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聚焦
  • 数据报告
  • 政策法规
  • 教学案例
  • 2023年上海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 讲师大会圆满举办

    热点聚焦 2023-12-05
    11月28日,由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办、杭州沃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沃土股份”)承办的2023年上海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讲师大会在沪成功举办,来自市区两级公共创业指导部门、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等8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今年以来,上海围绕人社部马兰花创业培训有关要求,积极探索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工作。在各方努力下,上海的创业培训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已搭建了面向不同创业阶段、不同人群的创业培训政策体系,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制定了创业培训、师资、课程的管理规则,探索了后续跟踪服务的模式,已举办创业意识激发期、创业准备期培训班40个,先后走进本市近39所高校及职业院校,参与学员近千人,收获了参训学员的热烈反响,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领导讲话及理事颁证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赵晓云对上海创业培训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所有奋斗在创业培训工作一线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各参与院校、本市创业指导专家以及各区公共创业服务部门的同仁们表示感谢。希望大家继续为上海创业培训工作贡献力量,为推动本市创业培训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了更好地建设上海创业培训师资队伍,上海成立了创业培训讲师团理事会,在市就业促进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创业培训相关的讲师评价、课程优化、教学研讨等各项工作。前期经过市区推荐,讲师所在班级票选,共有19位讲师当选上海创业培训讲师团第一届理事会。上海创业培训讲师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王霆、王骁、许炳、朱寒冰、李俊宝、叶佳俊、周黎、凌菊、宋涛、汤瑞农、陈蓓蕾、戴振宇、郝刚、傅俊、李洁芳、胡蓉蓉、徐霍成、倪林娟、唐准。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赵晓云为理事颁发证书为表彰本年度创业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代表,本次大会还为获得“2023年创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2023年度优秀创业培训讲师”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2023年度优秀创业培训讲师获奖名单叶佳俊陈蓓蕾戴振宇朱寒冰黄元超徐亚国2023年创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获奖名单长宁区就业促进中心杨浦区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服务中心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经验分享会上邀请了长宁区就业促进中心和创业培训讲师代表叶佳俊、陈蓓蕾两位老师分享工作经验以及开班授课的感悟与体会,激励更多马兰花创业培训工作者和讲师投身这份光荣的事业。盛    晟叶佳俊陈蓓蕾政策培训与工作总结会上对今年上海市开展的马兰花创业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对新发布的《上海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师资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对明年计划开展的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大赛上海市赛设想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上海创业培训管理服务平台中的讲师功能板块进行了业务培训。胡怡琳张凯云吴紫琼下一步,上海市人社部门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全新的创业培训模式,紧密围绕为创业者赋能这个根本宗旨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建立与上海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符合重点人群需求的精品课程,不断提高上海创业培训质量和成效。作为创业培训服务领域的深耕者,沃土股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上海市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将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有机融合,助力上海市人社部门全方位提升创业培训数字化水平和成果转化。
  • 数字西湖、技创未来 “西湖数字匠苗”首期青训营正式开班

    热点聚焦 2023-11-30
    11月24日下午,2023年“西湖数字匠苗”首期青训营在西湖区浙派工匠·数字人才基地举行开营仪式,以探索实践新时代数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西湖区数字职业匠苗培养力度,助推西湖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青训营由西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杭州工匠学院、瓴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沃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服务中心、杭州市职业能力建设指导服务中心、西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相关领导出席开营仪式,瓴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沃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开营仪式,以及来自杭州第一技师学院60名青训营学员参加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上,西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高宇红表示,数字经济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数字技能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驱动力。