数据环境下,生命周期仍维持原样,而唯一变化的是“数据科学家”在生命周期中所扮演的角色。大数据将允许其运用各种新的算法与技术手段,帮助IT不断挖掘新的关联洞察,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大数据延长了金融机构的生命周期大数据改变的并不是传统数据的生命周期,而是具体的运作模式。在传统的数据基础和技术环境下,这样的周期可能要经历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但是有了现在的数据量和技术,机构可能只需几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走完这个生命周期。新的数据运作模式使快速、低成本的试错成为可能。这样,商业机构就有条件关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忽略的大量“小机会”,并将这些“小机会”累积形成“大价值”
  • 兴通讯刘建业:工业4.0转型不能只靠机器换人

    热点聚焦 2016-05-24
    2015年8月,中兴通讯总裁SYB讲师史立荣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写道:“数字洪流就像山崩海啸一样,会冲垮原来存在的诸多行业边界,洞穿原有的商业模式。这种跨界洞穿在信息产业内部表现为IT、CT、Internet成为一体,而在传统行业来说,就是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由此导致的生生死死无处不在。”  这种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正是德国等国家在着力打造的工业4.0,即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的变革。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通俗意义上讲 什么是工业4.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助力实体产业发展成为可能,并由此带来一些制造模式转变,在经历美国08年金融危机后,各发达国家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从产业战略角度振兴制造业,美国、德国和中国相继提出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其实所描绘的都是同一个蓝图, 企业首先实现模块化、数字化、自动化,然后才可能在此基础上智能化,最终实现广义价值链的端到端系统集成。     中兴通讯工业4.0规划团队负责人 刘建业  中兴通讯工业4.0规划团队负责人刘建业认为,从通俗意义上说,工业4.0可以理解为利用仿生学原理来改造传统工业制造的过程,使之能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知及大脑的有机系统,其核心就是智能制造,包括智能的设计、智能的生产、智能的服务、智能的管理、智能的产品等几个方面,它描绘并定义了未来制造业发展的目标。若从信息技术角度看,工业4.0 将物联网和服务网应用于制造业,同时通过各类工业应用软件对从网络汇聚而来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优化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统一协调整个工业过程的大系统。因此企业要实现工业4.0,不可能只靠单纯的所谓机器换人来实现,不掌握核心技术的简单重复式增长迟早会走到尽头。  长远来看企业的发展还是需要核心产品的创新研发作为驱动力。互联网也好、大数据也罢,都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辅助工具,结合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材料、人才培养等综合考虑,才能切实提高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  跨越工业4.0需翻过四座大山  要推进未来制造业发展,实现中国版工业4.0,顺利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与2025规划,就必须确保两化中信息化的基础扎实、支撑稳固。制造业的生态变化,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中兴通讯所面临的挑战,它是所有制造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工业4.0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刘建业认为实现工业4.0尚存在标准化、复杂的系统管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保障等四大难题。(1)标准化:工厂要对内外的各种物品与服务进行联网,那么,通信方式、数据格式等许多内容都需要标准化;(2)复杂的系统管理:实际生产过程与各种业务管理系统协同之后,系统整体更加复杂化,对其进行管理将更困难;(3)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适用于工业的、具有高可靠性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4)网络安全保障:工厂与外界实现联网之后,恶意软件的入侵、受到网络攻击的危险性将进一步提升,需要制定保障网络安全的对策与解决方案。  中兴能做什么?  中兴通讯作为国内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是ICT整体解决方案专家,可为工业4.0提供高带宽、低成本、高可靠的通信连接服务,以及电信级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提供物联网终端芯片、轻量级操作系统SmartOS、物联网PAAS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物联网安全平台、各种物联网有线/无线接入技术,在智慧城市、智慧家庭、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讲师智库四大行业领域提供广泛解决方案,并且有选择在部分垂直领域提供全面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在工业领域数据安全关乎企业生产的命运,中兴通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完全符合工业领域安全要求。  作为大型电子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应用软件、经验以及系统集成经验,通过通用模型构建、产品标准化升级,使得中兴通讯内部的应用系统、应用流程、应用经验实现与其他企业的共享,中兴通讯不仅为企业提供通信产品,并为其提供工业4.0转型集成服务。  通信系统有着最严谨的标准化体系,在工业4.0及工业互联网标准化方面,中兴通讯汇聚了大量全球化的标准专业人才,与国家部委和产业联盟合作在标准规范制定方面能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兴通讯西安手机工厂已经成为西部最大的终端生产智能工厂,配备业界领先的全自动生产线达25条,终端设备年产能将达到约1500万部。 此外中兴通讯的油气生产物联网、智慧矿山、智能电网、智能物流、企业移动信息化、企业级海量数据管理等方案从多方面践行着工业4.0理念,并取得了客户的充分认可。  路漫漫,其修远  一向低调的中兴通讯,在而立之年开始了一场创新的升级,方向直指工业4.0。刘建业认为:对于制造业来说实现个性化低成本的生产,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转型之路是通过践行工业4.0理念的一个个扎实的自我更新的脚印踩踏出来的。  从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人与人互联,到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的人与物互联,以人工智能、生物计算等技术为支撑的智慧互联和人机融合时代来临,中兴通讯提出了“M-ICT”战略。" 中兴通讯M-ICT战略的核心是万物互联,但万物互联只是开始,物理世界中仍有99%的物体未实现连接,跨界创新M-ICT的未来值得期待。  中兴通讯的通信产品和服务获得广泛应用,愿意进一步分享自身企业信息化实践经验,提供基础建设、应用整合、信息安全和业务咨询服务。  中兴通讯通过与客户的全面合作和深度定制,助力客户向“工业4.0”不断迈进,也为产业转型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