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差点死掉到营收过2亿,他终于摸到了素质教育创业的门道

    热点聚焦 2016-05-25
    互联网+深度变革各行各业的当下,儿童在线教育市场不断升温。其中,艺术教育O2O模式更是以传统数字教育难以企及的速度改变着教育市场的格局。由星空琴行全面升级为素质教育开放平台的“星空创联”便是其中之一。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不过,从最初的差点死掉到现在的营收超过2亿,周楷程终于摸到了素质教育创业的门道。误打误撞开琴行初次见到星空创联创始人周楷程是在他的办公室,一身深色休闲装,简单而干练。但说话语速极快的周楷程似乎很难让人把他和教育联系起来。他曾在阿里负责B2B业务,6年间折腾了8个城市,逐渐看到了天花板。“如果继续工作还不如在阿里,毕竟层级和职级都在那里,想有更大的超越也不太可能。”思来想去,周楷程决定来北京创业。时值2012年初,一向敢想敢干的周楷程拉着阿里的其他5位老战友开始盘算创业之路。他们想做一家上市公司,但做钢琴项目完全出于偶然,当时创始团队中于铮的夫人是做琴行的。在周楷程看来,艺术培训领域,钢琴教育是最强的刚需,高客单价、高毛利,虽然不存在巨大的爆发量,但每年2000多万孩子在学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亿卓传统的钢琴教育缺少品牌服务和连锁机构,基本都是各自为战,区域代理的限制导致琴行只能在当地发展,难以建立统一的客户服务标准。此外,学习钢琴是一种线下体验,相对窄众且学习周期长,京东、天猫等巨头也不会切入,这让周楷程一行人看到了机会。2012年6月,在6位阿里老将的带动下,钢琴教学品牌星空琴行正式成立。三年三次抉择星空琴行最初的模型是做一个平台,在周楷程看来,很多开琴行的很懂钢琴,却不懂运营。中国有5万多个琴行,有几千个跟星空琴行合作,一两千个每个月从星空琴行拿一台琴,这件事就干成了。2012年拿到王啸天使投资的周楷程,开始通过天猫、美团等电商渠道给传统琴行导用户。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如周楷程所想。“我们对厂家没有话语权,琴行对老师没有控制权,买什么琴是由老师决定的,招哪个学生也是由老师决定的。所以我们项目的第一个模型是失败的。”周楷程说。此后,星空琴行开了两家体验店,当时天使投资基本花得差不多了,公司的运营全靠门店销售来维持。也是在这时候,周楷程迎来了新的问题:要不要做一对一上门。当时家长要孩子在店里学才交学费,店长也支持先收钱让公司活下来,但周楷程思索再三,还是决定做上门服务。“在店教学,公司就变成了传统教育机构,会把现有的商业模式拖毁。”周楷程十分决绝。确定了上门的发展方向之后,公司正式从平台模式转向了创新性琴行。星空琴行培训的对象分为成人和儿童。对于成人教学,星空琴行开发了一套自主约课体系,大家可以按各自的时间上课,儿童则是一对一上门,这样不仅解决了坪效限制问题,房租可以让利于老师,家长和孩子也不用在把时间浪费在路上。对于这一不同的教学模式,周楷程表示,成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社交化,会组织大量的活动大家玩起来;儿童始终是教学的问题,钢琴是需要每天练的,家里必须有琴,也就具备了上门教学的基础。目前,星空创联80%营收来自儿童,20%来自成年人。2015年伊始,星空琴行由连锁琴行转为O2O素质教育移动平台,课程体系也从钢琴培训拓展到舞蹈、国画等更多素质教育课程。在周楷程看来,当时琴行已经步入正轨,随着惯性的发展,成为市场第一已经没有悬念了,成立新的素质教育平台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这次抉择并不是转型,而是顺其自然的。周楷程的第三次抉择发生在 2015年9月,当时刚刚拿到C轮2000万美元融资的星空琴行正式上线了“蓝姐姐”平台,并开放独立运营。星空琴行从素质教育自营平台成为素质教育的开放平台。“蓝姐姐平台建立的初衷是基于星空琴行互联网+的需求,希望进一步优化课程预约、会员系统、教师派单和精品课程展示等。”周楷程说到,但是在做这件事期间周楷程发现,向第三方开放是一个自然存在的需求。目前,蓝姐姐平台集课程体验、平台预约、课程管理、商城精选、会员活动等于一身,平台上线之初就吸引了众多一线知名品牌如乐高,优贝乐等的入驻。对于这几次转变,如今已经在做天使投资的周楷程坦言,很多项目都要经过无数次转折或升级,关键是团队能不能转型,能不能坚持下去,只要那个圈子你能去改变它,就不要纠结。创业没有过不去的坎三年间,星空琴行完成了三轮融资,并在2015年9月正式升级为星空创联。目前星空创联旗下主要业务分为六艺星空、千艺千学、蓝姐姐三个独立板块。六艺星空由创始团队中的核心人员主导钢琴相关业务,目前覆盖一二线共计21个城市,50多家门店 。千艺千学主要自营舞蹈、绘画等钢琴之外的其他艺术培训。2015年9月上线的蓝姐姐则是泛人群的兴趣教育开放平台。在提到创业的艰难之处时,周楷程犹豫了很久,最终并没有给出答案。“以前租的办公地点三天断水两天断电,没有供应商,没有商场愿意让品牌进,但是现在来看,没什么是过不去的困难,真的过不去就倒下了。”星空创联已经站稳脚跟,但是未来素质教育市场如何演化,仍然值得观察。周楷程解释到:做电商可以扶持商家打爆款产品,但素质教育不能打爆款,只能是一个稳步上升的过程;第二,素质教育是以人来驱动的,很难建立一对一的标准,行业的发展相对受限;第三,目前很多如疯狂老师、轻轻家教等都是从相对标准的K12教育切入的,但这种搭一个平台撮合两端的方式,信任度相对较低。这个市场需要更多的创新模式推动才能产生大的变革。星空琴行即是K12教育之外的另一种创新模式,其主要基于全国的线下门店,联动所有的商家。目前,星空琴行在全国有60~70家门店,但门店只销售钢琴,包括老师调度等都可以在系统内完成集中控制。周楷程透露,目前星空创联的营收超过2亿元。其中,六艺星空主要依靠培训分成和钢琴销售盈利,蓝姐姐则是以广告费、服务费等增值服务为主。2016年,星空创联将实现三条线独立发展。“星空创联的基本思路是用星空琴行把一二线城市占掉,然后其他团队用加盟加批发的形式占领三四线的城市。同时,六艺星空明年争取突破10个亿流水,先在2017年上市,千艺千学目标在一个亿流水左右,蓝姐姐刚刚起步,希望明年实现20万付费会员,一个亿流水。”周楷程说。
  •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亟须实现十大转变

