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外卖江湖的火药味已浓到呛人,连空气都裹着剑拔弩张的焦灼感。
谁也没想到,阿里旗下饿了么突然官宣更名“淘宝闪购”,陪伴用户多年的标志性蓝色骑手制服,同步换成了亮眼的橙色。
这绝非简单的品牌调整,而是剥离独立标签、全面绑定淘宝生态的战略升级,橙色战袍更是直指美团标志性的黄色骑手军团,针对性拉满。
消息一出,业内哗然,明眼人都看得通透:阿里整合本地生活全链路资源,这波操作是冲着美团来的。
原本稳坐头把交椅的美团,这下彻底坐不住了,不得不开始大反攻。两大巨头的正面硬刚,让归于平静的外卖江湖,再度激起水花。
大牌商家接连入驻拼好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疑似吃拼好饭中毒”“拼好饭吃多了吧”等调侃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低价标签让拼好饭一度与“低质”“不卫生”划上等号。
但神奇的,这些争议并未阻挡其扩张步伐,反而见证了一个外卖新物种的崛起。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日订单量峰值突破3500万单,用户数超2.7亿,入驻餐饮品牌达5000余家,全国上线商家过百万。
拼好饭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一场持续五年的精心布局。
2020年,美团正式推出拼好饭业务。彼时,国内外卖行业已度过高速增长期,订单量与交易额增速逐步放缓,一、二线城市的市场格局趋于饱和,增量空间逐渐收窄。
而另一边,拼多多凭借低价拼单模式在下沉市场成功突围,充分验证了“性价比+社交拼团”模式的市场潜力。
于是,美团借鉴了拼单模式的核心逻辑,创新推出“用户集中下单、商家批量出餐、骑手集中配送”的运营体系,通过订单聚集降低配送损耗,借助批量生产压缩商家成本,为低价策略打下基础。

2022年,拼好饭正式上线,首先进入杭州、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凭借精准的低价与高效的运营模式,该业务快速起量,当年日订单量成功突破100万单,正式开启规模化增长。
2023年,拼好饭开始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扩张,全年总订单量飙升至11.6亿单;2024年日单量首次突破800万单;到2025年7月,日订单峰值已飙升至3500万单,五年间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为打破“低价即低质”的固有刻板印象,美团在拼好饭订单量狂飙突进的同时,也在悄悄推进一场“品质革命”。
最直观的变化,便是大牌餐饮的集体入场。近日,肯德基在川渝、宁波等地推出拼好饭专属限定产品,10.9元的中国锅盔堡和14.9元的黄焖鸡米饭套餐,让消费者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连锁品牌的标准化品质。
在此之前,海底捞、瑞幸、蜜雪冰城、塔斯汀、华莱士、正新鸡排、汉堡王、老乡鸡等品牌已入驻拼好饭运营,近期亦有消息称麦当劳正与美团洽谈入驻事宜,最近也有消息称麦当劳正与美团洽谈入驻拼好饭事宜。

官方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知名品牌在拼好饭运营的门店数量同比增长高达64%,优质供给的涌入正在改写拼好饭的品牌画像。
大牌纷纷入局的核心,源于拼好饭构建的优质品质生态。
此前,美团推出的“万家品牌计划”,为入驻品牌提供流量倾斜、联合定制、数字化赋能等资源支持,帮助商家精准触达价格敏感型用户。
对品牌而言,拼好饭不是简单的低价渠道,而是测试新品、扩大客群的重要阵地,这种结构性成本优势让“高质低价”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拼好饭还同步启动了“百万亮厨计划”,构建全方位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目前已有35万商家主动公开后厨实况,30%以上头部商家开通实时直播,用户下单前可直观看到食材处理、烹饪全过程。

此外,美团还推出了“食安日记”功能,商家每日上传食材采购凭证与消毒记录,用户一键可查,这种透明化运营让食品安全看得见、摸得着,有效重建了消费者信任。
如今的拼好饭,正推动外卖行业从“价格内卷”转向“品质竞争”,其成功逻辑并非依赖补贴,而是通过集中订单让商家精准备料减少浪费,精简SKU提升出餐效率,集中配送降低物流成本,最终让利于消费者。
一直以来,消费者需要的从来不是单纯的低价外卖,而是兼具亲民价格与品质保障的高性价比选择,而拼好饭显然正通过自身布局,为消费者提供这样的体验。
接下来,随着更多大牌入驻,拼好饭或将掀起一场全新的品质变革,推动行业彻底跳出“低价内卷”的恶性循环。
一个全新的外卖时代正在到来
当“幽灵外卖”“卫生堪忧”等吐槽逐渐成为过去式,品质外卖已从单一平台的布局,升级为京东、阿里、美团三大巨头共同追逐的行业新方向。
这场全方位的品质变革,正彻底改写外卖行业的竞争逻辑,推动市场“由大变强”。
京东外卖自入局之初,便确立了差异化的品质路线,果断避开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
通过制定严格的堂食商家入驻标准,京东从源头杜绝了无实体门店、小作坊式运营的“幽灵外卖”,为品质外卖打好了基础。
截至目前,京东外卖已吸纳超200万家品质餐厅入驻,合作的TOP300餐饮品牌在双11期间日均订单量较上线首月暴涨13倍,库迪咖啡等品牌通过京东渠道实现的订单贡献率最高达60%。
11月17日的京东品酒会上,刘强东再推三项关键举措:独立APP同步上线安卓与iOS平台,强化“品质外卖上京东”的核心定位;推出非商业化的“京东真榜”与“京东点评”,杜绝刷分造假,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决策参考;发布“七鲜咖啡”品牌,完善从正餐到轻食的品质产品矩阵。


动作频频的京东外卖,显然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品质发展节奏。
另一边,阿里系的饿了么也在大力推进外卖品质升级。
今年7月,在“2025餐饮业食品安全创新实践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饿了么正式启动“明厨亮灶2.0”推广计划,联合钉钉推出“食安钉”产品,构建起覆盖食品安全治理与店铺经营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已有近40万家餐饮门店接入该系统,AI巡检年均覆盖超百亿次,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食品安全的全流程监管。
这种“技术+生态”的模式,既解决了商家经营中的实际痛点,又通过实时公示、消费者互动等方式重建用户信任,很好地契合了当下消费者对“透明化、可追溯”的外卖消费需求。
作为外卖行业的领头羊,美团的品质布局则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
除了在拼好饭板块加速大牌商家入驻,以优质供给提升性价比之外,还通过推出“明厨亮灶”专项计划,上线“浣熊食堂”,将“食品安全分”纳入商户评价体系等多项举措,助力上万家商户完成品质升级,形成全方位的品质保障网络。


就当下而言,三大平台的新一轮品质竞争已全面打响,而美团这次大反攻能否为自己守住地盘,还需拿出真本事,投身其中。话说,品质外卖为什么会成为三大平台的共同选择?其实本质无非是消费升级与行业成熟的大势所趋。
过去,外卖行业以规模扩张为核心,低价是抢占市场的主要竞争手段,这一模式在行业发展初期快速打开了市场空间。
如今,市场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用户需求也从“有的吃”升级为“吃得好、吃得放心”,品质自然成为破局的关键。
围绕这一点,京东、阿里、美团正全力推动品质外卖落地生根。从食材源头的严格溯源到履约环节的高效保障,从优质商户的筛选到售后问题的解决,每一处细节优化都在回应着市场期待,推动着商户、平台与消费者实现共赢,让外卖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个以品质为标杆、以用户为中心的外卖新时代正在到来。
来源:电商派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