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张大奕到罗永浩,直播带货的四个非典型故事

    热点聚焦 2020-04-20
    4月17日,一场关于电商直播网红张大奕的舆论事件,引发了其所在网红电商公司如涵控股的市值暴跌,一夜间蒸发约2200万美元(约1.5亿元人民币),股价跌幅6.36%。这场下跌的本质不是八卦绯闻,而是不同类型的主播正在分食“第一代带货网红”的红利。尽管曾经的“淘宝带货女王”张大奕创下过网店28分钟销售额破亿的记录,但她兴起于微博图文时代。电商直播兴起后,甚至有了“李佳琦、薇娅爆红,张大奕被遗忘”的论调。 李佳琦、薇娅则是和电商直播形态一起成熟,靠导购式的直播带货成长起来的顶流网红主播。可以说,他们是淘宝直播带货模式兴起并成熟的标志。电商直播催生了李佳琦、薇娅们。他们从0粉丝的素人而起,没有粉丝加持,却创造了“顶流”的奇迹。而现在,这种奇迹很难再从资本、流量游戏中出现。最近,“初代网红”罗永浩也转业成为电商主播,首次直播累积4892万观看人数,销售额达到1.1亿元,这是一个可谓相当成功的开篇。但带货能力的欠缺,促使其第二场、第三场直播数据暴跌,这场狂欢也逐渐趋于平静。带着流量、关注度入场,转行电商主播的“流量选手”也未必顺利。 另一个非典型的主播群体则是明星。在“明星红人化”,影视行业遭遇寒冬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明星想给自己增加一个“主播”的身份。但“翻车事故”频现,带不动货等也证明了,即便有大批忠诚粉丝,明星光环,但直播带货这一行当,仍旧是“隔行如隔山”。这四类群体,是如今盛行的网红电商直播生态中,特殊的非典型案例。他们或在电商直播生态中倾力押注,或在其中水土不服,或者将电商直播看作解决某种危机的缓兵之计。但电商直播这碗正被炒热的饭,是流量和收益的万能解药吗?张大奕:微博之外,没有主场每一份成功背后都需要撞对时代脉搏,就像雷军所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张大奕的成功和微博有着密切的关系。2014年,冯敏(如涵董事长)创办的“莉贝琳”(如涵前身,淘品牌电商)业绩下滑明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冯敏联合店里的模特,即当时新浪微博拥有近30万粉丝的张大奕,开起了淘宝网店。 凭借微博图文时代的红利,加之网红带货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张大奕在2015年和2016年迅速崛起,曾经创造了上线新品2秒钟内即被顾客“秒光”,2小时卖出近2000万销售额的奇迹。红人带来的IP价值盘活了冯敏的公司,他试图批量复制这一模式。2015年,再次转型的“莉贝琳”更名为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经营模式也从之前的“网红+供应链”转变为“网红+网红孵化+供应链”的模式。冯敏期待将如涵打造成双轮驱动的公司,前端是网红的挖掘、打造和运营;后端是代工厂、供应链。如涵要做到两端兼顾,且靠前端来驱动后端。但现实的残酷是,市面上能够叫得上名字来的大网红,背后一般都有MCN机构,他们基本不会再签约其他公司。因此,如涵签约的大部分都是素人,签约之后,再通过营销手段将其炒热。 张大奕得益于微博图文红利期,但如今红利期已过,带货方式已经从当初的图文时代逐渐过渡到短视频、直播,而如涵炒热素人的主阵地仍然停滞于微博。目前,如涵旗下网红累计已经拥有2.2亿粉丝,其中绝大部分粉丝来源于微博。 张大奕在微博上有1173万粉丝,而在抖音上粉丝只有27万左右,小红书基本没有声音。更重要的是,庞大的网红团队并没有带来可观的收入,仅靠张大奕撑起了如涵收入的半边天。如涵控股旗下的签约网红已经达到了159人,在2018年,如涵为此支付了1.5亿元营销费用,2017财年、2018财年和2019财年前三季度里,涵奕电商(张大奕与如涵控股共同成立)的销售额分别占如涵GMV的49.6%、51.0%和44.9%;占据了如涵营收的50.8%、52.4%和53.5%。在前端乏力的状态下,如涵的后端也面临重重挑战。和李佳琦、薇娅导购模式不同的是,如涵的供应链几乎全自营:自己设计、自己整合供应链、自己在微博上曝光出售。这既是如涵的优势,也是如涵的软肋。在公司内部,如涵有一个供应链基地,基地可以随时产出样衣,然后主播上新播出,根据订单量反馈给后端工厂,批量返单。同时,如涵还研发了一个集ERP、OA等功能的系统——layer cake(千层糕),来支撑整个“时尚红人-供应链-店铺-财务”体系,来起到精细化、数据化运营的目的。这种柔性供应链的打造符合现在电商追求的“小批量、个性化、快速反应“的大趋势,其本质是延迟做货量决策的时间,提升提升预测的准确率,减少库存积压。 如涵也期待打造一条类似于Zara的快反供应链,以减轻由库存积压带来的亏损。但目前来看,如涵和Zara差距巨大,2016年上半年,其存货周转天数大概为103天,而2017年上半年年报中的库存周转率为0.6,换算出存活周转天数达到608天,而Zara可能只需要30~40天。 前端自制样衣,后端反推供应链,需要品牌方有极强的话语权,反应到服装领域,这个话语权就是超大订单量,就目前来看,如涵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体量。