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图秀秀蔡文胜:摆过地摊卖过盗版靠投资域名身家百亿

    数据报告 2017-05-04
    他摆过地摊、卖过盗版磁带、还跑到东南亚卖衣服做水泥,最后因为投资域名生意,抢注十多万个互联网域名赚得盆满钵盈,之后进入投资领域,相继投出美图秀秀、58同城,暴风集团等重量级公司,在2016胡润IT富豪榜中,他以105亿元排名第35。  2013年,他加入美图秀秀出任董事长。2016年12月15日,美图正式宣布登陆港交所,整体市值近46亿美元,成为继2004年腾讯上市后十年来香港股市最大规模的科技IPO。蔡文胜持有美图公司38.32%的股份,这部分股份的价值约120亿元人民币。此外,蔡文胜通过其持有84.83%股份的隆领投资,以及其个人,共投资了上百家企业,其中不乏58同城、暴风集团等上市公司,以及多个新三板公司。综合计算,美图公司上市后,蔡文胜本人或将成为厦门新首富。  A.让磁带多转两圈,30年前实现每天赚100多元  蔡文胜1970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85年,和身边许多闽南子弟一样,15岁的蔡文胜在高中时选择了弃学。在素有商业历史气息的家乡泉州和几个同学开始摆起了地摊,如果不算八九岁时卖冰棒的经历,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正式“下海”。亿卓智库  蔡文胜的地摊生意最早从兜售一些小物件开始,比如电子计算器,以8元钱的价格进货,10元钱单价卖出。除了摆地摊,蔡文胜还翻制录音带。  “当时中国没有几个歌星,大家听的就是邓丽君,但是当时在大陆几乎是买不到邓丽君正版磁带的。”蔡文胜说,所以更多时候,是国外或香港的客人把录音带带到大陆,但是一盘价格就要十几块。所以蔡文胜做了另一个生意:翻制磁带卖。  一盘全长50分钟的母带,用一台双卡录音机翻制到另一盘,一般要25分钟。蔡文胜把录音机拆了,发现之所以会快进,是因为里面一个大齿轮转动一圈时,会带动两个小齿轮转动两圈。他觉得这么个转法太慢,索性把大齿轮换成了一个更大的,这样转一圈的过程里,可以带动小齿轮转动更频繁。这样别人一小时翻制三盘录音带的时间,蔡文胜可以翻制六盘。“24小时开干,一天就能录制一百多盘。”  每盘磁带两块钱,除去一块钱的成本,可以净赚一块。一天下来,蔡文胜仅靠卖磁带就可以赚一百多。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这样的收入相当可观。  蔡文胜说当年做过的这些生意简直一言难尽,包括后来做过服装店,从服装店再延伸到服装厂,碰上建设潮时做钢筋水泥这些建筑材料,后来也承包过大楼水电工,帮人安水电,再后面就变成做房地产。  “我总是会看到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我个人觉得,自己老是跳跃性的——总会看到更新的机会。”蔡文胜说,传统生意教给他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有用户就有价值,二是一定要有商业的敏感度和决策速度。无论如何,做生意的道理总是前后相通的:先从某个点切入,然后逐步往上切入更宽广的角度。他始终相信有了用户就早晚一定会有商业模式,而绝不是先有了模式再找用户。  B.搞域名圈地运动,注重每一个细节成就域名大王  1999年蔡文胜从香港转机回到内地,一则新闻引起了尚在香港炒股的蔡文胜注意:一个叫做“business.com”的域名,在美国卖了750万美元。这让他印象深刻。也是这个时候,蔡文胜决定开始做域名。  但一开始,蔡文胜不仅将从股市里赚的钱“全吐了回去”,连疯狂注册的一千多个域名也无人问津。很快他又发现,很多域名虽然曾被人注册完,但有些由于忘记了继续交钱就会掉下来。后来他才理解到是因为互联网泡沫,很多人已经不为域名付费了。亿卓  他开始反省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好域名,建了一个库,盯着那些可能更有价值的域名,“看它们什么时候掉下来,是不是可以重新注册到,因为这毕竟已经是被认同过的,就说明有价值。”  从2001年到2003年,蔡文胜果然注册到了不少好域名。在注册的5000多个域名里,卖出去了1000多个,域名的买家则遍布世界。  当时联想曾拿出1亿美金做一个名叫FM365的门户网站。FM365这个域名注册于1999年10月21日,2003年到期前夕,联想已经决定放弃这一网站。  