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芽创始人刘楠:从淘宝小店到估值100亿的“蜜芽宝贝”

    数据报告 2017-05-18
               从北大学霸到母婴电商CEO;从霸道女总裁到《奇葩说》辩手,身价非同一般的蜜芽  CEO刘楠,最近完成了又一次转型。上周末,热门网综《奇葩说》第四季正式开播,刘楠在辩论中获胜,成为了本赛季第一位晋级成功的新奇葩。  创业在刘楠看来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希望生活在一个自己想生活的世界里,但是可能等不及别人来创造这个世界,所以我就自己去做这个世界。”刘楠回到家庭把全职妈妈做到极致,在家里的客厅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从淘宝小店到“蜜芽”估值100亿,刘楠比喻说自己一直是披着铠甲在打仗。  2014年,刘楠的“蜜芽宝贝”电子商城刚刚上线就立即引来众多风投争抢,中国智库最终著名的红杉资本胜出,投资过“携程”、“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传奇投资人沈南鹏甚至认为“蜜芽宝贝”有可能成为小米级的公司。后来,投资人徐小平在与刘楠沟通后也向“蜜芽宝贝”进行了风投。2015年7月8日,“蜜芽宝贝”更名为“蜜芽”。如今,“蜜芽”已成为估值百亿的大企业,并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母婴产品特卖网站。  北大才女辞职  做网店疯狂海淘  刘楠出生在陕西西安的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从小刘楠就属于好学生,成绩永远全班前三名。用现在的话说,她就是一个学霸。2002年夏天,刘楠以陕西省高考文科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新闻学院。  在北大读书期间,无数的奖学金和奖状,都在不断地给刘楠贴上学霸+才女的标签。毕业时,刘楠最终选择了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因为不知道oldmoney的钱到底是怎么赚的,很好奇。”刘楠在回顾当时选择的时候这样说,“很快我就知道这个方向不适合我,适合我的行业是零售、快消、互联网。”  2010年刘楠怀孕,“我要给宝宝全身心的关照。”这样一个念头让刘楠果断辞职,从一个世界500强高级白领成为全职妈妈。刘楠说:“所有给宝宝用的产品,我都想挑世界上最好的母婴产品,不论哪个国家,也不论贵还是便宜。”  刘楠怀孕时从网上认识了很多妈妈,交流海淘经验。对于进口产品,她自己去Amazon上看美国用户自写的评价,她英文无阻碍,功课做得好,每天带着一群妈妈研究各种母婴产品,然后买遍全世界。现在大家讨论的国外电商zulily、Vente-privee、gilt,那个时候刘楠就已经开始用了。很快她就成了妈妈圈里的意见领袖,很多素不相识的妈妈都请她代买母婴用品,而这让全职妈妈刘楠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既然我被需要,那就和妈妈们分享一下吧。”缘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2011年底的时候,刘楠成立了一家小小的淘宝店,以“甜蜜的萌芽”为寓意,取名为“蜜芽宝贝”。“一开始纯是好玩,没想到就一发不可收。”纯靠口碑相传,“蜜芽宝贝”创下两年四皇冠、销售额超过三千万的业绩。在这个过程中,刘楠的兴趣慢慢转化成了责任。  仓库办公卖纸尿裤  一直干到后半夜  就这样,刘楠还成为了国内网上推行花王纸尿裤行货的第一人。当初,为了与花王公司洽谈合作,她花了非常大的气力:“那时,为了能见到花王公司的人,我打了无数个电话。可人家一听我只是个全职妈妈,自己在鼓捣这些,就完全不想见。电话里我着急了,说:明早我开车去您家楼下送您上班,路上就可以聊,我有太多问题想要问清楚了,反正您也要在上班的路上花时间嘛。”就这样,刘楠靠着她死磕的精神打动了一家又一家的品牌方。  