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砸出千亿产业 如今他要再造全球帝国!

财经内参2016-05-25

这位1949年出生的、长着一张憨憨的国字脸的山东汉子,是他那一代企业家中最勇敢、最有魄力的一位。深谋远虑、总揽全局,体大思精、元气淋漓,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是他的商业人格!

今天,他似乎遭遇了商业生涯中的低谷!但他没有屈服, 毅然将自己一手缔造这个千亿级体量的商业帝国打散、砸碎、聚合、重造,使之从里到外、从文化到流程,再度脱胎换骨,涅槃重生!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SYB讲师张瑞敏,一个具有企业领袖特质、雄心浩荡却又始终在失败焦虑中埋头前行的中国企业家!

张瑞敏,几乎等于中国工业3.0模式的集大成者和标杆!

中国工业3.0模式的开创者,是张瑞敏;中国工业3.0模式发力的信号枪,其实是张瑞敏抡起打锤子砸烂76台冰箱的巨响。就是那一锤子,成全了中国制造3.0模式,也成全了张瑞敏作为企业江湖老大的名号!

这一切,发生在号称中国企业元年的1984年。这一年,中国发布了《推行城市体制改革的决议》,借鉴农村年产承包责任制,把国营企业通过承包的方式给到厂长们。时势造英雄,张瑞敏迎风舒袖的年代到来了!

2.jpg

1985年,张瑞敏的一位朋友找到厂里来,要选一台好的,张瑞敏让他去挑选。可是这位朋友挑了很多后发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了一台。 朋友走后,张瑞敏他叫人把尚未运出厂的400台冰箱全部检查一遍。检查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居然有76台不合格。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青岛日用电器厂担任厂长,这时候的海尔集团还不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只是个生产劣质冰箱的小厂子。

张瑞敏怒了!第二天, 张瑞敏把厂里的干部和工人召集起来,叫工人把有缺陷的76台冰箱搬出仓库,拉上大街,在众目睽睽之下抡起大锤一台台砸毁。张瑞敏当街亲自抡锤!

3.jpg

这一砸,把质量第一的信念,注入了海尔的基因,从此海尔走上了标准化、产品质量第一的道路。张瑞敏革新了工厂的质量管理方式,将员工分成许多自我管理型团队相互竞争,建立了一整套高标准、精细化、覆盖全国的服务管理模式, 这些都成为海尔电器多年称霸中国家电业的最核心的竞争力。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个职工两年的工资。对1985年的一家小厂子,这76台冰箱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然而,张瑞敏说砸就砸了。这在1984年的中国极具震撼效应。这种悲壮的场景深深地印在每一位员工的脑海里。

3年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个国家质量金奖,在中国的销量蒸蒸日上!

4.jpg

7年后,“海尔”又一次在国际市场上扬名立万:德国市场上所有品牌的冰箱和中国海尔冰箱揭去商标后,放在一起进行试验,海尔冰箱质量排第一!海尔从此逐渐在国际树立品牌!

而这一切,源头在于张瑞敏这抡锤一砸。铁锤和冰箱沉重的撞击声,成为中国制造质量突围的宣言书,成为中国工业3.0的一面旗帜。

雄霸天下的索尼破产了,牛逼哄哄的松下、夏普等都衰败了!相反,海尔从一家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年销售收入2000亿元的大型企业,名闻天下。张瑞敏,也从一个英姿勃发的中年人,渐入花甲。1984年到2016年,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世界的企业版图,堪称天翻地覆慨而慨!

海尔登上了成功的顶峰。然而,就像《易经》所说的“亢龙有悔”,海尔和张瑞敏,也面临着峰顶上空气稀薄的处境。

5.jpg

国内外家电市场也变了。家电消费已经趋向饱和,大家对家电从需求,从以前的饥渴型购买,变成了必须追求有个性化的高质量。中国工业从追赶型,渐渐成为了龙头羊。在追赶的时候,海尔有发达国家成熟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引进,现在海尔更多要依靠自主创新。

而正前方,更大的挑战,来自于一场工业化4.0的巨大变革,正在酝酿,暴风雨随时到来。德国人正在磨刀霍霍,努力向柔性化生产、个性化订制、分散化控制的工业4.0模式转变。如果他们成功了,就能对中国工业化3.0模式,进行降维打击。

于是,巅峰时刻,张瑞敏处在深深的焦虑之中。 他深知,巅峰的旁边,可能就是悬崖;如果沿着海尔成功的道路走下去,或许在他有生之年,海尔仍将持盈保泰,但未来总有某一刻,就像一个绝顶的剑客,面对工业化4.0的手枪,仍可能一败涂地!

换成别人,对这种或然或隐形的挑战,可以视而不见!但是张瑞敏不是这种人, 他始终无法忘记德鲁克的警告:“不能放弃昨天,是许多企业走向没落的原因。”他为自己的远见所焦虑!