蔡文胜说,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网站会在2003年10月21日过期,所以都摩拳擦掌准备抢,但事实上不同注册商域名掉出来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当天到期就会掉出来,有的一个月后才会删除,有的甚至最长一年都掉不出来。所以10万个人里面90%人就等着2003年10月21日这一天要抢注,但是他们做不到,这个域名的规则差不多要70天才掉,所以应该是在12月1日才掉下来,那这样就可能淘汰了90%的竞争对手。蔡文胜事先把名字、地址、邮箱等资料提前填好,这样又可以节省10秒左右,但这仍然不能保证就能赢到最后。  他又想,这个域名注册总部是在美国,自己网络传输的过程是厦门-福州-上海,再通过太平洋电缆到美国总部,一定很慢。于是他专程到上海租了一台服务器。这还不够。他发现填写资料大概要花50字节,但信息实际又可以修改,所以干脆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1”,邮箱是1@COM。  蔡文胜说抢注域名的小细节至少不下于十个或几十个,而正是这样关注细节的过程才会让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可以骄傲地讲,在当时只要任何域名掉下来,我肯定是前三名能拿到的。”  C.从导航网到美图,他的产品覆盖全球女孩子  这个时候,蔡文胜决定再出去走走,这次他没有出国,而是选择去了北京。同时,一个叫做hao123的网站也进入了蔡文胜的关注视线。他发现很多人都知道网易、新浪、搜狐这些门户网站,但很少有人知道怎么进入,而hao123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入口。于是265.com就这样被蔡文胜建了起来。“这个网站很贴近我的需要。”过了4年,265.com以两千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google,当时蔡文胜觉得这个价格已经非常称心,但现在回头以一个更成熟的互联网玩家身份看,他认为这个价格真是太便宜了。  2008年把265.com卖给了google之后的蔡文胜从北京回到厦门。在厦门思明区筼筜路的一栋小楼里,蔡文胜打开电脑,和吴欣鸿讨论起互联网还存在着哪些没被开发出来的商机。他们发现,用户所依赖的Windows系统里,正是社交工具MSN不小心,所以给了QQ机会;播放器Realone和Windows player格式太单一,所以给了暴风影音机会;下载工具HTB没做好,所以给了Flash Catcher和迅雷机会。智库  那么Windows里面还有什么是最常用的?当时还有两个几乎所有人都装机必备的软件,一个是图片工具PS(PhotoShop),一个是压缩软件WinZip,可以从中选其一。吴欣鸿认为其实PS对于普通人来说,处理图片的技术难度比较高;加上自己曾经学了很长时间美术,对图片非常感兴趣,于是将目标锁定在做一款“傻瓜型PS”工具。  于是,蔡文胜让吴欣鸿从原来38个人的团队里找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最谈得来的18个员工,成立了美图公司。之后,一款名叫“美图大师”的修图软件开始在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年轻人里流行起来,后来它换了一个今天更为人熟知的名字——美图秀秀。  “这让我后来总结为两个启发:一是一个人在某个阶段必须要回归专注,只干那么一两件事情。第二是做事情你要离钱近,离钱近的,它才有可能赚钱,就像美图,你看现在都是最好看、最有钱的女孩子在用,一样的道理。”  蔡文胜觉得2008到2013年,是自己人生中的又一阶段,美图成立后,他将公司交给了吴欣鸿,这一时期里,他将自己做天使投资由“客串”开始向“专业”转变,直到2013年又正式出任美图董事长。创业在线  这一转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图越做越好,到2013年底实际上已经有4亿多用户,我觉得能做一件影响那么多人的事情,这种成就感是不一样的,与钱无关;二是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时间积累,经过2008年到2013这段时间的调整,我也积累了一些力量,觉得可以重新投入发展。”蔡文胜说,其实很在意给自己一个充电的时间。  2016年12月,美图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美图的50亿美元市值达成,蔡文胜离他的愿望,似乎又近了一步。