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有很多辛酸。一个周六,断货几天的纸尿裤终于到货了,可司机说来不及送到仓库,要周一才能送,刘楠干脆让他先送到自己家里。她把几十箱纸尿裤一箱箱搬到客厅里,在家帮着带孩子的刘楠父母看不过去了,心疼地说:“你说你北大硕士毕业,在外企干得好好的,家境又好,为什么非要做生意,还把自己折腾得这么灰头土脸,家里又不缺你挣的那份钱。”  刘楠说:“很长一段时间,父母都对家里的亲戚说我还在外企上班,其实他们内心一直很难接受我放弃外企工作选择创业的路,毕竟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家庭美满,工作安稳轻松才是大多数人对女性的期许。”  2012年冬天,刘楠带着7个人的团队在仓库里办公,只为了能及时给顾客发货。“在仓库办公发货舒服,人就比较痛苦了。”  刘楠找了装修师傅,在仓库隔了一个二层,美其名曰Loft,实际没有供暖,墙壁也不保温。一到冬天,大家一人抱一个电暖气才能工作下去。发货压力大时,刘楠和所有人一起拣货打包,一直干到后半夜。可即使是抱着电暖气,刘楠的脸和手还是被冻伤了。  原天猫总经理黄若曾经参观过刘楠的“仓库办公室”,他说:“当时我就特别佩服这个小姑娘,她有着那么好的学历和工作经历,家境也很不错,居然还能吃得下这份苦。”  引入风投  靠一腔热情说服徐小平果断投资  2013年4月,有人联系刘楠表示愿意高价收购蜜芽宝贝。刘楠有些犹豫,于是她托人联系到了同是北大人的徐小平先生表示想咨询一下。徐小平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之一、著名天使投资人,“兰亭集势”和“聚美优品”的成功上市让他成为了青年人眼中的创业教父。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刘楠来到徐小平家,聊了3个小时后徐小平说:“刘楠,网店不要卖了,我给你钱,把蜜芽做大。”讲到这里,刘楠回忆说:“后来我问过徐老师,我们素不相识,你对我的网店又一无所知,为什么当场就决定投资我,他说:3个小时里你一直都在说货,对真假的在意,对找好货的疯狂,对妈妈人群利益的在乎,都让我觉得你是对的人。”智库  和徐小平聊完后,刘楠心潮澎湃,突然感到了责任的分量。“虽然做一个淘宝店主,就可以有很好的收入,但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显然,这不是一个曾经想“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北大才女所想要的,一个声音在她的脑海中大声说:我要给中国的妈妈和宝宝找来全世界最好用的母婴用品,我要建立自己的网站!  资本的介入让“蜜芽宝贝”有了超常规的发展,2014年2月,“蜜芽宝贝”转型为进口母婴品牌限时特卖商城,并在国内首创“母婴品牌限时特卖”的概念,每天在网站推荐热门的进口母婴品牌,以远低于市场价的折扣力度,在72小时内限量出售。  快速发展  成为中国最大进口母婴产品电商  刘楠把对自己宝宝的爱移植到对“蜜芽”所售产品的把关上。2014年不到半年时间,“蜜芽”接连开通了德国和荷兰两个仓库。“因为我们是做进口母婴产品,要想把货品管得严一些,就必须在供应链上做全球部署。”  除了跨国自建仓库和布置买手,“蜜芽”和全球优质母婴品牌的总代理和代表处合作,这些公司往往也是线下高端零售实体的供应商。记者在“蜜芽”购买的一件美国OXO品牌的餐盘,产品的中文标签和从线下进口商场购买的同款产品完全一样,价格却只是线下的6折。“母婴行业的品牌集中度不高,所以品牌商对线上渠道更友好,我们合作的一些知名品牌,前期还需要去抢货,合作一段时间后,品牌方看到‘蜜芽’在营销上的价值后,会非常愿意在蜜芽做首发、限量和特价。”  “‘蜜芽’最早的创业小伙伴都是从粉丝里找的,他们懂用户、懂产品,也很有激情。”刘楠笑着说,“从去年到现在,我的主要精力就是寻找优秀的人才,我们团队现在100多人,基本都来自互联网和电商公司,其中50%是0-3岁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也是我们产品的用户,所以对客户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创业在线  如今,“蜜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母婴产品特卖网站,并且顺利完成了多轮融资。