要如何抓住下一个引爆点,找到下一个主场,成了初代网红们的普遍困局。李佳琦、薇娅:不眠不休,努力「出圈」相比自带粉丝、流量、关注度进场的明星艺人、网红博主、企业CEO们,李佳琦、薇娅算得上是草根出身。靠着直播带货,他们逐日累积起粉丝,从0到千万级别。 事实上,目前李佳琦、薇娅的名气不亚于许多明星,通过电商直播,他们将自己打造成了明星级别的电商主播,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流”。连和李佳琦一起直播的宠物狗都有了自己的IP,为彩妆产品代言。明星纷纷成为他们直播间的座上宾,韩红、刘嘉玲、蔡依林、杨紫......合作名单也在逐日加长。甚至,一些电影、电视剧宣传也开始借助电商直播间。某种程度上,李佳琦和薇娅是将电商直播生态引爆的关键参与者。2016年,淘宝正式上线淘宝直播,一改靠打赏为主要收入的秀场模式,将带货量作为衡量收入的核心指标。李佳琦、薇娅成为这个模式的“实验品”和“实践者”。当时,直播带货还是一种早期尝试,电商交易和直播的关系并不像今天这般密切。 李佳琦有在南昌做美宝莲柜员的经验,当初,欧莱雅与美ONE合作,选送了200位彩妆师,试图从中培养电商主播,李佳琦搭上了这趟成为主播的车。薇娅则开过实体服装店的经验,有资金后,转型做起了电商生意,期间还赔掉了两套房,几乎花光了积蓄。 他们是第一批有经验的人,懂得如何和手机屏幕前的观众沟通,引起共感,刺激消费。时间来到2018年“双十一”,李佳琦和马云在线PK。李佳琦创下了5分钟卖出15000支口红的记录,成为“口红一哥”。也是那年的“双十一”,薇娅两个小时直播销售额达到2.67 亿元。但淘宝直播仅基于淘宝生态内,出圈才是方向。 2018年底,李佳琦曾有过粉丝增长瓶劲期,数字卡在190万的节点。很显然,单是做一个电商主播,很容易就触摸到行业流量的天花板。李佳琦需要淘宝之外的流量和关注。于是就有了抖音上,一分钟内的口红试色短视频内容。密集的信息输出、有独特的语言记忆点,一条MAC口红试色的短视频爆火,在当天,为李佳琦抖音账号带来100万粉丝。循着这一爆款的模式,李佳琦逐渐出圈,提起电商直播,就必然绕不开他。 这种内容生产模式也同样被许多电商主播、美妆类博主沿用,造就了新场域的传播。当“Oh My God”、“所有女生”、“薇娅的女人们”,这些李佳琦、薇娅直播时常用的词句出圈,流量、资源也倾注而来,电商主播就成了消费主义的代名词之一。正因为如此,李佳琦、薇娅才有底气和立场,以市场上少有的优惠价格,与品牌议价。而正是通过无数次在观众和品牌之间搭建起优惠、实用的桥梁,又反向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流量和知名度。 李佳琦、薇娅更作为电商直播这一模式的“实验品”和“实践者”,获得了电商直播的红利。如今,李佳琦、薇娅代表着直播界的“造富神话”,他们靠着为一件又一件商品解说,把自己打造成了这一领域的“网红”,并通过不断累加的影响力逐渐破圈跨界。另一方面,他们都不敢停下来,李佳琦害怕自己一旦休息,粉丝就被别的主播吸引过去。薇娅也说过,“一天都不敢休息,一休息就会紧张。”电商直播夹带流量带来具体可见的收益。2019年彻底爆火之后,无论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这类电商平台;还是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甚至连百度都试图在电商直播上分到一杯羹。明星艺人们,也主动参与其中。如今,已经很难再有2016年时,像李佳琦、薇娅一样,作为纯素人,从0粉丝开始积累而成为头部主播的案例了。毕竟,各类平台、品牌方、MCN纷纷入局,诸如明星、CEO、网红博主们,各类身份的人也纷纷入场,电商直播这块蛋糕已插满了争抢者的刀叉。罗永浩:「大V」带货,难过三巡 2019年,李佳琦、薇娅、散打哥等流量级直播网红的出现,网红经济成为平台机构逐利的风口。《2019网红电商生态发展白皮书》显示,顶级网红电商的购买转化率能达到20%。 直播平台依赖头部大V的人气,头部大V需要合适的平台进行流量变现。据东吴证券《对网红电商的再讨论》研究报告显示,抖音的商业变现主要以广告营销和电商变现两方面为主。广告营销主要是为品牌主、MCN机构和明星/达人提供双端服务。电商变现主要侧重向品牌方提供大量头部KOL资源,更快加速品牌的曝光量。 与张大奕从直播带货成为网红不同,在电商直播成为品牌方的主流营销方式后,众多大V网红纷纷加入这一行列。3月23日,Tech星球星球独家报道,宣布进军电商直播领域卖货还债的罗永浩,与抖音达成独家合作。除去签约金外,抖音还将给予开屏广告、Feed流、热门推荐等支持。在双方官宣之后,罗永浩开始了自己的“带货人生”。经历了一周时间的热度炒作,罗永浩在4月1日晚8点,准时开始了自己的直播首秀。尽管第一场直播,老罗和朱萧木不娴熟的带货被网友吐槽,但这并没有影响罗永浩长期积攒的人气带来的流量红利。       追捧也好,调侃也罢,罗永浩在抖音的首场直播成绩依旧亮眼,累积拥有4892万观看人数,在线观看人数最高为290万人,单场涨粉215万,销售额达到1.1亿元。当看热闹的粉丝散去之后,罗永浩的第二场直播数据断崖式下跌。第二场直播比第一场将近多了快1个小时,但总体销售额近达到3422.6万元,同比下降69.7%,观看人数1142.7万人,比首场环比下降76.2%。 4月16日,罗永浩第三场直播。渐趋熟练的罗永浩此次仅开播2个小时,相比上一次场缩减了一半时长,销售量同比上升60.9%,达到了5524.2万元。