  • 17岁白手起家,安踏老板丁世忠靠一双鞋跑出千亿帝国

    数据报告 2017-05-03
    安踏体育在香港召开2016年度业绩发布会,根据财报显示,安踏2016年的营收达到了人民币133.5亿元,连续三年增长20%。  与此同时,安踏体育的市值在2017年首次突破600亿港元,比彪马(PUMA)还要高出250亿港元,已经跻身全球体育用品公司排名前五之列!  在接连超过国内行业龙头李宁、老牌运动品牌彪马之后,安踏下一个目标无疑就是耐克和阿迪,可以说,快速发展的安踏,已经让耐克、阿迪这些国际品牌睡不着觉!亿卓智库  整整30年前,年仅17岁的安踏老板丁世忠,白手起家开始创业,背着600双鞋子到北京闯荡。那时候他天天跑到北京的各个商场,好话说尽,只为多卖几双鞋,肯定不会想到,自己日后能够成为可以比肩耐克、阿迪的“中国鞋王”!  鞋镇成长起来的少年  17岁独闯北京  1970年,丁世忠出生于福建晋江陈埭镇一户草根农家,父亲丁和木整天起早贪黑打鱼捞海产,但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晋江,不少晋江人用石头、毛毡搭起了简陋的厂房,靠着几把剪刀和缝纫机,做起了鞋作坊。一时之间,陈埭镇鞋作坊遍地,丁和木也狠下一条心,东拼西凑了几千块钱,和别人合伙开起了鞋作坊。  丁世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他对经商也非常感兴趣。当时他经商的最大动力是,快点赚钱,然后就能买一辆摩托车了。  号称“中国鞋都”的福建晋江  1987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丁世忠再也读不下去书了,他有个梦想,就是要到北京闯荡一番。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理由很简单:家里的鞋厂做得好好的,正需要人手,你干嘛要出去冒险?  丁世忠不甘心,他对父亲说:每天都有外地人来买东西,几乎什么都能卖掉,为什么不主动拿出去销售?  一个坐等生意,一个主动出击。父子二人的商业眼光,高下立判。  所幸的是,丁父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他被儿子的想法打动了,给儿子资助了1万块钱和600双精挑细选的晋江鞋。带着这些资本,还有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倔劲,丁世忠孤身来到北京,白家起家开始了自己传奇般的北漂生涯。  没门路没资本,好话说尽只为打进王府井,赚钱之后却想独创品牌  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来到了首都,没门路也没资本,自然不会一帆风顺。丁世忠能做的,就是背着鞋天天往商场里面跑,见人就问要不要买鞋。问题是,一个17岁的少年,稚气未脱,还长着娃娃脸,凭什么让别人相信?  丁世忠别无他法,只能死缠烂打,一个月内天天往商场里跑,各种好话说尽,就差没给对方跪下来了,连着一个月,终于把其中一家商场的人打动了,对方同意让他试试,没想到第一天就卖掉了100双鞋!亿卓  虽然初战告捷,但是丁世忠并不满足,光靠嘴皮子硬磨,不可能进入大商场,也不可能赚大钱。很快他就发现,拒绝他的商场,都是在一家叫做大康鞋城的地方进货的。他立刻想明白了——在批发市场有个柜台,远比背着鞋到处推销给人感觉可靠!  这是丁世忠第一次接触批发模式,自此之后,他就在大康鞋城租了个柜台,专门批发晋江鞋,窍门找准了,钱也就滚滚而来。丁世忠也没闲着,他把柜台交给别人打理,自己继续在北京“游荡”,想着如何把晋江鞋打入各大商场。  此时的丁世忠已经是个小老板了,他开始和各大商场商量试买,卖完结账,卖不完退款。凭借着“勤快嘴甜脸皮厚”的秘诀,不到两年时间,丁世忠就攻克了北京的大部分商场,甚至包括最难啃的王府井、西单等,销量很快就翻了几十倍。  卖鞋之余,丁世忠染上了一个“怪癖”——看鞋。在商场里,他看鞋子的款式、性能和柜台布置;在街上,他看大家喜欢穿什么鞋子。看得越多,他越糊涂:明明都是晋江产的鞋子,凭什么贴上青岛双星的牌子就能卖100元;自家的晋江鞋只能卖20元?  想来想去,他终于想明白了,是因为品牌。  1991年,丁世忠带着自己在北京赚下的20万回到了晋江,这时候赚钱已经不是他想做的事情了,他的心里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打造属于晋江的品牌。  创办安踏,不做贴牌做分销,躲过了金融危机  1991年,丁世忠回到了晋江。