“‘蜜芽’就像我的另一个孩子,一路一起成长。最让我骄傲的是,那份对商品高要求的执着初心,并没有变。”目前,“蜜芽”已经有300多个合作品牌,3000多个合作种类,“这还远远不够,‘蜜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楠说,“好的母婴产品不应该有国界,中国的宝宝们值得用上世界范围内的好产品。”而在这一过程中,“蜜芽妈”刘楠就是探路者、筛选员和搬运工——北大学霸的本色又显露无遗。
  • 开甜品店失败例子:味道好但几月后还是关门了

    数据报告 2017-05-17
     以甜品店创业的人最后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小编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是希望对正在做或者即将准备开甜品店的人一些启示,从开甜品店失败例子中汲取教训,一步步走向成功。话又说回来,好的产品是商业成功的起点,本站就有各类知名甜品加盟项目,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难题,都会有专人帮你解决哦!下面就由小编来讲述一个开甜品店失败例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好吃没人来北京,某中等商业中心,靠近五环,附近没有地铁,公共汽车站范围内有几个居民区、公寓楼、一个中学、一大排写字楼和一个大型超市。不远还有一个大型工业园区,有班车通往这里。商业中心一楼都是快餐店。有一次我发现新开了一家甜品店。店面大约35平方米,1/3是柜台,2/3摆放着不锈钢桌椅。我很喜欢吃,点了一个甜品,十五块钱,如果多加一杯饮料,则需要多交两块,总共算下来十七块。不算便宜,但也不算贵。中国智库不过甜品的味道非常棒。出于营销行业的职业习惯,我一边吃一边观察环境,店里除了我几乎没人。服务员有两个,但柜台后只有冰箱和微波炉,没有任何厨房设备。第二天我又去了一次,店里还是没人,服务员百无聊赖地闲聊着,恰好碰上了店老板。店主很苦恼,他坦诚地说开业一周以来,几乎没什么生意,也就卖出去不到三十个甜品,而且像我这样的回头客基本没有。他开甜品店的初衷想得很好,这种甜品很好吃,而且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开业以后,大家一定觉得又新鲜又好吃,蜂拥而来。但现实比他想象得残酷得多。 媚眼抛给瞎子看“你太一厢情愿了。”我直接指出他的错误。这个错误是许多开餐饮店的人最经常犯的:把自己的好恶当成目标群体分析。他没有对目标群体做任何分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目标群体是什么,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所有人都会和他、和我一样对甜品有着痴迷。而且从他的介绍里,我又看出另外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也是许多搞市场营销的人最爱犯的错误:把产品特点当成目标群体分析。我听他讲了十多分钟开店理念,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分析他的产品。这个甜品的起酥有多棒,这个甜品的馅有多好,这个甜品的烘焙是请的名师云云。是的,产品特点很重要,这是一切的本源。但是如果产品特点和目标群体完全不搭配的话,再完美也没意义。有一句话:“媚眼抛给瞎子看。”媚眼是很诱人的,但目标群体是瞎子的话,那么这个媚眼是凤姐还是林志玲抛来的,根本没任何区别。如果我们想诱惑他,就要明白他最敏感的是触觉和听觉,不一定漂亮,但声音一定要好听,手指一定要细嫩。 环境“封闭”的缺陷从大环境来说。这个商业中心附近属于准CBD(中央商务区)商圈+小居民区的封闭式复合环境。它是以写字楼和工业园为主体,附近居民区不少,但规模都不大。也就是说,中午白领将是光顾这里的绝对主力,到了晚上,居民会占到大头。