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计算与大数据互利互进 加码云计算安全成破题关键

    热点聚焦 2016-05-27
    我国云计算产业再受关注。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近日在北京开幕,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微软、甲骨文、华为、世纪互联等众多IT及互联网企业纷纷亮相。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在会上表示,中国云计算产业已经从技术导入期进入到应用普及的新阶段,工信部将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云计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如今,在云计算领域,竞争者不断增多,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巨头早已率先布局,对于涉足时间较晚的运营商而言,要想借助云网一体的资源优势后发先制,加码云安全或成为破题关键。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中安合创李伟:云计算面临着安全挑战   5月20日-21日“2016中国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安合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出席并演讲,他表示,云计算安全要比原来在传统架构上的安全更需要注意,因为云虽然很节约费用,很好,但是它面临的挑战远远高于传统架构上的要求。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随着大家互联网 的概念,很多的像工农商建等等大行,无论是股份制的银行都在做云计算,无论是自己去搭私有云,还是金融云去做公有云,大家已经开始从原来的概念,从原来最一开始的,无论从新闻还是从报纸上等等,大家都在谈云。现在可能已经落地了,大的很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已经将自己的业务牵上了云。这个时候已有的生产平台进行了更换,从原来的小金的模式,慢慢向云发展,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到了云的便利性带给银行或者企业的益处。  李伟认为,如今“云计算平台的安全,大家有没有考量,公有云平台、阿里云等等,今年暴了很多漏洞,那么你自己搭的平台,安全是否有保证呢?黑客进来之后,是不是会把你底层的云信息都给拿到了,那你所有的支付、业务系统都是暴露在黑客之下的。包括数据的安全,因为你的底层被拿到了,数据层也就不安全,包括数据的安全分析,大家有没有考量?比如我做监控,安全事件监控,在云平台的基础上做监控,那现在大家都在讲云的好处,伸缩,自动伸缩,自动扩展,针对这样的架构上,你的安全性、你的监控平台,你信息的检测、行为的预测,这个都是要在之后要去做考量。”   童中华:大数据和云计算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克拉玛依市副市长童中华作《克拉玛依发展与云计算产业的探索》的主题发言。他说,大数据和云计算密不可分。大数据是云计算的对象,如果没有云计算,大数据就是意义不明的数据。而有了云计算我们就可以潜入大数据找出背后的规律和密码,从而进入我们未知的新天地。所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相互促进,他们是信息时代不可分割的双雄。   童中华说,大数据和云计算改变了生产方式。信息产品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正使他们超越地域和行业的限制。克拉玛依的信息产业不仅服务石油产业,也服务于本市。大数据的生产和应用不仅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思维行为、商业模式、企业经营方式、企业运转方式,也给我们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云计算前景可期   云计算到底有何种魅力,让各界巨头为之疯狂?   首先,云计算市场潜力巨大。