而第三场打赏的音浪仅收获了64万元,下降幅度达到了80.2%。    罗永浩直播第三场付费打赏榜单    高起低落,罗永浩直播间热度锐减,付费打赏用户愈发减少。许多锤粉表示,“看完第一场感觉到失望了,当时那个怼天怼地的老罗,现在已经被生活所迫,低下了头。”从罗永浩的直播成绩看,并不是每一个“大V”都适合“带货”。 除了罗永浩,大力进军电商直播的抖音,还引入了一些知名企业的CEO,如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的带货首秀。 “大V”带货的前提是,抖音电商直播要打造自己的招牌主播。选择自身具备超高流量的大V,无疑是一种捷径。 淘宝直播有李佳琦、薇娅站台,快手有散打哥、辛巴助力。相比起淘宝、快手而言,抖音的带货基础相对较弱。基于算法推荐、流量集中分发的特点虽然带来了巨量广告收入,但是私域流量却难以建立,依靠社区自然孵化形成电商头部主播有一定难度。因此,抖音迫切渴求借用头部大V流量,撑起自己电商直播的业务。在2019直播带货火热的一年中,抖音先后开通购物车与商品橱窗,并上线抖音小店,到年底将内测的直播权限放开。抖音选择将巨额流量这一优势继续放大,不断加大对头部网红的吸纳。 但想从短视频转型到电商直播,打造自己的闭环生态,并非那么容易。 由于抖音自身的电商供应量体系还不完善,商品货源、以及物流、售后都与淘宝无法匹敌,现在大部分商品还是跳转淘宝链接。从罗永浩三场直播的商品链接变化来看,链接抖音小店的商品与与链接淘宝的商品几乎对等。除此之外,引入的网络大V虽有很强的IP属性,但缺乏卖货的经验。电商前淘宝直播运营负责人赵圆圆曾透露,“淘宝平台上90%以上的直播都是商家自播,而不是达人直播,这个跟外面的秀场(直播)完全不一样。” 电商直播的逻辑重点是卖货,主播是否具备带货能力是其中的关键。从目前罗永浩的三场直播数据来看,抖音押宝罗永浩的做法,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明星进场:无戏可拍,俯身入局高晓松豁出去了,他撅起双唇,紧闭双眼,将拧巴的脸部凑到了李佳琦跟前。李佳琦左右开弓,一只手托住高晓松下巴,另一只手给高晓松涂起了口红。2019年12月12日,李佳琦与高晓松一同开启直播,帮助贫困县农产品带货,当晚直播中,40万斤内蒙古扎赉特大米,5万罐安徽金寨山核桃均在5秒内售空,12万袋康保燕麦面7秒售空,预计为1114户贫困户增加439万的收入。名人登陆直播平台卖货已经稀松平常,此前朱一龙、周震南、刘涛等众多明星都曾来到李佳琦直播间,作为嘉宾与其一同带货。众多明星看到了电商直播的流量与营收,早已从最开始的辅助网红带货,发展到亲自下场开启电商直播。 2019年4月22日,李湘主动开启直播电商,成为首个下场带货的明星,自此她基本每周至少开播一次,品类涵盖美妆、家电、洗护用品和生鲜零食等。       李湘的入场,也吹响了明星下场做直播电商的号角。去年3月,淘宝宣布启动“启明星计划”后,在7月该计划的发布会上,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俞峰宣布,已经有超过100位明星入驻淘宝直播。 明星入场带货,与近年影视行业持续遇冷有关。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共646部,比去年同期886部减少了27%,剧集数量下降了30%。去年底,横店影视城还宣布旗下所有摄影棚将向电影以及现当代、科幻题材的影视剧组免费开放,同时其他题材剧也可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影视城无剧组入驻,明星自然无戏可拍。去年8月,迪丽热巴在参加综艺节目时对外表示,已经八个月没有拍戏;明道同样在某演技类综艺中,才过了一把演戏瘾;胡歌更是在某活动中推销“自己便宜又好用”。 在此情况下,明星们一方面需要保持热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生存,电商直播成为当下最佳的切入口。        明星直播,图片来源于淘宝直播不同于素人主播需要先靠卖货,才能逐步打造出声量,明星进场做直播电商,已经拥有了可观的声量,但明星自带的声量也并不能保证直播销量。去年10月27日,李湘照常开启直播带货,这次她卖了一件售价不菲的貂毛外套,尽管数据显示当晚有162万观众在直播间,但李湘连一件貂毛外套都没卖出,当晚售卖的羊奶粉也仅售出77罐。 明星带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为此,不少明星选择与成熟的MCN机构合作,共同带货。 薇娅母公司谦寻就签下了林依轮、李响、高露等明星,为其提供完整的运营体系与供应链系统。目前,谦寻还打造了超级供应链基地,将薇娅积累的供应链集中在一起,形成线下选品基地,陆续开放给更多主播。据Tech星球了解,谦寻旗下主播已经共享供应链资源,也就是说,薇娅直播间的商品,在谦寻旗下主播可以买到同款。在这场带货江湖中,明星与网红的较量,或许刚刚开始。文章来源:联商网
  • 上市20个月,小米换掉CFO:市值比美团少3000亿

    热点聚焦 2020-04-14