“封闭”的意思是,在商业中心方圆两公里的范围内,没有地铁,公车线路也不多,走路出去太远,打车又有些浪费。当然,白领会有私家车,但每一家公司的停车位都非常紧张,很少有人愿意为了一顿中午的工作餐把车开出去,舍弃宝贵的停车位。换句话说,封闭的意思是,区域内消费者缺乏离开的意愿,离开的方式要么麻烦,要么不经济,外出就餐的意愿不会特别强烈。 四条标准定生死你的目标客户人群是这些吃工作餐的白领。他们收入适中,愿意承受贵一点的价格,而且对西式食物接受度很高。这一个客户群体在中午对饭店的选择,有四个标准:一是快速,二是美味,三是经济,四是方便。快餐店非常多,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四个标准是,满足的越多,生存能力越强。“我的甜品从下单到顾客吃到,只要一分钟。这是我的优势。而且我的甜品很好吃,美味这个标准也有了。”店主开始自作主张地分析。我很快打破了他的美梦:“你觉得有多少人喜欢吃这种甜品?又有多少人知道有这种甜品?”他回答不出来。这是他的又一个错误:只推产品而忽略市场培育。对于餐饮业来说,吃熟永远比吃生好。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大部分人总是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馆子和食物,追求猎奇食物只是少数勇敢者的游戏。更何况这种甜品还是来自英国。智库最不能容忍的是,店主自己居然没有采取任何举动来解释、来宣传,只是枯坐在店里等着人主动上门。这家店别说“美味”,就连“认知”这个标准都没达到,门可罗雀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然后我继续打击他,“你的价格定位也有问题。我花十五块买一块甜品,价格我可以承受,但这一块甜品我吃不饱,可吃两块我就要花三十块,这就有点贵了。何况我又吃不下两块,剩下的部分又没法分给别人吃。你为什么不设置一些套餐优惠呢?”“可我的店很方便吧?很容易找到座位跟朋友一起吃啊。”他解释道。我伸出三根手指:“1.你的方便只是假象,本质上是因为生意不好。2.你的椅子是高脚硬面还没靠背,坐着不舒服,纯不锈钢的色泽又特别冷,一副不愿意让人坐久的嘴脸。3.你居然不准备餐巾纸。甜品的表面是起酥的,起酥好吃,但会掉落大量的酥渣,一个甜品吃完,桌面上会落一层,弄得衣服上手上全都是。没餐巾纸擦,你让顾客怎么办?”我又竖起一根手指:“你还犯了一个错误,服务员居然从来不问我你是堂吃(在店内吃)还是带走。甜品是适合外带的食物,你把它当成一个完全的堂吃店,这完全违背消费者心理。我坐下来吃饭,那肯定得要吃些正式的东西。几个人围坐在桌子上捧着甜品吃,是件挺傻的事。你的店铺定位和你的食物特点弄拧了。”  不接受改进,黯然关门  提出建议:定位决定了最要紧的工作就是迅速打出符合这个定位的知名度,让大家对甜品有所认知。印制一些宣传单页,宣传的主基调是英伦风,但绝不要明确提英国两个字,那只会起到反作用,而是要强调国际化。这些宣传的发行渠道有两条。最重要的一条是公司门口。你不能等公司白领上门,而是主动出击。商业中心附近的写字楼每天早上八点一刻到九点之间,会有大量班车抵达。这段时间是白领们最集中而且最饥饿的时候,雇几个小工拿着宣传单页等在班车点,车来了,就站在车门旁边发,效果最好。二是电影院。去看电影的以情侣居多,他们一般没时间坐下来慢慢吃。女方可能会买冰淇淋、爆米花,男方需要的是一些耐饿好吃又快速的东西。而且跟女朋友约会,去吃肉夹馍有点掉价,如果是英伦西点的话,感觉就大不同了。所以你的店虽然在一楼,但在电影院和商业中心门口一定要摆出牌子来,写明特点和位置,让看电影的人知道你的存在。当然,其他一些常规的小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每一栋写字楼外搞一次试吃活动,或者赠送一些免费券。另外这附近外企多,外国人很多,职位不低,针对他们做进一步市场细分,可以制订专属的英文宣传计划。他们不仅自己对甜品的接受度高,而且还会带动许多中国下属前来。然后我建议他取消堂吃,改成外带,只保留柜台就够了。甜品这种东西,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正襟危坐吃的东西,取消堂吃一来可以削减成本,二来可以让特色更鲜明一些。当然,可以稍微摆几张小桌椅在附近,但不必特意设置了。