    热点聚焦 2016-05-24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需要以亿卓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上进行破题。而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教育规律,补齐培养短板,高职院校亟须在十个方面进行转变,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理念上,从“训技能”转向“重精神”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高频热词,但作为教育者,不能仅仅把它看作社会的一抹“流行色”,从而平庸化为实用主义的“技能教育”、急功近利的“致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教育,要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绿色创业”“职业担当”等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品质要求赋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新的内涵。唯有在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精神与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质,培养出社会和企业发展所期望的人才。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内容上,从“单创”转向“双创”如果说“创业”点燃了教育的激情,那么从“创业”走向“创新创业”或者“创意创业”,是其教育意义的全面深化和提升。当前社会创业正在经历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从精英创业到草根创业、创客创业,从低端产业到高端产业、创意产业和新兴产业,处处彰显着创新、创意的魅力和推动力。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必须将专业领域的创新、创意理念融入到创业教育中,以创新或创意驱动创业,推动创业教育内容与形态的同步升级。体系上,从“点状”转向“链式”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普遍还是“点状”结构,由于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往往还浮于表面,不同部门各做各的点,看似各司其职,实际各自为政、步调不一,资源和管理也都比较分散。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沉到专业层面,将意识引导、知识传授、活动熏陶、实践提升等各个环节的“点”串接成相辅相成和循序渐进的“链”,构建基于“专业+”的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与素质教育、实习与实训教育、实战与孵化教育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机制上,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要精准把握学生“想要什么”,更要关注自身供给上“能给什么”。创新创业资源的有效供给,在于是否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发挥开放、实践以及产教融合的高职办学优势,从更接地气的专业设置、更对接职业岗位的教学过程入手,改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环境和方法、模式等供给侧结构,建立丰富、多元、灵活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品质和学生吸引力。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受众上,从“开小灶”转向“大众化”创新创业教育一度是少数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的“小灶”,当“星星之火”开始逐步“燎原”,越来越多的学生跃跃欲试投入创新创业大军之时,高职院校要从“开小灶”走向“大众化”,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要以专业教育为主阵地,形成课程本位、课堂主体的新格局,使创新创业教育从“旁支”到“主干”,覆盖全体学生、贯穿学习历程;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探索分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教育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使创新创业之树在校园生根、成长。课程上,从“碎片化”转向“嵌入式”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基础,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性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专业性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维度的活动性课程,还比较“碎片化”,还难以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培养。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拧成“一股绳”,需要在构建“嵌入式”课程上下足功夫。既要将创新创业的知识体系、精神理念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也要将特定的专业、职业背景嵌入到创新创业的基础性课程中,在专业技术的语境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要打破单个学科、专业的固守版图,更多地开设一些专业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跨界”的知识、能力嵌入,促进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师资上,从“散兵”转向“正规军”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不经一师,不长一艺”,教师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启蒙者和引路人。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这样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形态,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基本上还是一支“散兵”队伍,还普遍存在构成单一、数量不足、缺乏丰富的职业理念和社会经验等问题。要打造一支创新创业师资的“正规军”,需要进一步更新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培养理念,通过制度化、专业化的培训给“学院派”教师“补课”,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引进和聘请创新创业的社会成功人士组建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开展导师与学生对接活动,让教师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同行者”和“实战导师”。