西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要求,健全与技工院校、行业企业“协同教育、协同发展、协同创新”的技能人才培育模式,不断壮大“匠苗”数字技能人才队伍。         本次青训营面向杭州第一技师学院60名学员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项目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学者,采取主题演讲、专题研讨、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青训营培训,旨在帮助学员们拓宽职业视野,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智能化应用操作水平。同时,培训结束对青训营学员进行“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从而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数字技能人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为满足数字技能人才市场需求,我省正在实施“一试双证”试点工作,探索企业标准和国家技能标准互通、互认。浙派工匠·数字技能人才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文三数字街区,由杭州沃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致力于为数字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数字领域的人才和企业提供便捷的对接通道,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17:高州90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典型案例

    教学案例 2023-12-01
    “90”后返乡创业女青年 颜玉莹:时光不负认真的人,岁月不负美丽的梦!“从小,我就在山间奔跑,田间玩耍,我摸过小鱼、挖过番薯、爬树摘过荔枝龙眼,我品尝过大山里的美味,感受过农民劳作的辛苦,也感受过丰收的喜悦。总之,我怀念童年乡村的一切。90后高州“新农人”颜玉莹说道。颜玉莹,1992年出生在高州市长坡镇大石冲利坑村,作为具有新知识、新视野的“农二代”,2018年颜玉莹放弃大城市工作,迎难而上,返乡创业,选择从事农村一线生产经营工作。从此,颜玉莹迈上了扎根农村、深耕农业、回馈农民的新征程,成为了一名“新农人”,用年轻人的先进理念和胆识书写着属于她的田园青春梦。万事开头难:“热爱与情怀”之坚持“新农”路刚开始返乡创业时,颜玉莹怀着对故乡的热爱与情怀,满腔热血,从一个小微商做起,销售高州本地农特产品,2019年开设“高州市长坡镇 颜宝宝农特产店”实体店,主营农村土特产销售。可是,创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那时每天销售量多的时候才几十单,少的时候有几单,而且在乡镇物流快递不够便捷,物流成本高,利润非常低。为了节约成本,颜玉莹仅租用一个二十多平方的店面使用,场地小,货物多,连打包工具都没地方放;看货、收货、搬货、打包、打单、发货等都是她一个人完成,做得十分艰难。可是,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奔跑的人。2018年以来,高州先后成功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配套了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和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全市行政村物流覆盖率100%,镇级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100%,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达50%以上。努力与机遇并存: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颜玉莹嗅到了直播、短视频的巨大商机,通过自学拍摄技巧、剪辑短视频,直播介绍高州本地农特产。但是由于场地、专业器材受限以及缺乏专业的辅导培训,一开始电商销售的效果并不理想。直到2021年,通过高州市电子商务协会的介绍,颜玉莹了解到了高州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并经高州市科工商务局的批准,于2021年12月进驻国家级项目长坡公共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仓库、专业直播间,还可以享受免费的专业技能指导培训。在高州市长坡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颜玉莹正式开始了她的电商之路,参加了中心组织电商直播高级班培训、电商运营技巧培训、品牌建设培训及销售平台产销对接宣讲会等一系列活动。参训结束后,她马上开通了视频号及抖音店铺,运用所学知识亲自出镜拍视频和直播,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途径。同时,品牌建设培训使她深刻认识到品牌建立的重要性,在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颜玉莹注册了自己公司的第一个品牌“颜农千果”。颜玉莹探索“互联网+种植代销+实体店”模式,面对农村产品种样繁多,但种植规模不大不专业,严重影响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的现状,她深入农户走访调查,与村民签订“代销协议”先从长坡最有名的两个品“四季芒”及“九豆干”开始,后增加到十多个产品。 从追梦人到助梦人 :返乡搭建平台 领航青年创业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颜玉莹已从一窍不通到成为了电商行业的“优等生”。在她的努力下,从一人创业,到带动了200多人创业,合作收购农户237名,覆盖20多个村委会;还组建了专业的电商运营团队,通过电商把高州本地的优质农特产从一两个产品增加到了十几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2年,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近500万元。同时,带动了周边村民及妇女、低保户就业,帮助周边农民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及寄快递难、快递费高等问题,为乡村振兴出自己能力所及的一分力。文章来源:电商赋农,粤向高峰——高州90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典型案例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16:码农转行拼多多创业致富

    教学案例 2023-12-01