省下来的成本,可以适当考虑递送外卖。商业中心辐射范围两公里内的外卖需求非常多,大多是公司中午开会临时叫餐,递送距离又短,非常适合考虑这种模式。创业在线另外菜式可以再增加一些,让顾客感觉选择余地更多。主食不用动,目前店里的甜品有七、八种,已经足够了,可加些比如沙拉、烤肠、洋葱圈之类的简单小吃,但切记别做杂了。烤羊肉串、驴打滚什么的别卖,否则顾客对这家店的认知就混乱了。还有,别忘了送餐巾纸。我跟他说了半天,中心意思只有一个:不分析清楚目标群体的行为模式,一切都是白扯。但可惜的是,店主并没有做任何改变。几个月后,这家店和店主一起消失了,被一家饮品店取代。一家非常好吃的店就这么关门了。
  • 扬大毕业生放弃高薪回乡创业 五百强白领当农场主

    数据报告 2017-05-16
    近日,扬州大学2012届毕业生焦阳阳频繁来到扬大机械学院,向导师询问各种农业机械方面的技术知识。这让不少老师感到奇怪,因为毕业后,焦阳阳就被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录取,并在两年后,顺利晋升到中层领导干部,他现在怎么开始操心农业知识了?原来,早在2014年,焦阳阳就放弃了公司的高薪职位,辞职回到农村创业,如今的他通过网上销售大米,年利润达30万元左右,吸纳当地40人就业,近日被家乡海安县评为“最敢创业新青年”。  放弃高薪职位  世界五百强白领回农村创业2012年,焦阳阳从扬州大学毕业,通过层层筛选,顺利进入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工作努力的他,在两年时间内就晋升为公司中层领导干部,工作环境和待遇都非常优厚。但每天朝五晚九与平淡无奇的日子却让焦阳阳渐渐感到迷惘。“那时候的感觉,就像是按着轨道行驶的火车,它永远知道在哪上站、下站,缺乏年轻人应该有的激情,对未来的生活,也渐渐失去了热情。”这个时候,中国智库焦阳阳想到了回到家乡农村创业。“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那辈种田大部分都是人力劳作和看天吃饭,记得上大学前,每年盛夏,我随妈妈背着几十斤重的药水桶在齐人高的庄稼地里治虫,由于天气炎热,常常是出去一次,回来时身上的衣服都湿透。我在比利时出差时,看到那里有很多的家庭农场,它们都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械设备运作。农场主依靠技术过得轻松又快乐。”焦阳阳说,他的梦想是,开办一家这样的农场。然而,这个决定一开始就受到了母亲的阻挠。“妈妈听到我的决定后,很是恼火,在她的观念里,种田辛苦,付出多、收入少,她还请来我的姨兄做工作,劝我还是去大都市工作,旱涝保收。”焦阳阳开始不断劝说母亲,并给母亲发了大量图片和视频,里面的耕种方式与传统不同,主要靠大规模种植、机械化操作、视频监控管理,人工操作的部分已经很少了。看到这些,母亲才点头答应。 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 自己改造机器,解决治虫难题焦阳阳回家创业得到了所在乡镇的大力支持,经过做工作,他从3个村民小组农民手里流转到512亩耕地,托管农民责任田。他和大学一位学农的同学共同参股,一起谋划生产,投入资金30多万元,添置机械设备,组建了种植专业合作社,还聘用当地20多个农民前来打工。智库创业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第一道难题是500多亩农田病虫害的防治——沿用传统的治虫方法,根本来不及治,且人工喷药不安全。通过上网查询资料,焦阳阳得知广州、河南等地有智能无人机喷药防病治虫的技术。他赶紧采购相关机器回来试用,却发现这些机器并不实用,有的地方重复喷药,有的地方喷不到。“当时也是急得焦头烂额,毕竟机器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好在焦阳阳大学时学的是机械设计专业,他运用自己学的专业知识对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农药喷洒系统,解决了难题,喷药时间大大缩短,每亩田只需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500多亩田喷药用工,由原来的60个减少到3个,3人合作只需要一天半时间就能喷完。