    终于尘埃落地。4月10日傍晚,小米集团公告,小米总裁王翔代理CFO一职,国际部总裁周受资不再兼任CFO,将专注小米海外市场业务。这意味着,在执掌小米财政大权5年后,周受资正式卸任CFO。需要指出的是,小米对于新CFO尚未有合适的人选。小米称,董事会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人才出任CFO。事实上,周受资只是小米上市后大换血的“冰山一角”。在此之前,黎万强离职,卢伟冰、苗雷、常程、王晓雁等人纷纷加盟,小米的第二代权力核心渐渐形成。只是这般大刀阔斧地换人,难以难掩雷军的焦虑。雷军始终认为小米是前所未有的“新物种”,但至今仍不被资本市场认可。上市20个月,小米一年营收超2000亿,利润也有上百亿,但市值却远远逊色利润还不到50亿的美团点评。截止2020年4月13日16:00,小米市值为2438亿港元,而美团点评总市值达5659亿港元。换言之,一个美团市值大约抵上两个多小米。小米换掉CFO:“继续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优秀人才”周受资正式彻底放下了执掌5年的小米财政大权。环顾国内互联网巨头,总少不了拥有高盛履历的牛人相助。阿里有蔡崇信,在阿里创业初期的关键时刻帮马云里拿到了500万美元投资;腾讯也有刘炽平,通过投资帮助腾讯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巧合的是,周受资也曾在高盛就职。在去哈佛商学院攻读MBA之前,他曾是高盛的一名分析师。后来回顾起在高盛的那段工作经历,周受资曾感慨,“整整持续了两年,基本没有周末。”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周受资并没有选择回到高盛,而是加入了尤瑞·米尔纳创办的DST,并且这一干就是5年。也正是这份工作,造就了他加入小米的契机。即便放在全球风投圈,DST的地位依旧不可小觑,这家总部位于俄罗斯莫斯科的风投大鳄,在中国接连命中了阿里、京东、滴滴以及小米等多家具有标杆性意义的互联网公司。鲜为人知的是,年轻帅气的周受资正是这一笔笔投资幕后的真正推手。2010年,年仅27的周受资刚刚加入DST,任务是帮DST在中国物色适合投资的项目。同年12月,DST创始人尤瑞·米尔纳在周受资的安排下,见到了刘强东,最终达成了一项合作——5亿美元投资京东,占股8.8%。多年后,这一笔投资令DST收获了30亿美金的回报。仍然是2010年,成立不到一年的小米进入了周受资的视野。为了接触到雷军,周受资费了一番功夫——他先是通过自己的关系网,认识了几位被雷军投资过的创始人,再通过这些创始人的引荐,最终在2011年3月成功与雷军见面。经过近半年的了解和沟通,周受资安排了DST老板等人拜访小米公司,最终促成了对小米5亿美元的投资。正是DST资本对小米的投资,让周受资和小米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2015年7月,周受资正式加入小米,并担任CFO,成为当时小米最年轻的高管。加入小米后,周受资帮助小公司完善了财务管理与投资团队。2018年,小米成功赴港上市,成为港交所第一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作为CFO的周受资自然功不可没。直至2019年11月,小米宣布内部高管调整:联合创始人林斌任副董事长;原CFO周受资改任国际部总裁,CFO职位暂时空缺。如今不到5个月时间,周受资正式卸任CFO,只专注小米海外市场业务。目前,小米CFO职位暂时由去年11月升任小米集团总裁的王翔代理。小米表示,集团董事会会继续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优秀人才出任CFO。管理层大换血,下一个离开小米的会是谁?小米走过十周年,雷军感慨不已。一周前,雷军在微博上回忆,当时十几个人就在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的一个很小的办公室,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开始了小米的创业。关于这段往事,雷军还和其他联合创始人出境拍摄一部关于小米的微电影《1699 毕业季》,其中有一段令人捧腹却又激情澎湃的片段:雷军:我们拿到投资了。林斌:多少钱?雷军:10 万块呀。林斌:人民币吗?雷军:是。众人高呼:我们终于可以做手机了。然而,自从上市之后,小米管理层的人事变动十分频繁,短短两年几乎进行了一次大换血。据投资界粗略梳理,当初和雷军一起创办小米的7位联合创始人,大多数要么已经离开小米,要么已经退居二线。其中,最为轰动的是2019年11月,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离职。被雷军称为“阿黎”的黎万强,是小米的核心联合创始人之一,据说小米创业时那锅著名的小米粥,就是黎万强的爸爸凌晨五点起来摸黑煮的。从2010到2012年,黎万强主要负责MIUI整体研发、设计和运营。期间黎万强组建了小米网,负责小米手机的运营、营销、服务、电商、物流等业务;还创造了包括F码、米粉节、手机控等等与小米相关的热词。可以说,黎万强一手打造了MIUI和小米网,雷军曾这样评价他,“小米创业五年,阿黎已成功拓荒两次。”令人唏嘘的是,随着黎万强的离职,至少3名创业元老离开了小米。周光平是小米几位联合创始人当中加入最晚的,却是离开得最早。他曾经在摩托罗拉供职十多年,正是因为他的加入,雷军才真正有了做手机、做硬件的底气。在小米上市之前,周光平就已经离开小米。