此时丁父已经和合伙人分家,自己创办了一家鞋厂,取名“安踏”,也就是“安心创业、踏实做人”的意思,鉴于在北京的成就,丁世忠被推举为主管销售的副总。  然而,当时的安踏主要还是给国外品牌做代工,销售并不是重点。而且不仅是安踏,整个陈埭镇都是如此。在陈埭镇,大概有几千家鞋厂,厂子的业务模式和产品质量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做海外贴牌。  90年代的晋江鞋作坊  在90年代,海外的订单如雪花纷飞,这些小鞋厂的日子都得都不错,但在外闯荡过的丁世忠深知这些海外订单并不牢靠,完全是靠天吃饭,没准哪天就没有了。于是,他一边做着代工,一边琢磨着四处开专卖店,拓展自己的分销渠道。  经过丁世忠的努力,安踏在全国推广了代理分销模式,并且有了第一批经销商。当时不少同行都说丁世忠是在瞎折腾,但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来后,海外订单说没就没了,曾经辉煌的晋江鞋厂倒了一大半,唯独安踏早已在全国开了2000多家专营店,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  但即便如此,安踏的知名度还是不够,也没什么影响力可言,为了能让安踏能够名扬天下,丁世忠决心赌一把,他想到了请明星代言。  豪赌80万请孔令辉代言 斥资300万在央视打广告  这个人就是疯子!  现在企业请明星做代言都不算个事儿,但丁世忠的做法,在当时却是一道险棋。  那年头,只有耐克、阿迪这些国外顶级品牌才会找明星做代言,国内品牌从来没做过这事。为了打响品牌,丁世忠也打算模仿耐克的做法,经过四处打听,最终锁定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然而代言费却要80万元!  要知道,那时的北京房价才2000元/平米,安踏一年的利润也只有400万,80万的代言费无疑是天价,安踏内部已经吵成了一锅粥,虽然丁世忠已经获得了安踏的主导权,但还是得承受来自董事会的压力。  最后他放下一句话:是知道安踏的人多,还是知道孔令辉的人多?  顶着巨大的压力,丁世忠把孔令辉签了下来,但是安踏的销量却没有任何变化,心急如焚的丁世忠赶紧去做了个调研,然后才发现,原来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安踏签了孔令辉,要想打响知名度,还要花300万在央视上做广告!  这下该怎么办?不花这300万,80万肯定是打水漂了,但花了这300万,如果也是肉包子打狗,那该怎么办?思前想后,丁世忠决定——再赌一次!智库  对于一向务实的丁世忠而言,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次豪赌之一,哪怕家里人再怎么反对,他也决心做下去,甚至还放出狠话:如果广告没效果,年底分红分文不取。家人拗不过他,只能让他放手去做了。  1999年,孔令辉登上央视,第一次为安踏做代言,但广告播出后的一两个月市场都没有反应,丁世忠都要被逼疯了,直到第三个月,才陆续有经销商过来洽谈,安踏的销量也在翻倍上涨。  2000年悉尼奥运会,孔令辉和瓦尔德内尔苦战五局,最后赢得了冠军。赢球之后的孔令辉仰天长啸,疯狂亲吻着胸前的国旗,这一幕让无数中国人为之动容。  此后,孔令辉再说出“我选择,我喜欢”这句广告语,立刻让安踏横扫中国,当年的销售额就突破3亿。  这次代言在安踏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安踏不仅名扬天下,而且销售收入也一路猛增,从1999年的2亿增长到2006年的12.6亿。  对此,丁世忠一直心怀感激,2007年安踏在香港上市,孔令辉也获邀出席,而丁世忠的办公室里,至今挂着孔令辉的照片。  送钱送鞋都被人拒绝,势要打造专业运动鞋!  尽管安踏靠孔令辉一炮而红,但由于在设计上模范了耐克、阿迪等国际大牌,所以在不少国人眼里这只是个山寨货,和其他晋江鞋没什么区别,只是名气大一点而已。  但丁世忠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2005年一次“送钱被打脸”,才让他醒悟过来。  当时,刚刚起步的CBA想找体育品牌赞助,但是由于各大体育品牌都在削尖脑袋疯抢北京奥运会,没什么人理会CBA,但丁世忠却承接了下来,以极低的价格签了7年。  丁世忠的算盘打得很精:奥运会再怎么火热,1个亿也只能烧十几天,而CBA一打就是一个赛季,看比赛的又是极为精准的篮球迷。为此,丁世忠还提出了一个要求:要CBA球员穿安踏的篮球鞋上场打球。  