不仅如此,与人工在田间来回走动喷药防治的方式相比,还不会伤害庄稼。  网上卖大米,年利润达30万元  探索“互联网+农业”母校扬州大学的农学专业很强,焦阳阳就常回扬大,详细询问相关领域的教授关于农业种植和农业机械方面的技术知识。去年,焦阳阳与广州一家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通过代理的形式对外销售、租赁植保无人机,同时提供飞防植保服务和培训服务,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全自主飞行的智能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和高效作业带来的实惠。与此同时,焦阳阳在当地县农委支持下,拓展“互联网+农业”创新发展模式,投入30万元注册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网上销售大米,全年销售粮食收入130万元,年利润达30万元左右,并吸纳当地劳力40人就业。如今,焦阳阳的创业已经走上正轨,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他正在谋划提高粮食质量,种植黑色大米、优质香米,从事粮食加工,由过去卖稻谷变成卖优质生态米。焦阳阳还申请注册了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利用无人智能飞机为全国各地农民种田提供防病治虫服务,将更多的种田人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创业在线“我们这代人,对土地欠缺了一份归属感,因为没有躬亲耕耘,不了解我们对土地的依赖,但只有扎根土地,才能更好地汲取营养,奔向美好的未来。”焦阳阳说道。
  • 一笑值千金?他用笑声赚了15亿

    数据报告 2017-05-15
    他把热爱当做事业,20年如一日,把简单做到极致,终成一代相声大咖,他就是德云社的创始人、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1973年1月,郭德纲出生在天津红桥一个小胡同。都说聪明早说话,郭德纲7个月不到就开始咿咿呀呀学语,一岁时已经能流利说出完整的句子“比两三岁的孩子口齿还伶俐。”到了3岁,郭德纲迷上了相声,电视里一有相声节目,他眼皮都不眨一下,口中还念念有词,吓得父亲一度以为孩子精神有问题。5岁那年,邻居办喜事,大伙起哄叫郭德纲来一段。结果郭德纲转身拿来被单当披风,开嗓子就唱,有板有眼,大伙惊呆了,“这小孩将来一定是个人物。”父亲是片警,管片儿的地界有个俱乐部,每天都有戏曲班子表演。中国智库领班是个评书老艺人,年轻时曾全国跑江湖,晚年落在天津。“想不想跟着我学?”7岁的郭德纲一口应允。不过,学评书可是个苦差事。一年级暑假,郭德纲每天五点起床,买好报纸去师傅家,一进门就伺候师傅起床、倒痰桶,收拾屋子,给师傅沏茶。学的第一段是相声五行诗。八月流火,郭德纲站在院子里,披着棉被学董卓,拿毛巾当胡子,一手一个酒瓶子来回比划,半小时不到,大汗淋漓,毛巾顿时成了一块湿布。1988年,郭德纲高中还没毕业,就考上了北京一个文工团。不过,现实很残酷,他只是个临时工,就是“先干着,考察一段时间再说。”最初干的活叫“检场”,说白了就是打杂,端茶、倒水、搬桌子。谁知,这“检场”的活一干就是一年多,“连登台演出的台阶都够不着。”一年后,郭德纲很失望地离开了那家文工团,加入天津曲艺团青年队,拜杨志刚为师。《闹公堂》、《打灯谜》、《八扇屏》、《大保镖》、《吃元宵》等相声的段子,都是那几年学精的。5年后的1993年,郭德纲感觉自己技艺大涨,他二次进京,还去了原来那家文工团,“证明一下自己”。不料,刚到门口,就被门卫大爷劝了回去“不要再来了,没戏”。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呀。郭德纲只好在大兴租了一个小平房,一月150元。然后,他在沙子口找了一个剧团,还是从打杂开始做起。等每次观众走了,打扫完卫生,郭德纲才可以偷摸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反复练习,很多时候,他要一直唱到嗓子沙哑、舌头打结才回宿舍。