和周光平一起离开的还有小米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黄江吉。周光平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出过问题,而黄江吉负责的米聊和小米路由器两大产品始终没有做起来,这被外界视为二人离开的真正原因。目前仍留在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团队,已经鲜少被人提起。洪锋目前负责小米金融,该业务在上市公司体系之外。林斌、刘德虽然仍然在小米任职,但是显然也已经逐渐退居二线。林斌目前担任副董事长,协助雷军管理董事会事务,不需要再像以前管理销售部时到全国各地来回跑;刘德改任组织部部长,负责中高层管理干部的聘用、升迁、培训和考核激励等,远离前台。剩下的小米开山元老中,除了雷军,只有王川仍在业务一线。王川现任职务是集团高级副总裁、大家电事业部总裁,负责除电视之外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品类的业务开展和团队管理。小米创业10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雷军这个劳模一样。在公司上市之后,很多人终于熬到了财务自由,这时候也难免会有人失去了往日的工作热情。在黎万强离开小米之际,雷军曾祝福他:“从此彻底放飞自我,快意人生”。只是不知道,下一个离开小米的会是谁?新权力的游戏:手机圈的老对手都给雷军打工了但小米的江山,还需要新鲜血液去卖命。这两年,雷军悄悄网罗了不少手机圈大佬替自己打工。2019年伊始, 中国手机界“老兵”卢伟冰从雷军手中接过了中国区总裁的大旗。卢伟冰此前是金立集团总裁,加入小米后经历了小米双品牌战略调整期。这一年多时间,由于所负责的红米产品线多款手机销量可观,卢伟冰也越来越被雷军看重。或许是巧合,在2020年的同一天,前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加入小米,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负责手机产品规划。常程与小米的“恩怨”广为人知,最激烈的时候,常程一度连续四天“碰瓷”小米,是叫板雷军叫得最凶的对手,没有之一。隔了一天,小米再次发布新的组织调整,意外地出现了小辣椒手机创始人王晓雁的身影——任命其为中国区副总裁兼销售二部总经理,向卢伟冰汇报。追溯往事,小辣椒与小米曾在性价比层面大打价格战,王晓雁称得上是为雷军添堵的第一人。当然,小米的人事调整不止于此。据了解,小米新晋的一批部门总经理以80后为主,平均年龄38.5岁,表明小米正朝着干部年轻化的方向演进,做好了人才梯队的传承准备。“没有老兵,没有传承。没有新军,没有未来。”雷军曾在内部邮件中表示,早在2019年初小米就决定着手培养、提拔一大批年轻的管理干部,构建更具活力、更有进取心的各级前线指挥团队。雷军希望小米的未来将星云集,更多的人才像创业初期一样涌现出来建功立业。创始人隐退、管理层换代,也许是每一个大公司成长的的必经之路。当年跟着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跟着马化腾创立腾讯的腾讯五虎,都早已从他们曾经一手建立起的帝国中渐渐退去。就如同人体的细胞经过7年就会全部替换一次,已经10岁的小米也急需换血。如今,随着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祁燕等人的离开,宣告小米的第一代核心管理层已经逐渐退场。而卢伟冰、苗雷、常程、王晓雁等人纷纷加入小米,意味着小米第二代领导班子正在渐次组成。有意思的是,雷军的第二代权力核心几乎聚齐了手机圈二级梯队曾经的大佬们,不知下一个加入征程的“老朋友”又会是谁?上市20个月,小米市值为何比美团少3000亿?下一个十年,小米要弥补哪些缺陷?这个答案也许只能从小米的行动去寻找。正如周受资卸任CFO,市场曾有传言称,小米上市后持续下跌的股价让二级市场投资人不满,总要有人负责;不过投资界也从小米公司内部获得另一种声音——如今将占比一半的境外业务交给周受资,是对年轻高管的一次历练,“也可以解读为高升”。这个传言暂且不论真假,但是小米的市值确实是摆在眼前的一道尴尬,肯定是跟雷军的期望相差甚远。其实在IPO之前,小米内部对公司的心理定价在700亿至800亿美元之间,甚至认为上市后较大概率冲击1000亿美元。然而,没想到最终上市的结果却与之前的估值大相径庭。更残酷的是,小米IPO当天,雷军仍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让小米的投资者赚两倍。可是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小米目前的股价为10.14港元,远远低于发行价17港元/股。同样在港股上市,小米的表现显然逊色于美团点评。这两家都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典型企业,几乎是同时成立:10年前小米成立的次日,王兴创立了美团。而且两家公司同是2018年在港股上市,又是目前港股中为数不多的两家“同股不同权”公司,自然会被拿来粗浅比较。3月30日,小米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小米2019年全年总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8亿元,经调整后全年净利润为115亿元。