据市场机构Gartner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50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2030亿美元,2019年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而IDC也曾预测,云计算在各个领域中将得到广泛应用,特别在未来3年内,大中型企业将加速向云计算转型。   其次,国内政策利好云计算发展。我国目前已推出《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等政策文件,鼓励并推动云计算发展。   再次,云计算服务是大势所趋。阿里巴巴CEO马云曾经说过,在未来的电子商务中,云计算将成为一种随时随地的服务,就像供水、供电一样成为公共基础服务。云应用以前的智能手机时代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时代,而云操作系统把智能手机直接推动至“云应用”时代。
  • 连续释放云计算红利 阿里云为创业者减负

    热点聚焦 2016-05-26
    5月26日,阿里云正式宣布,针对新注册企业用户,可以免费注册一个.com或 .xin域名。这是国内市场上第一个完全免费的域名注册平台,标志着域名行业或将步入免费时代。据悉,从5月20日起,企业只要新注册阿里云会员并完成实名认证,均可免费注册一个.com或.xin域名,同时可以免费领取的还有虚拟主机和企业邮箱“阿里邮箱”。这是继去年年初推出免费虚拟主机和免费企业邮箱之后,阿里云再次让利用户,直接将域名注册费从最高88元/首年降至0元。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域名、邮箱、虚拟主机都免费注册域名,买服务器搭建网站,部署企业邮箱,这是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的三个必经步骤。此前,各个环节相对割裂,每个步骤都需要花钱,如果在不同平台分别注册,除了耗费大量时间,不同平台也互不兼容,大大增加了企业的IT成本。阿里云方面表示,域名、邮箱、虚拟主机三大产品同时免费,会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者的成本和门槛,助力中小企业加速互联网化。阿里云旗下万网一直是域名、邮箱、虚拟主机三大企业互联网基础产品领域的领导者,拥有雄厚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尤其在域名领域专注企业服务20年,是国内唯一进入全球五强的域名服务商,服务了包括工商银行、海尔、福特汽车、腾讯等一批大型企业用户,拥有成熟的技术平台与丰富的服务经验。本次免费的.xin域名也是阿里云首次推出的新顶级域,音同“信”,这是阿里云联合阿里巴巴诚信通和芝麻信用等信用评估机构打造的一个可信赖域名,目前包括微软、百度、雅虎、小米、宝马和阿里巴巴等众多知名品牌已经注册.xin域名。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xin正式向国内开放注册,仅半个月注册量就超过30万个。虚拟主机也叫“网站空间”,此次推出的免费虚拟主机配置,可以满足中小企业普遍的建站需求,用于搭建企业官网、博客、论坛、电商等主流站点。阿里邮箱脱胎于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使用十余年的企业邮箱服务,底层基于阿里云计算平台运行,可以大规模处理和存储数据,实现更高效的企业沟通。业内人士评论认为,域名加上企业邮箱、虚拟主机免费,会让阿里云成为创业创新者与互联网、云计算的全新连接点。出让技术红利 一半“独角兽”用阿里云互联网和云计算是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重要基础设施。创业者在资金、基础设施等投入不高的情况下,使用云计算可以获得成本上的缓冲,降低了投资风险。近年来,阿里云不断通过出让技术红利,打造高性价比的云服务。仅过去一年,阿里云对云计算大数据产品和服务进行了17次降价调整,广受用户欢迎。调查数据显示,有99%的中国创新创业者都开始使用云计算,降低了创业成本。这些创业者当中又有80%选择阿里云。《财富》杂志最近公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据35席,其中约有一半的独角兽公司使用阿里云。云计算帮助了初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跑赢时间,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回报。小咖秀、脸萌、Face++等系列现象级应用都在阿里云上。阿里云方面也明确表示,提供免费域名、企业邮箱、虚拟主机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阿里云将推出更多针对中小企业的免费互联网应用,并联手云市场合作伙伴搭建完整的云生态服务体系,推动企业级市场的变革。