这个条件CBA官方没意见,但却遭到了球员们的集体抵制,原因也很简单,安踏鞋穿着不舒服,功能也没办法和耐克、阿迪等洋牌子相抵并论。  送钱送鞋给人家,人家都不要,丁世忠很气愤也很无奈,几夜都睡不着。想了几晚,他想通了,谁让自己的鞋子质量不过关嘛,但心头的倔劲也上来了:耐克能做的鞋子,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就是要烧钱,也要烧出高科技的球鞋!  2005年,安踏耗资3000万元,建立了自己的运动科学实验室,之后又逐年提高对产品的研发投入比例,从占销售收入的3.8%一路提升到5.2%,并且在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地设立了研发设计中心......  5年之后,99.5%的CBA球员都穿上了安踏的球鞋。  一天跑3个城市,数月走遍500个地级市,硬是跑出了低谷  从豪赌孔令辉成功之后,安踏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2005年赞助CBA;2007年在香港上市;同年,签下了NBA火箭队的三位球星。但从2012年开始,随着体育用品市场的低迷,安踏的光芒也一下子黯淡下来。  当年,安踏净利13亿,同比增长-21.47%,伦敦奥运会的营销费用却高达12亿,严重拖累了业绩,甚至不得不关了1000多家亏损店铺。  在丁世忠眼里,安踏是“病”了,为了找出病因,他又拿出了当年在北京跑市场的劲头,短短数月就走遍了500个地级市。甚至还试过一天之内跑了三个城市:早上坐飞机到上海,中午飞到天津继续工作,晚上坐车回北京。创业在线  经过艰苦细致的调研,丁世忠终于发现,不是商品不好,而是传统的品牌批发模式出了问题。以前安踏只要打好广告,然后把产品卖给经销商就可以了,但这种粗放式的模式已经过时,安踏必须向以零售为主导的模式转型。  找到了病因,丁世忠立刻给安踏开出了病方:  首先,对分销渠道进行精简,取消销售大区,让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  其次,在全国各地经销商中推动ERP系统,收集实时数据,实现单店订货;  最后,控制折扣幅度,优化补货的弹性和效率,满足差异化需求。  勤奋、执行力,再加上打不死的精神,让安踏在2014年上半年开始逐渐复苏,并一举超越了李宁,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龙头老大!2015年,安踏更是打破“百亿魔咒”,成为全行业第一家营收过百亿的中国企业!  面对这样的荣耀,丁世忠却并不满足,他说,百亿只是个开始,安踏的目标是在2020年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第二”。  从销量上看,安踏于2015年已经卖出了4000万双鞋,门店数量也接近1万家,别说阿迪达斯,超过耐克也是指日可待。所以也有人惊呼,安踏会在未来成为“中国的耐克”。  然而,丁世忠很不喜欢这个称呼,很早之前他就说过: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 腾讯研究院:中国“互联网 ”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

    数据报告 2017-05-03
    《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下载
  • 纳爱斯庄启传:不认命的人打造190亿纳爱斯帝国 世界日化产业第五

    数据报告 2017-05-02
    在竞争惨烈的日化行业,纳爱斯是少数几家能够与宝洁等外资巨头抗衡的中国企业。  从1994年起,纳爱斯一直是国内洗涤用品的领军企业,旗下拥有雕牌、超能、纳爱斯等著名品牌,其2015年销售额超过190亿,位居世界第五。亿卓智库  宝洁公司总裁曾惊叹:水没有流到的地方,雕牌洗衣粉都卖进去了。巅峰时,雕牌洗衣粉的销量一度是跨国公司在华销售总和的5倍,宝洁、汉高等世界500强在华工厂都为纳爱斯贴牌生产。而纳爱斯的成功,得益于一个不认命的人,他就是庄启传。  01、疯狂的愿望  关于纳爱斯的故事,我们要从改革开放前的1968年开始说起。  1968年,时值“文革”期间,一批老干部创建了纳爱斯的前身——浙江丽水五七化工厂(后更名为丽水化工厂),只生产单一的产品——肥皂。  1971年,19岁的庄启传进入这家化工厂,那时谁都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改变了这家6万元起家的小工厂。  