同一天,美团点评也对外发布了 2019 全年财报:去年全年,美团收入为975 亿元,同比增长 49.5%,经调整净利润达 47 亿元。相比之下,小米去年营收突破较美团高出111.05%;不仅如此,小米凭借上百亿元的利润,比美团点评高达数倍。但在市值方面,目前美团点评5659.81亿港元,小米2438.64亿港元,美团却是小米的2.32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最普遍的观点是,尽管美团在2019年才首次实现盈利,但是作为一家纯正的互联网公司,随着规模扩大,可以预见未来的盈利能力也会越来越大。反观小米,至今仍然难以摆脱“硬件公司”的定位。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是雷军认为小米应该是“腾讯X苹果”的关键,却始终表现平平。尽管雷军一直强调小米是一家“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新物种公司”,显然市场至今并不买账。没办法,雷军只能从大刀阔斧换人开始,寻找新出路。文章来源:donews
  • 从谊品生鲜的顶层设计看零售业务模式变革方向

    热点聚焦 2020-04-01
    联商专栏:我曾经在之前的《零供关系的旧文新看》提到“部分渠道和制造商/贸易商之间的博弈关系发生了改变,有远见的零售商正在和上游建立新型的生态合作关系”。“新型的生态合作关系”是否只是一种想象?在这篇文章里,我将结合谊品生鲜的案例就零售业务模式变革做出初步探讨。“谊品生鲜”的顶层设计刘润先生在《新零售》一书中如此描述逍遥子对盒马的顶层设计“第一,......线上的收入必须大于线下;第二,线上的每日订单一定要超过5000单;第三,...实现门店3公里半径内30分钟完成配送;第四,最终要做到线下往线上引流,APP不需要其他流量支持,能够独立生存。”我不确定谊品生鲜的决策层是否曾经在2013年讨论过所谓“顶层设计”,如果曾经有这样一个设计,那么它可能是:第一,优先打造极致的生鲜供应链,做到性价比最优;第二,贴近社区拦截顾客,打破电商和到家服务的12-30切割线;第三,全渠道获取流量使得平台流量最大化,通过流量变现;第四,做生意要赚钱,不能靠资本续命,单店需要快速盈利。一、优先打造极致的生鲜供应链,做到性价比最优如果用谊品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策略,那就是“好生活,不贵”。借用海通证券在2019年做的价格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谊品做到了“不贵”:“不贵”只是结果,这简单的两个字来自于谊品对“供应平台”和“客户结构”的布局:供应平台与零售企业先规划开店,在选址确定后再开始筹建本地生鲜供应链的模式不同,谊品生鲜会在目标市场先建立供应体系后再进入市场。这个供应体系包括生鲜基地采购和产地采购,还包括在目标市场的批发市场上合作和自建档口。只有在供应平台建好后,谊品生鲜才会开始在目标市场密集布点。生态合作此外,谊品的供应平台与前端的企业建立了深度的“共享、共赢、共生态”的合作关系。谊品生鲜的员工是这样解释这一生态合作关系:“和传统超市封闭的“采购模式”不同,谊品生鲜采取的是“开放供应链”模式,我们和生鲜基地、农场、工厂和品牌商之间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以合作共赢的思维共同服务于消费者,保障供应链成本最优。通过合作模式,我们不是简单的压价,是将成本节省给消费者。”以蛋类产品为例,谊品生鲜和上游养殖场合作使用可回收的周转筐代替纸箱降低蛋品成本,使得谊品生鲜的蛋品成本比行业平均低8%。这部分成本降低最终实现了三赢:养殖企业增加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谊品获得了价格优势和利润,消费者获得了高性价比的产品。客户平台多数零售企业在基地采购时遇到的核心问题是农产品的非标性与消费者标品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限制了多数零售企业实际无法实现真正的“基地采购”。 永辉布局“彩食鲜”一方面是看到市场机会,寻求业务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需要解决生鲜分级和标品加工的问题。谊品生鲜“2B + 2C”的客户构成解决了2C端对产品规格要求的问题,分拣出来的标品供应零售渠道,而非标产品供应商业渠道。“源头采购,产品统采,产地分级,批零兼顾”使得谊品生鲜的供应链成本获得了明显的优势。二,贴近社区拦截顾客,打破电商和到家服务的12-30切割线中国的部分综合电商对自营商品承诺的12小时交付周期,以及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京东到家等竞争对手承诺30分钟到60分钟不等的交付周期,对传统实体零售商形成了一条“12-30交付切割线”。随着城市消费者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无法抵御这条切割线的零售商将在未来的竞争中逐渐丧失份额,并最终黯然退场。