  • 从亚马逊、微软、谷歌的云之争,看国内云计算的未来

    热点聚焦 2016-05-25
    3月份对云计算来说是个大日子,亚马逊发布了云计算的第一个十年回顾,谷歌迎来了苹果、迪士尼等大客户,微软也拿出了“云计算第一,Windows第二”的态度,新一轮的竞争似乎已经到来。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从Salesforce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开始,就吸引了不少有梦想的创业者,也吸引了IBM、戴尔、惠普等老牌科技巨头。可从目前来看,云计算已经成了互联网公司们争奇斗艳的新舞台,国外的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已经深耕多年,国内的阿里、腾讯、百度、网易等也纷纷踏足于此。参考美国云计算市场的现状,国内云计算领域的参与者大概可以分为五股力量,具体我们先来看下面的表格。不难发现,几乎国内所有的云计算玩家都可以和美国云计算的先驱们对号入座。相比而言,美国云计算的市场要更加成熟,而国内还处于云计算的启蒙期。比如说亚马逊等在云计算领域的布局和规模要远大于国内互联网厂商,谷歌、微软等在云计算领域的布局开始呈现出差异化的态势。不过,阿里云在不久前高调喊话亚马逊,试图为自己贴上“中美云计算竞争”的标签。那么,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国际互联网巨头的云计算之争,对国内云计算市场而言又将有怎样的启示?从2015年云计算的销售额来看,AWS的成绩是79亿美元,微软斩获了11亿美元销售额,而谷歌的云平台只拿到了不超过5亿美元的销售额,似乎呈现出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实自2006年杰夫?贝索斯成立了云计算部门开始,AWS就开始成为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龙头,但在亚马逊开创了云计算服务后,竞争对手便相继出现。微软在2010年推出了Azure,从自家擅长的PaaS服务入手,随后在IaaS市场向AWS发起冲击,且从市场调研Gartner显示的数据来看,Azure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亚马逊AWS。同样的还有谷歌,2008年的时候,谷歌就推出了PaaS服务App Engine,以帮助开发者更好的开发应用。2013年,谷歌将App Engine重新命名为Cloud Platform,并涉足IaaS服务,尽管发展速度不及亚马逊和微软,依然赢得了可口可乐、百思买等大企业客户的青睐。诸如此类的还有IBM、甲骨文、惠普等。虽然亚马逊在市场份额上表现出了一家独大的姿态,可从云计算的走势来看,未来的格局很可能是“多极化”。一是云计算“超大规模”的趋势从硬件上来说,衡量一个讲师智库云计算服务强大与否的典型标准就是数据中心的数量。去年11月份,亚马逊宣布将在韩国开设全球第12个云计算数据中心,不久之后又有消息透露亚马逊在印度孟买建立了5个数据中心,此外还有在俄亥俄地区建立的数据中心尚未公布。一般来说,最小的数据中心也有超过5万台的服务器,虽然亚马逊没有给出具体的服务器数量,有人猜测其数量可能在280万到560万之间。微软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甚至可以用“挥金如土”来形容,据悉微软已花费超过150亿美元的资金来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在AWS进入印度的同时,微软也在孟买、普纳、金奈购买了3个云计算数据中心,追赶亚马逊的意图十分明显。对于谷歌来说,凭借搜索引擎业务,已经在全球各地建立了近40个数据中心,从最新的消息来看,未来几个月内谷歌将在美国俄勒冈州和日本设立数据中心。VMware联合创始人格林加入谷歌后,计划在12-18个月的时间内,再增加10座数据中心。如今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面对数万亿的企业级市场,云计算还只是冰山一角,这或许是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在数据中心扩建上不遗余力的原因所在,也意味着AWS终将结束一家独大的局面。二是企业的多向性选择据CRN报道,苹果最近和Google签署了一项4-6亿美元的协议,用以购买Google的云服务GCP,而在此之前苹果一直是AWS最重要的客户之一。