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峰:中国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探索之路

亿邦动力网2016-05-27

屏幕快照 2016-05-27 上午11.05.56.png

【亿邦动力网讯】5月26日消息,昨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正式拉开帷幕。

据悉,在今天的移动金融分论坛中,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表示,场景金融+数据洞察—中国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探索之路。分两个层面:第一是现状和分析;第二是用案例来汇报。

董俊峰称,支付机构其实在中国非常活跃,目前央行发了269张牌照,中国网络支付的渗透率非常高。占到了72%,用网络支付的规模接近5亿人。在移动支付层面,非常火,增长迅猛,尽管基数不大,包括MSC,现在是商业模式在不断磨合的阶段。

据了解,本次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的主题为“新使命,新视野,新动力”,由开幕式、主论坛、年度盛典、《对话》、八场分论坛构成。本次移动金融分论坛将以“创新生态”为主题,为移动金融业内的领导、专家提供研讨的舞台。


以下为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演讲速记:

董俊峰:尊敬的玉祥市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很荣幸受邀分享一些看法。

今天我的题目是:场景金融+数据洞察—中国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探索之路。分两个层面:第一是现状和分析;第二是用案例来汇报。

第一部分是我们对行业的趋势分析。大家知道,整个技术的创新是越来越快,电话从诞生到普及用了90年,互联网用了7年。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代表的新兴技术,蓬勃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我们观察到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运营商,银行为代表的业界纷纷在利用各自的优势,在移动金融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商业模式和探索,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基金等。伴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一点是客户行为在搬迁。尤其是80后、90,美国叫迁徙一代,这一代人发生了本质化的变化,有八个特征,时间关系,不细讲了。

过去十年,中国的金融机构本着鼓励创新,适度监管的立场,给予了特别大的空间。但是过去两年里面也出现了很多的风险事件,尤其是P2P为代表,出现了跑路和市场的风险。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监管的方向发生一些收缩和约束的变化。去年10月份,国务院十部委下发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人民银行下发了《互联网金融网络监管的办法》,约束虚拟支付,网络账户的一些功能和自身的流动性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抑制非法集资等恶劣的行为。

从行业来看,我们简单跟大家回顾一下各个业态的发展现状。支付机构其实在中国非常活跃,目前央行发了269张牌照,中国网络支付的渗透率非常高。占到了72%,用网络支付的规模接近5亿人。在移动支付层面,非常火,增长迅猛,尽管基数不大,包括MSC,现在是商业模式在不断磨合的阶段。互联网理财,P2P,包括以京东白条,花呗为代表的电商系的金融业在蓬勃发展。这些跟移动金融有什么关系?

今年1月份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现状看,超过1亿用户的手机用户,橙色的部分,达到了65%的增长率是手机的网上支付。网上支付目前在那么多的方式里面,我们认为两大阵营,一个是银行卡的电子化为代表,商户的这种以手机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模式。没有颠覆原有的模式。另外一个模式是支付宝、财富通为代表的方式,完全颠覆了这种模式。这两方在现在来看争夺非常纠结,各有各的优势。银联已经签了300多万的商户,而其他的只有30万商户。二维码的黏性特别受到推广。银行是两个层面都在试点,既支持原有的模式,也在支持扫码模式。未来卡没有了,但是放在手机里了。所以银行卡的业务从原有的实体卡走向虚拟的卡包,移动支付。场景化非常明显。

我们来汇报中国银行在移动金融方面的作为和创新。易中银是我们的品牌,这是我们把握金融服务本质,开放合作,秉承着场景融合,数据洞察的策略,快速创新商业模式,重复已有的流程,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服务。我们目标是希望把易中银打造成银行业互联网金融领先的品牌。一个场景融合,一个是数据洞察。场景融合是通过渠道来递交,但是未来很多是不通过银行来分发,而是嵌入到合作伙伴的渠道里面去。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合作伙伴成为了银行渠道的延伸,这种融合是反推银行的创新风控和后台运营机制的变化。数据洞察是一方面用大量的交易数据,但是维度仅限于交易,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合作,拿到电商维度,征信维度来丰富数据的维度,获取更好的立体化的标签,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这两大策略上下,我们有那些变化?一种是物理变化。我们的物理网点,大家可能越来越少去银行网点办业务。所以会迁移到互联网上。另外一个是BUG变化。我们不单单通过银行,更多的是通过比如说跟京东,阿里、淘宝合作,来提供合作式的变化,这是一种BUG变化。

看几个案例。第一个是EFC的支付。同时跟手机厂商,比如说28号我们跟银联首发苹果PAY,3月8日我们和华为也进行了合作。

第二个是社区。通过移动互联的方式建立连接,建立网点,离他最近的社区和社区的业绩,社区的物管进行连接,里面是我们的金融服务,还有社区周边里面的底商和商户的生活服务,通过这样的运营,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生态,通过这个生态实现一个商户和银行金融服务的共赢和合作,目前这个场景超过1万个社区,跟1.5万商户开展了移动金融的合作。

E融汇是手机的专业平台,通过移动金融的手段实现外汇、期权交易的理财工具。中银E贷是消费金融,我们对银行的合作伙伴,包括在银行有房贷和理财的客户提供在线授信,30万限额,不需要线下。最后一个是数据洞察,我们跟贵州移动做了现场沟通,我们做了一个协议,拿一些我们经过清洗的数据标签进行匹配,对一些共同的场景,包括出国、农村金融、校园联合发卡。

以上就是我汇报的中国银行在E金融的建设,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方面的一些探索。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