3个月后,郭德纲终于获得登台演出的机会。本来剧团答应给他一个月1000块,不过等到发工资那天,别人都有钱,他却一分钱也没见到“下个月看你的表现再说”。那年圣诞节,郭德纲又唱了一整天,一直到晚上十点才结束。一摸兜,浑身只剩下2块钱,于是郭德纲买了6个小笼包子,吃着吃着,眼泪就下来了,“那是我在北京唯一哭过的一次!”走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脚底板磨得全是泡。谁知刚躺在床上,房东就来要房租,在门口骂了足足两个小时,郭德纲愣是没敢开门。第二天,郭德纲高烧到39度,也不敢去医院,只好把身上最值钱的传呼机到地摊卖了15块钱“买了三包感冒药和两个馒头。”那年,郭德纲22岁。1995年,正是我国相声界最惨淡的时候,很多专业的相声演员纷纷转行演小品。郭德纲所在的剧场生意也是萧条得吓人,最惨淡的时候,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郭德纲刚说到一半,大爷也走了。1995年底,剧场彻底关门。听到到老前辈张文顺不愿意转行,郭德纲赶紧登门,“晚辈实在是走投无路了,能否提携一下,撑个人气?”老爷子闲着也是闲着,于是答应了下来,一同加入的还有李菁。刚开始,三人只是在京味茶馆、广德楼等地演出。到了1998年,人员扩展到十几个人,演出的场馆也从茶楼扩展到戏楼里,“北京相声大会”由此诞生。就在此时,郭德纲结识了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拍档于谦。2000年夏天,郭德纲和于谦第一次合作,在大兴的露天广场表演对口相声《拴娃娃》,结果表演结束后,台下掌声持续了足足5分钟。晚上10点半,郭德纲拉着于谦去大排档喝啤酒,一人喝了5扎,就此“互许终身”!有了大腕撑腰,2003年,郭德纲正式把“北京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开始在天桥乐茶园演出。 不过,那时候德云社没有固定的收入,只能到处打野食,哪里有活就去哪里演出。作为创始人,郭德纲开始揽上副业“上综艺节目”。当年夏天,安徽卫视推出一档综艺节目《超级大赢家》,郭德纲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合肥,结果第一顿饭就是在橱窗里吃泡面。怎么回事?原来节目组为了考验他是否能当主持人,就把郭德纲安排在合肥闹市的商场玻璃橱窗里呆48个小时。为了赚钱,郭德纲也认了。刚进玻璃橱窗,他马上开始表演,“在清朝有一个人啊……”谁知外面的人根本听不见他在说什么,只好扯着嗓子喊,当时看热闹的市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过了36个小时,郭德纲熬不住了,“我不拍了!”他出橱窗出来,扭头看到外面的留言板,“今夜流下的每一滴泪,都会在未来化作璀璨的珍珠……”郭德纲哽咽起来,他决定完成挑战。48小时结束,郭德纲收获了喝彩和掌声,还有支撑德云社坚持下去的演出费。“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回到北京后,郭德纲用心寻找相声的感觉,2001年和于谦合作的《你好北京》,一举在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上获得了组委会特别奖。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郭德纲成了侯耀文的弟子。得知消息的那天,郭德纲难掩内心的激动,“你打我两下”,于谦在他脸上使劲拍了两巴掌,这才知道是真的。智库到了2005年,天桥乐的茶馆开始人满为患。尤其是十一黄金周,德云社开始组织郭德纲专场,“狸猫换太子”、“纪念穷不怕”等演出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至此,“德云社”开始在京城打出口碑。当年11月,郭德纲回到老家天津,在中国大戏院举办了一次专场演出,结果一下子涌过来2000多人。人逢喜事精神爽,年末的立白杯小品邀请赛上,郭德纲夺得了创作奖,徒弟何云伟和李菁还拿到了专业组的一等奖。一时间,各大媒体一窝蜂涌到了“德云社”。