当然,苹果转投谷歌的怀抱并不意味着谷歌的云服务已经超越AWS,却直指云计算的三个现实问题。一方面,价格仍是决定云计算受宠与否的重要因素,据传谷歌和AWS同等性能的产品在价格上要较竞争对手便宜15.7%-41.7%。另一方面,云计算的技术门槛并不是很大,谷歌和微软等跟进者在硬件设施不输于亚马逊的时候,云服务质量已经足以赶超AWS,至少亚马逊在云服务市场深耕多年,并没有用技术和服务打造出一道护城河。另外,很多企业处于竞争和稳定性的考虑,往往选择多家的云服务,比如苹果的云服务已经托管给了AWS、Azure和谷歌三家,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这一策略。三是新巨头的快速成长苹果在放弃AWS时,还干了另一件事那就是自建数据中心,同样的还有Dropbox。在AWS庆祝其第十周年纪念日的第二天,Dropbox发表了一篇博客称他们将撤离亚马逊云服务,自建私有云。虽然Dropbox的“逃离”并不意味着AWS服务质量的不足,却也为云计算服务商带来了另一难题:中小企业早起依靠云服务迅速成长,最后却自立门户,甚至成为竞争对手。据Dropbox称,AWS约95%的新产品和新服务都是客户需求反馈的结果。仅在2015年,Dropbox就为AWS产品组合新增了722项新的功能和服务。Dropbox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Facebook在云计算市场的黑马地位,相比于创业公司,这些潜在的互联网巨头们早已是云计算的资深用户,相关技术业已成熟,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拥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快速弥补硬件设施上的不足。除此之外还有IBM、甲骨文、戴尔等对云计算蓄谋已久的公司。当这类企业也瞄向云计算的时候,将进一步刺激“多极化”的竞争态势。回到国内来看,阿里云在市场份额上仍然占有优势,百度、腾讯等跟进者也在积极布局云计算。或许阿里云在IaaS领域的成绩,让后来者难以在短期内与之匹敌,但谷歌和微软对AWS的战略思维值得国内云计算公司借鉴。一是加大在数据中心、人员储备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二是在吸引中小企业开发者的同时,通过价格吸引更多的大型企业用户。而百度和腾讯也正是这么做的,尽管在投入上还和微软、谷歌们有不小的差距。另外,国内云计算服务商不约而同的提供将云计算“打包”的解决方案,比如说阿里云在面向企业提供弹性计算、数据库、CDN加速等服务的同时,推出了不少行业解决方案,类如电商解决方案、O2O解决方案、游戏解决方案等等,将IaaS基础服务进行打包,提供IT资源和互联网运维服务,同时也在打包销售自家的生物识别技术、用户资源等等,类似“拎包入住”的思路。而百度云、腾讯云等也在提供同样的服务,网易、金山、乐视等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提供类似的解决方案,比如网易推出的SaaS云客服产品七鱼、乐视的视频云服务。服务模式上的高度重合,在服务能力、稳定性、品牌背书的同时,国内云计算领域或将效仿手机厂商的竞争策略,即削减价格,承诺功能,并提供更多可自由转换的服务。除此之外,相比于Facebook的蓄势待发,网易、乐视等有同样背景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发力云计算,借助内部创业等形式将技术盈余打造成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在资金、技术、品牌上较于云计算创业者有着不小的优势,未来将成为云计算领域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而Ucloud、青云等也在云计算的红利下,完成了C轮以上的融资,凭借创始人的背景和资金实力,也拿到了云计算的入场券。这类企业或将成为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变数。总的来说,和美国云计算市场相比,国内在技术和规模上还有差距,但竞争情况要比国外更加复杂。AWS等纷纷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建立数据中心,并积极向中国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相关的云计算服务。再加上阿里、腾讯、百度等依靠投资收购等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国内云计算市场“多极化”的竞争趋势要更加明显。