形态上,从“情景”转向“实战”目前很多高职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往往都是从活动切入,场面轰轰烈烈,但大多是“闭门造车”的“情景剧”活动,学生“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很难形成持久的积聚效应。为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要秉承“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创设具有真实职场环境的教学环境,开展对接职场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以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组建学生创新团队等方式,把教与学、学与做、做与创紧密结合起来,讲师智库构建起一个理论与实践、隐性与显性、情景与实战相交融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 平台上,从“小舞台”转向“大熔炉” “创业园”“创意园”是当今高职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浓厚了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然而,这类平台终究还是校园“小舞台”,难以完全满足创新创业的高度开放性要求。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置身于职场的“大熔炉”,更深入地触及实体经济领域,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落实到创新创业教育上。与政府、企业、社区、基金会等组建“1+1”或“1+N”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组织,通过校企协同获取更加开放、生态的外部资源,丰富和拓展创新创业的教学和实践平台。评价上,从“闻花香”转向“尝果实”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最终都要落在学生上,课堂的知识、校园的体验和职场的实践让学生真切的“闻”到了创新创业的“花香”。但如何让学生真正“尝果实”,需要我们建立起一个成果评价与展示的有效工作机制。比如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成果实行学分认定、积累与转化,充分尊重和支持创新创业成果。要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扶持,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要完善创新创业竞赛和技能竞赛机制,展示学生成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就感。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高校创业教育硬伤在哪里?不可不知的最新调研

    热点聚焦 2016-05-23
    当高校被日益壮大的创业大军推着涌入创业潮流之时,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否了然于心?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美国普渡大学副校长迪巴·杜塔近期就抛出了这样的疑问:创业教育到底应该如何做? 15年前,当第一波美国高校创业大潮首度掀起,杜塔校长负责了一个全新项目的筹备,将工科与商科结合,把在校的科研人才培养成商人。新项目进展得较为顺利,杜塔校长发现通过给工程学院学生教授商学院知识,学生的确掌握了如何将研发的新产品投入市场。但是,他同时发现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一个重大的疏漏——只关注创业却忽略了创新。  要知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没有创新何来创业,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用SYB讲师杜塔校长的话解释,创新是创造新的价值,创业则是实现这个价值。不幸的是,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几乎都在教授学生创业,比如学些商业理论、客户心理或者销售技巧,而创新教育却是盲区,没有“如何创新101”这样的课程存在。如若没有创新的基础,创业的发展必然难以为继。创新可以传授吗?  那么,在创业教育已初现模型之时,创新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带着这样的疑问,杜塔校长首先查找相关论文和研究,结果发现根本没有人研究这一课题。总是要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杜塔校长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始了创新教育的调查。此次调查共分为3个模块:访谈、工作坊及数据分析。研究团队先后共深度采访了60位不同领域已小有成就的创新者,例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西等。之后,60多名来自学校、企业及政府机构的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所建树的专家参加了为期两日的工作坊,集体探讨研究团队在访谈创新者时收集到的信息。在多位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调查结果被系统地整理出来,论文最后在国家学术期刊发表。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研究再次证实杜塔校长的论点,创新的确不能像数学或者写作那样上几门课就能掌握,现有的高校创业教育更是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杜塔校长却发现了左右个人创新能力发展的三大要素,具体说来它们是:  技能。调查发现创新者通常具有创造性、好奇心、对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他们还极为“胆大”,喜欢接受挑战并愿意承受失败。此外,他们还具有良好的口才,能够对客户和投资人清楚地阐述自己的产品理念,并且在团队内部与同事进行有效沟通。杜塔校长表示,创新同时也是团队协作的过程,为此沟通交流能力不容小觑。  阅历。