2005年12月5日三联生活周刊: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纲访谈2005年12月26日华夏时报:相声界没有名气的名人——郭德纲来了2006年1月10日京华时报:进军大剧场不忘小茶馆 相声界奇人郭德纲2006年1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郭德纲,相声餐桌,别老上拍黄瓜2006年1月16日北京日报:相声鬼才郭德纲电视台当然也没闲着,各大卫星电视竞相播出郭德纲的相声,北京文艺台还专门开出两个时间段播出郭德纲的单口和对口相声。这下可好,“全国钢丝”剧增到6千多万,“凡有人烟处,皆知郭德纲!”在这期间,“德云社”佳作不断。2006年1月12日,“德云社”在解放军剧院专场演出,达到了返场22次的壮举,并在新浪网全程直播。“一个郭德纲的出现使相声又热起来了,人们才发现原来相声有如此大的魅力。”不过话又说回来,沉默了10年的郭德纲怎么就一下子火了?一、坚决不说“伪相声”什么是“伪相声”?就是只是背台词,没有情感和魅力,观众感受不到幽默的乐子。郭德纲本身就长了一副喜庆脸,眉毛鼻子全在一起,还没张口,就让人发笑。再说郭德纲敢于自嘲,所以很多段子非常接地气,如《西征梦》中“”天天骂这些带红箍的,我就不骂那扫厕所的,因为我媳妇就是扫厕所的”。二、有生活底蕴郭德纲从5岁开始接触相声,“说、学、逗、唱”就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底子。此后3进3出北京,先后拜了五、六位师傅,闯荡江湖15年,学会了600多段传统段子,“天津快板,京剧、评剧丝毫不弱”。正因为有生活的底蕴,每次在剧场演出,遇到下面的观众“吁”声起哄,郭德纲总能应景搞出几个好玩的段子,最后观众哈哈大笑中结束演出。三、有了德云社这个平台从最初为了生存,到后来的招募徒弟,郭德纲的周围慢慢集聚了几十个志同道合的角儿。从日后跟他起过争执的曹先生,到自己的儿子郭麒麟,再到如今红遍大江南北的小岳岳。一个好汉三个帮,彼此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正循环。创业在线2006年以后,继德云社剧场后,郭德纲又开辟了三里屯剧场、张一元天桥茶馆和广德楼剧场等地。周末花个三、五十元,去茶馆听一场郭德纲的相声成为了老北京一种时尚。2010年8月1日,一位弟子跟记者发生了冲突。原本不是一件什么大事,经媒体炒作,“德云社”成员退社的消息不胫而走。那一个月,估计是郭德纲和“德云社”最难熬的“黑八月”。好在一个月后的9月12日晚,郭德纲率领“德云社”全体成员在北京德云社剧场亮相,小剧场整场演出持续了4个小时。关键时候,老搭档于谦挺身而出,“倘若退社,五雷轰顶!”2年后的2012年,郭德纲冲出国门,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纽约四大城市进行巡回演出,所到之处,掌声、笑声不断。2013年4月15日,郭德纲在墨尔本高声宣布成立德云社墨尔本分社,这也是我国相声社团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当年,郭德纲第一次登陆央视春晚,一举奠定了他在相声界的地位。此后,郭德纲开始多领域全面发展。郭德纲曾在三里屯曾开过一家“郭家菜”,主营鲁菜和津菜,二楼就是德云社小剧场。后来又开了一家“北京德云红事会馆”,据说那是一家相当高档的私人所属四合院。“德云华服”是郭德纲开辟的另一品牌,价格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风格定位在中国传统服饰上,“每年都拍戏,方便了自己,剩下的如果有人愿意做个唐装,也是好事一桩。”此后,郭德纲相继涉及红酒、面膜、玩具等10多个领域。2016年初,郭德纲也赶起天使投资的时髦,联合黄健翔等人,成立一个文化创投基金。据估计,2016年德云社仅商业票房就达到1800万。如今,“德云社”的演出服务商环宇兄弟已经向新三板递交了上市申请,估值超过15亿。2017年,郭德纲还将有大动作,“投资2亿进军影视界”,这位昔日的相声演员正在不断扩宽自己的梦想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