  • 阿里大数据四维打假显真章 IACC反目惧怕中国质造崛起

    热点聚焦 2016-05-24
      近日,国际反假联盟(IACC)暂停了刚入会不到一月的阿里会员资格,随后阿里巴巴就此事发表了声明,表明了“有没有IACC,打假都在进行”的态度。同时阿里巴巴首席治理官SYB讲师郑俊芳也首度公开了“四维打假”模式回应质疑,据了解IACC之所以在一月间从拉拢阿里到反目暂停其会员的矛盾做法,主因是部分奢侈品牌联合对阿里的抵制,在这背后绝非阿里打击假货不力这么简单。   四维打假比线下三十年总和还多  阿里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正视假货问题,并多次升级打假机制,利用大数据驱动的四维打假获得前所未有的成绩,而被IACC暂停会员资格远不是阿里对打假的努力不够,背后另有原因。从打假态度和实际成果来说,阿里以一己之力大大扼制假货的横行。用阿里巴巴首席治理官郑俊芳的话说“现在阿里一年打掉的假货,比线下各种打假活动三十年打掉的总和还多。”  就在IACC风波期间,阿里携手LV跨国打假,在迪拜搜出6万件假包,协助警方查收涉嫌假LV、假CK等假冒奢侈品6万余件。阿里之所以能有如此实力重拳出击打假,皆因借助自身大数据优势为基础的“四维打假”结束了传统的“人盯人”打假的模式,从“线上追踪”“线下定位”“权利人共建”“24小时全年无休”四个维度全方位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     身为全球最大电商平台,阿里在打假上绝对动了真格。阿里目前有2000多名员工专职打假,核心成员300多人,1万多名小二参与其中。仅2015年,阿里在全国范围内分析挖掘出活跃可疑售假团伙就达3518个,并绘制了这些团伙的线下分布地图。在当年9月阿里还与浙江警方合作,开展为期3个月的“云剑行动”,抓捕犯罪嫌疑人300名,涉案总价值达8.16亿元。从2014年开始阿里开始发布打假报告,已成为警方精准打击线下犯罪团伙的重要依据。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阿里在打假方面自开始就一直从未停止,截至2015年12月31日,已有路易威登、惠普、博柏利、三星、宝洁、微软等542个品牌加入了阿里巴巴的诚信维权机制。因此,IACC对阿里的暂停会员举措,绝对非因打假这么简单,背后原因甚至涉及到中西方两个新旧经济体在发展中产生的矛盾。  IACC暂停阿里资格背后另有原因  2016年因为阿里加入的缘故IACC在中国得以大火,IACC是全球最大的反假冒侵权非营利性组织,成立于1979年,总部设在华盛顿,目前有250多个会员,其中很多是国际知名品牌。双方蜜月期很早就开始,2013年IACC就与阿里签订谅解备忘录,随后双方开展了市场安全项目(MarketSafe Program),为IACC会员建立侵权商品“快速下架机制”。今年4月,曾把ebay等电商平台多次拒之门外的IACC,以新设立的“一般会员”(general member)的会员新类别把阿里纳入进来。  要知道,IACC所谓的一般会员是只有打假义务,却没什么权限,在联盟中不能担任任何领导职位,也没有投票权,却要承诺和IACC密切合作,加入后就连旗下子公司也要一起打击假货。阿里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以如此低姿态的加入本应该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就在阿里得到一般会员资格后,先后有美国轻奢品牌Michael Kors、法国大牌Gucci和美国珠宝品牌Tiffany退出IACC,至于私下表示不满的公司占比约在10%。甚至发动媒体跟进以匿名信的方式挖IACC总裁的“小道”丑闻胁迫,导致IACC总裁和董事会不得不低头做出让步。  阿里以一般会员身份加入IACC,对于各大奢侈品牌打击假货只有利,为何许多会员会坚持反对阿里加入?并导致IACC暂停阿里会员资格,我认为背后原因主要有三:  原因一:阿里全球化,中国假货无孔不入累及阿里遭抵制。阿里巴巴2016财年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超越沃尔玛,跃升成为世界最大零售平台。截止到2013年年底,淘宝、天猫上就已有900万卖家,面对如此大的卖家基数,难免有利用平台规则漏洞售假货者,水至清则无鱼,在快速发展和打击假货间阿里必然不能采用一刀切手段,这给了一些造假企业利用阿里大平台获取不正当得利的空间,给予了IACC口实暂停阿里会员资格。这一问题即使ebay同样存在,只不过阿里屡屡被拿来做枪使受抨击。  原因二:中国打假机制不成熟,阿里虽然依靠四维打假成绩斐然,却依旧难以一己之力解决所有问题,虽然阿里打假一直在路上,却不可能做到绝对不出任何纰漏。