庄启传的父母是老师,“文革”期间被打倒,他不到18岁就去当了知青。回城后,从车间工人到采购员、供应组副组长、组长,从供销科副科长、科长,再到经营副厂长。  1984年底,化工厂由于只生产单一的肥皂产品,且经营不善,在中国肥皂行业118家定点企业中排名倒数第二,濒临倒闭,工人只能上街卖肥皂。因前任厂长上调机关任职,历史就这样把庄启传推上了化工厂厂长的位置。  不认命的庄启传有了一个在外人看来几近疯狂的愿望:把厂子做大,做到全省乃至全国第一。  02、把肥皂做到了市场第一  为了寻求突破也为了生存下去,庄启传就为上海制皂厂做代工厂,在做代工厂的同时也不断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  然而,困难还是一波接一波。1989年,全国的煤炭资源紧张,没有煤炭就得停工,于是庄启传就让工人们用木柴代替煤炭,决不能停工,工人们累的满手都是血泡,坚持工作。庄启传说有困难要上,没有苦难更要上,我们就是不认命。  1991年,庄启传引进瑞士先进技术,开发出NICE(纳爱斯)香皂,售价只有进口香皂的一半,创出了化工厂第一块名牌。  1992年3月,庄启传与香港丽康公司合作成立“浙江纳爱斯日用化学有限公司”,纳爱斯将突破点锁定在洗衣皂上。  当时洗衣皂市场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另一方面,洗衣皂块大、粗糙、外观蜡黄、赤裸无包装,再加上味道实在不敢让人恭维,所以有一个俗名叫“臭肥皂”。亿卓  抓住这样的消费痛点后,通过技术攻关,将洗衣肥皂的去污能力提升了三到四倍。但庄启传认为,光靠质量还不行,他彻底颠覆传统,将中国人习惯的肥皂颜色从土黄改为蓝色,外面还加了个塑料套,这就是雕牌超能皂。  当时庄启传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只要读者买到报纸,并且将耐爱斯的优惠券剪下来去商店就能领到一块肥皂。  雕牌凭借自己的品质再加上全面的电视广告推广“肥皂,我一直用雕牌”以及线下的营销手段,很快就在全国的肥皂市场做到了市场第一。  03、世界日化产业第五  彼时,由于肥皂市场快速饱和,庄启传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方兴未艾的洗衣粉行业。他将目光投向了被宝洁等外企巨头忽视的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销往全国。从最初的“只需一点点”,到最后的“只买对的,不选贵的”,雕牌洗衣粉采取低价策略,售价一度低至每袋2元。  锦上添花的,是1999年央视播出的雕牌洗衣粉广告《懂事篇》,小女孩一声“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反映了当时下岗工人的真实生活,让无数国人为之动容。  低价外加感性广告,让雕牌洗衣粉只用一年时间,就做到了全国第一。到2002年,销量更是逾百万吨,是所有跨国公司在华销售总和的5倍!  竞争对手宝洁都佩服纳爱斯,说“你们的洗衣粉已经卖到了没有水的地方”。  于是,他们拿出空白合同,找纳爱斯谈资本合作,条件任由对方开,没想到却被庄启传婉拒了。在庄启传看来,这不过是外资的故伎重演,一旦让其招安得手,民族品牌就会在一夜之间“翻了烧饼”。  这引发了宝洁的“射雕行动”——汰渍洗衣粉价格一降再降,从原来每袋3元多降到1元多,从原来超市、卖场进入农贸市场,只要有雕牌的地方,汰渍就紧随其后。  对此,庄启传强势回应:“你有本事把我打死便罢,你打不死我的时候我可能就会更强大。”庄启传通过研发天然皂粉、改革营销体系等举措,几个回合下来,雕牌的市场份额只下降了3.8个百分点,仍领先汰渍10个百分点之多,高居行业首位。  肥皂、洗衣粉都做到了市场第一的位置,庄启传又不满足了,他想继续进军具有更高的附加值的个人护理产品像,洗发水、沐浴露。他要像宝洁那样成为日化行业的国际巨头。  庄启传把第一个突破点放在了牙膏上。2003年,纳爱斯推出主打“营养”功效的牙膏,并以透明膏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接着又在2006年推出伢牙乐,一举拿下儿童牙膏第一品牌;2015年新上市的健爽白牙膏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08年以后,随着洗衣液的崛起,纳爱斯及时跟进,推出超能洗衣液。  当然,庄启传知道,要追上行业霸主宝洁,光有这些还不够。洗发水、沐浴露等洗护用品才是宝洁的赚钱大户。