    与5个同学一起苦苦钻研2年多,自建系统,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三等奖;因为父亲的一条短信,他毕业后放弃两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的面试机会,回家继承家业;今年7月,他在拼多多新开了一家网店,营业额从0到3200万元,只用了短短三个月……福建漳州平和县与福建、广东两省八县相连,素有“八县通衢”之称,琯溪蜜柚是该县的三大绿色品牌之一。当地有“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之称,但仍是个经济欠发达县。这里每年最热闹的时候是柚子丰收的时节,此时,来自全国的水果供应商都会云集这里。像水果商这样的职业,是陈宗佑之前从未想过的。“做拼多多之前,我做了很多人生规划,唯独没有电商。”毕业于厦门一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陈宗佑说,自己家境相对不错,大一玩了整整一年游戏,大二时突然醒悟,认为“应该干点正事”,于是他和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参加国际大学生软件设计领域含金量最高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但在这之前,学校在这一领域还是空白,没人参加过,更不知道比什么、怎么比。“我们六个人刚好分两组,就自己掏钱买书、上网查询,一点点摸索、学习。”陈宗佑说,他们沉浸其中,顾不上过周末和假期,连过年也只是回家待几天就回到学校。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六个人的主要精力就是研究比赛。随着对竞赛规则的熟悉,他们还自己研发了一套在线判题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判断谁的代码写的好,又快、又正确、运行时间短”。他们研发的这套系统今天仍然被用于母校的教学,最近一个月使用了8500多次。作为创始元老,他们六个人拥有一项特权:登录名前缀为“admin-”。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宗佑等六人拿到了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福建赛区的三等奖,为母校创造了一项记录。但获奖的喜悦还未消退,毕业的时间已经来临。陈宗佑说,他本来想从事软件设计相关的职业,做一名码农,六个人的团队中已有四人在国内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2016年7月的一天,他原本要去两家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面试,但当天凌晨5点多,他突然接到父亲的短信,“醒了么,我想和你谈一谈”。这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陈宗佑的父亲是国内一家知名水果连锁企业的一号供应商,每年给该企业供应数千万斤的漳州平和柚子。父亲希望作为长子的他能回家学做水果生意,将来继承家业。“我父亲白手起家,从摆地摊开始,一步步走到今天。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听父亲的,回家帮父亲打理生意。”陈宗佑知道,父亲18岁就到深圳打工,自他出生后,父亲就开始尝试做水果生意,先是摆地摊,后面推着车子到处推销、送货上门,他也从小就帮着父亲送货。“当时,深圳欢乐谷、世界之窗、民族村、大小梅沙等景区的水果都是我们家送的。”回到平和县的老家后,陈宗佑经过思考,认为家里的生意必然要走线下和线上两条路。父亲打拼数十年,线下渠道已经很完善,他就决定研究线上销售。“2016年到2019年,三年多时间里,我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个重点,都在紧跟线上销售的热点。”陈宗佑说,2016年下半年,他尝试做微商,开店、找果、打包、贴单、找快递公司发货……全链条就他一个人,当年卖了几万斤柚子,赚了四五万元;2017年和2018年,依靠父亲打下的线下供应链,他又尝试做代发,专为其他电商商家供果,两年时间发出了近20万件柚子。 2019年,陈宗佑接触到了拼多多。因为老家地处优质农产品原产地、供应链完善,自己又是农业“新二代”,2019年下半年,拼多多的工作人员到平和县找他,提议他帮其他商家代发的同时,也可以自己开网店。“拼多多的人来了三次,我就想试一试。没想到效果真的挺好,日销量很快就冲到六七千单。我是10月下旬开店的,当年卖了100多万箱。”实践出真知,陈宗佑认识到了拼多多平台的巨大潜力,但他平时还要帮父亲打理生意,难以两边兼顾,他决定与父亲谈一谈,希望专心在拼多多上发展。100多万箱的销量,跟父亲的生意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父亲希望他做好线下供应商,拒绝了他的提议。陈宗佑决定用事实说服父亲。2020年7月,酝酿了近半年,陈宗佑出手了。他在拼多多新开一家店,取名“集锦园生鲜旗舰店”。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做就做最好。他明白,只有做出成就,才能说服父亲。但电商平台上竞争激烈,要想取胜,必须走差异化路线。在开店前,陈宗佑筹集了数十万元资金,收了一批柚子,投放到广东佛山、东莞和广西等地的水果批发市场。经过近一个月的前期铺垫,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而他利用那段期间,把产品、快递、包装等各个环节一一理顺。7月27日,“集锦园生鲜旗舰店”上了第一个柚子链接。从7月27日到8月3日,这家店就由陈宗佑和他妹夫再加一个客服管理。“订单量很快就冲到日销3000单,每天睁眼都是手机和电脑的各种软件铃声,客服说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8月15日一天,柚子销量已经超过万单,客服也从1人增加到4人。陈宗佑记得,出货的最高峰出现在9月份,店铺日销量涨到4万单,他和妹夫每天负责打单、联系工厂下单、发货,还要抽空招聘、培训新的客服,都是次日凌晨三四点才下班。早上8点闹钟一响,便迅速醒过来,登录拼多多界面,回复顾客的询问……在那段时间里,陈宗佑的体重一下子掉了十几斤,至今没有恢复过来。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是丰厚的回报。8月份,他们营业额冲到500多万元;9月份达到1300多万元;10月份近1000万元……陈宗佑统计过,从7月底至今,他的拼多多店铺营业额已经超过3200多万元,卖出了2000多万斤平和柚子。团队人数增至16人,日销量稳定在1万多至2万单。见证父亲白手起家的经历,陈宗佑知道,营业额三个多月内从0元到3000多万元,销量冲到2万单,这在传统商业领域是相当难实现的。但这样的奇迹通过电商却能实现,这就是电商的魅力。陈宗佑用营销成绩向父亲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对的,父亲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之前我找父亲要货,父亲总是不屑,经常劝我好好跟他学。现在我跟他要货,他二话不说,直接给了。”现在,陈宗佑在策划一桩更大的事业,依托拼多多平台,保护平和柚子的品牌,把品牌打出去。他说,柚子是平和县当地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该县经济欠发达,农民既要承担自然灾害和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又要把相当一部分利润“送”给中间商,辛苦一年却难以致富。他看见,每年柚子丰收季节,水果商就云集平和来收货,像“围猎”一样。过了柚子季节,这些商人又会转入另一个水果产区,继续围猎。今年因陈宗佑的“入圈”,当地抵挡住了一波外地水果商贩大佬的“入侵”,“我是平和人,我希望平和柚子的行情可以由我们平和人掌握,让更多的平和农民致富。”他说,他希望除了自己的网店做大做强,还希望与当地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拼多多等电商渠道,一起保护好平和柚子品牌,擦亮这张平和的农产品名片,让价廉物美的源头好货走进国内千家万户。陈宗佑的故事,是新农人依靠拼多多创业致富的一个典型事例。据估计,2020年,作为国内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的拼多多,农产品销售规模将增至2500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拼多多平台已经直接带动全国超过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有了电商助力,农业、农村和农民正在迎来新的春天。原文链接:从“富二代”到电商“创一代”,福建95后小伙陈宗佑的电商创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