终于,张瑞敏下定决心:今日之我与昨天之我战。和21年前一样,张瑞敏要干的,是要去缔造一种全新模式:中国工业4.0模式!

彻底结构、颠覆重生,哪怕为此提前承受转型的阵痛,虽九死而不悔!张瑞敏又一次抡起了大锤。只不过,上一次他砸向的,是自己生产的冰箱;这一次,他砸向的,是21年来辛辛苦苦建立的一种生产体系和商业模式!

张瑞敏的把拥有6万多名员工的海尔拆分成2000多家“小海尔”,号称“创客团队”,这些小团队独立作业,一条龙接单生产销售。无疑,这是一个超级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张瑞敏的目的,是将企业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进而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实现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为啥要这么干?张瑞敏说, 就是要解放海尔,打掉像“烤熟的鹅”一般没有市场神经的公司中间层,让每个团队能够直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并对其他企业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进行个性化定制。

怎么直接接受用户需求和订制的信息呢? 张瑞敏的想法,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与用户零距离,实现“用户复兴”!进而,张瑞敏提出的“人单合一” 、“用户全流程体验”、“自组织”、“开放平台”、“按单聚散”、“产品去商品化”、“价值交互”、“接口人”等思路。

张瑞敏这一系列的转型探索已经渐见成效!

——海尔的一个自称iSee Mini的创业团队发现了一个电视市场:将电视图像投影到天花板上以便让孕妇更舒服地观看。

——另一个创客团队向合肥一名孝子提供一台为他的书法家父亲定制的空调,上面刻着他父亲最喜欢的成语——“天道酬勤”。

——用户可以参与设计的定制版迪士尼冰箱成为在海尔“众创汇”平台的一个亮点,广受欢迎!

——解决传统高校公用投币、刷卡洗衣机中排队难、找币难的海尔洗衣APP,解决洗衣机内桶容易积塞污垢、号称在网上与90多万人次的互动得到解决方案的海尔免清洗洗衣机,甚至是品质有保证、产量稳定和价格可预测的鸡蛋业务,也都成为了海尔旗下小微创业团队的经典案例。

为了转型,海尔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2015年,海尔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4%,而净利润则同比下降19%。也就是说不到一成的收入下滑却带来了近两成的净利润跌幅。

然而和21年前一样,张瑞敏很淡定,因为这一切,早都在他预料之中。 张瑞敏说了:企业转型,高速飞行的飞机在空中换引擎。一下换4个引擎不可能,只能是先换一个,另外三个保持飞行,换好之后再换另一个。这时要做的是,减慢速度,但不能减到不能飞行。同时,抢时间把引擎换了。

这是一场赌博吗?也许吧。按照张瑞敏的话说: “面对巨大的挑战时,你可以选择坐在那里不动,但唯一的结果是你将玩完。我们认为更好的选择是去拼搏。”

20多年来,海尔所取得的成就,可以折射出中国制造的伟大成就。如今,海尔所面临的困难,也反映了中国制造遇到的深刻矛盾。海尔正在探索的转型,也可以为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张瑞敏讲过一个故事: 海尔转型创业,就好比把一艘航空母舰拆掉,重建了很多小船,并让这些小船联合成一个舰队。张瑞敏作为这艘船的设计师,曾经辛辛苦苦亲手打造成了这艘船,现在却要忍心亲手拆掉它,这才是做企业最难的。

张瑞敏现在再做的,不是三维的营销革命,而是一场4维的前无古人的四维度的工业模式再造: 打破原有的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从地面转至网上,用信息化手段再造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推行个人订制,实行柔性化生产,进而打拼出另一条上升曲线。

与此同时,海尔毅然地迈出了国际化的坚实一步!

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就成为人类的食物,但从里面打破,则是新生命的诞生。3月31日,海尔临时股东大会以99%的通过率,高票审议通过购买通用电气公司家电议案。此前,青岛海尔购买通用电气家电方案已获得中国国家发改委确认函以及美国反垄断审查,交易预计在2016年年中完成。 海尔并购通用电气家电一旦完成,海尔体量将大幅增加,海外收入比例将大幅度提升,这将是中国企业对于世界家电版图的权力再分配。

二十年前,张瑞敏在题为《海尔是海》的文章里写道:“ 随着海的号令执着而又坚定不移地冲向同一个目标,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

海尔是海,张瑞敏是海,中国制造是海!当这片深海摧枯拉朽、激荡万物时,也许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白!但 这片伟大而浩瀚的深海,必将容纳衰朽、孕育生命、创造奇迹!

壮哉,张瑞敏!壮哉,青岛海尔!壮哉,为中国制造扬眉吐气而奋斗的中国企业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