创新者在学校或者初入职场时往往都有“榜样”指导和领路,同时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般不被条条款款所拘束,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不被另眼看待而是被鼓励去进一步探索。创新者还表示他们在校外的实际工作中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及团队合作经验皆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还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与其他领域的同事合作时学到另一领域的新知识,这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环境。环境是创新者技能与阅历的培育土壤。参与调查的创新者纷纷指出开放型办公室更利于同事间交流沟通,他们时常在讨论中擦出创意的火花。那么,高校的讲师智库实验室、创客空间或者创业中心皆可以借鉴企业中开放空间的做法,避免将学生封锁在独立的空间中。调查还发现,创新者极为看中所处环境的价值,他们认为创业环境对个人创新的影响等同于儿童成长环境对其成才的影响,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环境直接决定着创新的成败。推翻现有的教育?  当然,此次创新调查得出的结果远不止这些,杜塔校长只提炼出最精要的部分与读者分享。出于学术严谨性,一次调查并不足以说明问题,杜塔校长表示在创业创新教育领域的研究课题上,未来还需要更多更完善的调查为高校提供更多参考。针对此次调查所得结果,美国许多教育专家认为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有的教育体系必须被推翻重新洗牌。在这一点上,杜塔校长却持有对立的态度,他认为我们必须从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首先要经过相应的改革与调整。改革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整改、完善现有的大学课程;二是自上而下系统地调整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环境及思考问题的固有模式。那么,这些调整和改变具体应该如何实施?杜塔校长给出了几条建议: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加强体验式学习。受访创新者表示工作经历塑造了其创新能力,为此学校要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课外实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多机会。在学校内部可以积极建立创客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工作经验。比如,普渡大学近年来筹建的“工程项目为社区服务”便是一个典型的体验式学习项目,参与该项目的学生需要调动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为社区里的残疾人或者行动不便人群设计个性化的辅助仪器,并帮助他们适应新仪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学生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不但需要调动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还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杜塔校长表示,学校领导一定要极力支持此类项目,由上而下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教导他们勇敢面对失败。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改进现有课程。高校可以适当改进现有的工科类课程,例如教师在讲述相应技术时可以顺带介绍下它的诞生背景,让学生了解需求与创新间的巧妙联系。另外还可以介绍发明者的个人成长故事,使学生可以从发明者的经历中有所感悟。值得指出的是,教师不要只介绍成功的创新案例,要让“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念深入人心,劝解学生不要畏惧失败。麻省理工学院有一门以创新而闻名的化学课,任课老师多兰·萨多薇在讲授化学知识时还会介绍其诞生历史、文化背景、失败案例等人文学科内容。萨多薇教授在她的教学大纲上写道:“这不单纯是一门化学课程,而是以化学为中心、围绕化学的人文、艺术、人类学的复合型课程,你会学到创新是如何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  选择是门学问,筛选问题要有方法。发现问题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被看作是创新的关键。因此,要教导学生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正确地进行头脑风暴。对于这个难题,受访的创新者建议学生从个人最感兴趣的领域着手,同时参考这一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区域,这便于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学校可以带领教师探讨发现问题的方法,将所得结论编写成指导方针,学生可以根据战略准确地找到创新切入点。找个典型来学习  正如文中开头杜塔校长所讲,创业可以被教育,而创新则不能,创新是潜移默化的一个过程。庆幸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创新能力的提高方法变得有迹可循。但是,如何证实杜塔校长所提出的建议行之有效,莫非要找研究对象进行案例追踪?实际上根本不用那么麻烦,我们已有现成的成功案例——斯坦福大学。这个被誉为“创业的高校”曾出过太多传奇,根据斯坦福大学2012年的一项统计显示,目前美国有近4万个运营良好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所创,或者诞生于斯坦福校园。此外,四分之一的斯坦福在职教授有过至少一次创业经历,谷歌、雅虎、Instagram、LinkedIn都跟这个创业校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所创业大学的成功案例值得世界各国高校借鉴。  那么,斯坦福大学是如何印证杜塔校长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呢?创新首先被创业环境所影响,斯坦福大学里则处处洋溢着创业文化。斯坦福设计学院、创客空间、创业中心、各类创新实验室、校企合作交相辉映,为在校生提供了太多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学生的阅历自然而然地积攒起来。