但在这个领域庄启传并没能像前面几次一样迅速做到市场第一,既然自己做不好,那就开始收购。  于是他就是收购了知名品牌百年润发并加大广告推广,投入巨资。庄启传的努力没有白费,在洗发液领域也逐渐站稳脚跟。  此后,纳爱斯经过多年耕耘,逐渐在中高端市场上站稳脚跟,到2015年,其高附加值产品在产值中的占比已达67%。与此同时,公司的销售额也突破190亿,位居世界日化产业第五。智库  04、做一个更优的自己  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是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在不断推动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纳爱斯花了47年成长到今天的规模,然而新的一年她就要翻番,1年跨越47年,想想就很刺激很给力。在整个中国经济不断探底的环境中,我们提出今年要再造一个纳爱斯,无人会想、无人敢想,不讲空前绝后[创业网:www.cYone.com.cn/],但一定是个行业奇迹。很多人认为现在经济不好,企业很困难,大家都要保自己。其实正是这个时候品牌集中度最高,它能促进一部分很好的企业能够上来,转型升级。””庄启传在2016年1月31日股东大会上如是说。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一家仅生产洗涤用品的极其传统的制造企业已达这样的规模,还要在一年内再翻番,这不仅仅是企业实力的厚积薄发,还是纳爱斯的魄力和气场所在,更是企业领航人庄启传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必然取向。  此外,庄启传对自己的员工也很有信心:“天时、地利、人和,纳爱斯人已经犹如春秋战国赳赳的秦军一样,天天想建功立业,超强勇猛精进,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的事迹处处可见。如果这种力量都不能胜出,天下还有什么力量能够胜出呢?”  庄启传说,“纳爱斯最大的财富是一大批有市场理念、不断创新、敬业奉献的员工。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钱买,唯独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是金不换和不可强求与多得的。”  庄启传曾在给新员工培训会上作题为《做一个更优的自己》的讲话,提出要建立一个不“拼爹”企业,做一个更优的自己。也就是把企业发展同员工价值体现、职位升迁、财富积累的链条紧密结合起来。  一个企业,员工只要我努力,我奋斗,我拼搏,我的力使足了,做一个更优的自己,企业就能给员工相应的各种待遇,让他们在事业发展上有进步空间,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他们有足够的物质待遇和做人尊严,让他们圆个人的梦。事实上,在企业做工的人深知,他们中多数是没有爹可以拼的。如果企业不“拼爹”也能让他们成功,他们自然会拼尽全力地去做得更优。  所有在纳爱斯获得发展的人,都极度认同这两点,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他们认可这种文化,珍惜这个平台,为了企业的发展机遇全力以赴。  庄启传:健康第一,赚钱第二!创业在线  跟大家分享一下生病中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现在最羡慕的是健康,这是每个普通人最平常的东西,但对我来说胜过所有的奢侈品。当看到身边一拨拨健康的人群,总想我能如此,该多好啊!我的体会是,如何摆正赚钱(工作)与健康的关系,处境不同,因人而异。如果一个人不努力赚钱(工作),那么连最基本的价值都无法体现,更谈不上担当社会责任。当人感觉到轻松时,往往是在走下坡路,感觉到负重有压力时,一定是在提升。走下坡路实属不该,但在提升自己时也应该有度,赚钱(工作)与健康发生矛盾时,要遵循规律,老老实实让渡于健康,不能怀侥幸心理,更不能去击穿底线。我有了一点教训就急于拿来跟大家分享,我不希望你们重蹈覆辙。所以,简单的新年祝福,我把“身体健康”放在前面,“工作进步”放在后面,只是针对忘我投入、奋力拼搏,不惜牺牲健康的人,不对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人,这种人我本身就鄙视。愿好人一生平安,愿纳爱斯兴旺发达、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