这些纰漏被IACC一些会员借题发挥,造成阿里被暂停的命运。据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的假货销售额在2500-6000亿美元之间,中国为重灾区,中国作为新经济体在打假方面积累不深,尚未构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的打假机制,阿里可以做到自身能力的极致,却无法抗衡庞大的造假利益链,近年来阿里已经摸索出同官方联合共同打击假货的模式出来,相信未来会做的更好。  原因三:国际奢侈品牌借势打击阿里,抹黑中国质造。此前,阿里与各地政府合作推出“中国质造”项目,扶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扶持代加工厂建立自主品牌,扭转国货“无品牌,就冒牌”的恶性循环,从源头上解决中国泛滥的假货问题。自2015年4月“中国质造”项目启动以来,全国已经有135个重点产业带、5000多家工厂企业入驻,日均销售已达4000万元以上。  近些年,阿里选择加入IACC等于为自己多戴了一个紧箍咒:“一般会员”没什么权限,却承担无限义务,究其根本就是为了打造全球品牌形象,为国货走向全球搭桥铺路。根据IACC规则其董事会对一般会员资格一年一审,如果阿里安全渡过年审则为其品牌大大加分。然而众IACC会员恐惧阿里渡过这一年,惧怕阿里积极履行职责改善了自身全球品牌形象,在阿里一年审核期限到期前用退会和操控媒体逼迫IACC同阿里反目,即扼杀了阿里全球品牌打造战略,又抹黑了中国质造,亿卓智库因此得以维护自身暴利。简单的说把阿里抹黑,就可以阻断中国质造借势阿里全球自强的路径。  从阿里打假地图谈打假为何这么难  阿里打假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2014年首次公开阿里的大数据打假模式,并在近期公布了依据大数据分析的假货地图。熟知阿里历史的都清楚,马云领导下的阿里野心不在一城一池,而是构建一种商业生态,近年来阿里打假成绩放在阳光下接受社会检阅正是证明。然而打假已经是全球性问题,涉及到官方、企业、平台甚至消费者多层次,打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打假之难远超普通人的想象,即使超高要求的美国军事设施也难逃假零件的渗透,而涉及社会商业的打假则更加难上加难,包括eBay和阿里等电商平台,打假之所以如此之难原因有三:  首先:电商购物新消费形态带来的打假新挑战;2015阿里双十一交易额912.17亿,交易订单数以亿为单位;2014年eBay Deals从感恩节到网络星期一五天内销量达7400万美元,日交易订单数以千万计。电商购物存在着与线下购物截然不同的特点,各国都在寻找打假的有效手段,这给予电商平台打假造成很多困扰,这不仅仅是阿里的问题,而是全球电商平台都要面对的困扰。  其次:全社会打假体系的构建缺失,打假涉及诸多环节,现行中国仅靠阿里联合官方难以彻底解决。从部分城市为了经济短期数字纵容造假,到很多网民虚荣心作祟知假买假,打假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工程,如何盘活假货流通所有环节一起抵制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仅靠平台自身难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最后:国货品牌意识欠缺,依靠造假赚快钱正在毁坏中国质造的形象。近些年崛起的小米帝国是个正面例子,如今小米以品牌为资本打入印度和美国市场。现今是品牌商业时代,缺乏品牌意识和建设的国货已陷入“无品牌,就冒牌”恶性循环,只有学习小米打造更多的中国品牌,才可以扫掉造假大国的耻辱帽子。让国货以品牌为资本抢夺市场,冲击暴利的国际奢侈品牌市场,完成游戏规则的限制者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的身份转变。  作为中国互联网的骄傲,阿里一度成为全球排行第二的互联网公司,它的遭遇是中国近些年纵容假货的恶果,也是中国质造抬头下国际市场担心恐惧意识使然。中国假货虽然是重灾区,但这个锅不该阿里背,而阿里凭借使命感,做到了自己该做的甚至远远超出自己责任范围。IACC对阿里反目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全球的一个教训,虽然这逼迫阿里要更加努力的打击假货,但对于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商业,挫折将激励国货的自强,相信随着中国基因的阿里在全球的强大,将为中国质造的飞腾提供基石。