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文化还表现在鼓励教授创业,所有教授可以申请两年的“创业假期”,这表示他们有两年时间可以离开校园投身企业,无论是组建自己的公司还是服务于已有企业,教授们可以过足创新创业的瘾。“教授不教学反而去创业”的做法看似不合规矩,但学校却看到了“创业假期”的潜在利益,因为创新来源于实际,教授只有走出校园才能真正看清社会的需求,而这些经验和阅历在教授回到校园后可以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紧跟实际、发现问题。与此同时,教授的引导很关键,只有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导师才能给想创业的学生更好的指引。  当身边同学、室友、任课老师、导师纷纷置身于创业的海洋,校园中处处可以听到创业的讨论、对新事物和新科技的探讨,这样的环境让学生不懂创业、不想创新都难。当然,斯坦福大学不单单是计算机和工程学科的创新创业天下,其他人文学科也雨露均沾。为了创新的更好发展,也为了带动学校的人文学科,斯坦福大学积极开展跨学科课题的开发与研讨,让工程学院学生与人文专业学生一起参加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早在2014年年初,斯坦福大学宣布批准设置计算机科学与英语、计算机科学与音乐两个联合专业,探索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科学与人文科学(简称CS+X)相互交融的独特学习体验。在这个创业大学里,人文科学专业并非“二等公民”,学校将“实用性”奉为创新的首要要求,而生活不是由简单的钢筋水泥般的机器构成,新科技的诞生更需要人文关怀。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环境、阅历、技能被杜塔校长看作是创新的三大要素,从斯坦福大学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要素的存在。麦可思数据显示,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基本的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时间管理、谈判技能、学习方法、理解他人和协调安排。这些创新创业者所必备的职业素养需要从校园中开始培养,有了杜塔校长的调研结果和斯坦福大学的参考,我们的高校不妨思考自身在创业教育的改进之法,将这些行之有效又不难执行的措施推广开来。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创业服务太乱了,人大代表呼吁优化众创资源

    热点聚焦 2016-05-23
    3月5日,“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在听取李克强总理任内第三份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侨联副主席陈乃科被这段话吸引了。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接着阐释:“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业服务业,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陈乃科准备了一份《关于以“精准创新,精益创业”为导向,科学推进“双创”战略的建议》。陈乃科认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了“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但与此同时,也遭遇着众创资源利用不够、配套服务不优、体系保障不足等 “短板”制约,亟待有效破解。       陈乃科在议案中引用了一组数据,据统计,2015年我国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发展热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全国孵化器共3000多家,众创空间共2300家,但其中仅有44.4%提供市场营销服务,39.7%提供供应链服务,20.6%提供科研条件,许多创业服务仍然面临松散分布、无序组合的状态。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在一些地区,由于创业服务机构对创业者的实际需求缺乏深入了解,对创业成长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缺乏认识,以及创业服务机构业态分布较为零散等原因,导致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产业性与专业性。” 陈乃科说。基于此,陈乃科建议,国家亿卓智库有关部门应当结合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特色和创业创新基础,充分借助各类互联网技术平台,着力补齐短板,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创业资源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建立“全要素、全链条”的双创服务体系。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他以杭州云栖小镇举例说,云栖小镇集合了富士康、阿里巴巴、银杏谷资本、猪八戒网、洛可可等知名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跨地域整合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商业创新要素,致力构建以“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为模式的创业创新生态圈,打通从创新到制造的上下游,实现一站式和全要素的双创园区。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特色,目前,云栖小镇已引进涉云企业250家,2015年实现涉云产值15亿元以上。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国家有关部门应立足不同地区的产业优势和转型升级工作需求,统筹各地众创空间的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营造良好的众创空间的生态系统;应正确处理传统孵化器与众创空间的关系,积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来撬动新一轮改革发展,帮助传统产业或过剩类产能产业转型升级或资源重组,加快打造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凸显的双创产业集群。”陈乃科说。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