谊品生鲜选择了社区生鲜这一更贴近社区流量入口,通过烟火味的品类和高性价比的商品实现转化和复购。贴近社区也意味着触达顾客的时间更短,效率更高。除此之外,谊品生鲜还推出了谊品到家APP和小程序,并基于谊品到家开发了大量的加盟社区服务站作为提货点,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下单,在次日到门店或者提货点提货。以合肥市场为例,除自营门店外谊品生鲜还有近2000个社区服务站。这些加盟的社区服务站可能是社区的便利店,快递提货点,甚至可能是一个宝妈或者“团长”。谊品通过向这些加盟服务站开放供应链建立起自己的交付生态,这些小B客户可以通过线上向谊品供应平台下达订单自行销售,也可以通过提供提货服务获得佣金。这些合作网点对于谊品低成本引流和交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交付生态也为谊品未来打破“12-30交付切割线”创造了基础条件。谊品的社区门店+谊品到家+社区服务站生态模式有望在经过一定的技术突破后,成为一种高效的生态模式。三,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平台流量最大化,最终通过流量变现谊品生鲜在全国有约700-800个门店,按照单店单日线上线下人流2500-3000人计算,再加上谊品到家APP、小程序、社区服务站引流等多种渠道,谊品生鲜的线上线下DAU应该超过200万。这个数字虽然排不到中国连锁百强的前50名,但如果参考每日优鲜、京东到家和永辉生活和盒马的DAU,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数字。而这个数字,在2020年有望翻倍,或者至少提升50%。谊品到家在今年三月份在线上开出了涵盖进口大牌、女装、男装、母婴等15个品类的“大牌馆”。当我好奇地点开“进口大牌”的页面,SK-II、雅诗兰黛和YSL赫然映入眼帘。这几乎已经是一个精简版的综合电商的模样。如果不出意外,谊品生鲜已经迈出了线下流量变现的第一步。虽说一家社区生鲜在线上卖SK-II似乎是一种有点儿不务正业的流量变现,但今天打开瑞幸咖啡的APP看到蓝牙键盘和洗手液之后,我开始有些理解这些“新零售商”的逻辑。 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有着200万活跃用户的虚拟社区里面不断叠加的购物、餐饮、家政、维修、二手交易....四,做生意要赚钱,不能靠资本续命,单店需要快速盈利和一直在舍命狂奔拼命烧钱的各路生鲜电商不同,从海通证券给出的数据来看,谊品生鲜似乎有着不错的盈利能力:一方面,谊品较强的供应链能力是门店盈利的基础,其次,和新零售企业动辄每平米数千元的高额投入不同,谊品生鲜的门店装修相对简单,较低的单店投入使得门店有较高的盈利能力。此外,谊品的合伙人机制也是保证门店盈利的重要手段。如果继续保持稳健的扩张、持续深耕供应链和继续在数字化技术的投入,我们可以预期谊品生鲜的未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零售业的未来是“生态化”和“平台化”零售业是一个自“物物交换”时代就存在的古老行业,零售行业存在的价值是创造一个高效率低成本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的交易平台。不管是“新零售”、“智慧零售”还是“无界零售”,其本质都是需要实现最高效率和低成本。面向未来的实体零售企业需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平台化:零售企业的本质就是交易平台,零售商需要搭建一个完整的接触顾客的平台,这个平台需要通过主流触点连接到海量的顾客,不管这个触点是实体门店、线上渠道、社交渠道、直播、视频网站还是短视频。平台的价值在于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零售商需要思考如何跳出原有的局限整合上下游的需求实现规模的最大化。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加开放协同,为同一目标人群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零售商应该能够对这个平台的生态企业输出价值,这些价值可能包括对顾客需求的理解,高效的顾客触达、供应链能力输出,可能包括共享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提升效率。由于掌握海量的数据,线上企业在平台价值的输出上存在更大优势,但并不代表实体零售企业对此无所作为。生态化:零售企业需要围绕“创造和满足顾客需求”这一目的,建立自己的供应和交付生态,这一生态必须是以“共同利他”为目的,也就是以消费者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如果消费者需要包装成本更低,物流成本更低,交付速度更快,产品品质更高,那就需要调动整个生态系统去满足顾客的需求。生态企业之间的连接关系可能是投资、相互控股和合资等紧密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供应链合作、知识/技能共享等松散的合作方式。零售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这个生态里还应该包括员工,或者说是“门店合伙人”,简单的雇佣关系加绩效管理对人潜力的激发作用其实往往有限。如何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生态关系,也是零售企业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来源:联商网
  • 淘宝拍出 500 亿:直播带货不只要大树,还要种出森林

    热点聚焦 2020-03-31
    最近一周,科技圈只有一个话题——老罗要做主播带货了。但就赶在老罗直播前两天,专门做「带货」生意的淘宝,为刚刚四岁的淘宝直播开了一场发布会,宣布了淘宝在 2020 年将会如何征战直播电商战场。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俞峰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透露,淘宝直播将在 2020 年提供 500 亿元的福利,为生态伙伴提供百亿元级别的扶持政策。同时,虽然平台走出了李佳琦、薇娅这样的超级主播,但是淘宝直播还是希望能够扶持中小主播的成长——在未来一年帮助 10 万名淘宝主播实现月入过万。2019 年,淘宝直播交易量达到了 2000 亿元规模,同时也有超过 1000 家 MCN 机构加入到淘宝直播的生态中。俞峰表示,淘宝直播希望未来一年,让生态中的 100 家 MCN 机构营收过亿。当各大平台开始尝试进入电商直播,争抢 KOL 资源的时候,淘宝直播已经进入到,扶持中小主播,打造更完整的直播电商生态的过程中。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 俞峰500 亿让你当主播文豪托尔斯泰说过,人们都是通过几个标志性建筑物来记住城市的。这个说法用在电商直播上也挺合适,例如辛巴代表了快手;罗永浩即将代表抖音;李佳琦和薇娅则代表了淘宝直播。李佳琦和薇娅的千万粉丝以及过亿的带货能力,既给淘宝直播带来了流量和粉丝,也拉动了淘宝直播的交易量。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俞峰透露,2019 年淘宝直播交易量达到了 2000 亿元,其中像李佳琦这样的 KOL「达人」和商家自播的比例大概为 3 比 7,虽然头部主播的带货流量惊人,但是更多的交易其实发生在商家自己的直播间中,这也比较符合淘宝电商平台的特色。至于未来,淘宝直播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小主播的崛起,而不是头部扶持更多的头部主播。俞峰在发布会上透露,淘宝直播在 2020 年重点扶持中小主播,在今年将帮助 10 万名淘宝主播实现月入过万。「早在 2018 年,淘宝就有超过 100 名月入过百万的主播。」俞峰介绍说,他表示未来将会让用户发现更多优秀的主播。俞峰称淘宝直播今年将给出 500 亿元规模的「红包」,扶持整个淘宝直播的生态伙伴。首先,造就主播需要流量,淘宝方面将给出百亿元级别的流量,为中小主播和商家自播导流。同时,阿里生态体系也将开放给淘宝直播,支付宝、钉钉、天猫、微博等超级应用也将为淘宝直播提供流量和数据帮助。另外,作为直播电商的「土壤」,在给予流量和奖励支持的同时,淘宝直播扶持的重要一环,就是利用平台数据和技术,为主播和 MCN 机构以及商家自播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降低普通人进入直播电商的门槛,另一方面为主播提供一键上货等功能上的支持。同时,为了让中小主播能够成长,淘宝主播也搭建了成长体系,以及粉丝分析和运营工具,让主播能更了解自己的粉丝,进而更好的「带货」。火锅店小龙象正在「深夜吃播」让「带货」更纯粹从打造头部大主播,到扶持中小主播,其实淘宝直播的战略转移早有端倪。2020 年 3 月上旬,媒体曾经曝光淘宝进行了架构调整,将淘宝直播升级为事业部,同时之前的负责人赵圆圆离职创业,将创建一家 MCN 机构,投资方之一正是阿里。赵在入职阿里两年多时间内,将李佳琦和薇娅打造成了淘宝直播的名片,淘宝直播的交易也在去年达到了 2000 亿元。2018 年底,淘宝表示未来三年目标淘宝直播交易量达到 5000 亿元,从目前的进展来看,效率还是比较高的。而当抖音、快手纷纷加入到直播电商这个战场之时,争抢或者打造头部主播看起来已经成为平台的第一选择,抖音和快手争抢罗永浩就是鲜明的例子。但平台性质不同,对于主播的思考也注定不同。之前淘宝主播负责人赵圆圆对三家直播电商平台有一个判断:淘宝直播是线下卖货的直播化;抖音是内容见长,本质是广告行业;快手主播带货属于社交性质,粉丝拿货相当于给红包。从这个角度来看,淘宝上的主播,更接近于带货电商的实质,这也是为什么赵曾经自嘲淘宝直播是「新时代的电视购物」。因此,抖音和快手需要能带人的老罗;而淘宝,需要的则是更多能真正带货的主播。从淘宝角度来看,大主播一定要有,但是如何「控制」大主播,则需要不同的体系。而阿里更擅长的是在自己的电商体系里进行流量分发,所以扶持更容易「控制」的中小主播和商家自播,是在发展了 4 年直播电商后,必然采取的战略转变。如果说老罗是直播带货的大树,淘宝想要做的则是做一个有树有草也有花的直播电商生态。文章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